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直指卷第七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戒乃順性莊嚴。故為入三摩地之助。妙門即耳門也。婬殺盜妄。是根本戒。二篇以下。皆屬枝葉。身業易持。心業習氣難盡。前云其心不婬等。又曰直心道場。心如直弦。則心三口四生必無因矣。一切魔事。起於散心。心無所緣。魔事消滅。即天魔亦無能窺耳。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呪。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呪。
定慧能伏現行。持戒但止業道。無始習氣。十地始盡。亦可依憑呪力速證解脫。又夙殃如悟達事。亦由自心散緩而入。順假神力。遠離更捷耳。溫陵曰。現業易制。自行可違。宿習難除。必假神力。今夫行人好正而固邪。欲潔而偏染。不教而能。不願而為。隱然若有驅策而不能自主者。宿習之使也。頂佛說呪。乃法身大悲所現。不由心念。故曰無為。薩怛多般怛囉此云大白傘蓋。義見後釋。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婬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歷劫恩愛。聞呪頓除則煩惱障斷。現婬女身。速證無學。則報障亦消。彼無心修。此有心求。加之神力。猶如順風揚塵。難易可見。塵喻宿習。順風喻呪力。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A1]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閑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呪一百八徧。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
戒清淨心。可以發慧。然末世眾生。業深垢重。應假靜居誦呪求加。又須知持呪攝心。乃為三摩鉢提之所冥合。蓋借他力以資自力。若全藉他力。未易成就。所謂機感相召也。
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婬。持佛淨戒。於道場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三七日。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四眾備舉。不揀真俗也。單言滅婬者略耳。菩薩願不越四弘誓。三七日但約其期。然行人至誠。不應剋定。止辦決定明心。不限遲速見佛。若希感應。則魔境橫侵。不可不知。
△四示安立道場修持法則。分三。初請道場軌則。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A2]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場。云何結界合佛世尊清淨軌則。
居佛座下。獲悟妙門。[A3]已知心地法行。自解圓修三昧。不入道場。可期極證。末世行人。去佛漸遠。宿障彌深。欲建場儀。要遵軌則。
△二示道場儀式。
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牛唯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穢。不堪塗地。別於平原穿去地皮。五尺[A4]已下。取其黃土。和上栴檀沈水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雞舌香。以此十種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方圓丈六。為八角壇。
此指示建立道場之法也。涅槃云。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之。純出醍醐。又曰。若是牸牛。不食酒糟滑草麥䴬。其犢調善。放牧之處。不在高原。亦不下溼。飲以清流。不令馳走。不與特牛同共一羣。飲飫調適。行住得所。如是乳者。能除諸病。是則名為甘露妙藥。合此二段。皆以醍醐甘露喻眾生佛性。須假淨妙理智水草。不為高下境風之所馳走。不受特羣惡友之所惑亂。則當下成就無上等覺醍醐妙藥。無有岐路矣。此經安置道場。首取雪山白牛。食以肥膩。飲以清流。即其遺餘。和合眾香。塗飾場地。準以上喻。而知理智水草。能養法身白牛。以遺餘差別之智。穿五蘊地。出本覺真土。和十度妙香。共成一大寂滅無上方廣壇場。於理本有。於事無礙也。溫陵謂華嚴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五位行法。即世諦以彰明。表法更備。各有詳略。文繁不載。
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華中安鉢。鉢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隨安所有華葉。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鉢。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罏。間華鋪設莊嚴。香罏純燒沈水。無令見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并諸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
蓮華華果同時。表佛性涅槃因果同時也。鏡表涅槃妙心。光徹內外。成一大圓鏡智。八方涵映。體用雙融。法化無二也。華外有鏡。鏡外有華。互相攝入。重重無盡也。香華乳餅。自他受用。主伴交參。身土含容也。
每以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罏。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炎罏內。燒令煙盡。享佛菩薩。
每以食時。若在中宵。謂晝一夜一。如十世當念。無二時節。香光莊嚴。受用無盡。蓋取根本方便。圓滿歸極。匪智所知。匪識所識。以此供養。諸供養最。
