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菴範禪師語錄卷六
住越州雲門顯聖寺語錄
唯岑嶾和尚木主入祖堂上堂鼓無生櫂于五濁湍流逆順皆為方便御大寶車于四衢廣路高低等示宗途使箇箇證得妙樂妙常人人洞明正知正見須是尊貴之人不處尊貴之位乃可去來無礙雁過長空宛轉偏圓船歸古岸所以有時轉位就功四溟騰春水之波有時轉功就位萬壑鎖晴巒之翠有時功位齊施脫珍持糞器挂獘惜金甌有時功位俱隱蒼龍閣上閒雲合彩鳳樓頭曉霧攢大眾此是慧花和尚末後為人一段本懷向山僧舌尖上盡情吐露了知恩報恩固已森稠祇如尊貴底人畢竟向甚麼處行履良久桂花飄馥丹墀煖蟾影入簾白日長。
上堂舉雲居膺和尚因僧問僧家畢竟如何居曰居山好僧禮拜居曰你作麼生會曰僧家畢竟于善惡生死逆順境界其心如山不動居打曰孤負先聖喪我兒孫又問傍僧你作麼生會僧禮拜曰僧家畢竟眼不觀青黃之色耳不聽絲竹之聲居曰孤負先聖喪我兒孫師曰我顯聖門下英賢濟濟有藉出來下一語免得孤負先聖喪我兒孫良久困來高枕石頭眠不管三更日卓午。
南山天愚和尚至上堂天愚和尚白椎曰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顧左右曰大眾南山和尚已為諸人說法了教山僧說箇甚麼良久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便下座。
上堂熱處盡愛乘涼寒時俱願向火嚼飯箇箇充饑喫茶人人止渴從上佛祖遞代相承究竟到極則處莫不是日用尋常活計祇如雪峰將三箇木毬輥出又作麼生井畔梧桐飄一葉山頭數片是秋雲。
百愚和尚訃至上堂為法王者如日普照是處非處咸被光臨有情無情皆承輝煥朗長夜昏衢破千年暗室況復挺拔俗高標有絕塵步驟總化權于掌上患難不移蘊祖道于胸中是非莫顧矢心偕鐵石齊堅惠利與春風共仰明月洲前斜飛玉鷺珊瑚樹下慣唱金雞何期善慶和尚忽將無孔鐵笛吹出廣陵古調二十四橋分疏不下大千世界震動靡寧雲門得箇消息也忍俊不禁特為舉似大眾哀哀紅樹雨餘多慘澹青山雲重轉糢糊。
上堂世尊睹明星而成正覺洞山涉流水乃證真常顯聖寺裏曾不究妙窮玄亦不麤言細語連日刈禾割稻與諸人的的提持箇事了也且那裏是為人徹困處一聲天暖教停手箇箇歡然點首行。
上堂舉長慶示眾曰淨潔打疊了近前就我索劈脊與你一棒有者一棒到你你須具大慚愧若無者一棒到你你向甚麼處會師曰長慶秖要將人淹殺虀甕裏不顧自[A1]己墮在尿坑雲門者裏雖無長處似不如此孟秋小盡蚤禾已登大小執事內外禪流身心泰然得無罣礙麤茶淡飯率意忘懷曲肱高枕伸腳打眠莫管孰是孰非不起佛見法見山河不離大地自己不是別人雖然若是頭腦清楚慚愧道人無一事只此隨緣過便休其或皂白未分邊方尚有令未是太平年他時行旅愁歎莫嫌山僧不曾與你道破喝一喝。
上堂說玄說妙分大分小大似朝三暮四暮四朝三致使眾狙喜怒紛紜無有了期雲門有箇一味平等法門上中下根皆可證入今日說與諸人良久顧視大眾曰飯後普請上山挑柴。
先師盂和尚訃至上堂昔年出去遊化稱尊今日歸來砥澆為念一向人皆謂我老人出現于世也為大事因緣故所以船橫古渡運載群迷澤布陽春恩覃萬彙道諧而唱艸木俱吼獅子音時蹇而休煙雲盡合主賓調鴻慈溥被刀尺均施器就方圓根隨利鈍玉線暗穿金針密度得無礙輪三昧而遊行自在非小心淺見可能思議忽焉示滅也慧日潛輝真風絕響佛祖心中懷隱隱之憂人天眼裏墮潸潸之淚耶溪實云流慟剎海亦歎悽涼是則固是也只說得萬牛身中一毛頭許諸仁若要悉知悉見當隨我燒香作禮再聽耳提面命。
