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經音義卷第五十一
音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 慧琳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 慧琳
唯識論一卷 慧琳
顯識論一卷 慧琳
轉識論一卷 慧琳
唯識二十論一卷 慧琳
唯識三十論一卷 慧琳
成唯識寶生論五卷 慧琳
唯識論一卷 慧琳
成唯識論十卷 慧琳
大丈夫論二卷 慧琳
入大乘論二卷 慧琳
大乘掌珍論二卷 玄應
緣生論一卷 無
大乘緣生論一卷 玄應
無相思塵論一卷 無
大乘五蘊論一卷 玄應
大乘廣五蘊論一卷 慧琳
寶行王正論一卷 無
大乘起信論一卷 慧琳
大乘起信論二卷 慧琳
發菩提心論二卷 玄應
三無性論二卷 無
如實論一卷 無
迴諍論一卷 慧琳
壹輸盧迦論一卷 慧琳
十二因緣論一卷 慧琳
觀所緣論一卷 慧琳
解捲論一卷 慧琳
掌中論一卷 慧琳
止觀門論頌一卷 慧琳
取因假設論一卷 慧琳
觀總相論頌一卷 無
大乘百法論一卷 慧琳
百字論一卷 慧琳
手杖論一卷 慧琳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 慧琳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慧琳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一卷 慧琳
破外道小乘涅盤論一卷 慧琳
觀所緣論釋一卷 慧琳
右四十一論六十卷同此卷音。
因明正理門論本
鵂鶹(上朽尤反下音留文字典說云鵂鶹怪鳥也案鵂鶹晝伏夜飛荒鷄䲻梟之類也大如鳶蒼色赤目古今正字並從鳥休留皆聲也)。
懷兔(彼天竺國名月為兔故以喻焉兔王經云月中兔者佛昔作兔王為供養一仙人投身入火以肉施彼仙人天帝取其骸骨置於月宮中使得清凉又今地上眾生常見而發慈心故也)。
煙等(上鷰賢反國語云啖煙達於上也考聲云火煙也說文從火垔聲或作[囗@(栗-木+土)]古作[序-予+((栗-木+土)*大)]論文作烟亦通垔音因)。
躊躇(上紂流反下直閭反博雅云躊躇猶豫心未定也古今正字並從足壽著皆聲)。
流漫(滿伴反王逸注楚辭云漫漫長也顧野王云漫漫遠皃也郭注方言云謂水潦浩漫也古今正字云從水曼聲論作漫俗字也)。
因明入正理論
懷兔非月(通路反。正因正業前依釋教已具說訖。今引儒書所說曉示未聞。王充論衡曰儒者皆云日中有三足烏日者陽精火也。月中有白兔蟾蠩月者陰精水也。安得烏處火而不燋。兔居水而不溺。相違而理不然也。李淳風注稽聖賦引抱朴子云。今得道者及有妙術之人亦能入火不燒入水不濡且俱為人倫而其異如矣。此王生安知日中之烏月中之蟾兔而不如人間之術士有能入水入火者與常烏凡兔之不同乎。又云業感在星天之上日月之中其形雖同彼必神明之類不可以人理凡情之所挍測者矣。說文云兔獸名也象踞後點象其尾 兔頭與象同故從㲋省)。
唯識論
瞖眼(上繄計反韻略云瞖目障也論從羽作翳掩也蔽也非此義也繄音曀兮反)。
塵濁(下憧覺反顧野王云濁者不淨潔之稱也說文從水蜀聲論從曷作渴書寫誤也憧音濯江反)。
膿河(奴冬反說文膿㿈疽潰血也從月農聲膿河者餓鬼以自業力見水如膿河也)。
蘇甕(烏貢反方言云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大者為甕小者名甖古今正字從瓦雍聲也或從公作瓮俗字也)。
火爓(葉壍反考聲云火光皃也說文火𤏐也從火閻聲論作焰俗字也壍音妾𤏐也)。
𦏌羊(奴頭反埤蒼云胡羊也古今正字從羊需聲也)。
罽賓([1]几例反漢書曰罽賓西域國名也古今正字從网[序-予+剡]聲[序-予+剡]音几例反)。
慣習(關患反爾雅云慣亦習也說文作遦古字也)。
惛熟(忽昆反廣雅云惛亂也癡也說文從心昏聲)。
謓也(叱真反蒼頡篇云謓怒也說文謓恚也從言真聲論作瞋俗用亦通也)。
論本文已音竟已下慧愷鈔別譯偈。
