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二

大乘重譯經目卷之一([7]一百八十部一千三百九十卷)

  • 大方廣佛花嚴經一部六十卷(或五十[8]卷一千八十七紙)

    右東晉義熙十四年沙門佛陀跋陀羅於[9]楊州道場寺譯[10]長房錄

  • 兜沙經一卷[11](五紙)

    右後漢中平年支讖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菩薩本業經一卷(一名本業經十三紙)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譯是華嚴經淨行品無偈出長房錄

  • 淨行品經一卷(一名菩薩本業經)

    右吳代支謙譯出長房錄

  • 漸備一切智功德經一部五卷(一百二十二紙)

    右西晉元康七年沙門竺法護譯是華嚴經十地品出長房錄

  • 大方廣十地經一卷(一[12]名菩薩十地經亦云十地經七紙)

    右西晉代竺法護譯是華嚴十住品出長房錄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代河內沙門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佛說金剛藏問菩薩行經一卷

    右西晉[13]代竺法護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度世品經一部六卷(一百一十九紙)

    右西晉元康元年沙門竺法護譯是華嚴經離世間品出長房錄

  • 菩薩十住經一卷(五紙)

    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是華嚴經十住品出長房錄

  • 如來興顯經一部四卷(一名興顯如幻經七十七紙)

    右西晉元康年沙門竺法護譯[14]是華嚴經性起品出長房錄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是華嚴[15]經淨行品十一紙)

    右西晉惠帝太康年清信士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十住經一部十二卷

    右西晉惠帝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太康年清信士聶道真譯與法護譯大同小異出長房錄

  • 菩薩十住經一卷(第三出)

    右東晉安帝世北天竺國三藏禪師佛馱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菩薩本業經一卷(是淨行品重翻長房錄云本業[16]經)

    右東晉佛[17]陀跋陀羅譯出靜泰錄

  • 菩薩十法住經一卷

    右東晉世沙門佛陀跋陀羅譯是華嚴十住品長房錄云晉惠帝太康年清信士聶道真譯

  • 十地經一卷

    右東晉祇多密譯出長房錄

  • 菩薩十住經一卷(第二出)

    右東晉代[18]祇多蜜譯出長房錄

  • 十住經一部四卷(或五卷九十七紙)

    右後秦弘始年沙門羅什共佛陀耶舍譯出長房錄

  • 莊嚴菩提心經一卷(第二譯與晉法護出菩薩十地品大同小[1]異)

    右後秦弘始年沙門羅什譯出長房錄

  • 羅摩伽經一部三卷(或四卷七十四紙)

    右西秦沙門堅公譯又云曹魏安法賢譯是華嚴經入法界品出內典錄

  • 羅摩伽經一卷(與魏代安法賢譯者廣略為異)

    右北涼代曇無讖譯出長房錄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2](第二出與晉法護所出菩薩十地經小異)

    右元魏代延興年沙門吉迦夜於北臺譯是華嚴十住品前出長房錄

  • 信力入印法門經一部五卷(九十三紙)

    右元魏正始年沙門曇摩流支於[3]洛陽譯是華嚴經出內典錄

  • 佛華嚴入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或二卷二十八紙)

    右隋開皇年沙門闍那崛多共笈多於西京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一卷(十一紙)

    右大唐垂拱元年沙門地婆訶羅於西京西太原寺譯新編入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十三紙)

    右大唐永昌元年于闐沙門提雲般若於神都魏國東寺譯[4]編入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一卷(九紙)

    右大周天授二年于闐沙門提雲般若於神都大周東寺譯新編入錄

  • 大方廣如來性起經一部二卷(一名大方廣如來性微密藏經五十一紙)
  • 華嚴經十種生法經一卷
  • 佛名經一卷
  • 菩薩名經一卷
  • 抄華嚴經一卷
  • 十地經一部四卷(是十地品)
  • 漸備經一卷

    以前三十六經並華嚴經枝派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一部六百卷(一萬二千紙)

    右大唐顯慶四年三藏玄奘於[5]方州玉華宮譯此一部經具單重合譯

  • 道行般若經一部十卷(一百九十四紙)

