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昭慶律寺志

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三

舊蹟上

閱人成世榮悴易觀凡高臺曲池之華飾英材碩德之欣賞已化為沙雨烟雲然地以人著人以地傳兩者相須而成千古跡雖漫滅記志尚可探也安知今者所游涉不又為後之蹟哉纂緝於篇令人望古遙集資捉策揮犀之清話云爾謹案寺記牒云寺址東界武陵郡城南界錢塘湖岸西界石函橋放生碑石北界慶忌山塔由是核之諸名勝舊蹟在界內者胥當附昭慶而見也昭慶寺相並有菩提院本吳越錢惟演別墅太平興國二年捨為伽藍名惠嚴七年賜名菩提

《武林舊事》云大昭慶寺與前菩提寺相連(宋時昭慶山門與菩提附近)《咸淳志》云菩提院太平興國二年建名惠嚴七年改賜今額

沈朝宣《仁和縣志》云「菩提寺錢惟演捨第宅為寺延高僧真悟為開山祖傳南山宗教」此言非也真悟允堪師至宋慶歷時築戒壇非錢氏所延也允堪時已名昭慶非菩提也

寺有千手觀音像

《武林舊事》云菩提寺有靈應大悲像《咸淳志》云先是寺僧募良工孔仁謙作大悲像千手錯出不能盡布夕夢沙門語曰「何不分形於寶燄之上」如其言像成迨乾道間(此下序南宋重建後事)僧彬再以命工工難之有媼在旁導之至淨池像忽現水中一晤而媼已失矣乃創閣妥焉

有南漪堂迎熏堂澄心軒涵碧軒𣰽毺軒玉壺軒披顥軒建炎間毀(與昭慶同為兵所毀)

《咸淳志》云菩提院有堂二有軒五今皆不存

蘇軾〈菩提南漪堂看杜鵑詩〉

南漪杜鵑天下無 披香殿上紅𣰽毺 鶴林兵火真一夢 不歸閬苑歸西湖

《咸淳志》云錢唐門外菩提寺杜鵑花甚盛今堂基尚存此花

沈與求〈南漪堂詩〉

山遶湖塘寺遶山 平生願向此中閒 青雲白水相浮蕩 野客高僧獨往還 少壯無嫌軒冕累 因循將恐鬢須斑 南漪最是逍遙地 且挹清波濯愧顏

南漪堂後為玉壺園從玉壺軒之舊名也

《西湖百詠引》云南漪堂在菩提寺西東坡詠南漪堂看杜鵑花即此後為玉壺園案《西湖賦》云北有玉壺紅鵑尚存創於鄜王隸於慈元去還碧兮百棹隔水月兮一垣可知玉壺紅鵑即東坡所詠之花也