上堂雲起龍吟風從虎嘯拈拄杖畫一畫曰前釋迦後彌勒從上祖師天下知識盡向者裏歸降納款了也衲僧家別有趣向試出來道看乃顧左右曰但知李廣封侯事誰識張良辟穀心。
結制小參三春不換一冬寸金不易丈鐵潛心矢志如斯大事何愁不徹所以雲門殷勤禱告于現前大眾願為出類超群之丈夫須是旋乾轉坤之手段更聽約法三章第一不得聚緣內搖趣外奔逸第二不得將心待悟怠玩因循第三共住不許知名相逢不容相識然後將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曰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細審參詳毫無差錯山僧與汝證據且道證據箇什麼以拂子畫一畫括囊無咎。
結制上堂就謝車智望齋人人有此一片田地雖是寒暑推遷歷來無敢侵損何待重分疆界豎拂子曰明見斯事無有錯謬無一處不是汝諸人放捨身命處無一時不是汝諸人出離生死時雲門關裏橫身而入任意而為殺活縱奪一切自由世胤道胤爭繁食輪法輪並轉異日兒孫遍天下其起根發脈莫不從者裏去蓋為未是其人望之如天闊遠窮之似海洪深欲進懼臨大敵欲退恐蹈輕冰不進不退正是滯寂沉空終非究竟。山僧與汝諸人說箇捷徑法門。屈指曰今朝十月十五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數到正月半。恰好是長安路上春光媚。司馬橋邊看舊題。擊拂子。
上堂。雲門有一句標的無向背。若作主賓論有無俱不是。如何即是。和羅飯骨董羹。隨家豐儉何憂何慮。鋪箇破席日裏睡。喝一喝。
上堂。郢上陽春遇詩人方堪合調。匣中寶劍逢烈士乃可贈貽。秖如廣額屠兒才放下刀便成正覺。黃梅行者未曾脫曰即擅傳燈。莫非尊卑倒置耶。還是授受濫觴耶。為復別有道理耶。良久。擊拂子。知恩須是報恩人。
蕭山謝門智利等。請上堂。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一切諸世間思惟莫能及。勝慧大士如此語話。在釋迦老子分上為盡美矣。衲僧根前則未盡善也。殊不知如來智慧無一塵不包。無一剎不遍。無一人不具。無一物不彰。說甚希有難倫思惟莫及。即今蕭山檀越一舟直泛。修途萬境盡歸眼底。明明更不生疑。念念無非真實。豈非有大智慧人能行大智慧事。拈拂子曰。而今拂子但喚作拂子。僧但喚作僧俗但喚作俗。且道如來智慧在甚麼處。乃擲拂子。
上堂。少室門風廣大。曹溪路徑寬舒。果是箇真英雄便好一腳跨入。拈拄杖曰。識得雲門拄杖子。變化如龍威獰似虎。揭貧女藏中之寶。取力士鏡裏之珠。迷悟生死聖凡異同。一切平等。其或庸愚根器留繫強生。卓拄杖濟涉賴伊人。及時應努力。
上堂。黃花籬畔開金盞。紅樹嵒前列錦屏。野老暢忘憂之飲逸興飛揚。牧童高無味之談偏圓宛轉。一切人都作景致商量。未審衲僧如何領會。良久。顧左右夾山面目猶在。
