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經音義卷第二十三
(從五十一盡第八十凡三十卷經)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卷下
經從第五十一盡第八十
經卷第五十二 如來出現品之三
優波尼沙陀分([A1]已見第十七卷)。
鼓揚海水(鼓公戶反說文曰皷擊也字從支不從皮也)。
則便謝(王逸注楚辭曰謝去也謂神識去身也)。
積同須彌(說文曰積聚也謂堆聚聚音疾喻反)。
如乾草積(積即賜反鄭玄注周禮垖小曰委垖大曰積積字從廾者俗也)。
經卷第五十三 離世間品第四十八之一
知諸稱謂(稱昌孕反稱順也漢書音義云謂者指趣也今謂於法門意趣皆隨順知也漢書又曰謂名稱也事宜也謂凡諸事物知其名目識其所宜皆日稱謂也)。
知諸制令(令力政反制謂禁制令謂法令也)。
長嬰疾苦(嬰於征反漢書曰嬰繞也謂常為疾苦之所纏繞也)。
經卷第五十四 離世間品之二
啟一切眾生心意(玉篇曰啟開也古體作君也)。
間無空處(間古閑反謂中間也)。
經卷第五十五 離世間品之三
善言開喻(漢書音義曰喻曉也蒼頡篇曰喻諫也)。
打棒屠割(棒字正宜作棓或亦為抙今經本作棒字乃是[1]榛之棒非打棓字然[2]後有從手邊作奉者乃是棒持之字轉遠經意也廣雅日棓[垂-(乏-之)+廿]也又有木邊作咅者即[3]曰棓杖之棓字體也)。
誓期自勉(鄭注禮記曰勉猶勤也玉篇曰自勸強也)。
撾打楚撻(撾陟苽反撻他沫反說文曰撾箠也鄭玄注周禮箠擊也楚荊杖也又注周禮曰撻猶杖之荊也撾字從木古體作𥬲)。
挑(天彫反)。
或級其頭(漢書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云斬首三千一十七級顏師古曰本以斬敵一首拜爵一級故即因謂斬首為級亦即又名生獲一人為一級也珠叢曰斬首一名為級也)。
無央數劫(央於良反王逸注楚辭曰央盡也)。
經卷第五十六 離世間品之四
迫隘(隘於芥反玉篇曰迫猶逼也隘狹也夫狹窄必相逼)。
無所觸嬈(嬈乃了反三蒼曰嬈擾也孔安注書曰擾亂也說文曰擾煩也)。
悉稱(稱昌孕反愜可也又爾雅曰稱好也郭璞釋云事稱人意皆好也)。
補特伽羅(此翻為數取趣謂數造趣因數取趣果也舊翻為人隨方語便非正刻字譯)。
心恒顧復(已見第二十三卷也)。
嬉戲(嬉許其反切韻稱嬉遊也)。
經卷第五十七 離世間品之五
得預(預餘茹反珠叢曰凡事相及曰預字古作與也)。
菩提薩埵(依佛地論云親光菩薩以三義釋菩提薩埵具如彼論中)。
不㢮(㢮式爾反論語云君子不㢮其親孔安注曰㢮易也韋昭注漢書曰㢮廢也郭璞注尒雅曰㢮放也鄭玄注禮記曰㢮棄也此中經文含於多義故具存之也)。
無險詖故(已見第四卷中)。
自心憺怕(憺徒敢徒濫二反怕普[4]白反王逸注楚辭曰憺安也廣雅曰怕靜也憺字又作倓澹[5]一體也)。
慣習(慣古患反案諸字書正冝作慣有作串字者謬)。
癡㲉(㲉苦角反有從殸下作卵者不是字也)。
經卷第五十八 離世間品之六
殘毀(蒼頡篇曰殘傷也)。
無中息(中陟仲反)。
難處受生(難那幹反難處謂八難中生也)。
捨一切烏波提涅盤法(烏波此翻為有提云苦也謂三乘所得無餘涅盤未離變易行苦隨故有餘涅盤及諸外道所計涅盤並未離三苦故法即涅盤或通教等菩薩於彼悉捨故云捨一切有苦涅盤法也[6]一)。
樂法樂義以法為樂(此中三箇樂字初二音五教反後一音郎各反)。
如虹蜺色(虹古巷胡公二反蜺研奚反蔡雍月令曰虹螮蝀也謂陰陽交接之氣而著之形色雄者曰虹雌者蜺也)。
無主無待(爾雅曰待須也謂凡事相須待藉於他今此謂求緣無作即是云得義也)。
無著無行(行遐庚反)。
無有瘡疣(疣有鳩反廣雅曰疣腫也說文曰疣贅也謂賸聚肉也贅音支銳反疣字又作肬也)。
瘢痕(瘢薄寒反痕戶恩反)。
解因自悟(因由也言辟支悟於苦無常但由自觀緣生克證不依師受故立其名為獨覺是也)。
而強為說(強其兩反)。
志尚涅盤(顏注漢書曰尚崇也)。
求其罪舋(舋許覲反玉篇曰舋謂有禍兆也)。
或以妙義授非其人(顏注蕭望之傳曰將非其人者言不才之人也才謂有器量者也)。
嚬蹙不喜(嚬脾仁反蹙子六反玉篇曰嚬蹙謂憂愁不樂之狀也賈注國語曰嚬近毛詩傳曰蹙促也言人有憂愁則皺撮眉額鼻目皆相促近也又案說文渡水向岸水文叢亦為之頻蹙然憂愁之頻頻下著卑今從省之不用也經本有傍安口者俗)。
伺其過失(伺相吏反鄭玄注周禮曰伺猶察也玉篇曰伺侯也方言曰伺視也自關而北凡竊相視謂之伺也)。
頑佷(很何墾反左氏傳曰心不則德義之經曰頑也杜注左傳曰佷戾也說文曰佷不任從也佷字正體從彳今從亻者俗也)。
