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十
小乘律小乘論賢聖集傳(一百九十四部一千三百四十一卷)
小乘律(一百四部四百二十八卷)
- 十誦律一部五十九卷
右後秦弘始年弗若多羅譯。羅什度語。出長房錄。
- 十誦律一部六十二卷(一千六百六十五紙)
右東晉卑摩羅叉。於壽春石㵎寺譯出三卷。足前五十[2]九成六十二卷。出長房錄。
- 十誦比丘尼戒一卷(或有經字與曇摩[3]特所出少異)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4](二十九紙)
右東晉孝武帝代太康六年竺曇無蘭於楊都謝鎮西寺。合僧純曇摩持竺僧舒三家共為一卷。出長房錄。
- 毘尼誦一部三卷(是十誦後善誦)
右東晉安帝代罽賓國三藏律師卑摩羅叉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5](二十九紙)
右前秦沙門曇摩持共竺佛念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6](三十四紙)
右前秦沙門[7]慧常共曇摩持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教授比丘尼二歲壇文一卷
右前秦曇摩持共竺佛念譯。出長房錄。
- 十誦律釋雜事問一部二卷
右前秦曇摩蜱譯。出靜泰錄。
- 十誦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
右後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出長房錄。
- 十誦律雜事一卷
右後秦罽賓沙門曇摩耶舍譯。出寶唱錄。
- 十誦律比丘尼戒本一卷(與曇摩持譯者少異)
右後秦弘始年羅什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十誦僧尼要事羯磨一部二卷
右宋廢帝代律師釋僧璩[8]譯。出長房錄。
- 四分律一部四十五卷(或七十卷或六十卷一千五百二十八紙)
右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於[9]常安譯。出長房錄。
- 四分比丘僧戒本一卷(二十七紙)
右後秦佛陀耶舍於[10]常安譯。出內典錄。
- 曇無德羯磨一卷([11]四十六紙)
右前魏正[12]元元年曇諦於洛陽譯。出內典錄。
- 四分羯磨[13]經一卷(或云比丘[14]尼羯磨[15]十五紙)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於楊州祇洹寺譯。出長房錄。
-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
右梁天監三年靈曜寺沙門僧威出。見寶唱錄。
-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右天監三年靈曜寺沙門僧威出。見寶唱錄。
- 摩訶僧祇律一部四十卷[16](一千一百三十五紙)
右東晉安帝代義熙十二年沙門佛陀跋[17]陀羅共法顯。於楊都及廬山譯。出長房錄。
- 僧祇戒本一卷[18](初出)
右前魏嘉平年沙門曇柯迦羅於白馬寺譯。出長房錄。
- [19]摩訶僧祇比丘尼羯磨一卷
右東晉義熙年中沙門佛[20]馱於道場寺譯出長房錄。
- 僧祇大比丘戒本一卷(第二譯二十紙)
右東晉安帝代義熙十二年沙門佛陀跋陀羅。於楊都及廬山譯。出長房錄。
-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第二出與魏世柯迦羅出者[21]小異)
右東晉安帝代法顯共覺賢譯。出長房錄。
- 彌沙塞五分律一部三十四卷[22](六百九十四紙)
右宋景平元年沙門佛陀什共竺道生智勝釋[23]慧嚴。於楊都龍光寺譯。出長房錄。
- 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或云五分戒本十九紙)
右宋景平年沙門佛陀什等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 彌沙塞羯磨一卷
右宋景平年沙門佛陀什等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 彌沙塞尼戒本一卷
右梁普通三年釋明[24]徵於建初寺出。見寶唱錄。
- 彌沙塞律抄一卷
右師子國沙門僧伽跋彌譯。出寶唱錄。