園為劉光世別業宋理宗時充御園

《咸淳志》云玉壺園在錢唐門外本鄜王劉光世園後屬臨安府守趙與𥲅築堂四面景定間更隸修內司又為堂曰明秀

杜範〈趙山甫居玉壺盡得湖山之勝醉和其韻詩〉

占盡春光好 湖山一覽餘 著身蓬㠀裏 縱目畫屏如 我計還知錯 君謀定不疎 他年同到此 卜築更躊躇

楊萬里〈泛舟賞荷詩〉

遊盡西湖賞盡蓮 玉壺落日泊樓船 莫嫌當處荷花少 剩展湖光幾鏡天

玉壺在上下湖之交湖曲十三區方知「幾鏡天」之語妙楊公〈西湖雨中泛舟〉有「正月一度游玉壺二月一度遊真珠」之句

黃文雷〈玉壺即事〉

雨過條風著桺芽 淡黃淺綠嫩如花 陂湖漾漾初侵路 蜂燕紛紛各理家 帶郭園林仙苑近 送春船舫繡簾遮 芸窻倦倚西山翠 暖靄輕籠日腳斜

董嗣杲〈玉壺園〉

莫問南漪與玉壺 杜鵑還更試花無 坡仙一顧吟空老 地主頻更景不殊 船出斷橋春漵遠 鐘傳蕭寺晚樓孤 山明水秀軒扉敞 落日漁歌過裏湖

張輿〈訪王葯圃於玉壺園〉

林亭絕幽迥 長夏綠雲香 明月出山小 白蓮承露凉 譙鼓樓頭急 吳歈風外長 翛然玉壺內 渾與世相忘

又〈可閒老人約訪王葯圃書此詩先之〉

明朝寒食風日晴 可閒欲同湖上行 先拾玉壺園上翠 卻聽寶石山前鶯 茶鐺煩為試新火 杏酪不須和冷餳 君若肎將花徑掃 日高相與到柴扃

周紫芝〈菩提軒驟雨初晴〉

杭潁雌雄本自殊 淡妝濃抹是吳姝 滿傾漲玉千鐘酒 來看鎔銀百頃湖 白鳥去邊山潑黛 綠萍疎處雨跳珠 不知能事王摩詰 貌得西湖落照無

周弼〈菩提廢寺〉

野寺孤僧住 當春亦掩扉 曉鐘三版去 昏棹一盂歸 古屋垂山榧 幽窗養石韋 未容行客憩 荒樹雨鳩飛

羅公升〈菩提寺〉

一畝方塘幾劫灰 哭聲未已笑聲催 六橋烟柳相逢處 半是菩提拭淚來(自注菩提寺為臨安人火葬之地)

建炎間寺雖毀其南漪諸勝已割為玉壺園殿閣則略為修整二周所詠可案也據《咸淳志水口》核之園在菩提寺後上下湖之交今稱玉壺園者在錢唐門外之南乃是改築城垣而移額於此者非舊地矣

寶慶三年菩提重建佛殿淳祐六年重建千佛閣

《咸淳志》云寶慶三年寧宗楊皇后賜錢重建殿淳祐六年重建千佛閣志稱「乾道間僧彬造千手像建閣妥之」則前此六十年已增修建閣志略耳

元末移寺於太學街東餘址屬昭慶寺

沈朝宣《仁和縣志》云菩提律寺元末毀後以築城寺基入焉明洪武初建城內宋太學街學士倪謙撰記《游覽志》云其址并入昭慶寺

《咸淳志》載小方井俗呼六眼井者在錢唐門內裴府前水口在錢唐門外菩提寺前(導湖水入城作池井者名水口)真珠河在錢唐門內水口在錢唐門外菩提寺後一通九曲下湖由是度之菩提寺逼近城垣故元末移築寺在必毀又知菩提寺前後水口通上湖水九曲下湖尚在其北蓋菩提在湖支之東傍城而建也沈志云以築城并入則寺基為城基為濠池田志云址并昭慶則是開濠之後餘址在濠西者歸於昭慶也

昭慶之東有望湖樓一名看經樓乾德五年錢忠懿王建(五年恐二年之訛見首卷〈興建〉注中)

語見《咸淳志》樓與菩提院同年建因院而及之也故名看經樓前俯湖故名望湖姚靖《西湖志》云望湖樓坊志或訛為「水明」謂東坡建或譌為「鏡湖」謂樂天建皆妄也意今為秦樓址良是「水明」「鏡湖」係是旁近酒樓別題其額非即望湖言蘇白二公建者固非云即秦樓址亦非蓋望湖在寺東秦樓在寺西也

潘閬〈望湖樓詩〉

望湖樓上立 竟日嬾思還 聽水分他界 看雲過別山 孤舟依岸靜 獨鳥向人[A1]間 回首重門閉 蛙聲夕照間

蘇頌次韻奉酬通判姚郎中宴望湖樓過昭慶院暮歸偶作

山半樓臺繞曲隄 水風當夏卻炎威 嘗思徧覽前朝蹟 自恨勞生暇日稀 偶到上方凭檻久 恍如員嶠躡雲飛 白蓮舊社空遺址 有幾人從此路歸

趙抃〈望湖樓〉

僧棹漁舠恣往還 澄波如鑑俯羣山 繞湖三百浮圖舍 祇是凭樓一瞬間

王安石〈杭州望湖樓回馬上作呈玉汝樂道〉

水光山色碧浮浮 落日將㱕又少留 從此祇應長入夢 夢中還與故人遊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鼈逐人來 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 風船解與月徘徊
烏菱白芡不論錢 亂繫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 滯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游女木蘭橈 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 吳兒不識楚詞招
未成小隱成中隱 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住 故鄉無此好江山

