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大昭慶律寺位於杭州西湖北岸,在錢塘門外,西去府治三里,與西湖南岸淨慈寺對峙,為有宋精藍四百八十之一。舊名菩提院,石晉天福元年(九三六),吳越王錢氏建,宋乾德二年(九六四)重建,僧永智開山;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築戒壇,七年(九八二)賜額「大昭慶律寺」;淳化至天禧間(九九〇~一〇二一),僧省常結「華嚴淨行社」;慶曆二年(一〇四二)建鐘樓;宋、元兩代屢毀屢興。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重建戒壇,正統元年(一四三六)鑄大鐘,建鼓樓。有明一代,興廢靡常,然香火不絕,為西湖名剎。記本寺之掌故,舊有「昭慶伽藍記」、「昭慶記事」、「喜日宗譜」等,廣賓上人綜而撰為「西湖律宗大昭慶律寺輯略」十四篇;清乾隆年間,寺僧宜潔別裁志稿五卷,沙門篆玉為之釐正;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鄉人吳樹虛以「喜日宗譜」、「大昭慶律寺輯略」為藍本,刪棄煩蕪,添增華實,別撰「大昭慶律寺志」十卷,前繪寺圖一幅,下分八門:盛典、興建、舊蹟、淨社、戒律、軌儀、僧伽、游集。盛典一門,記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南巡駐蹕之事。興建一門,記寺之建置沿革,採編年綱目體,有關建置碑、記、諭、疏、塔銘,則附錄之。舊蹟一門,記寺附近之名勝古蹟,有關藝文附之。淨社、戒律、軌儀三門,為本寺志之特例,蓋大昭慶律寺乃律宗守廷,戒律、軌儀為律宗之所重,淨社為宋代江南結社唸佛之特色。是志特列此三門,要為存律宗之文獻也。僧伽一門,為高僧傳記,多採塔銘。游集一門,則錄詩篇。體例謹嚴,所據資料,皆冠以書名,要而不繁,簡而不疏,洵名志也。茲據清光緒八年(一八八二)錢塘丁氏重刋本景印。
大昭慶律寺志原序
昔摩騰、竺法蘭二尊者,以白馬負經至震旦,漢帝館之於鴻臚寺中;後建僧坊,總名為寺,不忘其自始也。今天下名藍勝剎,悉皆有志,不惜經營於紙墨棃棗而綴述之。揆厥所由,豈有外於不忘其始之意哉!儒家流每每以文章報國恩,吾氏大迦葉以結集三藏為報佛恩,大法流通百千萬年無既。凡夫生於末世,目不覩玉毫之相,耳絕金口之音,能於煩惱海中忽地探知靈山妙旨,自證佛性,徒以結集之文尚留為可幸耳。是以德離乎文不著,功離乎文不顯,言離乎文不傳。志乘者,所以著其德,顯其功,傳其言也,所繫不綦重乎?昭慶宜潔老人深悉此義,於其締造土木勤瘁中,留意本寺志藳;再嗣而為懷德律師,體祖本懷,檢所藏繕本,畀余釐正付梓。是舉也,何異乎迦葉之體佛意而結集三藏也!以報佛恩,以纘祖緒,二者均能踐焉。
乾隆壬戌春三月,淨慈沙門篆玉序
重刻大昭慶律寺志序