慧愷(下開改反爾雅云愷樂也杜注左傳云愷和也說文康也從心豈聲)。
披閱(緣拙反考聲閱[貫*ㄆ]也古今正字典說云簡也今披讀尋閱其論文同異也從門兊聲)。
顯識論
花鬘(音蠻西國採取時花以為嚴身之具)。
齅生(休又反說文以鼻就臭曰齅從鼻臭臭亦聲也)。
幻化(滑[2]辦反考聲云惑也下從倒子字也)。
甜物(牒拈反廣雅云[甘*古]甘也家語云剖而食之甛如蜜是也說文美也從甘舌聲論作甜俗字拈音念添反)。
七猗(懿宜反孔注尚書云猗然專一之臣也說文從犬奇聲論作猗俗字也)。
掉戲(條弔反賈注國語云大能掉小也又曰掉搖也說文從手卓聲也)。
又泯(蜜牝反傳曰泯滅也爾雅云泯盡也說文從水民聲牝音頻泯反)。
轉識論
栖處(上悉齊反爾雅栖息也或作棲下昌恕反廣雅處所也經文作處草書誤也)。
籌量(紂流反鄭注儀禮云籌筭也史記云借箸為大王籌之運籌帷幄之中是也說文從竹壽聲)。
三慚(雜甘反尚書云惟有慚德說文慚愧也從心從斬省聲論作漸音蠶感反與義不同)。
互相(乎故反考聲云互交也周禮云事之更遞也遞亦互也此正互字)。
唯識二十論
眩瞖(上玄絹反蒼頡篇云目眩視不明也賈逵注國語云眩惑也說文目無常主也從目玄聲)。
捺落迦(難葛反梵語地獄之總名)。
羝羊(底泥反毛詩傳曰羝羊牡羊也廣雅云羝雄羊也戾羊牡者三歲曰羝說文從羊氐聲論作羝謬說也)。
羸劣(累追反杜注左傳云羸弱也賈逵注國語羸病也說文羸[病-丙+(公/儿)]也從羊羸聲也)。
剌拏(上欄怛反下搦加反梵語王名也怛音單剌反)。
怛利(單剌反梵語王名也)。
鄔波離(烏古反梵語長者名也)。
論後序
晣妙(氈熱反毛詩傳云晰晰明也說文照晰亦明也或作晢並從日)。
鶴樹(何各反論從告作鵠非也)。
騁馹(上丑領反廣雅云騁奔也說文直馳也從馬甹聲也甹音匹丁反下人質反杜注左傳云馹傳車也郭注爾雅云傳車驛馬之總名也說文訓同從馬日聲也)。
騖驤(上無付反顧野王云驁疾馳也楚辭云忽馳騖以追逐是也廣雅云騖奔也下想羊反毛詩箋云驤駕也𦵮注西京賦云驤馳也說文竝從馬務襄皆聲)。
沉曀(繄計反爾雅曰陰而風為曀也毛詩云終風且曀不曰有曀說文從日壹聲繄音噎兮反)。
昏霾(買排反爾雅云風而雨[1]土為霾詩傳云霾雨土也說文從豸作霾正體字也論從犬作[2]霾俗字也豸音池爾反)。
襄麓(聾谷反詩傳曰麓山足也𭮹梁傳云林屬於山為麓說文從林鹿聲)。
道軼(田綟反楚辭云軼迅風於清涼是也何𠇲注公羊傳云過也杜注左傳云軼突也說文車相出也從車失省聲)。
位侔(莫侯反鄭注考工記云侔等也均也說文小篆作侔或從力作劺亦等也說文從人牟聲)。
鍵乎(健偃反周禮司門掌授官鍵以啟閉國門鄭注云鍵管籥也方言陳楚之[3]間謂籥為鍵說文從金建聲)。
九樞(觸朱反郭璞注爾雅云門戶扉樞也顧野王案莊子云蓬戶不完桑以為樞是也說文從木區聲也)。
檥方(宜倚反又音宜如淳注史記云南方人謂整船向岸曰檥孟康注云附也船著岸也或作艤同說文從木義聲)。
克湮(一寅反賈逵注國語云湮下也爾雅云湮落也說文沒也從水垔聲)。
臮令(其懿反考聲云眾辭所及也說文眾辭興也月令序云洎乎月朔差異也從乑自聲乑音吟論作洎徐廣注史記云洎肉汁也乖論旨非也)。
子莠(由酒反傳曰莠似禾苗也尚書云若苗之有莠文字典說云惡草似稷無米說文禾粟下陽生者曰莠從艸秀聲)。
紕荃(上匹毘反考聲云理也飾也繒帛疎薄也典說紕繆也從糸比聲繆音眉憂反下七泉反王逸注楚辭云荃細布名也說文從艸全聲或作絟)。
蘊蕪(上氳粉反馬注論語云蘊藏也杜注左傳云蘊藻聚也又曰蓄也郭注方言云蘊藉茂盛也下武撫反賈注國語云蕪薉也說文並從艸縕無皆聲縕音氳運反蘊亦去聲)。
紊指(文糞反孔注尚書云若網在網有條而不紊說文紊亂也從糸文聲)。
翳薈(上繄計反杜注左傳云乘之有蔭翳者也方言翳薆也又薆猶蔽也說文從羽殹聲殹音同上繄音噎兮反下烏外反廣雅云薈翳也說文多草之皃也從艸會聲)。
芟夷(霎銜反傳云芟除草也說文刈草也從艸殳聲音殊霎音杉夾反)。
穿沙礫(上歠專反說文穿通也從牙在穴中下零滴反說文小石從石樂聲歠音喘拙反)。
鶖鷺(上七修反下盧妬反案鶖鷺者反舌鳥也舍利弗母眼似此鳥因以名之故云鶖鷺子說文並從鳥秋路聲也)。