    右後漢光和二年沙門支樓迦讖於洛陽譯出長房錄[6]是小品經

  • 古品曰遺日說般若經一卷(一名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名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寶積經二十五紙[7]正)

    右後漢桓帝建初年沙門支樓迦讖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道行經一卷

    右後漢嘉平年沙門竺佛朔譯出後漢朱士行錄

  • 大明度經一部四卷(或六卷或名大明度無極經[8]一百六紙)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於涼州譯出長房錄

  • 摩訶般若波羅蜜呪經一卷

    右吳建興年優婆塞支謙譯出長房錄

  • 吳品經一部五卷(亦名大智度無極經即是小品般[9]若)

    右魏齊王世吳赤烏年沙門康僧會譯出僧祐及長房二錄

  •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十九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新道行經一部十卷(或七卷第二出亦名小品出光讚般若一百八十[10]五紙)

    右西晉太始年沙門竺法護於洛陽及江左譯出長房錄

  • 仁王般若經一部二卷(或一卷三十一紙)

    右西晉永嘉年沙門竺法護譯出晉世雜錄

  • 小品經一部七卷(第二譯)

    右西晉太始四年竺法護於洛陽譯出長房錄與漢世竺佛朔譯舊道行全異

  • 光讚般若經一部十五卷(或十卷二百五十一紙)

    右西晉太康七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大智度無極經一部四卷(義善寺錄云出大品)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僧祐錄

  • 放光般若經一部三十卷(或二十卷五百三十紙)

    右西晉元康元年沙門無羅叉等於陳留倉垣譯出內典錄

  •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一部二卷(或直云道[11]行)

    右西晉惠帝代優婆塞衛士度譯出寶唱錄

  • 大智度經一部四卷(義善寺錄云出大品)

    右東晉沙門祇多蜜譯出長房錄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鈔長安品五卷([12]一名須菩提品[13]一名長安品經[14]八十三紙)

    右前秦建元年沙門曇摩蜱共竺佛念譯出內典錄

  •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一部二十卷(第二譯)

    右後秦弘始年[15]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仁王般若經一部二卷(第[16]二出與法護出者[17]文少異)

    右秦弘始三年沙門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舍衛十三紙)

    右後秦弘始三年沙門[1]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部三十卷(或[2]四十卷或二十七卷六百一十九紙)

    右後秦弘始五年沙門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一部十卷(或七卷[3]或八卷菩提經同本異出[4]一百五十四紙)

    右後秦弘始十年沙門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大明度經一部四卷(一百六紙)

    右北涼沙門道龔於西[5]源譯出長房錄

  • 金剛般[6]若經一卷(婆伽婆十六紙)

    右後魏永平二年沙門菩提留支於洛都譯出內典錄

  • 文殊般若波羅蜜經一卷(或二卷又加說字二十四紙)

    右梁天監年沙門曼陀羅於楊州譯出長房錄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7]

    右經第二譯少勝前曼陀羅所出二卷者梁天監年扶南沙門僧伽婆羅譯出長房錄

  • 仁王般若經一卷

    右梁武帝世大同三年優禪尼國沙門真諦於寶月寺譯出長房錄與晉[8]世法護譯者少異

  • 勝天王般若經一部七卷(一百二十四紙)

    右陳世天嘉六年月支國王子月婆首那於江州興業寺譯又弘福等錄云楊州譯出長房錄

  • 金剛般若經一卷(祇樹林十四紙)

    右陳朝永定年沙門真諦於廣州制旨王園二寺譯出長房錄

  • 寶積經一部三卷

    右周武帝代三藏禪師闍那耶舍於長安四天王寺譯出長房錄

  • 能斷金剛般若經一卷(二十一紙)

    右唐永徽年沙門玄奘於西京大慈恩寺譯出內典錄

  • 實相般若經一卷(九紙)

    右大周長壽二年沙門菩提留志於神都大周東寺譯

  • 摩訶衍寶嚴經一卷(二十紙)

    右長房錄云晉代[9]

  • 大寶積經一卷(一名大寶經一名寶經一名摩尼寶經二十紙)

    [10]右內典錄[11]云與支讖佛遺日[12]寶及摩訶衍寶嚴經同本異譯

  • 般若波羅蜜神呪經一卷(出大品經)
  • 總攝無盡義經一部二卷(出大品經)

