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三大部補注卷第十四
止觀 輔行
輔行云中生上流各三種如釋籤引準俱舍論總為九種謂三各分三即中生上流也有行無行生色界[A1]已方般涅槃並生般攝言中三者謂速非速經久如迸火星以喻三義思之可知並於中陰論速等也生有三者一生約速立二有行約非速立三無行約經久立並生色界[A2]已論速等也上流三者一全超約速立二半超約非速立三遍沒約經久立從色初至色末始終有此三人不同如是三九由業惑根三種之異言業異者造順現業成中般故造順生業成生般故造順後業成上流故言惑三者下品之惑成中般故中品之惑成生般故上品之惑成上流故言根別者上根中般中根生般下根上流雜毗曇云阿那含者或五或七及八五謂中生有行無行上流七謂更於中般開三如迸火星喻八者謂五上加現般無色般及不定般釋籤雖引不定般名學人亦鮮解其義者余讀婆沙始見其說大婆沙云亦有不定般涅槃者或於欲界而般涅槃或於色界而般涅槃或無色界而般涅槃復次彼即攝在七不還中若在欲界即名現般若在色界即五不還若在無色即無色般此生造業即此生熟名順現業此生造業第二生熟名順生業此生造業第三生後次第而熟名順後業。
五停四念略知玄文及釋籤如常所說既無大異故今不引。
初十二有八初地行十事一者深心堅固是不可得故二者於一切眾生中等心眾生不可得故三者捨心與人受人不可得故四者近善知識亦不自高五者求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故七者愛樂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法教諸法分別不可得故九者破憍慢法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實語諸語不可得故二地常念八法一戒清淨二知恩報恩三住忍辱四受歡喜五不捨眾生六入大悲心七信師恭敬諮受八勤求諸波羅蜜。
三五四有十三地中行五法一多學問無厭足二淨法施亦不自高三莊嚴佛土亦不自高四受世間勤苦不以為厭五住慚愧處住四地中不捨十法一不捨阿練若二少欲知足三不捨頭陀功德四不捨戒不取戒相五穢惡諸欲六厭世間心七捨一切所有八不沒心九不生二識處十不惜一切物。
五十二六六五地中遠離十二法一遠離白衣二遠離比丘尼三遠離慳惜他家四遠離無益談說五遠離瞋恚六遠離自大七遠離懱人八遠離十不善道九遠離大慢十遠離自用十一遠離顛倒十二遠離婬怒癡六地中具足六法所謂六種波羅蜜也。
七二十八五七地中不著二十法一不著我二不著眾生三不著壽命四不著眾數乃至知者見者五不著斷見六不著常見七不應作相八不應作因見九不著名色十不著五眾十一不著十八界十二不著十二入十三不著三界十四不作著處十五不作所期所處十六不作依處十七不著依佛見十八不著依法見十九不著依僧見二十不著依戒見八地中具足五法順入眾生心遊戲諸神通觀諸佛國如所見佛國自在莊嚴其國如實觀佛身自莊嚴佛身。
九十二十佛九地中具足十二法愛無邊世界所度之分菩薩得如所願知諸天龍夜叉乾闥婆語而為說法處胎成就生成就家成就姓成就眷屬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莊嚴佛樹成就一切諸善功德成滿具足十地菩薩當知如佛。
大品忍名亦復如是大論云問聲聞支佛是小乘菩薩是大乘云何言二乘智斷是菩薩無生忍答所緣同如法性實際亦同利鈍智慧為異耳。
初聞三諦但得初果若準大集經馬星比丘為舍利弗說法云法從緣生通達是因因緣滅故即是寂靜世間即苦苦因名集若修八正世間集滅時舍利弗乃說偈云我聞比丘說四諦即得過於三惡道是則經論不同蓋隨機有異耳又下文云羅什入天竺者什在罽賓時王乃日日以鵝腊一雙粳麫各三斗蘇六升大僧五人沙彌十人而供給之今文只云沙彌五人耳。
加被金剛論云於菩薩身佛與功德智慧之力故云加被菩薩既爾二乘準知。
昆勒此云篋藏有三百二十萬言佛在世時大迦旃延之所造也佛滅度後人壽轉減憶識力少不能廣誦諸得道人撰為三十八萬四千言若人入昆勒門論議無窮其中乃有隨相門對治門等種種諸門。
惡口車匿依梵法治乃至離有無等經音義云車匿本是守馬奴之名也揵陟馬名也車匿自恃王種出家如來在世之時輕諸比丘不遵眾法僧法事時生輕笑言如似落葉旋風所吹聚在一處何所評論乎佛去世後猶自不改佛預說云令作其梵壇法治之謂默擯也以梵天中治罪之法別立一壇其犯罪者令入此壇諸梵不得與其語言今亦如是故曰梵壇大論云迦旃延經說觀集諦則無無見說觀滅諦則無有見此則名為離有無見而得悟也然此雙亦雙非二論未至此方但大論中標指其名耳又前文云縱有誠教云聲聞人但得生空且讓菩薩與奪言之者入楞伽經云二乘證人無我未證法無我又地持云二乘無漏人無我智為煩惱障淨智佛菩薩法無我智為智障淨智。
求那䟦摩至四十六行偈求那䟦摩此云功德鎧四十六行偈者偈有三十六行今云四十六行恐誤或別有出玄籤補注曾[A3]已引之訶黎䟦摩此云師子鎧也。
逆次逢勝觀然燈寶髻佛優婆塞戒經云我於初釋迦佛所發心於寶頂佛所滿初僧祇於然燈佛所滿第二僧祇於迦葉佛所滿第三僧祇此與俱舍論不同者法苑中和會云若正滿為言在於勝觀若滿[A4]已為語在於迦葉是則經論不同各有其致也。
其超九劫其一百劫但九十一斯由超於九劫故也涅槃經云超十二劫章安釋云根緣不同佛為增減說之。
攩應作黨字。
聞大涅槃有無上道等如釋籤玄義引經菩薩若聞大般涅槃聞[A5]已生信作是思惟諸佛世尊有無上道有大正法大眾正行從此立行若聞大涅槃即是信果亦是信滅有無上道[A6]已去是信顯果之行無上道是信慧有大正法是信定大眾正行是信戒乃至廣說具如彼文釋籤隨釋其義可知不煩引也。
𥢶苦夫切麤糠也。
孟浪莊子云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孟武黨切浪如字亦力蕩切孟浪猶漫瀾無所趣舍之謂也又是不精要之皃也亦是率略之義也。
筈筈古活切受弦之處名為筈也。
不同有部計於罪性從現入過雜心毗曇俱舍正理等論皆悉說云業入過去故正理云諸有為法差別作用未[A7]已生位名為未來此纔[A8]已生名為現在此若[A9]已息名為過去又引下文云今我病者非真非有等者此是彼經中觀調伏之文今止觀中自引彼經當作醫王是入中慰喻故不須引非真非有等文也又下文引莊子云古之得志等者彼云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意外忽來謂之儻也鄭弘漁父者漢太尉鄭弘甞[A10]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見弘還問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曰常患若耶谿載薪為難願旦南風暮北風後果然也漁父者或云范蠡也父音甫莊子有漁父篇。
若遺教三昧經因羅旬喻比丘乞食不得佛令分僧五部以驗僧福與滅後五部名同事別羅旬喻經云時五部僧每出分衛而羅旬喻所在之部以空鉢還佛勅比丘分以施之如是非一目連念曰是比丘僧自不得食餘人何故悉皆空還我若共行猶有所得佛知其意與身子俱使目連與羅旬喻俱各分為一部佛告目連我所在處汝不得往目連即與羅旬喻俱行適欲所至即便見佛及以身子而在其門如是經歷過百億國遂不得食以羅旬喻維衛佛時慳不布施故於今日所在之處輙不得食若遺教三昧經下卷中云佛在世時眾僧唯著死人雜衣因羅旬喻分衛空還佛知其宿行使眾僧分律為五部服色亦五種令其日隨一部中行遂制儀則各舉所長名其服色曇無德部通達理味開導利益應著赤色衣薩婆多部博通敏達導以法化應著皂色衣迦葉遺部精勤勇快攝護眾生應著木蘭色衣彌沙塞部禪思入微究暢幽玄應著青色衣摩訶僧祇部勤學眾經敷說義理應著黃色衣自爾之後便大得食準此部乃同滅後薩婆多等五部之律更請詳之。
曇無德律主名也法名四分大集經云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書寫讀誦顛倒解義顛倒宣說以顛倒說故覆隱法藏人名曇摩毱多此云法密經云覆隱即是密義亦云法藏藏即密義。
薩婆多此云一切有此部所計三世有實三性悉得受戒法名十誦經云而復讀誦書寫外典受有三世及以內外破壞外道善能論議說一切性悉得受戒凡所問難皆能答對名薩婆多。
彌沙塞經云不作地相水火風相虗空識相名彌沙塞彌沙塞此云不著有無觀法名五分。
婆麤富羅經云皆說有我不說空相猶如小兒名婆麤富羅婆麤富羅此云犢子上古有仙染犢生子此從種姓以立其名此部計我非即是蘊亦不離蘊而有實我其律部文未至此方。
迦葉遺經云說無有我及以受者轉諸煩惱猶如死屍名迦葉遺迦葉遺此云重空觀數論外道執有實我受用塵境名為受者轉猶捨也故喻死屍法名解脫此有戒本相同五分。