琮義(徂宗反白虎通曰琮之言聚也象萬物之琮聚說文從[4]玉宗聲)。
沖濬(上逐隆反老子曰大滿若沖顧野王云冲猶虛也說文從水中聲下詢俊反孔注尚書云濬深也或作濬文字典說從水睿聲睿音銳也)。
唯識三十論
嫉𩋆(上秦悉反王逸注楚辭云害賢曰嫉古今正字從女疾聲下苦閑反廣雅云𩋆堅也埤蒼云堅也古今正字從革臤聲臤音堅俗用字)。
害憍(矯喬反毛詩鄭箋云憍逸也顧野王云憍謂自矜罰縱恣怛慢也古今正字從心喬聲論作憍俗字通用也)。
惛沈(上忽昆反廣雅云惛亂也癡也說文惛[巾*奴]也從心昏聲[巾*奴]音女交反)。
尋伺(司字反鄭注周禮云伺察也顧野王云伺候也古今正字闚覘伺視也從人司聲)。
濤波(道勞反淮南子云濤海水涌起也文字典說云濤大波也海潮曰濤從水壽聲下搏摩反說文波水通出也從水皮聲也)。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諠靜(上兄元反聲類云諠譁也說文驚呼也從言宣聲或從口作喧俗用字也譁音花)。
躭著(上答南反俗用考聲云耽嗜也玩也從耳作耽)。
笈摩(上鉗裛反梵語也鉗音儉淹反裛音淹業也)。
昞然(兵皿反廣雅云昞明也古今正字從日丙聲或作昺論作[耳*丙]寫誤也)。
蘇呾囉(上丹達反下羅字上聲兼轉舌呼梵語也)。
摩怛攞(勒可反)。
喏那(上而者反梵語)。
仳喏那(八上紕匕反梵語也)。
甛味(上牒拈反廣雅甛甘也家語云剖而食之甛如蜜說文甛美也從甘舌聲論作甜用同拈音念添反)。
眩目(玄絹反蒼頡篇云眩視不明也賈注國語云眩惑也說文從目玄聲)。
眩瞖(瞖計反韻略云瞖目障也繄音曀兮反)。
踈膜(下茫博反說文肉間膜也從肉莫聲論從目作瞙考聲云大視也與論中文意不同書人誤也)。
鑠羯羅(上商約反下建謁反西國梵語弓名)。
羝蜜梨迦(上音底梵語也)。
排擯(上拔埋反下賓恡反顧野王云排猶柢也廣雅云排推也司馬注莊子云損棄也史記云相與排擯是也古從手字並從手非賓聲)。
寶生論卷第二
於稱(出證反爾雅云稱謂平輕重之具也廣雅云稱度也鄭注考工記云稱猶等也考聲正作稱說文從禾爯聲作秤俗字也)。
嚼咽(牆爵反顧野王云嚼猶噍也字書云咀也下烟見反顧野王云咽猶吞也說文從口爵因皆聲也噍音樵笑反咀音才與反)。
詰處(企吉反鄭注禮記云誥謂問事也[1]考聲云詰謂窮問也說文亦問也從言吉聲)。
青茜(千見反顧野王云茜草可以染絳也說文從艸西聲論作蒨亦通)。
藤蔓(下武販反毛詩傳曰蔓征也廣雅云蔓長也說文蔓葛屬也從艸蔓聲)。
崇墉(涌從反毛詩傳云墉牆也案爾雅云牆謂之墉說文從土庸聲涌音庸種反)。
飛甍(麥耕反杜注左傳云甍屋棟也說文從瓦從瞢省聲也)。
靃靡(上雖㭰反下音美考聲云靃靡草偃貌也楚辭蘋草靃靡也王逸注云隨風披敷也論文並從草作𧆑蘼俗字也若音為霍者非也)。
皠粲(上崔猥反埤蒼云皠鮮好貌也考聲云皠霜雪白貌也說文從白崔聲或作漼猥音隈每反下倉散反)。
迸灒(臧散反說文灒謂相污灑也一云水濺人也從水贊聲贊音同上)。
共齅(朽又反說文以鼻就臭曰齅從鼻從臭臭亦聲也論文作嗅非也)。
[(ㄇ@(企-止))/肙]索(上決泫反聲類云[(ㄇ@(企-止))/肙]繫取也考聲云[(ㄇ@(企-止))/肙]以繩捕鳥也或作羂文字典說云作羂古今正字從𠔿肙聲肙音一椽反淵之去聲也從口從肉)。
所蜇(展列反博雅云蜇螫也或作蛆說文從虫[2]旦聲)。
捺落迦(上難怛反梵語大地獄名也)。
墋害(初錦反陸機漢祖功臣頌茫茫宇宙上墋下黷古今正字從土參聲也)。
捶拷(隹[共-八+柴]反國語云鞭埵使之說文捶以杖擊也從手垂聲下音考)。
鬘等(音蠻西國時花以綫貫穿以為嚴身之具名曰花鬘)。
寶生論卷第三
䥫鏟(察盞反考聲或作丳博雅云炙肉䥫也說文籤謂之鏟從金產聲籤音妾鹽反)。
驚飈(必遙反鄭注爾雅云飈風從下向上者尸子云暴風頹飈是也說文從風焱聲或作飊焱音同上)。
[馬*(橐-石+各)]駝(上湯洛反下鐸何反山海經云𩧐駝有肉鞌負千斤知泉所在周書云王會正以𩧐駝為獻能負重善行致遠北方饒之並從馬橐它聲橐音託它音同上論作洛是馬色也亦駱駝字也)。
蠍蜇(上軒謁反下展列反廣雅云蠍毒蟲也埤蒼云蜇亦螫也說文並從虫歇折聲蜇或作蛆從虫從怛省聲論作[口*蜇][A1]字誤也)。