上堂。諸佛心印文彩非關。歷祖憲章條目何與。柏樹子豁開趙州眼睛。乾矢橛露出雲門心膽。不必辨他孰是孰非。惟要當人自信自肯。從胸襟流出一言半句。自然驚天動地。千差萬別似空合空。到此箇境界了子細檢點。將來正是無邊無岸險僻之途。大眾要知究竟安隱底事麼。昔年去今復來。敲我衡門兩扇。開主賓好話無人。省夜爐撥盡寒灰。其中事莫疑猜。拈拂子擲下。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上堂。舉金峰志和尚。因僧侍立次。乃謂曰。舉一則因緣汝等一不得亂會。僧曰請和尚舉。峰豎起拂子。僧良久。峰曰知道闍黎亂會。僧以目視東西。峰曰雪上更加霜。師曰金峰以先王之道輕施于民。者僧不量能度德竊位苟榮。豈止雪上加霜。而事將有不勝其弊者。雲門舉一則因緣。汝等要會便會。或曰請和尚舉但向他道。且緩緩著。何故。乃擲拂子。服食求神仙都為藥所誤。
上堂。人行印窄徑霜蹤。見者不生餘惑。犬吠排深村夜色。聽而永絕狐疑。及至問著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十人有九箇不識端倪。蓋矢志不蹈於妙門。傾心自甘于穢術。所以應緣而錯。觸事尤乖。大眾而今要識本來面目麼。問取東村王廿八。
上堂。山僧因先師愚菴老人示寂一月途路奔忙。心以痛身以倦。佛法無得商量。世諦豈容計較。蓋有箇現成句子。晝明夜暗斯無晦冥。暑往寒來此不變易。秖在諸人腳跟下。有信得及者麼。許由洗耳成多事。巢父飲牛賺殺人。
上堂。若論此事。何待勞苦多生辛勤累劫。而能成辦。雲門今日要諸仁一時悟去。汝等還肯麼。良久。曰屈屈。遂打趁下座。
王啟甫求嗣。請上堂。豎拂子曰。如是之法覺王祖胤。親傳先聖。後賢同稟。若要自心明妙受用。須是當人信得悟得。便好十方剎海任意經遊。一切法門無不深入。重重智境悉共莊嚴。種種願輪隨心運轉。復豎拂子曰。觀世音菩薩。在拂子頭上現大人相發海潮音。普告大眾曰。設欲求男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然遇見明眼衲僧未免笑他捏怪。何故但看家園春日暖。新篁隨地長兒孫。
上堂。酒樓下既可明心。肉案頭亦能悟道。諸仁在僧堂裏三七日了。自[A2]己底主人公認他不得。過在甚麼處。顧左右。曰箇箇是盲人。
上堂。舉香林遠和尚。普請鋤地次一僧曰。看俗家失火。遠曰那裏。僧曰不見那。遠曰不見。僧曰瞎漢。是時一眾皆謂遠上座敗缺。後明教寬曰。須是我遠兄始得。師曰。大哉香林之心。包括天地。陶冶古今。惟務其實。不顧其跡。者僧道箇瞎漢可謂依日月之光以行其志。自遵其度。未免但逐其跡不究其實。然則明教曰。須是我遠兄始得。其意如何慷慨千秋見孟嘗。
上堂。拈起拄杖曰。真俗萬緣無不於中顯現。今日有人從明州來。卻道憨布袋在長汀市上橫行直撞。貿易所需。不買山珍非求海錯。畢竟圖箇甚麼。沒柄笊籬無底木杓。
章叔懋請上堂。豎拂子曰千機萬機莫若識此一機。擊拂子曰千句萬句莫若識此一句。或者道和尚放下拂子別通箇消息來。我也知你逐境馳求循聲流轉。殊不知雲門者裏。偏圓宛轉變化無窮。有時出現于時桂艷秋深播庭前之馥馥蘭芳春暖朗砌下之英英麟趾。是以歌繁宗猷斯焉彌永。有時退藏于密縱。使汝諸根穎脫。不與萬法為侶者亦不能窺見一斑。若是全身出現時絲毫不露。退藏于密處文彩全彰固[A3]已罔測端倪。秖如今日檀越辦供入山。且道何所饒益。藍田產玉非凡種。堪作圭璋捧至尊。