令其四外。徧懸幡華。於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於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兼金剛藏安其左右。帝釋梵王烏芻瑟摩并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頻那夜迦張於門側。左右安置。又取八鏡覆懸虗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懸旛列像。一一周圓。復取八鏡懸於虗空。使十方三世報化主伴。智悲相成。內外持護。一時相見。同一心光。剎海無盡。事理無盡。只在此中。不動本際。音徧圓融矣。盧舍那此云照。報佛。法界主。餘十方及菩薩為伴。釋迦化佛。當今主。彌勒未來主。阿閦東方佛。表智。彌陀西方佛。表悲。觀音上同下合。亦表悲伴。亦取圓通內持之力。其餘皆外護也。烏芻瑟摩火頭金剛。藍地迦青面金剛。軍茶利陀羅尼集經謂之軍茶利菩薩。毗俱胝一字佛頂輪王經謂之毗俱胝菩薩。皆金剛神。頻那是豬頭。夜迦是象鼻。二使者名。
△三正示修持獲證。
於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恒於六時誦呪圍壇。至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徧。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第三七中。於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囉呪。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一七日禮拜懺悔。二七日發願迴向。三七日一心誦呪旋聞。以自心聞聞自心誦。聞誦互入。聲聽俱銷。十方如來。於鏡交光處。一時相見。摩頂授記。自佛他佛。兩無隔礙矣。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淨。猶如琉璃。
此於誦聞互入處。暫得一時身心明淨。於此純一。經一百日。自然心眼豁開。故有下不起於座之文。
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
同一清淨。同一心行。同一迴向。所入道場。無不成就。有一不爾。九眾徒然。
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須陀洹以小乘初果。準別初地。圓初住。決定自知成佛不謬當是圓十信滿心。以通別皆不能決定自信也。末二句結詶前問。
上四示安立道場修持法則竟。
△五正宣心呪。廣示利益。分九。初放光徧示。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賴遇文殊。令我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呪冥獲其力。尚未親聞。唯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迴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佇聞如來祕密章句。
小乘以四果為無為。前獲冥加。而未親聞。此為在會將來。復請重宣也。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示現十恒河沙金剛密迹擎山持杵徧虗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
頂相無見。表佛法身。不可眼覩。亦非心觀。從頂放光。出生化佛。又從化佛頂放寶光。宣說神呪。謂由體起用。用即是體。體佛不說。而以用說。一一化事。皆屬妙用。體無動搖也。
△二正宣。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陀寫(一)薩怛他佛陀俱知瑟尼釤(二)南無薩婆勃陀勃地薩跢鞞弊(三)南無薩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四)娑舍囉婆迦僧伽喃(五)南無盧雞阿羅漢跢喃(六)南無蘇盧多波那喃(七)南無娑羯唎陀伽彌喃(八)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九)三藐伽波囉底波多那喃(十)南無提婆離瑟𧹞(十一)南無悉陀耶毗地耶陀囉離瑟𧹞(十二)舍波奴揭囉訶娑訶娑囉摩他喃(十三)南無䟦囉訶摩泥(十四)南無因陀囉耶(十五)南無婆伽婆帝(十六)嚧陀囉耶(十七)烏摩般帝(十八)娑醯夜耶(十九)南無婆伽婆帝(二十)那囉野拏耶(二十一)槃遮摩訶三慕陀囉(二十二)南無悉羯唎多耶(二十三)南無婆伽婆帝(二十四)摩訶迦羅耶(二十五)地唎般剌那伽囉(二十六)毗陀囉波拏迦囉耶(二十七)阿地目帝(二十八)尸摩舍那泥婆悉泥(二十九)摩怛唎伽拏(三十)南無悉羯唎多耶(三十一)南無婆伽婆帝(三十二)多他伽跢俱囉耶(三十三)南無般頭摩俱囉耶(三十四)南無䟦闍羅俱囉耶(三十五)南無摩尼俱囉耶(三十六)南無伽闍俱囉耶(三十七)南無婆伽婆帝(三十八)帝唎茶輸囉西那(三十九)波囉訶囉拏囉闍耶(四十)跢他伽多耶(四十一)南無婆伽婆帝(四十二)南無阿彌多婆耶(四十三)哆他伽多耶(四十四)阿囉訶帝(四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四十六)南無婆伽婆帝(四十七)阿芻鞞耶(四十八)哆他伽多耶(四十九)阿囉訶帝(五十)三藐三菩陀耶(五十一)南無婆伽婆帝(五十二)鞞沙闍耶俱盧吠柱唎耶(五十三)般囉婆囉闍耶(五十四)跢他伽多耶(五十五)南無婆伽婆帝(五十六)三補師毖多(五十七)薩憐捺囉剌闍耶(五十八)跢他伽多耶(五十九)阿囉訶帝(六十)三藐三菩陀耶(六十一)南無婆伽婆帝(六十二)舍雞野母那曳(六十三)跢他伽多耶(六十四)阿囉訶帝(六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六十六)南無婆伽婆帝(六十七)剌怛那雞都囉闍耶(六十八)跢他伽多耶(六十九)阿囉訶帝(七十)三藐三菩陀耶(七十一)帝瓢南無薩羯唎多(七十二)翳曇婆伽婆多(七十三)薩怛他伽都瑟尼釤(七十四)薩怛多般怛㘕(七十五)南無阿婆囉視躭(七十六)般囉帝楊岐囉(七十七)薩囉婆部多揭囉訶(七十八)尼羯囉訶揭迦囉訶尼(七十九)䟦囉毖地耶叱陀你(八十)阿迦囉密唎柱(八十一)般唎怛㘕耶儜羯唎(八十二)薩囉婆槃陀那目叉尼(八十三)薩囉婆突瑟吒(八十四)突悉乏般那你伐囉尼(八十五)赭都囉失帝南(八十六)羯囉訶娑訶薩囉若闍(八十七)毗多崩娑那羯唎(八十八)阿瑟吒冰舍帝南(八十九)那叉剎怛囉若闍(九十)波囉薩陀