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菴範禪師語錄卷八
住嘉興東塔廣福寺語錄
康熙戊申六月八日入院。
山門福城東際大塔廟中一門深入千聖從風拽杖便入。
佛殿東舍拋梭。西家織錦。是假非真有銓無準。若欲親見如來。不消一哂。
伽藍毘贊化元樞衡中外所賴同心鉤簾。歸燕穴紙出蠅。不勞著力。
祖師靈峰家業雞岫根基。總被者一隊漢播徙遷流。如不改絃易轍。何由再見熙時。
據室從上大老向者裏。商量有句無句。傳授大法小法。皆為互相欺誑。新長老且不然。卓拄杖。知止致質徹方訪放勿非。
檀護疏。孔夫子錦心繡口。胡達磨玉髓金精。盡在其中。卻有些淆訛處。有煩對眾宣明。
山門疏。催倦鳥出幽谷。逼生魚入鬧籃。不是家親作祟。敢將醜拙播揚。
指法座曰。陽春高唱和者寥寥。巴里興歌同聲濟濟。山僧今日也是隨風轉調去也。乃陞座拈。
王臣檀護香畢。復拈曰。春風裏未許生根。烈日中不容長蔓。秘藏則市客驚疑。衒耀則時人怪笑。第三回拈出。專為。
傳曹洞正宗二十八世。前住武林報恩寺。愚菴老和尚以酬法乳。遂斂衣趺坐。天寧和尚白椎曰。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曰好箇第一義。被天寧和尚一椎擊得粉碎。如有補綴虛空底妙手。出來相見看(問荅不錄)。乃云五十年前。我雲門師翁於福城東大塔廟處。說一切佛光明照耀法門。時有一句子狼藉在鴛鴦湖畔。角里街頭光踰日月。聲蓋古今未見有。盡心撈摸竭力丕承。致使風磨雲拭艸蔽苔封。山僧操山陰夜棹拽檇李孤笻受命而赴觸熱而來。秖要求一箇向石頭路上踏得著時。雖在熱熝熝時自然遍體清涼。或到冷冰冰地管取通身和暖。自然皇風一片。道合君臣澤被萬方。情無背向當為稱慶。道雲門猶有好兒孫在。如其所止猶在本處。此時天氣炎熱。姑待後五日看。
復舉青原思和尚因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原云廬陵米作麼價。師云轉大人劫前之步。弘先民格外之懷。青原老祖可謂垂衣裳而治千載。一時爭奈者僧志在竊祿。猶然門外趑趄。要知廬陵米價太遠在。今日設有問新東塔如何是佛法大意。但向他道。暑澹東皋三伏雨。涼生北牖一天風。結椎下座。
當晚小參。秦山鏡水箇閒人。白鳥青猿意始親。彤管忽傳天外命。重來鬧市強橫身。固知高提祖印弘闡宗猷。須積功於微塵數劫。能應身於恆河沙界。動靜去來等皓月流空。光分眾水。卷舒出沒同白雲出岫。影遍千山。或住囂塵大剎。或居葑蔀茅堂。事事廓劫外真機。法法揚箇中妙旨。要他類也類他不齊。混也混他不得。所以家聲浩大。門庭不致寂寥。山僧道德既乏純全。施為絕無巧妙。秖學得箇雕蟲小技。將對大眾試之。遂豎拂子。新玉板舊犀椎。木人拍手野老掀眉。短長任意縱橫。吹卓一下。此般風韻少人知。
復舉石霜因僧問。真身還出世也無。霜曰不出世。僧曰爭奈真身何。霜曰琉璃瓶子口。師曰石霜玉壺中高歌夜月。閬苑裏坐嘯春風。被者僧輕輕一拶。便乃逐煙火於人間。望僊山若天上。雖然要見石霜也大難。何故石女驚回夢。月明在畫樓。
