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十四)

戌三 明十地功德分二[A1]己一 明初地功德[A2]己二 明二地至七地功德[A3]己三 明三淨地功德今初

『菩薩時能見百佛得佛加持亦能知此時住壽經百刼
亦能正入前後際智能入起百三昧能動能照百世界
神通教化百有情復能往遊百佛土能正思擇百法門
佛子自身現百身一一身有百菩薩莊嚴圍繞為眷屬

菩薩發勝義菩提心得初地時一剎那頃能見百佛得彼百佛加持皆能了知又住初地時能住壽百刧亦能正入前際後際各至百刧此義謂智見能入前際後際百刧之事又此大智菩薩能入起百三摩地又能動百世界及能照百世界又此菩薩能以神通教化成熟百有情復能往遊百佛世界又能正思擇百種法門又此佛子自身復能示現百身於一一身有百菩薩莊嚴圍繞而為眷屬

[A4]己二 明二地至七地功德

『如極喜地諸功德如是住於無垢地當得功德各千種
餘五菩薩得百千得百俱胝千俱胝次得百千俱胝量
後得俱胝那由他百轉千轉諸功德

如極喜地菩薩所得十二類功德各有一百轉入第二無垢地時彼十二類功德當得一千其餘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菩薩如其次第則得百千百俱胝千俱胝百千俱胝俱胝那由他百轉千轉即百千俱胝那由他十二類功德也

[A5]己三 明三淨地功德

八地以上所得功德計算俱窮當以微塵而數頌曰

『住不動地無分別證得量等百千轉三千大千佛世界
極微塵數諸功德

住第八不動地菩薩於人及法都無實執分別證得百千三千大千世界極微塵數十二類功德頌曰

『菩薩住於善慧地證得前說諸功德量等百萬阿僧祗
大千世界微塵數

菩薩住於第九善慧地證得如前所說十二類功德量等百萬阿僧祗三千大千世界極微塵數頌曰

『且說於此第十地所得一切諸功德量等超過言說境
非言說境微塵數

於此第十地中所得如前所說之十二類功德量等超過言說境非言說境即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極微塵數也言且說者謂十地菩薩之功德猶不止如此所說者故下文更述諸餘功德頌曰

『一一毛孔皆能現無量諸佛與菩薩如是剎那剎那頃
亦現天人阿修羅

又此菩薩能無分別示現化身於自身一一毛孔剎那剎那能各別示現無量諸佛菩薩各有無量菩薩而為眷屬如是一一剎那頃亦能於一一毛孔示現其餘天人阿修羅等不相雜亂亦字攝未說者謂應以帝釋梵王護世人王聲聞獨覺如來等身教化之有情即能任運示現帝釋等身而為說法廣如十地經說應當了知

丙二 果地分五丁一 初成正覺之相丁二 建立身與功德丁三 明變化身丁四 成立一乘丁五 成佛與住世初又分二[A6]戊一 正義[A7]戊二 釋難今初

『如淨虛空月光照生十力地復勤行於色界頂證靜位
眾德究竟無與等

譬如月光於淨虛空中能照耀一切眾生如是[A8]已得第十菩提心之菩薩淨治能障佛法之冥闇了知自身能得佛法於能生十力佛地之前第十地時為得佛地故復更精勤修行爾時世尊唯於色界頂摩[A9]醯首羅天宮證得最極寂靜無上智位此位一切功德皆到究竟以念住等一切功德至此為極最勝妙故此智復無與等以無同此者故更無過上者故言唯於色界頂者顯先未成佛最初成佛者必是色究竟天身若先[A10]已成佛後示現成佛者則欲界身亦可此是波羅蜜多大乘規諸佛世尊於色界頂初成佛時唯於一剎那頃得一切種智頌曰

『如器有異空無別諸法雖別性無差是故正知同一味
妙智剎那達所知

如瓶盤等器雖有無量差別然徧於一切器皿之虛空同是遣除障礙之所顯故無餘差別如是色受等法從因緣生雖有無量差別不同然彼等上自性不生之真實義則無少許差異是故當知此真實義唯是一味此一味真實義唯以一剎那智而正了知故妙智世尊一剎那頃證得通達一切所知之妙智也