顛蹶(眷月反鄭注禮記云蹶行遽之貌也顧野王云蹶猶驚駭急疾之意也賈注國語云蹶走也說文從足厥聲)。
波跛(波頗反梵語也)。
礭論(腔角反韓注周易云礭堅貌也說文亦堅也從石霍聲)。
矬㾨(上坐莎反下櫻解反廣雅云矬短也作矮又㾨亦矬也亦作矮古今正字㾨亦短也矬從矢坐聲㾨從疒奇聲考聲正矮論文二字並從人從坐從歲作侳[仁-二+歲]二字並非也莎鏁和反)。
光熾(齒志反顧野王云熾必潔也亦謂熾猛火也傳曰熾盛也考聲云熾赤色也說文從火戠聲戠音承識反)。
頗胝(音知梵語寶名也)。
濕耎(儒兖反鄭注考工記云讀為柔耎之耎也博雅云耎弱也說文從而火聲)。
寶生論卷第四
分析(星績反孔注尚書云析分也聲類析劈也說文破木也從木斤也)。
豁脫總撥為空(上歡栝反顧野王云豁者豁逵大度量也廣雅云空也說文通谷也從谷害聲或作[害*各]論作[(害*各)/土]非也)。
[A2]爴烈(居碧反)。
芽者(雅加反廣雅云芽始也說文芽即萠芽也從艸牙聲)。
問緒(徐與反郭璞注爾雅云緒謂端緒也又曰緒事也毛詩傳曰緒業也王逸注楚辭云緒餘也說文緒端也從糸者聲)。
睎望(喜衣反廣雅云睎視也說文云睎望也從目希聲也論作悕亦通用)。
用𣟄(湯洛反易曰重門擊𣟄以禦暴客春秋傳曰[3]魯擊𣟄聞於邾說文從木橐聲論作拓是落柘失節貌也論義不同誤用也)。
寶生論卷第五
㸦決(乎故反考聲云㸦交也周禮云事之更遞亦名曰㸦也說文云中象人手㸦相鉤握字意也)。
如睡(下垂類反蒼頡篇睡猶臥也說文寐也從目垂聲論作媱誤也)。
重纏(徹連反淮南子云緾以朱絲說文緾約也從糸厘聲或作纏)。
苾蒭(上頻蜜反下惻俱反梵語古譯云比丘也)。
屠膾(括會反廣雅云膾割也說文細切肉也從肉會聲)。
唯識論一卷(破色心)
迭共(田頡反考聲迭遞也杜注左傳迭更也方言迭代也說文從兄從昳省聲頡音賢結反遞音弟昳音同上)。
拏迦(上搦加反西國梵語)。
棘樹(矜力反毛詩傳云棘酸[〦/米/〦/米]也廣雅云棘箴也爾雅有牛棘顛棘商棘馬棘狗棘也方言凡草木有束[A3]刺人江淮之間謂之棘說文云棘似棗藂生也從竝二朿朿音此漬反論從二来作[〦/米/〦/米]非也)。
遍躡(黏輒反方言躡登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謂登為躡廣雅躡履也說文蹈也從足聶聲也黏音尼霑反)。
迦旃延(戰然反梵語阿羅漢名也)。
夜蹋(談答反廣雅蹋履也說文踐也從足[日/羽]聲[日/羽]音塔)。
蝦蟇(上音遐下音麻蒼頡篇云蝦蟇蛙也水蟲也說文作蝦蟇一名田父一名蟾蠩一名青蛙一名黃懷)。
成唯識論卷第一
橐籥(上湯洛反下羊灼反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御注云橐者[革*匍]囊也籥者羌笛也橐之鼓風笛之運吹也顧野王云橐籥鑄[4]冶者所以用吹火使炎熾也蒼頡篇云囊之無底曰橐毛詩傳曰橐橐用力者也古文從口作𡇈說文[囊-(口*口)]也從石從橐省㯻音胡本反口音韋[革*匍]音敗冶音野)。
鎔銅(上涌鍾反與容同音集訓云鑄冶器法也應劭注漢書云鐵形也說文從金容聲也)。
瓶甌(下歐侯反考聲云甌小瓦盆也案瓦椀瓷椀皆謂之甌也鄭注周禮云甌小[賏/正]也方言云盆之小者為之甌說文小盆也從瓦區省聲也)。
堤塘(上底泥反考聲堤防也限也梁也郭注爾雅橋也說文塘也或從阜作隄下蕩郎反塘者培土為路也塘亦堤也或從阜作䧜也)。
成唯識論第二卷
焦炷(上獎遙反考聲云乾極也傷火也韻詮云黑殠也說文火所燒也古文從三[1]隹從火作𤓪今[(上/天)*(企-止+米)]書省單作焦論文從火作燋非也音即藥反以火燋龜也下朱孺反考聲云炷燈心也此字近代出玉篇說文古今正字並無)。
尸骸(駭皆反顧野王云身體之骨總名為骸考聲云形體骨也韻譜云骨亦骸也說文云脛骨也從骨亥聲駭音遐界反)。
成唯識論第三卷
瞢昧(上墨崩反毛詩傳曰瞢亂也杜注左傳云悶也說文目不明也從苜或從䀏作𥊄䀏也目搖動也苜音武福反䀏音縣)。
駛流(上師利反蒼頡篇云駛疾也考聲云馬行疾也速也古今正字水𤀹流也從馬史聲也)。
成唯識論第四卷
