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二
興建下
萬歷三十三年,傳如達於朝,上命漢經厰太監張然賜大藏經全部、帑金千兩,建閣供奉,勅名「萬壽戒壇」(董其昌書額)。
勅云:諭杭州府護國萬壽戒壇律宗大昭慶寺住持及僧眾人等。朕發誠心印造佛大藏經,頒賜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經首護勅已諭其由,爾住持及僧眾人等,務要虔潔供安,朝夕禮誦,保安眇躬康泰,宮壼肅清。懺已往愆尤,祈無疆福壽。民安國泰,天下昇平,俾四海八方同歸仁慈善教,朕成恭已無為之治道焉。今特差漢經廠表白御馬監太監張然,齎請前去彼處安供,各宜仰體知悉。欽哉!故諭。(六百七十八函,一萬五千四十八卷)
四十一年,鎮元、圓龍等募易朽蠹,董其昌作疏。
疏云:浮家汎宅,戴青笠於霅溪;破家散宅,擲朱提於湘水。昔聞其事,今見其人,予友楚雄守徐公是已。公自解組以來二十許年,辭王謝之游,參支許之會,築室梵邨,經行昭慶。瞻金相有其漏痕,仰寶殿現夫壞相。雖翬飛之勢猶存,而鼇極之維已朽。大捐錢貝,多購楩柟,將占日以興工,廼先時而詢匠。匠曰:「巨材蠹矣,小益可知。」公嗟全體新之,費將無算。欲還彌勒寶樓之式,須析那叱骨肉之身。遂耻獨為給孤,更望共偕祇樹。向余授簡,特諭眾土帮土而為牆;請爾開囊,願效公牛戴牛而發矢。
仁和邑侯周忠烈公,買仁和田二十畝施寺。
萬歷四十六年十月初十日,周邑侯呈批云:此係本縣措助送迎茶水之費,方恨不能多施,以甦住持之苦。若有里遞攀扯當役者,執此鳴諸後官。同心之好,當無不共之也。
四十六年傳如等建禪堂,時有李殿主者建方丈。天啟三年重裝羅漢諸天。四年朱國祚作碑記。
碑記云:昭慶寺處會城之旁,明聖潔瑩。其前北山森聳,其右步越城闉,勝處第一。何論方袍圓頂,歸心投地;即輶軒纓佩,罔勿具瞻。己巳劫後,轉眼之間,臺殿巋然,壇仍地湧,至今三十餘載矣。然星霜既久,不免瓦泐柱蝕。是以鎮元、圓龍等,復有丙辰之修。巧藉神工,捷換撓朽,朱闌鉛砌,翬吻煥躍,塗金寫碧,光相煒如。於是延名宿,閱輪藏,聚廩作食,代其分衞。凡此興作,可無愧於昭慶矣。昔光宗皇帝居潛邸,時國祚承乏,講員微聞銅龍燕處,究[A1]竟三乘,且有修葺天下名藍之願。比在禮曹,僃撿釋藏律部,大較收忍心性,檢制四體。雖極微易忽,非意所至者,懍若探湯,危若履冰。因默會聖衷,往昔周旋於三十年宮禁危疑之際,實有得於收忍檢制之力者。俄而上賓,此意未經道破,愧受光廟特簡,無從報稱,擗胸自憾。適鎮元等索言為記。余不禁慨然以悲,乃漬筆寫心。冀法王恩,啟尊帝在天之靈,追憶曩日周全自惕之懷,證臣上測聖衷不謬。庶於作記,願力不唐捐也。