戌二 釋難分二[A11]己一 敘難[A12]己二 解釋今初

『若靜是實慧不轉不轉而知亦非理不知寧知成相違
無知者誰為他說

汝既安立自性不生為色等之真實義又安立智慧能知於彼若時安立自性不生之寂靜是真實義者則於彼境應許智慧不轉若於自性不生之真實義智慧能轉則彼智慧為見彼境是何行相由全不見境之行相故於真實義智慧不轉若時智慧於境不轉則說智慧知所知境亦不應理何能遍知此真實義由不遍知云知真義不應道理故不遍知境者寧是能知成相違故若能知真實義之心都無有生則亦無有能知真實義之人誰復為他所化說我了知真實義行相如是耶

[A13]己二 解釋分二庚一 釋不證真實義難庚二 釋無能知者難今初

『不生是實慧離生此緣彼相證實義如心有相知彼境
依名言諦說為知

於此世間若識隨彼境相而緣即說此識了知彼境如心生時具青境相即說此心了知青境如是若能緣智生具真實義之行相依名言諦亦可說為了知真實義內識隨緣真實義行相之理謂如自性不生是境之真實義其能緣慧亦具離自性生之行相如水注水中由緣彼境之行相立為證真實義故無所難之過失釋論云「故由假名立為通達真實義實無少法能知少法能知所知俱不生故」假名之義如頌云「依名言諦說為知」謂非由自性說為了知是由假名立為了知非說了知真實義唯是假說也言「實無少法」等義謂若唯現離戲論相不立為知要現如青黃等相乃立為知則定非有如所緣境真實義是不生其能緣慧亦具自性不生之行相也如敵者說慧不能現真實義之行相若慧不現境相則不於境轉若不於境轉則不知彼境若不知境則說心能知彼成相違失其慧不現境相則不轉等自宗亦許不須解答故唯破其慧不能現勝義諦相說彼行相慧能現起由現彼相立為通達彼境並舉喻為證有說此宗無有通達勝義諦之無分別智者當知是謗最勝聖智此云「剎那達所知」說證得一剎那頃能達一切所得之智又說如所有智不現能知所知各別二相而知故於諸佛了達如所有性與盡所有性之理應善了解茲當略說未成正覺一剎那慧不能雙達各別有法與彼法性彼二必須各別了達[A14]已斷盡實執習氣成正等覺恒常安住親證勝義諦之根本定中永不起定根本後得不復別起如二諦論釋云「以一剎那智週遍所知輪」離根本智更無異體知盡所有性之後得智是故當許唯以一智能知二諦一切所知若時觀待法性成如所有智則此智前一切二相皆悉寂滅是故此智如水注水一味而轉若時觀待有法成盡所有智則有心境二相顯現[A15]已拔除錯亂二相之習氣故是於所見境不錯亂之二相非錯亂二相此不錯亂之理餘處已廣說又佛地中具有根本後得二智如寶性論云「慧智及解脫光明照耀淨無異故如日光明照耀等」疏云「佛身出世無分別慧能破除所知勝真實義之黑暗故如同光明其後得見一切所知之智遍一切種所知事轉故如同照耀」出世無分別慧即根本智彼是觀待真實義而立即破除等義言後得之後非從根本定起時間前後之後是由根本定力所得或所生之義言「遍一切種所知」等義謂彼後得智是由遍緣一切盡所有性而立也故觀待有法則非如所有智觀待法性則非盡所有智若能善解此義則於二諦論云「由離徧計性所現唯緣生一切種妙智現見此一切」又云「若能知所知自體皆不見爾時相不生堅住故不起」此說諸佛現見一切盡所有性又說能知所知以二相理皆無所見餘諸大論師亦多作是說不須強解謂「能知所知都無所見是依佛本分而說現見一切所知是就眾生分上而說無有佛地所攝之智」即佛一智觀待二境有二了達之相無少相違也

若爾前云「由於諸法見真妄」等所明二諦之相與此建立應成相違無違前說二諦相是依總義而立此說佛智見境之相與十地以下皆悉不共是依別義而立也諸佛見境之相總略言之若是見真理智正量所得要待彼境方成理智正量者是勝義諦相世俗諦相由此可知若是如所有智所得要待彼境方成如所有智及是盡所有智所得要待彼境方成盡所有智如是觀待各別境界立為見勝義世俗之相亦當了知復當憶念前文觀察自證分應不應理之自宗也

庚二 釋無能知者難分二辛一 正義辛二 明理今初

又汝說云「若無知者誰復為他說真實義行相如是耶」今當解釋佛地親證真實義智與境自性不生勝義雖是一味而轉然諸世間亦非不能了知真實此中難義是謂智與真實恒一味轉則無具說法分別之說者既無說者則不說法下文答云「雖無分別說法亦應理故」為答此難頌曰

