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四
大乘重譯經目卷之三(一百八十部四百二十一卷)
- 順權方便經一部二卷([1]四十三紙長房本云權力方便[2]經一名惟權方便[3]經一名順權女經一名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名[4]轉女身菩薩所問受決[5]經)
右吳孫亮代赤烏年沙門康僧會譯。出長房錄。
- 順權方便經一部二卷(一名轉女身菩薩經又名順女經[6]三十三紙)
右西晉武帝代竺法護譯。見內典錄。
- [7]隨權女經一部二卷
右西晉代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8]樂瓔珞莊嚴經一卷
右秦羅什譯。出長房錄。
- 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卷(一名大乘瓔珞莊嚴經一名轉女身經三十紙)
右宋代沙門釋法海譯。出長房錄。
上五經同本別譯。
- 菩薩瓔珞經一部十二卷(或十四卷一名現前報經)
右東晉代沙門耆多蜜譯。出長房錄。
- 菩薩瓔珞經一部十六卷(或十四卷或十二卷三百三十[9]七紙)
右前秦竺佛念於長安譯。出內典錄。
- 菩薩瓔珞本業經一部二卷(四十二紙)
右前秦竺佛念於長安譯。出內典錄。
- 菩薩瓔珞本業經一部二卷
右宋文帝元嘉四年沙門釋智嚴譯。出長房錄。
- 瓔珞本業經一部二卷(一名菩薩瓔珞經三十七紙)
右宋文帝沙門道嚴譯。出長房錄。
上五經同本別譯。
- 觀佛三昧經一卷
右後秦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觀佛三昧經一部十卷(或八卷一名觀佛三昧海經一百八十四紙)
右宋永初年沙門求那跋陀羅於[10]楊州譯。出內典錄。
[11]前二經同本異譯
- 阿閦佛國經一部二卷(一名阿閦經一名阿閦莂諸菩薩學[12]戒品經第一譯[13]四十七紙)
右後漢建和年支讖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阿閦佛國經一部二卷(第二出[14]一云阿閦佛剎諸菩薩學戒品經與支讖譯少異)
右東晉成帝支道[15]根譯。出長房錄。
[16]已上二經同本別譯。
-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一卷(或二卷一[17]名度諸佛經四十紙)
右後魏宣[18]武代曇摩留支於洛陽譯。見長房錄。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一名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19]一卷)
右後魏永平二年至天平年。沙門菩提留支於[20]洛及鄴譯。出長房錄。
- 度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又加一切字[21]十五紙)
右梁天監年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於楊都壽光殿及正觀寺占雲館三處譯。出長房錄。
上三經同本別譯。
- 念佛三昧經一部六卷(或五卷一名菩薩念佛三昧經一百十三紙)
右宋大明六年沙門功德直於楊都譯。見內典錄。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A1]一部十卷(一百三十二紙)
右隋大業年笈多於東都上林園翻經館譯。出內典錄。
前二部十六卷同本別譯。
- 大薩遮尼乾子經一部七卷(或八卷或十卷一百六十三紙)
右後魏正光元年菩提留支於洛都汝南王宅譯。見長房錄。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一部三卷
右宋文帝元嘉年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上二部十卷同本別譯。
- 持人菩薩所問經一部四卷(或三卷六十一紙)
右西晉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22]見內典錄。
- 持人菩薩經一部三卷
右前秦建元年涼州沙門竺佛念譯。見長房錄。
- 持世經一部四卷(亦名法印經八十九紙)
右後秦弘始年沙門羅什於[23]常安逍遙園譯。見長房錄。
- 善臂菩薩所問經一卷(二十九紙)
右達摩欝多羅錄云。後秦沙門羅什譯。與持人菩薩所問經同本[24]異譯。
- 善肩[25]品抄經一卷(出善臂菩薩經)
右出真寂寺錄。
[26]右前五經同本別譯。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一部三卷([27]或二卷亦云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四十九紙)
右西晉太始年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一部二卷(四十九紙)
右西晉惠帝永興元年沙門支法度譯。出長房錄。真寂寺錄云。與大方廣寶篋經同本異譯。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一部二卷(或名示現寶藏經或三卷)