上堂。爍石流金通身白汗。短巷長街周行踏遍。接官亭深為攢眉。奚家橋甚生憂患。福城寶塔誠迷津。蘭櫂實暗室明燈。肯作蹶泥委蚹。山僧今晚提持向上風規。要與諸仁同一心眼。同一受用。大家策起眉毛看。遂擊拂子。以此得入。乘雲不用覓丹梯。
上堂。默無為以養志。墮在孤峰頂上。語大暢而隨流。落在鬧市街頭。若謂語默雙遣。神龍困於寒潭。如曰語默全彰。彩鳳縈於金網。山僧有箇倜儻句。舉似大眾。拍禪床。世間樂事千般美。爭似清閒一味高。
上堂。舉盤山曰。諸禪德可中學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若如此者。是真出家。師曰盤山恁麼道。有過秦山者或顧瞻於留連。有懷楚壁者或矜持於利害。其或如是出家。誠謂生死流浪。大眾且道盤山是。東塔是。有檢點得出。實不枉披法服。如辯不得。浮雲知逆旅。白日莫蹉跎。
上堂。謝眾檀護齋。豎拂子曰。此是世出世間一切聖人所證底三昧。已拋向諸仁面前了也。惟能達本窮源。則知從上門風。如杲日昇天同一照臨。眾流入海同一鹹味。不分貴賤賢愚。說甚涇渭清濁。若也得其全體。鬧市紅塵主賓互換。和光混俗偏正得宜。整治東魯家風。不借別人手腳。斟酌西來大意。肯惜自己眉毛。有時帝命傍分化才密運。有時全真養素文彩不彰。若也顯其大用。把天關捩轉將大海。趯翻蕩邊。邪異徑示中正坦途。縱橫絕跡。無私逆順。皆成方便。奇特果然奇特。淆訛太煞淆訛。待山僧勘破伊。擊拂子曰。受囑允在當年。秉衡實惟今日。
白洋朱檀越同自由洞明雪照復古鏡清寺請上堂。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我佛世尊固是一多無礙。舒卷自由。終於功勳邊著。倒須知盡乾坤大地。無一物不現寶王剎。盡十方世界。無一時不轉妙法輪。稱古不必有。論今不必無。所以恂興者裏。水清似鏡山翠如屏。蘆花颺白楓葉成丹。妙寶剎境不屬變遷。晚村人語野艇漁歌。雞鳴月下犬吠煙中。大法輪音曾無生滅。若當人正眼洞明。岸眉照雪分曉無惑。不疑佛不疑祖。不疑古不疑今。不疑成不疑壞。能如是。奚待檀那深思遠慮。籌畫經營。然後謂。輪奐重新。法輪再轉耶。可令釋迦老子滿面慚惶。山僧亦通身白汗。敢將餘事謾汝諸仁。拈柱杖。寶剎現也還見麼。卓一下。法輪轉也還聞麼。縱使聞見無有錯謬。猶是諸仁自謾。何謂。往來成今古。日月自常新。顯聖埽塔眾請上堂。若耶溪把斷要津。涓滴不流。香爐峰橫亙太虛。群山落翠。行如來慈。摧怨破敵。以平等慧。陶聖鑄凡。喝水成冰。法法森嚴。蒸砂作飯。人人可飽。非堂頭法兄安能大暢宗猷。光斯盛業。惟我愚菴先老人。有一段真實事。誠切醒人。掉在雲門路上。未見有據。實商量今到祖翁家裏。對家裏人纔好分析。豎拂子。從上推此最為尊貴。幾多人紛錯如織。揚古路兮匪遙。傾素懷兮促膝。擊拂子。此事分明試甄別。
上堂。入院纔方半年。出門忽經四月。歸來細問短長。靡不眉毛撕結。所需日用艱難。債負連催累逼。偏愛相聚過冬。要合舊規古轍。般般手裏撮空。事事水中撈月。因斯徹底思量。露盡生平醜拙。惟有大段關心。可對諸仁直說。翻身脫落枕頭。切莫驚人叫屈。喝。
上堂。昨日雨今日晴。不容計較。秖要識得自己。饑即餐倦即臥。我當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驀豎拂子。者箇是山僧分上底。如何是諸人自己之事。良久擊拂子。風冷天寒不勞久立。