- 二百六十戒合異二卷
右後漢明帝代竺法蘭譯。出長房錄。
- 犯戒罪報輕重經一卷(一名犯罪經[1]二紙)
右後漢代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一部四卷(或二卷[2]四十七紙)
右後漢代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恒水不說戒經一卷
右後漢代安世高譯。出達摩錄及王宗錄。
- 道本五戒經一卷[3](出長房錄)
- 威儀經一卷(出長房錄)
- 衣服制經一卷(出長房錄)
- 沙彌離威儀經一卷(出長房錄)
- 大戒經一卷([4]出長房錄)
- 戒消災經一卷(或云戒伏消災經[5]四紙)
右吳代支謙譯。出長房錄。
- 大比丘威儀經一部二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出。見僧祐錄。
- 誡具經一卷
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迦葉結集傳經一卷(或云結集戒經)
[A1]右西晉武帝代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誡王經一卷
右西晉武帝代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誡羅云經一卷
右西晉代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遺教法律三昧經一部三卷(或二卷)
右西晉法炬法立譯。出長房錄。
- 二百六十戒三部合異二卷
右東晉孝武帝[6]代竺曇無蘭。於楊都謝鎮西寺譯。出長房錄。
- 毘尼母論一部八卷(一百一十二紙)
右東晉太安年[7]符蘭譯。出達摩欝多羅錄。
- 阿毘曇心偈一部四卷(八十紙)
右東晉太安元年僧伽提婆譯。出達摩欝多羅錄。
- 教誡比丘尼法一卷
右東晉武帝代沙門瞿曇僧伽提於廬山譯。出長房錄。
- 雜問律事一部二卷
右東晉安帝代卑摩羅叉譯。出長房錄。
- 雜問律事一部二卷(譯處不同文與前異見別錄)
右東晉安帝隆安四年三藏律師曇摩譯。出長房錄。
- 迦葉結集戒經一卷
右東晉釋嵩公譯。出長房錄。
- 迦葉禁戒經一卷(一名摩訶比丘經一名真偽沙門經三紙)
右東晉釋退公譯。出長房錄。
- 比丘尼戒一卷
右前秦簡文帝代律師慧常共曇摩持竺佛念等。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鼻柰耶律一部十卷(一名戒因緣經)
右後秦竺佛念等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優婆塞戒本一卷
右北涼曇無讖共沮渠[8]蒙遜譯。出寶唱錄。
- 大愛道比丘尼經一部二卷
右僧祐錄云。涼土異經。
- 解脫戒本一卷(出迦葉毘律[9]二十一紙)
右後魏瞿曇般若留支譯。出長房錄。
-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亦直云明了論二十四紙)
右陳代三藏真諦譯。出長房錄。
- 遺教論一卷
[10]右陳代三藏真諦譯。出長房錄。
- 僧澁多律一卷(陳言總攝)
右陳代三藏真諦譯。出長房錄。
- 沙彌威儀經一卷(十九紙)
右宋求那跋摩於楊都譯。出內典錄。
- 優婆塞五戒略論一卷(一名優婆塞五戒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於祇洹寺譯。出長房錄。
- 優婆塞五戒相一卷[11](十五紙)
右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譯。出寶唱錄。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12](二十三紙)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於祇洹寺譯。出寶唱錄。
- 薩婆多摩得勒伽一部十卷[13](二百四十四紙)
右宋元嘉年僧伽跋摩於楊都譯。出內典錄。
- 六齋八戒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元嘉年求那跋陀羅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 賢者律儀經一卷(亦云威儀經)
右宋武帝代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 迦葉禁戒經一卷