那羯唎(九十一)阿瑟吒南(九十二)摩訶羯囉訶若闍(九十三)毗多崩薩那羯唎(九十四)薩婆舍都嚧你婆囉若闍(九十五)呼藍突悉乏難遮那舍尼(九十六)毖沙舍悉怛囉(九十七)阿吉尼烏陀迦囉若闍(九十八)阿般囉視多具囉(九十九)摩訶般囉戰持(一百)摩訶疊多(一百一)摩訶帝闍(二)摩訶稅多闍婆囉(三)摩訶䟦囉槃陀囉婆悉你(四)阿唎耶多囉(五)毗唎俱知(六)誓婆毗闍耶(七)䟦闍囉摩禮底(八)毗舍嚧多(九)勃騰罔迦(十)䟦闍囉制喝那阿遮(一百一十一)摩囉制婆般囉質多(十二)䟦闍囉擅持(十三)毗舍囉遮(十四)扇多舍鞞提婆補視多(十五)蘇摩嚧波(十六)摩訶稅多(十七)阿唎耶多囉(十八)摩訶婆囉阿般囉(十九)䟦闍囉商羯囉制婆(二十)䟦闍囉俱摩唎(一百二十一)俱藍陀唎(二十二)䟦闍囉喝薩多遮(二十三)毗地耶乾遮那摩唎迦(二十四)啒蘇母婆羯囉跢那(二十五)鞞嚧遮那俱唎耶(二十六)夜囉菟瑟尼釤(二十七)毗折㘕婆摩尼遮(二十八)䟦闍囉迦那迦波囉婆(二十九)嚧闍那䟦闍囉頓稚遮(三十)稅多遮迦摩囉(一百三十一)剎奢尸波囉婆(三十二)翳帝夷帝(三十三)母陀囉羯拏(三十四)娑鞞囉懺(三十五)掘梵都(三十六)印兔那麼麼寫(三十七)烏𤙖(三十八)唎瑟揭拏(三十九)般剌舍悉多(四十)薩怛他伽都瑟尼釤(一百四十一)虎𤙖(四十二)都嚧雍(四十三)曕婆那(四十四)虎𤙖(四十五)都嚧雍(四十六)悉耽婆那(四十七)虎𤙖(四十八)都嚧雍(四十九)波羅瑟地耶三般义拏羯囉(五十)虎𤙖(一百五十一)都嚧雍(五十二)薩婆藥叉喝囉剎娑(五十三)揭囉訶若闍(五十四)毗騰崩薩那羯囉(五十五)虎𤙖(五十六)都嚧雍(五十七)者都囉尸底南(五十八)揭囉訶娑訶薩囉南(五十九)毗騰崩薩那囉(六十)虎𤙖(一百六十一)都嚧雍(六十二)囉义(六十三)婆伽梵(六十四)薩怛他伽都瑟尼釤(六十五)波囉點闍吉唎(六十六)摩訶娑訶薩囉(六十七)勃樹娑訶薩囉室唎沙(六十八)俱知娑訶薩尼帝[口*隸](六十九)阿弊提視婆唎多(七十)吒吒甖迦(一百七十一)摩訶䟦闍嚧陀囉(七十二)帝唎菩婆那(七十三)曼茶囉(七十四)烏𤙖(七十五)莎悉帝薄婆都(七十六)麼麼(七十七)印兔那麼麼寫(七十八)囉闍婆夜(七十九)主囉䟦夜(八十)阿祇尼婆夜(一百八十一)烏陀迦婆夜(八十二)毗沙婆夜(八十三)舍薩多囉婆夜(八十四)婆囉斫羯囉婆夜(八十五)突瑟叉婆夜(八十六)阿舍你婆夜(八十七)阿迦囉蜜唎柱婆夜(八十八)陀囉尼部彌劒波伽波陀婆夜(八十九)烏囉迦婆多婆夜(九十)剌闍壇茶婆夜(一百九十一)那伽婆夜(九十二)毗條怛婆夜(九十三)蘇波囉拏婆夜(九十四)藥叉揭囉訶(九十五)囉叉私揭囉訶(九十六)畢唎多揭囉訶(九十七)毗舍遮揭囉訶(九十八)部多揭囉訶(九十九)鳩槃茶揭囉訶(二百)補丹那揭囉訶(二百一)迦吒補丹那揭囉訶(二)悉乾度揭囉訶(三)阿播悉摩囉揭囉訶(四)烏檀摩陀揭囉訶(五)車夜揭囉訶(六)醯唎婆帝揭囉訶(七)社多訶唎南(八)揭婆訶唎南(九)嚧地囉訶唎南(十)忙娑訶唎南(二百十一)謎陀訶唎南(十二)摩闍訶唎南(十三)闍多訶唎女(十四)視比多訶唎南(十五)毗多訶唎南(十六)婆多訶唎南(十七)阿輸遮訶唎女(十八)質多訶唎女(十九)帝釤薩鞞釤(二十)薩婆揭囉訶南(二百二十一)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二十二)雞囉夜彌(二十三)波唎䟦囉者迦訖唎擔(二十四)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二十五)雞囉夜彌(二十六)茶演尼訖唎擔(二十七)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二十八)雞囉夜彌(二十九)摩訶般輸般怛夜(三十)嚧陀囉訖唎擔(二百三十一)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三十二)雞囉夜彌(三十三)那囉夜拏訖唎擔(三十四)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三十五)雞囉夜彌(三十六)怛埵伽嚧茶西訖唎擔(三十七)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三十八)雞囉夜彌(三十九)摩訶迦囉摩怛唎伽拏訖唎擔(四十)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二百四十一)雞囉夜彌(四十二)迦波唎迦訖唎擔(四十三)毗陀夜闍瞋陀夜彌(四十四)雞陀夜彌(四十五)闍耶羯囉摩度羯囉(四十六)薩婆囉他娑達那訖唎擔(四十七)毗陀夜闍瞋陀夜彌(四十八)雞陀夜彌(四十九)赭咄囉婆耆你訖唎擔(五十)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二百五十一)雞囉夜彌(五十二)毗唎羊訖唎知(五十三)難陀雞沙囉伽拏般帝(五十四)索醯夜訖唎擔(五十五)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五十六)雞囉夜彌(五十七)那揭那舍囉婆拏訖唎擔(五十八)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五十九)雞囉夜彌(六十)阿羅漢訖唎擔毗陀夜闍瞋陀夜彌(二百六十一)雞囉夜彌(六十二)毗多囉伽訖唎擔(六十三)毗陀夜闍瞋陀夜彌(六十四)雞囉夜彌䟦闍囉波你(六十五)具醯夜具醯夜(六十六)迦地般帝訖唎擔(六十七)毗陀夜闍瞋陀夜彌(六十八)雞囉夜彌(六十九)囉叉罔(七十)婆伽梵(二百七十一)印兔那麼麼寫(七十二)婆伽梵(七十三)薩怛多般怛囉(七十四)南無粹都帝(七十五)阿悉多那囉剌迦(七十六)波囉婆悉普吒(七十七)毗迦薩怛多鉢帝唎(七十八)什佛囉什佛囉(七十九)陀囉陀囉(八十)頻陀囉頻陀囉瞋陀瞋陀(二百八十一)虎𤙖(八十二)虎吽(八十三)泮吒(八十四)泮吒泮吒泮吒泮吒(八十五)娑訶(八十六)醯醯泮(八十七)阿牟迦耶泮(八十八)阿波囉提訶多泮(八十九)婆囉波囉陀泮(九十)阿素囉毗陀囉波迦泮(二百九十一)薩婆提鞞獘泮(九十二)薩婆那伽獘泮(九十三)薩婆藥叉獘泮(九十四)薩婆乾闥婆獘泮(九十五)薩婆補丹那獘泮(九十六)迦吒補丹那獘泮(九十七)薩婆突狼枳帝獘泮(九十八)薩婆突澀比𠼐訖瑟帝獘泮(九十九)薩婆什婆唎獘泮(三百)薩婆阿播悉摩𠼐獘泮(三百一)薩婆舍囉婆拏獘泮(二)薩婆地帝雞獘泮(三)薩婆怛摩陀繼獘泮(四)薩婆毗陀耶囉誓遮𠼐獘泮(五)闍夜羯囉摩度揭囉(六)薩婆囉他娑陀雞獘泮(七)毗地夜遮𠼐獘泮(八)者都囉縛耆你獘泮(九)䟦闍囉俱摩唎(十)毗陀夜囉誓獘泮(三百十一)摩訶波囉丁羊乂耆唎獘泮(十二)䟦闍囉商羯囉夜(十三)波囉丈耆囉闍耶泮(十四)摩訶迦囉夜(十五