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龍井見聞錄

龍井見聞錄卷二

寺內外古蹟

歴代興建

龍井寺

《咸淳臨安志》楊傑〈延恩衍慶院記〉「天台宗師辯才淨老坐道場者四十年指空假中以接人其心契於聖智具戒定慧以行己其德動於幽潛真有道之士也初住錢塘法惠院之寶閣次住上下二天竺又住南屏山之興教寺往來學徒蓋踰萬人分傳教觀多能演其所聞開悟學者師平生未嘗輒有求於人然所至必為四眾依嚮莫不興盛蓋其有所致也余在都下時見清獻公與師倡酬偈頌已知師之所存矣及觀蘇子瞻與師詩言其兒幼弱不能行因禱師加護即壯而能行然後知師功行至矣師一日謂諸徒曰『吾筋力衰疲勞於應接安得幽僻處一庵地以養餘年』檀越聞之曰『辯才師有退居之意吾輩蒙其德不為不久盍往擇可居之地』乃於龍井山得壽聖院敝屋數楹主者不堪其居願人為代以捨去於是請師徒弟懷益主奉香火汲巾侍缾甲乙相承以嚴佛事其院即吳越王所創國朝賜今額也檀越為師鼎新棟宇不日而成中建尊殿嚴聖像也前有三門示三解脫也鐘鼓有閣警晦明也堂曰潮音信羣聽也齋曰訥欲無言也室曰寂寂而常照也閣曰照照而寂也泉曰沖用不窮也又堂曰閒趙公致政訪師退居二閒人也庵曰方圓不執一也橋曰歸隱退以樂也沼曰滌心滌清澈也羣居有寮安其徒也眾山環遶景象會合斷崖泓澄神物攸宅龍井巖也勢將奮迅百獸竄懾獅子峯也昔人飼虎以度有情薩埵石也修竹森然蒼翠夾道風篁嶺也元豐八年秋余被命陪高麗國王子祐世僧統訪道吳越嘗謁師於山中乃度風篁嶺窺龍井過歸隱橋鑑滌心沼觀獅子峯望薩埵石升潮音堂憩訥齋酌沖泉入寂室登照閣臨閒堂會方圓庵從容論議久而復還師異日遣其徒丐文以紀其本末余既與之記又繫之以詩十三章云」(詩見後)

《咸淳臨安志》龍井延恩衍慶院在風篁嶺乾祐二年居民凌霄募緣建造舊額「報國看經院」熙寧中改「壽聖院」紹興三十一年改「廣福院」淳祐六年改今額有龍井元豐二年辯才大師元淨自天竺退休兹山始鼎新棟宇及遊覽之所山川勝槩一時呈露而二蘇秦諸賢皆與辯才為方外交名章大篇照暎泉石龍井古荒剎由是振顯豈非以其人乎

《西湖遊覽志》延恩衍慶講寺俗稱龍井寺

見林右《公輔集龍井志敘》詳卷八

(謹案傑作記時在元祐中當曰〈壽聖院記〉若延恩衍慶後來更名何得題曰〈延恩衍慶院記〉耶《咸淳臨安志》蓋誤)

魏㟲《錢塘縣志》龍井寺明弘治中洪水氾溢遂廢《武林梵志》萬歴二十三年司禮孫隆命僧真果重修

《浙江通志》康熙間僧一泓重葺

(謹案蘇轍〈辯才碑〉「沈遘請師以教易禪」此講寺之所由稱也又龍井名寺之始不可考以《西湖遊覽志》臆之當在明之中葉迄今寺門扁曰「龍井」遊人不知宋時院名者多矣詳卷六〈謝輔碑〉下)