右宋孝武帝代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 優婆塞五戒經一卷(一名五相經)
右宋孝武帝代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 真偽沙門經一卷(一名摩訶比丘經[1]三紙)
右宋孝武帝代沙門慧簡於鹿野寺譯。出長房錄。
- 決[2]定諸部毘尼一部二卷
右宋代昇明元年釋道儼依諸律出。見長房錄。
- 他毘利律一卷
右前齊武帝代。沙門摩訶乘於廣州竹林寺譯。出長房錄。
- 善見毘婆沙律一部一十八卷[3](四百二十六紙)
右南齊武帝代沙門釋僧猗。於廣州竹林寺請外國法師僧伽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毘跋 一卷
右齊永明年外國沙門釋法度譯。出寶唱錄。
- 弟子耆域述慢戒經一卷
右宋孝武代北涼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 賢者威儀經一卷
右宋孝武代北涼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 經律分異記一卷
- 三乘無當律一卷[4](長房錄)
- 四部律所明輕重物名一卷(長房錄)
- 比丘戒所出本末一卷(長房錄)
- 諸律解一卷([5]長房錄)
- 比丘波羅提木叉一卷[6](僧祐錄)
- 結界文經一卷([7]僧祐錄)
- 優波離問佛經一卷(或云優波離律[8]二十三紙[9]長房錄)
- 應行律經一卷([10]三紙[11]寶唱錄)
- 比丘諸禁律一卷(僧祐錄)
- 大沙門百一羯磨一卷([12]二十二紙[13]長房錄)
- 五戒報應經一卷[14](寶唱錄)
- 瞻波國佛說戒經一卷[15](長房錄)
- 目連問經一卷[16](二十七紙)
- 沙彌尼十戒一卷
- 五部威儀服飾經一卷(一[17]名五部僧服色名經[18]寶唱錄)
- 賢者雜事經一卷(僧祐錄)
- 在家律儀經一卷(長房錄)
- 犍搥法一卷(長房錄)
- 出律儀要一部二十[19]二卷([20]長房錄)
- 沙彌十戒并威儀一卷([21]二十一紙寶唱錄)
- 沙彌離戒經一卷(長房錄)
- 舍利弗問經一卷([22]十一紙長房錄)
- 二百五十[23]戒一卷(長房錄)
- 優婆塞五學略論[24]一部二卷(長房錄)
- 薩婆多[25]毘尼毘婆沙一部九卷(或八卷[26]一百九十七紙[27]長房錄)
以上除正律本外並是諸律枝派。
小乘論(五十四部[28]八百五十六卷)
- 阿毘曇九十八結法一卷(長房錄云阿毘曇九十八結經)
右後漢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分別功德論一部五卷(或四卷或三卷[29]七十二紙)
右西晉代竺法護譯。釋增一阿含義。出達摩欝多羅錄。
- 三法度論一部二卷(或三卷)
右東晉太元十六年僧伽提婆於廬山譯。出長房錄。
- 雜阿毘曇心一部十三卷
右東晉安帝隆安三年。沙門法顯共覺賢譯是第二出與前秦僧伽跋澄出者大同小異。出[30]高僧傳。
- 阿毘曇心一部十六卷(或十三卷)
右晉孝武帝代罽賓沙門僧伽提婆譯。出長房錄。
- 阿毘曇心一部四卷
右晉孝武帝代僧伽提婆於廬山為遠法師譯。出長房錄。
- 尊婆須蜜所集論一部十二卷(或十卷[31]三百七紙)
右前秦建元十九年僧伽跋澄共[32]佛念譯。出長房錄。
- 阿毘曇毘婆沙一部十四卷(或十一卷僧[33]祐錄云雜阿毘曇毘婆沙或有心字)
右前秦代僧伽跋澄。秦言眾現譯。出長房錄。
- 阿毘曇心一部五卷
右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共道安[34]於長安譯。出義善寺錄。
- 鞞婆沙阿毘曇論一部十九卷(或十五卷或十四卷或云毘婆沙亦云廣說[35]四百五十紙)
右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三法度論一部二卷
右前秦曇摩難提於長安譯。與僧伽提婆譯者小異。出長房錄。
- 阿毘曇八[36]犍度一部三十卷(或二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毘曇八犍度四百五十紙)
右前秦建元年沙門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譯。出長房錄。
- 舍利弗阿毘曇一部三十卷([1]或二十卷或二十二卷[2]七百六[3]十紙)