局理(上蛬玉反爾雅𡱈所以部分也詩傳曲也廣雅近也說文促也從口在尺下促者不可足訓可也)。
倨[傲-士+出](上居御反杜注左傳倨亦[傲-士+出]也鄭注禮記云不敬也說文不遜也從人居聲經從足作踞誤也下敷誥反考聲憍倨也尚書慢也博雅蕩也說文亦作𢾕經作𢾕俗字也)。
嚻動(上虛驕反顧野王云嚻諠也鄭箋詩云眾多皃也考聲云毀謗也說文嚻氣出頭也從㗊從頁會意字也㗊音莊立反)。
人杌(下五骨反通俗文物無頭口兀集訓樹無枝曰杌從木說文闕)。
成唯識論卷第五
寔繁(上承軄反杜注左傳云寔實也爾雅寔是也說文止也從宀是聲論文從穴非下伐袁反毛詩傳曰繁多也鄭注禮記云盛也考聲繁眾多也古今正字云從糸敏聲也)。
成唯識論卷第六
礭陳(上腔岳反易下繫云夫乾礭然示人易矣韓康伯曰礭剛貌也古今正字礭堅也從石霍聲霍音鶴)。
悍表(寒旦反蒼頡篇悍[2][(歹*歹)/木]也說文勇也從心旱聲下筆天反說文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以毛為表故表字從毛)。
善軶(上善字說文吉也從羊從言下音厄正體字也車轅端橫木也從車戹聲戹音同上從戶從乙)。
誹撥(上非未反下補末反從手發聲拂也)。
詭詐(上歸委反顧野王云詭奇怊也廣雅惡也考聲詭亦詐也欺也變也說文從言危聲經作詭書訛也)。
躁擾(上遭到反顧野王云躁動也賈注國語亦擾也鄭注論語云不安靜也考聲性急也說文作躁字從走喿聲喿音蘇到反)。
成唯識論卷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已上四卷並文易不要音訓)
大丈夫論卷上
摧破(罪雷反考聲摧剉也說文摧折也從手崔聲也論從石作礭非也)。
下卷
調濡(上庭聊反鄭注周禮調合也和也下乳珠反左傳濡潤澤也說文濕也從水需聲需音相餘反需字上從雨下從古天字易曰雲上於天需即其象也)。
入大乘論卷上
耆毱(上音祇下居六反梵語人名也即涅槃經中醫王耆婆是也此乃翻譯者華質不同梵音訛轉也)。
憘起(希寄反字書憘與好也)。
諸渚(章與反渚者即洲也爾雅云凡水中可居曰洲水涯曰渚渚亦小洲也論中從小作[渚/小]非也下文準此言麥渚粟洲等悉是海嶋名也皆十六大阿羅漢之所住處也)。
麁獷(虢猛反言傷人也從犬廣聲一云惡也)。
因桴(撫謀反玉篇云擊鼓杖也更有別訓不要所以不取從木)。
濤波(唐勞反文字典說云大波也或云海潮曰濤從水從燾省聲也燾音道)。
入大乘論下卷
桎沙桎麗(真曰反並梵語人名也釋種眷屬也)。
推石(退迴反說文從手隹聲也)。
矛矟(上莫侯反說文酋矛也戈類也呂氏春秋云[山/虫]尤作五兵矛長丈二建於兵車象形字也經從牟作鉾非也下雙卓反古今正字矟亦矛也亦名拘孑戟長一丈八尺今之戟矟也從矛肖省聲也經從木作梢非也)。
蹴蹋(上秋育反何注公羊傳云以足逆蹋謂之蹴說文蹴亦蹋也下談闔反廣雅履也說文蹋踐也從足[日/羽]聲[日/羽]音土合反或作踏亦通)。
揵搥(上音乾下直追反梵語也即僧堂中打靜砧磓也以木打木集眾議事或科罰有過或和合舉事以白眾僧亦如此打鍾擊𣫆吹螺等類是也古譯或云擿揵稚記訛也)。
掌珍論上卷
樊籠(扶袁反案樊即籠也莊子釋雉不祈畜於樊中是也)。
安繕那藥(梵語舊作安禪那此云眼藥也)。
牧牛(黃祿亡福反三蒼牧養也方言牧飤也畜養之總名也)。
誣𠕀(武于反說文加言曰誣亦𠕀妄也欺也以是為非曰𠕀之)。
餌能(如志反蒼頡餌食也案凡所食之物皆曰餌食)。
下卷
嗢鉢羅(梵語烏沒反或言優鉢羅叉作漚鉢羅一也此云大黛花)。
銅鍱部(餘涉反上座部也鑿赤銅鐷書字記文今猶在師子國也)。
犢子部(梵言跋私弗多羅此云可住子部舊云犢子者猶不了梵音長短故也長音呼[跳-兆+(乏-之+(犮-、))]私則是可住若短音呼則言犢從上座部中一切有部出也)。
緣生論一卷
舌唌(下羨延反俗字也考聲云延口中津也說文液也正從水作㳄也)。
頞浮陀(上安葛反梵語或言害按部談初受胎也)。
箄尸伽(上閉迷反亦胎藏中梵語也中或作閉尸此云肉團)。
唯識論(修道不共佗)。
羺羊(奴溝反通俗文羊卷毛者謂之䍲羺胡羊也䍲音女佳也)。
利剌(又作㓨同千利反㓨直傷也字從刀束聲束音且賜反)。
大乘緣生論一卷 無相思塵論一卷
