[4]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第一
天宮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伽毘羅婆兜釋翅[6]授城北雙樹間,欲捨身壽[7]入涅槃。二月八日夜半,躬自[8]襞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羅跋薩各三[9]牒敷金棺裏,襯身臥上脚脚相累。以鉢錫杖手付阿難;八大國王皆持五百張白[10]㲲栴檀木[11]榓,盡內金棺裏,以五百張㲲纏裹金棺,[12]復五百乘車載香[13]蘇油以灌白㲲。爾時,大梵天王將諸梵眾在右面立,釋提桓因將忉利諸天在左面立,彌勒菩薩摩訶薩及十方諸神通菩薩當前[14]立。爾時,世尊欲入金剛三昧,碎身舍利。「善哉!不思議法,於娑婆世界轉此真實法。」爾時,世尊作是念已,十方世界皆六返震動。
爾時,世尊從金棺裏出金色臂,即問阿難:「迦葉比丘今來至不?」對曰:「未至。」世尊重問:「牛呞比丘來至未耶?」對曰:「於彼天上般涅槃,三衣鉢至。」佛告四眾:「吾今永取滅度。」即復撿㲲入金棺裏,寂然不語;如是再三出手須臾。佛問阿難及諸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八大國王,天、龍、鬼、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陀羅、摩睺羅伽、乾闥婆、人與非人:「云何?阿難!吾前後所出方等大乘摩訶[15]行經,汝悉得不?」
對曰:「唯佛知之!」如是再三。
佛告阿難:「吾於忉利天宮與母摩耶說法,汝亦知不?」
對曰:「不知。」
「云何?阿難!吾於龍宮與龍說法,無數億千諸龍子等皆令得道,留全身舍利百三十丈,汝亦知不?」
對曰:「不知。」
「云何?阿難!吾處母胎十月,與諸菩薩說不退轉難有之法不思議行,汝復知耶?」
對曰:「不知。」
佛告阿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今與汝一一分別菩薩大士難有之行。」
阿難白佛言:「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去此東南方一億一萬一千六十二恒河沙剎,彼有世界名曰思樂,佛名香焰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彼現般涅槃而來[16]至忉利天宮。經歷無數阿僧祇劫,三十六返作大梵天王,三十六返作帝釋身,三十六返作轉輪王,所度眾生無墮二乘及諸惡趣。何以故?皆是諸佛神智所感。云何?阿難!如來世尊有胎分耶?無胎分耶?」
阿難白佛:「如來之身無有胎分也!」
佛告阿難:「若如來無胎分者,云何如來十月處胎教化說法?」
阿難白佛:「有胎分者此亦虛寂,無胎分者亦復虛寂。」
爾時世尊即以神足,現母摩耶身中坐臥經行,敷大高座縱廣八十由旬,金銀梯[17]梐,天繒、天蓋懸處虛空,作[18]唱妓樂不可稱計。復以神足東方去此娑呵世界萬八千土,菩薩大士皆來雲集;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亦爾。復有下方六十二億剎土,諸神通菩薩亦來大會;上方七十二億空界菩薩,亦來雲集入胎舍中。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即從坐起白世尊曰:「此諸菩薩大士雲集,欲聽世尊不思議法,諸三昧門、陀[19]憐尼門、一相三昧、[20]聞空三昧、道性三昧、真實三昧、虛空王三昧、逝習緒三昧、受性三昧、行跡三昧、降魔三昧、除穢污三昧,如是三昧億千那由他。如今如來,入何三昧居於胎舍,與諸大士說不思議法?」
佛告文殊:「汝今觀察,一住、二住乃至十住、一生補處,諸方菩薩各當其位勿相雜錯。所以者何?吾今欲與諸大士說不思議法。今此大眾清淨無雜,寄生枝葉亦無穢惡。」
爾時世尊以清淨音,即說頌曰:
爾時,世尊說此偈時,億百千眾無量眾生,皆悉發趣立盡信地。復有菩薩十二那由他,在觀行地不住三住,成就國土在右分中,七萬七千億眾生逮阿惟越致。