我慢所吞(吞他痕他賢二反廣雅曰吞滅也)。
醒悟(醒桑形桑逕二反也)。
天魔波旬(具云提婆魔囉播裨言提婆者此云天也磨囉障㝵也播裨罪惡也謂此類報生天宮性好勸人造惡退善令不得出離故也)。
悉知將有(廣雅曰將欲也當也)。
徙置(徙仙紫反蒼頡篇曰徙移也鄭玄注考工記云置猶著於地也置字本從冈下直今從覀者俗也)。
侍衛(蒼頡篇曰侍從也毛詩傳曰侍近也言側近也言側近左右扶侍之也王弼注易曰衛護也)。
經卷第五十九 離世間品之七
免濟(免民辯反杜注左傳曰免脫也毛詩傳曰濟渡也言今物脫苦渡難也)。
欣慰(廣雅曰欣喜也毛詩傳曰慰安也言歡喜則心安也)。
圖書[爪*(ㄗ@、)]璽(鄭玄注周禮曰圖畫也璽印也蔡雍獨斷曰天子之璽以玉螭虎劒古者尊卑共之月今曰秦已前諸侯鄉大夫皆曰璽自茲已降天子獨稱諸侯不敢用也秦王子嬰上高祖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帝壽永昌此[1]即章古名璽節今謂升撿文也螭字音勅支反)。
弧矢劒戟(弧戶孤反矢式耳反戟居迸反說文曰弧木弓也考工記曰弧猶孤也謂往多而來[宋-木+原]也易曰剡木謂之矢即箭也戟有三枝枝皆兩刃或中有小字名雄戟或有戟矢字又作𠂕)。
[筷-夬+尃]弈嬉戲(嬉許其反愽字正冝從竹說文曰簙謂局戱云簙十二棊也杜注左傳曰弈圍碁也切韻稱嬉遊也)。
親戚(戚千歷反孔安注書曰戚近也顧野王曰近所以為親也毛詩傳曰相親曰戚戚字正冝從豎心經本作戚者俗也)。
能忍劬勞(劬具虞反毛詩傳曰劬勞病苦也勤勞倦猶病苦也)。
正法味盈洽(洽侯夾反杜注左傳曰盈充也玉篇曰洽濡也濡溼潤也)。
菩薩無礙乘巾之出三界(乘食證反乘謂車馬通稱巾謂服乘之名案周禮[2]也車氏即掌駕之官主當嚴乘故鄭玄注云巾猶衣也衣音於紀反謂莊飾衣帶之也珠叢曰以衣被車謂之巾也此則文言尚簡名有影略故以巾車之言當乘車之謂亦猶設席之名以目食客也)。
宴默(宴於見反漢書音義曰宴安居也默靜也)。
晈鏡([3]言曰皎明也廣雅曰鏡照也又可皎然如鏡故曰皎鏡也)。
馳逐(廣雅曰馳奔也玉篇曰逐馳駈也)。
種德(種之用反謂種植功德也)。
菡萏花(菡胡感反萏徒感反說文曰芙渠花未發者為菡萏已發者為芙蓉也漢書音義曰菡萏豐盛之貌也菡蓞二字玉篇作蓞𧂄字書作菡菌說文作莟蓞也)。
娛樂(杜注左傳曰娛樂也樂即可樂故曰娛樂)。
經卷第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室羅筏國(舊云舍衛國。具稱室羅筏悉底。此翻為好道或曰聞物。此乃城名非是國號。以其城中多出人物好行道德。五天共聞故曰聞物。或曰室羅筏悉底者。此云聞者城。西域俗聞傳記云。昔於此處有一老仙。修習仙道。後有少仙從其受學厥號聞者。老仙歿後少仙建立此城。即以少仙之名為其城稱。然國都號為憍薩羅。但以就勝易彰故城取國號耳也)。
逝多林(逝多梵言也或曰制多或云祇陀此翻為勝即太子名當欲造此寺時須達長者買園太子出樹故曰逝多林也)。
䐡藏菩薩(案此菩薩名䐡䐡即是肶䐡之䐡字冝從肉也)。
師子頻申三昧(杜注左傳曰頻急申展也四體之拘急所以解於勞倦故曰頻申也表此三昧能申展自在無碍法界解脫障碍拘急勞倦故喻名耳此或全是梵言如刊定記也)。
危樓迴帶(迴胡項反鄭注禮記云危高也爾雅曰迥遠也言高樓險絕似空中之遠卦也)。
棟宇(棟都弄反爾雅曰棟屋[木*急]也[木*急]即屋脊也[木*急]音於靳反)。
階墀軒檻(墀直尼反玉篇曰階謂登堂之道也說文曰墀謂以丹塗地即天子丹墀也韋昭注漢書曰軒檻上板也王逸注楚辭曰縱曰檻橫曰楯顧野王曰謂殿上拘欄也)。
階隥欄楯(隥多鄧反楯食尹反隥級道也王逸注楚辭云縱曰欄橫曰楯楯間子謂之櫺也隥字又作嶝也)。
湍激洄澓(湍吐官反激古歷反洄音迥澓音腹說文曰湍疾瀨也淺水流於砂上曰湍也水文疑也爾雅疾急曰激也三倉曰水轉曰洄也澓深也謂洄澓之處其水必深也)。
芬敷(芬麩雲及郭璞曰芬謂香氣和調也小雅曰敷布散也)。
舍利弗(具云奢唎補怛羅言奢唎者此云鶖鷺鳥也補怛羅者此云予也此尊者毋眼黑白分明轉動流似鶖鷺眼故時共號為奢唎也其尊者依毋得名故云鶖鷺子舊翻為身子者謬也梵本中呼身為設利羅故知懸別)。
大目揵連(揵渠焉反大目揵連者此云採菽氏即此尊者母姓又以尊者有大神通即將二事為號也然母族採綠豆仙之苗裔也)。
摩訶迦葉(具云摩訶迦葉波言摩訶此云大也迦葉波此云飲光也此尊者上古先祖是大仙人身有光明而能吞蔽燈火之光明時人異之號曰飲光仙人因此標其氏族焉又以尊者有頭陀大行故時與其大飲光名耳)。
離波多(此云所供養也)。
須菩提(此云善現亦曰善實舊云善吉者非也)。
阿㝹樓馱(正云阿尼嚕多此云無滅也)。