上堂。商量打七七期已畢。蚤起晏眠費盡勞力。人人有箇本來面。究竟不識。其實要識也不難。擲拂子。慚愧不堪言。宋人遇周客。
請監寺知事知浴侍者上堂祖胤繁時能長能久宗猷奕世無塞無壅所賴同心一德者堪任其重克耐其艱上下謙和高低響應譬如寶印當空重重顯妙金梭夜織文彩縱橫不循名則名飛剎海無求譽則譽藹江湖豈似趙州在東廝頭呼喚文遠臭氣薰蒸設要褫剝一切人鶻臭布衫俾伊襟期裂破脫體風流必須入水乃見長人有者道此箇事業談則容易行實煩難據山僧看來也無易也無難弟兄努力忘疲猒自有春風上畫欄。
除夜小參三三一九四四十六恁麼道人人謂從曠劫來底事極是分明毫無錯謬見聞覺知天真而妙穿衣喫飯不用思惟坐無為床飲太平酒其為歡喜無量及乎道三三不是一九四四亦非十六箇箇手腳忙亂意識紛馳蓋因瓢笠孤征雲山萬里艸鞋底不曾踏著正脈見人說是亦以為是見人說非亦以為非故到臘月三十日顛倒迷昧觸緒憂愁向來貪得小利如今大事不成也然則山僧有箇方便是也無歡喜不是也無憂愁又恐諸人不肯聽信看拄杖出來善能和會拈拄杖卓一下曰一言以蔽。
復舉長蘆真歇了和尚曰處處覓不得只有一處不覓自得且道是那一處良久曰賊身已露師曰長蘆老祖揄揚劫外家風可謂舉逸民欲使天下歸心然究竟那一處猶屬茫然不能指示大眾要知那一處麼鯨音一吼驚回夢牆角梅花總是春。
上元上堂纔見賀新年倏忽元宵節多時不說禪舌頭硬似鐵可怪然燈佛誘人向光影中鷹頭鶻腦東湧西沒長者探頭太過短者視之不及山僧素所醞藉底被伊盡情漏洩且道漏洩箇甚麼鬧市笙歌夜畫堂月一檐若是知音者吾今不再三喝一喝。
結制小參一向嫌富貴態度今夜逞冷澹家風所謂內空外空倉廩空鹽醬空惟有諸人心地不空心地若空敢保及第而歸一場富貴一向說廣大境界今夜談狹小規模所謂人少事少寮舍少受用少惟有諸人妄想不少妄想若少管取馳求頓息慶快平生拈拄杖曰拄杖子道既為長老當說佛法提振綱宗因甚只說閒話卓拄杖曰山僧被拄杖子勘破。
結制上堂日暖芳郊風和紫陌福城道岸柳眼垂青村巷竹籬梅花似雪萬年公子醉舞狂歌百歲童兒快騎竹馬據實而論正是窮子未歸風塵落魄所以東塔灶無傳火之薪罌無鼠耗之粒欲開箇陳年冷飯舖面不拘是凡是聖神來鬼來總教他高懸缽袋脫卸艸鞋永歇馳求頭本不失雖曰風冷一堂卻也意明千古其奈東廝頭三三兩兩浴鍋裏擾擾紛紛訕笑者多相知者少試問大眾笑者笑其何事知者知箇甚麼卓拄杖曰驚蟄時到雷乃發聲。
上堂靈雲睹桃花眼中有眚香嚴聞擊竹耳裏無竅東塔遊人作隊翔翰成群或夕或朝自相喧聒如何得恰好去亭午日高春色暖衡門笑指畫圖看。
上堂天地日月萬物性情古無變異今亦不差可怪當年胡達摩萬里重溟九年面壁好與三十棒且道過在甚麼處良久曰雨息天無際風高樹有聲。
上堂雜花林裏日鬧青雞明月汀前斜飛白鷺大家識取本來面目若到一口氣不來道箇春光無向背花枝任短長堪作甚麼豎拂子三世諸佛在拂子頭上奮無礙神力出妙寶音聲道一法諸法宗諸法一法攝法本不相礙三際亦復然既是萬法歸一究竟一歸何處以拂子劃一劃苟違斯義則同衾以疑。
上堂二月十五春光過半風雨洗天村歌動地花明曲岸鳥語深林機玄曉徑迥絕今時句入寒梅全該劫外率此而知標格可見猶有在背地裏冷言冷語道東塔長老鉗錘不妙鍛鍊不精無法為人說無禪與人參未嘗見其施疾雷閃電之用以啟矇瞶何也喝一喝曰非曠達宏識不能明見若此。