(已上二卷並無字可訓釋)。
大乘五蘊論一卷
尤蛆(有憂反下知列反尤亦怨也蛆痛也蟲行毒也)。
蒙昧(字體作矇同莫公反下每貝反易云蒙者[懞-卄]也謂[懞-卄]覆不明也廣雅云昧者闇也謂蔽無知也易云蒙昧幼老謂不我求是也)。
大乘廣五蘊論
礠石(上音慈呂氏春秋云礠石能召䥫本草云礠石一名玄石一名處石若有孔孔中赤色者名慈石無孔青黑色名玄石生慈州之山陰能吸䥫好者虛懸三四針能消䥫毒經意取吸䥫為喻也)。
寶行王正論一卷(無字可音訓)
起信論序
遣聘(下匹併反考聲云聘訪也穀梁傳云以玉帛存周隣國也說文從耳𦥤聲論序從馬作聘誤也或從身作𨉯非也亦作聘𦥤音匹冥反)。
𡨥擾(上苦候反說文宼暴也下而沼反經從木作櫌非也)。
智愷(開改反郭注爾雅愷樂也)。
不𢜽(揆唯反方言云𢜽亦悸字也)。
起信論
對治(下長离反考聲云治理也峙直里反)。
心原(魚袁反原水泉本出也說文作𠫐也從厂從灥音似仙反今篆文省作厡)。
𡧯寞(上情績反方言𡧯靜也說文無人聲也俗作寂古作[家-?]下忙愽反或作𡖶經作漠沙磧也)。
𨥥穢(古猛反鄭注禮記云金玉璞未成未銷鍊曰𨥥考聲云銅䥫等璞也亦作磺或作礦下於喙反)。
分齊(上扶問反分字從八從刀下情系反)。
[巾*(臾/貝)]𠆴(胡對反說文云憒亂也經作[1][門@責]俗字也下拏效反考聲云人多諠也經中作𡗚誤也)。
[慌-亡+(└@人)]忽(上荒廣反愽雅云[慌-卄]忽失志貌也經中作恍非也下昏骨反亦作惚也)。
大乘起信論卷上
𡼡習(上訓憚反考聲云熏熱也說文云火氣也從黑從中作𡼡今俗作熏行用已久難改亦作煄)。
下卷
不解(鞋界反音夏者非也)。
據理(居御反考聲云據憑也杜注左傳依也經作懅非也說文從手豦聲也)。
兜率陀(梵語上界天名也唐云知足)。
羼提(初板反亦梵語唐云忍辱)。
消滅(上小焦反蒼頡篇消亦滅也說文盡也經作銷爍金也)。
昏寐(彌避反經從穴從心作寐非也)。
嬰疹(益經反漢書嬰繞也說文從女從賏賏音同上也下勅鎮反毛詩傳云疹病也)。
發菩提心論卷上
罝羅(姉邪反兔網曰罝罝遮也鳥網曰羅羅截也)。
盼䚅(普幻反下力再反廣雅盼視也字書美目也有白黑分也說文䚅內目[目*重]子視也論文作𦔲邪視也下作𮋳力代反說文目瞳子不正也今俗云纇眼是也纇音盧對反𮋳非今用)。
加誣(武于反說文加言曰誣誣亦𠕀也妄也欺也)。
下卷(先不音訓)
三無性論二卷(一名無相論並無不可音)
如實論一卷(無字音訓)
迴諍論二卷
無水不能爛(勒但反前文已具釋說文從火論文從水非也平聲字)。
一箱(想羊反)。
憂𢤳(上於尤反文字典說云愁也從頁從心頁者頭也人之憂者必由其心而色見於面從反反者曳足遲迴憂愁之象會意字也)。
八十四者惺(音星或作醒睡覺也迷得悟也)。
自他遞互(音弟上聲字或作递遞猶代也論文作迭音田結反義即雖通於音非順宜改為递)。
大賖(捨遮反考聲云賖緩也遠也)。
壹輸盧迦論
聰叡(下悅慧反尚書云叡聖也又云必通於術也賈注國語叡明也廣雅云智也或作[卄/(脊-月+目)]說文從[(├/(同-(一/口)+、))*又]目從谷省聲[(├/(同-(一/口)+、))*又]音才安反經作叡誤也)。
十二因緣論
印鏡(上因胤反即苻印也論取其文喻一切法鏡象亦爾)。
菴羅果(上暗含反案菴羅者天竺國果名也此國亦有似梨小於彼國者為響梵語不求字義)。
觀所緣緣論
解捲(上皆買反下逵圓反毛詩傳曰撥力也國語曰子有捲勇也又[2]口捲[3]收也舒也說文氣勢也從手卷聲或作拳拳手也亦與權字今義同)。
於[藤-月+舟](下特登反廣雅云[藤-月+舟]藟也顧野王云今呼草蔓莚如葛藟者為[藤-月+舟]古今正字從草[藤-月+舟]聲𣽨字從舟從[券-刀]從水論文從月非也藟音累)。
分析(下星績反聲類云析劈也考聲云割也分也說文破木也從木斤也)。
掌中論
毫𣯛(下理之反周易云失之毫𣯛差之千里也漢書音義云十毫曰𣯛說文毫𣯛二字並從毛論作豪𥼅非正也)。
止觀門論頌
胮脹(上朴尨反埤蒼胮肛膓脹也考聲肛滿大貌也肛音呼江反古今正字從月夅聲論作膖俗字也)。
蠲除(上決玄反孔注尚書蠲潔也顧野王云清潔也考聲亦除也說文從蜀益聲也)。
如蛭(下論本音之日反郭注爾雅云江東呼蛭為蟣蒼頡篇水虫也說文從虫至聲)。