『百福所感受用身化身虛空及餘物彼力發音說法性
世間由彼亦了真

諸佛住何色身親證法界法身佛此色身是由無量福德資糧之所感得具足不可思議種種妙色是諸菩薩受用法樂之因名受用身由此色身發出法音演說諸法真實義世間眾生是聞法之法器即能無倒了知真實也不但百福所感之報身能作是事即此報身加持之化身及由化身之力從虛空中及餘草木壁崖等無心之物亦能發出法音演說諸法真實令諸眾生了知真實義也

辛二 明理

諸無分別心心所法於說法時現前既無發起作用云何能為說法作用之因當舉外喻以明此義頌曰

『如具強力諸陶師經久極力轉機輪現前雖無功用力
旋轉仍為瓶等因如是佛住法性身現前雖然無功用
由眾生善與願力事業恒轉不思議

譬如世間具有強力之陶師由經久時極力旋轉其機輪次彼陶師雖現前不起轉動機輪之功力亦見彼輪旋轉不停成為瓶等之因如是諸佛住法性身成正覺時如摩尼珠及如意樹現前雖無分別功用然由眾生善根成熟應從佛所聽聞是法及由諸佛昔為菩薩時發廣大願牽引之力故佛事業恒轉不息極不可思議也發願之相謂如諸佛隨順機宜利益眾生安住法界剎那不動調伏眾生而不失時願我亦當能如是也拏錯譯本中於此處引有經證

丁二 建立身與功德分二[A16]戊一 建立身[A17]戊二 建立十力功德初又分三[A18]己一 法身[A19]己二 受用身[A20]己三 等流身今初

今當說法身頌曰

『盡焚所知如乾薪諸佛法身最寂滅爾時不生亦不滅
由心滅故唯身證

佛智本性身由智慧火盡焚一切如同乾薪之二相所知境即如所知自性不生行相而轉故智慧自性不生行相之寂滅真實義即是諸佛之法身能斷金剛經依此義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此說諸佛於一切時安住法性即是導師之勝義法身又此法性亦非二相之理所能識也

爾時此真實義法身不生不滅經依如是義云「曼殊室利當知不生不滅即是如來增語」如是佛地妙智所緣真實義中分別心心所畢竟息滅不轉無分別智與真實義如水注水無可分別故世俗安立唯由報身證彼佛果也拏錯譯本引不退轉輪經心滅之義顯句論云「經云云何勝議諦謂尚非心所行況諸文字此謂無分別」此說無心之行為無分別此處釋論解寂滅義謂離心心所已雖是寂滅然亦能作利眾生事舉如意樹及摩尼珠喻其後又云「此身雖無分別如如意樹及摩尼珠」亦明顯說是離分別心心所法故引此文證佛無智慧實乃未達論義妄興毀謗也

[A21]己二 受用身

『此寂滅身無分別如如意樹摩尼珠眾生未空常利世
離戲論者始能見

此親證法身之受用身由離分別心心所故是寂滅身此身雖無分別然亦能作利眾生事如如意樹及摩尼珠雖無分別亦為成辦眾生欲樂之因又此報身為利一切眾生故盡未來際常久住世是故當知世界未空虛空未盡諸佛唯為饒益有情安住世間又此報身唯諸久修二種資糧已得離諸戲論無垢慧鏡之地上菩薩始能現見餘有戲論諸異生類則不能見歸依七十頌云「諸佛妙色身相好極熾然眾生隨自解執為種種身無量福資糧所生彼色身十地諸佛子始能快先覩此身受法樂則是諸佛行

[A22]己三 等流身分三庚一 於一身及一毛孔示現自一切行庚二 於彼示現他一切行庚三 隨欲自在圓滿今初

由佛法身或由上述色身之力離前受用身外起餘化身即是法報等流果身此身唯以調伏眾生因緣而起為顯此身威力差別亦不可思議頌曰

『能仁於一等流身同時現諸本生事自身雖[A23]已久遷滅
明了無雜現一切

能仁於一法報等流色身為欲示現無始生死以來一切本生事故自本生事雖久[A24]已遷滅然能同時明了無雜任運示現一切本事如明鏡中現眾色像頌曰

『何佛何剎能仁相諸佛身行威力等聲聞僧量如何行
諸菩薩身若何等演說何法自若何如何聞法修何行
作何布施供佛等於一身中能普現如是持戒修忍進
禪定智慧昔諸生彼等無餘一切行於一毛孔亦能現