難陀(此云歡喜也)。
劫賓那(此云黃色也謂此尊者上祖是黃頭仙人因為族此則氏族為名也)。
迦旃延(迦旃者一宗之姓氏也延此云胤也言此尊者是彼種族之後胤耳)。
富樓那(具云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言富樓那者此云滿也彌多羅者此云慈也滿慈是尊者母稱子即尊者自身從毋立名故名滿慈子也)。
不能遊履(履字有本作屬者謬勘梵本定訖)。
舉體燋然(劉兆注儀禮曰舉畢也盡燋言舉體燋者遍體也)。
烏鷲(郭璞注山海經曰鷲音就謂即鵰也說文鷲鳥黑色而多子也)。
瞖膜(瞖於計反文字集略曰瞖目障也經翳膜有從羽作者非所用也)。
捕獵放牧(牧亡福莫六二反三蒼曰牧養𩚅也)。
振䘏(振之刃反䘏須聿反鄭注禮記云振救也又注周禮曰䘏憂貧也振字古體作挋有本作賑賑給之義也䘏字說文云憂䘏從心䘏少從阝爾雅通用今案諸書依說文從卪為勝也)。
均贍(均居春反贍市燄反小雅曰贍足也言均平皆使得足也)。
舉世(杜注左傳曰舉皆也言世皆不能測也)。
孰有(爾雅曰孰誰也經本有加歷火者非此用也)。
凡夫嬰妄惑(廣雅曰凡輕也案夫猶人也嬰繞也言輕庸之人為虛妄惑障纏繞也)。
難稱(稱尺陵反鄭注禮云稱猶言也廣雅稱譽也字正體從立人今多從禾也)。
欽歎(欽去今反孔安注書曰欽敬也)。
曉悟(廣雅曰曉說也說音書睿反說文曰悟覺也聲類曰悟解也言說化令覺也)。
經卷第六十一 入法界品之二
因陀羅網(因陀羅者此云帝也帝謂帝釋網謂帝釋大衙殿上結珠之網其網孔相望更為中表[遞-虎+(十/((巨-匚)@〡)/巾)]相圍遶之作主伴同時成就圍繞相應也)。
舟(章由反舡也)。
明練(珠叢曰鎔金使精曰鍊煮絲令熟曰練也今謂善知儀式分明也)。
君慧比丘(梵本中云因陀羅末底比丘言因陀羅者此云君也未底慧也言比丘智慧比餘比丘最尊如君故曰君慧也)。
經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之三
娑羅林(娑羅者此云高遠以其林木森端出於餘林之上也舊翻云堅固者誤由娑羅之與婆羅聲勢相近若呼堅固即轉舌言之若呼高遠直爾稱之耳也)。
須達多(此云善結施無依怙者舊云給孤獨者是也)。
婆須達多(此云財施或云有善施行也)。
威光赫弈(赫許格反弈移益反廣雅曰赫赫盛也弈弈明也赫字文作䓇弈字經本亦下著廾者簿弈字也)。
徽纆(徽許韋反纆莫北反廣雅曰徽束也珠叢曰纆繩索也受經義謂以繩索束縛難可解也)。
[(ㄠ*車*ㄠ)/(└@乂)]勒([(ㄠ*車*ㄠ)/(└@乂)]鄙媚反說文曰勒謂馬頭鏣銜也)。
憍盈(玉篇曰盈懈也緩也謂憍恣懈怠慢緩也)。
令我載此乘(乘食證反王逸注楚辭曰載乘也乘音繩)。
茵蓐(茵於真反蓐如欲反毛詩傳曰茵虎皮也玉篇曰以虎皮為蓐曰茵字又作鞇郭注爾雅曰蓐席聲類曰蓐薦也案茵蓐二字若以草為之者字即從廾若以皮為之者字即從革其蓐字從衣者葢是通用也)。
覉鞅(羇居冝反鞅於兩反王逸注楚辭曰羇謂絡馬頭鞅謂約牛頭繩也)。
周挍(周匝莊挍故言周挍也)。
四維(廣雅曰維隅也隅即角也)。
玩好之物(玩五段反孔安注書曰玩戲弄也謂戲弄之具也)。
等祐一切(鄭注禮云等齊也周禮曰祐助也謂普皆齊等以福助之祐字古作佑𨳾也)。
頗有(頗普歌反廣雅曰頗少也少猶希也有呼頗音為叵者甚誤)。
因陀羅尼羅(因陀羅者此云帝也主也尼羅青也寶青色寶中最尊也第一故曰青主也)。
芬敷布濩(濩音護顏注漢書曰布濩猶言[1]所露謂於缺露之處皆遍布也芬敷如上護字經本有從言作者謬也)。
辯析(析蘇歷反漢書音義曰辯別也析分也析字有作柝者俗)。
深入法旋澓(旋徐攣反澓浮福反切韻稱旋洄也三蒼曰澓深也謂流水下有深穴則令水洄也經本從方者音徐緣反切韻稱還也)。
行至楞伽道(楞伽者具云楞求羅伽西域山名在南天竺南界近海岸)。
激電(激經歷反說文曰激疾波也謂電光急速如波迅速)。
剎那羅婆牟呼栗多(仁王經云九百生滅為一剎那九十剎那為一念案俱舍論等謂時之最少名一剎那一百二十剎那名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名一羅婆三十羅婆名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也)。
國名達利鼻荼(荼除加反其國在南印度境此翻為銷融謂此國人生無妄語出言成呪若隣國侵迫但共呪之令其滅亡如火銷膏也)。
彌伽(此云能降伏或翻為雲也)。
經卷第六十三 入法界品之四
市肆(崔豹古今注曰肆陳也謂貨鬻物也)。
善財言唯(唯營癸反孔安注書曰直曉不問曰唯也郭注禮曰唯恭於諾也諾謂敬訊也)。