    以前三十六經竝般若[13]枝分

  • 新合大集經六十卷

    右招提寺沙門釋僧就開皇六年新合長房錄云就少出家專寶坊學依如梵本此大集經凡十萬偈若具足出可三百卷[14]見今譯經崛多三藏口每說云于闐東南二千餘里有遮拘迦國彼王純信敬重大乘諸國名僧入其境者並皆試練若小乘學即遣不留摩訶衍人請停供養王宮自有摩訶般若大集華嚴三部大經並十萬偈然去聖將遠凡識漸昏不能總持隨分撮寫致來梵本部甲弗全[15]五略翻廣來廣譯緣是前哲支曇所翻及羅什出[16]或二十七[17]復三十或三十一卷軸匪定就既宣楊每恒笑歎[18]及耶舍高齊之世出月藏經一十二卷至今開皇復屬耶舍譯日藏經一十五卷既竝大集本舊品內誠欣誠躍即依合之成六十軸

  • 舍利弗問寶女經一卷(出第二卷)

    右後漢[19]世安高譯出長房錄

  • 申越長者悔過供佛經一卷[20](亦名由起長者悔過經)

    右後漢代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舍利弗歎寶女說不思議經一卷(一名歎寶女經)

    右後漢代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21]光經一卷

    右後漢代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大方等大集經一部二十[22]七卷

    右後漢建和年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於洛陽初譯出長房錄

  • 阿差末經[23]一部四卷(初譯一名阿差末菩薩經)

    右吳黃武三年天竺沙門維祇難於武昌譯出長房錄

  • 大慈無減經一卷

    右吳代支謙譯出長房錄

  • 小阿差末經一部二卷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譯出長房錄

  • 阿差末經一部四卷(第二譯與維耆難所譯[1]本小異)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譯出長房錄

  • 寶女問三十二相經一卷[2](一[3]云寶女[4]問經一名三十二事經一名門經)

    右吳代優婆塞支謙譯出長房錄

  • 魔女聞佛說法得男身經一卷(出大集)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譯出長房錄

  • 魔女問得男身經一卷

    右吳赤烏年康僧會異譯寶幢分往古品末出寶唱錄

  • 菩薩淨行經一部二[5]

    右吳赤烏年沙門康僧會於建鄴譯是大集寶髻品出竺道祖錄

  • 魔王入苦宅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僧祐錄)

  • 波斯匿王蒙佛神力到寶坊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僧祐錄)

  • 十八不共品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僧祐錄)

  • [6]星天子問慈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竺法護譯(出僧祐錄)

  • 梵王變身經一卷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四自在神通經一卷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大哀經一部八卷(或七卷或六卷一百二十七紙)

    右西晉元康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是大集自在王陀羅尼品出長房錄

  • [7]結菩薩所問經一部二卷(一名菩薩淨行經[8]四十八紙)

    右西晉太熙年沙門竺法護譯是大集寶髻品出長房錄

  • 無盡意經一部四卷(或五卷第二出與阿差[9]末同本別譯八十六紙)

    右西晉太始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寶女問慧經一卷(第二譯與吳世支謙出者同出四卷[10]寶女經)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無言菩薩經一部二卷(或名無言童子經四十一紙)

    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是大集經無言品[11]聶道真錄

  • 寶女問慧經一部四卷(或三卷或名實[12]女經[13]亦名寶女三昧經六十三紙)

    右晉太康八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是大集經寶[14]髻菩薩品出聶道真錄

  • 阿差末經一部七卷([15]或四卷第三出或云差末菩薩經一百六紙)

    [16]晉永嘉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是大集經無盡意品[17]見長房錄

  • 光味菩薩造七寶梯經一卷

    右西晉元康年惠帝代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無言菩薩流通法經一卷(出第[18]十七卷)

    右西晉惠帝代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菩薩[19]道示行經一卷(出第三卷)

    右西晉惠帝代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無言菩薩經一卷[20](或云無言童子經或二卷四十一紙)

    右西晉惠帝世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菩薩初發心時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菩薩出要行無礙法門經一卷(出第十二卷)