又佛世尊昔行布施波羅蜜多時為於何佛所作何供事於何等佛剎如吠琉璃寶等為地縱橫相等其土有情如何莊嚴能仁於彼如何示現出胎等相諸佛身相勝行勢力復若何等諸佛眷屬聲聞僧伽若干數量彼於正法如何修行成為僧伽又彼佛土諸菩薩眾相好嚴身如何受用衣服飲食房舍等事演說何法為說三乘抑說一乘自於彼土為生婆羅門等何等種姓成就智慧在家出家復若何等聞正法[A25]已受何學處若滿非滿修習何種菩薩大行於諸佛所及諸菩薩聲聞等所衣服飲食珍寶等物作何布施經幾許時供何數量如是一切於一身中能普示現如現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本事如是往昔修學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多時昔諸本生事一切無餘於一身中亦能普現又非但能於一身普現一切本生事跡即於一毛孔中亦能普現一切諸行也

庚二 於彼示現他一切行

『諸佛過去及未來現在盡於虛空際安住世間說正法
救濟苦惱眾生者從初發心至菩提一切諸行如[A26]已行
由知諸法同幻性於一毛孔能頓現

諸佛世尊[A27]已過去若尚未來若現在世盡虛空際安住世間演說正法救濟苦惱諸眾生者從初發心至證菩提三世諸佛一切諸行[A28]已所行於一毛孔皆能頓現通常幻師以咒藥力尚能於自身中示現情器種種行相何況諸佛菩薩[A29]已知諸法本性與幻事性全無差別復經多刧修習彼義豈不能現彼諸幻事是故智者誰仍不了是義或似了知而反生疑當由此喻增上信解

如自諸行與諸佛行於一毛孔皆能頓現頌曰

『如是三世諸菩薩獨覺聲聞一切行及餘一切異生位
一毛孔中皆頓現

如是三世菩薩獨覺聲聞一切諸行及餘異生位一切諸行於一毛孔中亦皆能頓現

庚三 隨欲自在圓滿

已說三身圓滿次顯雖無分別而得隨欲自在圓滿頌曰

『此清淨行隨欲轉盡空世界現一塵一塵遍於無邊界
世界不細塵不粗

佛離一切垢清淨妙行隨欲而轉能於一微塵境上示現盡量虛空際一切世界及現一微塵遍於無邊一切世界然彼一塵亦不加大一切世界亦不減小頌曰

『佛無分別盡來際一一剎那現眾行盡贍部洲一切塵
猶不能及彼行數

佛無分別盡未來際於一一剎那示現種種妙行盡贍部洲所有一切微塵數量猶不能及彼一剎那諸行數量前頌依處增上說此頌依時增上說

戌二 建立十力功德分四[A30]己一 略標十力[A31]己二 廣釋十力[A32]己三 一切功德說不能盡[A33]己四 知深廣功德之勝利今初

佛地是由十力所顯故當略說少分差別頌曰

『處非處智力如是業報智知種種勝解種種界智力
知根勝劣智及知遍趣行靜慮解脫定等至等智力
宿住隨念智如是死生智諸漏盡智力是謂十種力

能仁十力謂處非處智力如是知業異熟智力了知種種勝解智力種種界智力如是了知根勝劣智力遍趣行智力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等智力宿住隨念智力如是死生智力漏盡智力是謂十力

[A34]己二 廣釋十力分二庚一 釋處非處智等五力庚二 釋遍趣行智等五力今初

『彼法定從此因生知者說此為彼處違上非處無邊境
智無礙著說名力

若彼果法定從此因法生知者諸佛即說此因為彼果之處如從不善業生不可愛果從聖有學道得涅槃等若與上說相違名為非處如從善業生不可愛果已得見道猶隨業力受第八生皆無是處如是處非處境無量無邊佛智無礙著轉說名處非處智力頌曰

『愛與非愛違上相盡業及彼種種果智力無礙別別轉
遍三世境是為力

愛謂善業非愛謂不善業是為不雜二業與上相違謂諸雜業能盡有漏業者謂無漏業及彼諸業種種果報智無礙著別別而轉遍於三世所攝一切業果等境是為業異熟智力頌曰

『貪等生力之所發有劣中勝種種欲餘法所覆諸勝解
智遍三世名為力

貪字亦表嗔等煩惱等字等取信等諸法生即種子由彼種子之力所發欲解此有下劣中等殊勝極不相同之種種欲解又彼欲解種子雖被餘法諸行之所覆蔽然佛妙智遍三世轉了達一切欲解名為種種勝解智力頌曰

