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愚禪師語錄序
余自甲申避難而南聞禪宗之盛爭相傳囑比肩接衽莫可殫述心竊異之彼天竺文佛勤苦化導四十餘[A1]年時最上根行供養無量諸佛者不知其幾而直指正法眼藏獨許摩訶迦葉則又何也既而聞憨山老人智慧聞識為黑白之所推仰乃於承先屬後之際若不勝其難且慎者問其法嗣阿誰則止稱曾於柳巷親見笑巖和尚其後花發異時之句亦必往復再四而乃付之顓大師何其峻也當是時憨老人已不可得見顓大師亦各勝剎迎主不一俛仰江干徒增朝饑耳自時厥後奔僕風塵二十餘年而顓大師之嗣法璽公吾蜀人也從同安來 都開堂清化且請敘大師語錄將授之梓余惟神熹以還南宗大振人人自以為探穴吸髓風馳濤湧不可蹔抑而顓大師獨始終信嚮一來處分明之憨老人夫就燥者易為熱因嚮者易為聲若顓大師者不亦難乎而頂骨蓮花之讖乾崗踏月之機卒能使聲光赫奕智炬長紅又安在特立之不可以震服人天乎總之佛性圓明人人具足要於本分實相見地明了則雖寡猶眾也雖隱猶顯也迄今顓大師已邈試問等虛空界安在非其慈雲法雨所霑廕也哉而況其因緣開導提唱親切若經天之日月行地之江河有確乎不可掩者乎余昔聞其語錄甚多今法璽公頗為刪定得若干卷夫佛法不離文字不落文字正法眼藏當在阿堵能以若干卷與拈花無語作一例勘庶不負顓大師筆舌樂趣與法璽公刪定刻布苦心也。
康熙十有二年菊月賜進士及第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遂寧李僊根拜書
敘
蓋聞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最後以正法眼藏教外別傳囑付摩訶迦葉此我佛以慈悲之過不免話作兩橛然阿難身任結集脩多羅而即為第二世祖正以宗教之傳雖曰如車兩輪摠為一大事回緣也萬曆間憨山老人幻參我里法舟禪師之嗣雲谷大師後至都中柳巷再參笑巖和尚機緣相契一時緇素咸仰憨大師為古佛重來真達摩所謂行解相應名之曰祖此其人[A2]已老人生平雖盤桓教乘而咳唾掉臂盡是宗門牙爪其入理深談實與臨濟雲門當日拈提若合符節因思釋迦老子既睹明星無處開口復三七思維始依先佛儀則說三藏十二分教迨曹溪而下諸老說法離奇光怪尤不可思議有時恁麼恁麼有時不恁麼不恁麼蓋時節若至其理自彰初非欲語句尖新圖超出諸方道如是故也宜其晚得顓愚和尚問答數言如函合蓋其示眾法語博敬焚香展誦圓融透快如珠走盤一言之下便可斷人命根其鉗鎚妙密高出棒喝之上良因見處深廣行履精嚴故其言中有響轟塗毒鼓聞者無不喪身失命也豈與夫豁達之流見古人有只貴眼明不貴摻履之語便作實法會提經律二字便搖首抵足者等哉須知這事千虛不博一實真正過量人作用自是不同顓愚和尚師資正與龍池天童共出隻手中興濟上一脈也茲有嗣法弟子法璽大師從同安至禾刪定和尚語錄重新鋟成二十卷入於大藏流通博雖門外漢不辭蕪陋特弁數言深愧無當萬一第願盡大地眾生見聞隨喜知憨老人為柳巷真子莫被它瞞過。
康熙丙辰孟秋約菴道人施博拜敘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目錄
- 卷第一
- 序
- 示眾
- 晚參
- 卷第二
- 法語
- 卷第三
- 法語
- 卷第四
- 法語
- 卷第五
- 書問
- 卷第六
- 書問
- 卷第七
- 經序
- 卷第八
- 書序
- 卷第九
- 書序
- 贈序
- 卷第十
- 募疏
- 卷第十一
- 佛祖真贊
- 自贊
- 卷第十二
- 真銘
- 佛事
- 傳銘
- 卷第十三
- 歌
- 卷第十四
- 經解
- 卷第十五
- 中庸說白
- 卷第十六
- 雜著
- 卷第十七
- 頌
- 偈
- 卷第十八
- 詩
- 卷第十九
- 詩
- 卷第二十
- 雪獅子詩
- 卷附
- 行狀
- 塔銘
- 後敘
- 後跋
目錄(終)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卷第一
示眾