)摩訶末怛唎迦拏(十六)南無娑羯唎多夜泮(十七)毖瑟拏婢曳泮(十八)勃囉訶牟尼曳泮(十九)阿耆尼曳泮(二十)摩訶羯唎曳泮(三百二十一)羯囉檀遲曳泮(二十二)蔑怛唎曳泮(二十三)嘮怛唎曳泮(二十四)遮文茶曳泮(二十五)羯邏囉怛唎曳泮(二十六)迦般唎曳泮(二十七)阿地目質多迦尸摩舍那(二十八)婆私你曳泮(二十九)演吉質(三十)薩埵婆寫(三百三十一)麼麼印兔那麼麼寫(三十二)突瑟吒質多(三十三)阿末怛唎質多(三十四)烏闍訶囉(三十五)伽婆訶囉(三十六)嚧地囉訶囉(三十七)婆娑訶囉(三十八)摩闍訶囉(三十九)闍多訶囉(四十)視毖多訶囉(三百四十一)䟦略夜訶囉(四十二)乾陀訶囉(四十三)布史波訶囉(四十四)頗囉訶囉(四十五)婆寫訶囉(四十六)般波質多(四十七)突瑟吒質多(四十八)嘮陀囉質多(四十九)藥叉揭囉訶(五十)囉剎娑揭囉訶(三百五十一)閉𭌚多揭囉訶(五十二)毗舍遮揭囉訶(五十三)部多揭囉訶(五十四)鳩槃茶揭囉訶(五十五)悉乾陀揭囉訶(五十六)烏怛摩陀揭囉訶(五十七)車夜揭囉訶(五十八)阿播薩摩囉揭囉訶(五十九)宅祛革茶耆尼揭囉訶(六十)唎佛帝揭囉訶(三百六十一)闍彌迦揭囉訶(六十二)舍俱尼揭囉訶(六十三)姥陀囉難地迦揭囉訶(六十四)阿藍波揭囉訶(六十五)乾度波尼揭囉訶(六十六)什伐囉堙迦醯迦(六十七)墜帝藥迦(六十八)怛隷帝藥迦(六十九)者突託迦(七十)昵提什伐囉毖釤摩什伐囉(三百七十一)薄底迦(七十二)鼻底迦(七十三)室隷瑟蜜迦(七十四)娑你般帝迦(七十五)薩婆什伐囉(七十六)室嚧吉帝(七十七)末陀鞞達嚧制劍(七十八)阿綺嚧鉗(七十九)目佉嚧鉗(八十)羯唎突嚧鉗(三百八十一)揭囉訶揭藍(八十二)羯拏輸藍(八十三)憚多輸藍(八十四)迄唎夜輸藍(八十五)末麼輸藍(八十六)䟦唎室婆輸藍(八十七)毖栗瑟吒輸藍(八十八)烏陀囉輸藍(八十九)羯知輸藍(九十)䟦悉帝輸藍(三百九十一)鄔嚧輸藍(九十二)常迦輸藍(九十三)喝悉多輸藍(九十四)䟦陀輸藍(九十五)娑房盎伽般囉丈伽輸藍(九十六)部多毖跢茶(九十七)茶耆尼什婆囉(九十八)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九十九)薩般嚧訶淩伽(四百)輸沙怛囉娑那羯囉(四百一)毗沙喻迦(二)阿耆尼烏陀迦(三)末囉鞞囉建多囉(四)阿迦囉蜜唎咄怛斂部迦(五)地栗剌吒(六)毖唎瑟質迦(七)薩婆那俱囉(八)肆引伽獘揭囉唎藥叉怛囉芻(九)末囉視吠帝釤娑鞞釤(十)悉怛多鉢怛囉(四百十一)摩訶䟦闍嚧瑟尼釤(十二)摩訶般賴丈耆㘕(十三)夜波突陀舍喻闍那(十四)辮怛隷拏(十五)毗陀耶槃曇迦嚧彌(十六)帝殊槃曇迦嚧彌(十七)般囉毗陀槃曇迦嚧彌(十八)跢姪他(十九)唵(二十)阿那隷(四百二十一)毗舍提(二十二)鞞囉䟦闍囉陀唎(二十三)槃陀槃陀你(二十四)䟦闍囉謗尼泮(二十五)虎𤙖都嚧甕泮(二十六)莎婆訶(四百二十七)
長水云。此呪四百二十七句。前諸句數。但是皈命諸佛菩薩眾賢聖等。及敘呪願加被。離諸惡鬼病等諸難。至四百十九云。跢姪他。此云即說呪曰。從四百二十唵字去。方是呪。如前云六時行道誦呪。每一時誦一百八徧。即正誦此心呪耳。如或通誦。更為盡善。然此即是祕密首楞嚴也。自古不翻。略有五意。一是諸佛密語。祕密之地。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餘聖所能通達。二是總持門。一一字句。含多義故。如婆伽婆。具六義故。三或是鬼神王名。呼之勅以守護修行人故。四是諸佛密印。如王印信。無往不通。幽顯遵奉。佛佛相傳。不得移易故。五不思議力所加持故。但密誦即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如王放洪恩。大辟咸赦。有功超升。此亦如是。是故自來不令解釋。其本或有異同。皆是前後三藏中邊語異。音聲小差。但依一本誦持。無得揀擇。
△三示諸佛出生。降魔廣被。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祕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呪心。得成無上正徧知覺。十方如來執此呪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十方如來乘此呪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十方如來含此呪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十方如來持此呪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十方如來依此呪心。能於十方㧞濟羣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瘂。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饑渴貧窮。應念銷散。十方如來隨此呪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恒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十方如來。行此呪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祕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呪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十方如來傳此呪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悉怛多般怛囉此云白傘蓋。白謂無染無雜。傘蓋覆蔭之義。以義而言。謂此純白不染之體。能庇覆一切也。呪心者呪即是心。心即是呪。然則凡持呪者。皆應具此心乎。曰具之而不知也。不知故推為如來呪心。而亦能乘如來威神之力。滅一切宿習。成一切心願。故知呪心即如來藏心。即大般涅槃心。即一切呪心。所謂大總持陀羅尼門。一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從此出生。以此成正徧知。降魔制外。以此坐寶蓮華。應微塵國。轉大法輪。以此為諸菩薩聲聞受記。即自果未成。即以此蒙佛授記。故此呪因地果地。無不承其恩力。而得圓滿。拔一切苦。解一切難。無不依憑。乃至十方如來補處以後。示菩薩為法王子。承事諸佛。四事具足。攝受親因。權實竝用。示現涅槃。傳授將來。無有能離呪心而得成辦。如此廣大。如此徧給。與持呪人。實無兩心。只在當人心口之間。能自覺悟。即與如來無二體用。若不覺知。但藉神用。無不滿足耳。五陰熾盛謂五陰蓋覆真性。不令顯發。盛即盛大之義。八苦與諸經不同。此以三塗根缺。配下四苦。為八。諸橫餘苦所攝。八難亦異諸經。此以賊兵王獄風火水饑為八。貧窮亦攝難餘也。