上堂。佛法甚多。只因連日事煩。身子勞倦。無暇說得。今則乘片刻之閒。身子略已泰然。無甚佛法可說。忽有箇靈利衲子出來道。雲門長老說話太煞。不顧傍觀。若論佛法。遍在一切處。豈在閒忙。說時有不說時無耶。山僧既受禪士一段深心。借五峰各位檀越物事。精治盛齋請喫飽後。更獻日鑄蘭雪香茗一杯。為何如斯。但得人人自信得自肯承當。省卻山僧多少氣力。不然隙駒疾霜風急顏貌。看看非舊日。大事茫茫無了畢。堪笑嵩山缺齒翁。九年面壁。豎拂子曰。究竟者箇不識。
上虞何檀越請上堂。極簡極易之道。無相無作之門。惟要步驟不差。當人金剛眼正。師子隨時哮吼。不顧驚群駭眾。動容則盡揚古路。斂念而不墮悄然。化日是以舒長慧命。從茲綿亙。何待雲山漠漠煙水茫茫。積年累月冒暑經寒。若迷方者一喚回頭。始道箇從此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謾了。子細看來。猶如夢中人遍歷無邊剎境。醒來原在床上。驀顧左右曰。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
至日上堂。尋常總道正法眼藏。轉求轉生遙遠。轉說轉不相應。認著箇聖諦不為一物不中底。以當生平。不肯移易絲毫。要為諸佛之師群賢之首也大難。在以拂子畫一畫曰。能向者裏識得根元。信知一陽纔動葭灰萬卉俱開生面。瑞靄天扉祥符祖苑。塵塵顯妙剎剎圓融。箇箇凜維新榜樣。人人弘起弊規模。既逢此箇時節。雲門拂子豈可不傾誠祝讚。復以拂子擊一下曰。雲書魯史千秋事。歌永堯風萬國心。問如何是正中偏。師曰龍樓高揭翠華簾。如何是偏中正。師曰樵子宅中傳號令。如何是正中來。師曰玉人踏月下瑤臺。如何是兼中至。師曰鐘鳴長樂千門曙。如何是兼中到。師曰橫趨直步看圓妙。
楊悾菴居士請上堂。拈拄杖曰此箇見得徹底無疑。等閒露一機垂一句。自然權實雙彰。殺活全備。終不肯坐在死水裏與蚌蛤魚蝦同一趣向。是故知有底人。隨緣宛轉妙用無方。有時佛心儒雅皆依真實而現相。有時摧魔殄異悉從示應以立名。知一切人根性。解一切人黏縛。俾一人安隱則人人安隱。使一處清淨則處處清淨。大眾秖如維摩榻上塵埃。東廝壁邊雜穢。且道又從何處得來。良久曰。今日重添上一堆。
開爐上堂。地爐深掘榾柮高堆。閒時向火好事相商。可中冷煖唯自能知。世上紛譁由他莫管。秖如火爐頭有箇無賓主話。從老趙州撩亂激揚。以至諸方互相拋擲。豈謂逗到今日依舊清白不分。雲門緘口要且不甘。乃高聲喚侍者曰。將簾子垂下。不可漏洩了煖氣。拍禪床下座。
真如文法師掃塔請上堂。先師翁道不盡底句子。處空滿空在壑盈壑。無底船盛載不漏。斷貫索繫縛有餘。舒之光踰日月。卷之包括乾坤。自長水而溯耶溪騰遍地波瀾。任先哲以及後賢行石頭正路。三艸二木皆在裏許含英育秀。諸佛列祖盡向此中出世利生。有智無智並觸慈光。先心後心咸歸陶冶。況復現大人相垂格外機弘贊宗猷。光揚祖道者哉。範上座到者裏鑽仰無門。計較無路。敢問大眾。先師翁道不盡底句子。畢竟阿誰擔荷。有指陳得出。不妨隨緣自在到處稱尊。若明辨不來問取真如文老人。
請能仁啟和尚繼席發專使上堂。雍容闡悟本真宗。雪曲響雲門古調。峨峨為濁世幢王。切切作迷生導主。須得其人威音那邊。移步必有其位。夜明簾外轉機。如是則身雲與法雲共彩。本自無心。化日與慧日同輝。何嘗有意。竦聽鸞音徹天積玉橋躍然起舞將見妙吼震地香爐峰卻也快心。但是移山門入佛殿裏。將燈籠來山門上。佛祖莫測其端。人天孰窺其際。驀召專使曰。去問能仁和尚自然定當。何故。欲明家裏事須是箇中人。