僧祇經云廣博徧覽五部經書名摩訶僧祇摩訶僧祇此云大眾此有律本首疏云總別有六部僧祇是總前五是別此僧祇部行解虗通不生偏執遍順五見以通行故故知是總應知僧祇與大眾部不同之相僧祇即上座部也謂畢鉢羅窟內迦葉等上座與五百無[1]疑解脫羅漢結集名為上座部也大眾部謂于時大眾諸學無學數百千人不得預於迦葉上座五百數者乃於窟外更相謂曰如來在世同一師學法王寂滅揀異我曹欲報佛恩當集法藏於是凡聖咸會愚智畢萃結集修多羅毗奈耶阿毗曇并雜集藏及禁呪等別為五藏而此結集凡聖同會因而謂之大眾部也故此大眾在于窟外迦葉大眾在于窟內所以僧祇翻為大眾與大眾部區以別矣南山戒疏云其相有四一者二部如四分中初結集時選五百人即是窟內迦葉上座部也餘不在數名為大眾即窟外部也所謂上座大眾創分結集之場也故文殊問經云根本二部即此故也二者五部即如今文前所列注五部是也大集經云五部雖異不妨諸佛法界涅槃三者十八部如古來三藏流傳云五部初分二百年後何者是耶謂薩婆多中分出四部即婆差法上賢胄六成也迦葉遺分出二部一僧迦提二淺摩提也彌沙塞中分出一即中間見也四百年後僧祇部中分出六部一遺迹二沙彌三施設四毗陀五施羅六上施羅也唯曇無德部不分[A11]已上本末共成十八部即窟內部中出也若依文殊問經下卷分別部品云根本二部一摩訶僧祇部二體毗履部初僧祇部分別有七一執語言二世間語言三高拘梨柯四多聞五只底舸六東山七北山部也二體毗履部分別有十一一一切語言二雪山三犢子四法勝五賢部六一切所貴七芿部八大不可乘九法護十迦葉毗十一修妬路句[A12]已上本末成二十部此約窟之內外而共論也四五百部智論云佛滅度後五百異部聞畢竟空如刀傷心等又復應知二十部相與文殊問經大同如宗輪論說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流出三部一假說部二說出世部三鷄𦙌部假說部者真諦師云此部執世出世法無有實體但一假名名假說也說出世者此部明世間法從顛倒生皆是虗妄故非實有悉是假名出世之法不從倒起有道果二空境是真實二空智亦真實真實境能生真實智真實智能通真實境故是實有名出世也鷄𦙌者上古有仙染鷄生子今是其族故以為號文殊問經云是律主姓也次第二百年從大眾部又出一部名得多聞部以部主學通三藏深悟佛旨故云多聞也次第二百年大眾部中復出一部名為說部基法師云此部所說世法有假有實故也次第二百年滿有一外道出家者捨邪歸正名為大天非是造逆罪之大天也於大眾部出家受戒多聞精進居制多山與彼部僧重詳五事因緣乖諍遂分為三部一制多山部制多山者此云靈廟謂初生成道轉法輪入涅槃四處皆有靈廟供養故也二西山住部居制多山西名西山住也三北山住部在制多山北名北山住也本末別說合成九部也所言造逆之大天者佛涅槃後百有餘年摩竭提國王號無憂統攝贍部化洽人神于時佛法大眾遂破言大天者其未出家犯三逆罪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造三逆[A13]已深生憂悔欲求滅罪適逢窟外結集大眾部僧既不知其犯逆便與出家受具之後以聰明故為無憂王之所宗敬後與上座乖諍大天謂戒經中若滅諍依多人語時上座部耆德雖多人數甚少大眾黨內耆德雖少而人極多王以大天為是所以二部抗行也二上座部者至三百年初迦多衍尼子於上座出家盛弘一味法少弘經律既乖部旨遂分為兩部一說一切有部此自有二一有為三世二無為離世即虗空擇滅非擇滅其體皆有名一切有亦名說因部謂此部立義廣出所因也此部所執前五部中十誦為宗也二上座部轉名雪山部上座弟子本弘經教說因部起多弘對法既閑義理故伏上座上座部弱於是移入雪山避之故依住處而為名也次第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犢子部執前五部中婆麤富羅部為宗也次第三百年從犢子部流出四部一法上部有法可上名法上部也二賢胄部部主名也胄者苗裔之義也此是阿羅漢之苗裔故名賢胄也三正量部權衡刊定名之為量量無邪謬名為正也即律明了論之所宗也四密山林部部主所居山林蓊鬱繁密故也次第三百年從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化地部部主昔作國王化洽地上人庶後捨於王出家修通從本為名名化地部執前五部中彌沙塞部為宗也次第三百年從化地部流出一部名法藏部或名法密亦云法護而此羅漢是目連弟子目連滅後法護習師所說為五藏一經藏二律藏三論藏四呪藏五菩薩藏化地部中有同立其所立藏者別為一部名法護部執前五部中四分部為宗也次第三百年末從說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飲光部上古有仙人身光極盛飲弊餘光令不現故今此部主是彼之苗裔執前五部中解脫部為宗也次第四百年初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經量部此部唯依經為[1]此量不依律及對法凡所解義以經為證是故名為經量部也本末別成十一部并前大眾九部合為二十部也上座部中雖分十一部異每一部中皆含五部宗計其中一切有部偏執薩婆多為宗化地部偏執彌沙塞五分為宗犢子部偏執婆麤富羅為宗飲光部偏執迦葉遺部為宗法藏部偏執四分曇無德為宗此二十部因而須知淺識之流無謂煩而不要者也。
又與提謂對義少別準光明文句引提謂經以五經對五戒云不殺對尚書不盜對春秋不淫對禮不妄語對詩不飲酒對易又對十善殺盜淫是身三妄語攝口四飲酒攝意三俗不能護口略制一不妄語耳故云束十善即是五戒也矜字音蓮。
獶字正作獿乃刀切獼猴也言舞者如獼猴戲耳亂男女尊卑也文出禮記樂記篇中又云端冕者鄭氏注云端玄衣也言古樂者先王之正樂也子夏云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僻喬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疹之忍切非也字應作疢耻刃切。
撙節曲禮云君子恭敬撙節撙猶趨也趨者就也恭敬趨就有其節制也。
劓魚器切割鼻也。
剕符沸切刖足也刖音月。
墨刻其顙而涅之也顙額也墨亦云黥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額為瘡以墨塞瘡孔令變色也。
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女人幽閇也。
大辟死刑也辟罪也大罪則死也尚書呂刑篇明此五刑唐虞[A14]已來皆有之矣上古何時而起此乎。
五明有內五明有外五明外五明者一聲明二醫方明三工巧明四呪術明五符印明內五明者前四明名名與外同第五因明又有說云前三同外四是因明五是內明略釋義者釋詁訓字詮目流別謂聲明也[2]枝術機關陰陽曆數謂工巧明也禁呪閑邪藥石針艾謂醫方明也考定邪正研[3]覆真偽謂因明也究暢五乘因果妙理謂內明也。
五神禪波羅蜜云五神五識之異名耳即識神也良以父母交會時身分精血識託其間爾時身命心三具足識在其間即有五識之性也。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名為六藝也周禮大司徒之職云以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矣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也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也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禮五禮之義也樂六樂之歌舞也射五射之法也御五御之節也書六書之品也數九數之計也又下文云苦集不同集諦也苦家之集名為苦集者此文恐誤何者以止觀中但云知一切眾生見思煩惱集不同是知集文無苦字故也恐記主誤認惱字為苦字便作苦集而解之耳又下文云專遊學者誤也傳云一名[(甫-、)/方]遊學徐士注云[(甫-、)/方]音孚又云心解分劑者傳云心識分銖也扁鵲越醫者史記云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傳禁方與扁鵲楊子法言云扁鵲盧人也注云太山盧人也注八十一難經序云與軒轅時扁鵲相類因號扁鵲也曾家於盧國乃為盧人耳儜字女耕切困弱也。
乃至今家所引像法決疑妙勝定等意亦如是安法師二教論云法行經者無有人翻雖入疑科未傷弘旨像法決疑經一卷乳光經一卷初教經一卷九十六道經一卷清淨法行經一卷妙勝定經一卷淨土三昧經三卷提謂經占察經等舊錄或謂疑偽至唐[A15]已來或刊為正斯皆人情自去取耳如占察經大唐天后朝萬歲元年勅佛授記寺沙門明佺等刊定編入正經清淨法行經妙勝定經舊錄謂之偽妄大周刊定附入正經淨土三昧經大周錄中編之入藏以此驗之故知人情有去取也又復諸師撰錄存沒去取各自不同皆此之類矣又止觀云移風易俗者漢書云凡人含五常之性而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繫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欲故謂之俗又左傳云上有好之者此謂之風焉下有甚之者此謂之俗焉又輔行下文云身大多習六度者論云五度耳無翅無方便智者論云無兩翅無般若及無方便耳閹字平聲男無勢精閇者若作上聲即官人閇門者也閹者閽也官即閹官也。
徧尋法華[A16]已前諸教實無二乘作佛之文及明如來久成之說清涼觀師元學天台宗教於荊谿之門後因僻解背我天台明他賢首及依賢首五教之說自撰疏記申華嚴經乃立華嚴亦明二乘授記作佛亦明如來久成正覺具如玄籤補注之中委彈斯謬若讀義例喻凝顯正之文須知玄籤補注之說亦在義例纂要之中略示端由學者知之。
止觀云圓教十信六根淨時即徧見聞十法界事若是入空尚無一物既言六根互用即是入假位也此文炳著其猶日月奈何有目而不視之止觀義例消釋文義第五例云以一例諸如教證二道及一心具法不同世人取著一念等部內唯有一文說之以此一文而均上下使處處文義通徹昭然今亦例爾豈獨此中且今文云若是入空尚無一物豈可入中相相宛然況下文云但觀空智能令不空於一心中點示萬行即發法眼徧知藥病故名假觀況上文云若入空觀尚無一法何有諸法況前不思議境文云當知第一義中一法不可得況三千法世諦中一心尚具無量法況三千耶以至諸文準斯可識是則圓頓空中無物亡泯寂滅妙假本具十界三千萬象森然非獨此中一文而[A17]已如何學者略不經懷莫是智者不知妙理本具三千謗於空中無物無相是外道斷見成幻有頑空乎章安云心空而常假故有百界千如雖假而常空百界千如寂而無相空假常中無空假相雖無二相不失雙照莫是章安濫傳祖訓妄云假有百界空無千如成斷無之空非不思議乎荊谿云遮故法爾空中照故三千恒具相似位成六根遍照照分十界各具灼然豈六根淨人謂十定十分真垂迹十界亦然乃至果成等彼百界故知具一切法即是於假別教[A18]已還尚不識具況識空中以至云乃達理具即空即中等莫是荊谿謬撰記文誤云具即是假三千俱照遮故空中亡泯十界成分別之見非圓妙之解乎若以向來所引智者章安荊谿格言為真則四明云三諦皆有百界千如誠虗妄矣況四明謂事理體用三身四土皆存相皃世人聽聲展轉相習乃謂四明善繼荊谿毗陵大筆真得天台智者法味倚此自高陵他未解殊不精究智者章安荊谿教文其間不肖之流或聞空中無物往往掩耳不欲聽之自類無知朋扇阿黨嗚呼哀哉正教委地耶徒充盛矣。