『諸佛善巧界差別眼等本性說名界正等覺智無邊際
遍諸界別說名力

諸佛善巧一切界之差別謂眼根等等攝耳至意為六根色至法六塵眼識至意識六識說彼之內空等本性名界正等覺智遍於一切界差別轉說名種種界智力頌曰

『徧計等利說名勝處中鈍下名為劣眼等互生偕了達
種智無礙說為力

虛妄增益之徧計於生貪等有自在力故名為根等攝信等諸根其最利者說名勝根其處中根與鈍下根說名劣根眼等二十二根及諸根互能生果一切種智於彼一一根性皆甚了達無礙著轉說為根勝劣智力

庚二 釋遍處行智等五力

『有行趣佛亦有趣獨覺聲聞二菩提天人鬼畜地獄等
智無障碍說為力

頗有行道能趣佛果有行能趣獨覺菩提有行能趣聲聞菩提有行能趣天餓鬼畜生地獄諸趣等字顯示正定邪定等種種諸行於彼一切智無障礙說為遍趣行智力頌曰

『無邊世界行者別靜慮解脫奢摩他及九等至諸差別
智無障礙說名力

無邊世界中行者各差別如四靜慮八解脫奢摩他等持及九次第等至與雜染清淨無邊差別佛智於彼一切均無滯礙說名雜染清淨智力頌曰

『過去從癡住三有自他一一有情生盡情無邊并因處
彼彼智慧說為力

始從愚癡展轉傳來於過去世住三有中隨念自他一一有情一切生事盡有情數無有邊際并念其因並念相貌謂念自他如是色類並念處所謂念從彼處沒來生此處於彼一切隨念境上所有彼彼無障礙智說為宿住隨念智力頌曰

『盡虛空際世界中一一有情死生時於彼多境智遍轉
清淨無礙說名力

盡虛空邊際諸世界中諸有情類一一有情死時生時由種種業感種種果佛清淨智於彼眾多境界無障礙轉說名死生智力頌曰

『諸佛一切種智力速斷煩惱及習氣弟子等慧滅煩惱於彼無礙智名力

諸佛由行一切種智之力永斷貪等一切煩惱及諸習氣聲聞弟子與獨覺輩以無漏慧滅諸煩惱佛智於彼無障無礙是名漏盡智力言速者顯示佛智一剎那頃最細習氣盡皆斷除

此中所言煩惱習氣釋論云「若法於心染著薰習隨逐而轉是名習氣煩惱邊際薰習根本習氣是諸異名」聲聞獨覺雖斷煩惱然不能斷除習氣釋論云「無明習氣能障了達所知」此說習氣是所知障此宗許法我執是煩惱障故所知障當是二取錯亂習氣龍猛師徒於餘論中皆未明說何為所知障故當依止此論所說也釋論又云「無明與貪等習氣唯一切種智於成佛時始得永斷非餘能斷」故餘處說二乘阿羅漢與八地菩薩斷盡一切煩惱種子當知彼煩惱種子與此處所說煩惱習氣亦非一事又此習氣係最微細之品十地最後心無間道現起同時息滅而成最初解脫道時即是佛智第一剎那故說以一切種智力斷除習氣也如是說此諸力知一切所知者是現前知以佛之現量不現而知不應道理故是現起而知又不現行相而知非此宗義六十正理論釋中已明了宣說故亦非是由現見現在之力而兼知去來也例如今日於現在時觀待此時之去來非有雖於此時不量去來然了知今日智即能了知去來一切亦不相違譬如種子雖不生種子時之芽然種子生芽全不相違也

[A35]己三 一切功德說不能盡

諸佛所有一切功德假使諸佛加持壽量經無數刧不作餘事專一汲汲演說功德猶不能盡況諸菩薩尤況二乘豈能了知宣說諸佛所有一切功德當以譬喻顯示此義頌曰

『妙翅飛還非空盡由自力盡而回轉佛德無邊若虛空
弟子菩薩莫能宣如我於佛眾功德豈能了知而讚言
然由龍猛已宣說故我無疑述少分

如妙翅鳥王翅翎豐廣仗承風力善能致遠彼向虛空極力飛去後飛還時非緣虛空已盡而還是由彼久飛自力用盡而回轉如是諸佛功德無量無邊廣如虛空聲聞弟子及諸獨覺并入大地諸菩薩眾不能盡說而自退止此亦非由佛德已盡故止是因自己慧力已盡而止也由佛功德說不能盡如我作釋者於佛功德豈能了知而讚說耶我以自力雖全不知諸佛功德然我無疑竟能略說少分功德者是因龍猛菩薩已說此等功德我是依彼而說

