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三

大乘重譯經目卷之二[1](一百六十八部三百三十八卷)

  • 合維摩經一部五卷

    右西晉支敏度合支謙竺法護竺叔蘭三本共合為部[2]長房錄

  • 古維摩詰經一部二卷(初出)

    右漢靈帝代臨淮清信士嚴佛調在洛陽譯出長房錄

  • 維摩詰所說不思議法門經一部三卷(或二卷一名佛法普入道門三昧經)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譯與後漢代嚴佛調譯小異出長房錄

  • 毘摩羅鞊經一部二卷[3](五十二紙)

    右吳黃武年優婆塞支謙於武昌譯出長房錄

  • 維摩詰說不思議法門稱經一部二卷(或[4]一卷一名普入道門經)

    右西晉太安二年沙門竺法護譯第三出與漢世嚴佛調吳世支謙譯大同小異出長房錄

  • [5]刪維摩鞊經一卷

    右西晉代竺法護譯[6]僧祐錄

  • 異維摩詰經一部三卷(第五譯或二卷或作思維摩經)

    右西晉惠帝元康六年沙門竺叔蘭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維摩詰經一部四卷(第三出)

    右東晉沙門祇多蜜譯出長房錄

  • 維摩詰所說經一部三卷(七十紙)

    右後秦弘始八年沙門鳩摩羅什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說無垢稱經一部六卷(一百一十紙)

    右大唐貞觀年沙門玄奘於大慈恩寺譯

    上件十經本同譯別理合不殊

  •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亦名善思童子經亦名維摩詰子問經亦名頂王經初出二十一紙)

    右西晉永嘉二年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譯大頂王經文少異)

    右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大乘頂王經一卷

    右梁武帝代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出長房錄

    上三經同本別出維摩氣分

  • 佛語經一卷(三紙)

    右後魏菩提留支譯出長房錄

  • 佛語經一卷

    右周武帝代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觀普賢菩薩經一卷

    右後秦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或云出深功德經亦云普賢觀經十七紙)

    右宋元嘉年曇摩蜜多於[7]楊州道場寺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8]藥王藥上菩薩觀經一卷

    右後漢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一卷(二十一紙)

    右宋元嘉年畺良耶舍於道林寺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金色王經一卷(八紙)

    右後魏曇摩留支於洛都譯出長房錄

  • 金色王經一卷

    右元魏瞿曇般若留支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一卷(五紙)

    [9]右西晉惠帝[10]代法炬法立譯出長房錄

  • 頻婆娑羅王問佛供養經一卷

    右元魏興和二年月婆首那鄴城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菩薩呵色欲經一卷(二紙)

    右後秦弘始年羅什於長安譯出內典錄

  • 菩薩呵色欲經一卷(似異羅什譯者第二譯)

    右宋文帝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長者音悅經一卷(亦名音悅經亦[11]云長者音悅不蘭迦[12]葉經五紙)

    右吳代支謙譯

  • 長者音悅經一卷

    右宋孝武代沮渠京聲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勝鬘經一卷(亦云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經)

    右晉安帝世三藏法師曇摩譯出長房錄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經一卷(二十二紙)

    右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羅[1]於楊都譯出內典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一卷(一名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十四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不思議功德經一部四卷(或二卷三十七紙)

    右魏齊王世[2]一云功德經出長房錄

  • 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一卷(亦云不思議光菩薩所問經)

    右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於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以前三經同本別譯

  •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

    右吳支謙譯出長房錄

  •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與吳支謙譯者大同小異)

    右晉代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3]以上二經同本別譯

  • 須摩提經一卷(一名須摩提菩薩[4]經)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須摩提菩薩經一卷

    右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於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以前二經同本別譯

  • 大方便報恩經七卷

    右漢代支[5]讖譯出長房錄

  • 大方便報恩經一部七[6]

    明二智前五卷說住行令報恩第六卷說佛為眷屬生年日月壽命脩短又出不受三歸五戒不得人身[7]出竺道祖錄

    薩婆多記上卷出寶唱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楞伽經一部四卷

    右晉安帝代北涼沙門曇無讖譯出長房錄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一部四卷(一百四紙)