佛復告文殊:「今此座上無有一人雜垢穢惡有退轉者。所以者何?皆是利根,不處生死,無縛、無著、無滅、無生,修道清淨受證成就,願樂欲聞諸佛不可思議正法,降伏眾魔除去憍慢。外雖教化諸佛剎土阿僧祇眾生,內心遊戲無量百千三昧。其三昧者:師子奮迅三昧、超行登位三昧、廣進超步三昧、童真樂法三昧、四道生滅三昧、無想等行三昧、往詣不退道場三昧、觀察眾心三昧、念一生補處三昧、無形像三昧、地中[1]踊出三昧、解縛戰鬪三昧、頂受最勝三昧、眾生[A1]憘見三昧、入不思議三昧、佛界不思議三昧、法界除穢不思議三昧、聖眾不思議三昧、眾生起滅不思議三昧、龍力興降不思議三昧、在眾上中王不思議三昧、勇猛降伏怨不思議三昧、壽命無量不思議三昧、在五道能受苦不思議三昧、諸佛現在不思議三昧、四事供養不思議三昧,如是三昧一億一千莊嚴其身。復有名速疾,一日中出家行道往詣樹下成佛,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不思議三昧。復有留住待緣不思議三昧,如來緣是三昧,住壽無量阿僧祇劫,為有緣眾生得度於無餘涅槃界,不取涅槃更造因緣行菩薩道。復有佛力不思議三昧,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如人合掌彈指頃,[2]授無量無限恒河沙數眾生記別;亦復使彼一日成佛。處胎菩薩神力如是[3]也。」
[4]菩薩處胎經遊步品第二
爾時,彌勒菩薩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臂,右膝著地白世尊言:「善哉,善哉!如來說不思議法,今此眾中有踐跡者未踐跡者,有住信地未住信地者,或有菩薩從光音天、廅天、波[5]剎陀天、[6]陀波魔那天、阿會亘修天、[7]道呵天、須乾天、須[8]室祇[9]褥天、[10]告那天,乃至一究竟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或有菩薩空處、識處、不用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云何於彼入胎教化?」
世尊告曰:「勿作斯問。何以故?如來終不說此義。我今問汝,汝當報我。云何彌勒,空有形質無形質耶?」
對曰:「無也。」
世尊告曰:「云何彌勒!若空無形質,云何眾生有生、有老、有病、有死耶?」
彌勒白佛言:「於第一義無生、老、病、死,以是故空無形[11]質。」
佛告彌勒:「若無形質,此眾生等誰有授決?誰有受決者?云何菩薩往詣樹下,或時經行或時入定?云何菩薩自觀身相觀他身相?云何菩薩現行七步,自稱成佛降伏眾魔?云何菩薩修治道場,請召十方諸眾生耶?」
彌勒白佛言:「此亦空寂無形無質,如來身相亦是假號,乃至一究竟義,悉空無所有。」
佛復告彌勒:「行空菩薩,云何遊至十方剎土教化眾生?」
彌勒白佛言:「行空菩薩,不見剎土亦無有佛。佛自無佛,云何有佛?地、水、火、風、識界,我、人、壽命,皆悉空寂,以是之故無有胎分。」
佛告彌勒:「汝在三十三天,與諸天人說空行法,於彼座中有踐跡耶?無踐跡耶?」
彌勒白佛言:「彼諸天人,常想、樂想、淨想、計我為我想,以[12]是無有踐跡無踐跡也。」
佛復告彌勒:「彼諸天人,有色行陰無色行陰、有報應陰無報應陰、有破有陰無破有陰、有受入陰無受入陰、有聲響陰無聲響陰、有中間陰無中間陰、有彼此陰無彼此陰、有究竟陰無究竟陰、有默然陰無默然陰?云何?彌勒!汝在天宮與諸天人說真法,言有此諸陰名[13]號耶?」
彌勒白佛言:「無也!」
世尊言:「云何?彌勒!十方諸佛授汝記莂,成無上正真道。為有正真道,為無正真道耶?」
彌勒對曰:「無耶!」
世尊言:「有道者斯亦假號。言彌勒者亦是假號,如、自性、本際亦是假號。如來色身,身自空相,相自空,本末本末空,彼此彼此空,云何自知號彌勒決?」
「言性性自空,言有有自空,言無無自空,無自常住,無能令不住,言住住自空,言自相自相空,言陰陰自空,言胎胎自空,乃至道場言行行陰空。以是故,世尊!無有踐跡無踐跡也!」
佛復告彌勒:「有踐跡[14]者無踐跡者?有果證無果證耶?是有為性非有為性耶?是有為中無為性耶?是無為中無為性耶?是有漏中無漏性耶?是無漏中無漏性耶?是欲界中有盡性耶?是欲界中無盡性耶?是色無色界中有盡性耶?是色無色界中無盡性耶?是空界滅識性耶?是空界非滅識性耶?乃至有為空、無為空、自性空、有以有為空、無以無為空、大空、[15]取空、一相無相空、有餘涅槃空、無餘涅槃空,是踐性耶?非踐性耶?」
彌勒白佛言:「踐法非法,非法亦非踐。」
「云何?彌勒!有為法非無為,無為法非有為。云何?汝言:『有踐法無踐,無踐法亦無踐。』」
彌勒白佛言:「最第一義有相無相法中,求有為非無為,求無為非有為耶?」
佛告彌勒:「吾今問汝,真實根論非無根論,有為無為從何而生?有何名號?」
彌勒白世尊言:「虛空寂滅性,字義名號皆非真實,是無根論,非有根論。」
佛告彌勒:「根義云何生無根論?」