又〈宿望湖樓[A2][1]察推〉

新月如佳人 出海初弄色 娟娟到湖上 㶑㶑搖空碧 夜涼人未寢 山靜聞響屐 騷人故多感 悲秋更憀慄 君胡不相就 朱墨分黝赤 我行得所嗜 十日忘家宅 但恨無友生 詩病莫相詰 君來試吟詠 定作鶴頭側 改罷心愈疑 滿紙蛟蛇黑

蘇轍〈次韻子瞻望湖樓上五絕句〉

欲看西湖兩岸山 卧乘水上木蘭船 湖山已自隨船改 更值陰晴欲雨天
眼看西湖不暫來 簿書無算撥還開 三年屈指揮將盡 記取從今得幾回
湖山欲買恨無錢 且盡芳樽對玉槃 菱角鷄頭應已厭 蟹螯馬頰更加餐
終日清漪弄短橈 頓忘車乘走翹翹 秋風且食鱸魚美 洛下書生未可招
滯留朝市常嫌鬧 放棄江湖也未閑 孤艇粗窮千頃浪 肩輿未盡百重山

郭祥正〈看經樓〉

樓下水連天 樓居即水仙 何須把黃卷 極目盡紅蓮

楊時〈望湖樓〉

斜日侵簾上玉鉤 檐花飛動錦紋浮 湖光瀉出千峯秀 天影融成十里秋 翠鷸翻風窺淺水 白雲隨意入滄洲 留連更待東窗月 注目睛空獨倚樓

朱繼芳〈昭慶寺前望湖樓〉

幽尋得勝趣 城市幾人能 古柳深中磬 長廊盡處燈 畫龍聽說法 塑佛看齋僧 別寺經行遍 兹游昔未曾

黃裳〈泛舟錢唐西湖〉

望湖樓上與雲齊 下視銀河一道低 好是水邊歌舞後 綺羅人在畫樓西

樓鑰〈水月園〉

具美盃殘意未休 相將重上望湖樓 樓臺忽已居平地 風月何曾識舊游 更挈酒樽過水月 坐增詩興滿滄洲 春風共約新橋畔 遙拜雙龍萬斛舟

楊維禎〈嬉春體〉

西子湖頭春色濃 望湖樓下水連空 柳條千樹僧眼碧 桃花一枝人面紅 天氣渾如曲江節 野客都似杜陵翁 得錢沽酒拍浮去 如此好懷與誰同

邵長蘅〈西湖雜興〉

望湖樓下螭頭舫 有美堂中鵲尾爐 幽尋三百六十寺 畢竟風流讓大蘇

《揮麈錄》云東坡先生春時每遇休暇必約客湖上早食於山水佳處飯畢每客一舟令隊長一人各領數妓任其所適晡後鳴鑼以集之復會望湖樓下或竹閣之類極歡而罷至一二鼓夜市猶未散列燭以歸城中士女雲集夾道以觀千騎之還實一時之勝事也此亦坡翁偶然豪舉若云遇休暇必約客為之集妓鳴鑼宵分列燭擾動士女豈賢守之可常哉

樓北為桃園宋南渡後有錢唐尉司署今廢

華庚〈錢唐尉司記〉云錢唐尉承平時號「八仙」裕陵覽西湖圖(神宗陵號)嘗有「真仙尉」之語時則有真仙亭東坡帥杭率賓僚來游時則有英游閣林和靖訪謝尉賦〈秋水芙蕖詩〉時則有詠物樓陳後山興寄高遠形於篇詠「願得終身為禦寇」亦可想其盛也南渡後公宇勿存僑寓昭慶寺隆興癸未施君溫舒徙居望湖樓之桃園規制草創逾四十年因陋就簡漫不加葺嘉泰辛酉永嘉高君不倚寔來環視官舍若將壓焉乃捐己俸并郡邑所助撤而新之廳堂廬舍二十有一間堂曰「擢桂」曰「平湖」亭曰「真仙」軒曰「清風」今大參許公為之隸古以匾其楣既成欲以先後𦲷職姓氏刊諸石求余為記