遽即下(遽渠預反賈注國語曰遽疾也玉篇曰遽急也)。
則為不斷(為于危反廣雅曰則即也為猶是也下諸句並準此)。
菩薩為一切眾生恃怙(恃時止反怙胡古反韓詩傳曰無父何恃恃負也無母何怙怙賴也案經義菩薩於眾生如父母慈威兼濟常為倚賴也)。
長者(風俗通曰春秋之末鄭有賢人著書一篇號鄭長者謂年長德艾事長於人以之為長者也)。
涕泗悲泣(涕音體泗音四毛詩傳曰自目曰涕自鼻曰泗也崔晧注漢紀曰淚下無聲曰泣也)。
拔猶預箭(爾雅曰猶獸名也其形似麂善登木性多疑慮常止山中忽聞有聲恐人來害即豫上樹久無方下須臾又上如此非一故謂不決多猜慮者為猶豫焉或曰隴西時俗呼犬子為猶犬隨人行喜豫在先行人未至却來迎候因謂心所不決為猶豫也今案論中猶豫即是疑煩惱攝而於善品不能進故此須拔也)。
坦蕩自心(論語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鄭玄曰坦蕩蕩寬廣貌戚戚多憂懼)。
有一國土名摩利伽羅(未譯)。
梵行之道(梵謂梵摩具云跋濫摩此云清淨也又葛洪字苑曰梵淨也)。
衝(昌容反)。
優婆夷名休捨(休捨具云呼舍羅此云希望亦曰意樂或曰滿願滿眾生希望意樂故也)。
咨嗟戀慕(咨音諮孔安注書曰咨嗟也玉篇曰咨嗟嗟歎也鄭箋詩曰咨嗟歎美[2]沈也)。
想其容止(容謂容儀止謂行止)。
經卷第六十四 入法界品之五
善知識者是我師傅(傅府遇反。師傅者尚書周官有三公三孤。言三公者謂太師太傅太保。師謂天子所師。傅謂傅相天子。保謂保安天子於德義。此公之位佐王論道以經緯國事和理陰陽有德行者乃堪也。三孤謂少師少傅少保。孤特也言卑於三公。尊於六卿。[3]持置此[4]三人也。玉篇曰傅猶於附如以脂粉塗附於面益乎姿質也。今案所喻雖舉師傅義通於保。謂求道者得善友益已猶天子有三公三孤佐弼之)。
毘盧遮那摩尼寶(此云光明遍照如意寶)。
𠒎鴈(𠒎伏趺反似鴨而小謂之𠒎也)。
俱枳羅鳥(枳經以反其鳥未詳也)。
寶多羅樹(多羅樹者形如此方椶櫚樹其葉繁密此中然是勝寶所成也)。
徐搖(徐緩也搖動也)。
挾閣(挾弦葉反)。
阿盧那香(阿盧那香者此云赤色也)。
挂(古賣反又作掛也)。
釧(昌戀反)。
耳璫(璫得郎反釋名云穿耳施珠曰璫也)。
婆樓那天佛(婆樓那者此云水也)。
國土名那羅素(那羅素者此云不[娕*頁]墮也)。
仙人名毘目瞿沙(毗目瞿沙者具云毗沙摩烏多羅涅盤瞿娑言毗沙摩者此云無怖畏也烏多羅者最上也涅盤瞿娑者出聲也)。
鮮榮(鮮斯然反玉篇曰鮮明也釋名曰榮猶榮榮然照明之貌也)。
婆吒羅樹(其樹正似此方楸樹也然甚有香氣其花紫色也)。
尼拘律樹(其樹葉如柹葉子似枇杷子子下承蒂如柹然其種類耐老於諸樹木最能高大也)。
領徒一萬(孔安注書曰徒眾司馬彪注莊子曰徒謂弟子也)。
編草(編蒲典反蒼頡篇曰編織也珠叢曰取物交織謂之編也字又作辮)。
髻環垂鬢(髻環謂盤髻如環垂環至鬢故云也)。
夷險道(孔安注書曰夷平也方言曰險高也)。
險易(易羊豉反玉篇曰險阻也郭璞注爾雅曰易平也言道路或險或平耳也)。
阿庾多(庾逾主反阿庾多者當此方一兆之名也)。
那由他(或曰那庾多當此方一億名也)。
聚落名伊沙那(伊沙那者此云長直也)。
離諸難難(上難字那幹反謂入難也下難字音那乾反謂艱難也)。
伊那跋羅龍王(伊羅者樹名此云臭氣也跋羅此云極也謂此龍住昔由損此極臭樹葉故致頭上生此臭樹因即以為名耳)。
難陀優波難陀(難陀此云歡喜優波此云近也)。
經卷第六十五 入法界品之六
脣口丹潔如頻婆菓(丹赤也潔淨也頻婆菓者其菓似此方林檎極鮮明赤者)。
於河渚中(渚支與反爾雅曰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人所居曰潏沚音止坻音遲潏字決述二音也)。
商估(估公戶反鄭玄注周禮曰行賣曰商坐賣曰估估字又作賈也)。
貯(張呂反)。
福德淵(淵烏玄反說文曰水洄曰淵毛詩傳曰淵深也今謂福德深奧也)。
挍飾(為飾故云挍飾也)。
鵝王羽翮(翮莖隔反珠叢曰翮謂鳥羽之本也)。
憩止(憩去例反珠叢曰憇息也)。
稟善知識(稟彼錦反孔安國注書曰稟受也字從米㐭聲古文作㐭也)。
靡不周贍(贍市焰反珠叢曰靡無也賈注國語曰周[佫-口+用]也漢書音義曰贍足也)。
經卷第六十六 入法界品之七
游福德海(游似由以周二反說文云浮於水上也今此喻言爾)。
遽即往詣(遽渠預反賈注國語曰遽疾也玉篇曰遽急也)。
何緣致此清淨眾會(致陟利反顏注漢書曰致謂引而至之也)。
不憚(憚唐幹反鄭箋詩曰憚難也謂急難辛苦也難音那幹反)。