彌勒白佛言:「於世俗義,根為法性,無根為[16]證,靜[17]不動亦不不動,一相無相,乃至有為無為法,有漏無漏法,有對無對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不住亦不不住,是無根義。」
佛言:「善哉,善哉!彌勒!空行菩薩曉了無根,不生亦不不生,未來無對,現在不住,過去已滅,無著無斷不住,亦不不住。」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分別身觀,白佛言:「今聞如來說無根義,說有身相說無身相,說有自性空說無自性空;說無根義者,從如中來耶?不從如中來耶?無根義者,有生滅耶、無生滅耶?有對法耶、無對法耶?有色法耶、無色法耶?有為法耶、無為法耶?有漏法耶、無漏法耶?有相法耶、無相法耶?有身觀耶、無身觀耶?」
佛告分別身觀菩薩曰:「何者是身?何者是觀?身誰[1]為行此觀?」
分別身觀菩薩白佛言:「地、水、火、風名身陰也;識分別名觀也。」
佛[2]告曰:「言地地自空,言水水自空,言火火自空,言風風自空,言識識自空,言空空自空。何者是身?云何是觀?」
身觀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虛空法界皆悉空寂,無佛言佛,無法言法,無僧言僧,無今世、後世,無罪無福,將不與[3]大師同耶?」
佛告分別身觀菩薩曰:「汝入滅盡定時,頗見眼觀色,乃至意觀法不?」
身觀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滅盡定中無生無滅。」
佛告身觀菩薩:「如是,如是!如汝所言。眼觀色,色非我色,我非彼色;識非我識,我非彼識。乃至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法非我法,我非彼法。於無根義無增無減,根清淨道亦清淨,相空清淨,乃至究竟空亦復清淨。一清淨而無二,五陰淨行淨,道亦清淨。有對淨、無對淨,色淨,道亦清淨。菩薩觀淨六塵淨,道亦清淨。眷屬淨,[4]性淨,道亦清淨。地淨,住淨,道亦清淨。是為菩薩摩訶薩無根義。」
佛復告身觀菩薩曰:「苦淨,不苦不樂淨,道亦清淨。門淨、種淨、生淨,道亦清淨。是為菩薩摩訶薩無根義。」
佛復告身觀菩薩曰:「道場淨、國土淨、眾生淨,道亦清淨,是為菩薩摩訶薩無根義。根淨、力淨、覺意淨、道品淨,道亦清淨。云何?身觀菩薩!我今問汝,汝當報我。如來修治道場坐樹王下,云何分別眾生之類,用有記法耶?無記法耶?有記法者塵勞之垢,無記法者亦是塵勞之垢,以何無記而授眾生決?」
身觀菩薩白佛言:「有記之法非塵勞垢,無記之法亦非塵勞。何以故?塵勞垢者是卑賤法,有記、無記法是上尊法,無以無記對於塵勞。何以故?塵勞法者如來種也。」
佛告身觀菩薩:「止,止!莫作此語。汝言塵勞是生死法,今復言如來種耶?」
身觀菩薩白佛言:「如來身者,為是化非眾生耶?若是化者,無有塵勞眾生之趣。設從眾生有如來身者,塵勞之垢非如來種乎?」
佛告身觀菩薩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以假號名字而有塵勞,第一義中無有塵勞。」
佛復告身觀菩薩:「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常以天眼觀十方世界阿僧祇眾生意識生念,有欲心多者、無欲心多者,有恚心多者、無恚心多者,有癡心多者、無癡心多者,有解脫心者、無解脫心者,有增上慢者、無增上慢者,有易究竟者、難究竟者,菩薩悉知悉觀而往度之。云何菩薩以天眼觀,知少欲者、知多欲者?於是菩薩在彼眾中,現婬女形與說婬欲,快樂難忘視無厭足。使彼欲意倍生喜樂,後漸與說身為穢污、無常、無我、苦、空、非身,欲為火坑燒煮心識,使令厭患令無婬欲;此眾生等,即於胎中受無上記。身觀菩薩!汝當知之!如此眾生,無瞋恚、癡,斷欲得道。