右西晉惠帝太安年安息國沙門安法欽於洛陽譯。見長房錄。
上三經同本別譯。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一部二卷(或一卷)
右後漢靈帝代臨淮清信士嚴佛調於洛陽譯。見長房錄。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一部二卷([1]一名大善權經一名慧上菩薩經[2]或云善權方便經[3]初出或云方便所度無極經[4]三十紙)
右西晉太康六年沙門竺法護譯。見長房錄。
- 大乘方便經一部三卷(或二卷四十七紙第三出與法護僧伽陀譯小異與[5]慧上菩薩所問經同本別譯)
右東晉元熙二年天竺居士竺難提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上慧菩薩經一部二卷(又名善權經又名上慧菩薩問善權經又名大乘方便經一名[6]大善權經)
右北涼沙門僧伽陀於涼州譯。見始興錄[7]前四經同本別譯。
- 弘道廣顯三昧經一部四卷(亦云阿耨達請佛經一名金剛門定意經或無三昧字六十三紙)
右凡四名有十品。一本但七品。少中三品。一本只有前五品。西晉永嘉二年竺法護於長安譯。長房錄如前。又寶唱[8]錄六名。一名阿耨達經。一名阿耨達龍王經。一名佛道廣顯經。餘同上初出。
- 阿耨達龍王經一部二卷(五十三紙)
右西晉竺法護於長安譯。見內典錄已上二部六卷同本異譯。
- 普超三昧經一部三卷(或四卷第二出與漢支讖阿闍世王經同本異譯亦云文殊普超三昧經亦云普超經八十紙)
右西晉太康年竺法護於長安譯。出內典錄。
- 阿闍世王經一部二卷(初出六十四紙)
右後漢支讖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更出阿闍[9]世王經二卷(第二出)
右西晉代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放鉢經一卷(是普超經別品殊譯出僧[10]祐錄八紙)
- 心本淨經一卷(抄普超三昧經)
- 三幼童經一卷
右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13]溥首童真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往古造行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法炬法立譯出。[14]長房錄。
- 舉鉢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沙門法炬法立譯。出長房錄。
- 無吾我經一卷
右東晉孝武帝竺曇無蘭[15]楊州謝鎮西寺譯。出長房錄。
已上十二經同出普超三昧經。
- 大灌頂經一部十二卷(或九卷或五卷一百[16]一十二紙)
右東晉元帝帛尸利蜜多於楊州譯。出內典錄。
- 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十二萬神王護比丘尼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宮宅神王守鎮左右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塚墓因緣四方神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召五方龍王攝[17]疫毒神呪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梵天神[18]呪策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灌頂普廣經一卷[19](一[20]本普廣菩薩經或名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隨願往生經一卷(一名普廣經)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達摩欝多羅錄。
- 灌頂經一部九卷
右東晉元帝世白尸利蜜多譯。[21]長房錄云出雜錄。
- 大將軍神呪經一卷
右東晉孝武帝竺曇無蘭楊都謝鎮西寺譯。出長房錄。
- 龍王結願五龍神呪經一卷
右東晉孝武帝竺曇無蘭楊都謝鎮西寺譯。出長房錄。
- 五龍呪經一卷(出真寂寺錄)
右十七經出上大灌頂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一部二卷(或三卷或云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五十七紙)
右[1]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等集三昧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河內沙門[2]帛法祖譯。出長房錄。
-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一部三卷(出等集三昧經五十八紙)