    右宋元嘉年沙門求那跋陀羅至楊州道場寺譯出長房錄

  • 入楞伽經一部十卷(二百三紙)

    右後魏延昌二年沙門菩提留支於洛及鄴譯出長房錄

    以前三經同本別譯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一部六卷(第三出一百一十八紙)

    右後魏天平三年沙門菩提留支於洛及鄴譯與晉代法護六卷持心經秦世羅什四卷思益同本異出見內典錄

  • 持心梵天所問經一部四卷(或名等御諸法經或名[8]持心梵天經或名莊嚴佛法經或名持心經一百四紙)

    右西晉太康七年沙門法護譯出長房錄

  • 思益梵天所問經一部四卷(第二出與法護所出勝思惟經本同出異九十四紙)

    右後秦弘始四年沙門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上三經同本別譯

  • 不退轉法輪經一部四卷(七十一紙)

    右後秦弘始年沙門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見內典錄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一部四卷(或六卷或名廣博嚴淨亦云不退轉法輪經七十八紙)

    右宋元嘉年沙門智嚴共沙門寶雲於楊都枳園寺譯見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深密解脫經一部五卷(八十三紙)

    右後魏延昌三年沙門菩提留支於洛陽譯見長房錄

  • 解節經一卷(見解深密經第四一品十紙)

    右陳永定元年優禪尼國沙門真諦於廣州制旨王[9]園二寺譯見長房錄

  • 解脫了義經一部二卷(或一卷是深密解脫經前二品二十一紙)

    右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沙門求那跋陀羅於楊州東安寺譯見長房錄

  • 解深密經一部五卷(七十三紙)

    右大唐貞觀年沙門玄奘於京師慈恩寺譯見內典錄

    上四經同本別譯

  • 大雲密藏菩薩問大海三昧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代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大方等無相經一部五卷(或四卷一名大雲經)

    右後秦晉孝武帝涼州沙門竺佛念於長安譯出長房錄

  • 方等大雲經一部六卷(或五卷一名大方等無相大雲經一名大雲無相經一名大雲密藏經九十三紙)

    右寶唱錄云沙門曇無讖於涼都內苑寺譯出長房錄

  • 大雲輪經請雨品第[10]一百一卷

    右周武帝代天和五年三藏禪師闍那耶舍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出長房錄

  • 大雲請雨經一卷(二十[1]一紙)

    右後周沙門闍那[2]共笈多崛多於長安譯見內典錄

  • 大雲輪請雨經一部二卷(是大雲經一[3]百品二十八紙)

    右隋開皇五年沙門那連提耶舍譯出長房錄

  • 大方等大雲請雨經一卷(九紙)

    右隋開皇年沙門闍那崛多及笈多於西京興善寺譯出內典錄

  • 大雲密藏菩薩請雨經一卷

    以上八經同本別譯

  • 新合金光明經八卷

    右一部八卷而金光明見有三本初曇無讖譯四卷其次崛多譯為五卷又真諦譯復為七卷其序[4]略云曇無讖法師稱金光明經篇品闕漏每尋文揣義謂此說有徵[5]詶校無指永懷寤寐梁武帝大同年中勅遣直後張記等屈西天竺優禪尼國三藏法師波羅末陀梁言真諦并齎經論恭膺帝旨太清元年譯諸經目果闕三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等四品今別成為七卷依新來經二百六十部內其間復有銀主陀羅尼品及囑累品法師譯出沙門彥琮重覆校勘合為八卷品部究足始自乎斯

  • 金光明經一部四卷(五十六紙)

    右北涼玄始年沙門曇無讖於姑臧譯見長房錄

  • 金光明經一部七卷(或八卷或六卷一百一十五紙)

    右梁世承聖元年沙門真諦於正觀寺及楊雄宅譯見長房錄

  • 金光明經更廣壽量大辯陀羅尼經一部五卷(第二出)

    右周武帝代優婆國沙門耶舍崛多於歸聖寺譯見長房錄

  • 金光明經囑累品銀主品合一卷(涼曇無[6]讖譯四卷)