寶慶元年余天任重建增建英游樓下為詠物堂又建水雲亭袁肅撰記

《武林舊事》云錢唐縣尉司相傳為王子高舊居舊有平湖軒英游閣又有片石周益公諡之曰「奇俊」

《游覽志》云錢唐尉司宋隆興間建其地相傳為王子高故居子高名迥錢唐人嘗逢仙女周瑤英攜之同游芙蓉城并作歌以紀其事錢唐門外尉司上扇尉司舊官舍也王子高之故宅東坡之所游集和靖後山之所吟詠皆在此處自施尉徙築桃園則已易地所謂真仙英游詠物襲舊名耳

林逋〈錢唐仙尉謝君詠物樓成寄題二韻〉

仙人多在麗譙居 況對西山爽氣餘 若向湖濱屬佳句 莫忘秋水落芙蕖

又〈孤山雪中寫望寄呈景山謝尉〉

璚樹瑤岑掠眼新 鮮颷時復颺珠塵 此中自是蓬萊闕 何處更尋姑射人

又〈和謝尉病起〉

展轉匡床乍起來 縹缸緗帙亦慵開 三年一尉湖山主 誰識神仙本姓梅

又〈答謝尉得替〉

牢愁漫散空階雨 羈宦閒看落日春 未似青青河畔艸 客亭長短送離人

陳師道〈宿錢唐尉廨〉

平湖遶舍山無盜 官事長閒俸有金 安得終身為禦寇 不辭兒女作吳音

樓又名「先得」後為錢唐正庫庫側有新園宋秀王園也其北為雲洞園楊和王園也今皆廢

《咸淳志》稱行在贍軍激賞酒庫數處一名碧香酒庫碧香酒庫數處一曰錢唐正庫在錢唐門外樓名「先得」考董嗣杲《百詠詩》引酒庫應在昭慶之東而《武林舊事》云先得樓即古望湖樓則是南宋時即望湖樓地為酒庫也名「先得」者意本「近水樓臺先得月」句

《咸淳志》云新園在錢唐門外酒庫側秀王府園《都城紀勝》云錢唐門外有西園似即此

《咸淳志》云雲洞在錢唐門外古柳林楊和王園直抵北關(今稱武林門為北關門)最為廣袤洞築土為之中通往來其上為樓又有堂曰「萬景天全」羣山環列洞之旁為崇山峻嶺有亭曰「紫翠間」尤可遠眺桂亭曰「芳所荷亭」曰「天機雲錦」皆號勝處《游覽志》則云培土為洞屈曲通行圖畫雲氣旁有麗春堂青石為坡不斲磩齒春時令人歌舞為戲得上坡者受賞《武林舊事》云園內有萬景天全方壺雲洞瀟碧天機雲錦紫翠間濯纓五色雲玉龍𤫩瓏金粟洞天砌臺等處花木皆蟠結香片極其華潔盛時凡用園丁四十餘人園使臣二人園廢之後雲洞之積土猶存昭慶寺北七星墩似即遺址其後鋤平耕植數十年前尚仍其一今則為墓隴矣