賀萬祚〈重修山門坊橋疏〉云:昭慶寺衿帶湖山,肘腋城市。往來瞻禮者,轂擊肩摩,熏習善緣,如山行湛露,不覺沾衣也。寺門舊建石坊,坊下石橋,歲久剝落,漸至隕壞。松雲、悟菴二師,特發宏誓,力圖鼎新,欲令莊嚴法界,聞見歡喜,非止藻飾湖山而已也。今者,大殿、禪堂、戒壇,功力已就,此舉乃合尖之㙮,伽藍應夢,種種希有。凡我諸方,希相樂助。
又,臧炅如〈募鑄鼎疏〉云:歸依念切,然臂以供。禮向心堅,拈土亦香。況於捐身外之物,除我見之偏,滿莊嚴之相,永薰蒿之誠者哉。突兀南山,倣鎬京之重器;離婁中戶,付洛陽之名工。彼竊鼎以貪造業,此則破貪;或扛鼎以力買名,此須竭力。願躍冶以樂輸,定飛烟而結蓋。正逢龍華寶會之鼎新,冀受祇樹金仙之爐冶。
崇禎十三年毀於兵火。
王士性〈游記〉云:出錢唐門里許,西北為昭慶寺,亦名萬善戒壇。每歲上已,律僧登壇說法,雲水緇流,托盋來受戒者,何啻千百。鉅室富賈施金錢,計亦稱是。寺燬於寇,戒禁於官,其後廢不舉。
黃端伯〈勸建戒壇記〉云:踞湖山之勝,而開大施門者,昭慶寺其尤著也。宋元以至今日,代有名僧,冠蓋如雲,無不向禪林問道。竊意闡法道場,莫盛於斯矣。今火頭現大神通,放光騰燄,使牆壁瓦礫照耀十方,躶躶現前,纖毫不隔。衲僧不惜性命,更為空王遮蓋法身。鐵壁銅牆,重重圍繞。祇要宰官長者,同登清淨覺場。諸公乘大願輪,度生成佛,又何惜一莖艸為如來現丈六全身乎?(端伯,別號海岸道人)
十六年癸未,馮洪業建戒壇,覺海等漸次興復,宣奏仍許開壇。岳石帆建藏經閣,張敞建伽藍殿。
舊志云:馮洪業請覺海聯十願首,力圖興復。圓龍、承超、通琳、真誰、大觀等,募建後殿、齋堂、方丈。圓龍搆大殿廠。承超建禪堂(即法乳堂)。
舊志云:崇禎十三年二月十九日,張敞來覘寺焚,見烈燄中伽藍神像巍然,纖毫無損,由是發心建殿。敞無子,建後即得一子。敞字振所。
姚繼賢建祖師殿,裝盧舍那佛。歸安令吳公築周垣豎幢,啟百日經期。朱廣源、曹惠公、虞乾暘、金雙南鑄大像。鍾懷旭昆季施水陸祖師像共一百八十二軸。本朝順治十一年,通畼坐關,募建大殿。十七年疏言建大殿,中奉三世佛,旁列羅漢諸天,後裝三大士,請寶華山三昧律師登壇開戒。康熙十九年殿宇漸損,募緣修葺。
沈珩〈募重葺昭慶寺緣引〉云:昭慶居西湖北,地勢利便,四方來歸者,躡履雲集。故其盛時,盛於他所。然以其便利,故陵轢而剝蝕之者,亦稱獨甚。游人至湖上,盛衰之感,先發於昭慶寺,非一日矣。退谷嘗云:「成壞相尋,亦豈有常?無壞不成,無遷變世界不立。」間者藩司李公、臬司王公、諸大宰官,惻然低眉,願作領袖。請無隱千峯和尚來此提唱,殆壞之將成、遷變之將立世界耶。具一種性自出無量施,將旦暮觀成事矣。