- [5]伅真陀羅尼所問經一部二卷(或三卷[6]亦名屯真陀羅尼經初出五十七紙)
右後漢建寧年支讖於[7]雒陽譯。出長房錄及內典錄。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一部四卷(第二出七十八紙)
右後秦弘始年羅什於常安譯。見長房錄已上二經同本別譯。
- 法鏡經[8]一部二卷(或一卷二十六紙)
右後漢靈帝代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法鏡經一卷(或二卷二十六紙)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譯。出長房錄已上二經同本別譯。
- 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或二卷第三出或云郁伽長者經與魏世康僧鎧吳世支謙[9]譯同本廣略[10]小異[11]三十紙)
右西晉武帝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或二卷第二譯三十紙)
右前魏齊王代嘉平年康僧鎧於洛陽白馬寺譯。出長房錄。
- 郁伽長者經一部二卷(或一卷第二出)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錄。
- 小郁伽經一卷(與郁伽長者不同)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郁伽羅越問菩薩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代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元嘉年罽賓三藏曇摩蜜多漢言法秀。於祇洹寺譯。出長房錄已上六經同本別譯。
- 月明童子經一卷(或云[12]月明童男經或云月明菩薩三昧經[13]七紙)
右吳赤烏年支謙譯。出真寂寺錄。
- 月光童子經一卷[14](與申日經申日兜經失利越經三經同本異譯一名月明童子經十紙)
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見長房錄。
- 申日[15]兒本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羅於祇洹寺譯。出長房錄。
- 德護長者經一部二卷([16]一名尸利崛多長者經[17]與申日兜本經月光童子經同本異譯二十六紙)
右隋開皇年沙門那連提耶舍於長安譯。見內典錄。
- 失利越經一卷(出僧祐錄)
已上五經同本別譯。
- 十法經一卷
右後魏佛陀扇多於洛及鄴譯。出長房錄。
- 十法經一卷(二十紙)
右梁普通年僧伽婆羅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已前二經同本別譯。
- 內藏百寶經一卷(亦名內藏百品經八紙)
右後漢元嘉二年安世高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內藏百寶經一卷(十紙)
右後漢靈帝世支讖譯。出長房錄已上二經同本別譯。
- 演道俗業經一卷([18]一云無業字)
右吳支謙譯。出長房錄。
- 演道俗業經一卷(第二出與[19]吳代支謙譯者少異十紙)
右西秦沙門聖堅於河南國譯。或云法堅。或云堅公。並是出長房錄。
已上[20]二經同本別譯。
- 寶網經一卷(一名寶網童子經三十二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寶網經一卷
右[21]秦羅什譯。出長房錄。
已上二經同本別譯。
- 文殊問菩提經一卷([22]一名菩提經一名伽耶山頂經一名菩提無[A2]行經八紙)
右後秦[23]弘始年羅什於常安譯。出長房錄。
- 伽耶山頂經一卷(第二[24]譯十一紙)
右後魏菩提留支於洛及鄴譯。出長房錄。
- 象頭精舍經一卷(第三出九紙)
右隋開皇二年毘尼多留支於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 菩提無行經一卷(七紙)
- 大乘伽耶山頂經一卷(十紙)
右大周長壽二年菩提留志於大周東寺譯。新編入錄。
已上五經同本別譯。
- 聞成十二因緣經一卷(四紙)
右後漢桓帝建初年[1]安息國王子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開成十二因緣經一卷(第二譯)
右漢靈帝代沙門支曜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一卷(第二譯)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錄。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一卷(五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內典錄。
- 十二因緣經一卷(第四譯四紙)
右南齊永明年求那毘地於楊州譯。出長房錄。
已上五經同本別譯。
- 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卷(八紙)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錄。