本寺掌故,有《昭慶伽藍記》、《昭慶紀事》、《喜日宗譜》。天目廣賓上人,號谿子,綜而鱗次之,撰《西湖律宗大昭慶寺志輯略》十四篇。方丈宜潔宗師,蒐探未得,別裁志稿五卷,淨慈讓公為之釐正繕校,就材施功,繩削冥合,付梓流通二十餘年矣。茲遇翠華頻駐,剎土增榮,而懷德律師承茲景運,益昌前人之堂構,儉者豐之,樸者華之,補其闕漏,續有恢張。寶地香臺,苗髮無欠,不有紀述,何稱郅隆?用是重以纂輯之事,委於樹虛。樹虛訪求梵夾,獲《宗譜》、《輯略》二編,更為刪棄煩蕪,添增華實,彚成十卷。科開八門,易例發凡,核真折謬。壁壘改其前觀,斧藻假於餘絢。長行未悉,倣斑氏志之衍為細書;故典可援,歱謝公賦之徵於小注。所愧家無鄴架,腹欠邊笥。欲閱市而足蹇,將借書而酒乏。為質作朋,更呼將伯。敢期陽衒《洛陽伽藍》之編,實愧劉璆《京師寺塔》之記。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冬月,臨江鄉人吳樹虛序
昭慶律寺圖
大昭慶律寺志總目
- 序
- 寺圖
- 卷之一
- 盛典
- 興建上
- 卷之二
- 興建下
- 卷之三
- 舊蹟上
- 卷之四
- 舊蹟下
- 卷之五
- 淨社
- 卷之六
- 戒律
- 卷之七
- 軌儀
- 卷之八
- 僧伽上
- 卷之九
- 僧伽下
- 卷之十
- 游集
大昭慶律寺志總目終
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一
盛典
國家治定功成,文安武肅,圅夏謐𡪕,海外有𢧵。天子猶殷視民如傷之懷,舉巡方之典,駐蹕杭州,斟酌風土所宜,布寬大,沛恩膏,然後攬勝山川,延𢠾佛剎,而昭慶亦蒙屢幸焉,信法苑之盛事,叢林之鉅典也。
恭紀康熙二十八年歲次己巳二月初十日,聖祖仁皇帝駕幸昭慶寺,賜龍燭名香,供設佛前,(臣僧書玉)伏迎。
三十五年正月望日,內太人宋深求齎賜《金剛》尊經,永充供養。
五十二年冬月,順承王諾奏請頒賜藏經六百七十函。
世宗憲皇帝居藩邸時,頒賜波離,重來匾額。
乾隆五年冬月,今上皇帝欽賜藏經全部。
十六年歲次辛未三月初十日,皇帝駕幸昭慶寺,(臣僧果證)伏迎,欽賜哈答供佛,及「深入定慧」匾額,細字《心經》,寶塔一幅。
御製西湖畫冊昭慶寺五言律詩:
二十二年歲次丁丑二月二十八日,皇帝駕幸昭慶,臨定觀堂,(臣僧果證)伏迎。
御製昭慶寺七言律詩:
二十七年歲次壬午三月初五日,皇帝駕幸昭慶,臨定觀堂,(臣僧果證)伏迎奏對,賜掛包一對。皇太后鸞輿臨寺,賜供佛香燭銀二十四兩。
御製昭慶寺五言律詩:
三十年歲次乙酉閏二月初九日,皇帝駕幸昭慶,臨定觀堂,(臣僧果證)伏迎,進呈《寺志》,即蒙御覽,皇太后鸞輿臨寺,賜供佛香燭銀二十四兩。
御製昭慶寺五言律詩:
溯昭慶自興創以來,將近千載,遙望北都輦轂,驛程數千,等於牛斗南躔,安冀紫微帝座臨照?而今遭逢異數,荷光頻仍,頓令古佛揚睂,天神加額。黃屋所駐,林木咸被其光昌;玉趾所臨,欄楯悉增其彩絢。萬古一時,何昭慶之多幸也。凡諸持律守戒禪人,當知遇此際會,現在世尊隨喜發光,永除魔嬈。如能莊嚴儀度,清淨行業,深自刻厲,克盡佛規,庶幾得副聖天子行幸之至意,而修因徹果,圓滿菩提於堯天舜日之時,方謂之昭其慶也。
興建上