陳允平〈湖上詩〉

流水斷橋邊 笙歌擁畫船 日酣花半醉 春困柳三眠 策杖登雲洞 觀魚上玉泉 鳳城歸去晚 山鎖萬重烟

近樓有九曲昭慶寺橋今為聖堂橋亦名澑水橋明正德間置閘稱小閘水泄新河

《咸淳志》云九曲昭慶寺橋原係小渡咸淳六年創建咸淳時但建橋而無閘其前則小渡橋以代渡也然則上湖(即西湖)直貫橋而北達至玉壺水口始泄於九曲下湖與今閘水入新河之形勢大異《萬歷府志》云嘉靖三十五年武林錢唐二門外各浚濠甃閘上構弔橋環城皆有深池是年四月霖雨湖水泛溢錢唐門新城[A3]圮三十餘丈乃塞濠并毀橋閘夫環城有深溝錢唐門外有弔橋與今形勢又異故今城道橋閘嘉靖後之形勢也大抵宋之小渡及九曲昭慶寺橋似即今聖堂橋之處改築而易名耳又府志云昭慶寺橋有閘俗呼溜水橋在昭慶寺東視西湖水之盈縮啟閉之舊通九曲下湖湖曲俱廢今入新河明代呼此為溜水橋故以中閘橋為小溜水橋(《錢唐縣志》云中閘橋一名溜水)與松木場之大小溜水橋各地[1]寺舊志云廣濟橋在寺前又名九曲橋舊通九曲城寺東(二字衍文)係小渡有五聖廟有蘇漢臣畫壁今俱廢此鈔刻之誤也

《咸淳志》云昭慶廣濟橋大昭慶寺前此即是寺前之萬善橋在宋則稱廣濟廣賓《昭慶志輯略》云廣濟橋在寺東一名九曲昭慶橋舊通九曲城上有五聖廟今廟奉聖帝像易名聖堂橋亦誤以聖堂為廣濟然不指橋上聖堂即是九曲五聖此則分明橋下之閘明正德間築水注新河新河者元末改移杭城形勢直列而去其曲故於城下別開新河為濠隍也

戚令畹〈募修西湖聖堂橋小引〉云虎林扼江以為險阻湖以為饒瀕湖之門三而錢唐尤要輪蹄冠蓋於是乎出薪蒸鮮薧於是乎八瀦湖而牐通牐而橋上自省風下及負擔林林總總日入而未息為之橋者不綦重矣哉苟橋壞則牐亦隨之旱無所蓄浸無所防杭失其利海昌石門以下諸邑且咸被其害然則斯橋也非特湖上萬家之咽實西湖三郡之鑰也天造之初兵戍無定六橋花柳久供薪採游人絕跡今春制府中丞二公首倡而規復其舊募民種桃柳修石隄曳柴於西山飲馬於湖滸將軍之令不得戕一卉一枝桃李芰荷糺縵如綺繡游人士女車闐肩摩於道頓還太平舊觀顧兹橋圮而未修居者游者病涉靈隱後石筍峯僧某甲因眾請而慨然任之乞余一言為助余惟津梁繕治邦君大夫事也暵潦相仍民力絀而未遑誠能減游屐之一臠分畫船之半席足以佐徒杠資利涉亦人所樂聞也豈多助之無人哉或謂時絀難於舉贏姑少待余曰不然東坡知杭州歲饑日晏湖上修整無虛日僚佐諫之東坡曰損有餘之財而令饑者食其力非但興利可以弭亂是亦救荒之奇策也當兹水旱蜚蝗之餘民多艱食萃四方之物力以膳給一方之人捐貲者樹[A4][1]食力者報功兩利之道也以是為樂勸其可乎(康熙十一年)