右後秦弘始十年沙門曇摩崛多共曇摩耶舍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成實論一部二十四卷(或二十卷或十六卷或十四卷四百七十七紙)
右後秦羅什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阿毘曇八犍度毘婆沙一部八十四卷(或一百九卷或六十卷[4]一千[5]三百七十八紙)
右北涼沮渠代浮陀跋摩共道挻等。於姑臧譯。出長房錄。
- 犢子道人問論一卷
右後魏代興和年瞿曇般若留支。於鄴都金花寺譯。出長房錄。
- 阿毘曇甘露味一部二卷(或云甘露味阿毘曇)
右[6]魏齊王代失譯。出長房錄。
- 眾事分阿毘曇論一部十二卷(二百三十七紙)
右宋元嘉十二年文帝代求那跋陀羅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 雜阿毘曇毘婆沙一部十四卷(第二出)
右宋文帝元嘉十年僧伽跋摩於長干寺譯。出長房錄。
- 雜阿毘曇心一部十卷
右宋元嘉三年伊葉波羅譯。至擇品輟。出長房錄。
- 雜阿毘曇心一部十三卷([7]或十四卷[8]三百二十七紙)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譯。出長房錄。
- 解脫道論一部十三卷(或十二卷[9]一百九十八紙)
右梁代天監十四年僧伽婆羅。於楊都占雲舘譯。出長房錄。
- 三世分別論一卷
右梁承聖年三藏真諦於廣州譯。出長房錄。
- 法勝阿毘曇論一部六卷[10](一百三紙)
右後齊天統年耶舍共法智譯。又達摩欝多羅錄云。姚秦代跋澄誦佛念譯。出內典錄。
- 別譯法勝阿毘曇心一部六卷[11](一百二十二紙)
右齊天統五年耶舍共法智[12]譯。出達摩欝多羅錄。
- 四諦論一部四卷(七十紙)
右陳代三藏真諦於廣州南康郡譯。出長房錄。
- 隨相論一部二卷([13]三十四紙或云求那摩諦隨相論)
右陳代三藏真諦譯。出內典錄。
- 十八部論一卷(七紙)
右陳代三藏真諦譯。出內典錄。
- 部異執論一卷([14]九紙一名執部異論)
右陳代三藏真諦於廣州制旨王園寺譯。出長房錄。
- 立世阿毘曇論一部十卷[15](一百七十三紙)
右陳代永定三年三藏真諦。於廣州制旨王園二寺於始興郡譯。出長房錄。
- 俱舍論偈一卷
右陳代三藏真諦。於廣州制旨王園二處譯。出長房錄。
- 俱舍釋論一部二十二卷[16](四百五十八紙)
右陳代三藏真諦。於廣州制旨王園寺譯。出長房錄。
- [17]須跋陀羅因緣論一部二卷
右周武帝代三藏法師耶舍崛多。於四天王寺譯。出長房錄。
- 大毘婆沙論一部二百卷[18](三千一百九紙)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於西京譯。出內典錄。
- 順正理論一部八十卷[19](一千四百二十紙)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於大慈恩寺譯。出內典錄。
- 顯宗論一部四十卷[20](六百四十四紙)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於大慈恩寺譯。出內典錄。
- 發智論一部二十卷[21](三百六十四紙)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於內宮中譯。出內典錄。
- 阿毘達[22]磨俱舍論一部三十卷[23](四百七十紙)
右大唐顯慶年三藏玄奘於內宮[24]中譯。出內典錄。
- 俱舍論頌一卷[25](三十四紙)
右大唐三藏玄奘譯。出內典錄。
- 識身足論一部十六卷[26](二百七十一紙)
右大唐顯慶年三藏玄奘於[27]宮中譯。出內典錄。
- 法蘊足論一部十二卷[28](一百九十二紙)
右大唐顯慶年三藏玄奘於宮中譯。出內典錄。
- 異部宗輪論一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譯。出內典錄。
- 阿毘達磨五事論一部二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譯。出內典錄。
- 品類足論一部十八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譯。出內典錄。
- 界身足論一部三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譯。出內典錄。
- 集異門足論一部二十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譯。出內典錄。