鈎斲(下丁角反孔注尚書斵削也說文斫也俗作𣃆字書作[盡*瓦]從斤𠁁聲𠁁音大口反)。
狐[豸*兄](下何各反考聲云[豸*兄]獸名也似狐而小也論語云狐[豸*兄]之厚以居是也說文亦云似狐善睡獸也從豸音雉冗聲或作貈論文作狢俗字也)。
取因假設論
巳㡿(下昌隻反穀梁傳云㡿指也愽雅云稀也大也左傳候也又多也說文從广[前-刖+(┴*├)]聲[前-刖+(┴*├)]音逆經作[2][厂@千]俗字也)。
嬰孩(上益盈反蒼頡篇女曰嬰男曰孩釋名人初生曰嬰兒也說文從女賏聲賏音同上論作孾非也)。
觀總想論頌(無字可音訓)
大乘百法論
為無我(上葦危反)。
相應(上息羊反下於矝反)。
四覆(下芳救反賈注國語覆葢也廣雅蔭也說文從西西音赫假反)。
五誑(下俱況反賈注國語云誑猶惑也杜注左傳欺也)。
怋沈(上忽昆反孔注尚書怋亂也鄭箋注詩曰怋憧無所知也說文從心從民下持林反孔注尚書沈謂冥醉也顧野王沈猶沒也說文從水從冘冘音余針反)。
掉舉(上條曜反賈注國語掉搖也廣雅搌也說文從手從卓下居呂反顧野王舉糾也說文從與文字集略作㩮)。
睡眠(上垂淚反下沔邊反)。
四伺(下思次反韻略伺候也)。
二十二數(下色句反孔注尚書數筭也周禮數者十百千萬億兆也說文計也從攴從婁攴音普卜反)。
擇滅(上音宅爾雅擇揀也說文選也從手從睪下彌鼈反孔注尚書滅沒也爾雅云絕也說文盡也從水從烕)。
百字論一卷
聰叡(下悅苪反前壹輸盧迦論中已具釋訖也)。
紡織(上芳罔反杜注左傳紡纑也鄭注儀禮紡絲為今之縛也考聲糾絲令緊也糾音經酉反說文絲也糸即捩也索也從糸方聲)。
梁椽(下篆攣反考聲椽屋椽也說文云秦謂之椽齊魯謂之桷從木彖聲彖音土援反)。
手杖論
為無(上于偽反)。
沈淪(上直林反孔注尚書沈沒也大乘百法論已具釋下律唇反孔注尚書淪沒也廣雅漬也爾雅小波為淪說文亦作陯)。
坦道(上湯[娕*頁]反周易履道坦坦廣雅平也說文安也從土從旦)。
顛蹷(上典年反考聲顛殞也廣雅倒也或作傎論文作顛俗字也下卷月反廣雅[厥/足]敗也說文僵也從足厥聲)。
斷割(上端亂反鄭仕禮記斷猶史也說文截也從斤從㡭㡭音絕古絕字也論文作斷俗字也下哥渴反孔注尚書割剝也鄭注爾雅裂也廣雅裁也說文從刀從害)。
數量(上色句反下力丈反論作量俗通用也)。
一分(下扶問反說文從八從刀)。
摧殘巳(上藏雷反顧野王摧猶折也下藏蘭反廣雅殘滅也蒼頡篇敗也說文從歺從戔也歺音同上戔亦音同上也)。
添數(上忝拈反廣雅添益也下霜句反)。
阿陀那識(梵語也即含藏識也)。
羯剌羅(古譯云羯羅藍即初受胎也)。
僧(去聲)。
塞迦(二合)。
囉八底也(梵語法名也)。
毘若南婆薄八底也社底(梵語文義之名也)。
強逼(上渠良反埤蒼強壯也廣雅健也說文從弘從虫下氷力反孔注尚書逼迫也愽雅近也說文從辵畐聲辵音丑略反畐音丕碧反)。
增乘(上則登反考聲增重也廣雅加也爾雅益也杜注左傳增眾也下繩證反杜注左傳乘車之總名也)。
其減(甲斬反杜注左傳減輕也廣雅少也說文損也從水咸聲)。
無費(妃未反考聲費耗也埤蒼損也說文散財物也從貝從弗)。
慳人(上坑間反蒼頡篇愛財不捨日慳說文從堅或作𩋆也)。
嗢波拕(上塢骨反拕音他梵語也)。
難遭(早勞反埤蒼遭逢也愽雅云橫及也說文從辵從曹聲也)。
易得(上移地反蒼頡篇易不難也)。
五个(哥餓反亦作箇)。
開篋(下謙頰反方言篋箱類鄭注禮記盛物之椷也從竹從匧匧音同上)。
八暇(下遐嫁反賈注國語云暇閑也說文從[A5]日從叚)。
大窄(下音責考聲窄陿也聲類迫也或作迮亦作厏)。
藉餘(上情夜反愽雅籍薦席心也周易藉用白茅)。
劬勞(上具于反廣雅劬勤也鄭注禮記劬亦勞也下老刀反賈注國語勞疲也爾雅勤也說文劇也從力言用力者即勞苦)。
阿笈摩(中鉗業反梵語也唐云教法或云傳為展轉傳授法教也)。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應如(上於矝反)。
分位(上弗問反)。
開闡(上[愷-山+止]哀反說文開張也從門并聲經作開俗字也并音遣賢反下昌演反韓康伯云闡明也蒼頡篇亦大開也說文從門單聲)。