王檀越誕辰請上堂。舉教中道菩薩。以一音一切皆能演決定分別說一切諸佛法。老瞿曇固是富而且驕。爭奈事無實據。拈起拄杖曰。不若雲門拄杖子。打開福德藏門。運出無價至寶。碗大碗小盛來。隨豐隨儉受用。一飽既已忘饑。諸念自然銷落。指南山作壽。掬東海為卮。有者道山僧將常住物私做人情。連忙想得箇父母未生前面目。老也如是少也如是。往古也如是來今也如是。只有一處不如是。釋迦老子敷演不出。且道甚麼人可能定當得來。卓拄杖。鐵笛吹瑤島。金燈照綺筵。
上堂。舉黃檗一日捏拳曰。天下老和尚總在者裏。我若放一線道。從伊七縱八橫。若不放過不消一捏。僧便問。放一線道時如何。檗曰七縱八橫。曰不放過不消一捏時如何。檗曰普。師曰黃檗既能人境俱奪。亦解敲唱雙行。其奈捏聚放開未免太傷心力。者僧雖然變通有道。卻也朕兆難明。皆為不了。山僧不用捏拳舒掌。可以移風易俗。豎拂子曰。從上大老天下英靈盡向者裏。正去偏來明投暗合。如寶絲網重重涉入。如有人出來道。雲門與麼太煞簡略。固許汝是箇出格英俊。也須再參三十年。
請上堂。白椎竟。師隨聲一喝。曰若是第一義。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豈待山僧鼓兩片皮掉三寸舌。豎捏烏藤橫搖白塵。然後為得。所以鑑湖遠棹水月交光。徐入雲門煙霞鬥彩。過積玉橋聽潺湲之響。知洞水流長。到芙蓉岸望疊嶂之高。識門風浩大。從淺至深次第循歷。由大佛殿登寶鏡堂。致禮雍雍發言穆穆。始解道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時時奉重無違。事事報恩有據。本末須要歸宗。尊卑當用其語。顧眾曰。且道是甚麼語。門頭嚴飾兒孫力。室內悠悠總不知。復喝一喝。
開山澄祖四十忌上堂。臘月四日乃先師翁示方便門。說最實事。時節蓋有威德自在如彼山王。安忍不動利益含生。舌相等剎塵遍覆。身光與日月恒明。赤白青黃混之不得。方圓長短類之莫齊。不惟利根鈍根正見邪見。求箇入頭愈加深遠。尋箇出路轉見壅淤。即使四十年來兒孫遍地。各各現三頭六臂。箇箇張馬嘴驢唇。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紛紜指註究竟摸他頭腦不著。豎拂子曰。此是師翁殺人活人底杷柄。今朝恰好落在孫子手裏。豎抹橫該皆吾常分。遂顧眾曰。還有搆得者麼。黃閣晝簾垂紫氣。不彰寶印自然尊。
解制小參。上來道箇不審。盡是古人唾餘。甚為不必。下去道箇珍重。莫非時流。恒事可以勿提。人人本來具足一段大事。頭頭顯露物物彰明。悟不加增。迷亦不減。聚時不有。散時不無。惟桶底不曾脫落。正眼不曾洞開。不從父母未生前青天白日下披襟一笑。未免被苦樂逆順轉移。暑往寒來拘絆。生死海裏風吹浪蕩。不得自在。縱使道得箇靜則同源。動無異致。猶是憎愛不忘。情封未啟。舉意乖違觸途成滯。要得獨步大方遊行自在。山僧與你畫一策。以拂子畫相曰。者裏知得落處。喚釋迦達磨挈缽提瓶未嘗不可。或甄別不來且遊遍雲山千重萬重。捱過春光一度兩度再來與你說破。