「或有菩薩在彼眾中共為善友,與說殺業快樂難忘,快哉殺生減汝壽命增我壽命,後漸漸與說殺生受罪極重,與說百八殺生重罪為苦為惱,引令入於得在道撿,無有欲、癡,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在彼眾中共為朋友,說十不善道,[5]亦身教、[6]口、意教不善,以真為虛,無常謂常,空謂有實,無身謂有身,苦謂有樂,無世謂有世,後漸漸與說廣大深智無量辯才,燃法、熾法為竪法幢,漸漸引入智慧叢林:『諸人當知!若有狐疑於我所者,當以智慧火燒汝狐疑[7]心。』若人布施手執財物,有人受者,解了三事空無所有,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見人持戒,戒品成就毫釐不犯,解了[8]虛寂而無所有,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眾生忍心不起,若有人來[9]殺害割截心無恚想,頭目髓腦無所愛惜,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若有眾生心若金[10]剛不可沮壞,設當有人軟語誘導:『劫數難量,流轉生死難可[11]勉濟,何不於此[12]自度而已,為彼眾生唐勞勤苦?』菩薩心進終不退轉墮落生死,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若人行禪心識不移,弊魔波旬在虛空中雷吼[13]電烈,不能令彼動於一毛,何況使彼退於禪道,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若有眾生分別諸行,此則可行、此不可行。若人貪著愛樂身者,即便為說四意止法,一一分別諸法要藏,暢達演說無量法界,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慈三昧,遍滿東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剎眾生之類,慈愍愛念欲令解脫;譬如恒河沙中取一沙,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如是盡恒河沙慈[1]心不盡,菩薩發願堅固難動。設有人來取菩薩身臠臠割截,即時彌滿三千大千國土,血變為乳如母念子,是為菩薩行慈三昧,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悲三昧,遍滿南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剎眾生之類,悲念欲令解脫;以恒河沙中取一沙,過恒河沙國土下一沙,如是盡恒河沙悲心不盡,堪任代彼眾生受苦;皆是菩薩堅固誓願,眾生見者以清淨心,遠離眾惡[2]妄想已斷,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喜三昧,遍滿西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剎眾生之類,喜念眾生欲令解脫,以恒河沙中取一沙,過恒河[3]沙乃下一沙,如是盡恒河沙喜心不盡,若彼眾生入喜令自娛樂,皆是菩薩發意堅固,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捨三昧,遍滿北方無限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剎眾生之類,恐彼眾生有缺漏行,將養擁護不令沒溺,取恒河沙中一沙,過恒河沙國土[4]下一沙,如是盡恒河沙捨心不盡,皆是菩薩誓願堅固,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於時菩薩真實法明修大慈大悲,非羅漢、辟支佛所行,遍滿四方,欲令眾生一聞音聲尋聲即至,皆是菩薩誓願堅固,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5]菩薩處胎經聖諦品第三
佛告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鬼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陀羅、摩睺勒、毘舍遮、鳩槃[6]茶、富單那、摩㝹舍、阿摩㝹舍等:「吾今為汝說菩薩摩訶薩賢聖諦。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所以者何?吾從無數阿僧祇劫修習道果,此沒生彼周流五道,不捨菩薩賢聖諦。云何菩薩修習聖諦?或時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道場,行無閡法,不取禪證,滅諸惡想;或有菩薩入初禪地見清淨行,恥而厭患捨而進趣,欲登六住慇懃進業。