上堂舉玉泉皓禪師因僧入室次有狗子在傍泉叱一聲狗子便去泉曰狗子卻會你卻不會師曰玉泉大權柄在掌握納英靈入彀中可謂竭盡機思未免無事生事者僧恰似飽參底人雖逢御膳而不願餐終是不尷不尬揀點來總與三十棒其中利害三十年後有人知在。
上堂舉仰山因僧問法身還解說法也無仰曰我說不得別有一人說得僧曰說得底人在甚麼處仰推出枕子溈山曰寂子用劍刃上事師曰調高韻古流出胸襟洋洋之美無可為喻若是劍刃上事仰山直是未在或有問山僧法身還解說法否亦曰我說不得別有一人說得說得底人在甚麼處但曰五以天下讓漢風所以高世。
上堂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卓拄杖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秖如角里街頭紅塵四合雙溪橋下綠水長流酒樓上歌聲宛轉肉店中笑語從容既無委曲自不疑惑現前大眾如何堪任擲拄杖達人大觀馳驟合度。
晚參拈拄杖曰者箇說有執筌失旨者箇言無懷寶迷邦若要眾德以之繁廣諸門由是圓通有藉大眾出來道一句良久曰道廣逢人少村醪見客多。
尼道真恆修祝師壽請上堂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者些艸料非圖造次羊鹿情性大小不同愚智程途短長有異我看黃面老漢注意設心如是而已山僧則不然從生至出家令年五十水際山巔煙雲開斂春寒夏熱時令不違饑來喫飯倦則高眠雖示種種大垂平等別無長處何可慶何可讚獨有發憤奮起者一櫂修途不憚驚濤險阻直抵福城要觀格外繁華劫前黼黻豈可以佛法當人情遂豎拂子曰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
尼智聞薦母請上堂綠暗紅稀鳥啼深樹堂閣洞開曾無障礙利根猛達之人橫身直入則眼所見足所履種種諸法悉是本有處眾生而業海遷流生死相續也不曾遺失一毫在諸佛而法身圓滿妙用無窮也不曾增益一釐東塔尋常有一張大口也解談天說地謾漢欺胡如今秖堪挂壁敢復有所指示有箇尼智聞適才問曰我母死了燒了還在裏許受用也無山僧但拊掌大笑曰真人面前莫說假話。
師誕日尼淨鼎請上堂畫梁上紫燕喃喃好音在耳叢薄間黃鶯碌碌實意分明極靈利漢子都作境會卻言禪可參也道可悟也忽春忽夏或雨或風長年意識紛飛終日眉頭攢簇被諸方肯重時酌東海以稱尊極南山而為敬謂慶無不宜始終不改正眼視之大似無底砂盆且拈過一邊山僧父母未生前有則奇特因緣久祕而不輕意告人今因石門鼎禪精勤不捨再三咨決是事云何豈得不盡情說與諸仁良久曰午上有齋喫不須叫肚饑。
蔡彼度請上堂舉教中道有大智慧人一念發道心必成無上尊不生疑惑者豎拂子曰莫不依憑者箇所以三世諸佛憑著者箇塵剎現身淺深類應歷代祖師憑著者箇葉葉傳芳燈燈相續天下善知識憑著者箇抽釘拔楔逆順皆可衲子憑著者箇放捨身命隨處得宜現前居士憑著者箇安住善根心無退轉山僧憑著者箇意不在言來機亦赴擊拂子果是具大智慧疑惑不生者即者箇也無著處擲拂子。
佛誕解制上堂卓拄杖曰其音和雅眾響克諧要迭唱迭和悠悠古今肯向者邊那邊甘受餿餕氣息即使釋迦老子不避喪身失命鑽出頭來說道靜而莫動纖塵動則任窮法界恐諸仁未必相信我有微妙伽陀於動於靜無所分別與你說了言上天台去行須過五臺復卓一下。