輔行云文列五句但成四句今之止觀全依記文改定之說則令記文於茲無用是故應存止觀舊文方見記文改定有用斯皆校勘者之謬也。
自化十胡何關五印鐵門之左皆曰胡鄉胡凡有十故云十胡其五印土周九萬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其間自有七十餘國定知胡鄉非五印矣或云葱嶺[A19]已東有六精胡國琳法師按地理誌山海經西域傳言西胡者但是葱嶺[A20]已來三十六國不關天竺佛生之地又云旦末小苑等八國並是葱嶺[A21]已東漢域胡國計去長安不過萬里也言十胡者斯恐文勢且與五印為對耳更請詳之余甞讀彼化胡經其第一卷說化罽賓胡王等又說至王舍城等其第二卷說至俱薩羅國降伏外道等其第三卷說至維衛城化胡王等其第四卷說化罽賓胡王兄弟七人等其第五卷說化胡王經十二年等以至第六卷[A22]已去今不煩引盡是王浮輩等偷盜釋教潛自安排偽撰制立所以首尾料亂次第乖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縱彼偽言化胡何關五印土耶良以佛生中印不在胡鄉道流王浮不別方土妄述虗造其過大矣具如下藏甄正等論委悉破之學釋教者不得不讀而辨之也以至于今黃巾道流虗說偽立其事非一哀哉眾生邪見滋甚自陷陷他罪流長劫有智觀之誠堪憐愍若乃道家西升經者此是關令尹喜記錄老子與[A23]己談論由是立為西升記也後人虗妄輙改記字為經字。
變釋為羊如釋籤釋籤第四云大經三十五諸外道等白波斯匿王言大王不應輕懱如是大士大王是月增減誰之所作大海鹹味摩羅延山誰之所作豈非我等婆羅門耶大王不聞阿竭多仙十二年中恒河之水停在耳中耶瞿曇仙人作大神變十二年中變作釋身并令釋身作羝羊身作千女根在釋身上耆免仙人一日之中飲大海水令大地乾耶婆藪仙人為自在天作三目耶羅羅仙人變迦毗羅城為滷土耶婆羅門中有如是等大力諸仙云何輕懱如是大仙耶此方古人張楷能作五里之霧欒巴亦善吐雲陶淵明等皆有術數蓋小小耳若比西方外道天懸地殊也。
萊茯爾雅云葖蘆萉郭璞云萉宜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華大根俗呼雹葖葖他忽切蘆力何切萉蒲北切蘆菔字或作萊茯字學者不知乃以來伏音呼之令人可笑所言大經如來性品者誤也文在第三十卷師子吼品耳又下文引大經十八者亦誤也文在第八如來性品耳今檢所引大經之文上下文中尚多差誤所引諸經今或未檢後人更尋𧻏字亦作迯字與逃字同徒刀切上事曰王者曰字須作白字。
五兵周禮司兵掌五兵注云五兵者[1]弋殳戟酋矛夷矛此即車之五兵也若步卒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
堤都奚切。
被服赤色謂呼是血此有三解一云十二年前未制壞色故純著赤二云五部不同十誦一衣三點五分四分三隨著一謂青泥木蘭木蘭赤色三云三色衣中一衣即用三色點之如大豆許而諸弟子併著點衣遙望猶赤所以謂呼是血也南山云余於蜀部親見木蘭樹皮赤黑色鮮明可以為染微有香氣亦有用作香者又云青黑木蘭青謂銅青黑謂雜泥等。
葵藿隨日芭蕉因雷葵藿無心而隨日東西芭蕉無耳而聞雷出華物類相感其事多矣葵藿菜也常傾葉向日不令日照其根故也南方有紅葉芭蕉殘皆綠色每一雷鳴其長如抽無雷卷葉長甚遲耳經舉六譬者一磁石二薪火三葵日四蕉雷五阿叔樹女人摩觸乃有華出樹本無心亦無覺觸六如橘得尸其果滋多橘樹無心亦無覺觸七者石榴亦例橘說除磁石外自有六譬。
彌勒蒙佛授一生記等言一生者但取當生閻浮也大論亦云三生此生兜率當生閻浮先約三世折云等者淨名訶折先約生門正訶三藏菩薩是故經云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次約無生門即訶通別圓三教菩薩訶圓教者訶其執語生順道愛見故又訶四教菩薩皆有生無生即是生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不生也三藏菩薩雖未斷惑豈不知有真諦之理是無生耶約無生門訶中文自有二一約無生理二約無生行三教無生理二種不同通教偏真理別圓中道理圓人初心及五品弟子起希望心入真無生故須訶之圓尚訶之豈況通別是故經云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得三菩提此即約無生理訶也經中次云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如滅得受記耶等即是約無生行訶之今云以如聖而訶等者誤也經中有並者約無生行文自有四一雙定二雙破三雙並四雙結初雙定者即是經云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等亦約通別圓三教釋之次雙破者即是經云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等亦約三教釋之三雙並者即是經云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等亦約三教釋之初通教者眾生是假人假人如與彌勒如一如無二若眾生如不得受記彌勒亦然何得獨記彌勒一切法通情無情今但以無情替於眾生句句悉同須類說之何者無情之法佛不授記故大經云若尼拘陀樹能修戒定慧我亦授三菩提記以其無心修道故不與記故以為並異有情也眾聖賢即藏通二乘賢聖皆悉是如與彌勒如一如無二此亦例前自法華前二乘賢聖皆無受記故以為並[A24]已上三並即順並也四約彌勒如反並前三此有三重謂並前三番二皆云一如無二記不記等此約通教若約別圓皆作四並準通可知經云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異者此即結並之文也但約眾生文略不出一切法眾聖賢等例眾生可知也問不二不異何別答二但論其體別異則辨相不同也經云若彌勒得三菩提者一切眾生亦應得等即第四雙結文也初約破智德釋次約破斷德釋亦約三教釋之經云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等即結過彈訶也文有三初正結過二勸捨見三解釋尋文可知隨要略明二十五句等者初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乃至第二十五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忍言不退轉行者四教各有三不退轉彌勒沒實用權為諸天說故為所訶其中或有聞彌勒說圓不得正意因聞訶彌勒即得入也[A25]已上並用經疏大意以注之耳請以此意以申今文乃可得知大士善巧。
钁居縛切。
斸竹足切研也。
龜甲白羊角大論明破金剛因緣云若著龜骨上以山羊角打之即破也。
足故足字恐誤應云是故。
大經十四云見有二種文在第十五卷耳又下文云借彼發迹之語以成閑權之文者止觀所引乃是藥草喻品偈文不是本中發迹之語然妙玄中六重本迹第五實權本迹亦引藥草是我方便諸佛亦然釋籤亦謂引於本文是則釋籤及以今文皆恐誤也。
較音角略也。
九州爾雅云兩河間曰冀州注云自東河至西河河南曰豫州注云自南河至漢河西曰雝州注云自西河至黑水漢南曰荊洲注云自漢南至衡山之陽江南曰揚洲注云自江南至海濟河間曰兗洲注曰自河東至濟濟東曰徐洲注云自濟東至海燕曰幽洲注云自易水至北狄齊曰營洲注云自岱東至海。
九夷等爾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注云九夷在東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蠻在南次四荒者。
觚竹等四爾雅云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注云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九夷等四次四荒者言四極者東至於泰遠西至於邠國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皆四方極遠之國邠音彬濮音卜觚音孤新舊之竹交生而不相見謂之孤竹其竹三年方生一筍及筍成竹竹母死矣。
上分有五文但列四欠一無色染也傳寫脫落耳色染無色染一向唯上掉慢無明雖復通下不能牽下故云上分色無色界在欲之上故得上名貪雖通上不是唯上嗔一唯下不通於上身見戒取疑遍攝一切見惑雖復通上而能牽下故云下分欲界在於色無色下故得下名故云由二不超欲由三復還下是以縱斷貪等至無所有由身見等還來欲界。
若執權論等此片慈恩所宗三無二有之說專計唯識權論等文一向趣寂永無成佛以為定準而不知經生滅度想於彼得聞首楞嚴中定性二乘皆獲一乘寂滅場地點此二文可袪情滯教部若諳權實乃顯如前文句補注中辨。
釀女亮切。
酵古孝切酒酵也。
慘七感[1]也。
觜即委切。
阻壞阻字恐訛應云沮沮慈呂切又將預切。