- 五事毘婆沙論一部二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譯。出內典錄。
- 入阿毘達磨論一部二卷[1](二十紙)
右大唐顯慶年三藏玄奘於宮中譯。出內典錄。
- 阿毘曇心偈一部四卷
右明五陰十二入九十八使。出寶唱錄。
- 三彌底論一部四卷(或三卷或云三彌祗論四十紙)
[2]右出長房錄。
- 辟支佛因緣論一部二卷[3](二十四紙)
- 雜心論一部十六卷
- 六足阿毘曇論一卷(出長[4]房錄)
賢聖集傳
三十六部九十一卷
- 佛所行讚傳一部五卷([5]一百五紙馬鳴菩薩讚)
右東晉寶雲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 阿育王傳一部七卷(或五卷一百一十五紙)
右梁天監年僧伽婆羅於楊州譯。出內典錄。
- 付法藏傳一部四卷[6](九十四紙)
右後魏世沙門曇曜譯。出長房錄。
- 付法藏經傳一部四卷(或二卷)
右後魏代沙門吉迦夜譯。出長房錄。
- 禪祕要經一部四卷(亦云禪祕要無經字)
右吳支謙譯。出長房錄。
- 禪祕要一部五卷(一名禪法要或為三卷[7]七[8]十紙)
右宋元嘉年沙門曇摩蜜多譯。出內典錄。
- 禪祕要法一部三卷(或四卷[9]七十六紙)
右後秦弘始年羅什於長安譯出內典錄。
- 禪法要解一部二卷
右北涼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 禪法要解一部二卷[10](五十八紙)
右後秦弘始年羅什於[11]長安譯。出內典錄。
- 治禪病祕要一卷[12](三十二紙)
右北涼代安陽侯沮渠京聲譯。出內典錄。
- 不淨觀禪經修行方便一部二卷
- 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
右宋元嘉年曇摩蜜多譯。出靜太錄。
- 百句喻集一部十卷(第三譯或五卷)
右南齊永明年沙門求那毘地楊州毘耶寺譯。出長房錄
- 百喻集一部四卷([15]僧伽私那撰[16]四十四紙)
[17]右南齊永明十年沙門求那毘地譯。出內典錄。
- 百喻集一部二卷
右南齊永明年沙門求那毘地譯。出玄法寺錄。
- 菩薩本緣集一部三卷(或四卷僧伽斯那譯撰[18]五十三紙)
右吳代支謙於江南譯。出內典錄。
- 僧伽羅剎集一部三卷(或二卷或五卷[19]九十九紙)
右前秦代沙門曇摩難提譯。出長房錄。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要偈一卷(一名勸發諸王要偈[20]七紙)
右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譯。出內典錄。
- 請賓頭盧法一卷[21](二紙)
右後漢安世高譯。出內典錄。
- 賓頭盧為王說法一卷(七紙西域抄集)
右出真寂寺錄。
- 請賓頭盧法經一卷
右宋孝武帝代沙門[22]慧簡譯。出長房錄。
-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一卷[23](八紙)
右宋代求那跋[24]陀羅於楊都譯。出長房錄。
- 馬鳴菩薩傳一卷(二紙)
右後秦代羅什譯。出內典錄。
- 龍樹菩薩傳一卷[25](四紙)
右後秦代羅什譯。出長房錄。
- 提婆菩薩傳一卷([26]四紙)
右後秦代羅什譯。出長房錄。
- 婆藪盤豆傳一卷[27](十四紙)
右陳代真諦譯。出長房錄。
- 大阿羅漢難陀蜜多[28]羅法住記一卷(七紙)
右大唐龍朔年玄奘於玉華宮譯。出內典錄。
- 讚觀世音菩薩頌一卷(四紙)
右大周長壽二年慧智於佛授記寺[29]譯。
- 勸發法王要偈一卷(七紙[30]龍樹菩薩造)
右宋代僧伽跋摩譯。出長房錄。
- 大勇菩薩分別業報集一卷
右宋文帝代僧伽跋摩譯。出長房錄。
- 譬喻集一部十卷[1](二百二十二紙)
右東晉成帝代康法邃類集眾經撰出部義甚要好。出內典錄。
- 佛從上所行三十偈一卷
- 法句集一部二卷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靜泰錄。
- 合微[4]密持[5]法記一卷
右是西域聖賢所撰。出真寂寺錄。
- 記法住傳一卷
[6]右大唐三藏玄奘譯。
- 十報法三統略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十[7]
校注