西湖為吾杭勝地,山川明秀甲於天下。瀕湖百剎,鐘鼓相聞,而宏敞偉麗,道風特盛者,昭慶、淨慈對峙南北,稱兩大焉。辨方位,攬高深。全湖如鏡,溶漾乎其前;長隄如帶,綿亘乎其中。右而羣峯邐迤,如幃如幛,如龍之行,如浪之起;南屏對焉,如几如案。左而百雉延袤,如垣如屏,橫抱山麓。自昭慶既建,而凡湖山城郭之形勢,風烟雲物之奇秀,樹色波光之澹沱,香塵花鳥之融怡,皆得為昭慶有。葢寺地實居其上游也,寺為有宋精藍四百八十之一,在今稱數大剎,名列五山,而偪邇會城,地當要道,凡燒香禮剎、尋幽探勝之車馬杖屐,首必經之。是以雖少替而即興,值升平而益盛。極隆之運,實在聖朝,述古揚今,為撰斯記。
考本寺在錢唐門外,西去府治三里,舊名菩提院。石晉天福元年丙申,吳越王錢氏建,宋乾德二年重建,僧永智開山。太平興國三年築戒壇,七年賜額「大昭慶律寺」。復賜田廬,以奉香火。蓋南屏亦有「昭慶院」,加「大」字以標勝也。
舊有〈菩提寺記〉,失傳。舊志所述云云,似其遺語。《咸淳臨安志》云:「宋乾德五年建,據重建廓新,方稱大剎。紀其盛而畧其微也。」乾德止有四年,第五是開寶元年,「五」或「二」字之譌。
自湻化至天禧年,僧省常結華嚴淨行社,旁構白蓮、綠野二堂,碧玉、四觀二軒。遵式仁嶽,復揚經教。未幾燬於火。慶厯二年壬午,允堪建,地湧戒壇及鐘樓,昭慶法會於斯極盛。紹興七年,毀於兵。(結社及戒壇,詳見後卷)
寺舊志載《二老堂雜志》云:昭慶寺有鐘在樓上,東坡寫竹尚可辨。竹下題名云:「明夫、子方、明弼、康道、嘉甫、子瞻同遊南昭慶寺。庚午(天聖八年)八月日題。」予紹興庚辰(三十年)往觀,明年再往,則已茫昧。其後移往鎮江府謝后功德院,不復可見矣。案:南山有昭慶寺,與惠照寺相近。南宋時,昭慶、惠昭為朝廷祠祭之所,詳見《咸淳志》。蘇公所游南昭慶指此。非大昭慶也。舊志誤收。
《咸淳志》云:「南渡以其地為策選軍鋒教場,惟存戒壇數間而已。」又云:「策選鋒馬軍四寨教場,在羊坊橋二,在昭慶寺側二;步軍六寨教場,在昭慶寺側。」寺舊志云:「紹興燬後,壇址常放寶光,大內驚是火發,遣人覘之,見光從壇起,發址得石碑,有『此古然燈佛降生之地』九字。又見牛羊登踐,必跪而食艸。寺由是復興。」案:陸次雲《湖壖雜記》亦述其事,語本此。
朱隗〈春日偕友人過昭慶戒壇,老僧口述靈異有作〉:
嘉定、寶慶間漸次興復,理宗端平中欽賜劄付三道,蠲免稅役(勒石明末始毀)。宋末為兵所毀。元至正十八年重建,元末又毀。
郭畀《客杭日記》云:「至大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湯君白來同游昭慶寺,看新塑佛像。」案:至大在至正前十餘年,而舊志所載綠野堂門「方丈」二字,趙孟頫書,亦應在至正之前。又,至正戊戌,羣盜縱橫,不應辨此暇豫之事,皆可疑者。恐至正十八年,是興復後作記文之年月也。
明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大慧承朝命建戒壇,復白蓮、綠野諸勝。永樂六年,慧皎重修及山門殿宇。十五年,暜周增建法堂、齋室、鐘樓。正統元年,慶雲鑄大鐘,建鼓樓。十年,勅賜《大藏經》。自洪武至是時,開壇說戒,昭慶於時復盛。成化元年,燬於火。