(附)寺址所在

見秦觀〈遊記〉詳卷六

沈儀《兩湖麈談錄》「地勢幽僻峯巒迴合迥絕塵凡余童時猶見小庵及辯才塔俗呼為『老龍井』」秦少游〈題名記〉所謂「夜二鼓至潮音堂訪辯才」即其地也今之寺則井之所在耳非院也

張京元《西湖小記》寺北向井在殿左

(謹案秦觀〈遊記〉諸書知宋時寺址與井相遠又知遊者先至井旁然後至寺而寺之北向蓋其來久矣今寺內殿宇並向東北與寶俶塔正對舊寺門向南扁曰「龍井寺」者即此門也今去門扁為繚垣而於御道所經開建新門則與寺內殿宇同向東北又舊寺門之旁別有小新門向正南)

古蹟見《咸淳臨安志》者十七

歸隱橋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謝講竺峯寺 歸隱新此橋 院幽結林表 身老寄煙霄

楊傑詩

道人從此歸 影不入廛市
端坐笑浮雲 往來太多事

《咸淳臨安志》在龍井因東坡易名曰「過谿」

《武林舊事》寺前有過谿橋又名歸隱橋又名二老橋

吳自牧《夢粱錄》龍井路口曰歸隱橋蓋東坡欲易於過谿建此橋也

過谿亭

《咸淳臨安志》東坡嘗詣辯才師師送至嶺上因舉遠公過虎谿事師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遂作亭嶺上名曰「過谿」亦曰「二老」東坡賦詩紀之

德威亭

《咸淳臨安志》即舊龍井亭東坡書扁

《武林舊事》二老亭後改「德威」舊在風篁嶺頭今移於龍井祠下

(謹案《武林舊事》以「德威」為過谿四名而志兩列院下或者移祠下時因借「德威」名耶)

方圓庵

《上天竺山志》〈釋守一記〉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於名乃辭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濱得龍井之居以隱焉南山守一往見之過龍泓登風篁嶺引目周覽以索其居岌然羣峯密圍[A1]然而[1]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于烟雲髣髴之間遂造而揖之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視而笑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A2][1]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窺其制則圓蓋而方址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寑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雖然試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渾淪周徧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形而下者或得於方或得於圓或兼斯二者而不能無悖者也大至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是以天圓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遊方之內者也至於[1][A3]吾佛亦如之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以制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唯能通天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2]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游乎无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而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嗚呼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嗒然隱几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

《咸淳臨安志》楊傑詩

地方不中矩 天圓不中規 方圓庵裏叟 高𧼈有誰知

寂室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心寂寂自絕 此意焉思說 寒雲散空庭 獨有月照雪

楊傑詩

白雲隔塵喧 虛室太岑寂
寒盡春自來 鶯啼報消息

照閣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高峯銜皎月 深壑瀉飛湍 誰來白雲裏 與汝凭欄看

楊傑詩

幽人無適莫 乘興登高閣
夜月鎖雲林 春花繡巖壑

秦觀《淮海集》

獼猴鏡裏三身現 龍女珠中萬象開 未若此軒人散後 水光清泛月華來

閒堂

《咸淳臨安志》楊傑詩

趙公歸休年 訪師翠微間 始知浮世上 白日兩人閒

《咸淳臨安志》註在方圓庵東趙清獻公既挂冠而辯才法師亦退居此山因以命名

(謹案《西湖志》以過谿亭閒堂入古蹟而寂室照閣仍列本寺下不以類敘易之)

訥齋

蘇轍《欒城集》記錢塘有大法師曰辯才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吳越吳越人歸之如佛出世事之如養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師忻然舍去不以為恨吳越之人涕泣而從之者如歸市天竺之眾分散四去事聞於朝明年俾復其舊師黽勉而還如不得已吳越之人爭出其力以成就廢缺眾復大集無幾何師告其眾曰「吾雖未嘗爭也不幸而立於爭地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門也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將老於是」言已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聲動吳越人復致其所有鑱嶮堙圮築室而奉之不期年而荒榛巖石之間臺觀飛湧丹堊炳煥如天帝釋宮師自是謝事不復出入高郵秦觀太虛名其所居曰訥齋道潛師參寥屬余為記余聞之師始以法教人叩之必鳴如千石鐘來不失時如滄海潮故人以辯名之及其退居此山閉門宴坐寂默終日葉落根榮如冬枯木風止浪靜如古澗水故人以訥名之雖然此非師之大全也彼其全者不大不小不長不短不垢不淨不辯不訥而又何以名之雖然樂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辯而貴其訥此眾人意也則其以名齋也亦宜繫之以詞曰