雲居示眾向上一事至廣至大極遍極圓無聖無凡非迷非悟仰之莫能覷俯之莫能窺不可以言語形容不可以意思測度雖然如是要知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自遠故我世尊于皇宮初降之時便能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作大獅子吼云天上天下[A3]唯我獨尊可謂世尊婆心太切欲令人人知有奈何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染心濃厚習氣淵深只知逐妄飄流不解回光返照以致墜墮三塗從劫至劫無有出期世尊于此不得不為曲垂方便向荊棘叢中轉身吐氣太阿鋒上縱步橫行頓捨皇宮遙登雪嶺六載苦行夜睹明星乃得成道嘆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只此者一段因緣可與諸人作個入道的樣子然雖如是二乘聲聞未免難明此事所以更向人天會上放光現瑞屈尊就卑于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隨其眾生根器洞徹淵源解粘除縛依時取證是以末後于靈鷲拈花遂以正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傳至達磨初祖航海而來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亟令人人見性成佛之旨始授之于二祖乃至六祖大師之後故有南岳青原石頭馬祖頓起五宗唯我臨濟一宗遍滿天下大播寰區其中便喝便棒豎拂拈槌舉指拋毬張弓架箭如是作用莫不有主有賓有照有用有縱有奪有殺有活互換之機如雷若電今日病僧者裏總無者些伎倆只要諸人各自直下承當隨方接引不負來機者便是病僧一片真實心腸百千萬劫搖掇不動汝等諸人切忌依言生解惑影迷途墮坑落塹去也還會麼設若不會行去諸方不得錯舉。
示眾學道人須是騎龍跨虎之勢移山追日之能止知拼命前行斷不回頭轉腦又如疋馬單鎗百萬軍中擒猛將只許進前不容退後稍有絲毫恐怖之心早已喪身失命了也或有一等參禪者不能苦志勞形真參實悟徒學幾句口頭三昧逢人便說機鋒開口便言悟道若遇明眼知識問到三回五回依舊手忙腳亂因此怕見高人甘自隨波逐浪此其參禪之弊也或有一等學講者一出講堂便懷我慢其實自己毫勿未知偏說他人長短浮情涉獵冒謂親傳章句未分強爭教理倘得三五成群便欲開敷床座妄談般若邪解真詮如是宣揚自他何益此其學講之弊也或有一等學戒者纔得登壇受具便云我是比丘誑取尊崇妄邀供養粗心浮氣我慢貢高毘尼不知威儀不曉問及佛法知見便自緘口無言此其學律之弊也若夫者等學道不唯人天會上無有出頭之分誠恐將來地獄三途亦無有出脫之期得不孤父母生育之恩并自披剃之志耶況此禪講律者乃戒定慧之本也汝等諸人既得出家為僧必當藉此超越務宜各人勇猛精進極力推求進步干頭遊心界外將自己無始以來根塵種子習氣無明懶惰懈怠業識牽纏從空放下盡淨無餘以此禪講律三字蘊結胸中廢寢忘餐朝參暮究潛心玩索扣頂窮源不唯續佛慧命紹祖家風利己利人千秋埋沒不得到恁麼地一任毘盧頂上撒手橫行濁惡世中等心濟物無不隨緣自在逐類逍遙方稱學道之事備矣不然饒汝謁盡天下叢林訪遍名山知識也是徒費草鞋錢到頭止做得個負笠擔囊觀山翫水底漢究竟于佛法禪道生死分中了無交涉可不悲夫古人立雪斷臂為法忘軀非懇求之不切也三登投子九上洞山非請益之不專也脅不至席味不知甘非用心之不勤也古來實學真參如繩若井盡其舌根不能枚舉諸人各各企想前人翹勤佛法體惜光陰痛哀生死免得三十日到來閻羅老子與汝算飯錢抵當不得那時卻也怪不得病僧不為諸人說破。
結制示眾紅爐積雪海底生煙寒熱兩無春秋不涉向者裏承當得下大地山河盡皆清淨法身明暗色空總是遮那玅體白雲流水始稱自在莊嚴碧漢晴空正合圓通境界涅槃生死體出一原煩惱菩提本無二致四處十六會徒勞施設三乘十二分枉自閑談相好光明眼中著屑語音文句耳裏埃塵智慧神通了無交涉及至三玄三要四主四賓五位君臣十種真智一字關六義相薩婆訶顧鑒咦種種權衡總用他不著到與麼地方許頂門具眼腦後懸符出羅籠脫窠臼知生死識去來設若未然也須緊把繩頭扭著鼻孔看觀音大士即今在什麼處只此一句話頭提起直與鐵壁銀山相似進不得退不得左不得右不得山水不是山水人物不是人物到者個時節自然撞著磕著得大受用慶快平生此時一任諸人橫來豎去說性談心左之右之隨緣得玅眾中有隨緣得玅者麼出來道看眾下語不契師云你諸人終日下語終日酬機究竟于本分事未得相應一切處不能透脫皆因墮在語言文字中義路規繩上自纏自縛區分好惡諸人既來雲居病僧亦忍俊不禁只得將古人葛藤為諸人舉似一上昔日華藏座主初參圓悟老人展轉酬機展轉不恰一日自以己見白悟曰尋常拈