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28]卷第六
[29]無明品第二十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智清淨,分別空、無生、老、病、死,婬、怒、癡多者,婬、怒、癡少者。分別眾生三品差別,於等分中何病最重?所謂重者邪見是。智清淨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1]肩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前白佛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過去、當來、今現在,蚑行喘息人[2]物之類,心所念法,口所言說,身行善惡,甚深禁法威儀戒律,知多、知少、知重、知輕。今我所問,非空非不空,非有非不有,非有空非有有;三聚眾生,何者為輕?何者為重?何者現報?何者生報?何者後報?云何想知滅?云何涅槃?云何無餘?」
佛告智清淨菩薩:「善哉,善哉!快問斯義!愍諸一切多所饒益,乃能於佛前問平等法。汝還復坐,吾當與汝解說句義初、中、竟品,黑業受黑報,白業受白報,一一分別令汝知之。」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爾時,世尊說此[10]偈已,於大眾中諸天及人,七萬七千億那由他,皆發無上正真道[11]心。爾時,世尊告智清淨菩薩曰:「一生補處菩薩大士,以權方便在卑賤家生,欲得示現除無明結,十月在胎臨生之日現無手足,父母覩見謂為是鬼,捐棄曠野[12]不使人見。所以者何?菩薩權化欲令愚癡父母眷屬覩見道明,其後數月母復懷[13]娠,具滿十月生一男兒,端[14]正[15]姝妙世之希有,晝生夜死,父母號哭[16]椎胸向天:『山神、樹神何不憐我?先生一子而無手足捐棄曠野,今生一子端正無比狀如天神,今復晝生夜死,心肝斷絕當復奈何?』復經數月母[17]繫懷妊,十月具滿生一男兒,三頭八脚四眼八臂,覩者毛竪,父母眷屬捨而欲去;菩薩權現[18]令不得去。父母問曰:『為是天耶?為是龍、鬼神、阿修羅、乾闥婆、伽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耶?』」爾時所生男兒,即以偈報父母曰:
「爾時菩薩說此偈時,父母宗族及諸來會者,皆發無上平等度意。」
[1]菩薩處胎經苦行品第二十一
爾時,諸會菩薩,天、龍、鬼神、阿修羅、乾闥婆、迦[2]留羅、摩睺羅伽、緊那羅、人非人,學、無學及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觀察知諸眾生心之所念,「欲使如來說究竟成就苦行無量,齊何發意得成佛道?」佛知彼心,即與說本勤[3]苦之行。佛告諸來會菩薩摩訶薩:「聽我所說真實法相,亦不[4]由俗數得道,亦不離俗數得道,不從真道亦不離真道。何以故?黑中白妙,俗中道妙,苦樂甘勝。所以者何?吾昔學道[5]直信不疑作日月王,日宮殿者,縱廣五十一由旬;月宮殿者,縱廣[6]四十九由旬。日放光明一億一千光[7]明,月放光明一億光明。吾為日月天子,謂為常住不朽不敗,經歷恒河沙億千萬國土,作日天子作月天子,命盡乃知非實非真。後壽轉減,作日月大臣,名曰荷伽羅,宮殿縱廣二十五由旬。次復作毘梨呵波提,宮殿縱廣二十由旬。次復作鴦伽羅,宮殿縱廣十九由旬。次復作醘謀,宮殿縱廣十九由旬。次復作[8]含尼,宮殿縱廣十五由旬。此五大臣日月左右,於無央數百千劫作此五星,壽盡墮落,亦不真實其壽轉減。
「吾曾為昴宿,同伴六人度數三十。[9]吾曾作畢宿,朋黨五人度數四十五。吾曾為觜宿,朋黨三人度數三十。吾曾為[10]參宿,單獨一己度數十五。吾曾為井宿,朋黨二人度數四十五。吾曾為鬼宿,朋黨三人度數四十。吾曾為柳宿,朋黨[11]四人度數十五。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東方。吾曾為星宿,朋黨五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張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翼宿,朋友二人度數[12]三十五。吾曾為軫宿,朋友五人度數三十。吾曾為角宿,單獨一己度數三十。吾曾為亢宿,亦獨一己度數十五。吾曾為[13]氐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五。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南方。