〈賜藏經勅諭〉云:朕體皇曾祖考之志,刊印大藏經典,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供浙江杭州府戒壇律宗大昭慶寺,永充供養,聽所在僧徒看誦讚揚。上為國家祝釐,下與民生祈福。務須敬奉守護,不許縱容閑雜之人私觀借玩、輕慢褻瀆,致為損壞遺失。敢有違者,必究治之。
二年丙戌,廣慎行募。六年,善寧復建。十四年十月,火燬。二十二年丙午,法訊等稟之官,達於朝,許令勸募興復。吳興吳瓊,應募獨建。
《孤樹裒談》云:杭州大昭慶律寺,成化二十二年朝命藩臬二司勸建。因召吳興吳汝輝、秀水董良臣諭勸。比見,汝輝問:「費約幾何?」曰:「約銀萬兩。」汝輝即獨任之,納銀千錠。官設宴待之,問:「何慨施若此?」曰:「民一子不肖,雖饒所積,終不保,不如作勝事。」眾皆嘉歎。
宏治五年,廣運清理寺基僅六十畝,至是少恢復之。嘉靖三十一年修萬善橋,金璐撰碑記。
金璐〈重修萬善橋記〉云:西湖昭慶寺,舊名菩提,起自殘唐,至宋興國,肇戒壇於此,賜改今名,其來遠矣。寺據西湖之陽,迤北湖流,光滿瑩潔,視若練虹環繞淨室。每歲春二三月,天下游僧梯山航海而來,畢集於此,投名律師,咸受具足大戒,儼如見佛,亦大歡喜。其諸有眾率往從之,實勝會也。寺有萬善橋,歲久傾圮。行僧恩蔭銳意修復,乃會道者真寶,來自留都,委其勸募,鳩工積石,未易興舉。內相中山宗公、西峯郭公、少參潮溪謝公、少嵋談公、主政鈍菴趙公,暨吾杭士夫符卿六橋徐公、督師鹿園萬公、諫議虛巖傅公、石山高公、僉憲南屏張公、侍御南衡董公與余及諸里,咸允相助,捐金有差。始於嘉靖戊申,訖工於越歲壬子。自橋迤南,甃為石道。橋加闌楯,視昔孔備。行止淨潔,雅稱壇所。立碑中道,覆以石亭。爰集寺僧,請余為記。時適會太守環山孫公至此,以為說戒本以勸修,修橋亦以濟人,皆善事也。行之弗禁,羣乃大悅。予嘗旁求釋典,大都明心見性為上乘,而一切詮證法品,晨昏禮誦,動習威儀,淨持五戒,雖不得一時究[A2]竟圓通,然漸悟有基,終成勝果。夫道本無二,而根智不同,是故悟有淺深,教分南北。頓悟者,不事講求,直指見性。漸悟者,成以積習,所謂戒而後定,定乃生慧。及其成功,則一而已。我太祖高皇帝,繼天立極,掃清寰宇,每詔天下寺僧,各守清規,化民為善。即今戒壇之設,實因於此。而儒者往往論其粗迹,遂謂毀髮滅倫,[A3]斥而不錄。甚或假以崇正闢邪為說,而陰奪其有圖以自資者,此則吾儒之異端,不可不察也。余因述治橋說戒之大略而并及於此,有道君子,不能無慨於斯焉。
三十三年甲寅夏,倭寇擾杭,官令焚寺。
《留青日札》云:「嘉靖三十五年,倭寇臨北關。都御史李天寵遣焚之,乃五月六日也。」案《明史》載,三十三年,李天寵廵撫浙江。三十四年,倭掠塘西、橫塘等鎮,巡撫李天寵令燒附郭民居。其年五月,天寵受逮。則是寺之焚,定不在三十五年也。
三十五年,總制胡宗憲偕紳士倡建,廣霌、恩嵩暨道通等募緣興復。胡宗憲撰碑記。