出隊歸上堂鴛鴦湖邊無心呼艇去山陰道上有伴喚舟還兩月之中風雨觀人事之幻跋涉忘苦身之勞說箇生死無常光陰迅速汝等已是猒聽憶過錢塘江時有則奇特因緣舉似大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上堂舉曹山因僧侍立山曰今日可殺熱曰是秖如恁麼熱向甚麼處迴避山曰向鑊湯爐炭裏迴避曰鑊湯爐炭裏作麼生迴避山曰眾苦不能到師曰不以世界炎涼易其行止非因境物遷推違其時候曹山家法固可經天緯地貫徹古今然就中猶有滲漏在東塔門下又且不然有問鑊湯爐炭裏作麼生迴避但向他道適意自能忘好醜從來真率見英雄。
解夏上堂颯颯秋風撼塔鈴飄飄梧葉墮空庭試問參玄湖海客由來本分可相應若相應也日月不離藤笠上溪山總在艸鞋邊二六時瀟灑無拘一切處風流自在其或未得相應寺橋話別旅館尋思途路波吒精神浪費山僧不惜眉毛為汝註破生平難就緒兩鬢易成絲。
師誕日眾弟子送法衣請上堂人人有箇本命元辰各各有片袈裟地面皆由自己不知下落迷正信路失妙慧門故嫌短算者謂時速電光愛長年者欲壽同劫石簡點來盡屬妄緣終成隔礙果有頭腦清楚洞徹源底春往秋來飢餐渴飲動不違時靜不失候舉措消歸自己縱橫不墮前塵乃能金刀細剪裁成諸佛乾坤玉線暗穿緝就列祖榜樣舒則機機互應法法該羅卷則千佛無以傳授群魔不得聞名若也舒卷絕跡彼此忘形延促均歸一旨始終匪越剎那到者裏說箇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猶為賸語顧左右曰汝等還信得及麼若信得及我觀久遠猶若今日如不信杷柄在山僧手裏再聽處分豎拂子曰此箇明明無向背大家俱是舍那身受越州東關天華寺請上堂放曠於威音那畔重自己如泰山太殺尊貴淋漓於今世門頭輕諸聖若鴻毛猶為狼藉據實而論無非村帘醉客規模未是衲僧全該妙挾故要擔荷過量事須得過量人正偏兼到情謂俱忘說中無說路行中無行跡總千岐而得旨攝一切以歸根一處明千處萬處騰輝一機轉千機萬機相應如是則居五山宛在天華明月在天隨波影現住天華不異五山白雲出岫無意去來庶使祖父家聲綿綿不墜浮幢剎海面面常新豈可愚頑似某者言行未出庸流名實不孚上下承耆舊檀越謬加推獎恐令明眼以作笑端既不容辭謝感與愧并敢向真實人說句真實話召專使曰還知真實話麼欲衍嘉猷千載事同堅鐵石萬年心。
上堂夫為長老者應說些佛法談些禪道與諸仁究竟大事因緣豈可長年碌碌終日皇皇非孤笻觸熱而往則扁舟載月而歸不惟孤負諸仁亦乃埋沒自己當此時也鴻鴈來賓豺乃祭獸菊有黃花蟄蟲咸俯世出世間法法成就山僧今夜少閒因有舊日風格特與諸仁說了良久擊拂子曰斯言不渝。
上堂蕭蕭黃葉滿庭颯颯秋風一陣觸著毛骨俱寒說與諸人不信時常冷地思量實是心焦氣悶此事久不提持今朝豈復慳吝良久驀喚大眾眾回首師曰汝等若勿生疑決定自知少分。
結制小參五山無語向人傾聽說先宗舊典型生死路遙無定止從今驢腳好消停所以過量漢胸中自有文武隆平之制江南塞北無非本地風光春熱秋寒總是現成受用豈肯觀強弱之形聽三軍之令向別人面上看氣色冷暖其或意識奔馳情緣紛擾我知你到一口氣不來時一毫不能假借不若如今七尺單頭有箇真實名號各自記取。