具如第一卷料簡有無一字恐誤也前不思議境釋十如中乃明之耳古本止觀即第五卷也又下文云了因不即不離於識等者恐誤也應云了因不即不離識想緣因不即不離受行及我故止觀云轉色成法身法身常樂轉識想成般若般若即淨轉受行成解脫解脫即我又依念處轉識成常轉受成樂轉想行成我轉色成淨又下文云譬及合文並闕如意等者若依淨名疏乃云念處為種子正勤為生長如意為牙生五根如莖五力如枝葉七覺為華八正為果又下文云淳謂淳朴亦漬也沃也者漬字恐誤應作清字沃有柔也。
儢音呂訓拒心不欲為也今云心不力者恐訛略也。
止觀云或對或轉或兼或第一義記文[A26]已辨今更具明雖則非今文之正意亦可因此顯于博知故禪門云方便有五不善一覺觀二貪欲三嗔恚四愚癡五惡業此五一一各有三種初之三者一明利心覺觀二半明半昏心中覺觀三一向昏迷心中覺觀第二三者一外貪欲二內外貪欲三徧一切處貪欲第三三者一非理嗔二順理瞋三諍論瞋第四三者一計斷常二計有無三計世性第五三者一昏沉闇弊障二惡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治此五三自有六意一者對治二者轉治三者不轉治四者兼治五者兼轉兼不轉治六者非對非轉非兼治對治者則是藥病境觀相對而治也轉治者此自有三一者病轉法亦轉二者病不轉而法轉且初義者如貪欲心不淨治之治之既成厭惡前境便生瞋恚應以慈心而治瞋恚此謂病轉法亦轉也第二義者只是貪欲則轉前來不淨觀法而脩慈觀以治貪境此謂病不轉而法轉也慈治瞋者梵網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既是父母則當愛念豈更於中生貪欲耶不轉治者亦有二意一者病不轉法亦不轉二者病轉法不轉且初義者如貪欲病不淨治之若也不息不須改觀但應作其膿爛等想治之自去第二義者如治貪欲而生瞋恚但於不淨增其觀想瞋恚自除兼治者如有貪欲復有瞋恚當以不淨慈心共治兼轉兼不轉治者此義亦如轉治及不轉治也非對非轉非兼治者即第一義理也言境界逼迫障者修定之時身或卒痛見諸外境無頭手足衣裳破壞或陷入於地或火來燒身或見高崖而復墮落如是等障逼迫行人惡念思惟障者念欲作其十惡四重還家等事昏沉闇蔽障者無記昏昧無所知別計世性者作是念言由有微塵即有實法有實法故乃有四大有四大故乃有假名眾生世間因此思念專行邪道計有無者我及陰等有邪無邪如是乃至非有非無計斷常者過去諸法為滅有邪現在諸法不滅有乎推尋三世若滅即斷不滅乃常諍論嗔者著[A27]己之法謂是在他之法言非由茲不順而生惱覺順理嗔者外人來惱爾乃生瞋亦如淨土有正三毒非理嗔者他不來惱而自生嗔遍一切處貪欲者愛著內外塵緣境界於一切處皆生貪愛內外貪欲者緣外男女身相復緣內身形皃外貪欲者若是男子即緣女人若是女人乃緣男子一向昏迷覺觀者雖心昏昧而似睡眠昏昏之中切切攀緣半明半昏覺觀者明則攀緣昏乃無記今此但是相半而[A28]已明利心中覺觀者都不見諸善法但只了了攀緣。
輔行宗教有無具如法華維摩玄文所破自古至今皆作是說故今濫禪愚叢謂宗門無說直截便了教家但是見說而[A29]已嗚呼哀哉謬之甚矣華嚴經云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何得謂之但是見說耶且如濫禪之家何曾不以言說耶直饒舉手提拂未免有為之過何得妄認有說無說以分宗教不同耶今家破云教是能詮宗是所詮宗必有教教必有宗是故宗教不可孤然宗若無教如何得知所詮之真耶又下文云次引入經者入字誤也當為大字又云入不二邊者應云不入二邊也又云飴虎者飴字當為飼字也飴字與之切又云殺身成人者人字當為仁字文出論語中又止觀云輸皮者輸者盡也。
無明保養賢愚經謂無明寶象。
因篤因字恐誤應云困篤。
抒神與切。
搨都蓋切亦他蠟切手打也拹搨也經中作擉字測角切亦作斵字。
穭音呂。
有人自謂有漏為足等論云如說攝心能生實智有人但得禪定謂之為足是故佛言此非足也應依此定更求勝法謂盡諸漏故說為依。
起八聖種心生厭離論云如病如癰如箭痛惱無常苦空無我是為八聖種也。
問七想即七依耶論云問佛何故說七依名七想定耶故有此云也。
如撰擇長者緣下文作選字準經是撰字或經本不同也華手經云有七藏處謂風藏生藏熟藏冷藏熱藏見藏欲藏是諸藏中欲藏最窂依於涕唾脇胃𦳊尿爾時會中有一居士名曰撰擇撰擇有妻其名妙色面皃端正撰擇居士深生愛著聞佛所說即白佛言莫作是說貪欲之心起於𦳊尿何以故我妻端嚴無諸臭穢佛知居士貪垢情深即時化作端正婦人狀[1]女妙色來入眾中居士見[A30]已而問之曰汝何以來其婦答云聽佛說法居士即牽自坐衣上佛以神力令其婦人糞汙其衣使此居士不堪臭處以手掩鼻時䟦難陀語居士曰何故掩鼻居士答曰是處臭穢佛以神力令此婦人便棄糞穢汙居士衣時䟦難陀又語居士且觀汝妻所為臭穢居士答云我妻淨潔身無諸穢我意謂汝為此臭穢䟦難陀言汝無慚愧誰名字汝為居士耶即便牽出居士于時乃生厭心明見女人多諸不淨欲求出家佛言善來即時居士袈裟在身鬚髮自落佛為說法成須陀洹。
空界空故食得出入婆沙毗曇云問空與空界何別答空者非色空界是色空者不可見空界可見空者無對空界有對空者無為空界有為空界謂色邊色謂造色如眼空耳空鼻空口空等。
具如玄文境妙中說若以貪心殺生彼相應愚是無明相應思是行相應心是識起有作業必有名色六入等如是諸法生是生諸法變是老諸法壞是死。
廝息移切役使也養也。
浹子恊切洽也。
[A31]臊鰺二皆蘇遭切。
肪府良切。
𦚻蘇干切。
準於有部立以得得乃至云故有部中業入過去得至未來身死得謝大婆沙云此中得言欲顯何義謂獲成就云何知然施設論說得者何謂謂獲成就獲者何謂謂得成就成就何謂所謂獲得得獲成就聲雖有異而義無殊所得法類有十一種欲界有四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界有三除其不善無色界中亦復如是及無漏法欲界善不善無覆無記各具五蘊有覆無記唯有四蘊色界中三各具五蘊無色界三各唯四蘊無漏法具五蘊及擇滅非擇滅除虗空無為非所得收問得非得此二何別答得通有漏無漏非得唯有漏又得通善不善無記非得唯無記成論空門業至未來毗曇有門業入過去順正理論云一切有宗自古諸師相承差別有四不同一尊者法救作如是說由類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形雖有殊而體無別如乳變為酪時捨味勢等非捨顯色如是諸法行於世時從未來至現在從現在入過去唯捨得類非捨得體諸有為法差別作用未[A32]已生位名為未來此纔[A33]已生名為現在此若息[A34]已名為過去二尊者妙音作如是說由相有別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過去止與過去相合而不名為離現未相如人正染一妻室時於餘女人不名離染三尊者世友作如是說由位不同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至位位中作異異說由位有別非體有異猶如運籌置一名一置百名百置千名千四尊者覺天作如是說由待有別三世有異彼謂諸法行於世時前後相待立名有異非體非類非相有殊如一女人待前待後如其次第名女名母如是諸法行於世時待於現未名為過去待於過現名為未來待於過未名為現在故毗曇人說三世是有過去善法不滅得繩所繫未來雖未有時至則起現在善法成就在心故皆是有。
作無作得但與形俱準多論中無作有八一作俱無作如作善惡二業與作方便齊生二形俱無作如善惡律儀形滅戒失三事在無作如施物不壞無作常隨僧坊塔像橋井等物功德常生除三因緣一前事毀破二此人若死三若起邪見無此三者事在常有惡緣同之四從用無作如著施衣入諸禪定則令施主得無量福惡緣弓刀例此可知五異緣無作如身造口業發口無作口造身業發身無作六助緣無作如殺人盜隨命斷處教者得罪七要期無作亦名願無作如人發願作會作衣等施無作常生八隨心無作有定慧心無作當生亦名心俱。
故俱舍論不相應行有十四種一得二非得三同分四無想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命八生九住十異十一滅十二名身十三句身十四文身消釋其義略如卷初俱舍論云如是諸法心不相應非色等性行蘊所收得謂獲成就非得此相違得有二種一者未得[A35]已失今獲二者得[A36]已不失成就非得與此相違得與非得相翻而立三世法得各有三種謂過去法有過去得現未亦然如是現未各有三得又善不善無記三得又三界繫得又無繫無漏之四得許得展轉更相成故以法生時并其自體三法俱起第一本法第二法得第三得得謂相續中法得起故成就本法及與得得得得起故成就法得是故此中無無窮過如是若善若染汙法一一自體初生起時并其自體三法俱起第二剎那六法俱起謂三法得及三得得第三剎那十八俱起謂於第一剎那第二剎那所生諸法有九法得及九得得如是諸得後後漸增一切過未煩惱及隨煩惱并生得善剎那剎那相應俱有無始無終生死輪轉有無邊得且一有情生死相續剎那剎那起無邊得如是一切有情相續一一各別剎那剎那無量無邊諸得俱起一有情得虗空不容況第二等耶。
若經部宗得既是假但云意與身口和合成業成論云得者諸法成就為眾生有得眾生成就現在五陰名為得又過去世中善不善業未受果報眾生成就是法又云罪福等業皆假名有所以者何殺生等罪離殺等福皆非實有問何謂假名答因諸陰有所分別如因五陰說有人因色香味觸說有瓶等故曇無德人說則二世無過去實法善滅故無但有假名得報不失未來未有故無現在善法成就在心故是有也又俱舍云如是成就唯假非實毗婆沙說實而非假如是二途皆為善說不違理故我所宗故大婆沙中引譬喻者作如是云諸有情類不離彼法說名成就此無實體但是觀待分別假立如五指合名之為拳離即非拳故非實有如是有情不離彼法說名成就離即不成就故體非實有問彼何故立此論耶答依契經故如契經說有轉輪王成就七寶若此成就是實有者應成就他身及非有情數謂彼輪王若成就輪寶則法壞亦是有情數法亦是非有情數法故知成就非實有也為止彼宗顯成就體是實有故若成就體非實有者便違經說如諸有學成就八支漏盡羅漢成就十支然有成就過去未來及不成就故知實有俱舍論別申修多羅明了論別申毗尼婆沙諸毗曇別申佛世毗曇是則婆沙說得成就名為實有經部所談得獲成就假名非實俱舍論中假名實有其二不偏又瑜伽云復次云何得獲成就謂若略說生緣攝受增盛之因說名為得由此道理得是假有百法論疏亦作是說獲成就者名之為得。