舊志載廣霌〈請諸山行師書〉云:兹昭慶選佛戒壇,先時仗郡主楊侯推舉吳興吳善士汝輝落成勝果,歷今六十餘年,不謂劫灰重覩,海眾難憑。揚塵呼帝闥於光天,拈草插梵宮於白地。伏蒙郡主陳侯勸諭,仁和善士東橋陶公鼎建。前因樂輸首舉,化儀既展,能事孰肩?恭惟座下天才明敏,世諦淹通。上而當道稔知,下而諸方景慕。輿情㪟請,軔惠頫臨。發心使龍象重光,出手遂甄陶濟美。莊嚴事理,蔭覆天人。謹竭殷勤,幸垂印可。
請外山十願首:中天竺寺道通無礙師,定香寺真琦翠峯師,棋槃山道正古宗師,祥符寺圓釤本綱師,無門洞圓杲師,洎本寺福蘭谷香等。
胡宗憲〈昭慶寺碑〉(徐渭代作):杭錢唐門之外,有寺名昭慶。肇自石晉天福元年僧永智,迨錢氏乾德五年增建,並名菩提。宋太平興國三年,始立戒壇。天禧初改今額,是歲火(二語承誤)。慶歷間,復壇焉。國朝自洪武初,歷成化改元,凡修而火者再(數語承誤)。至憲宗皇帝,始更命浙布、按二司建復之,時按察使楊君繼宗領其事。有湖州富民吳瓊者應募,挈萬金來施舍。乃殿宇廡舍,瑣至肖像,窮極壯麗,嶄然一新。復有湖山照映僧寺,聯絡傳示遠邇,於是昭慶之戒壇名天下。戒之日,兩京諸省之僧尼、道士,若居士、若四裔之在海內外奉朝貢,其民有信慕可以梯航至者,無不畢集。既受戒,固亦多持守以終其身。如是者,蓋百幾十年於兹矣。嘉靖三十四年,予以御史奉命出按浙。夏月,倭人寇杭,入湖墅。當事者恐其區廣為賊藪,命火之。居幾年,鄉之先生尚寶卿徐君江山、副使吳君源、童君漢臣、方君九叙,並夙抱宏濟,既不竟於仕,而欲施於其隱,相與謀復寺。於是上自封國,若內監、若卿大夫士、若農工賈,靡不割貲以襄斯役。及來告予,亦捐百金𢌿之。又始用堪輿家說,買民間舍,闢使寺望見西湖水以厭火灾。蓋所構計合殿壇、禪室像凡若干,瓦甓石若木若干,舍財者若干人,董役若募者為某某,金若干兩。起某年月日,至某年月日而落成。既成,而尚寶君等詣軍中請余紀其事。余惟佛之教,自古稱異端,為吾儒所闢。然錄其善,有不可盡棄之者。即如兹寺,蓋亦有三可建者存焉。始憲皇帝意營此,命下之日,乃有淑女產於杭,實生睿皇帝。傳今上聖明,入嗣大統綏天下,是宜為君上報,一可建。洪武初,東倭犯順,遣僧祖闡、無逸輩,順其俗所,當令化導之,則佛之教固高皇帝所不廢者。且外邦慕中國佛法,往往遣僧詣天台、五臺受法及經戒,遂因以通貢獻表服從。蓋自古帝王已許其然,不猶愈於絕之使梗而掩殺其命乎?則此舉其於今日尤宜,二可建。戒之律大若細,凡二百五十種,犯者至配於五刑。今世之愚民,有不畏法,而怖以佛輙甘心焉,是佐刑政所不及。審如是,即優伶劇謔猶取之,而况於佛,三可建。夫有是三者,雖其為教異,吾聖人不害其為助我,而胡必於去之耶?余是以可斯舉,為之紀事而系之詞。詞曰:
部劄復令開壇,至嘉靖末年,因事禁止。
舊志云:嘉靖末年,馬鞍山戒壇潛匿無賴。有詔禁止。
嘉靖四十五年,廣霌建伽藍殿。隆慶二年,丁曜建山門石牌坊(萬歷丙戌,按察僉事丁應詔重修牌坊。應詔,曜之孫也),題曰「律宗萬善戒壇」(林鳳書)。隆慶三年六月,寺燬於火。
陸次雲《湖壖雜記》云:故老謂余曰,此番起火甚異。是夜有僧趺坐殿中,夜將半,見赤髮金冠袍笏者在側。僧問:「爾何神?」曰:「火神,來行火此殿。」僧叱之,神隱入礎中。飛燄猛起,梁棟悉燃。
汪道昆作〈募疏〉,釋方澤作〈勸修戒壇文〉。