顧豹文〈募修聖堂牐小引〉云歫錢唐門百步許有聖堂牐歲久而圮父老習於水利者奔迸歎息而告曰「是會城大利大害所係也」余曰「願悉聞之」曰「湖水自湧金門入城折而北已復南行縈廻闤闠中出鳳山水門分二支一抵龍山入大江一左折過三板關南新分司榷竹木處也其委輸北流為沙河踰堰直趨臨平長安用達於三吳而仁海二邑灌田可數千頃利未易更僕數也當唐宋時春夏水大至湖溢市井泛濫為患故鄴侯鑿石函分湖水使北流宋又於石函東置牐今中龍閘是也元末俯湖為濠於湖首置牐而湖水往往衝激城垣明正德中移牐於中龍之東洩水獨多患乃已是牐之在昔利以洩也數百年來湖半淤為桑田今葑茭又彌望矣城中糞積日厚與湖爭高而河多湮塞水入城如綫故其勢全趨於西北賴聖堂一牐力扼其流利以不匱是牐之今又利以蓄也苟聽其壞焉而勿之治則湖可一日涸涸則涓滴不入城而河流絕河流絕則龍山轉運不通三板之榷稅不繼三吳尠竹木之材二邑無溉灌之澤民將大困若會城之水泉鹵惡特其細者也」余乃瞿然而起聞諸制府尚書大中丞大司寇大將軍主榷使君與藩臬郡邑侯業各捐俸入商復曩制乃語我鄉人曰「卿大夫之蒞治兹土也痌瘝乃身澹災以綏兆人曾不後時若著斯土者其能修舉之惟台之利否則亦惟台之害將趣事庀材以永斯利耶抑固其材與力以貽無窮之慼耶知不俟再計矣(康熙二十年)

橋南為昭慶灣有謝府園今廢

寺舊志云昭慶灣在錢唐門外尉司上扇

《武林舊事》叙錢唐門外有謝府園有一碧萬頃堂《游覽志》云謝后新園故甘氏園也為太后別墅在惠照齋宮西有道院村莊水閣一碧萬頃眉壽等堂湖山清觀歇涼等亭每元夕亭臺皆垂水晶簾放燈上下輝映金碧奪目士女縱觀往往得遺簪墜珥

《霏雪錄》云元帥夏謹齋若水居錢唐西湖之昭慶灣第宅百餘間乃故宋謝太后歇涼亭如眉壽堂百花堂一碧萬頃堂湖山清觀亭皆宏麗特甚又架船亭水中每元夕諸堂皆施五色簾放華燈上下相映惠照齋宮與南昭慶齋宮並在南山非大昭慶也蓋謝后有園在南昭慶前即甘氏園又有園在大昭慶前所云新園《遊覽志》誤牽為一

舊有昭慶山門今廢未建

《咸淳志》云景靈宮園水池之水口(導水而入)在錢唐門外昭慶山門左此昭慶山門之可據者也山門近城故通水口以達城內菩提寺亦近城故相連接

相近有玉蓮堂來鵲樓今廢

《咸淳志》云玉蓮堂在錢唐門外菩提寺南景定三年馬安撫光祖建明年魏安撫克愚既徙郡治之竹山閣并奉玉蓮堂奎匾揭於此《游覽志》云舊府治中有玉蓮堂宋安撫使魏克愚徙建於此都人競渡湖中以此為奪標之所久廢明嘉靖二十一年按察僉事劉望之建賓館田汝成請復舊名居民但稱月牙公館萬歷二十九年二司重葺今廢

《武林舊事》云玉蓮堂原名一清堂競渡爭標於此故《都城紀勝》云西湖春仲浙江秋仲皆有龍舟爭標有金明遺風

董嗣杲《西湖百詠引》云玉蓮堂舊在郡治教場南景定三年移此匾曰「一清」後以堂外多白蓮復揭「白蓮」舊賜匾

仙根曾就華峯移 淨引湘波出浴妃 龍護前皇三字在 燕居舊尹一清非 風檐搖影涼姿媚 月檻迷香冷豔肥 平展水天菱唱遠 四山蒼翠自成圍

黃公紹〈競渡櫂歌〉云

櫂如飛 櫂如飛 水中萬鼓起潛螭 最是玉蓮堂上好 躍來奪錦看吳兒

馬臻〈西湖春日壯遊即事〉

萬柳搖金接畫橋 一清堂外景偏饒 文章太守開華宴 預報龍舟奪錦標

《游覽志》云邑人晉江令張文宿營別墅有鵲來巢名其樓曰「來鵲」今廢

李元昭〈西湖社成集來鵲樓詩〉

西湖清且淺 中有蘭與蕙 煙霧變晦明 鱗蟲潛水裔 飛構冒層阜 仙筵敞平澨 野饌何芳鮮 烹調列甘脆 翩躚麟鳳集 適遇風雲際 簪佩耀林臯 觴酌宣文藝 社以白蓮申 盟用青松誓 莫謂傾蓋新 山林結遺契