又復業名通於方便根本後起今對根本立以業名俱舍論云且不善中最初殺業如屠羊者將行殺時先發殺心從牀而起執持價直趣賣羊廛酬價捉取牽還養飲將入屠坊手執刀杖若打若刺命未終時如是名為殺生加行加行即是方便故也故雜心云方便根本焉隨此表業彼正命終此剎那頃表無表業是為殺生根本業道此剎那後殺無表業隨轉不絕名殺後起及於後時剝截治洗若稱若賣或煑或食述讚其美表業剎那如是亦名殺生後起殺生既然盜淫妄等亦皆準知不善既然善業例爾。
若大乘中藏識盛持以至來世喻伽引解深密經云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卵胎濕化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依二執受一者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二者相名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有色界中具二執受無色界中不具二種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故顯識論說阿賴耶識亦名本識一切有為法種子所依故亦名宅識一切種子之所栖故亦名藏識一切種子隱伏之處故又阿賴耶八識此名藏識以能盛持智種不失體是無沒無明。
現生後等順現順生順後等也此生造業即此生受名為順現此生造業第二生受名為順生此生造業第三生後次第而受名為順後。
溘苦合切。
應作諺子子字誤應作字。
顏氏家訓往往引之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學優才贍為書七卷有二十篇號為顏氏家訓焉蓋欲訓諸子孫耳其二十篇中第二教子篇引諺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言又勉學第八篇引諺語云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第十歸心篇云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業歸心勿輕慢也其間妙旨具諸經論不復於此少能讚述但懼汝曹猶未牢固略重勸誘爾原夫四塵五陰剖析形有六舟三駕運載群生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慧豈徒七經百氏之博哉明非堯舜周孔所及矣於是廣釋俗之謗毀具在彼文今不煩引第二十終制篇云今年老疾儻然奄忽沐浴而[A37]已其內典功德隨力所為若報罔極之恩霜露之悲有時齋供乃盡忠信不辱其親所望於汝也顏氏大崇吾教所以因而引之。
如救頭然如前記引前文可尋然字有兩說一者語助一者火然譬如男女有火燒頭救令速滅此即火之燒然義也野干救頭此即然是語助辭也。
祇求亦可作只章移切專也。
呦音幽。
茹人恕切。
很胡懇切。
囹圄上令音下語音周時獄名也。
更六百劫以小起尋經未見此文若準文句云六百劫記云恐誤應云六十劫聲聞六十劫支佛百劫以彼例此其可然乎若準優婆塞戒經云舍利弗等於六萬劫中求菩提道所以退者以其未得解脫分法雖然猶勝聲聞利根故。
螫施隻切蟲行毒也。
成何羅漢何應作阿。
具如華嚴十種六根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六明眼七無礙眼八普眼九出生死眼十智眼此是十眼十耳者初是聞讚歎聲乃至第十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十種鼻者初是聞穢氣觀察不臭乃至第十聞一切佛智境界香不斷菩薩所行十種舌者初是分別解[A38]說一切眾生無盡行舌乃至第十悉令眾生至涅槃舌十種身者初是人身乃至第十無漏法身十種意者初是上首意乃至第十深入定意又下文解二乘除入云除者捨也入者解也等者若準禪波羅蜜云若因勝處斷煩惱盡則知虗妄陰入皆滅爾時勝處變名八除入也。
止觀云凡十一法應云十二法此存舊也。
前兩道品教門明因相業相果小勝輪王故非奇特譬如得銅不能照面雖俱得真無法界像後兩道品是修相法故法華云法身具相若證中道即具此相譬如得鏡萬像必形前兩得真無法界像不見心性本具三千如太虗空絕於眾色亦如頗梨珠不能雨寶故舉得銅不能照面即是空理不具於有後兩得中即能具相故舉得鏡萬像必形亦是如意珠雨寶無盡以彰中道實相妙空具於即假諸法妙有所以文句及妙玄中並以微妙淨法身對於法身具相三十二對於應身應身豈非妙有之用法身豈非中道之體體必具用豈非真空本具妙有如明鏡現像現像豈非妙假鏡明豈非般若鏡體豈非法身派之雖合會之彌分是故真空與夫妙有炳然不濫矣四明不曉乃謂三諦即空假中三身四土相相宛然何由能解中道明鏡本無諸相乎若乃無相而論相者自是真空本具妙有耳可不思乎。
無量壽觀云彌陀八萬四千相好薩遮華嚴相為大相海好為小相海等及輔行云法身現相等四明云止觀輔行以法華三十二相觀經八萬四千相華嚴藏塵相對斥藏通相非奇特以驗三經所談相海皆是尊特以由圓人知全法界作三十二及以八萬并藏塵相故三品相皆可稱海悉名尊特今謂不然止觀自斥藏通相好無中道之本名非奇特反顯別圓有中道之本名為奇特例如文句約空座為誡云不得見卑小而忘其尊嚴記云身是有相理為妙空依空亡相等皆是指於中道妙空之理非相無形以為尊嚴奇特耳非謂即丈六之劣是尊特之勝名尊嚴奇特也以丈六之劣及尊特之勝大小尊卑雖殊皆是有相不是依空亡相故也無以名同令法一槩必以理簡令義甄分不其然乎又下文釋禪定境中深解相海但是色身相好無邊名之為海非謂報身不思議海若謂三品皆可稱海悉名尊特荊谿何故簡色身相海非報身相海耶故知分段色身與法性報身既皆即理其體是同故以海之深廣無邊以喻即理深廣無際耳即理深廣如海雖同即事從用不可參濫故簡色身相海不同報身相海也報身不思議相海者坐蓮華臺藏塵相海也色身相海者分段生身丈六三十二相即理名海也亦兼同居淨土彌陀勝應生身六十萬億由旬八萬四千相即理名海也以分段生身但有即理名海而無變易法性尊特藏塵相海若即理若即事理事體用並皆周徧名為相海也若將色身相好即理無邊之海而立丈六分齊即無分齊將何以明報身不思議相海耶故知不可纔聞相海之言便謂皆是尊特若謂圓人知全法界作三十二及以八萬藏塵相等何必一向皆稱尊特若俱尊特何故謂之體同用殊體同豈非皆是法界用殊豈非勝劣炳然若不爾者法華師弟豈非法界全體而作何故謂之身俱卑劣俱隱寂忍瓔珞之服而耐生法弊垢之衣若依四明所立之義應須改云法華師弟身俱是勝俱隱生法拙弊垢衣而顯寂忍瓔珞珍玩莫是文句及記明法華師弟是著垢衣之劣妙玄釋籤明開垢衣內身即瓔珞長者是吾祖云開智者云著毗陵云勝荊谿云劣勝劣不同開著有異成天殊之謗乎且觀經疏云智與體冥能起大用身非身等勝劣炳然何得謂之全法界作三十二相八萬藏塵皆是尊特二用宛然八術具足何得偏從尊特而說豈丈六之劣非全法界之用乎。
棘援雨元切接也引也又王眷切。
輔行云名通義圓名別義圓經云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此名與通藏同而義在於圓如五十二位名與別同而義趣圓妙言十義者一簡名義二明位數三明斷伏乃至第十明位始終然妙玄第四明通教位先明三乘共十地位次簡名別義通此復為二初就三乘共位中菩薩別立忍名而義通二用別教名名別義通今止觀所指恐是此耳更請詳之又云此科正謂者謂字當作為字也又前文云朱正色紫間色者五方正色謂東方木青南方火赤西方金白北方水黑中央土黃五方間色謂綠紅碧紫駵黃此由五行相剋而成如青是東方正綠是東方間東為木木色青木剋土土色黃並以所剋為間故綠色青黃也赤是南方正紅是南方間南為火火色赤火剋金金色白故紅色赤白也白是西方正碧是西方間西為金金色白金剋木木色青故碧色青白也黑是北方正紫是北方間北方水水色黑水剋火火色赤故紫色赤黑也黃是中央正駵黃是中央間中央土土色黃土剋水水色黑故駵黃色黃黑也又云百劫三生等如文句補注中示峙直里切峻也涇字平聲頒布還切布也𤨏蘇果切𤨏小皃拔擲猶取與也婉於阮切順也。
能所適然適應作釋莊子注疏云怡悅之皃。
亹亹無匪切美也勉也又文中子注中云亹亹循環不絕之皃。
葱嶺[A39]已西並屬梵種鐵門之左皆曰胡鄉葱嶺據于贍部洲中南接雪山北至熱海東漸烏鎩西極波斯縱廣結固各數千里冬夏積雪氷嚴崖隒過半[A40]已下多出山葱故名葱嶺昔時人云葱嶺停雪即雪山也奘法師云今親目驗知非雪山雪山乃居葱嶺[A41]已南東西亘海南望平野北達叢山方為葱嶺隒魚險切鎩所界所黠二切又復應知山崖葱翠名為葱嶺鐵門左者從此土至姑臧姑臧至燉煌燉煌至高昌高昌至鐵門凡經一十六國其鐵門者即鐵門關也漢之西屏入山五百里傍無異路一道南出險絕人物左右石壁聳立千仞色相如鐵因以名焉見漢門扉一竪一臥外鐵裏木加懸諸鈴必掩此關實唯天固南出斯門土田溫沃華果榮茂其地名為都貨羅焉縱千餘里廣三千餘里東歫葱嶺西接波斯南大雪山北據鐵門縛芻大河中境西流其姑臧者屬隴右道城號姑臧後魏溫子昇涼州歌曰遠望武威郡遙望姑臧城燉煌郡名也大也盛也高昌壁也地形高敞人物昌盛故以名焉漢書史記皆云漢與胡兵戰豈以胡鄉濫為印度梵種耶胡本雜戎之地梵唯真聖之都雪山以南三方歫海周輪九萬厥名大夏金剛輪者地之中心凡聖大王同居此土若處邊鄙地為之傾此方中岳亦號中華且據軒轅局談中表故河圖云崑崙東南方五千里號曰神洲亦稱赤縣爾雅云河出崑崙述其本也禹頁云導河積右傳其末也漢書云張騫尋河至身毒國者通其遠途未窮其實也依佛經云四河本源香山所出分流四海知始終也俗云崑崙者經謂香山尋今行者河從雪山但雪山香山重沓叢雜難分冬夏積雪路非人往故郭璞云河源靈府出於天柱是也今詳諸說天柱其必地心地心高則四河分注斯一正也神州乃崑崙東南明知方維自別斯二正也[1]天夏背山面海神洲東南海曲西此無聞斯三正也凡聖大王治必地心此方未聞斯四正也此土黃帝神遊華胥王邵等解即大夏國李𦙽周穆皆登[2]崙崙[3]朋知超勝賢聖同往斯五正也胡本山北由來歸漢今屬突厥不肆華胥天地初闢未有人物色有梵王降生此土仍傳本習書語於人是則天語天書唯居大夏自餘胡國所有書語互各不同此土書本但圖鳥迹方言雅鄭代別不同豈比華胥楷定常古。