    [7]梁真諦譯六卷周崛多譯五卷並無此兩品今故復出之

    右隋開皇年闍那崛多共達摩笈多於長安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以前五經同本別譯

  • 般舟三昧經一部二卷(或三卷五十七紙)

    右後漢靈帝光和二年沙門支讖於洛陽譯見長房錄

  • 般舟三昧經一卷(是後十品重翻)

    右後漢代支讖別譯出靜泰[8]法師錄

  • 般舟三昧經二卷(舊錄云大般舟三昧經或一卷第二出)

    右漢靈帝天竺沙門[9]佛朔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般舟三昧經一部二卷(四十七紙道安云出般舟三昧經)

    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見長房錄

  • 般舟三昧念佛章經一卷(是般舟經行品)

    右漢代譯出真寂寺錄

  • 跋陀菩薩經一卷(是般舟初四品)

    右出真寂寺錄

    前六經同本別譯

  • 如幻三昧經一部二卷(或一卷)

    右後漢安世高譯出長房錄

  • 如幻三昧經一部二卷(第二譯與漢世支謙譯般舟三昧二卷本同[10]名及文句小異)

    右東晉西域沙門祇多蜜譯見長房錄

  • 如幻三昧經一部四卷(或三卷或二卷六十六紙)

    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見長房錄

    前三經同本別譯

  • 大方等善住意天子問經一部四卷(六十八紙)

    右隋大業年達摩笈多於東都上林園翻經館譯出內典錄

  •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一部四卷

    右隋開皇十五年沙門闍那崛多於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一部三卷(或四卷與竺法護如幻三昧同本異出五十五紙)

    右後魏興和三年沙門瞿曇般若於鄴城譯見長房錄

    前三經同本別譯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一部二卷(或三卷三十六紙)

    右西晉武帝太康年沙門竺法護於長安譯見內典錄

  • 導神足無極變化經一部四卷(一名合道神足出僧祐錄或二卷或三卷第二譯五十一紙)

    右西晉惠帝元康年沙門安法欽於洛陽譯見內典錄即是竺法護譯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同本別譯文少不同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曇摩密多譯出長房錄

    以前三部同本別譯

  • 諸法無行經一部二卷(三十二紙)

    右後秦弘始三年沙門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見長房錄

  • 諸法無行經一卷

    右宋帝代沙門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諸法本無經一部三卷([1]四十八紙)

    右隋開皇十五年沙門闍那崛多及笈多於大興善寺譯見長房錄

    以前三經同本別譯

  • 寶如來三昧經一部二卷(一名無極寶經四十紙)

    右東晉沙門祇多蜜譯見長房錄

  • 無極寶三昧經一卷(三十紙)

    右西晉永嘉元年竺法護譯見長房錄

    以前二經同本別譯

  • 無量壽經一部二卷

    右後漢桓帝世沙門安息國王太子安世高於洛陽譯出長房錄

  • 無量清淨經一部二卷(初出亦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右後漢靈帝從建和至中平年沙門支樓迦讖於洛陽譯見長房錄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一部二卷(第[2]三出七十紙)

    右前魏高貴鄉公與沙門帛延於洛陽白馬寺譯出長房錄

  • 三耶三佛薩檀過度人道經一部二卷(第[3]二譯長房錄云無量壽經)

    右前魏嘉平五年沙門康僧鎧於洛陽白馬寺譯長房云出晉世雜錄

  • 無量壽經一部二卷(第二譯與世高譯少異)

    右魏齊王世嘉平年天竺國沙門康僧鎧於洛陽白馬寺譯出長房錄

  • 平等覺經一卷

    右魏代高貴鄉公西域沙門帛延於洛陽白馬寺譯出長房錄

  • 阿彌陀經一部二卷(第三[4]譯出與漢代世高魏僧鎧譯小異五十三紙)

    右吳黃武年中優婆塞支謙譯出長房錄

  • 無量壽經一部二卷(四十六紙第四出與吳世支謙魏康僧鎧帛延出本同文異亦云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右晉永嘉二年沙門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一卷(一名樂佛土經一名極樂佛土經)