[A36]己四 知深廣功德之勝利

『甚深謂空性餘德即廣大了知深廣理當得此功德

總此論中顯示諸佛甚深廣大二種德甚深者謂空性法身及因位行位之空性其餘十一地之功德及所說十力等即廣大功德若善了知如斯甚深廣大功德之理依義修習當能證得此二種功德

丁三 明變化身

諸佛化身是諸聲聞獨覺菩薩共同境界共同方便隨其所應亦是諸異生境界是能成辦善趣等因頌曰

『佛得不動身化重來三有示天降出胎菩提轉靜輪
世有種種行為多愛索縛佛以大悲心咸導至涅槃

(原文四句六十字)

諸佛已得安住真實永無動搖之法身現諸化身重來三有示現從兜率天降及出胎等父母妻子繫屬之相又現證大菩提適應諸根轉妙法輪令往寂靜涅槃大城世界有情有種種界行復為眾多愛索所縛佛以大悲心不顧名利等盡行引導安立於大般涅槃

丁四 成立一乘

已說三身建立次明於一乘中佛說三乘是密意教頌曰

『離知真實義餘無除眾垢諸法真實義無變異差別
此證真實慧亦非有別異故佛為眾說無等無別乘

(原文四句)

離了知諸法真實義更無餘法能除一切二障垢染諸法真實義亦無不同之變異差別故此證真實義之智慧緣境行相亦無別異故佛能仁為諸眾生宣說無餘能等全無差別之一乘經云「迦葉由知一切法平等性故而般涅槃此唯有一無二無三」龍猛菩薩亦云「由法界無別故乘無差別佛說三乘者為導諸有情

此說若不通達真實義則不能盡斷一切煩惱諸法真實義復無最大差殊故有處說往涅槃城有達不達真實義之因乘差別及說斷盡煩惱證涅槃已不復更學餘乘之果乘有多乘者當知是為引導眾生而說若能善解此義則經說二乘不證法無我之密意亦能了解

若得涅槃後不復更學餘乘此大涅槃唯有一乘云何經說二乘亦能般涅槃耶此是密意語言頌曰

『眾生有五濁能生諸過失故世界不入甚深佛行境
然由佛善逝具智慧方便昔曾發誓願度盡諸有情

(原文四句)

由諸眾生有刧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壽命濁等五濁能為發生諸大煩惱過失之因使其身心都無堪能由此能壞勝上勝解障求佛智是故世界眾生於佛甚深難測行境不能趣入然由諸佛善逝具足調伏眾生之巧便妙智及不忘失利益眾生之大悲方便復由往昔行菩薩道時曾發誓願願我度盡一切有情決定當以他種方便成滿斯願也

由諸眾生有多障緣障入大乘復應大乘諸眾生安立涅槃頌曰

『以是如智者導眾赴寶洲為除眾疲乏化作可愛城
佛令諸弟子意趣寂滅樂心修遠離[A37]次乃說一乘

(原文四句)

法華經說如大商主具足智慧引導眾人赴大海寶洲之時為除眾人行久之疲乏故於未到寶洲之中間化作可愛城邑令眾休息如是諸佛世尊於未到大乘之此岸示以能得大乘之方便令聲聞弟子及獨覺人心意暫趣寂滅樂故宣說二乘待彼修心已能遠離生死煩惱次乃宣說唯一大乘彼等亦當如佛世尊圓滿資糧而得佛果成立一乘集經論云「唯有一乘無量經中皆宣說故」如彼應知