[0432002] 九【大】,九卷【宋】【元】【明】 [0432003] 特【大】,持【宋】【元】【明】 [0432004] 二十九紙【大】,〔-〕【宋】【元】【明】 [0432005] 二十九紙【大】,〔-〕【元】【明】 [0432006] 三十四紙【大】,〔-〕【元】【明】 [0432007] 慧【大】*,釋惠【宋】*【元】*【明】* [0432008] 譯【大】,〔-〕【宋】【元】【明】 [0432009] 常【大】,長【宋】【元】【明】 [0432010] 常【大】,長【明】 [0432011] 四【大】,三【宋】【元】【明】 [0432012] 元【大】,光【宋】【元】【明】 [0432013] 經【大】*,〔-〕【宋】*【元】*【明】* [0432014] 尼【大】,〔-〕【宋】【元】【明】 [0432015] 十五紙【大】,〔-〕【明】 [0432016] (一千…紙)八字【大】,〔-〕【元】【明】 [0432017] 陀【大】,〔-〕【明】 [0432018] 初出【大】,〔-〕【宋】【元】【明】 [0432019] 此前行三本俱有摩訶僧祇比丘羯磨一卷右東晉義熙年中沙門佛駄於道場寺譯出長房錄三十字 [0432020] 馱【大】,陀【宋】【元】【明】 [0432021] 小【大】,少【明】 [0432022] 六百九十四紙【大】,〔-〕【元】【明】 [0432023] 慧【大】,惠【宋】 [0432024] 徵【大】,徽【宋】【元】【明】 [0433001] 二紙【大】,〔-〕【元】【明】 [0433002] 四十七紙【大】,〔-〕【元】【明】 [0433003] 出長房錄【大】*,〔-〕【明】* [0433004] 出【大】,右五經出【明】 [0433005] 四紙【大】,〔-〕【元】【明】 [0433006] 代【大】*,〔-〕【宋】*【元】*【明】* [0433007] 符蘭【大】,僧伽提婆【宋】【元】【明】 [0433008] 蒙遜【大】,聲【元】【明】 [0433009] 二十一紙【大】,〔-〕【元】【明】 [0433010] (右陳…錄)十二字【大】,〔-〕【宋】【元】【明】 [0433011] 十五紙【大】,〔-〕【元】【明】 [0433012] 二十三紙【大】,〔-〕【元】【明】 [0433013] 二百四十四紙【大】,〔-〕【元】【明】 [0434001] 三紙【大】,〔-〕【元】【明】 [0434002] 定【大】,正【宋】【元】【明】 [0434003] 四百二十六紙【大】,〔-〕【元】【明】 [0434004] 長房錄【大】*,〔-〕【明】* [0434005] 長【大】,右律四卷出長【明】 [0434006] 僧祐錄【大】,〔-〕【明】 [0434007] 僧【大】,右律二卷出僧【明】 [0434008] 二十三紙【大】,〔-〕【元】【明】 [0434009] 長【大】,出長【明】 [0434010] 三紙【大】,〔-〕【宋】【元】【明】 [0434011] 寶【大】*,出寶【明】* [0434012] 二十二紙【大】,〔-〕【元】【明】 [0434013] 長【大】,出長【明】 [0434014] 寶唱錄【大】,〔-〕【明】 [0434015] 長房錄【大】,寶唱錄【宋】,右二經出寶唱錄【明】 [0434016] 二十七紙【大】,〔-〕【元】【明】 [0434017] 名【大】,百【明】 [0434018] 寶【大】,右出寶【明】 [0434019] 二【大】,一【元】【明】 [0434020] 長【大】,右三經法要出長【明】 [0434021] 二十一紙【大】,〔-〕【元】【明】 [0434022] 十一紙【大】,〔-〕【元】【明】 [0434023] 戒【大】,戒經【宋】【元】【明】 [0434024] 一部【大】,〔-〕【宋】【元】【明】 [0434025] 毘尼【大】,〔-〕【宋】【元】【明】 [0434026] 一百九十七紙【大】,〔-〕【元】【明】 [0434027] 長【大】,右五經論並出長【明】 [0434028] 八百五十六【大】,七百三【宋】【元】【明】 [0434029] 七十二紙【大】,〔-〕【元】【明】 [0434030] 高【大】,高高【明】 [0434031] 三百七紙【大】,〔-〕【元】【明】 [0434032] 佛【大】,竺佛【宋】【元】【明】 [0434033] 祐【大】,右【明】 [0434034] 於長安【大】,〔-〕【宋】【元】【明】 [0434035] 四百五十紙【大】*,〔-〕【元】【明】* [0434036] 犍【大】*,揵【宋】* [0435001] 或二十卷【大】,〔-〕【宋】【元】【明】 [0435002] 七百六十紙【大】,〔-〕【元】【明】 [0435003] 