吾曾為房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心宿,朋友三人度數十五。吾曾為尾宿,朋友三人度數三十。吾曾為箕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吾曾為[14]斗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五。吾曾為牛宿,朋友三人度數十六。吾曾為女宿,朋友三人度數三十。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西方。吾曾為虛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危宿,單獨一己度數十五。吾曾為室宿,朋黨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15]辟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五。吾曾為奎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婁宿,朋友[16]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胃宿,朋友[17]三人度數三十。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北方。
「吾從無數阿僧祇劫,或為日月王,或為臣佐,周旋往來形骸朽敗,無真實道。後來人間或為轉輪聖王、雜散小王,或為長者居士,求清淨道謂為真實,皆是虛行不合真道。吾昔一時入山求道,見諸仙學五千人俱集在一處,或翹一足叉手合掌隨日轉身,或有事月叉手合掌隨月轉身,或臥棘刺或[18]服沙石,[19]或持[20]土梟、牛、馬、鹿[21]戒,或在山頂投身深[22]壑,或抱石自沈入於深水,或五火自炙求生梵天,或解身支節求神所在,或發頭頂以腦燃燈持供養天,或投[23]身沸油[24]酥,或江右殺無量眾生,或江左燒香,令命[25]過眾生盡得生天,或自念言:『曼我今在先度父母。』即以父母擲於火中唱生梵天。或食牛糞或食菓蓏,或七日一食,或時不食形骸枯燥,或編樹葉以為衣服,或連[26]髑髏以為衣服,或以髑髏以為食器,或服刺針,刺心持心令住,或時聚會一處,互相破腹洗腸去垢,唱生梵天。吾昔苦行不可稱計。於樹王下六年學道,日食一麻一米,青鴿飛雀頂上生乳[27](丹本卵),蛇[28]虺纏身,牧牛獵師瓦石撩擲,或時斫刺破壞形體,或時以杖[29]柱腹乃至於[30]臍,遭此百千萬痛不以為苦。何以故?吾當於爾時,謂為是道,實非真道。
「於虛空有天叉手白菩薩言:『忍力最大破碎結使,[A2]今垂成佛慎勿退轉。』過去恒河沙諸佛世尊,不如菩薩斷食求道,天神所感,使彌家女奉上乳糜,食已氣力充足。七日思惟降伏魔怨,梵天下請得成為佛闡揚大法,可謂真道無過涅槃。涅槃無生,老,病,死。吾昔所更苦行如是。」
爾時眾會菩薩歎未曾有,皆發無上平等道心。
[1]菩薩處胎經四道和合品第二十二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遍光,神智通達住不退轉,弘誓之心不可[2]沮壞。諸佛所稱非一非二,乃至恒河沙佛功德無量積行無畏,恒遊行無量諸佛世界。同學八人,一、名不邪見菩薩,二、名直意菩薩,三、名眾相菩薩,四、名屈伸菩薩,五、名解脫菩薩,六、名解縛菩薩,七、名印可菩薩,八、名得誓願菩薩,從無央數劫已住盡地得不退轉。爾時遍光菩薩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入四種道無有前後,得成無上等正覺道?於是菩薩晝夜思惟見欲如火,想知念盡顛倒行法,見初利法授阿那含,即彼天宮取道明證。如是不久,或時菩薩在上分地,下觀欲界猶如聚沫,斷三結使遠離三惡於有無有。或有菩薩得根得力立志自在,破有滅無無四等[3]心,等彼此、無我想,非去來今亦非等正覺。今此眾生於無上道有何差別?」
佛言:「善哉斯問!吾當與汝具分別之。云何菩薩因緣因緣?云何名因緣因緣?兩臂釧相[4]掁故名為因緣因緣。彼教我受承聲受化,是謂聲聞;無師無智不因彼此,故名覺佛。復次,菩薩摩訶薩此道彼道共相授決,處證無證周流五道,是謂為覺。亦不見覺,亦不見不覺,不一不二是不二入。菩薩摩訶薩本行習盡解了緣覺,有餘無餘結使永盡,是不二入。等分眾生解了無常,身非我有,內外盡空,是不二入。佛恩流布廣普無邊,以苦集道得至無為,是不二入。大慈四等覆蓋一切,愚惑眾生得至真實,是不二入。」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爾時世尊說此頌時,十二那由他眾生,皆發無上平等道心。