鎚豎拂豈不是經中道一切世界諸所有相皆即菩提玅明真心悟笑云你元來在者裏作活計主又曰下喝敲床時又豈不是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悟曰你豈不見經中道玅性圓明離諸名相主于言下有省師云以楔出楔烏雞立雪移方就圓達本窮源雖然如是也要是華藏座主得之方可脫卸羅籠設若他人得之未免肩枷帶鎖何以故恁麼會即是恁麼會即不是了也所以我來荒草裏汝又入深村金屑雖貴落眼成塵汝等諸人會得圓悟老人能以經中一句出脫人情始不辜病僧平日與諸人商量的佛法商量且置秖如出離窠臼一句作麼生道良久顧眾云蘭卉叢中生桂子蜘蛛尾上吐蠶絲。
五臺庵示眾古人云我要一向舉揚宗乘法堂前草深一丈如今要求個法堂前草深一丈的善知識了不可得大都皆好溫煖皆好人承事無非將高就低隨波逐浪大家混入野狐精隊裏去也咸謂播揚大教不知實為傷風敗教之徒良可太息近來學者輩不論有識無識有學無學有年無年有患無患但識得三五個字就視禮誦為庸鄙之事以閒曠為高品之行每見學者臨課誦時如懶驢上磨巴不得就早完或得躲過更為便宜嗚呼不知佛法憑誰住持祖燈憑何相續所以病僧開法以來自知根性下劣不敢妄擬諸方棒喝不敢妄擬門墻高峻但每日十二時惟取二時每一時念佛三百聲以為攝持身心以為決定勝行以為勝精進力以為佛法住持以為成佛根本以為萬行總歸以為不墮斷滅之大導師以為法界莊嚴之如意寶離此一句阿彌陀佛則參禪看教究竟何為搬磚運瓦勞苦何益穿衣喫飯所為何事此是病僧行徑汝等諸人亦當如此行去自然有個不辜負處仍于十二時中將五個時去打瞌睡養精神將五個時去明禪道學佛法若無此二時禮誦恐工夫淨沉死水而血脈不能周流久而成疾況此二時禮誦又為破昏沉起淨寂之大智炬也或謂三百聲雖不可增減至於寒熱閒忙時增減些何害曰古人云人生在世如一場瘧子病相似寒了又熱熱了又寒寒熱得幾番了卻一生如此若隨寒熱轉移者則無念佛之時若隨閒忙轉移者則無決定之志唯有不被寒熱閒忙轉移者始可與他商量此事各宜珍重。
紫竹林示眾貫之畢居士請念佛二字乃十方三世諸佛一切教藏之總相法門也諸佛諸有法數皆念佛差別之相耳蓋諸佛出世說法唯此成佛一事成佛無別作用唯秖念佛而已是則念佛成佛四字極盡十方三世諸佛出世說法之本致大經云奇哉眾生身中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由妄想故而不證得此是諸佛興悲出世之本證於此智慧德相者諸佛眾生不二體相之智德也眾生與佛同體不同用者為妄想故異耳妄想者念也諸佛念念唯念自己本體唯念自己德相故光明相好慈悲喜捨等遍法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相續不斷究竟常住亦名回光返照亦名背塵合覺亦名返本還源總是念佛成佛一義而已眾生念念唯念幻妄身心唯念幻妄名利故憎愛取捨生住異滅觸處顛倒心逐境行境隨心轉生滅不停輪迴無已亦名喪本受淪亦名認物為己亦是念眾生為眾生是佛與眾生唯一念之分耳此一念誠諸佛眾生之要關諸佛出世說法底意只為念佛成佛別無片事可得外此四字餘有半字可說即成戲論諸佛教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願方便力智種種萬行皆念佛之因相也又示人光明相好慈悲喜捨解脫神通樂自在吉祥種種三昧皆念佛之果相也因果皆屬德相乃至末後拈花摩詰掩室教人念自[A4]己本體即念佛清淨法身也是則諸佛法藏諸祖門庭不出念佛二字盡矣然佛意祖意皆以念佛為宗本為總相審矣能念之念不離六根在眼念佛光明在耳念佛音聲在鼻念佛法香在舌念佛法味在身念佛威德在意念佛智慧又念以明記不忘為義在口不忘嘗持佛名號在身不忘嘗禮佛相好在意不忘嘗觀佛德容所念之佛不出六塵眼中所念皆屬色塵耳中所念皆屬聲塵鼻中所念皆屬香塵舌中所念皆屬味塵身中所念皆屬觸塵意中所念皆屬法塵又則六根門頭以無分別心念佛能念即不動智所念之佛六塵皆佛清淨法身即自己本來面目若以有分別心念佛能念即後得智妙觀察智所念之佛皆六塵境耳乃至念極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末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亦是法塵邊事總之能念所念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