十【大】,〔-〕【宋】 [0435004] (一千…紙)八字【大】,〔-〕【元】【明】 [0435005] 三【大】,二【宋】 [0435006] (魏齊…錄)十字【大】,曹魏代譯失三藏名【元】【明】 [0435007] 或十四卷【大】∞三百二十七紙【宋】 [0435008] 〔-〕【元】【明】,三百二十七紙【大】∞或十四卷【宋】 [0435009] 一百九十八紙【大】,〔-〕【元】【明】 [0435010] 一百三紙【大】,〔-〕【元】【明】 [0435011] 一百二十二紙【大】,〔-〕【元】【明】 [0435012] 譯【大】,別譯【宋】【元】【明】 [0435013] 三十四紙【大】,〔-〕【元】【明】 [0435014] 九紙【大】,〔-〕【元】【明】 [0435015] 一百七十三紙【大】,〔-〕【元】【明】 [0435016] 四百五十八紙【大】,〔-〕【元】【明】 [0435017] 此前行宋元明三本俱有俱舍論本一部十六卷右陳代三藏真諦於廣州制旨王園寺譯出長房錄二十九字 [0435018] 三千一百九紙【大】,〔-〕【元】【明】 [0435019] 一千四百二十紙【大】,〔-〕【元】【明】 [0435020] 六百四十四紙【大】,〔-〕【元】【明】 [0435021] 三百六十四紙【大】,〔-〕【元】【明】 [0435022] 磨【大】*,摩【宋】* [0435023] 四百七十紙【大】,〔-〕【元】【明】 [0435024] 中【大】,〔-〕【元】【明】 [0435025] 三十四紙【大】,〔-〕【元】【明】 [0435026] 二百七十一紙【大】,〔-〕【元】【明】 [0435027] 宮【大】*,內宮【宋】*【元】*【明】* [0435028] 一百九十二紙【大】,〔-〕【元】【明】 [0436001] 二十紙【大】,〔-〕【元】【明】 [0436002] 右【大】,〔-〕【宋】【元】【明】 [0436003] 二十四紙【大】,〔-〕【元】【明】 [0436004] 房【大】,〔-〕【明】 [0436005] 一百五紙【大】,〔-〕【元】【明】 [0436006] 九十四紙【大】,〔-〕【元】【明】 [0436007] 七十紙【大】,〔-〕【元】【明】 [0436008] 十【大】,十一【宋】 [0436009] 七十六紙【大】,〔-〕【元】【明】 [0436010] 五十八紙【大】,〔-〕【元】【明】 [0436011] 長【大】,常【宋】【元】 [0436012] 三十二紙【大】,〔-〕【元】【明】 [0436013] 陀【大】,〔-〕【宋】【元】【明】 [0436014] 太【大】*,泰【元】【明】* [0436015] 僧【大】*,右僧【明】* [0436016] 四十四紙【大】,〔-〕【元】【明】 [0436017] 右【大】*,〔-〕【明】* [0436018] 五十三紙【大】,〔-〕【元】【明】 [0436019] 九十九紙【大】,〔-〕【元】【明】 [0436020] 七紙【大】*,〔-〕【元】【明】* [0436021] 二紙【大】*,〔-〕【元】【明】* [0436022] 慧【大】*,惠【宋】*【元】*【明】* [0436023] 八紙【大】,〔-〕【宋】【元】【明】 [0436024] 陀【大】,跋【宋】【元】【明】 [0436025] 四紙【大】*,〔-〕【元】【明】* [0436026] 四紙【大】*,〔-〕【元】【明】*,三紙【宋】 [0436027] 十四紙【大】,〔-〕【元】【明】 [0436028] 羅【大】,〔-〕【宋】【元】【明】 [0436029] 譯【大】,譯出【宋】【元】【明】 [0436030] 龍【大】,右龍【明】 [0437001] 二百二十二紙【大】,〔-〕【元】【明】 [0437002] 武【大】*,武帝【宋】*【元】*【明】* [0437003] 泰【大】*,太【宋】* [0437004] 密【大】,蜜【明】 [0437005] 法【大】,經【宋】【元】【明】 [0437006] 右大【大】,〔-〕【明】,大【宋】【元】 [0437007] 此下宋元二本俱有天冊萬歲元年十月二十六日,都撿校刊定經目及經真偽佛授記寺大德僧明佺三十二字【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5 冊 No. 2153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2-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