- 阿難目佉經一卷(與微密持經同)
右西晉惠帝三藏安法欽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無量破魔陀羅尼經一卷[2](十二紙)
右西晉惠帝代河內沙門[3]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新微密持經一卷([4]第二出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經)
右東晉安帝隆安二年佛陀跋陀羅於廬山譯。出長房錄。
- 出生無量門持經一卷(八紙)
右東晉[5]元熙年佛陀跋陀羅於廬山及楊州譯。出長房錄。
- 阿難目佉尼訶離陀羅尼經一卷(十二紙一名無量微密持經一名跋陀羅無量門[6]持經一名功德直破魔陀羅尼經)
右元魏代佛陀扇多於洛陽白馬寺譯。出長房錄。
- 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一卷(十二紙)
右宋大明年功德直於荊州譯。出內典錄。
- 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出無量持門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羅宋言功德賢。元嘉十二年於楊都祇洹寺譯。出長房錄。
- 舍利弗陀羅尼經一卷(九紙)
右梁代扶南沙門僧伽婆羅於楊都壽光殿譯。出長房錄。
- 一向出生菩薩經一卷(十二紙)
右隋開皇十五年闍那崛多於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已上十一經同本別譯。
- 長者子制經一卷(一名制經六紙)
右後漢安息國太子[7]世高譯。出長房錄。
- 逝經一卷(一名逝童子經)
右西晉惠帝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逝童子經一卷(第二出一名長者制經[8]一名制經亦云菩薩逝經亦云逝經二紙)
右西晉永寧元年支法度譯。出長房錄。
- 菩薩逝經一卷(四紙)
右北涼代河西王沮渠蒙遜從弟[9]安陽侯京聲譯。出長房錄。
- 制經一卷(出真寂寺及長房錄)
已上五經同本異譯。
- 犢子經一卷(二紙)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10]出達摩欝多羅錄。
- 犢子經一卷(一云犢牛經)
右東晉曇無蘭譯。出長房錄。
- 浮光經一卷(或作乳光經)
右東晉沙門耆多蜜譯。出長房錄。
- 乳光佛經一卷(與犢子經同本別譯七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不莊校女經一卷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錄。
- 胎藏經一卷(第二譯四紙)
右西晉代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無垢賢女經一卷(長房錄云離垢施女經三紙)
[11]右西晉太康年竺法護譯。出聶道真錄。
- 腹中女聽經一卷(一名不莊校女經三紙)
右北涼沙門曇無讖譯。出長房錄。
- 轉女身經一卷(二十紙)
右宋文帝元嘉年。三藏禪師曇摩蜜多。於祇[12]桓寺譯。出長房錄。
- 腹中女聽經一卷(第二出與不莊校女經[13]本同)
右南齊永平元年中。沙門釋法化誦出。與曇無讖所譯不莊校女經同。出真寂寺錄已上十經同本別譯。
- 大方等修多羅王經一卷(第二譯三紙)
右後魏菩提留支在洛及鄴譯。出長房錄。
- 轉有經一卷(二紙)
右[1]魏代佛陀扇多譯。出達摩欝多羅錄已上二經同本別譯。
- 彌勒成佛經一卷(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第一譯[2]十七紙)
右西晉太[3]安年竺法護譯。見內典錄。
- 彌勒成佛經一卷(第二譯與法護譯者大同小異[4]十九紙)
右秦弘始四年羅什於長安譯。見長房錄。
- 彌勒作佛時事經一卷(八紙)
右出寶唱錄。
- 彌勒來時經一卷(三紙)
右出達[5]摩欝多羅錄。
- 彌勒菩薩本願待時成佛經一卷
右秦弘始年羅什譯。出長房錄。
- 彌勒下生經一卷(一名彌勒受決經[6]七紙)
右秦弘始年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內典錄及長房錄。
- 觀彌勒菩薩[7]上生兜率天經一卷(一名彌勒[8]上生經)
右宋孝武帝世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 彌勒成佛經一卷(第[9]三出亦云下生首云大智舍利弗)
右蕭齊[10]釋道摽譯。江州沙門道政重飾。出長房錄。
- 彌勒下生經一卷(第[11]三譯)
右梁武帝承聖三年。真諦於豫章縣寶田寺譯。出長房錄。
已上十一經同本別譯。
- 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經一卷