[13]菩薩處胎經意品第二十三
爾時,座[14]上有菩薩,名曰根蓮花,惠施無礙行四等心堅固難沮,進止行來不失威儀禮節,從無數劫來常修梵行禪定不亂,分別善惡觀察眾生,有婬、怒、[A4]癡心,無婬、怒、癡心,若多若少皆悉知之;遊諸佛國供養承事諸佛世尊,善權方便示現無常、無我、無身、無命、無人,可行知行可住知住慈愍一切。時根蓮花菩薩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四道所趣意何所在?為有意耶?為無意耶?意是果耶?為非果耶?意是有對無對耶?意可見不可見耶?意是過去、未來、現在耶?非過去、未來、現在耶?意是仙人法,非仙人法耶?意是有為法耶?無為法耶?意是有漏法無漏法耶?於三法[15]報意何所在耶?意在黑黑報耶?意在白白報耶?意在不黑不白不白不黑報耶?意在不麁行法細行法耶?」
爾時世尊告根蓮花菩薩言:「善哉,善哉!根蓮花菩薩!汝所問義愍念一切,開化眾生心意識法,為盲冥者示現光明。汝今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當其世尊說此頌時,十六那由他眾生初行道跡,除去塵垢得法眼淨,於無所著入[21]空三昧。
[22]菩薩處胎經定意品第二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持空,相好具足入四法門,辯才第一修持佛土,一一佛土留身教化,現生現滅隨人高下,言語音[23]響有甜有苦,說去[24]知來現在明[25]了,前人問一報以萬億,義味深邃難可思量。爾時,持空菩薩即從座起,偏[26]袒右臂右膝著地。前白佛言:「云何菩薩度苦眾生?」
佛告持空菩薩:「能使眾生聞苦聲響,苦行菩薩斷苦滅苦不見苦本,一道[27]推苦由[28]恩愛而生,集結恩愛縛著人心,以藥療治二十八行無從苦本,積行累劫滅以復[29]生。邪見眾生稱言真道,轉入清淨三昧定意,清淨無瑕無彼無此,心識開悟暫得定意。善哉我利,安隱快樂無過此勝,意識心結當時[30]漸解,謂是真道此非真實。何以故?虛偽誑法非佛本行,古昔諸佛所行真實,非我非過佛所行法真實,四不思議。何謂為四?持意菩薩能令佛土三千大千剎土盡為七寶,還復如故,是一不思議。如我今日處母胞胎,引[31]及無量阿僧祇眾生,不度者度不到者到,除垢至無垢,是二不思議。我本誓願要度苦人到無苦處,一苦不度吾終不取涅槃,是三不思議。佛身無量非東、西、南、北方之所能受,獨一無侶自性法空,觀別眾生自觀己性,此好此醜,此淨此不淨,此地、水、火、風,此我所此非我所,此苦此非苦,此樂此非樂,此常此非常,此今世此後世,作福得福作罪得罪。」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22]菩薩處胎經光影品第二十五
爾時,世尊於母胎中廣說大乘不可思議,將欲滅度示現光影神德,令諸會者皆同一色,如佛金色無若干差別。諸天、龍、神、阿修羅、[23]迦留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有[24]向、或有得果,悉令同色,欲聞如來光影定意建立功德,解脫無礙四辯才智應對捷疾,想知滅盡所可[25]救濟。為人重擔行來進止,不失威儀如諸佛法,常所講說苦、集、滅、道,導引眾生入四意止。[26]法成就斷意覺力師子無畏,賢聖八道空無[27]想願。時會中有菩薩,名曰賢光,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放此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此光明所化如佛化不?佛力功德非一非二,光明所接不可窮盡,此二德行有何差別?唯願世尊,解釋疑結,使未信人永無狐疑。」
爾時世尊告賢光菩薩曰:「汝所問者,皆是如來神力。何以故?如來神光濟度眾生無所罣礙,從閻浮提上至果實天,光明遠照演[28]說六度無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佛神[29]口度脫眾生無彼無此,濟度無數阿僧祇眾生,皆是佛光蔭涼覆蓋。」
爾時光明有自然音響,而說頌曰: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當其座上百七十億眾生,聞佛說此光明神德,皆發無上平等度意。[12]
[13]菩薩處胎經卷第六
校注