寺東之城名九曲城

《武林舊事》紀錢唐門外有九曲城下其路名九曲路陳善《府志》紀錢氏築羅城西薄錢唐湖霍山宋仍舊則九曲之舊直西曲至霍山旁然後東折至北關也

《武林舊事》云杭人上冢於南北南山之間車馬紛然而野祭尤多如昭慶九曲等處男婦攜兒女酒肴祭畢於村店山家分餕遊息

城下有五聖廟楊和王水閣上船亭皆無考

《咸淳志》云九曲城五聖廟有蘇漢臣畫壁

《朝野遺記》云岳侯卒於大理寺獄獄卒隗順負其屍出踰城至九曲叢祠中故至今九曲五顯廟尚靈《萬歷杭州府志》岳侯潛瘞於九曲叢祠孝宗時改葬今處《南宋相眼》云孝宗詔臨安府訪求岳將軍屍其墳在錢唐門外當時私號賈宜人墳

《武林舊事》叙錢唐門外有楊和王水閣賈府上船亭

又有擇勝園隱秀園

《咸淳志》云擇勝園在錢唐門外九曲牆下紹定三年秀王府創有理宗皇帝御書「擇勝」「愛閒」二匾今徙至他所又云隱秀園在錢唐門外城北劉鄜王園城有九曲園居其曲故曰城北

《咸淳志》云寶嚴院俗呼九曲院

傍九曲城為九曲下湖今廢區為九連蕩

《咸淳志》云下湖在錢唐門外其源出於上湖(即西湖)一自玉壺水口流出九曲沿城一帶至餘杭門外一自水磨頭石函橋東八策選鋒教場楊府雲洞北郭稅務側合為一流如環帶然有二斗門瀦泄之

自白公築捍湖隄截為上下兩湖其上湖水入下湖處近玉壺水口本是上湖之支經菩提寺後宋志所云「一通九曲下湖」是也水磨頭水口者即中閘口經今萬善橋下東注北行而合為一流也昭慶已廢為教場故曰「入策選鋒教場」雲洞橫亘昭慶之東北故經楊府雲洞二斗門者玉壺水口閘中龍閘也今城既移別開新河玉壺之水口移在於南為聖堂橋小閘湖曲廢為九連蕩隄道亦滅當湖曲在時水面廣闊處波光滉漾左城右山玉壺雲洞諸園藉以據勝概可想見湖曲廢則不可問矣九連蕩本十三區至崇禎年間馮洪業陸澄源暨寺僧大觀妙燈佃十區為放生池結放生會初從慈忍房東京房創為之陸亦就二房為依歸故與後來主方丈者無與也十三區後并為九區以其連接名九連蕩又以合九品蓮呼九蓮蕩

林逋〈上湖閑泛檥舟石函因過下湖小墅詩〉

平臯望不極 雲樹遠依依 及向扁舟泊 還尋下瀨歸 青山沿石埭 春水入柴扉 多謝提壺鳥 留人到落暉

參寥子〈下湖晚歸〉

屈曲莎隄引興長 𡧓辭芒履踏秋霜 歸來已奏孤城角 撩亂梅花落女牆

詩語「屈曲莎隄」沿九曲之白公隄也「下瀨」者上湖洩下湖之流也

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三


校注

[0109001] 據《東坡全集》〈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宿望湖樓再和〉二詩校(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北宋建隆至靖康,東坡全集,卷三,頁十八) [0121001] 「地」有作「異」者(《杭州佛教文獻叢刊大昭慶律寺志》曹中孚標點徐吉軍審訂杭州出版社2007p.41) [0124001] 據《杭州佛教文獻叢刊大昭慶律寺志》p.42補(曹中孚標點徐吉軍審訂杭州出版社2007)
[A1] 間【CB】閒【志彙】
[A2] 呂【CB】李【志彙】
[A3] 圮【CB】𡉏【志彙】
[A4] 德【CB】▆【志彙】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