變易(上彼眷反廣雅變化也說文從友變聲經從久作變俗字也支音普卜反䜌音力眷反下音亦)。
誤犯(上五固反孔注尚書誤謬也考聲云錯也說文從言吳聲經作誤俗字也)。
覆翳(上芳救反賈注國語覆葢也說文從西復聲西音赫賈反下於計反郭注郭雅翳掩也說文葢也從羽殹聲殹音同上也)。
漂流(上匹遙反顧野王云漂流也說文浮也從水票聲票音同上)。
𡊅中(分問反𡊅弁除也從土弁聲經作糞俗字)。
包裹(上飽交反說文包字從勹象人曲身有所包裹也下古火反顧野王云裹猶包也說文上下從衣果聲勹音包也)。
墮廁(上徒果反鄭注大戴禮云墮墜也韻[1]莫落也從土隋聲隋音同上也下初事反說文廁圊也從广則聲广音魚撿反)。
混著(上胡本反顧野王云混穢濁也說文從水昆聲下直略反考聲云著附也)。
封著(上風用反封執也)。
所蔽(卑袂反杜注左傳蔽障也考聲云掩也文字典說從草敝聲敝音同上)。
六門教授習定論
煩惱障(下章讓反考聲障隔也集訓云蔽隱也說文界也從𨸏章聲經作[歹*章]誤也)。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僧佉(下羌伽反梵語外道名也)。
手爪(下側絞反左傳云以為腹心爪牙也說文手足甲也或作又象形經從手作抓非也)。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羸形(上累危反杜注左傳云羸弱也賈注國語羸病也許叔重注淮南子云劣也諸文瘦也從羊從𣎆𣎆音力臥反)。
摩醯(下血鷄反梵語經作醯誤也)。
兩䯗(下鼙米反說文䯗股外也從骨經作髀俗字也)。
脚跟(上脚字說文從肉從尸谷聲也音渠略反從重人從口論從月從去作脚非也下艮痕反釋名足後臼跟說文足踵也從足艮聲)。
提𠊷(下文二反梵語外道女人名也)。
摩㝹(下弩頭反梵語外道女人名也正作䨲經作㝹俗字通用)。
蛇蠍(下軒謁反愽雅云蠍螫也廣雅云一名𧔣[剌/虫]也[虫*束*頁]音闥[剌/虫]音洛割反古今正字蠆蠍也蠆音丑介反通俗文[虫*束*頁][剌/虫]蠍之異名也說文毒蟲也蠆古文象形又從虫經作蝎桑蟲也蝎音胡葛反非此義也)。
蚊蝱(下陌耕反莊子云蚊蝱噆膚也淮南子云蝱虫散積血是也聲類云似蠅而大也說文齧人飛蟲也從䖵經作蝱略不成字也)。
蠅蚤(上翼繒反。毛詩箋云為蠅之蟲污白為黑污黑為白也。方言陳楚之間自關而西秦晉之間謂之蠅。東齊謂之羊。郭璞日此語轉不正耳。今江東人呼羊聲如蠅凡如此比不冝別立名也。說文蟲之大腹者也。從黽虫。黽音猛。經從糸作繩非也。下遭老反。韓子云韓昭侯搔蚤而詳失一蚤也。淮南子云使蟾蠩捕蚤是也。考聲云狗蝨也。說文云齧人跳蟲也。或作蚤從虫。經作蚤誤也)。
蚰蜒(上以州反下衍仙反方言蚰蜒自關而東謂之螾蜒或謂之入耳也又云北燕謂蜥蝪為祝蜒也考聲云蚰蜒蟲名者或作蝣古今正字並從虫由延皆聲也)。
棘莿(上兢力反前唯識論已具釋訖下雌漬反郭注爾雅束茦針也方言凡草木刺人謂之[A6]刺也說文木芒也謂木皮外有鑱刺者也苦棗揄枳之類也或作束從艸經作㓨誤也)。
一切經音義卷第五十一
校注
[0643001] 几【大】,凡【甲】 [0643002] 辦【大】,辨【甲】 [0644001] 土【大】,上【甲】 [0644002] 霾【大】,[雨/梩]【甲】 [0644003] 間【大】,問【甲】 [0644004] 玉【大】,王【甲】 [0645001] 考【大】,者【甲】 [0645002] 旦【大】,且【甲】 [0645003] 魯【大】,曾【甲】 [0645004] 冶【大】,治【甲】 [0646001] 隹【大】,佳【甲】 [0646002] [(歹*歹)/木]【大】,[〦/(夕*夕)/木]【甲】 [0647001] [門@責]【大】,闠【甲】 [0647002] 口【大】,曰【甲】 [0647003] 收【大】,[牛*又]【甲】 [0648001] 母【大】,毋【甲】 [0648002] [厂@千]【大】,[尸@十]【甲】 [0649001] 莫【大】,英【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