方入不思議大解脫念佛境界又能念之機通乎九界所念之佛周乎十方今則見人唯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者是我娑婆世界都為阿彌陀佛願海所攝故九界眾生皆只念阿彌陀佛即我支那國不過一片土耳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士農工商飛空走陸若老若少若善若不善乃至嬰兒處子偶遇善不善境不覺失聲皆念阿彌陀佛又則此一片土上無論名邑大邦偏陬僻域城隍聚落幽谷長汀若苦若樂若華若非華乃至淫房酒肆忽著順不順境亦不覺失聲念阿彌陀佛試看有意無意皆知念阿彌陀佛而不見念藥師佛彌勒佛者誠為彌陀願海所攝無疑矣又念佛之方便有擇處者有不擇處者有好結會者有好閉戶者有好記數者有密念不記數者方便好樂不同念佛是一耳記數者有以定香記者有以刻漏記者有以貫珠記者有以豆粒記者有以指記者有以步記者能記方便不同所記佛亦無二也有貫之畢老居士幼年稟道骨好書好山水唯佛是期於如來差別法相一一透過歸心於念佛法門如是諸佛諸祖之心宗出生死證菩提歸無所得無逾於此得此微玅受用不忍自私特請病僧舉揚此事普勸高賢名士善男信女同入彌陀願海之中從一人如是念勸至百人如是念如是展轉乃至勸百千萬億人如是念乃至勸不可說不可說數人如是念從一家如是念勸至百家如是念如是展轉乃至勸至百千萬億家如是念乃至勸不可說不可說數家如是念若鄉若城若邑若郡若邦若國若一部洲若四天下若一小千若一中千若一大千若一佛界百佛界乃至百千萬億佛界如是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數佛界如是乃至等遍法界盡未來際唯此一念是則前念後念唯佛一貫左念右念皆佛出現如是念佛是究竟念是法界一相念是三世平等念是自性清淨念即不思議大解脫念也發如是廣大心行如是廣大行其人之根器廣大可知矣傘居道人觀衡合爪說。
晚參
晚參問荅畢師云病僧者裏佛法禪道實與諸方不同不許胡統亂統胡喝亂喝饒你一問百荅百問千荅也是染心習氣不除病僧亦未敢輕信所以興化道東廊下也喝西廊下也喝直饒你把老僧一喝喝上三十三天一撲撲下地撲得一點氣也沒有待我甦醒轉來輕輕向你道未在病僧今日為諸人拈出古人的葛藤你諸人也須向者裏看破始得便歸方丈。
晚參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你諸人終日在雲居寺裡與病僧砌羅漢垣石頭大的大小的小繩墨高的高低的低大則大用小則小用搬來拽去無不隨宜無不妥當且道其中還有揀擇憎愛也無有則相違至道無則不合砌墻你諸人試定當看眾無語師示偈曰信手拈來具大方其中只恐不承當果然洞徹無餘礙至道何妨一堵墻。
晚參眾作禮侍立次一僧出問楞嚴咒心還是五會通是還是唵字後數句是師云字字是進云有謂末後是師云前面是什麼進云是鬼王名師云後面是什麼進云是咒心師云鬼王與咒心是一是二僧無語師云若是一儱侗不少若道是二又成兩橛諸上座畢竟作麼生有僧云就請和尚道看師遂彈指云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
晚參有一物天不蓋地不載極偏極圓無損無壞投之于火火不能燒擲之于水水不能溺亙古亙今巍然獨立且道什麼物便有恁麼奇特莫是無為真佛麼莫是生死根本麼莫是日用主人公麼若喚作人地獄如箭射若不喚作入地獄如箭射你諸人畢竟作麼生聻若向者裏緇素得出便與諸佛諸祖同一鼻孔同一受用其或未然普請諸人歸堂喫茶去。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卷第一
(盛京錦州府錦縣信女王門夫人李氏發心 喜刻顓愚和尚語錄第一卷序字五千二百七十個 該銀三兩乙錢六分意薦中憲大夫嘉興府知府先夫王章號遵度仗斯 般若之因早證菩提之果者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 日楞嚴藏經坊附板)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28 冊 No. B219 紫竹林顓愚衡和尚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