雉堞崇峻(雉直爾反堞徒協反公羊傳曰五板為堵五堵為雉百雉為城何休注曰二萬尺也周十一里三十三步二尺公侯之制也禮記曰天子千雉葢受雉之城千百七十雉子男五十雉天子周城諸侯千城千城者缺其南面以受過也杜注左傳曰堞女牆也崇高也堞字又作𡍕也)。
風黃淡熱(文字集略曰淡為胸中液也騫師注方言曰淡字又作痰也)。
辛頭波羅香(辛頭者河名也謂即阿耨達池西面金牛口出水流入信度國者是也波羅此云岸也謂其香生彼河岸故以出處為名耳)。
阿盧那跋底香(阿盧那者此云赤色跋底者有也或云極也謂此香極有赤色堪以染緋色甚鮮明故因名耳也)。
烏洛迦栴檀香(烏洛迦者西域蛇名其蛇常患毒熱投此香樹以身繞之熱毒便息故因名也或曰此蛇最毒螫人必死唯此旃檀能治故以為名耳)。
城名多羅幢(多羅者義翻為明淨或曰精等明淨也說昔有王名明淨眼憧創建此城故從立名耳)。
怡暢心(怡與脂反毛詩傳曰怡悅也漢書集注暢通)。
撫其孤弱(撫麩禹反漢書集注曰撫慰也鄭注周禮曰撫按也杜注左傳曰撫恤之也)。
阿那羅王(此云無猒足也或云普可畏聲言其王可畏聲名普遍諸國也)。
以為其臍(臍字宜從肉經本有作齊者謬也)。
十萬猛卒(卒作沒反方言曰南楚東海之間呼隸人給事者謂之卒也)。
褊(方緬反字冝從衣作)。
攘臂瞋目(攘如羊反孟子曰攘臂而下車顧野王曰攘謂除去衣袂而出臂也袂音彌勵反袖也)。
挑(天彫反)。
曾不顧懼(廣雅曰顧眷也言不眷戀身命怖懼死也)。
命之同坐(廣雅曰命呼也)。
承旨(玉篇曰旨意也)。
富贍斷其所作(斷都管反說文曰斷截也孔安注書曰斷絕也)。
靡不該練(珠叢曰靡無也廣雅曰該咸也包也小雅曰該[佫-口+用]也珠叢曰鎔金曰鍊煮絲令熟曰練也該字又作䀭練字鎔金從金煮𮈔從𮈔或從散水也)。
伊羅婆拏大象王(伊羅謂伊陀羅即帝釋名也婆孥云出聲也言此大象時出美聲娛樂帝釋也或曰伊謂能出也羅婆拏聲也娛樂如前說)。
修臂(毛詩傳曰修長也案玉篇修飾修長字皆從彡唯晡脩字從肉也)。
如漁(漁御居反疑據二反說文曰漁捕魚也字又作𩼪[敲-高+(虎-儿+魚)]二形也)。
㧌動(㧌呼高反攪也)。
城名無量都薩羅(都薩羅者都謂都羅此云喜也薩羅此云出生也言此城中出生[1]無歡喜之事故名也)。
經卷第六十七 入法界品之八
廛店隣里(廛除連反鄭注禮曰廛謂市物邸舍也謂停估客坊邸也尚書大傳曰八家為隣三隣為朋三朋為里五里為邑此虞夏之制也廛字經本從厂作者謬也)。
巖[山/(獻-七)](巚魚偃反說文曰巖峯也郭璞注爾雅曰巚謂山形如累重甑也字或作[1]囐)。
[2]鬻香(鬻與六反玉篇曰鬻賣也賣鬻從每羹鬻從米)。
摩羅耶山(具云摩利伽羅耶其山在南天竺境摩利伽耶國南界而因國以立山名其山中多出白旃檀木也)。
香名先陀婆(先陀婆此云[3]名鹽其香似之故以名耳)。
船師名婆施羅(此翻為自在也)。
部多宮(部多此云自生謂此類從母生者名夜叉化生者名部多也)。
晨晡(尒雅曰晨早也玉篇曰脯[4]伽申也)。
晷漏延[5]保(晷音軌李善注文選曰晷漏曰影也細分晷與漏別故周禮云表長八尺夏至曰晷長六寸日益南晷益長也文字集略曰漏刻謂以筒受水刻節晝夜百刻)。
理斷(斷都亂反鄭注禮記曰斷決也)。
良久(玉篇曰良猶長也長對於短非蹔時也)。
國名輸那(輸音暑借上聲呼正曰輸羅此翻為勇猛也)。
城名迦陵迦林(以義翻之名相[門@(亞*斤)]諍時此據因[門@(亞*斤)]諍建國立名)。
波利質多羅樹(具云波利耶怛羅拘毗陀羅此云香遍樹謂此樹根莖枝葉花實皆香普能遍熏忉利天宮)。
迦隣陀衣(細錦衣也)。
迫窄(窄側格反玉篇曰迫猶逼也廣雅曰迫狹也窄隘也窄字經作迮者俗也)。
婆樓那天(此云水天也)。
良沃田(良善也顏注漢書曰沃溉灌也言其土地有溉灌[6]之利)。
菴羅林(菴羅果名狀貌似此[7]方㮈其味如梨也)。
婆須蜜多(此云世友亦曰天友或云寶亦曰[8]財)。
[9]經卷第六十八 入法界品之九
脣吻(吻無粉切蒼頡篇曰吻謂脣兩角頭邊也)。
蹈彼門閫(蹈徒到切閫苦本切說文曰蹈蹋也閫門限也閫字又作梱也)。
居士名鞞瑟胝羅(此翻為纏裹也或曰包攝謂現廣大身可以含容國土也胝字上聲呼之)。
彌勒(具云昧怛𭌆曳此翻為慈氏也)。
山名補怛洛迦(此翻為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也)。
泉流縈映(縈於營切珠叢曰縈卷之也字指曰映不明也按經意言泉流交絡互相纏絡互相隱映故曰縈映也映字經本有作月邊英者葢是胸臆)。
樹林蓊鬱(蓊烏孔切玉篇曰蓊鬱謂草木茂盛也蓊字漢書相如傳從竹下作翁也)。
遷移(遷匕延切鄭注禮曰遷猶變改也毛詩傳曰遷猶去也)。
城名墮羅鉢底(此翻為門主或曰有門謂古者建立此城王之號也)。