△四示呪心廣宣無盡。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呪。後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恒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呪名如來頂。
夫呪有說。則有不說時。而此乃云我說佛頂光聚般怛囉呪。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恒沙劫。終不能盡者。於此若悟。始知常在目前。無不說時。故說此呪名如來頂也。此微密開示。不即呪心。不離呪心。學者所當默契矣。
△五示呪力成就世出世間增慧銷障。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呪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此言漏未盡者。求得漏盡。必依此呪。方免魔事。此道場即前安置道場教專持誦也。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氎。書寫此呪。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此為心昏不能憶持者。廣明攝受。白氎紙類。出天竺。
阿難。我今為汝更說此呪。救護世間。得大無畏。成就眾生出世間智。
此為發心持呪求出世智有決定志者。說離諸障。自此至悟無生忍。於其中間。如法不如法事。皆同清淨。然非有決定心者未必能應。
若我滅後。末世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持誦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呪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呪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惡星。并諸鬼神。磣心毒人。於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并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心得正受。此求出世智者之所感發也。厭蠱正法華經所云蠱狐。維摩亦有妖蠱。金銀毒即梵網生金銀毒也。頻那夜迦此豬頭象鼻二使者。乃護法菩薩。領恩即蒙呪力也。
阿難。當知是呪。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無疑惑。
以散心憶持。顯發心求出世智者。別有感通也。故知菩薩護呪。無有揀擇。至於心能記憶。周徧了知。此在三摩地中。如來呪力。行者自力。菩薩加力。所得冥被。若合符節矣。
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
第一劫謂從現劫發決定心起。至最後一生補處。於其中間。不生不可樂處也。富單那此云辛奇臭餓。如云迦吒者。眷屬也。帶佩身上。藏藏宅中。
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熏修。永無分散。
佛與功德。得生佛剎。此雖持心呪者與佛冥通。亦須求出世智。方成感召也。阿僧祇此云無數。不可說者又數阿僧祇以至於不能知不能說也。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其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戒。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呪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呪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呪。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呪[A5]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呪。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舘。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此乃結轉發心持呪決定求出世智之所成就也。悟無生忍大乘圓教當初住位。前了知宿劫。蓋就持誦純一定力之所感發。此乃實證初心。所謂決定自知成佛不謬也。所有破戒眾罪。皆指未受戒時。或未懺悔時。自持呪後。皆得銷滅。至著破弊衣。及飲酒食辛。不入場。不行道。此皆限於時地。或兼在家出家。或[A6]已發明。或未發明。故特開此。此可以意得也。四棄即婬殺盜妄。比丘尼加四。謂觸期覆隨也。
△六示持呪滿願。得勝生處。
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呪。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囉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果報福利果報。蓋推求男女長壽餘一切果報也。此皆如來方便令持。以植菩提遠因。然世諦所願。身後往生。亦無不遂。大悲隨順。善巧引導。何所不至矣。