[1042028] (卷第…譯)十三字【大】,〔-〕【知】 [1042029] 無【大】,菩薩處胎經無【宋】【元】【宮】,不分卷【宋】【元】【明】【宮】 [1043001] 肩【大】,臂【宋】【元】【明】【宮】 [1043002] 物之【大】,之物【知】 [1043003] 涼【大】,淨【宋】【元】【明】【宮】 [1043004] 駃【大】,駛【宋】【元】【明】【宮】,𣷱【知】 [1043005] 痛【大】,病【知】 [1043006] 鑊【大】,濩【宮】 [1043007] 響【大】,嚮【知】 [1043008] 摶【大】,椯【知】 [1043009] 伎【大】,妓【宋】【元】【明】【宮】 [1043010] 偈【大】,頌【宋】【元】【明】【宮】 [1043011] 心【大】,意【宋】【元】【明】【宮】 [1043012] 不【大】,方【宮】 [1043013] 娠【大】,身【宋】【元】【明】【宮】【知】 [1043014] 正【大】*,政【知】* [1043015] 姝【大】,殊【知】 [1043016] 椎胸【大】,稱𭝭【知】 [1043017] 繫【大】,漸【宋】【元】【明】【宮】 [1043018] 令不【大】,不令【宋】【元】【明】【宮】【知】 [1043019] 迦【大】,伽【宋】【元】【明】【宮】 [1043020] 闇【大】,闍【宋】 [1043021] 暮【大】,慕【知】 [1043022] 經【大】,徑【元】【明】 [1043023] 隔【大】,𨽦【知】 [1043024] 人【大】,久【宋】【元】【明】【宮】 [1043025] 法【大】,性【知】 [1043026] 焰【大】,炎【宋】【宮】 [1043027] 盛【大】,然【宋】【元】【明】【宮】 [1044001] 菩薩…經【大】,〔-〕【明】 [1044002] 留【大】,樓【知】 [1044003] 苦之【大】,之苦【知】 [1044004] 由【大】,油【知】 [1044005] 直【大】,真【知】 [1044006] 四十【大】,世【知】 [1044007] 明【大】,〔-〕【知】 [1044008] 含【大】,舍【宋】【元】【明】【宮】【知】 [1044009] 吾【大】,五【明】 [1044010] 參宿單【大】,單參宿【宋】 [1044011] 四【大】,五【宋】【元】【明】【宮】【知】 [1044012] 三十五【大】*,四十五【宮】* [1044013] 氐【大】,忌【知】 [1044014] 斗【大】,外【知】 [1044015] 明註曰辟南藏作壁 [1044016] 二【大】,三【宋】【元】【明】【宮】【知】 [1044017] 三【大】,二【宋】【元】【明】【宮】【知】 [1044018] 服【大】,眼【宋】【元】【明】【宮】 [1044019] 或持【大】,中持【宋】【元】【明】,或於【宮】,或時【知】 [1044020] 土【大】,禿【宋】【元】【明】【宮】,作𮂷【知】 [1044021] 戒【大】,界【宮】〔戒〕-【知】 [1044022] 壑【大】,谷【知】 [1044023] 身【大】,身熱【宋】【元】【明】【宮】 [1044024] 酥【大】,蘇【宋】【宮】 [1044025] 過【大】,遇【知】 [1044026] 髑【大】,獨【知】 [1044027] (丹本卵)【大】,〔-〕【宋】【元】【明】【宮】 [1044028] 虺【大】,𮃅【知】 [1044029] 柱【大】,挃【元】【明】,桎【宮】【知】 [1044030] 臍【大】,背【宋】【元】【明】【宮】,𦙊【知】 [1045001] 菩薩…經【大】,〔-〕【明】 [1045002] 沮【大】*,爼【知】* [1045003] 心【大】,心心【宋】【元】【明】【宮】 [1045004] 掁【大】,棠【宋】【宮】【知】 [1045005] 佛【大】,道【宋】【元】【明】【宮】【知】 [1045006] 響【大】,嚮【知】 [1045007] 服【大】,伏【宋】【元】【明】【宮】 [1045008] 決【大】,訣【明】 [1045009] 順【大】,慎【知】 [1045010] 二【大】,三【宋】【元】【明】【宮】 [1045011] 三【大】,二【元】【明】 [1045012] 馳【大】,池【知】 [1045013] 菩薩…經【大】,〔-〕【明】 [1045014] 上【大】,中【宋】【元】【明】【宮】 [1045015] 報【大】,報耶【宋】【元】【明】【宮】,執【知】 [1045016] 所【大】,垢【宋】【元】【明】【宮】 [1046001] 規矩【大】,現短【知】 [1046002] 法【大】,敗【宋】【元】【明】【宮】【知】 [1046003] 亦【大】,示【宋】【元】【明】 [1046004] 