臘八解制上堂。見明謂晝遇暗為夜。山本嵯峨水自流動。東西南北不移一絲。上下高低莫錯一點。一向立定腳跟。最怕輥入異類。子細檢點來。正是偏枯見解不達權變之笨漢。忽若月明晝午。日彩夜央。山頭滾浪。海底飛塵。十箇有五雙不知頭緒。唯有雪嶺老瞿曇。多年臥冰囓蘗忘形於凍餒。到此便得轉身活路。以快平生。果是本分衲僧。氣概逸群。若休歇其心放下便穩。能勇猛其志撩起便行。折腰匾擔尊貴一時。斷鼻艸鞋威雄百倍。垂手橫身自由自在。誰能拘束得你。但前途去與故人相見。細說生平。切莫道在雲門者裏。何故。惟恐傳事不真。將作世諦流布。
上堂。舉金峰因僧問。金杯滿酌時如何。峰曰金峰不勝酩酊。師曰展演宗猷提持祖印。和光順物與世同塵。渾融彼此包括始終。金峰有寬洪之量。洵不可及。正眼觀來未免一場敗闕。如有僧問雲門金杯滿酌時如何。但向道酒中不語真君子。
先和尚木主入祖堂上堂。不重先師道德。秪貴先師不為我說破。古人恁麼道。雖謂情封不立其如分別猶存。既曰道德無可為重更有何事不曾說破。我先師非身現身身滿域中。無說示說說遍天下。奮自在慈力猶淳旭麗天。若愚若智盡睹其光。暢無畏玄音如迅雷駭地。是聖是凡悉聆其響。紹洞山尊貴之宗。斬斷群邪蔓[A4]刺。荷玉笥大成之業。弘開一味玅門。橫身空劫已前跨腳。今時路上不許月白夜行。唯要雞鳴曉到。奉重固不必違背則不可故我親近他承嗣他三十年間一切時中。厲色時多和顏日少。其道大德備實情不知說破不說破也不揀擇甘為情忘義斷不孝闡提。爭奈拄杖子當仁不讓。驀拈拄杖曰。一不做二不休。莫道縱橫無忌諱。只要推爺向裏頭。卓拄杖下座。
謝兩序勤舊上堂。提振綱宗傳持慧命。印印當風機機圓應。顯萬法總一根源。融十方歸一剎境。蓋知正色持衡深賴祖庭元老輸誠贊弼實資法苑祥麟和同水乳以標奇節比松筠而播美。千聖有口無說處底同一音演。萬人有力無作處底同一心行。如斯主伴交羅乃見始終貫徹。所以山僧自來五位旗鎗高縣壁上。三玄甲冑棄置路傍。到今日秖好唱箇自來腔清平樂。謂我福輕有愧累君忍垢無涯大事既已了畢一齊歸堂喫茶。
覺初慶悟禪本師壽請上堂。雲門倒腹傾腸說箇最初方便。休將禪道商量。莫作迷悟判斷。為從僧祇劫來。隨汝所求無厭好看大夢覺時始快平生志願。拈拄杖曰。百千三昧無量義門皆從者裏流出。無量壽如來竭盡神機思也不可思算也不可算。嶺梅臘後最先開。吹動春風香滿院。卓拄杖一下。
除夜小參。靜地籌思鬧叢觀。望鍋邊分飯。碗上添羹冬殘歲暮無非豐儉隨家。事絕理融總要函蓋相應。蓋循途守轍底自謂生鐵鑄成脊梁。純鋼鍊就骨力。彼此不敢是非。今昔莫能移易。事事仍舊規。法法住本位。各各不相知。彼彼不相到。殊不知到得者般境界。正恐諸事煎逼不得安閒。惟有奔逸絕塵底漢。臘月三十日到來。一切人說不來者好肆縣河之辨。一切人行不去者獨跨通霄之步。不妨挐三道五一味豎抹橫該。欲知達磨於普通年間十萬里來心上為著何事。是人眼裏有珠。那箇口中無舌。喝。
復舉香林因僧問。如何是衲衣下事。林曰臘月火燒山。師曰香林惟將尋常活計任意施為。大似推車撞壁將無作有。以致天下尊宿互相激揚。紛紜酬醋簡點將來。譬如飲大海中水隨量而止。衲衣下事何曾夢見。今夜如有僧問雲門。如何是衲衣下事。但向他道火爐邊坐成佳話。玉燭歌清聽野樵。
元旦上堂。威音那畔嘉猷古佛堂前景致。冠古冠今無異。徹頭徹尾常新。乃擊拂子一下曰。山僧今日盡情托出了也。有力大人能擔荷得去。將舊時窠臼一腳趯翻。別轉機輪全體作用。熙然布劫外祥光。廓爾轉域中泰運。國治邦寧民安物阜。祖園春燠法海冰融。萬彙俱遂欣榮四生。均陶化日世界一時平等。聖凡曾不異同。衲僧家己事未得發明。他緣不能湊合。不必深憂重慮。何謂。皇風一片渾無畛。春色千奇在繡楹。