〈募疏〉云:我聞三世諸佛,率由持戒入門;一切眾生,必自發心得果。河沙歷劫,塵剎代興。幸哉遘大因緣,勉矣求多福德。維西湖昭慶律寺,為東土說戒道場,信心自此歸依,法眼從兹開示,人天咸賴,今古具瞻。比年熒惑當權,伽藍失守;三乘相滅,五戒言湮。烏兎已見歲遷,龍象如聞夜泣。有能舉之,則莫敢廢。不有廢也,其何以興?用是昭告十方,同興萬善。宰官首事,長者齊盟。無分住俗修行,悉聽隨緣布施。各從願力,共濟供需。當來種諸善根,現在成多寶地。苾蒭畢至,蘭若重開。闡佛法於三千,鞏皇圖於百億。發菩提心,囊底莫辭刀布;舉須彌力,眼前便現金繩。指日莊嚴,彌天利益。凡諸無量,當亦有歸。
〈勸修文〉云:律宗昭慶,擅有古佛戒壇,諸山莫儷。每歲季春,遠近衲子來赴者以數千計。諦聆說律,如承佛口而受持焉,誠天下之大功德聚也。去年暑月,諸浪夫狂子,什伯為羣,每夜突入,喧呼觝擊,裸臥像前。忽一夕,災發殿中,雷風佐之,鞠為煨燼。嗚呼!將衞法怒其穢褻,欲一新之耶?宋季,無準範師主席徑山,兩羅回祿,而隨毀隨成,徑山道風,逾益光美。今豈符其轍耶!今春仲月,一山王子,顧瞻壇址,愴焉興嗟。頃之,潘中丞自歸安至錢唐,徘徊惋歎,乃相與聞之諸當事,聽許募復。監寺諸僧,憚於瀆勤。檀護王子諭之曰:「復殿以復壇,復壇以復戒也。戒者生育一切,有緣者之法身父母。報其法身父母,一生二生,乃至百生,猶將不靳,況一再乎!」檀護知此意矣,諸師無憚於勤。
萬歷初年,沈士賓建祖師殿,二年成。梁文槐、法經及信道人募建後殿。九年,法經等建正殿,范鐵佛三身。十三年,本然建普說殿及北面內殿。
白珩《靈隱寺志》云:嘉靖乙卯,倭犯我杭,因燬昭慶寺。修復未幾,復燬。既而靈隱亦以雷電災。自是以來,頻年旱潦,今二剎巍然復興,比歲又皆豐稔,是大剎之顯晦,亦與運為污隆矣。
十四年丙戌,太后賜畫〈瑞蓮觀音像〉、白金五兩。十五年,遣內侍賫賜畫〈文殊乘獅像〉、〈魚籃大士應身像〉(後勒石,毀於兵),於是開壇說戒。
〈瑞蓮觀音贊〉曰:
十八年,成圓、智禮等募勸,織造太監孫隆大捐貲,修增殿宇橋道,浚井瀦池。二十年,寺前東街建甘露亭。
釋理順〈昭慶十詠小序〉云:「亭中寒暑給施茶湯。」今廢入民居。
二十六年,建東西兩廊四十八間,分布諸僧房居之。出舊址以清寺基。二十七年,建千佛閣。三十年,建鐘樓。又施水陸聖像一百二十五軸,天地冥陽大旛一首,旁繫小旛二百餘。
旛上有繡金字云:「天尊地聖,水哲揚賢。四府該羅,無邊尊宰。」
屠隆〈碑記〉云:夫六度萬行,戒為本矣。戒則攝心太寂,空水澄波;戒則沃志常惺,慧光發炤。故學佛者,從前阿而後茶,由化城而寶所。發心初始,萬劫之勝因;究竟後來,千聖之極果。孰有離戒而修持,捨戒而證悟者?或參七級之寶塔,此是崇基;如渡萬頃之洪濤,斯為巨筏。教門廣綜,諸部匪戒,則教僅言筌;宗門單悟,一心匪戒,則宗騁狂慧。是以梵網木叉,先聖示為科律;布薩羯磨,古德用以修持。持己精嚴,小乘之立法尚密;運心廣大,圓教之制律更宏。將道俗之同修,顯自他而俱利。水火刀兵,可蹈而不可使染汙;頭目髓腦,可捐而不可使破犯。惜戒深於氂牛之愛尾,守戒專於驪龍之護珠。防三業而如城至堅,微瑕莫入;澡六根而如蓮極淨,纖垢難容。