垢穢【大】,塵垢【宋】【元】【明】【宮】 [1046005] 蓋【大】,事【元】【明】 [1046006] 實【大】,神【宋】【元】【明】【宮】 [1046007] 干【大】,于【知】 [1046008] 絕【大】,緣【知】 [1046009] 事【大】,行【宋】【元】【明】【宮】 [1046010] 大辟【大】,火僻【宋】【宮】,火辟【知】 [1046011] 眾伎【大】,妓樂【元】【明】,伎樂【知】 [1046012] 本求【大】,本來【宮】 [1046013] 億千【大】,千億【知】 [1046014] 螢【大】,熒【知】 [1046015] 得【大】,持【元】【明】 [1046016] 苗【大】,㽞【知】 [1046017] 拔難陀【大】,跋難陀【宋】【元】【明】【宮】,拔難龍【知】 [1046018] 繞【大】,遠【知】 [1046019] 迴【大】,搖【宋】【元】【明】【宮】【知】 [1046020] 寶【大】,實【宋】【元】【明】【宮】 [1046021] 空【大】,定【宋】【元】【明】【宮】【知】 [1046022] 菩薩…經【大】,〔-〕【明】 [1046023] 響【大】*,嚮【知】* [1046024] 知來【大】,如來【宮】 [1046025] 了【大】,在【知】 [1046026] 袒【大】,露【宋】【元】【明】【宮】【知】 [1046027] 推【大】,惟【知】 [1046028] 恩【大】,因【知】 [1046029] 生【大】,至【宮】 [1046030] 漸【大】,暫【元】【明】【宮】,慚【知】 [1046031] 及【大】,汲【元】【明】 [1047001] 大【大】,火【知】 [1047002] 身【大】,寂【宮】 [1047003] 相【大】,想【宋】【宮】 [1047004] 身【大】,心【宋】【宮】 [1047005] 令【大】,各【宮】 [1047006] 不【大】,亦【元】【明】,示【知】 [1047007] 河【大】,何【宋】【元】【明】【宮】 [1047008] 緣【大】,船【宋】【元】【明】【宮】 [1047009] 渡【大】,度【宋】【元】【明】【宮】【知】 [1047010] 體【大】,軀【宋】【元】【明】【宮】 [1047011] 須【大】,諸【宋】【元】【明】【宮】【知】 [1047012] 無【大】,有【宋】【元】【明】【宮】 [1047013] 通【大】,道【宮】 [1047014] 龜【大】,𮬈【知】 [1047015] 百【大】,千【宮】 [1047016] 千萬【大】,萬千【宋】【元】【明】【宮】 [1047017] 佛如【大】,如佛【宋】【宮】 [1047018] 想【大】,所【宋】【元】【明】【宮】,相【知】 [1047019] 堅【大】,豎【宋】【元】【明】【宮】【知】 [1047020] 傾【大】,須【知】 [1047021] 皆發【大】,尋發【宋】【元】【明】【宮】,尋教【知】 [1047022] 菩薩…經【大】,〔-〕【明】 [1047023] 迦【大】,伽【宋】【宮】 [1047024] 向【大】,向果【元】【明】 [1047025] 救【大】,拔【宋】【元】【明】【宮】 [1047026] 法【大】,觀法【元】【明】 [1047027] 想【大】,相【宋】【元】【明】【宮】 [1047028] 說【大】,暢【宋】【元】【明】【宮】 [1047029] 口【大】,力【明】 [1047030] 門無【大】,門閾【宋】【元】【明】【宮】,礙門【知】 [1048001] 威【大】,成【宋】【元】【明】【宮】 [1048002] 盡【大】,量【宋】【元】【明】【宮】 [1048003] 非【大】,不【宮】【知】 [1048004] 人【大】,無【知】 [1048005] 得入…可量【大】,〔-〕【知】 [1048006] 光裏【大】,無畏【宋】【元】【明】 [1048007] 拯【大】,救【宋】【元】【明】【宮】 [1048008] 山【大】,師【知】 [1048009] 句【大】,拘【宋】【元】【明】【宮】 [1048010] 天【大】,中【知】 [1048011] 令【大】,今【知】 [1048012] 不分卷【宋】【元】【明】【宮】 [1048013] (菩薩…六)八字【大】,〔-〕【知】【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2 冊 No. 384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范振業大德提供新式標點,其他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