以辯見我 既非見我
以訥見我 亦幾於妄 有叩而應 時止而止 非辯非訥 如如不動 諸佛既然 我亦如是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憶昔毗耶老 杜口有誰聽 還聞寂寂裏 其辯過雷霆

楊傑詩

天道竟何言 四序自流轉
迺知毗耶離 默然真大辯

(謹案蘇軾〈次葉教授詩〉「訥庵有老人」即此「訥齋」)

潮音堂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真說無所示 真聽無所聞 海潮山外過 妙響入深雲

楊傑詩

潮來音普聞 潮平音亦歇
孰若此山堂 潮音未嘗絕

滌心沼

《咸淳臨安志》楊傑詩

縱有狂風生 未嘗險浪起 何當招世人 來此鑒清泚

薩埵石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巨石如掌平 兀然半青嶂 欽哉昔道人 飼虎兹巖上

楊傑詩

解虎錫常閒 飼虎石常在
忘軀度有情 清風幾千載

(謹案《咸淳臨安志》又有獅子峯元淨楊傑俱有詩今考獅子峯係山名且非龍井所可獨擅與詩並附卷一兹不列)

月林堂

巖齋

風玉軒

《咸淳臨安志》註見舊記不知何人所創

(謹案程珌〈遊記〉「月林辯才所廬也」即此)

龍井亭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虛亭亂石間 中有潛虬府 澄湛源莫窮 旱歲為霖雨

(謹案元淨所詠疑即過谿亭存考)

沖泉

《咸淳臨安志》釋元淨詩

物外老餘生 泉發幽巖裏 自可給缾盂 不羨滄溟水

楊傑詩

不汲泉不盈 愈汲泉愈清
湛然有常德 隨氣利羣生

見楊傑〈院記〉詳上

魏㟲《錢塘縣志》舊志云在老龍井甚清冽

(謹案元淨十詠楊傑十三詠其方圓庵閒堂滌心沼三詠元淨無之又元淨曰「龍井亭」而楊傑則直曰「龍井」而已故楊傑詩別附「龍井」下)

龍泓亭

《咸淳臨安志》〈趙抃詩并敘〉余元豐己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請歸田出遊南山宿龍井佛祠今歲甲子六月朔旦復來六年於兹矣老僧辯才登龍泓亭烹小龍團以迓余因作四句云

湖山深處梵王家 半紀重來兩鬢華
珍重老師迎意厚 龍泓亭上點龍茶

釋元淨和詩

南極星臨釋子家 杳然十里祝青華
公年自爾增仙籙 幾度龍泓詠貢茶

(謹案龍泓亭亦疑即過谿亭)

古蹟雜見傳記者十二

鐘鼓閣

見楊傑〈院記〉詳上

鐘樓

見鄭清之〈秦觀龍井題名跋〉詳卷八

(謹案鄭作此跋時當紹定中蓋重建也與鐘鼓閣不嫌並列)

藏經閣

鄧文原《素履齋稿》記寺肇始於吳越錢氏曰「報國看經院」宋熙寧初賜名「壽聖」紹興間又更曰「廣福」其曰「延恩衍慶」者淳祐六年賜額也「壽聖」故圮陋莫能庇風雨時辯才師謝事天竺來居之咄嗟而檀施響臻棟宇雲搆搢紳士大夫慕望而與之遊者迹接乎兹山之內由是人境之勝甲於西湖余嘗過龍井訪方圓庵登潮音堂高風逸韻灑然心目若見其人信知一念所攝即清淨妙圓覺境亦古今之常理也一日寺僧居弈來謁曰「元貞初比邱德祐嗣兹法席崇敞像設廬居丹堊楞填之工咸增舊觀又買上腴一頃有半以飯僧復捐己田為畝者百以重追遠居弈纘承其志購四大部及《華嚴合論》《宗鏡錄》耆德時演時集居億等悉聚力具大寶藏襲以髹函庋以飛閣觀者挹其亢爽可以扶幽闡微於是寺有成績」今住山者德泉也記之以諗來者