- 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經一卷[14](一名王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右前秦代建初二年六月八日。曇摩難提共佛念。於長安定城為尚書令姚旻譯。一本無經字。出內典錄。
- 王子法益壞目因緣[15]經一卷(第二譯)
右前秦建元[16]中竺佛念譯。出長房錄已上三經同本別譯。
- 諸佛要集經一部二卷(亦云要集經四十九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諸佛要集經一部二卷
右西晉惠帝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17]已上二經同本別譯。
- 藥師[18]璃瑠光經一卷(一名拔除過罪生死經[19]一名[20]藥師瑠璃光本願經十三紙)
右宋大明年楊都鹿野寺[21]慧簡譯。出內典錄。
- 藥師如來本[22]願經一卷(十二紙)
右隋大業年笈多於東都上林園譯。出內典錄。
-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十五紙)
右大唐貞觀年玄奘於京師慈恩寺譯。出內典錄。
[23]以上三經同本別譯。
- 大乘寶雲經一部八卷
右陳代扶南國沙門須菩提。於楊都城內至敬寺譯。出長房錄。
- 寶雲經一部七卷(初出一百二十紙)
右梁代天監年。三藏曼陀羅等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 寶雨經一部十卷(一百八十六紙)
右大周長壽二年三藏梵摩於佛授記寺譯。新編入。
以上三經同本別譯。
- 諸法勇王經一卷[24](二十一紙)
右後漢支讖譯。出達摩欝多羅錄。
- 諸法勇王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沙門曇摩蜜多譯。出長房錄。
以上二經同本別譯。
- 十一面觀世音呪經一卷(十一紙[25]並功[26]能)
右後周耶舍崛多譯。出長房錄。
- 十一面觀世音神呪經一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於北闕金標門[27]內譯。出內典錄。
以上二經同本別譯。
- 佛頂呪經并功能一卷
右周武帝寶定四年闍那耶舍等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出長房錄。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八紙)
右大唐永淳二年佛陀波利譯。新編入[28]錄。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八紙)
右大唐永隆元年三藏地婆訶羅於東都東太原寺譯。至天[29]冊萬歲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奉勅入錄施行。
以上三經同本別譯。
- 大乘同性經一部二卷([30]又四卷一名佛十地經一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經四十紙)
右後周天和五年闍那耶舍崛多等。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出長房錄。
- 證契大乘經一部二卷(三十九紙)
右大唐永隆元年三藏地婆訶羅。於東太原寺譯。新編入。
上二經同本別譯。
- 移識經一部二卷([1]四十三紙)
右隋開皇十一年闍那崛多等。於長安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 大乘顯識經一部二卷(二十五紙)
右大唐永隆元年三藏地婆訶羅於[2]東太原寺譯。新編入。
以上二經同本別譯。
- 蜀普曜經一部八卷
右初出。
- 普曜經一部八卷([3]一名方等本起經第二譯一百八十二紙)
右晉懷帝永嘉二年竺法護於天水寺譯。出長房錄。
- 普曜經一部八卷(或六卷第三譯)
右宋元嘉四年沙門智嚴[4]寶雲等譯。出長房錄。
以上三經同本別譯。
- 十住斷結經一部八卷(或四卷)
右漢永平年沙門竺法蘭於洛陽白馬寺譯。出長房錄。
- 十[5]住斷結經一部十卷(第二出)
右後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出長房錄。
- 十住斷結經一部十四卷(或十一卷二百五十四紙)
右後秦建元十一年竺佛念共道安法師譯。出紀國寺錄僧祐錄。
以上三經同本別譯。
- 無字寶篋經一卷(六紙)
右後魏代菩提留支譯。出長房錄。
- 無字寶篋經一卷(第二譯)
右元魏正光六年至元象年。佛陀扇多於洛陽白馬寺及鄴金花寺譯。出長房錄。
- 大方廣寶篋經一部二卷(或三卷四十九紙)
右宋文帝元嘉年。求那跋陀羅於荊州新寺譯。出長房錄。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一卷(六紙)
右大唐永淳二年地婆訶羅於西京太原寺譯。新編入。
以上四經同本別譯。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一部二卷(一名佛土嚴淨經一名嚴[6]佛土淨經四十紙)