沈虬〈募葺緣引〉云:昭慶寺自開創以來,代有興者。萬歷初,開拓鉅麗,為省郡叢林之冠。崇禎燬後,迄今四十餘年。戒壇雖復舊觀,而正殿、山門、禪堂、齋室、鐘樓、鼓閣,尚在蹉跎。理順上人,禪門之法器,香苑之雅望也。慨然以興復為己任,與合寺耆舊,公請天童正宗千峯和尚說法唱緣。以余舊令錢唐,屬余弁首。竊惟西湖繁華之地,自有昭慶一剎,未必非鬧長安中宴然一國,可以喚醒酣醉昏夢多人。植此福田,定屬無量。
陸光旭〈募建禪堂緣啟〉云:法雲西涌,遺像教於蓮臺;慧日東臨,振獅音於梵座。依山建宇,感靈鵲以遷巢;叩水居巖,致神人之獻地。蓋祇園寶樹,無非覺岸津梁;而紺殿金身,總是靈山面目。欲證菩提之果,須洗根塵;期登般若之緣,宜弘法願。茲大昭慶律寺,創自錢王之手,廓于乾德之年。地湧仙壇,感韋天之示現;光騰石碣,紀古佛之降生。丹碧琳宮,歷代之金輪長煥;巍峩寶剎,諸天之妙相恒新。倚寶石而瞰西湖名勝,甲圖經之秀;闡木叉而布南國律宗,分會正之傳。下逮元明,歷遭兵燹;迄乎叔季,未盡經營。星霜積而推以雨風,輪奐湮而生其蚛蛀。遂使蕭條灌莽,塵蒙受具之場;寂寞旛幢,香冷然顛之會。幸遇某等,以宰官身,具正法眼,結宗雷之幽契,同蘇白之歸誠。目擊傾頺,懷思倡率。今兹千公和尚,戒嚴圭璧,定住金剛。傳鷲嶺之燈,法光飛燄;秉天童之拂,天雨吹花。特啟宏慈,願肩巨任。然而聚沙無力,持缽逢艱。伏願共破慳囊,結良緣於種玉;同書善籙,追勝事於布金。庶使鐵鳳金螭,重展莊嚴於法界;嚬獅顧象,新開面目於中天。魚貫壇前,一一戒香被體;麈揮座上,人人白汗流身。則八部之天龍,護金湯於劫簸;亦十方之善逝,錫功德於檀那。真願力之無邊,諒福田之難量。
二十三年宜潔和尚主席。尤侗撰〈戒壇記〉。
記云:昭慶萬壽戒壇,歴宋迄明,四燬於兵,五災於火,靈光不歇,佹壞佹成。賴智仁、介山、覺海諸宿,後先整頓,遺教未墜。而三昧老人自華山來,登壇提唱,四眾景從。宜師繼之,法輪重振。余薄游湖上,瞻禮戒壇,見其規模嚴淨,為律寺之冠。退而謁師丈室,見其道風清粹,率羣弟子修持白業,矩則秩如。鼓鐘梵唄之聲,晨夕未嘗絕也。於是喟然而歎。余嘗謂天下宗師,如麻似竹,然龍蛇混雜,凡聖俱陳,其間盲參瞎棒,墮入魔嬈者多矣。唯戒律一宗,乃真實修行第一義諦云。戒生定,定生慧。而蘇子謂:「定慧相生,如珠盤之走。」然總以戒為之先,無論西天東土,一華五葉,未有不從戒入者。即如吾儒,受孔子戒。然君子三戒:戒色,即淫戒也;戒鬭,即殺戒也;戒得,即貪戒也。而《法苑珠林》推言之曰:「本於仁則不殺,本於義則不盜,執於禮則不淫,守於信則不妄,師於智則不飲。」是則五常之道於戒備之矣。戒者,律也。王者得之,以治其民;佛者得之,以利其生。世即有闢佛之人,惡能毀其所戒?世即有敬釋氏之人,惡能阿其破戒者哉?今宜師登地湧之高壇,傳千佛之大戒,修南山之遺緒,恢慶歷之宏規,使四方學者,知天人之永護,斯壇誠與世而俱永也哉。