聽泉軒

張昱《可閒老人集聽泉軒為龍井智法師賦詩》

山僧聽得泉聲好 每夜坐忘清夜深 松上落來驚鶴夢 潭中瀉下雜龍吟
觀身已淨平生垢 到耳能空現在心 此去涓流如不息 沛然難禦海鯨音

鏡清堂

諸天閣

並見《武林舊事》諸天閣亦見《西湖遊覽志》

觀音殿

見馮夢禎《快雪堂集龍井寺新建白衣觀音殿勸緣述》文詳卷八

(謹案此當在寺內)

與偕亭

見張京元《西湖小記》詳卷五

與眾亭

《西湖遊覽志》與眾亭司禮孫東瀛所構鑿花池于前以復古蹟

秋月堂

與時亭

並見魏㟲《錢塘縣志》

(謹案此一堂一亭不見他書惟魏㟲《錢塘縣志》有之錄以備考「與時」疑即「與偕」或「與眾」之誤別有「鏡心堂」必「鏡清堂」之誤「鉢池庵」則誤入他寺「辟塵爐」則非古蹟且亦別見六通論詳卷十又查慎行註東坡〈白雲堂詩〉引《咸淳臨安志》「在龍井壽聖院」今無其文而堂自在「天竺」查註誤詳〈元淨外傳〉)

古蹟不屬僧寺者三

霖雨閣

陳善《杭州府志》在龍井嘉靖間總督胡宗憲建相傳井中有龍每大旱禱之輒雨故名

《武林梵志》僧智果重修霖雨閣

龍井山齋

譚元春《嶽歸堂集同李長蘅尋聞子將龍井山齋詩》

楓色紅難已 黃從翠處分 偶然亂葉下 風雨似同聞
谷鳥臨寒路 籬花間遠雲 逢幽無一語 心眼自氤氳
十里蒼蒼路 非深亦覺遐
陰晴淡山氣 雞犬靜人家 閣迥生谿水 萍香過荈花 紅黃光莫豓 羣動豈無涯

《西湖志》明孝廉聞啟祥別業是宋人方圓庵遺址

蓀壁山房

夏時正《杭州府志》金應桂入元隱居風篁嶺

吳瓚《武林紀事》應桂字一之標度風雅居西湖南山築蓀壁山房左絃右壺設圖史古器客至撫摩諦玩清談不休每肩輿入城幅巾氅衣望之若神仙然

地志諸書所未詳者二

凖提庵

(謹案今風篁嶺上有庵寺僧曰「凖提庵也祀神胡姓南渡時著應者」然則即舊顯應廟址也土人稱為土地廟)

雲共庵

(謹案今風篁嶺背一庵額曰「雲共」傳為國朝初年建惜無碑記歲月可考以上二庵不關龍井寺以其近嶺存之)

寺內外古蹟題後

濳說友稱南北兩山僧寺大小合三百六十一院何論焉屬有功成身退從者歸市施集大檀品蓋萬衲於是後來踵繼益搜剔奇最故三宿之戀非所語於遊方之內者也

龍井見聞錄卷二


校注

[0101001] 「然而」二字底本缺漏據米芾〈方圓庵記〉拓本補2016.06.13) [0102001] 底本此處有錯簡據四庫本《武林梵志方圓庵》下文應接「之所以休息乎此也此遊方之內者也至於」今移正後文移簡參考來源同(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古蹟之屬,武林梵志,卷三,頁二十二) [0103001] 底本此處有錯簡下文應接「吾佛亦如之規矩一切則」今移正 [0103002] 底本此處有錯簡下文應接「諸法同體而無自位今移正
[A1] 然而【CB】□□【志彙】
[A2] 吾【CB】[-]【志彙】
[A3] 吾佛亦如之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以制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噫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CB】[-]【志彙】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