    右西晉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菩薩戒身自在經一卷(或云自在王菩薩問如來警戒經)

    [21]右西晉惠帝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菩薩戒自在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世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佛問四童子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世河內沙門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調伏王子道心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世河內沙門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魔女聞佛說法得男身經一卷([22]第二譯與先譯弊[23]摩試目連經本同名[24]異)

    右西晉惠帝[25]世沙門法炬法立譯出長房錄

  • 諸天問如來境界不可思議經一卷

    右東晉孝武帝代竺曇無蘭譯出長房錄

  • 見水世界經一卷

    右東晉孝武帝竺曇無蘭[26]楊州謝鎮西寺譯出長房錄

  • 寶女施經一卷

    右東晉祇多蜜譯出長房錄

  • 過去無邊光淨佛土經一卷

    右後秦羅什譯出長房錄

  • [27]齊化出菩薩經一卷

    右後秦羅什譯出長房錄

  • 開化魔經[28]一卷(出大集)

    右後秦羅什譯出長房錄

  • 大方等大集經一部三十卷[1](或四十卷第二譯)

    右後秦弘始年沙門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佛弟子化魔子偈頌經一卷
  • [2]大白魔王堅信經一卷
  • 過魔法界經一卷
  • [3]謦欬徹十方經一卷

    右四卷並後秦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自在王經一部二卷(四十一紙)

    右秦弘始九年鳩摩羅什於長安譯是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出僧叡二秦錄

  • 魔業經一卷(出大集第十一卷)

    右後秦羅什譯出長房錄

  • 佛說菩薩如意神通經一卷

    右後秦羅什譯出長房錄

  •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寶[4]唱云一名虛空經)

    右後秦佛陀耶舍譯出長房錄

  • 虛空藏菩薩所問經一部八卷([5]或六卷一名方等主虛空藏經與法賢所譯羅摩伽經本同[6]異文第二出一百八紙)

    右西秦乞伏國仁世沙門聖堅於河南譯[7]是大集經虛空藏品出長房錄

  • 大方廣十輪經一部八卷(或七卷一百二十四紙)

    右北涼沙門曇無讖於姑臧譯出長房錄

  • 虛空藏經一部五卷(第二出)

    右北涼沙門曇無讖於姑臧譯出長房錄

  • 大方等大集經一部三十卷(或[8]三十二卷二十九卷第三譯六百四紙)

    右北涼玄始年沙門曇無讖於姑臧譯出長房錄

  • 奮迅王問經一部二卷(四十二紙第二譯)

    右後魏沙門菩提留支於洛都譯出內典錄

  • 無盡意經一部六卷(八十六紙)

    右宋文帝元嘉年沙門智嚴於楊州枳園寺譯出長房錄

  • 調伏眾生業經一卷(出第[9]三卷)

    右宋文帝代元嘉四年沙門[10]釋智嚴譯出長房錄

  •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沙門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一卷

    右宋文帝元嘉年曇摩蜜多於楊州譯出長房錄

  • 觀虛空藏菩薩[11]經一卷(一名虛空藏經[12]亦名虛空藏觀經二紙)

    右宋元嘉年曇摩蜜多於楊州譯出靜泰錄

  • 無盡意經一部十卷

    右宋明帝世沙門法眷於廣州譯出內典錄

  • 大方等月藏經一部十卷(或十五卷二百一十四紙)

    右北齊天統二年沙門那連提耶舍共法智於天平寺譯出長房錄

  • 須彌藏經一部二卷([13]三十八紙)

    右高齊沙門耶舍於天平寺譯出長房錄

  • 定意天子所問經一部五卷(出大集)

    右周武帝代摩伽陀國三藏禪師闍那耶舍周言藏稱共二弟子耶舍崛多闍那崛多等為大[14]冢宰晉[15]蕩公宇文[16]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出長房錄

  • 大方等日藏經一部十卷(或十五卷二百四紙)

    右隋開皇四年沙門那連提耶舍於西京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 大集賢護經一部五卷(或六卷九十三紙)

    右隋開皇[17]十四年沙門[18]闍那崛多及笈多於長安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 虛空孕菩薩經一部二卷