丁五 成佛與住世分二戊一 釋成佛時戊二 釋住世時今初

『十方世界佛行境如其所有微塵數佛證菩提刧亦爾
然此秘密未嘗說

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唯有佛所行境如其中所有一切微塵之數量佛證最殊勝大菩提之刧數亦有爾許雖然昔未集善根者極難信解故佛於此秘密未嘗宣說若能增上信解即得無量福德資糧故此言之疏云「此因一切諸佛同一法身故作是說若不爾者則無餘佛出世矣」此說非理釋論說是依示現化身說故疏又云「言現化身因意說法身」此亦非理若許證法身之量有爾許時亦犯無餘佛出世之過失若一切佛同一法身則前佛成佛時其未成佛者於成佛時所當得之法身[A38]已先得極相違故以是當知此是說證菩提之數量然非說成佛後之時量是說成佛[A39]已後化身重現成菩提之數量拏錯譯為「佛境諸剎遍十方如彼所有微塵數佛亦當成大菩提」較為妥善若不作是解而照疏中所說正是本論所指不可說此秘密之機也

戊二 釋住世時

『直至虛空未變壞世間未證最寂滅慧母所生悲乳育
佛豈入於寂滅處

諸佛未來之壽量直至虛空無為未曾變壞一切世間眾生未證最寂滅之佛果而無盡期蓋諸佛係從般若波羅蜜多佛母所生由大悲乳母之所養育豈能入於一向寂滅處耶

諸佛為利濟無邊無際一切有情其大悲心行相云何頌曰

『世間由癡噉毒食如佛哀愍彼眾生子毒母痛亦不及
以是勝依不入滅

諸世間人由愚癡過失增上力故貪著五欲如噉毒食以是能生大苦之因名雜毒食如佛哀愍彼食毒眾生之量設使慈母見自愛子誤噉毒食所生之悲痛亦不能及佛也是如諸佛為最勝依怙終不入於一向寂滅頌曰

『由諸不智人執有事無事當受生死位愛離怨會苦
并得罪惡趣故世成悲境大悲遮心滅故佛不涅槃

(原文四句)

由諸世人不知真實義凡執有實事深信業果能生人天者決定當受生死位苦亦定當受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其執無因果事成就邪見者則當墮於諸罪惡趣地獄等中亦定當受前說眾苦故諸世人成為大悲所愍之境由大悲力遮世尊心不趣寂滅是故世尊常住世間不般涅槃

乙三 如何造論之理

『月稱勝苾芻廣集中論義如聖教教授宣說此論義

如是無倒解釋龍猛菩薩意趣之論義是月稱苾芻廣集中觀論義如了義諸經聖教及龍猛菩薩之教授而解說也頌曰

『如離於本論餘論無此法智者定當知此義非餘有

如離中觀諸論餘論典中未有無倒宣說此空性法者如是智者決定當知我等此中所說論義如空性法亦是餘論所未有者釋論云「是故有中觀師謂經部與薩婆多部所說勝義諸中觀師許為世俗當知此說是未了知中論之真實義以出世法與世間法相同不應理故」此顯自宗許為名言有者皆是無自相法故小乘二部於許有自相上一切建立自宗非但勝義中不許有即名言中亦不許有於是當知此宗非但不共唯識即與解釋龍猛提婆意趣之餘中觀師宗亦不相共然此論師許佛護釋堪為完量故非譏彼靜天菩薩與此師宗極相符順由此於名言中亦不許有自相而能安立二諦故有多種不共善說如不許自續及阿賴耶識等辨了不了義等論中皆已廣說此不煩贅有說出世法為越出世間名言之他宗世間法為自宗者與釋論相違釋論說「棄捨此出世法」故當反上而說世間與出世之義是如實知不知真實義也

由此解釋龍猛菩薩意趣不共他故其不知菩薩意趣不解經論真實義者但聞宣說空性之文字便深生怖畏遂即棄捨此出世法今為無倒顯示中論之真義故造此入中論頌曰

『由怖龍猛慧海色眾生棄此賢善宗開彼頌蕾拘摩陁
望月稱者心願滿

龍猛菩薩通達甚深空性之慧海極廣難測顏色黝黑見者恐怖故唯識師等眾生皆遠棄龍猛此賢善宗義然中觀論如拘摩陁花之蓓蕾諸企望月稱開放彼花者今皆滿其心願矣釋論云「若謂上座世親陳那護法等諸造論者彼等是否聞文生怖棄捨無倒顯示緣起義耶即作是答」世親陳那等論中雖皆是解釋唯識宗義然彼諸師究竟何所許如我等凡愚實難揣測也

又此甚深空義誰能通達頌曰

『前說深可怖多聞亦難解唯諸宿習者乃能善通達
由見𦘳造宗如說有我教故離此宗外莫樂他宗論

(原文四句)