    右東晉元熙元年沙門法力譯出長房錄

  • 無量壽經一卷(一名阿彌陀經五紙)

    右後秦弘始四年沙門鳩摩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小無量壽經一卷([5]五紙)

    右宋孝建初年沙門求那跋陀羅於楊州祇桓寺譯出長房錄

  • 新無量壽經一部二卷

    右宋永初年沙門佛陀跋陀羅譯[6]長房錄云東晉譯

  • 新無量壽經一部二卷

    右宋世沙門曇摩蜜多於祇洹寺譯出真寂寺錄

  • 阿彌陀經一卷(五紙)

    右宋文帝代沙門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無量壽經一部二卷(第七譯三十六紙)

    右宋永初二年沙門寶雲於楊州道場寺譯出長房錄

  • 觀無量壽佛經一卷(亦名無量壽觀經十八紙)

    右宋元嘉年沙門彊良耶舍於楊州道場寺譯出長房錄

  • 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右曇摩密多宋元嘉年譯出寶唱錄

  •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一卷([7]十一紙)

    右大唐永徽年沙門玄奘於慈恩寺譯見內典錄

    以前十八部二十七卷前後翻譯有殊皆名無量壽

  • 老母經一卷(亦名老女人經二紙)

    右吳時支謙譯出內典錄

  • 老母六英經一卷(二紙)

    右宋文帝世沙門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異譯

  • 文殊師利巡行經一卷(六紙)

    右後魏永平年至天平年菩提留支於洛及鄴譯出長房錄

  • 文殊尸利行經一卷(九紙)

    右隋開皇六年三藏闍那崛多及笈多於長安大興善寺譯出內典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十六紙)

    右後魏正光六年至元象二年三藏佛陀扇多於洛陽白馬寺及鄴都金花寺譯出長房錄

  •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十七紙)

    右隋開皇七年三藏闍那崛多及笈多於長安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正恭敬經一卷(一名威德陀羅尼中說經或名正法恭敬經五紙)

    右後魏正光六年至元象二年三藏佛陀扇多於洛陽白馬寺及鄴金花寺譯出長房錄

  • 善恭敬經一卷(一名恭敬師經七紙)

    右隋開皇六年闍那崛多及達摩笈多於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離垢施女經一卷(初出二十四紙)

    右西晉太康十年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無垢施菩薩應辯經一卷(亦云應報經二十六紙)

    右西晉惠帝元康年迄[1]元嘉年聶道真譯即是異出離垢施經見長房錄

  • 得無垢女經一卷(二十五紙)

    右後魏興和三年瞿曇般若留支於鄴都金花寺譯出長房錄

    上三經同本別譯

  •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初出)

    右吳支謙譯出長房錄

  •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一名阿闍世王經亦名阿[2]術達菩薩經十七紙第二譯)

    右西晉惠帝建武元年三藏竺法護譯與吳世支謙譯少異出長房錄

  • 阿闍世王女無優施經一卷

    右西晉代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上三[3]卷同本異譯

  • 無崖際持法門經一卷(一名無際經一名金剛首女所問經十七紙)

    右西秦沙門聖堅亦名法堅為乞伏乾歸譯出長房錄

  • 無崖際持法門經一卷

    右宋文帝元嘉年求那跋陀羅於荊州新寺譯出長房錄

  • 尊勝菩薩入無量門陀羅尼經一卷(一名入無量門陀羅尼[4]經一名尊勝菩薩所問經十九紙)

    右後齊居士優婆塞萬天懿於鄴都譯出長房錄

    上三經同本別譯

  • 阿術達經一卷

    右東晉沙門祇多蜜譯出長房錄

  • 阿術達菩薩經一卷

    右宋明皇帝[5]代天竺沙門釋竺法眷於廣州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第一義法勝經一卷(十五紙)

    右後魏永平至天平年菩提留支譯出長房錄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一卷(十六紙)

    右隋開皇六年闍那崛多及達摩笈多於長安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八部佛名經一卷

    右元魏代沙門瞿曇般若留支譯出長房錄

  • 八佛名號經一卷(四紙)