匪惟執身無犯,外軌整而肅然;且亦執志罔諐,內境凝而寂若。薝蔔之鮮花不萎,豈止勝乎凡葩;比邱之戒德不虧,又何有於外道?金鐸所宣,魔怪聞而遁跡,革囊空試,天龍望以投誠。六朝及李唐之智顗、道進、慧遠、道宣,則其卓然者矣。武林舊多名剎,沙門亦富高流。自壽公之衍宗鏡,故宗屬南屏;自堪公之創戒壇,則戒推昭慶。伊法門尊㝛,禮梵宇而來依;苟戒體餘殘,望淨壇而退恧。猗與盛哉!寺建於石晉天福年間,累有興廢。至我朝隆慶三年,復羅煨燼。殆有司禮監孫公隆,偶隨喜而興懷,遂大作其檀越。成圓、智禮等,復廣募緣。於是正殿、戒壇、兩廡門樓,煥然復新,巍然增勝。樓之前,為天王殿、放生池,廟貌崇嚴,清流映帶。樓之後,為綠野堂、旃檀林,欄楯精麗,松栝陰森。入殿而禮佛,則金容晃日,繡蓋成霞,儼華藏之寶界;出門而眺景,則山列雲屏,湖開天鏡,現震旦之靈區。緇素遂以雲蒸,戒法因而日朗。掃淨室而修禪,歸命者,不但句驪之子;登講堂而說戒,願受者,何止嵩嶽之神?律嚴則慧劍高懸,羣邪立退;塵淨則心珠活現,眾妙聿臻。以斯綜教,何教勿圓?以斯悟宗,何宗勿徹?故曰戒為本也。斯豈非上善佛地,最勝叢林哉?孫公夙奉三寶,根器不凡;徧結諸緣,風標可挹。而力興建乎道場,則有如智禮;大增光於講席,則有若傳如。事皆有待,機豈偶然。不佞願諸沙門,從此益務翹勤,精持律範,誓作法門之具德,力敭戒壇之耿,光則大幸矣。
張瀚〈碑記〉云:虎林昭慶寺,為兩山諸剎之最。入明以來,四災於火。雖隨毀隨復,僅立殿廡,而堂軒傾[A4]圮,中為芻牧,環寺列肆,外隔雲山,荒落之餘,殊非舊觀。寺僧成圓等,矢恢之而志未逮也。歲丙子,司禮東瀛孫公督造三吳,未至,山靈見夢於僧曰:「寺興矣!」既而公至,顧瞻兹寺,量度久之,首捐俸直,前易闤闠,直闢天衢,樹以雙闕,表以朱幢,山色湖光,悉歸睥睨。次葺天王殿,甃萬善橋,瀦放生池,下栽青蓮,上植名花,祗樹夾道,蓊翳繽紛。左浚義井,利用綆汲。中繕大雄寶殿,奉三世靈山聖像。寺陰為說戒壇,高一仞,廣二尋,供舍那為戒主,藏五千貝葉於其中。隅列傳道祖師,下斵昭靈護戒諸神。陽為普說殿,北面普門大士。左為綠野堂,供水陸像。右為白蓮堂,續延雲水。高殿崔巍,長廊詰曲。金輪現彩,朱閣凝霞。躋斯域者,若身遊清涼;涉其奧者,即塵襟盡釋。經始於萬歷戊子,落成於壬辰孟冬。夫以百年頹敝,公至而一旦新之,世所稱祇陀給孤,豈非其人哉?顧公德不止於此也。頃歲水旱告祲,則徒跣徧於羣神;災沴為虐,則軫卹先其閭左。拯流離以惠困窮,收胔骼以澤枯骨。濬三河,控江湖,以達會城;道西陵,築長隄,以濟徒步。種種善政,更僕未易數也。公嘗語余曰:「吾俸給出吳越,故惠濟在是。旦夕入司政,本俸給天下。則其推一人之惠,以濟天下,又奚讓焉!」萬歷二十一年癸巳,成圓、傳如、淨筠、智禮、大槐、文墨、清臻、成倫勒石。
大昭慶律寺志卷之一
【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16 冊 No. GA016n0015 大昭慶律寺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