今僧常儀等南山律師撰六時禮晨朝禮中前之四悔出十住婆沙願文出大經今略引之懺悔偈云十方無量佛所知無不盡我今悉於前發露悔諸惡餘有二偈今不具引勸請偈云十方諸如來現今成道者我請轉法輪安樂諸眾生餘有一偈今不具引隨喜偈云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禪行乃至云無量人天福眾等皆隨喜迴向偈云我所作福業一切皆和合為度眾生故正迴向佛道發願偈云願諸眾生等悉發菩提心乃至云了了見佛性猶如文殊等又下文云若如是等長悔之文亦五悔義足初如是下即懺悔也者即初夜禮文也此出決定毗尼經今略引之如是等一切世間諸佛世尊常住在世願諸世尊慈哀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A42]已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乃至五逆十惡等罪障今皆懺悔次今諸佛下即迴向也者經云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於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乃至所有善根悉皆迴向菩提三世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次眾罪去一偈即重舉懺悔略例餘三者經云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次一偈重舉世尊以為歸敬者經云去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歸依合掌禮[A43]已上五悔之文並出決定毗尼經故委引之。
毒鼓譬章安云人譬佛毒藥譬今教塗皷譬著教又云人譬此經雖無心欲聞遇時聞者必能斷惑文句記云皷者平等法身毒者無緣慈悲打者發起眾聞者當機眾死者無明破今世惑破近死來世惑破遠死又下文云願數不同部異見別不須和會者無量壽經四十八願阿彌陀經二十四願恐只是一經翻譯異耳故無量壽經是康僧鎧譯阿彌陀經是吳支謙譯又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是漢支婁迦讖譯此三經皆在王舍耆山說之。
四十八願二十四願歷事別願十大願其文甚廣備錄誠難須自尋經乃知其說。
是明有所斷明字恐誤應云名也。
四擇是南岳願文南岳願文後云世間所有道俗殷勤請講供養者乃至強勸請令講經此等道俗皆非善知識是惡知識何以故皆是惡魔所使初即假殷勤似有好心後即計生忿[1]恕善惡二魔俱非好事從今[A44]已後不應信此所有學士亦應如是皆不可信如怨詐親苦哉苦哉不可思議諸王剎利皆亦如是擇擇擇擇。
捍垎禮記中作扞格扞胡半切教不能勝其情欲也故禮記學記篇云太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發然後則禁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注云未發情欲未生謂年十五時也轟轟者車聲也呼宏切蝎胡葛切桑蟲也𥗤當故切推吐雷切確苦角切靳固也塠都回切落也莊子云名者實之賓也莊挍兩字並去聲呼幰虗偃切以帛張於車上也埤符支切釘丁定切鑷尼輙切。
似塵識三無性似塵非實故也一切法界所有瓶衣車乘等皆是無分別識也分別識者即是識識也分別色者如言光明即是智慧也無分別色者即是法界四大所成等也三無性者三無性論云一切諸法不出三性一分別性二依他性三真實性約此三性說三無性無分別故名無相性無依他故名無生性無真實故名無性性分別性者名言所顯諸法自性即似塵識依他性者依因依緣顯法自性即亂識分依因內根緣內塵起真實性者謂法如如如法如者即是分別依他兩性如如即是兩性無有以無體故廣在彼文又下文引普賢觀漸以心眼見東方佛等者誤也應引經云耳漸漸聞障外聲眼漸漸見障外事鼻漸漸聞障外香故止觀云若漸見障外也此即內凡十信耳後見十方者即初住分證也經云行者即見東方一切無量世界地平如掌十方世界亦復如是引普賢觀既有真似引常不輕亦乃如然記中所引即是相似經中下文又云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即分證也。
傅說上富音下悅音。
鹽梅鹽鹹也梅醋也羮須鹹醋以和之故茲云耳。
幬直由切。
折旨熱切。
屢北章懷太子注後漢列傳云人好陽而惡陰北方幽陰之地故軍敗者皆曰北也史記樂書云北者敗也而近代音北為背者非也。
懋莫候切。
覡胡狄切男師曰覡者誤也應云男曰巫女曰覡陰神者女覡崇於陰也若準周禮中男女皆謂之巫也又下文云踦區者若單作區字即屈曲也崎嶇者山路不平也。
柈薄宮切正作槃。
咆薄交切。
強梁大明度經音云強梁者自大之皃。
漣漪上力延切下於離切。
蝡而兗切。
𧑃五刀切。
髻渠脂切。
湉徒兼切。
駃應作駛山吏切又嵬字五非切者非字誤也當為罪字又下文云非但[A45]已境者[A46]已字當為[A47]已鶚字字五各切壻字蘇計切覜字他吊切今云土調切者調字去聲呼故判凡小住於第一第二句等者若依經文應如止觀所列次第以分第一第二句等故淨名云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復不住不調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離此二法是菩薩行今從凡夫小乘菩薩次第以分四句故以凡夫為第一小乘為第二菩薩為第三第四句也佷字俗正作很字胡懇切戾字從犬出戶下者即戾者身曲也今云如大者如字當為從字若作㑦字俗也正作戾字耳若作悷字即𢤱悷多惡也又悲吟也總結前文四句復成住第二句失故云不調者應云住第一句失也更詳之居是言者應云居土也義云暗實不來者應云義云暗來暗實不來也文脫暗來兩字耳及三假中無明法性者假字當作修字即第三修中觀破無明文有三番一無明二法性三真緣也上下文中字有訛脫不復具示準此知之。
剎那連縛分位遠續俱舍顯宗等論皆作是說此中剎那謂因與果俱時行世如經中說眼與色為緣生於眼識等又說眼色為緣生癡癡即無明癡者希求即名為愛愛者所發表即為業有餘師說一剎那中具十二支實有俱起如貪俱起發業心中癡謂無明思即是行於諸境事了別名識識具三蘊總稱名色有色諸根說為六處識相應處名觸識相應受名受貪即是愛與此相應諸纏名取所發身語二業名有如是諸法起名生熟變名老滅壞名死連縛者謂同類因果無間相續而起如經中說無明為因生於貪染分位者謂三生中十二五蘊無間相續佛依分位說諸緣起者支支中皆具五蘊何緣但立無明等名以諸位中無明等勝就勝立名謂若位中無明最勝此位五蘊總名無明乃至位中老死最勝此位五蘊總名老死故體雖總名別無失如是前位五蘊為緣總能引生後位五蘊遠續者謂前後際有順後受及不定受業煩惱故無始輪轉即此懸遠相續無始順後受等者即順現順生順後定不定業如上諸文備引俱舍又下文云第四四句中凡言理者即是雙非者乃至云下之三句皆應云理者若據止觀只是初句云非出非不出名為理耳其餘三句但是於事也。
鉢健提前第一記補注[A48]已辨。
絃胡田切正作弦。
痺卑利切。
痿於危切。
瘠才亦切。
皅普巴切正作葩字。
凹烏狹切亦烏交切。
癥知陵切。
眩懊上音玄亦通去聲下烏到切。
疼徒冬切。
胞補交匹交二切。
㿇㿇私習詞汁二切。
𡀗詩音。
𮙬正作𮙬丑凶切土精在地下也。
溜力救切。
癖匹辟切。
背瘠瘠字應作脊資昔切。
痁癖上始廉切。
[目*(自/(犀-尸-牛)/十)]胡老切。
句芒上古侯切。
恂相倫切。
系胡計切。
膂力舉切。
瘇正作𤺄時隴切。
瞼居奄切若作臉力減切。
癭於頸切。
輾知演切。
𠹕北教切。
殉辭峻切。
鍼巨淹切又之林切。
癊於禁切。
德像像應作象。
高麗麗呂支切東夷國名也。
窠苦禾切。
壁畫蛇影入酒杯中晉書樂廣字彥輔有賓親久闊不復來廣詣問其故客曰前在座蒙賜酒見杯中有蛇甚惡之既飲之而疾廣曰于時河南廳壁上有角弓角弓邊漆𦘕作蛇杯中即蛇影也廣重置酒於故客乃解患即除。
噦乙月切逆氣也止觀中作咽字。
無名指第四指也。
釿居欣切又宜引切。
郢以整切楚地名也。
彪甫休切。
恇去王切。
瓟薄交切。
搒薄庚切。
苦集諦下十一徧使名徧因苦下五見及疑無明集下邪見見取無明疑此之十一遍為五部作因名徧因也故見苦所斷無明使有十種七種是一切遍三種非一切遍見集所斷無明有七種四種是一切遍三種非一切遍此準俱舍婆沙所說俱舍又云一能作因唯除自體以一切法為也但由無障許一切法二俱有因如四大種更互為俱有因三同類因謂相似法與相似法如善與善等四相應因即心心所是五徧行因即前[A49]已生徧行諸法與後同地染汙諸法是六異熟因即諸不善及善有漏委如論中。
成論但應三因四緣如玄籤第十成論三因者生因習因依因生因者若法生時能與其因如業為報因習因者如習貪欲貪欲增長依因者如心心數法依色香等四緣者一因緣具足三因二次第緣心心數法次第而生三緣緣如識生眼識四增上緣諸餘緣也若俱舍中因緣五性成論以所作因即增上緣故不別立但立報因即生因是自分因即習因是共因即依因是。