殼(苦角切經本有作㲉者元不是字也)。
迦毘羅城(具云迦比羅皤窣都言迦比羅者此云黃色也皤窣都者所依處也謂上古有黃頭仙人依此處修道故因名耳)。
夜神婆珊婆演底(具云婆傘多婆演底言婆傘多者此云春也婆演底主當也謂於春時此神主當守護眾生及諸苗稼也或曰婆羅婆薩那此云依止無畏謂與眾生作依止處令離怖畏又中天竺本云跋僧多此云春生謂能生物善故借喻名耳)。
佇立未久(佇除呂切李善注文選云佇立貌也郭璞注爾雅曰佇企也謂舉足竦望有所敬待也)。
方隅(隅語俱切鄭玄注考工記日隅[角-土+(人/人)]也方謂四方隅謂四維也)。
慞惶(慞諸羊切切韻稱慞懼也三蒼曰惶恐也)。
為作靈藥(靈謂神靈也)。
藤羅所罥(藤但登切羂古泫切切韻稱卦也藤性緣物自織成羅也)。
欲度溝洫(溝古侯切洫許域切苞氏注論語曰方里為井井間有溝溝深四尺十里為城城間有洫洫廣深八尺也)。
令諸世事悉得宣敘(爾雅曰宣示也說文曰敘次第也言顯示得其次第也)。
盜塔寺物(塔具云窣堵波謂置佛舍利處也寺名依梵本中呼為鞞訶羅此云遊謂眾生共遊止之所也三蒼曰寺館舍也館舍與遊義稱相近耳又風俗通曰寺司也匡之有法度者也今諸侯所止皆曰寺也釋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繼嗣於內也今若以義立名則佛弟子助佛楊化住持正法同後三說若直據梵本敵對而翻則如初釋也)。
夜久眠寐(寐彌利切毛詩傳曰寐寢也玉篇曰寢謂偃臥熟也)。
勸喻(蒼頡篇曰喻諫也)。
經卷第六十九 入法界品之十
遽發是念(遽渠慮切玉篇曰遽急也)。
被大精進甲(被皮義切)。
悉苦無味(味猶樂也言皆是苦無可樂戀)。
捶(之蘂切說文曰捶杖擊也按捶字說文從手玉篇從木聲類從竹耳)。
其心泰然(珠叢曰泰通也凡離憂塞者心則通暢耳)。
為現不樂世間欲樂(上樂字五教切下樂字即各切)。
嬰妄想(漢書集注曰嬰繞也加也言為妄想之所纏繞也)。
得此解脫其已久如(久謂久近如謂如何故維摩觀眾生品云舍利弗問天曰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如耆年解脫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今准此文久如即是久近如何之問[(受-又+ㄆ)*辛]也)。
嬪御有十億(嬪婢人切賈注國語曰妾御曰嬪毛詩傳曰嬪婦也鄭注禮云嬪謂婦人有法度者之稱也周禮有九嬪教九御蔡雍曰天子凡衣服加於身飲食入於口妃妾接以寢皆[A2]曰御御之所親愛則曰幸也)。
我時尋覺(杜注左傳曰尋續也)。
金剛臍佛(臍字從肉)。
經卷第七十 入法界品之十一
不藉耕耘而生稻梁(耘于君反梁呂羊反毛詩傳曰耘除草也說文曰梁米名也耘字經本作芸者乃是芸臺菜字非此所用梁字或亦從禾也)。
良臣猛將(將即亮反謚法曰小心敬事曰良順理習善曰良今謂止私存國曰良臣謀而後勇曰猛將)。
中夭(中張仲反夭於矯反孔安注書曰少喪曰夭也)。
陵蔑他人(蔑莫結反蒼頡篇曰陵侵也玉篇曰陵慢也鄭箋詩曰蔑輕曰陵說文單作夌又有從心作者俗通用)。
眾景奪曜(說文曰景光也曜照也曜字又從光也)。
大臣輔佐(佐臧箇反鄭注禮曰輔助也佐副也言臣之於君有副助變理之用也)。
無高倨心(倨居御反杜注左傳曰倨慠慢也鄭注禮曰倨不敬也)。
經卷第七十一 入法界品之十二
受種種如來命(鄭箋詩曰命教令也)。
高七多羅樹(多羅樹似此方椶櫚樹然西域者其高例十丈餘故經中取為定量)。
波頭摩花(或曰鉢蹋忙此翻為赤蓮花也)。
覺悟(覺古貌反字又作寤)。
經卷第七十二 入法界品之十三
蓮花覆合(覆撫目反還也復也)。
罷遊觀時(罷蒲架反玉篇曰罷止也休也)。
杵破(杵昌與反打也字宜從手其掊杵字從木)。
苗稼不登(馬融注論語曰樹五穀曰稼也小雅曰登昇也謂穀收則可昇場耳也)。
枯槁(槁苦老反說文曰槁木枯也鄭玄注周禮曰槁木乾也槁正宜作槁其槁音苦倒反杜注左傳曰槁乃勞義非經所用)。
衣裳弊惡(弊毘例反說文曰衣敗為弊玉篇曰㡀與敝同上杜注左傳曰敝衰壞之也)。
皴裂(上七倫反下力哲反)。
牀榻(榻他答反)。
仁慈孝友(釋名曰仁忍也好生惡殺善惡含忍也爾雅曰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弟為友也)。
瞻奉撫對(撫芳武反瞻視也奉承也漢書集注曰撫慰也恤也對謂抵對)。
婬佚(佚夷曰反蒼頡篇曰佚惕也樂也惕音蕩)。
枯涸(涸何各反廣雅曰涸盡也)。
油雲被八方(孟子曰天油然興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而長也毛詩音義曰油雲春雲也言能潤澤萬物也)。