三十九年庚辰,燬於火。宜潔和尚肩任興復,廣為募勸。
杜臻〈募序〉云:事有經千百餘年,往往成而毀,廢而興,且不止於一成一毀,一廢一興而已者,則亦終為必不可已之事。吾杭昭慶律寺,其傑峙於西湖之濱也久矣。碑載古然燈佛降生之地,甍棟巍峩,壇宇淨潔,一鉅觀也。而四方賓客之來游者,縉紳士大夫與夫騷人逸叟,莫不棲止而登眺焉,則又賢人君子會萃之所也。唐宋元明以來,屢毀於兵火,而去年冬復厄祝融。竊嘗謂:「寺也者,佛日之所憑依也,靈爽之所呵護也,豈其成毀有數,而神靈亦莫之挽回耶?抑神靈亦厭故喜新,將盡去其頹敗而欲重覩其煇煌耶?」今者,際昇平之世,樂安阜之風。翠華臨幸,山水增光。凡湖之內外寺院莫不莊嚴,橋梁莫不修舉,花柳莫不栽植,景色陸離,驚心奪目。而此寺顧倐為瓦礫之場,豈天亦留其闕陷,以俟人之經營補綴耶?因念是寺也,宋元之世,三燬於兵,則三建;二災於火,則二建。明之世五燬,則又五建。而前之火也以庚辰,今之火也復以庚辰,是誠不可謂非數也。其成而毀數也,則廢而興亦數也。踵千百年之成規,以再覩重新復千百年之舊蹟,以共襄勝事,當亦仁人長者之所動心,咸以為必不可已之事也。是為序。
徐嘉炎〈勸修記〉云:康熙辛巳夏四月,余奉假里居。吾浙會城昭慶寺僧,以其寺之興廢紀略,乞疏於余。竊謂會城諸山,來自天目。相傳日者家言,是離龍結脈,往往羅鬱攸之災,輙延綿數里。又居民多以竹葦為壁幹,尤易攬火。殿宇則牆以磚石,卒亦不免。雖曰人事,亦方位使然也。雖然,物之成毀主乎天,又未始不託於人。今兹欲圖創復,自毀而冀成,與前此自成而倐毀,皆非託於天而託於人可知也。倘其誓願不堅,將此古佛降生之地,委諸艸莽而任其勝因歇滅,豈不悲哉?唯是鳩工庀材,囏鉅實甚,所望喜捨檀那共成勝事。余因樂為之勸而說偈曰:
吳源起〈題後〉云:嗟哉此剎,有劫乎?曰:「無劫也。」然則曷為而遭此?曰:「乃佛之現身說法也。」其說法若何?曰:「世人汩於名利,凡諸造意設想,皆欲為數千百年不敝之計。與之語色即是空,則不悟。更與之語因果及現在諸煩惱,亦不一頫首。孰知一剎那間,同歸於盡,不猶於人天、昭慶之灰燼乎?故曰:佛蓋現身說法也,以醒世也。」
沈廷文〈書後〉云:天下叢林,時盛時衰,亦事之常。獨昭慶建而易毀,毀則必建。豈所謂然燈佛降生之地,特顯其奇異,以招徠奔走天下之善信,令其人廣為種福,歸心信道,而翕然於佛力之廣大耶?