右西晉[7]太熙年竺法護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佛說菩薩三法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代聶道真諦。出長房錄。
- 菩薩奉施詣塔作願念經一卷(或作諸字)
右西晉惠帝代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棄惡長者問菩薩法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8]出見僧祐錄。
- 師子步雷菩薩問文殊師利發心經一卷
右晉惠帝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師子步雷音菩薩問文殊成佛時事經一卷
以前五經出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9]枝分。
- 賢劫三昧經一部十卷
- 賢劫經一部十[10]三卷(或十卷二百[11]一十七紙)
右西晉元康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出內典錄。
- 跋陀劫三昧經一部七卷
右西晉元康年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賢劫千佛名經一卷(出賢劫經)
右東晉孝武帝竺曇無蘭譯。出長房錄。
- 賢劫經一部十卷([12]一名賢劫三昧經亦名賢劫定意經)
右後秦弘始四年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以上五經同本別譯。
- 海龍王經一部四卷(第一譯或三卷)
右西晉太康六年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新海龍王經一部四卷(第二譯八十五紙)
右北涼玄始七年曇無讖於姑臧譯。出長房錄。
以上二經同本異譯。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四
校注
[0392001] 四十三紙【大】,〔-〕【宋】,卷或經下元明二本俱無記紙數下悉倣之 [0392002] 經【大】,一經【宋】 [0392003] 經【大】,〔-〕【宋】【元】【明】 [0392004] 轉女乃至經十字宋元明三本俱作別行本文 [0392005] 經【大】,經四十二紙【宋】 [0392006] 三十三紙【大】,〔-〕【宋】【元】【明】 [0392007] (隨權…錄)二十二字【大】,〔-〕【宋】【元】【明】 [0392008] 樂【大】,〔-〕【宋】【元】【明】 [0392009] 七【大】,〔-〕【宋】 [0392010] 楊【大】下同,揚【明】下同 [0392011] 前【大】,上【宋】【元】【明】 [0392012] 戒【大】*,成【宋】*【元】*【明】* [0392013] 四【大】,三【宋】 [0392014] 一【大】,〔-〕【宋】【元】【明】 [0392015] 根【大】,林【宋】【元】【明】 [0392016] 已【大】*,〔-〕【宋】*【元】*【明】* [0392017] 名【大】,云【宋】【元】【明】 [0392018] 武【大】,帝【宋】【元】【明】 [0392019] 一卷【大】,十紙【宋】,〔-〕【元】【明】 [0392020] 洛【大】,洛陽【宋】【元】【明】 [0392021] 十【大】*,一十【宋】* [0392022] 見【大】,出【宋】【元】【明】 [0392023] 常【大】*,長【明】* [0392024] 異【大】*,別【宋】*【元】*【明】* [0392025] 品【大】,品妙【宋】 [0392026] 右前【大】,上件【宋】【元】【明】 [0392027] (或二…紙)十八字【大】,亦云文殊師利佛土淨嚴經或二卷【宋】【元】【明】 [0393001] 一名【大】,一卷又名【宋】【元】【明】 [0393002] 或【大】,初出或【宋】【元】【明】 [0393003] 初出【大】,〔-〕【宋】【元】【明】 [0393004] 三【大】,四【宋】 [0393005] 慧【大】*,惠【宋】* [0393006] 大【大】,大長【宋】【元】【明】 [0393007] 前【大】,上【宋】【元】【明】 [0393008] 錄【大】,錄云【宋】【元】【明】 [0393009] 世【大】,貰【宋】 [0393010] 祐【大】,林【明】 [0393011] 法【大】,竺法【宋】【元】【明】 [0393012] 見【大】*,〔-〕【宋】*【元】*【明】* [0393013] 溥【大】,輭【宋】【元】【明】 [0393014] 長【大】,見長【明】 [0393015] 楊【大】*,於楊【明】* [0393016] 一【大】,〔-〕【宋】 [0393017] 疫【大】,疾【宋】 [0393018] 呪【大】,〔-〕【宋】【元】【明】 [0393019] (一本…經)二十字【大】,〔-〕【宋】 [0393020] 本【大】,名【元】【明】 [0393021] 長【大】,出長【宋】【元】【明】 [0394001] 晉【大】,西晉【宋】【元】【明】 [0394002] 帛【大】,白【明】 [0394003] 秦【大】,後秦【宋】【元】【明】 [0394004] 上【大】,前【宋】【元】【明】 [0394005] 伅【大】,純【宋】 [0394006] (亦名…出)十字【大】,或無純字【宋】,或無伅字【元】【明】 [0394007] 雒【大】,洛【宋】【元】【明】 [0394008] 一部【大】,〔-〕【宋】【元】【明】 [0394009] 譯【大】,〔-〕【宋】【元】【明】 [0394010] 小【大】,文【宋】【元】【明】 [0394011] 三十紙【大】,〔-〕【宋】【元】【明】 [0394012] 月明童男【大】,明月童子【宋】【元】【明】 [0394013] 七【大】,十一【宋】 [0394014] (與申…紙)二十七字【大】,〔-〕【宋】【元】【明】 [0394015] 兒【大】,兜【宋】【元】【明】 [0394016] (一名…經)九字【大】,〔-〕【宋】 [0394017] (與申…譯)十五字【大】,〔-〕【宋】【元】【明】 [0394018] 一云【大】,或【宋】【元】【明】 [0394019] 吳代支謙譯者【大】,前【宋】【元】【明】 [0394020] 二【大】,三【宋】 [0394021] 秦【大】*,後秦【宋】*【元】*【明】* [0394022] (一名…經)十九字【大】,總有三名不同【宋】【元】【明】 [0394023] (弘始…安)八字【大】,羅什【宋】【元】【明】 [0394024] 譯【大】*,出【宋】*【元】*【明】* [0395001] 安息國王子【大】,〔-〕【宋】【元】【明】 [0395002] 十二紙【大】,〔-〕【宋】【元】【明】 [0395003] 白【大】,帛【宋】 [0395004] 第二出【大】,〔-〕【宋】【元】【明】 [0395005] 元熙【大】,隆安元【宋】【元】【明】 [0395006] 持【大】,〔-〕【宋】【元】【明】 [0395007] 世【大】,安世【宋】【元】【明】 [0395008] (一名…經)十四字【大】,〔-〕【宋】【元】【明】 [0395009] 安【大】,汝【宋】【元】【明】 [0395010] 出【大】,出內典錄云出【宋】【元】【明】 [0395011] 右【大】,〔-〕【宋】【元】【明】 [0395012] 桓【大】,洹【宋】【元】【明】 [0395013] 本同【大】,同本【宋】【元】【明】 [0396001] 魏【大】,後魏【宋】【元】【明】 [0396002] 十七紙【大】,〔-〕【宋】【元】【明】 [0396003] 安【大】,康【宋】【元】【明】 [0396004] 十【大】,二十【宋】 [0396005] 摩【大】,磨【宋】【元】【明】 [0396006] 七【大】,六【宋】 [0396007] 上【大】,〔-〕【宋】【元】【明】 [0396008] 上【大】,下【宋】【元】【明】 [0396009] 三【大】,二【宋】【元】【明】 [0396010] 釋【大】,譯【元】【明】 [0396011] 三譯【大】,二出【宋】【元】【明】 [0396012] 帝【大】,靈代【宋】【元】【明】 [0396013] 雒【大】,維【元】【明】 [0396014] (一名…經)十一字【大】,〔-〕【宋】【元】【明】 [0396015] 經【大】,〔-〕【宋】【元】 [0396016] 中【大】,年【宋】【元】【明】 [0396017] 已【大】,以【宋】【元】【明】 [0396018] 璃瑠【大】,瑠璃【宋】【元】【明】 [0396019] 一【大】,一名藥師經一【宋】【元】【明】 [0396020] 藥師【大】,〔-〕【宋】【元】【明】 [0396021] 慧簡【大】,惠簡【宋】,慧蘭【元】【明】 [0396022] 願【大】,願功德【明】 [0396023] 以【大】*,〔-〕【宋】*【元】*【明】* [0396024] 二十一紙【大】,〔-〕【宋】【元】【明】 [0396025] 並功能【大】,一名戒功德經【元】【明】 [0396026] 能【大】,德【宋】 [0396027] 內【大】,〔-〕【宋】【元】【明】 [0396028] 錄【大】,〔-〕【宋】【元】【明】 [0396029] 冊【大】,策【宋】【元】【明】 [0396030] 又【大】,或【宋】【元】【明】 [0397001] 四【大】*,三【宋】* [0397002] 東【大】,東都【宋】【元】【明】 [0397003] (一名…譯)十字【大】,第二出一名本起經【宋】【元】【明】 [0397004] 寶【大】,與寶【宋】【元】【明】 [0397005] 住【大】,地【宋】【元】【明】 [0397006] 佛土【大】,土佛【宋】【元】【明】 [0397007] 太【大】,大【宋】【元】【明】 [0397008] 出【大】,譯出【宋】【元】【明】 [0397009] 枝分【大】,支派【宋】【元】【明】 [0397010] 三【大】,二【宋】【元】【明】 [0397011] 一【大】,〔-〕【宋】 [0397012] 一【大】,或七卷一【宋】【元】【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5 冊 No. 2153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2-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