大王臨庶品(鄭玄注周禮曰臨尊適卑賈注國語曰臨治也治謂治理也庶眾也品類也)。
暴虐(暴蒲報反玉篇曰暴陵犯也虐災也)。
刑獄皆止措(措倉固反鄭玄注考工記曰措猶置也置謂廢也)。
殘害(顏注漢書曰殘謂多所殺戮也蒼頡篇曰殘物切也)。
大豚(豚徒魂反方言曰豚豕子也)。
僉然備(僉七廉反尒雅曰僉皆也廣雅曰僉同也備具也)。
入池自撫鞠(鞠居六反王逸注楚辭曰撫持也鞠謂撮之也撮音[夕/鹿]括反鞠字正宜從手)。
夜叉(此云祠祭鬼謂俗間祠祭以求恩福者舊翻為捷疾鬼也)。
毘舍闍(此云噉人精氣鬼也)。
中宵(中張仲反宵相遙反宵夜也)。
經卷第七十三 入法界品之十四
宿植(植丞力反蒼頡篇曰植種也)。
囹圄(囹歷丁反圄魚舉反鄭注禮曰囹圄所以禁守繫者若今之別獄也說文曰囹圄謂周之獄名也)。
榜笞(榜普庾反笞勅之反字書曰榜捶也說文曰笞擊也榜字宜從手也)。
臏割(臏蒲忍扶忍二反大戴禮曰人生暮而臏生然後行也說文曰臏膝骨也尚書大傳曰決關梁踰城郭而路盜者其刑臏顧野王曰謂斷足之刑即呂刑之䠊周禮之則類也字宜從骨經本從月作者俗)。
寬宥(宥云救反杜注左傳曰宥赦也)。
盜入宮闈(闈于歸反爾雅曰宮中門謂之闈其小者曰閨小閨曰閤也)。
王之寶祚(祚才故反寶謂大寶書大寶位玉篇曰祚位也)。
赫然大怒(鄭箋詩曰赫然怒貌毛詩傳曰赫赤也謂人大怒則面色赤也)。
毀形降脫(降古巷反爾雅曰降下也謂下好服又可著惡衣服致也)。
拘留孫(具云羯羅迦寸陀此云所應斷已斷也)。
薩遮尼乾(薩遮此云有也尼乾者具云尼乾連陀言尼者不也乾連陀繫也謂此類外道裸形自餓以少欲不為衣食所繫故也)。
御群生(孔安注書曰御治也謂治理之也鄭注禮云御勵也謂勸化之也)。
園林名嵐毘尼(嵐盧含反或曰流彌尼此云樂勝圓光是皆天女之名因來此處遂以其處名耳)。
經卷第七十四 入法界品之十五
被求一切智堅誓甲(被皮義反著也)。
傳來(傳除線反字從叀不從甫)。
果從兜率(玉篇曰界遂也)。
坑坎塠阜(坎口攬反塠都回反阜夫九反易曰坎陷也王逸注楚辭曰塠高土也爾雅曰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塠字又作堆也)。
瓦礫荊棘株杌(礫零擊反說文曰小石曰礫也荊棘草穢通語也說文曰株樹根也杌謂𭃞去枝柯者也)。
畢洛叉樹(或曰畢利叉此云高顯謂佛於下降誕則謂高勝名顯人天故日高顯也或有處云佛於阿戍迦樹下生者也)。
諸佛臍中(臍字從肉)。
釋種女瞿波(瞿波或曰瞿夷此翻為守護地也)。
經卷第七十五 入法界品之十六
愛念情至(至猶極也)。
為其安立(為于偽反)。
十方無間(顏注漢書曰間空也謂無空隙之處也又音古閑反文紀傳注曰容也謂更無容受之處也)。
足趺隆起(小雅曰隆高也)。
身上分(分符問反)。
頰(兼𭠱反)。
鮮白(鮮相延反玉篇曰鮮明也)。
睫(煎葉反又作䀹)。
身上靡(靡亡彼反漢書拾遺曰靡傾也傾謂偃臥也)。
翊從(翊以力反尚書大傳曰翊輔也毛詩傳曰翊敬也字又作翼翼與翊義古別今通也)。
洪纖得所(纖相監反蔡雍注班固典則曰洪大也纖細也)。
修短合度(修長也鄭玄注周禮曰度謂尺丈之數也言其長短合折中之節度也)。
先太子行(先謂於先行也)。
諷詠(鄭注禮曰背文誦曰諷也)。
殞滅(殞為敏反聲類曰殞沒也)。
非其匹偶(偶吾苟反毛詩傳曰匹配杜注左傳曰匹敵也玉篇曰偶謂不奇隻也賈注國語曰偶對也玉篇[禾*禺]對之[禾*禺]從耒偶尒之偶從立人)。
暫特假寐(寐蜜二反毛詩傳曰寐寢也詩曰假寐永[1]勤箋曰不脫衣而眠謂之假寐也玉篇曰假寐衣冠坐而眠熟也)。
為誰守護(護謂三護亦曰三監女人志弱故藉三護幼小父母護適人夫𦕓護今此通問故言誰也監護之文經書懸合耳也)。
開剖(剖潘吼反玉篇曰剖破蒼頡篇曰剖析之也)。
巧斷(斷都亂反)。
冠以妙藏(冠古亂反)。
被以火燄(被皮義反)。
無譏醜(鄭注禮曰譏呵察也毛詩傳曰醜惡也言無可呵毀猥惡之事)。
天繒纊(繒疾綾反纊苦謗反說文曰繒帛也綿也小雅曰絮之細者曰纊也)。
芬馨(馨顯刑反郭注尒雅曰芬謂香氣調和也說文曰馨謂香之遠聞也)。
尊宿(宿謂舊也)。
下車步進(王逸注楚辭曰步徐行也進向前也)。
立佛支提(支提者具云制底耶謂於佛闍維處置墳及安佛所說經臺閣之名也此翻為積集謂是人天積集無量福善之所也又或翻為生淨信處也)。
竟不可得(鄭牋詩曰竟終日)。
願得[佫-口+用]瞻侍(說文曰[佫-口+用]具也顧野王曰[佫-口+用]謂預早為之也孔安注書瞻視也謂看視也)。
毛孔量(量力仗反謂分位也)。
經卷第七十六 入法界品之十七