復舉德山因雪峰問從上宗乘學人還有分也無山打一棒曰道甚麼峰曰不會明日復上請益山曰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峰於此有省丹霞淳和尚曰德山恁麼道只知入草求人不覺通身泥水只具一隻眼丹霞則不然我宗有語句金刀剪不開深深玄妙旨石女夜懷胎師曰仁恕首途威雄載道在德山無以過也手握王綱口含天憲惟丹霞所能當之然則二大老一箇說有一箇說無終被後人檢點設有問五山從上宗乘學人還有分也無但道得意當年堪一笑安心此日在三椽。
結制上堂良久曰踏過萬疊雲山看遍五湖煙景旅亭草店獨宿高眠鬧市紅塵酣歌醉舞心裏不為是非惑亂境上不為逆順遷移究竟論之正是在人家屋簷下墻壁邊東鑽西撞底功幹堂奧中有天曉不露底風規未曾窺見既不辭風雨到五山來可謂入門矣陞堂矣要見堂奧中事有何難哉卓拄杖曰九旬三箇月放膽好安心。
上堂悟底人好惡長短一一分明迷底人高低上下頭頭不昧語不相違句無向背此二種人到面前如何分他是迷是悟分別得出許你參學眼正若分別不來山僧謾汝去也以如意擊案一下曰樊噲闖鴻門。
上堂樹密鳥聲和夜清月色好達磨會不來面壁空懊惱諸人如會得隨意村醪飲一杯若理會不來謫僊去後相知少喝一喝。
上堂一口氣不來向甚麼處去極是十分好語聽者如風過耳秖問你即今在甚麼處或有承當底出來將錯就錯其奈五山未肯點頭在何故千里未雄鴻鵠志一枝喜托是鷦鷯。
上堂舉投子青禪師因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子曰威音前一箭射透兩重山僧曰相傳底事如何子曰全因淮地月得照郢陽春僧曰恁麼則入水見長人也子曰只知荊玉異那辨楚王心僧禮拜子以拂擊之師曰展托先猷恢彰舊業投子和尚當不後達摩開疆少室衍祚新豐綿綿若此但相傳底事恐者僧鹵莽承當似無轉變山僧今夜分疏不來明日為眾說破。
上堂風霜操其常柄毀譽任其眾言笑古人之未能忘自己之無猒此山僧三十年前親證法門今日舉似大眾拍案一下曰但自歇狂莫從他覓。
上堂釋迦已過去也何必追思彌勒猶未來也不消預慕正當今日汝等有智者切勿生餘疑且道不疑箇甚麼我是英雄大丈夫。
上堂終日穿衣不曾挂著寸絲是凍不殺底樣子終日喫飯不曾嚼著粒米是餓不死底規模大丈夫不由也試問諸人如何是大丈夫事樂意風塵似故園江鴻不必傳消息。
上堂舉僧問雲門學人正在迷途請師一接門曰道甚麼師曰雲門披籬撤棘示以坦途可謂為人徹困看來猶欠一著在者僧識路茫茫雖受恩恐未能存心於必報設問山僧學人正在迷途請師一接向他道不接為甚麼不接我若接汝則東西南北去也者僧果是箇知恩達本底自然平步康莊山僧恁麼道也欠一著在有人簡點得出許他參學眼正若簡點不出朔風正寒不勞久立。
上堂山門頭事我先分付了也僧堂裏事汝已知有了也十二時中事若何如商量不下待山僧為汝指出橫拄杖以手度曰恰好七尺。
上堂舉曹山因僧問學人通身是病請師醫山曰不醫僧曰為甚麼不醫山曰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師曰曹山固有驚人之術且無絕病之丹若是山僧待他問學人通身是病請師醫不妨道近前來與汝診候看他動靜便好與本分湯頭敢保者僧出身白汗輕快生平雖然山僧恁麼道也是對證施方應病與藥要見極靈捷效者卓拄杖曰庶幾其人歟。
上堂錦繡纏於胸中絲綸舒於掌上奉重一人高低應制權分多士上下和平寶鏡堂前調無絃之瑟福城道上響白雪之歌到者裏見得世尊拈起底分明無惑達摩直指底徹底不疑也只許汝一半若是那一半明日看。