    右隋開皇七年闍那崛多譯[19]出內典錄云四重譯

  • 大方等大集地藏菩薩十輪經一部十卷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於京師大慈恩寺譯出內典錄

  • 大方等大集經一部八卷(一百二十八紙)
  • 法心呪經一卷
  • 寶幢呪經一卷
  • 不與婆羅門等[20]爭訟經一卷
  • 佛入三昧以一毛放大光明經一卷
  • 佛說菩薩瓔珞莊嚴經一卷
  • 功德莊嚴王八萬四千歲請佛經一卷

    以上七十八經大集經枝派

  • 大般涅槃經一部四十卷(或三十六卷八百四十七紙)

    右北涼玄始三年沙門曇無讖於西[21]涼譯[22]竺道祖錄

  • [23]胡般泥洹經一部二卷

    右後漢桓帝建和年沙門支樓迦讖譯出僧祐錄

  • 大般涅槃經一部二卷

    右曹魏外國安法賢略前品為二卷長房錄云出竺道祖錄

  • 泥洹[1]經一部二卷[2](四十八紙第二出)

    右吳黃武年外國優婆塞支謙譯序品哀歎品為二卷長房錄云[3]竺道祖吳錄

  • 般泥洹經一部二卷[4](亦名大般涅槃經亦名方等泥洹經五十紙)

    右西晉太始五年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大般泥洹經一部六卷(或十卷一百[5]六十四紙)

    右東晉義熙十三年沙門法顯於楊都道場寺譯上帙為六卷出竺道祖晉世雜錄

  • 大般泥洹經一卷

    右東晉義熙十三年於謝司空[6]玄謝石道場寺出舊錄[7]覺賢是佛陀跋陀羅出寶雲筆受是大本前分十卷大眾問品見道祖錄或十卷

  • 泥洹經一部二十卷

    右宋元嘉年中沙門智猛於西涼州譯出竺慧宋齊錄

  • 般泥洹經一卷(第二[8]出與吳世支謙譯者少異見僧祐及寶唱錄)

    右宋文帝孝建元年沙門求那跋陀羅於荊州新寺譯出長房錄

  • 大悲經一部五卷(一百紙)

    右齊天保九年耶舍於相州譯出長房錄

  • 四童子經[9]三卷(一[10]加三昧字四十二紙)

    右隋開皇年崛多笈多譯出內典錄

  • 大般涅槃經荼毘分二卷(一名闍維分)

    右唐麟德年中南天竺僧若那跋陀共唐國僧會寧於日南波陵國譯儀鳳年初交州都督梁難敵附經入京至三年大慈恩寺主僧靈會於東宮三司受啟所陳聞請乞施行三司牒報逐利益行用長安西太原寺僧慧立作序至天[11]冊萬歲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奉 勅編[12]

  • 名字功德品經一卷
  • 哀泣經一部二卷(與方等泥洹經同本[13]異譯三十五紙)

    以前十四經並涅槃枝分

  • 妙法蓮華經一部八卷([14]此一部經具單重合譯一百八十九紙)

    右隋仁壽二年沙門笈多於興善寺譯出內典錄

  • 法華三昧經一部六卷(一本有正字)

    右前魏甘露元年沙門支彊良樓在交州城譯釋道聲筆受出長房錄

  • 佛以三車喚子經一卷

    右魏代支謙譯出長房錄

  • 光世音經一卷(出正法華)

    右西晉永嘉二年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普門品經一卷

    右西晉代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薩芸芬陀利經一部六卷

    右西晉太始元年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出竺道祖錄

  • 正法華經一部十卷(二百二十一紙)

    右西晉太康七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出內典錄

  • 方等法華經一部五卷

    右東晉成帝咸康元年支道[15]根譯出竺道祖錄蕭梁代寶唱錄云法華羅什妙法蓮華三昧芬陀利方等法華同本別譯

  • 普門品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出者大同)

    右東晉代沙門祇多蜜譯出道祖錄及三藏記第二譯與晉法護正法華經同本異出相去垂百年

  • 妙法蓮華經一部七卷(一百七十五紙)

    右後秦弘始七年沙門羅什於[16]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觀世音經一卷(出[17]妙法蓮華經)