如前所記,始天福丙申,迄於康熙庚辰,其間興替遷變,歷歷可知。而其殿宇堂軒,基移址改,欲即昔之嘉名而一一實指其所,甲乙莫能辨也。今者,時際盛明,諸廢畢舉,始康熙辛巳,至今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更數住持,興復大備。創者先其鉅構,繼者拓以新模。掞華緝瑣,標勝增餘,雕堂祕宇,飛陛危榮,較乎舊日,風規逾益崇麗。所以然者,蓋為曾經聖天子駐蹕之寶地,神明默為扶助,理在必興。歷任卿宰督師,深體此意,欽聖蹟而揚法門,不憚首為倡導。而適逢家給人足、太平既久之時,人好檀施,易成勝事,重以主寺宗師之德行足以樹風,持循足以繼法,公溥足以和羣,誠慤足以孚眾,現此寶所,暉光日新。兹為叙列現前規模,按位而次,筆諸左方,俾千百世而下,得想見此日之隆盛也。
大雄寶殿五間(高六丈一尺六寸),中奉大像三身(鐵像三身,火後存一,今為主佛),後奉大士三身,旁羅經廚,貯大藏全部。
康熙五十一年書玉建,乾隆二十二年果證整飾畢功,李治運書殿額。
定觀堂在大雄寶殿西,恭設寶座。
乾隆十六年(臣僧果證)建,(臣于敏中)書額。
後殿五間(高六丈六尺六寸),中築萬壽戒壇,壇奉盧舍那佛。御書「深入定慧」匾額。
後壁畫〈大士過海像〉,董旭、顧升合筆。石碣刻「古然燈佛降生之地」八字。
康熙五十六年書玉建,乾隆二十二年果證整飾畢功,李治運書殿額,釋隆樹書碣。
丁敬〈昭慶寺畫壁詩并序〉 湖上昭慶律寺戒壇,後壁畫觀世音菩薩過海相,吾杭顧斗山、董雲宿兩翁合筆也。兩翁皆丈人行,惜未一接其眉宇,而余之禮足於相下者屢矣。翹企欽瞻,慨焉興詠,得七字四韻。
翟瀚〈白衣大士畫壁〉:
前殿五間(高三丈六尺六寸),中奉彌勒(彌勒、韋馱,舊皆銅像,火後并鑄彌勒一身),後奉韋馱,旁列四天王,北樹御詩石碑,殿前青蓮池(一名仙池,又名放生池),池上萬善橋(宋時名廣濟橋)。
釋書玉〈重建天王殿萬善橋記〉云:康熙庚辰,昭慶寺燬於火,時順承王諾以天潢鎮守兩浙,暨副都統戴噶、馬、李諸公,感念是寺已歷千年,且為慶祝皇太后萬壽,經壇任其廢而不興,非所以表名勝、昭誠敬也。今正殿略復舊制,供奉御賜《龍藏》於其中,而前殿石梁,亦宜急謀營構,以成合尖之功。爰首率倡捐,一時駐防滿漢諸君,下逮甲士,皆出俸直,共襄善果。厥工未竣,順承王赴召入都,繼其任者將軍塔公,踵事督成。岌嶪高甍,丹碧重絢,跨以長虹,甃以方塘,繚以崇垣,俯以重門,矞矞皇皇,俾荒毀之餘,煥然更新,傳諸後世,永勒寶剎,寧止供一時游覽之盛已耶。
乾隆二十二年果證整飾天王殿,始備。
東為歸錦橋,水注新河。西為𣹢勝橋,通湖水入池。由萬善橋路出湖濱,現全湖勝槩。
案:涵勝橋一名龍帶橋,受中龍閘流水,故名。
伽藍殿在大殿左,祖師殿在大殿右。
康熙五十六年書玉建。
集雲堂在戒壇後,今為雲水堂。
康熙四十年仲之琨建。
正殿之西,啟門東向,內有藏經閣,康熙四十二年汪介藩請大藏經全部奉供,今稱藥師堂。閣下為方丈。
康熙四十年,織造敖福合建方丈,匾額「令法久住」,文覺禪師書。牆嵌〈體困睡眠圖歌〉、〈偈〉石刻。
歌曰:
偈曰:
四大幻身,一眠可悟。讀無踪和尚之歌偈,知有相情識之皆妄矣,因鐫金石,用普覺照。時萬歷戊寅仲秋吉旦,適園居士陳洪濛識。
案:是碑乃前賢施於本寺者。