上堂三世諸佛順水行船歷代祖師隨風轉舵天下老和尚沙裏尋油水中取火五山門下描不成畫不就勿妄宣傳諸人必有摩天之氣動地之雄出來試箇手段良久顧左右曰三千去後今誰是。
上堂舉廬山化城鑑禪師因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鑑曰不欲說似人僧曰為甚卻如此鑑曰家醜不外揚師曰有事不言貪榮惡辱蓋化城器量未廣大也五山家風設遇其人好醜盡情播揚絲毫不敢隱覆為甚卻如此總要一切人知有且道化城是五山是出來說得有來由拄杖子自有賞罰。
上堂錦袍玉食時人所好垢面髼頭時人所惡是世間人背寒向暖底意況致身鬧市不為喧縱步孤峰不為靜乃林下人隨腔換調底情懷衲僧家都道我行履處一切是了山僧卻言不是拈拄杖君不見鄰炊暮煙歇霜月四檐清卓一下。
上堂棒頭上天迴地轉一喝下電卷星馳德山臨濟慚皇殺人向棒喝未施已前開得隻眼不獨四方決擇之志以酬亦見少室高風未至寂寥然則五山門下放過則不可卓拄杖喝一喝下座。
上堂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英俊若聞便應洗耳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老婆舌頭好說上下孔夫子且請過一邊五山者裏中人以上者也與三十棒中人以下者也與三十棒何故欲寬待人之禮必無是己之心。
上堂嚴師之教誨敕丁寧善友之仁愛助深厚無非口傳秘訣耳度清風其或東舍拋梭西鄰織錦不露絲頭全彰文彩尤是幻色虛聲濟得何事要生死根前真實受用惟有一句子最親切且道是那一句以拄杖打趁。
上堂耕織不失其時溫飽有望為學能決其志妙道可臻據明眼衲僧看來正是迷悟分疆雨晴列界俱墮功勳如欲大方獨步變化無窮須知更有尊貴一路大眾要知尊貴一路麼良久豎拂子曰木童吹笛慵開口石女臨風懶畫眉。
上堂從上家猷昭烈千古類之不齊混之不得誰肯鉤章棘句獻巧爭奇刓方為圓將高就下喪自[A1]己心瞎將來眼然而三七功成無可給賞我記黃面老人做底古風詩中間一聯最好借來贈諸仁作犒勞人事豎拂子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遂擲拂子。
上堂有口談何事閒多瞌睡濃黃虀飯飽後茶喫兩三鍾若是箇人在者裏具得隻眼良久曰笑殺當年缺齒翁。
上堂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老釋迦所談傲睨天下輕視後人全不知日照中天孰能蔽之五山從來不作幽隱不耀之事驀拈拄杖曰是法本現成那箇不信者卓一下曰英謨尚在。
上堂以拂子打○相曰彷彿簸箕依俙木杓若謂菱花都來是錯無底缽盂形不同穿心碗子名難著分明與麼道會得會不得再聽下箇註腳人貪玉兔撈滄海誰信銀蟾在碧天復打○相下座。
蔗庵範禪師語錄卷八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6 冊 No. B369 蔗菴範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1-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