△七示呪力能消國難民災。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鬬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呪。安城四門。并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呪。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隨有此呪。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穀豐殷。兆庶安樂。亦復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晝夜安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呪地。悉皆消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自若諸國起。至諸惡災祥永不能入。極言呪力在處銷弭。能使國土安寧。人民康樂也。諸支提此云可供養處。又有舍利曰塔。無舍利曰支提。脫闍此云幢。亦云城臺高顯處。八萬四千惡星準眾生八萬四千煩惱。夫星辰吉凶。皆應人事。如二十八宿。為四方之紀。以昴推之。昴為先首。常行虗空。歷四天下。常行善事。故知皆眾生業種深厚。感應乖錯。惡煞劫運。相挺而起。善惡固無定耳。天官書凡諸星宿。皆以五星為主。即五行之經。及羅計孛而為八也。有此呪地。首及眾生。眾生障銷。則災異隨滅。古之君相。彗孛見象。可以修德銷弭。矧佛法耶。由旬正言踰繕那。此無正翻。是輪王巡守一停之舍。數有大小。或四十里。或二十里。諸經論中。多用小數。
△八示保護初心。離障心開。
是故如來宣示此呪。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於此呪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
佛說此呪。本為加被末劫初學。故今轉結再三丁寧。使無疑悔。心通指前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即是生身證初住位。此佛真語實語。所當諦信。
如來藏在眾生八識中。竅為見聞。迷於分別。隨分別之虗妄。以至升沈六道。出入四生。而聲動聞隨。色對見現。宛然如昨。十方如來慈力所加。加此而[A7]已。一切眾生悲仰所召。召此而[A8]已。然聖言之諄切。只在見聞。而當機之承訓。輙以分別。此因緣自然之疑。經陰入處界。以極七大。洗豁殆盡。而終於夢聞杵音。乃始瞥然。究而言之。亦惟是見聞而[A9]已。更無別指也。推窮分別。祇在目前。極乎證修。終非他事。如來曰。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虗妄。猶若空華。又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此因地覺心。亦不能捨清淨見聞而別有所謂如來藏也。至於自述圓通亦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則豈非所謂聞性乎。又曰。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又曰。觀聽旋復。又曰。斷滅妄想。則豈非外絕聲塵。內伏分別。而孤露聞性乎。文殊曰。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又曰。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又曰。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則又豈非因地覺心。必不能捨此清淨聞性而別有所謂如來藏性乎。始於發明。終於修證。無非絕諸分別。獨露見聞。入流之聞性。外既脫於聲塵。盡聞之覺心。內不住乎空慧。即初心之所詣。極究竟以同圓。至於四誨高懸。防波旬於末世。又復呪心啟悟。指祕密於當人。若作如來洪加。[A10]已是現前錯過。如來曰。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祕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呪心。得成無上正徧知覺。以此而觀。則所謂發明聞性者。即發明此耳。所謂外絕聲塵。內伏分別。而獨露聞性者。即獨露此耳。初心之所詣。詣此耳。究竟之所圓。圓此耳。微妙伽陀。不覺全身裏許。分明旦暮。罔知光徧恒沙。此豈初學之閑邪。實乃菩提之默證。周徧了知。匪因他發。決定成佛。不假道場。始知顯以指蹤。密須自領。愚故歷敘初心究竟之常塗。而歸本於呪心之默云。蓋有見乎如來之再三丁寧矣。
△九在會金剛善神。發願弘護。
說是語[A11]已。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
所願至誠保護修菩提者。以此并例諸天八部善神。故知菩提之心。最尊無上。一切天人。咸奉佛勅。我修行人。所宜自勉。
爾時梵王。并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
欲天則帝釋為統。梵天則梵王為統。此護法垂範也。
復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於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圓滿。
此八部頭首。多是菩薩示現。諸經有以菩薩稱者。
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得無所畏。
此屬天眾攝。師伯舉頭領也。畏指前一切諸魔鬼神。
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祇。并風神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無魔事。
山海水陸空行至於萬物樹木苗稼一切精靈。括盡三界所有神祇。風神王非前風師。乃主空神。其形如風。與無色天。皆依如來威神使得暫現也。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呪。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徒眾。常當隨從侍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久成菩提。果位[A12]已極。不取涅槃。大悲增勝也。或在道場。或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皆修三摩鉢提時節。此金剛藏王菩薩。所謂深知正定。乃真護持。非餘外護比也。魔王居大自在天頂。不樂行人求出世智。常作障礙。以其有大勢力。菩薩徒眾常隨。不使得其方便。不同餘魔也。
上五正宣心呪。廣示利益竟。
△六示修證始終位置。分六。初阿難請示漸次行目。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作是語[A13]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