「入二禪地,心豁然悟如月雲除,自觀身中心發誓願,為堅固耶?不堅固耶?自以己心復觀眾生心,易度難度皆悉知之。時菩薩心極大歡喜:『吾將成佛審然不疑。剎土清淨除眾生垢,降伏於魔轉於無上賢聖法輪。快哉福報,所願[7]知成。』爾時菩薩入不亂定,以心舉心以身舉身,即得成就神足聖道,從一佛剎至一佛剎,禮事供養諸佛世尊,聽受深法不難不畏,轉入三禪,觀諸色像悉空無所有。
「住於三禪觀眾生類悉能分別,彼沒生此此沒生彼,自識宿命,亦復知彼所從來處,剎利種、婆羅門種、居士種、長者種,斯應行人、不應行人,應受果、不應受果,出入息、非出入息,斯四意止、四意斷、根、力、神足、覺意、[8]八道;斯人受決某國某處某眾生中成佛,皆悉知之;是謂菩薩於三禪地得清淨心。
「復次,菩薩摩訶薩於三禪地上望八住,雖望而不得,晝夜勤精進求清淨心,入四禪中,面自見十方諸佛,為說四禪不退轉法;無礙解脫行四[9]神足,能分一身為無數身,以無數身合為一身,入火光三昧,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令彼眾生見火光三昧,心意恐懼衣毛皆竪,自來歸依於菩薩所,因三昧力而得度脫。爾時於四禪中,分別世界真如法性,心退還墮習六住行,菩薩自念:『我今未得不退轉地。云何當得八住?』於四禪中慇懃修習,淨眾生行代其執苦;雖行此法不自稱譽,除去憍慢無有吾我,修六思念,雖復行道在九眾生居,心不染著戀慕生死,心豁然悟逮不退轉;是謂菩薩摩訶薩於聖諦得清淨心。
「於是菩薩入空處三昧,觀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類心識,[10]修淨法離縛著無所戀慕,能自住壽一劫、二劫至無數劫,於[11]某劫中教化眾生。生者、滅者漸漸將導獲清淨道,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識處三昧,觀此三千大千世界識神所趣,天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易度、難度皆悉知之,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時菩薩入不用處三昧,觀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類,青、黃、赤、白有多有少,即自厭患不用久住,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或有菩薩入非想非不想處三昧,觀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識神所趣,生者、滅者,青、黃、赤、白有長有短,令[12]彼眾生使知壽盡,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於是菩薩入大虛空大寂定三昧,觀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至無邊無盡剎土,眾生之類識神所趣,思惟分別空無之法,是謂菩薩摩訶薩即於胎中成無上道。
「於是菩薩入無形界三昧,普觀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類,心所繫縛亦無有縛,識神無形所觀識法亦復無形,於無形法即於胎中成無上道。」[1]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第一
校注
[1015004] 菩薩…一【大】,菩薩處胎經卷第一【宋】【元】【明】【宮】,卷第一斷缺【宮】 [1015005] 涼州沙門【大】下同,三藏【宋】,三藏法師【元】【明】下同 [1015006] 授【大】,搜【宋】【元】【明】 [1015007] 入【大】,入於【宋】【元】【明】 [1015008] 襞【大】,擗【宋】 [1015009] 牒【大】,條【宋】【元】【明】 [1015010] 㲲【大】下同,曇【宋】下同 [1015011] 榓【大】,蜜【宋】,樒【元】【明】 [1015012] 復【大】,復以【宋】【元】【明】 [1015013] 蘇【大】,酥【元】【明】 [1015014] 立【大】,而立【宋】【元】【明】 [1015015] 行【大】,衍【宋】【元】【明】 [1015016] 至【大】,至此【宋】【元】【明】 [1015017] 梐【大】,陛【宋】【元】【明】 [1015018] 唱妓【大】,倡娛【宋】【元】【明】 [1015019] 憐【大】,隣【宋】【元】【明】 [1015020] 聞【大】,門【元】【明】 [1016001] 斷滅【大】,滅斷【元】 [1016002] 九【大】,眾【宋】【元】【明】 [1016003] 寶【大】,實【宋】【元】【明】 [1016004] 殞【大】,然【宋】,終【元】【明】 [1016005] 當【大】,常【元】【明】 [1016006] 而【大】,所【宋】【元】【明】 [1016007] 終始【大】,始終【宋】【元】【明】 [1016008] 習【大】,集【元】【明】 [1016009] 而【大】,受【宋】【元】【明】 [1016010] 不【大】,五【宋】【元】【明】 [1016011] (丹五)【大】,〔-〕【宋】【元】【明】 [1016012] 凋【大】,彫【宋】 [1016013] 死【大】,無【宋】【元】【明】 [1016014] 原【大】,源【元】【明】 [1016015] 而【大】,雨【宋】,念【明】 [1017001] 想成【大】,相成【宋】,想定【元】【明】 [1017002] 想【大】,相【宋】 [1017003] 亦【大】,所【宋】【元】【明】 [1017004] 二【大】,三【宋】 [1017005] 別【大】下同,莂【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1017006] 供【大】,恭【宋】【元】【明】 [1017007] 力【大】,方【宋】 [1017008] 達【大】,違【宋】【元】【明】 [1017009] 閡【大】下同,礙【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1017010] 二【大】,一【宋】 [1018001] 踊【大】,勇【宋】,湧【元】【明】 [1018002] 授【大】,受【宋】 [1018003] 也【大】,〔-〕【宋】【元】【明】 [1018004] 〔菩薩…經〕經名-【明】 [1018005] 剎【大】,利【宋】【元】【明】 [1018006] 陀【大】,阿【元】【明】 [1018007] 道呵【大】,首阿【元】【明】 [1018008] 室【大】,窒【元】【明】 [1018009] 褥【大】,耨【元】【明】 [1018010] 告【大】,吉【宋】【元】【明】 [1018011] 質【大】,無質【宋】【元】【明】 [1018012] 是【大】,是故【宋】【元】【明】 [1018013] 號【大】,號之【宋】 [1018014] 者【大】,〔-〕【宋】【元】【明】 [1018015] 取【大】,最【宋】【元】【明】 [1018016] 證【大】,澄【元】【明】 [1018017] 不【大】,而不【宋】【元】【明】 [1019001] 為【大】,為主誰【宋】【元】【明】 [1019002] 告【大】,復告【宋】【元】【明】 [1019003] 大【大】,六【宋】【元】【明】 [1019004] 性【大】,姓【宋】【元】【明】 [1019005] 亦【大】,迹【宋】【元】【明】 [1019006] 口【大】,口教【宋】【元】【明】 [1019007] 心【大】,山【宋】【元】【明】 [1019008] 虛【大】,空【宋】【元】【明】 [1019009] 殺害【大】,叚叚【宋】【元】【明】 [1019010] 剛【CB】【宋】【元】【明】,鋼【大】 [1019011] 勉【大】,免【元】【明】 [1019012] 自【大】,白【明】 [1019013] 電【大】,震【宋】【元】【明】 [1020001] 心【大】,心故【宋】【元】【明】 [1020002] 妄【大】,望【宋】 [1020003] 沙【大】,沙等國【宋】【元】【明】 [1020004] 下【大】,乃下【宋】【元】【明】 [1020005] 〔菩薩…經〕經名-【明】 [1020006] 茶【大】,荼【宋】【元】 [1020007] 知【大】,皆【宋】【元】【明】 [1020008] 八【大】,入【明】 [1020009] 神【大】,禪【宋】 [1020010] 修【大】,清【宋】【元】【明】 [1020011] 某【大】,其【宋】【元】【明】 [1020012] 彼【大】,被【宋】 [1021001] 不分卷【宋】【元】【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2 冊 No. 384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范振業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