    [6]隋開皇六年闍那崛多及達摩笈多於長安大興善寺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百佛名經一卷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百佛名經一卷(六紙)

    右隋開皇二年那連提耶舍於楊州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異譯

  • 八吉祥經一卷(或有呪字初譯十二紙)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錄

  • 八吉祥經一卷(第二譯三紙)

    右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求那跋陀羅於荊州新寺為司空南郡譙王譯出長房錄

  • 八吉祥經一卷

    右梁代僧伽婆羅於壽光殿等處譯出長房錄

    上三經同本別譯

  • 龍施女經一卷(第一譯四紙)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錄

  • 龍施菩薩本起經一卷(第二譯舊錄云龍施本經二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前二[7]本經本同別譯

  • 不空羂索觀世音心呪經一[8]

    右隋開皇七年闍那崛多譯出長房錄

  • 不空羂索神呪經一卷[9](十二紙)

    右大唐貞觀年三藏玄奘於慈恩寺譯出內典錄

  • 不空羂索呪心經一卷

    右大周長壽二年菩提留志於佛授記寺譯新編入

    上三卷經同本別譯

  • 彌勒所問本願經一卷

    右東晉沙門祇多蜜譯出長房錄

  • 彌勒菩薩所問經一卷(四紙)

    右後魏永平二年至天平年菩提留支於洛及鄴譯出長房錄

    前二經同本異出

  • 無所希望經一卷(一名象步經二十二紙)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無所希望經一卷

    右東晉沙門祇多蜜譯出長房錄

    上二經同本異譯

  • 象腋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三藏禪師曇摩蜜多譯出長房錄

  • 象腋經一卷(十八紙)

    右後漢中[1]平二年支讖於洛陽譯出達摩欝多羅錄

    上二經同本別譯

  • 稻芉經一[2]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真寂寺錄

  • 了本生死經一卷(一名稻芉經五紙)

    右吳黃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錄

  • 異本生死經一卷

    右出僧祐錄

    上三經同本異譯

  • 緣生經一部二卷(二十二紙)

    右隋大業年達摩笈多於東都上林園翻經館譯見內典錄

  • 分別緣起經一部二卷(二十二紙)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於大慈恩寺譯出內典錄

    前二經同本別譯

  • [3]大悲分陀利經一部八卷(或十卷一百六十五紙)

    右真寂寺錄云與悲華同本別譯

  • 悲華經一部十卷(初出)

    右北涼沙門道龔為西河王沮渠氏譯出長房錄

  • 悲華經一部十卷(第二出又寶唱錄云亦名悲蓮華經二百四十[4]三紙)

    右北涼玄始年沙門曇無讖於涼都姑臧譯出長房錄

  • 寶海梵志成就大悲經一卷

    右吳代支謙譯出長房錄

  • 梵志向佛說夢經一卷(出悲[5]華)

    右道安云晉代法[6]護出見僧祐錄

  • 寶海梵志請如來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法護出見僧祐錄

  • 閑居經一部十卷

    右晉武帝代沙門竺法護譯長房入藏錄云與大悲分陀利經同本別譯出長房錄

  • 樹提摩納發菩提心誓願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法護出見僧祐錄

  • 寶日光明菩薩問蓮華國相貌經一卷(亦名明菩薩經)

    右西晉竺法護譯出長房錄

  • 梵志勸轉輪王發菩提心經一卷

    右道安云晉代法護譯出見僧祐錄

  • 寂音菩薩問五濁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代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轉輪聖王發心求淨土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代太康年聶道真譯出長房錄

  • 五百王子作淨土願經一卷

    右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出長房錄

  • 大悲比丘本願經一卷

    右西晉惠帝代法炬法立譯出長房錄

  • 佛變時會身經一卷

    右後秦代羅什譯出長房錄

  • 陀羅尼法門六動經一卷

    右後秦羅什於長安逍遙園譯出長房錄

  • 東方善華世界佛座震動經一卷

    右僧祐錄云安公法護所出

  • 東方善華世界佛座震動經一卷

    右後秦代羅什譯出長房錄

  • 佛說過去行檀波羅蜜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當來選擇諸惡世界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羅譯出長房錄