二執種習。皆名為漏。當不指二乘無漏也。正熏修謂旋聞空覺。此乃初入三摩。未到涅槃。故從乾慧。起問修行次第。以幾等覺窮盡因位。蓋即一[A14]己以為末世懸鏡也。乾慧為初因。涅槃為極果。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共四十四心。是為修行漸次。然後入地。至於等覺。以究因位之盡。阿難[A15]已知其名。而欲詳詣其實。故復求示。
△二讚許懸示。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阿難自選根以後。正熏修路。皆[A16]已明了。大乘初住。便知極位中事。不同藏通一位不知一位也。觀如來所牒問語。謂從凡夫以至涅槃。普為大眾及諸末世。於斯可見。刳空也。謂空其心也。
△三示二顛倒因。分三。初總標倒因。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
問修行漸次。則有初。有中。有後。此名相所由立也。現前有世界。當下有眾生。此生佛所由別也。乃首言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雖為末世初根。不離直指之旨。惟一事實。餘二非真。隨處露現。人自迷悶。可悲也夫。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華嚴云。不了第一義諦。故名無明。前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此第一義諦也。於此不了。謂之不覺。不覺妄動。而有於念。念即生相。當生即滅。滅[A17]已復生。以其當下不能了知。念念相續。故名為妄。了妄即真。更無二體。故曹溪云。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謂了則不隨前念相續。當念宛然。更不復迷。此所謂轉也。轉妄覺而為菩提。轉生滅而為涅槃。本同一體。迷覺異名。故曹溪又云。但轉其名無實性也。依者如來藏依不覺而有妄動。依妄動而有生滅。今覺了無妄。則無所依。藏性自爾。故名轉依。
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前文三種相續。先世界而後眾生者。蓋由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所妄既立。聲色樅然。由是明理不踰。聽不出聲。見不超色。此眾生所為後於世界也。今言二種顛倒。蓋原妙性圓明本無世界及與眾生。由顛倒因。而有生死涅槃之異。故先眾生而後世界。此之世界。亦即現前眾生目見所感。妄取成業。展轉發生一切諸類。非言世界生起也。知二倒所因。不隨分別。便入圓明真三摩地。
△二眾生顛倒。分三。初眾倒因。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
性覺本明本寂。明不自守。不覺妄動。是性本無妄。因明而發。故有性妄見生也。性即畢竟無。妄即究竟有。無性之性。一定隨緣。有元非有。隨緣不變。下皆曉此。
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
此有承上究竟有。指妄見也。既有能見之妄見。即有所見之妄相。故曰此有所有。所見以妄見為因。是為非因而因。能住之妄見元虗。所住之妄相豈實。故曰了無根本。
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
本此無住即本前了無根本之住相。妄立器界及與根身。以器界根身皆相分攝。故帶言世界也。
△二眾生倒相。
迷本圓明。是生虗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
此原眾生目前妄見。無體無依。由迷本明。是生虗妄也。悟即元真。目前之世界。非有非空。直下之見聞。豈迷豈覺。於此不了。隨諸妄力。惑業何窮矣。
將欲復真。欲真[A18]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
將欲復真者謂了妄無體。更非別有。若欲復真。即此一念。便於真如性上。宛成非相。謂非真相而相。故曰非相。由是本非生而曰生。本非住而曰住。本非心而曰心。本非法而曰法。就眾生目前妄見。皆是本無妄有。所謂不了第一義諦。故名無明也。從此無明妄力。展轉發生。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故下文復云。
△三眾生業果。
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眾生業同。則愛憎相感。既有感業。則有感果。憎故相滅。愛故相生。此為顛倒。
上二眾生顛倒竟。
△三世界顛倒。分三。初世界倒因。
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
是有所有承上此有所有。既有所相。即成隔別。故分段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住。亦承上非因所因。住所住相。既有妄因。即有妄果。既成妄住。即成妄滅。因果生滅。遷流成世。
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
以世涉方。以方涉世。俱成十二。眾生妄見。為界所限。為念所遷。故所感類亦成十二。
△二世界倒相。
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
音聲性動靜。故動為聲相。然聲非色因。色非香因。香非觸因。觸非味因。味非法因。而乃一因一有。此皆眾生憶識誦習。妄想融通。一時頓現。故由六亂妄想。根塵相涉。成業性因。故有十二類生區分之果。自相輪轉也。窮十二變。即十二區分。先言六想。後言六塵。總見根塵相涉而成變化。旋復即輪轉也。
△三類生差別。分二。初總標十二類。
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乘此輪轉即乘上根塵相涉。互為旋復。由是顛倒故有諸類。下文自詳。
△二分釋十二類。分十二。初卵生。
阿難。由因世界虗妄輪迴。動顛倒故。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沈亂想。如是故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魚鳥龜蛇。其類充塞。