客樓兩廡在方丈前,下為客堂,上安外職。
康熙四十年讓木居士戴國禮建。
大悲閣在方丈右,上為懺堂,下為齋堂。
康熙四十年織造敖福合建懺堂,所有莊嚴供器,俱織造孫文成施。
延賓閣在大悲閣西,下為戒堂,亦稱首堂。
康熙四十年書玉建。
二堂樓對延賓閣,今為庫房。
雍正十二年福溶建。
水陸堂在定觀堂西南。
乾隆二十二年果證購本瑞房屋基建(淨明、曰唯二師遺貲)。又請水陸畫像一百二十五軸,小身水陸畫像若干軸,有石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後跋云:崇禎辛未仲秋朔日,善男子王道焜,為母親趙氏求超度敬書。
又有跋云:王昭平先生,諱道焜。鼎遷殉難,為前朝名宦。悲太夫人仙逝,手書《金剛經》以昭孝思,人徤羨焉。僕方外交哉生先生宅相也,經即歸之。後哉生隱於禪,經與偕隱。丁丑春,談禪之暇,捧經示余,鐵畫銀鉤,悉遵大藏古本。而字至五千,無舛訛,無敗容,先生品行,即於筆墨見之。因念夜光寶璐,未可獨秘。時周子式遠在座,欣然雙鉤而勒石,亦與人為善之意。西湖無庵顧文炳虎如氏識。
案:此石刻是橫河橋陳庵比邱尼施於寺者。
庫樓三間兩廂,對大悲閣,以貯米穀什物。廚房三間,在庫樓南。小屋六間,為調攝寮房。普賢堂三間,在水陸堂後,為收供寮浴室。圊房三間,在普賢堂側。
俱康熙四十年書玉建。
雨花室四間,在廚房南。
乾隆二十八年果證購雨花房屋。
鐘板堂在集雲堂西,舊名千佛閣。下為法乳堂。(釋篆玉書額。)
五十八年書玉建堂。中曾奉玉公宜和尚骨塔。甲戌,遷於忍慧塔院,遂以千佛閣為鐘板堂,特加修整。
于敏中〈重立鐘板堂記〉云:西湖昭慶寺,為余舊游地,住持懷公,恬澹率真,不作世法周旋,樂與往來也。乾隆壬午春,余扈從南下,乘暇重過之。見其山門佛宇像設莊嚴,改觀於昔。而齋鐘茶板、咒缽經聲,清妙微邈。詢之,乃比邱安居習靜之所徙立。戒壇之西偏,傑閣凌雲,恍如香界。鳩工庀材之貲,則皆懷公法緣願力所致。其持淨律,以廣福因,可謂懃且至矣。即布金施檀之園,成最勝功德,信慧更何如哉!輙因懷公之請,為記善果。
釋篆玉〈千佛閣避暑詩〉:
祖堂在戒壇西北,旁構忍慧塔。院中奉宜公塔,左列澄公塔,右為懷公預築塔(釋隆樹書額),有塔銘碑。
康熙五十七年,書玉建園房三間。乾隆十七年,果證修改為祖堂。於右建塔院,石刻〈宜潔律師塔銘〉(王圖炳撰)。〈塔銘〉曰:余聞昭慶宜老人,律行精嚴,久宦京師,未遂支許之交。今年讀禮家居,其繼席澄如師,不遠數百里,踵門請曰:「本師示寂七稔,於兹謹撰行略,乞塔前之銘。」余辭不獲,乃節舉大凡而序之曰:「師諱書玉,字宜潔,族唐氏,武進人也。母夢月光入懷而生。幼喜稱佛號,稍長即茹素。從師習舉子業,通曉儒書。一日,聽鄰寺僧誦〈大乘行願品〉,質問義趣,言下豁然。遂辭親詣京江嘉山,依自謙和尚剃度。服勤既久,赴金陵華山,受具於見老和尚。晝則供侍巾缾,夜則究研律部,與定菴律師並為嗣法高弟子。康熙癸亥冬,定公偕師赴昭慶說戒。甲子春,定公還山,師遂主席兹剎。按志,昭慶之有戒壇,自宋允堪師始,明季三昧老人自華山來,登壇提唱,至師而坐振宗風,非偶然矣。師躬行實踐,操履慤誠,寒必露頂,食不過午,與眾同甘苦、均勞逸。每歲春冬戒期,四方緇白聞風翕集,前後得戒者約萬餘人。庚辰,寺燬於火。於是宰官捐俸,居士助貲,勸師次第建造。自壬辰訖己亥,八年中不遣一僧募緣,而一切門垣殿宇,象設器用,以及普同塔院,山寮園房,靡不經營締構,輪奐聿新。成功之日,朝廷頒賜藏經,供佛莊嚴。干楣萬栱,照耀湖山,可不謂祇林希有之勝果與!師生於順治乙酉七月二十四日,康熙辛丑十一月十四日,示微疾,說偈端坐而逝。世壽七十有七,僧臘五十六。門人奉全身塔於本寺,示不忘也。」銘曰:
十方賢聖塔,舊名雲深菴,今名東塔院,在戒壇東北。旁有園房數間,園地五畝三分。
康熙五十八年,書玉建菴。乾隆中,果證建園房,地為丁玉星購買捨寺。
三會菴在青芝塢,即山寮也。舊有石山三百畝。
康熙五十九年,書玉建。
齋田一百三十八畝零,在紹興府蕭山縣尖山。乾隆二十六年,丁玉星購買捨寺。
釋明中〈飯僧田記〉云:昭慶寺舊無恒產,食堂常供千指,時有空缽之虞。錢唐丁居士玉星,夙具善根,好施不倦。年逾八十,奉佛精進。其在昭慶,修殿宇,裝佛相,購蔬地,種種善功。復念眾食未充,同室徐氏發歡喜心,罄橐所有,置田若干畝。願在永遠飯僧,種世世福田種子。會善友閔文臣、沈雲山、沈天章、釋大方等同座,齊聲贊歎而證明焉。乃丐余述其由緒,記歲月田畝之數於石,用示後來者。
乾隆乙酉小春月,江南徽州府黟縣信官王顧亭助銀一百兩,置田五畝永遠燈油之願。
乾隆三十三年,來宸聚購買齋田捨寺。
〈昭慶律寺施置飯僧田產碑記〉 佛昔住世,給孤獨長者布金買地,造僧伽藍。盧至長者,恒以潔齋供養大眾。伊二人者,非同凡小,廼大乘菩薩現長者身,示行檀波羅密究竟法門。其在震旦,南州二周、長安五張等,踵行檀施,像法轉時,佐扶法輪,紹隆佛種,轉令興盛。惟西湖大昭慶寺,向為律儀道場,宏演毘尼,遙允優波離。近傳寶華正脈,歷有年矣。寺主懷德律師,丕振祖風,福緣四輳,遂感蕭山居士來宸聚,大發檀心,樂捐白鏹三千兩,置買饍僧田若干畝。又以寺址西南接壤,犬牙相錯,購買屋地,令得圓滿成袈裟全角寶界。蓋來居士宿植信根,乘願而來,與三寶作俱有依。故能以減嗜節欲、銖分積纍之貲,不用於紛華利養之途,而快然奉之佛地。與懷公當是威具六和之緣,感應道交,融洽水乳。故持兹重蓄,不施諸他招提中,而特捨於昭慶。當其一諾慨施之時,隨有華子斌、張念劬、華育芳、沈文良、沈文宗諸善友等,慫惥勸獎,抃手讚歎,皆由多生互為主伴,輔成勝緣,要非偶然集會所克就也。維此功德,永與昭慶常住,永與如來大法轉輪無竟。若欲宣說其福,雖廣長舌未能究其涯際。樹虛往來昭慶,此叚因緣,耳聞目睹。來居士以事關常住產業,當紀載號段畝分,無令遺混,面請於樹虛。承命歡喜,謂來居士能以一身兼給孤、盧至二長者所行,世難遭遇。遂述其由緒并及田畝而志其歲月於石。 乾隆三十三年,歲在戊子仲春上澣,皈依三寶人吳樹虛撰記。
以上正旁大小遠近殿堂房宇、田池山地等,總成律宗昭慶寺現在一大寶坊,常住不朽。
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二
【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16 冊 No. GA016n0015 大昭慶律寺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