肅眾上堂。細吹無孔笛。亂打寬皮鼓。釅茶八九盃。戲笑三五日。觀音大士從傍破顏拊掌大聲喝彩道。佛之心兮不覆藏。祖之髓兮都擠出。境界風所高。般若力愈大。文殊普賢正言厲色曰。汝等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大圓覺海。如人以手撮摩虛空。秖益自勞無濟于事。三箇老古錐互相爭論不已。拄杖子聽見乃以直判斷曰。觀音大士固然和以優賢不應以冬瓜印子妄搭。文殊普賢雖是肅以蒞眾未免法令過嚴。各與三十棒趁出。且道利害在甚麼處。不見道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退院小參。鈍牯輪耕祖父田。茫茫業識已三年。苔路滑蹄恒自忖。芒繩纏鼻任人牽。盤旋泥水真堪笑。憔悴風霜孰可憐。上下人情慵浹洽。紛紜毀譽理當然。利生接物同春夢。捄弊扶危歎力綿。正法凋殘心耿耿。祖園仍復艸芊芊。定策籌時勤舊智。搪風抵露股肱賢。梵宮雍肅帡幪德。龍象飽參檀信緣。惟我羞慚深細想。曾無一得好流傳。慶快犁耙離項背。輕身至樂勝三禪。此去優游無變異。垂楊芳草看雲眠。更問渠儂端的處。月在青天水在川。
復舉金峰和尚上堂曰。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還有人道得麼。若有出來道得相應金峰分半院與他住。時有僧纔出。峰曰相見易得好共住難為人。便下。座師曰。稽功必以事為的。論賞必以言為符。者僧不諒才度能將強據而驟奪之。金峰不攷功審勣。既許與而復吝惜。從古到今不能清楚。山僧不似金峰有口無心。有一句子千聖莫分彼此。萬人難辨去留。有人道得恰好。雲門院子盡情分付。設有人出但曰且緩緩著。今日天晚總到明朝交代。
退院上堂。僧問久親猊座。未敢輕扣玄音。末後當陽要聞法王獅奏。師曰仙子持金碗。佳人罷錦梭。曰果然塗山鑑水非同調。別有驚天動地聲。師曰上座固樂矣。山僧也快哉。曰只如雙鳳凌巢一龍出海又作麼生。師曰日後再來有人與你道乃曰三載濫竽慚色既多面上。寸功匪立恢崇徒切心中。一言有乖于度。大違上祖典謨。一行不蹈于常。知辱先師化軌。所以高低普應莫非合水和泥。毀譽不移正是將南作北。田頭也到地上也到。閒時也說忙處也說。可謂徹骨徹髓盡心盡力了也。若據明眼證驗將來。卻道怠玩過時陶鑄洪規弛廢。不以佛法為事。有失龍象所望。不覺抓著山僧痛處。只得向法堂前高聲唱道。大眾大眾如是如是。要識他家全意氣。飛鴻踏雪思優游。(敘謝不錄)。
復舉長慶稜和尚拈拄杖示眾曰。識得者箇一生參學事畢。雲門偃曰識得者箇為甚不肯住。師曰一箇得少為足。一箇貪多無厭。二大老終非大人作略。山僧則不然。驀拈拄杖曰。識得者箇青山養拙不為晚。綠水盟心未是遲。
蔗菴範禪師語錄卷第六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6 冊 No. B369 蔗菴範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1-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