卵惟想生。虗妄屬想。想輕故動。感氣和合。成於飛沈。流轉國土。羯邏藍此云凝滑。入胎初位。俱舍論云。胎中分位有五。入胎初位。胎卵未分。皆同此也。飛沈之類。其數無量。魚鳥龜蛇。舉少以括。
△二胎生。
由因世界雜染輪迴。欲顛倒故。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曇流轉國土。人畜龍仙。其類充塞。
胎因情有。雜染屬情。情生於欲。感滋和合。成於橫豎。流轉國土。遏蒲曇此云皰。即第二位。胎卵[A19]已分也。豎為人仙。屬正。橫為龍畜。屬偏。
△三溼生。
由因世界執著輪迴。趣顛倒故。和合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如是故有溼相蔽尸。流轉國土。含蠢蠕動。其類充塞。
溼以合感。執著異趣。因煖和合。成於翻覆。流轉國土。蔽尸此云軟肉。受溼初相。以不入胎。無前二位。含蠢蠕動飛走不定。聞香趣附。
△四化生。
由因世界變易輪迴。假顛倒故。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轉國土。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化以離應。因於厭故。狥愛取新。觸想相應。成假和合。變易流轉。轉蛻飛行但舉其類。如天獄皆化生。但純想純情。各以業應也。羯南此云硬肉。凡蛻化變託。形質疾成。類皆如此。
△五有色。
由因世界留礙輪迴。障顛倒故。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堅執精明妄想。成於顯著。故上自九曜。下至蚌珠。雖極神曜。但有色相。吉為休徵。凶為咎徵。皆一類也。涅槃云。八十一神。皆因留礙想元。成其精曜。
△六無色。
由因世界銷散輪迴。惑顛倒故。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隱亂想。如是故有無色羯南流轉國土。空散銷沈。其類充塞。
厭有歸無。析色淪空。成於晦昧不覺。上至無色。中如主空神祇。下極幽隱鬼魅。皆是類也。
△七有想。
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罔昧無主。空有想憶。似明似暗。忽有而無。貪慕靈通。隨憶想現。諸幽陰鬼。是其所成。
△八無想。
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此有二種。一者夙習頑鈍。一者修習枯槁。灰心滅智。同於土木。上極無想天。八萬劫定。終墮泥犂。下至精神化為金石。如華表成精。黃頭化石。皆其類應。
△九非有色。
由因世界相待輪迴。偽顛倒故。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諸水母等。以蝦為目。其類充塞。
因依者依地自利。巧借虗偽。如水母無色。以蝦為眼。攬物成體。假食託命。迷失天真。一至於此。
△十非無色。
由因世界相引輪迴。性顛倒故。和合呪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如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呪詛厭生。其類充塞。
本自無色。因呪詛呼召而成精魅。此由自無所主。逐影附聲。甚至淫聲悲詞。互相引動。習成於性。聽響而赴。此似有色。而實無色。故非無色。
△十一非有想。
由因世界合妄輪迴。罔顛倒故。和合異成八萬四千迴互亂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彼蒲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蒲盧即蜾蠃。負他子以為[A20]己子。謂之合妄。誣罔相成。隨想顛倒。論因則捨重作輕。攬疎為密。世間忘莫大之恩。赴偶同之義。取報如是。
△十二非無想。
由因世界怨害輪迴。殺顛倒故。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如土梟等。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
怨害生於恩愛。恩愛是有想。怨害則為無想。推因當從親義中起瞋殺想。親義自不能離。瞋殺亦所必洩。如土梟食母。破鏡食父。皆夙業所成。隨業任運。憎愛互用。其迷如此。
是名眾生十二種類。
總結類名。
阿難問修三摩。未到涅槃。始從乾慧。以訖等覺。云何漸次得修行目。而世尊乃曰。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然則所謂漸次者。豈非名相。以此欲證妙性圓明。真可謂東行西馬首矣。又曰。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夫始言本來無有世界眾生。此言眾生世界二顛倒因。則知目前見有世界。當下見有眾生。此即顛倒因也。曰由性明心。因明發性。性妄見生。豈不曉然於妄見之非真。因明之為偽耶。悟世間眾生之為妄見。妙性圓明之非覺明。則無真可復。無妄可捐。即今日用。外無聲色。內匪見聞。豈凡所知。非聖所識。所謂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也。現在虗妄。非虗妄之可名。現非真如。豈真如之更復。世尊曰。欲真[A21]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可謂現前直指。轉盼即非。於此而悟。始知一切生相。即非生相。一切住相。即非住相。知覺非心。森羅非法。於此不悟。則日在非生。而妄見生相。日在非住。而妄見住相。非心為心。非法為法。展轉發生。妄何底極。此十二類生。所謂顛倒流轉而不自知者。至於發明自性。曉了現前。不從他覔。故知等妙二覺。無踰初心。然本智止伏現行。差別猶紆種習。究至涅槃。所知方盡。而後知離諸名相。本來無有未可易言[A22]已耳。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直指卷第七
音釋
(音亦麥殻破碎者)。
閦(音初)。
樺(音話皮可作紙)。
磣(參上聲毒也)。
刳(音拈剖也)。
蠕(輭平聲蟲微動者)。
蛻(音退蛇蟬所解)。
梟(音囂惡鳥)。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4 冊 No. 291 楞嚴經直指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上二示四決定明誨竟。
△三示密教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