五部染法四諦下見惑為四修惑為一即五也。
且寄中國一法而言更有邊方僧少五人受戒今文未言是故云耳。
袈裟此云染也從色立名。
涅槃僧此云內衣也。
帔披義切。
陳留今陳留[1]緜也陳留本鄭邑後為陳所并故云陳留也又云留彭城留彭屬陳故云陳留也。
惙陟劣切。
漸染漸音尖染也漬也。
形俱無作作俱無作如向[A50]已引薩婆多文南山云所言作者如陶家輪動轉之時名之為作故雜心云作者身動身方便也言無作者一發續現始未恒有四心三性不藉緣辨故雜心云身動滅[A51]已與餘識俱是法隨生故云無作。
諫有五謂諷順闚指陷白虎通云諫者間也更也是非相間更其行也人有五常故有五諫也諷者智也禍患之萌深覩其事未彰而諷告也順諫者仁也出辭遜順不逆君心也窺諫者禮也視君顏色不悅而却悅則復前以禮進退也指諫者信也指質其事而諫信也陷諫者義也惻隱發於中直言國之害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身義也文出大戴禮孔子曰諫有五吾從諷之諫事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也。
止觀云用空明善惡十法禪波羅蜜云一觸體增減如動觸發時或身動手起脚亦隨然外人見其兀兀如睡等名為增也動初發時若上若下未及遍身即便漸漸滅壞等名為減也二定亂動觸發時識心及身為定所縛不得自在或因此故便入邪定乃至七日不出名為定也動觸發時心意科亂攀緣不住名為亂也三空有觸發之時都不見身謂證空定名為空也觸發之時覺身堅[2]鞭猶如木石名為有也四明暗明者觸發之時見外種種光色日月星辰闇者觸發之時身心闇瞑如入闇室五憂喜憂者觸發之時其心熱惱憔悴不悅喜者觸發之時其心大悅不能自安六苦樂苦者觸發之時身心痛惱樂者觸發之時甚大快樂七善惡善者觸發之時念外散善破壞三昧惡者觸發之時無慚愧等諸惡心生八愚智愚者觸發之時心識愚惑智者觸發之時利使知見破壞三昧九縛脫縛者觸發之時五蓋煩惱覆弊心識脫者觸發之時謂證無相定得果解脫生增上慢十心彊輭強者觸發之時其心剛強出入不得自在猶如瓦石難可迴變輭者觸發之時心志輭弱易可敗壞猶如輭泥不堪為器如此十雙是明邪法邪相眾多且約此十皆約若過若不及而分別耳若不別知心生取著因此邪僻得病發狂是故應須以此驗之若乃善法十種者一觸相如法二定相如法三空相如法四明相如法五喜相如法六樂相如法七善相如法八智相如法九解脫相如法十心調相如法此十云何名為如法但與上來二十不善邪法相違安隱清淨調和中適即為如法名正相也下禪境中所明邪法須知此文。
俓侹上古定切下他定切莊子逍遙篇云大有俓侹不近人情注疏云俓侹猶過差也亦是不韻之皃又云直也。
玄文二十五三昧無垢不退并心樂歡喜日光及月光熱焰如幼與不動難伏悅意青色等黃色赤色白色俱種種又乃雙雷音注雨加以如虗空照鏡無礙常樂我對治二十五種有[A52]已上私略為之頌解釋具在彼玄文。
𢟋惕上都雷切下吐歷切。
鑽子丸切。
啾㗫上子由切下千結切又子細切。
引大集十二時獸此中所列與經稍異經云東方蛇馬羊南方猴鷄犬西方䐗鼠牛北方師子兔龍。
蛟音交。
蟬市然切。
鯉力耳切。
狖羊就切。
羭貐上與朱切下翼乳切。
豺音柴正作犲字。
蟹諧買切。
鱓市演切。
鷰於見切。
貓眉朝切。
貉應作[豸*(非-(一*一))]爾雅云貈子貆貈音鶴貆音桓郭璞注云雌者名𧴙今江東呼貉為𧲬𧳅𧴙字亦作㺁又作𧳦奴皓切雌狢也𧲬字烏郎切𧳅字疎吏切貉字亦作狢字說文云似狐善睡獸也若作莫白切者即北方獸也今文中作𧴎字者準玉篇并韻集中作平表切亦云似狐善睡也今文云㹟㹬者玉篇云㹟字音決㹬字生仕切恐今文誤將𧲬𧳅字作㹟㹬字耳貙虎爪等者因便引之耳今文則無貙也䝟貐及貙文出爾雅。
䝟烏點切亦作猰。
五熱炙身頭上臨日四面聚火以茲五熱而炙其身。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廣雅云嘉善也平成也以歲中萬物成就而報其功也清祀者清潔而祭祀也依廣雅則夏曰清祀殷曰嘉平依風俗通則夏曰嘉平殷曰清祀未知何者為正乎碏者索也合聚萬物而索享之以萬物有功於人故以報其功耳又云具如妙玄第四卷初者此是古本若今現行即第三卷末三藏增數明行引阿含云當修一行謂他物莫取是也。
後釋與文合與論稍別此文恐誤大論有兩處文初第十六卷文如輔行所引次第四十九卷文如止觀所引而輔行但引第十六卷文乃云與論稍別者即是誤也若引第四十九卷文者則今止觀與論是同矣。
於五停門各開為三成十五禪波羅蜜前方便中明其五種一覺觀二貪欲三嗔恚四愚癡五惡業此五各三以成十五初之三者一明利心覺觀二半明半昏心覺觀三一[1]句昏迷心覺觀第二三者一外貪欲二內貪欲三徧一切處貪欲第三三者一非理嗔二順理嗔三諍論嗔第四三者一計斷第二計有無三計世性第五三者一昏沉闇蔽障二惡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治此五三又有十五能所具焉。
道展轉九地俱舍頌同類因云同類因相似自部地前生道展轉九地惟等勝為果加行生亦然其餘論釋文句補注第六[A53]已引今且引論消茲現文論云地即九地欲界一色無色八成九若無漏道展轉相望一一皆與九地為因謂未至定靜慮中間四本靜慮三本無色九地道道皆互為因何者此於諸地皆如容住不墮界攝非諸他愛執為[A54]己有是故九地道雖他不同而展轉為因由同類故然唯得與等勝為因非為劣因。
五輪禪行人修止制心一處則發五輪如淨水無波則萬象現矣言五輪者一地輪二水輪三風輪四金沙輪五金剛輪此五悉是從喻立號輪者轉也如輪若轉從此至彼禪定亦爾能從下地轉至上地一地輪者地有二義一住持不動二出生萬物行人因止發未到地定忽然湛心自覺身心相空泯然入定定法持心不動如地住持故也因未到地出生初禪種種功德如水出生萬物故也二水輪者亦有二義一潤漬生長二體性柔輭行人於地輪中若證水輪發諸禪定定水潤心自覺身中功德增長名為潤漬因得定故身心柔輭折伏高心名為柔輭三風輪者風有三義一遊空無礙二皷動萬物三能破壞行人所發風輪三昧亦爾若發禪定相似智慧無礙方便如風遊空得方便道即能擊發皷動種種出世善根又得智慧[2]雅破一切諸見煩惱風輪三昧三義如是四金沙輪者金則喻真沙比無著行人若發見思真慧無染著焉五金剛輪者第九無礙道名金剛輪三昧喻如金剛體堅用利能摧諸物金剛三昧亦復如是不為妄惑所侵而能斷諸結使成阿羅漢也。
雖有應生之善必假威神方乃開淨名疏云世有邪見學禪之人但信心有佛不信諸佛威神所加永嘉所謂撥因果者南山所謂大乘語者皆其類焉。
躡躡尼輙切。
勁居正切。
[朋/心]或云香迴切淨也檢此字未見若作奣字烏猛切六合清朗也若作煚俱永切火光也作𢜏古文懼字耳。
[囗@(儿/口)]俱永切。
瞿沙此云妙音人名也。
𢤱悷上力董切下郎計切。
穬古猛切。
恬愉上徒兼切下羊朱切。
袟直一切。
𦞦呵各切。
鯖諸盈切又倉經切。
薳韋委切。
搔擾上蘇遭切下而沼切。
鏗口莖切。
菖蒲上尺良切下薄胡切。
漠慕各切。
槌撞上直追切下直絳切。
篾屑經音云篾屑應作𣠉楔上莫結切下先結切不方正也摩抹也亦作[仁-二+(篾-戍+戌)]偰淨也後人更宜詳辨。
猗於基切又於綺切。
䭠力冉切。
滅是一剎那定是久相續婆沙六十三問云滅定無想定有何差別答曰名即差別是名無想定是名滅盡定界亦差別無想定色界滅定無色界佛經說過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問滅定是非想非非想處法何以言過一切非想非非想答雖是彼處法以寂靜故言猶如村落阿練若處俱舍云無想定滅盡定差別者無想為求解脫以出離想為先也滅盡定為求靜住以止息想為先也又下文引八術等者第二經中只言明醫曉八種術從遠方來至第九卷菩薩品中乃云八術有八復次一一皆云除一闡提章安云八術者一治身二治眼三治胎四治小兒五治瘡六治毒七治邪八知星內合佛知八正道能治八倒病又云醫有十種一空見外道二常見外道三斷結外道四二乘五六度菩薩六通教菩薩七別教菩薩八圓十信九圓中心十圓後心請將此文以定輔行所引之文。
蹶居月切又居衛切。
葩普巴切。
蓬勃經音云盛皃。
𭱨𭱨或云柴駭切未見正體有此字。
黯烏減切黑也。
坼丑格切。
臭處處字去聲。
黮他感切黑也。
黵丁敢切汗也。
命朽之時至無作戒業不滅等淨名玄義云如戒序云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者佛法湛然何甞有滅而言滅者約人壽盡故言滅耳如[1]九夫未得無漏慧命未能秉持禁戒身若無常戒法即謝故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依色身起色身既死五分亦滅即是身內佛法滅耳若能勤進發真得道共戒此則一受不退常寂然即有五分法身具足假令七反人天雖生惡國非但不失須陀洹果此人必得阿羅漢果是則陰身雖滅佛法不滅五分法身而無朽壞即是佛法久住若大乘明義開佛知見得無方大用乃住持佛法也。
滂沱上普郎切下徒河切。
[(鼬-臼+((巢-果)/(ㄇ@人)))-由+皮][(鼬-臼+((巢-果)/(ㄇ@人)))-由+皮][(大/目)*皮][(大/目)*皮]上二字盧盍切皮皃下二字都臘切正作[(大/目)*皮]。
鴟處脂切。
𤔩亦作摑又作爴經音云檢諸字書無如此字若桉字義應作攫居碧九縛二切說文云爪持也或云古麥切掌耳也。
拽挽上餘制切下晚音引也。
𪒠𪒠於敦切。
貲子私切計也盡也。
𥀹古曲切皮起也。
膊亦作腨市兗切。
臚力居切皮臚也腹前名臚也。
綻宅莧切莧侯諫切。
潰胡對切。
漬疾賜切浸潤也。
拄知庚切。
𣫝記中作𭔠𭔠正應作𭔠許江切空谷之皃。
煜煜余立切火光也燿也。
爚爚以灼切光明也又書藥切。
踝胡瓦切。
䏶薄禮切正作䯗。
臗苦昆切。
頷胡感切。
腕烏貫切。
蠱公尸切。
蟄直立切。
絓胡卦切。