    右後秦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觀世音觀經一卷

    右宋代安陽侯京聲於高昌譯出長房錄

  • 法華三昧經一卷(十二紙)

    右宋文帝元嘉四年智嚴於楊州枳園寺譯出長房錄

  •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出)

    右蕭齊永明年沙門法獻于闐國得梵本來請法獻於楊州瓦官寺譯出長房錄

  • 妙法蓮華經普門重誦偈

    右梁武帝代北天竺乾闥國沙門闍那崛多在益州龍泉寺共梁譙王宇文譯

  • 法華經藥王菩薩等呪六首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譯出靖邁譯經圖

    以前十六經六是全本十是從生合十六譯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二


校注

[0380005] 天后勅【大】唐【宋】【元】【明】 [0380006] 授【大】*受【宋】* [0380007] (一百十)十一字【大】壹伯捌拾部壹阡參伯玖拾【宋】 [0380008] 卷或經下元本明本無記紙數下悉倣之 [0380009] 楊【大】下同揚【明】下同 [0380010] 長【大】費長【明】 [0380011] 五紙【大】〔-〕【宋】 [0380012] 名【大】*云【宋】*【元】*【明】* [0380013] 代【大】*〔-〕【宋】*【元】*【明】* [0380014] 是【大】〔-〕【元】 [0380015] 經【大】〔-〕【宋】【元】【明】 [0380016] 經【大】經也【宋】【元】【明】 [0380017] 陀【大】*馱【宋】*【元】*【明】* [0380018] 祇【大】耆【宋】【元】【明】 [0381001] 異【大】異也【宋】【元】【明】 [0381002] (第二異)十六字【大】〔-〕【宋】【元】【明】 [0381003] 洛陽【大】長安【宋】【元】【明】 [0381004] 編【大】〔-〕【宋】【元】【明】 [0381005] 方【大】昉【宋】【元】【明】 [0381006] 是小品經【大】(是小品經)【宋】【元】【明】 [0381007] 正【大】〔-〕【宋】【元】【明】 [0381008] 一【大】〔-〕【宋】 [0381009] 若【大】若經【宋】【元】【明】 [0381010] 五【大】〔-〕【宋】 [0381011] 行【大】行也【宋】【元】【明】 [0381012] 一【大】或【宋】【元】【明】 [0381013] 一名長安品經【大】〔-〕【宋】【元】【明】 [0381014] 八十三【大】一百五十四【宋】 [0381015] 鳩【大】沙門鳩【宋】【元】【明】 [0381016] 二【大】一【宋】【元】【明】 [0381017] 文【大】文有【宋】【元】【明】 [0382001] 羅【大】*鳩摩羅【宋】*【元】*【明】* [0382002] 四【大】二【宋】【元】【明】 [0382003] 或八卷【大】八卷與七卷【宋】【元】【明】 [0382004] 一百五十四紙【大】〔-〕【宋】【元】【明】 [0382005] 源【大】京【宋】【元】【明】 [0382006] 若【大】若波羅蜜【宋】【元】【明】 [0382007] 卷【大】卷(二十五紙)【宋】 [0382008] 世【大】*〔-〕【宋】*【元】*【明】* [0382009] 譯【大】譯失三藏名【宋】【元】【明】 [0382010] 右【大】右一經【宋】【元】【明】 [0382011] 云【大】云失譯【宋】【元】【明】 [0382012] 寶【大】摩尼寶經【宋】【元】【明】 [0382013] 枝分【大】*支派【宋】*【元】*【明】* [0382014] 見【大】現【宋】【元】【明】 [0382015] 五【大】至【宋】【元】【明】 [0382016] 或【大】〔-〕【宋】【元】【明】 [0382017] 復三十或【大】三十卷或復【宋】【元】【明】 [0382018] 及【大】及覩【宋】【元】及都【明】 [0382019] 世安【大】安世【宋】【元】【明】 [0382020] (亦名經)九字【大】〔-〕【宋】 [0382021] 光【大】先【明】 [0382022] 七卷【大】卷或二十七卷【宋】【元】【明】 [0382023] 一【大】十【明】 [0383001] 本【大】〔-〕【宋】【元】【明】 [0383002] (一云經)十七字【大】〔-〕【宋】 [0383003] 云【大】名【元】【明】 [0383004] 問【大】〔-〕【元】【明】 [0383005] 卷【大】卷(五十六紙)【宋】 [0383006] 星【大】月【宋】【元】【明】 [0383007] 結【大】髻【宋】【元】【明】 [0383008] 四【大】*三【宋】* [0383009] 末【大】末品【宋】【元】【明】 [0383010] 寶【大】或直云寶【宋】【元】【明】 [0383011] 聶道真【大】*竺道祖【宋】*【元】*【明】* [0383012] 女【大】女三味【宋】【元】【明】 [0383013] (亦名經)七字【大】〔-〕【宋】【元】【明】 [0383014] 髻【大】〔-〕【宋】【元】【明】 [0383015] 或四卷第三出【大】〔-〕【宋】【元】【明】 [0383016] 晉【大】西晉【宋】【元】【明】 [0383017] 見長房【大】竺道祖【宋】【元】【明】 [0383018] 十七【大】二【宋】【元】【明】 [0383019] 道【大】導【宋】【元】【明】 [0383020] (或云紙)十四字【大】〔-〕【宋】【元】【明】 [0383021] (右西錄)十六字【大】〔-〕【宋】【元】【明】 [0383022] 第二譯【大】〔-〕【宋】【元】【明】 [0383023] 摩試【大】魔【宋】【元】【明】 [0383024] 異【大】〔-〕【宋】【元】【明】 [0383025] 世【大】代【宋】【元】【明】 [0383026] 楊【大】於楊【宋】【元】【明】 [0383027] 齊【大】臍【宋】【元】【明】 [0383028] 一【大】二【元】 [0384001] (或四譯)七字【大】〔-〕【宋】【元】【明】 [0384002] 大【大】太【宋】【元】【明】 [0384003] 謦【大】磬【宋】【元】【明】 [0384004] 唱【大】唱錄【宋】【元】【明】 [0384005] 或【大】或云【宋】【元】【明】 [0384006] 異文【大】少異【宋】【元】【明】 [0384007] 是【大】見【宋】【元】【明】 [0384008] 三十二【大】二十【宋】【元】【明】 [0384009] 三【大】二【宋】【元】【明】 [0384010] 釋【大】〔-〕【宋】【元】【明】 [0384011] 經【大】〔-〕【宋】【元】【明】 [0384012] 亦【大】又一【宋】【元】【明】 [0384013] 三【大】二【宋】 [0384014] 冢【CB】【麗-CB】冡【大】塚【宋】 [0384015] 蕩【大】陽【宋】【元】【明】 [0384016] 護【大】請【宋】【元】【明】 [0384017] 十【大】〔-〕【宋】【元】【明】 [0384018] (闍那安)十字【大】那連提耶舍於西京【宋】【元】【明】 [0384019] 出【大】〔-〕【宋】【元】【明】 [0384020] 爭【大】諍【宋】【元】【明】 [0384021] 涼【大】京【宋】 [0384022] 竺道祖【大】長房【宋】【元】【明】 [0384023] 胡【大】梵【元】【明】 [0385001] 經【大】〔-〕【宋】 [0385002] (四十出)七字【大】〔-〕【宋】【元】【明】 [0385003] 竺道祖吳【大】道祖【宋】【元】【明】 [0385004] (亦名紙)十七字【大】〔-〕【宋】 [0385005] 六【大】〔-〕【宋】 [0385006] 玄【大】公【宋】【元】【明】 [0385007] 云【大】〔-〕【宋】【元】【明】 [0385008] 出【大】譯【宋】【元】【明】 [0385009] 三【大】一部三【宋】【元】【明】 [0385010] 加【大】名【宋】【元】【明】 [0385011] 冊【大】策【宋】【元】【明】 [0385012] 行【大】入行用【宋】【元】【明】 [0385013] 異譯三十五紙【大】〔-〕【宋】【元】【明】 [0385014] (此譯)九字【大】〔-〕【宋】【元】【明】 [0385015] 根【大】林【宋】【元】【明】 [0385016] 長【大】常【宋】【元】 [0385017] 妙法蓮【大】法【宋】【元】【明】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