  • 一音演正法經一卷

    右宋文帝代元嘉四年沙門釋智嚴譯出長房錄

  • 文殊師利受記經一卷

    右出真寂寺錄

  • 過去香蓮華佛世界經一卷

    右出悲華經見真寂寺錄

    以前悲華已下二十一經並悲華出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第三


校注

[0386001] (一百卷)十二字【大】〔-〕【宋】【元】【明】 [0386002] 長【大】費長【宋】【元】【明】 [0386003] 卷或經下元本明本俱無紙數下悉傚之 [0386004] (一卷經)九字【大】名普入道經或一卷【宋】【元】【明】 [0386005] 刪【大】那【宋】【元】【明】 [0386006] 僧祐【大】長房【宋】【元】【明】 [0386007] 楊【大】下同揚【明】下同 [0386008] 此前行宋元明三本俱有普賢菩薩答難二千經一卷右吳五鳳年支畺梁於交州譯出翻經圖二十七字 [0386009] 右【大】〔-〕【宋】【元】【明】 [0386010] 代【大】沙門【宋】【元】【明】 [0386011] 云【大】*名【宋】*【元】*【明】* [0386012] 葉【大】葉迦【宋】【元】【明】 [0387001] 於【大】*〔-〕【宋】*【元】*【明】* [0387002] 譯【大】失譯【宋】【元】【明】 [0387003] 以【大】*〔-〕【宋】*【元】*【明】* [0387004] 經【大】經八紙【宋】 [0387005] 讖【大】謙【宋】【元】【明】 [0387006] 卷【大】卷(一百四十七紙)【宋】 [0387007] 出竺【大】〔-〕【宋】【元】【明】 [0387008] 持心【大】心持【宋】 [0387009] 園【大】國【宋】【元】【明】 [0387010] 一百一卷【大】一百一【宋】【元】六十四【明】 [0388001] 一【大】二【宋】 [0388002] 共笈多【大】笈多共【宋】【元】【明】 [0388003] 百【大】〔-〕【宋】【元】【明】 [0388004] 略【大】果【宋】【元】【明】 [0388005] 詶【大】訓【宋】【元】【明】 [0388006] 讖【大】〔-〕【宋】【元】 [0388007] (梁真之)二十二字【大】(梁真諦譯六卷周崛多譯五卷並無此兩品今故復出之)【宋】【元】【明】 [0388008] 法【大】〔-〕【宋】【元】【明】 [0388009] 佛【大】伏【宋】【元】【明】 [0388010] 名【大】〔-〕【宋】【元】【明】 [0389001] 四【大】三【宋】 [0389002] 三【大】二【宋】【元】【明】 [0389003] 二【大】三【宋】【元】【明】 [0389004] 譯【大】〔-〕【宋】【元】【明】 [0389005] 五【大】四【宋】 [0389006] 長【大】出長【宋】【元】【明】 [0389007] 十【大】二十【宋】 [0390001] 元【大】至元【宋】【元】【明】 [0390002] 術【大】述【宋】【元】【明】 [0390003] 卷【大】經【宋】【元】【明】 [0390004] 經【大】門【宋】 [0390005] 代【大】*〔-〕【宋】*【元】*【明】* [0390006] 隋【大】〔-〕【宋】【元】【明】 [0390007] 本【大】〔-〕【宋】【元】【明】 [0390008] 卷【大】卷(十二紙)【宋】 [0390009] 十二紙【大】〔-〕【宋】【元】【明】 [0391001] 平【大】〔-〕【宋】【元】 [0391002] 卷【大】卷七紙【宋】 [0391003] 此前行宋元明三本俱有阿闍世王經一部二卷右晉惠帝代太康年沙門安法欽譯出長房錄阿闍世王經一部二卷右後秦弘始年羅什譯出長房錄前二經同本別譯五十六字 [0391004] 三【大】〔-〕【宋】 [0391005] 華【大】華經【宋】【元】【明】 [0391006] 護【大】*護譯【宋】*【元】*【明】*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