如前所說甚深真實義極可恐怖唯諸眾生曾於宿世樹殖增上勝解空性之習氣者由久修習故乃能決定通達此處拏錯譯云「現見於外道惡論執為真實者由宿因力故亦能通達空性」較跋曹所譯為善如諸外道若昔無信解空性之習氣即使暫斷對法所說唯除有頂其餘三界之煩惱現行能別創立宗派者然於佛說勝義空性不能信解如是彼諸論師多聞聖教終難了解此甚深義除中觀宗由見他宗解說勝義之理未得佛意唯由𦘳如同宣說有人我之邪教故離此中觀宗外於他論師所許論宗當捨歡喜之心以他隨意所創宗義不足為奇唯自能增上信解空性正見最為希有

乙四 迴向造論之善

『我釋龍猛宗獲福遍十方惑染意藍空皎潔若秋星
或如心蛇頂所有摩尼珠願普世有情證真速成佛

(原文四句)

我以教理顯釋龍猛大阿闍黎之賢善宗義所獲廣大福德遍十方際此於煩惱所染心意如蔚藍色之虛空中最為皎潔如同秋星或如造者心蛇頂上之摩尼寶珠今仗此力維願一切世間有情如實通達甚深真理速趣如來普光明地

甲四 結義分二乙一 何師所造乙二 何人所譯今初

入中論頌是薩曼達國光顯龍猛深廣理趣證持明位得如幻定住無上乘成就逆品不可奪之殊勝智悲能於所畫乳牛𤛓破除有情實執之月稱大阿闍黎著作圓滿

乙二 何人所譯

迦濕彌羅聖天王時印度底拉迦迦拉沙論師與西藏跋曹日稱譯師於迦濕彌羅國無比大城寶密寺中依迦濕彌羅本翻譯後於拉薩惹摩伽寺印度金鎧論師序與前譯師依照東印度本善加校改講聞決擇此中所列與釋論中造論序翻譯序相同者是將別譯本頌與釋論中之合本頌合并校對而序也

一切尊經心要義離邊中道深緣起遠離二邊如實解
謂佛授記聖龍猛彼最勝宗聖天意智者造釋有多種
圓滿釋者謂佛護月稱論師與靜天合三大士所許門
要義盡決文句到以此善說今應成最勝宗義淨無垢
北方雖多信此宗然不能分清微理無福信解深義者
反謗此宗自不解為除所見諸垢染為善根者顯深道
並願我於一切生不離此道故解釋由此勤勞所生善
普願眾生達深義一切晝夜勤修習諸佛菩薩常歡喜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初由善吉祥大善知識供四十兩銀曼荼羅復由眾多信解此法慧力殊勝之大善知識殷誠勸請造一文義明顯總義決斷廣解釋論諸難處之大疏大中觀行者多聞苾芻東宗喀巴善慧稱吉祥造於格敦寺尊勝洲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十四終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三月三十日  譯於縉雲山編譯處


校注

[A1] 己【CB】已【補編】
[A2] 己【CB】巳【補編】
[A3] 己【CB】已【補編】
[A4] 己【CB】巳【補編】
[A5] 己【CB】已【補編】
[A6] 戊【CB】戍【補編】
[A7] 戊【CB】戍【補編】
[A8] 已【CB】巳【補編】
[A9] 醯【CB】酼【補編】
[A10] 已【CB】巳【補編】
[A11] 己【CB】巳【補編】
[A12] 己【CB】已【補編】
[A13] 己【CB】巳【補編】
[A14] 已【CB】巳【補編】
[A15] 已【CB】巳【補編】
[A16] 戊【CB】戍【補編】
[A17] 戊【CB】戍【補編】
[A18] 己【CB】巳【補編】
[A19] 己【CB】已【補編】
[A20] 己【CB】巳【補編】
[A21] 己【CB】已【補編】
[A22] 己【CB】已【補編】
[A23] 已【CB】巳【補編】
[A24] 已【CB】巳【補編】
[A25] 已【CB】巳【補編】
[A26] 已【CB】巳【補編】
[A27] 已【CB】巳【補編】
[A28] 已【CB】巳【補編】
[A29] 已【CB】巳【補編】
[A30] 己【CB】巳【補編】
[A31] 己【CB】巳【補編】
[A32] 己【CB】已【補編】
[A33] 己【CB】巳【補編】
[A34] 己【CB】已【補編】
[A35] 己【CB】已【補編】
[A36] 己【CB】已【補編】
[A37] 已【CB】巳【補編】
[A38] 已【CB】巳【補編】
[A39] 已【CB】巳【補編】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