欒落官切。
欄落干切。
槐戶恢切。
陂彼為切。
粖莫鉢切。
麨尺沼切。
揵槌上巨寒切下音地此云所打木也又揵依字呼槌或依字或直利切並梵音也。
瓨下江切正作釭。
劓魚器切。
癰於容切。
栓山員切。
巢父父音甫業忘二字誤也應作葉妄字又上文引大經十三不淨等者文在十四梵行品也下去文字訛處或易見者更不具出也。
擇羊益切。
稗傍賣切。
糅女救切。
隱沒不隱沒四卷毗曇云隱沒者謂煩惱所覆亦從諸煩惱生若不隱沒準而思之又下文引大經十四名四等者文在華嚴第十三耳。
蛙烏瓜切正作[十/((巨-匚)@十)/(冗-几+?)]字井蛙海若文出莊子外篇秋水篇第十七。
小大迦羅支佛亦有十地一昔行具足地二自覺甚深十二因緣地三覺了法四諦地四甚深利智地五八聖道地六覺了法界虗空界地七證寂滅地八六通地九秘密地十習氣漸薄地聲聞亦有十地一受三歸地二信地三信法地四內凡地五學信戒地六八人地七須陀洹地八斯陀含地九阿那含地十阿羅漢地。
第四品云戒少急以第四品是兼行六度兼行即是沙分急於戒也至第五品正行六度乃是全分急於戒矣。
自護止作必無虧點自護止持即不婬等自護作持即持衣等又亦可云自護作犯以若不防慎率爾便犯故也。
眾法作行或當稍緩眾法即眾行之法作行即作持之行眾法即是作持之行如說戒等是也委如前文引南山隨機羯磨明但心念法對首心念法眾法心念法等故南山判止作云止持則戒本最為標首作持則羯磨結其大科即今所謂自護止作及眾法作行也文句云初之二品順理持於第一義戒亦是任運持得初篇二篇之戒若第四品及第五品經云持戒者即第三篇去事中持戒無虧耳文句記云初二品人初心念念常在四種三昧容於下三眾法少違言二品者其實須兼第三品故今文云前之三品非全不持也若爾今云自護止作豈非任運持初二篇等眾法作行豈非第三篇去事中眾法少違。
又止持中雙持雙犯事必須具即戒本止持中自有止作二持及止作兩犯也故戒本止持中止持即不婬等止持中作持即禮敬等若乃翻此便成兩犯何者行婬等即作犯不禮敬等即止犯。
單持別犯作中無止或當未具即羯磨作持中單持別犯作中無止也應知單持別犯即是作中無止故以作中無止覆釋單持別犯也然戒本止持既乃自有雙持雙犯而羯磨作持豈不然乎如誦戒羯磨是眾法作持而先止絕外緣是作持中有止持今但有誦戒羯磨而不先絕外緣是作持中無止持也既無止持翻成別犯但有作持故云單持也言未具者即有闕也下文云或可未具準此思之。
又止作中自行從制事必不廢前云眾法作行或當稍緩單持別犯或當未具是於制中容有少違今則一向都不許犯故云從制事必不廢即單持中不可別犯豈非眾法心念止作亦應雙持方合自行順於制教須知初文眾法作行或當稍緩猶尚寬容次文謂之單持別犯或當未具稍是緊急至今文中自行從制事必不廢一向不通微有所犯。
為物從開或可未具理觀尚淺涉事有妨是故為物從開未具此亦約於第三篇去事中從開耳又為物從開即經營三寶導俗化方等未具耳若云婬則三時無樂及忘犯濟物等是為物從開者恐非今文之意也。
又理全事闕名之為寬故前四品通名為緩理觀若全容可少闕第三篇去事相持戒以此言之理觀略無安有品位豈可濫同今文乘急戒緩之意文句記云若未專於四種三昧五篇七聚菩薩重輕不可微犯方稱一期教門大旨具如止觀持戒清淨中尚事理雙美方堪向道況入道者令事虧耶。
入第五品事理不二眾行別行若止若作若性若譏一切具足眾行即眾法心念別行即但心念及對首心念涅槃經說菩薩持於性重戒與息世譏嫌戒等無差別如初婬殺名為性重下篇所制名性輕也如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威儀麤醜不生俗信招世譏嫌。
羿五計切古之善射者名也。
養由基養姓。
陳那具云摩訶陳那迦此翻大域龍他宗人云大則揀小域即方所龍能興雨今此陳那亦如是也西域記云陳那此翻童授。
二十五諦涅槃疏明涅槃經及百論二處同異云此二十五諦與百論中有同有異此自有三一名異體同論云從冥生覺從覺生我心此云從性生大從大生慢冥是八萬劫外冥然不知性是冥伏在於八萬劫外不可得知覺即是知八萬劫事大只是能大覺知慢與我可見二名體俱同即五大五塵五情五業并心平等三名體俱異論云神我為主即是一根此云麤染黑者亦是一根此則大異言次火者應云次水或是外計與正教異或今文誤後人詳之。
鐵葉葉應作鍱與涉切。
驃毗召切。
唼所狎切又音帀。
胝丁尼切。
髠苦昆切去髮也此字恐誤經中作杌字五忽切樹無枝也。
飾宗宋傳云懷素律師南陽人也玄奘三藏西域方迴誓求為師初尋經論後專律部于時鄴郡法礪律師著疏十卷別是命家見接素公知成律匠研習三載乃見其瑕遂歎云古人義章未能盡善遂發心述四分律記等素公所述宗薩婆多故出受體是無表色又斥二宗云相部無知則大開量中得自取大小行也南山犯重與天神言論是自言得上人法也大底素疏謂之新章矣至開元年中蒿山賓律師撰飾宗記以解之對礪舊疏也。
餘如釋籤第二文在第四前[A55]已引之。
摩蹬伽蹬亦作鄧徒亘切亦作隥都鄧切亦作登摩蹬伽或云此翻本性然經中說女之母是摩蹬耳準舍頭諫經云過去有王名曰摩登此翻有志舍頭諫者即王之太子也此云虎耳。
娠失人切。
應是地異故星移三座準大集經東方亦從角亢等七而說當知大集與此方七星所列全同也。
攘應作禳汝羊切。
奎苦圭切。
觜即移切。
愽蝕蝕音食稍稍侵虧如蟲食草葉然故云蝕也漢書云日月愽蝕韋昭云氣往迫之名為愽也。
華他上胡卦切下音陀。
扁蒲典切。
韜土刀切。
𤀹私閻切。
儁子峻切。
駿子峻切。
捔古岳切正作角試也。
[口*嶲]即委切正作觜。
嘲陟交切。
非所所因處恐多一箇所字。
校捅捅正作捔。
菽式竹切。
詖彼義切。
兩為雲乎兩字當為雨字孰降施是降字當為隆字施字音弛式氏[1]初負建皷者莊子云又奚傑然若負建皷而求亡子者耶注云夫揭仁義以趨道德之鄉其猶擊皷而求逃者無由得也傑居竭居謁巨竭三切揭其列其謁二切傑用力之皃也建者擊也文出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鱠古外切。
啀喍上五佳切下士佳切正作𪗶。
嘷胡刀切。
𠭯側加切正作㪥。
掣尺折尺制二切。
桎梏上之日切在足名桎下古沃切手械也。
抨普耕切亦作烹。
迦羅迦鎮頭迦未見所翻但須知是甘毒二果也。
薏苡上於力切下羊[A56]已切。
螝胡對切若作蛔胡恢切注本草云常山郡近道處有多生人家交阯者子最大彼土呼為𦼮珠𦼮音幹馬援大取將還人以為真珠若以根煑汁作糜食之甚香去螝大効即薏苡也。
黶於琰切。
㺐獠𧲲獠𧲲側巧切與[豸*巢]同獠張巧切與獠同獠亦力道切。
槊所角切。
穭力舉切。
𤤠於京切正作瑛。
爾雅云龜有十種今文所引頗有訛略今具錄之爾雅云一神龜郭璞注云龜之最神明者二靈龜注云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緣中文似瑇瑁俗呼為靈龜三攝龜攝字之涉切注云小龜也腹甲曲折解能自張閇好食蛇今文下字誤也四寶龜注云書曰遺我大寶龜五文龜注云甲有文彩者河圖云靈龜負書冊甲青文今文云甲有文負河圖訛略也六筮龜注云常在蓍叢下潛伏筮音誓蓍式之切蒿屬筮者以為䇿蓍生千歲三百莖易以為數天子蓍九尺諸候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也七山龜八澤龜九水龜十火龜注云此皆說龜生之處所也火龜猶火鼠耳物有含異氣者不可以常理推然亦無所怪也言瑇瑁者瑇徒戴切瑁莫佩切異物誌云生南海背上有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煑其鱗如柔皮也涪字扶鳩切。
合觀觀字誤也當為歡字本草注云合歡味甘平無毒安五藏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也樹葉似皁萊槐等五月發華紅白色次文中云如歡法者歡字當為觀字。
六芝青赤黃白黑紫名為六芝也。
萱呼袁切。
大黃除實平胃下氣除痰實也。
當歸止痛溫中止痛也。
蚤休等蚤子皓切黃精一名重樓又名兔竹又名雞格又名救窮又名鹿竹鉤古候切鉤吻一名野葛言其入口則鈎人喉吻也野葛人食其葉皆死羊食其葉乃肥物有相伏故也又下文云故如三車者如字當為知字余尋大部臨文多壅訪問學者亦所不通於是發意七五年間徧閱諸文撰茲補注其中是非以俟後德考而辨之或有一文一義而能自利利他者所願同妙法華流通永永無量劫來眾多罪業凭茲撰述清淨如空將來之世共諸含識聞妙法華開佛知見。
天台三大部補注卷第十四(終)
No. 586-B
右神智師大部補注一十四卷師東嘉人篤於浮屠氏法象胥所傳悉涉獵不𨘤此書開明法華三昧眡前後訓詁獨詳蓋東嘉距天台近其宗旨一氣脉也頃余讀書精舍每自謂舉子業煩碎可厭時竝壁僧矻矻誦讀聲日夜不輟科目詮次如繩聯鉤曲不可以算數計較舉子業抑又勞焉今觀此書析理明白指事端審顧有裨於後學多矣。
竺峯珪老與其徒義上人惜舊本湮滅不可攷捐所得鍾氏施利再為鏤木且屬余識其末余於內典固不能深解欲以吾儒忘筌一語相與評之。
丙辰季冬中澣芥窟趙 時逢 謹識
校注
[0406001] 疑疑礙 [0408001] 此疑比 [0408002] 枝疑技 [0408003] 覆疑覈 [0410001] 弋疑戈 [0412001] 也疑切 [0413001] 女疑如 [0418001] 天疑大 [0418002] 崙疑崑 [0418003] 朋疑明 [0419001] 恕疑怒 [0422001] 緜疑縣 [0422002] 鞭疑鞕 [0424001] 句疑向 [0424002] 雅疑摧 [0425001] 九疑凡 [0429001] 初疑切【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28 冊 No. 586 法華經三大部補注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