禦扞(禦魚舉反扞何旦友郭注尒雅曰禦謂禁制之也杜注左傳曰禦止也扞衛也蔽也蔽謂遮塞之也扞字聲類作捍也)。
廓徹心城(方言曰張小使大謂之廓尒雅曰廓大也通俗文曰廓寬也說文曰徹通也此中經意謂以理融事小遍法界故曰張小使大)。
嚴肅(毛詩傳曰嚴威也肅縮也縮謂齊限者令縮退也言其威德肅物)。
逐諸惡法(玉篇曰逐駈也)。
瑩徹心城(蒼頡篇曰瑩治也賈注國語曰徹明也說文曰徹通也今謂治理心城使其通達無所擁塞也)。
部分心城(分符問反謂有部類有分齊者也)。
羅剎鬼王(羅剎者具云羅剎[A3]娑此翻為可畏也言王者謂即毘沙門)。
悉達太子(悉達者具云薩縛頞他悉地地字應平聲呼言縛者此云一切也頞他事也悉地成也言其於一切所應作事皆已成就)。
雖不踰本(字林曰踰越也)。
樓至如來(樓至具云嚕支此翻為愛樂也)。
造僧伽藍(具云僧伽羅摩言僧伽者此云眾也羅摩院也)。
營辦什物(顏注漢書曰什物謂為生之具也三蒼曰什聚也雜也吳楚之間資生雜具謂之什物有數十事物為什物[2]育數十事物為什物者此蓋少知之說也)。
拖(駄之輕聲)婆(婆之上聲)荼(荼之上聲)沙(史我反)縛(房我反)哆(哆之上聲)也(夷我反)娑(娑之上聲)麼(莫我反)
眾峯齊峙(峙持止反廣雅曰峙止立也字宜從止有從山者謬也)。
他(他之上聲)奢(尸何反借音也)叉(楚我反)娑哆(娑桑紇反哆當我反)婆(婆之上聲)車(昌遮反)娑麼(娑桑我反)訶婆(並上聲呼)縒(倉我反)伽(伽之上聲)吒(陟伽反)拏(搦可反)娑頗(娑桑紇反)娑伽(並上聲呼)也娑(也夷我反娑字上聲呼之)侘(耻加反)
咸綜無遺(綜子貢反三蒼曰綜理經也謂整理經緯之都本也)。
蘊其深解(蘊於頓反杜注左傳曰薀慶也方言曰薀積也馬融注論語曰薀藏也)。
呪詛(詛側預反鄭玄注周禮曰詛謂祝使其敗露也)。
痊愈(痊匕緣反愈俞矩反郭象注莊子曰痊謂病除也玉篇曰病差曰愈字又作[3]病)。
別知(別彼列反)。
珠貝(案西[A4]域以貝為錢故列在寶類)。
鷄薩羅(師子身毛旋文呼為鷄薩囉西域有寶旋文恰如師子毛旋形故從其為名耳也)。
城名婆怛那(具云難陀婆怛那言難陀者此云喜也婆怛那者增益也其國名南印度境內)。
經卷第七十七 入法界品之十八
涸無量愛欲海(廣雅曰涸盡也謂令其竭盡也)。
杜絕諸惡道(賈注國語曰杜塞也說文曰杜塞閉也說文字乃作殿也)。
如濟客(毛詩傳曰濟渡也案客謂寄居之稱故採樵寄山濟渡寄水飲士寄醉賈人寄屋皆謂之客)。
重任(重直勇反任如禁反)。
傭作(傭與恭反作則各反玉篇曰傭謂伇力受直也穀梁傳曰作為也)。
低下(低丁奚反)。
旃荼羅(此云執暴惡人)。
犗牛(犗加邁反切韻稱犗犍牛也)。
舟艥(艥秦業資葉二反通俗文曰擢謂之檝釋名曰檝捷也撥水使舟倢疾也又案檝字不著戈音乃資葉反然訓義無別)。
良工(良善也工技也)。
捃拾(捃居韻居惲二反漢書集注曰捃收也)。
冠王冠(上冠字古亂反下冠字古端反)。
損耗(耗呼告反減也)。
善知識之所致耳(顏注漢書曰致謂引而至之也)。
此善漁人(漁語居語據二反工能於事曰善也說文曰漁捕魚也大篆字又作𩼪考聲作[(土/魚)*ㄆ]二體也)。
過爾燄海(尒焰者此云所知謂智所知境非預識境由其轉若南聲為尒塩故非轉毘若南聲也)。
哽噎(哽加杏反說文曰哽謂食肉亭骨在喉內也悲憂咽塞者似其亭骨在喉故借喻言耳)。
自盈其手(韓康注易云盈滿也)。
經卷第七十八 入法界品之十九
曩於福城(曩那朗反尒雅曰曩曏也珠叢曰曏謂往時也曏音虛鞅反)。
擐大悲甲(擐胡串反杜注左傳曰擐貫也賈注國語曰擐衣甲也衣音意)。
斷貪鞅(鞅於仰反鞅謂扐牛頭[1]木繩牛以此繩不能脫於重載凡夫由其貪惑不能斷生死之鞅繩也)。
撤睡葢(撤除列諸列二反字書曰撤除也去也)。
四流漂[A5]汩者(汨榮筆反珠叢云[A6]汩流急皃也又音古沒反尚書大傳曰[A7]汩亂也漢書集注曰[A8]汩流急皃今取流急也)。
飲以甘露(飲於禁反飲飤水也)。
住邪濟者(毛詩傳曰濟渡也謂行其道者如渡者求於異津故此借喻名耳)。
曉誨(說文曰曉說也音稅)。
獷㑦(獷古猛反㑦零計反)。
坑穽(穽疾政反鄭玄注周禮曰穽謂穿地為塹所以捕獸其超踰者則陷焉案籀文作阱[(虍-七+(一/卄/卄))*又]古文作汬也)。
苦的(的謂準的鹿䐡也)。
篋(牽𭠱反鄭注禮記曰宬衣物函曰篋)。
貯(陟呂反)。
毘笈摩藥(毘笈摩者此云普去也謂能普去一切疾病也)。
周給(周帀供給故云周給也)。
利矛(矛莫胡反)。
兵仗(仗除亮反風俗通曰仗者刀戟之總名也)。
鉗鋷(鋷尼輙反玉篇曰鋷謂拔去𥇒髮也經本有作鑷者此乃車軸端鐵非經所用)。
阿伽陀藥(此云無病藥也謂有藥處必無有病也)。
婆樓那風(此云迅猛風也其風堅密如持世界風輪也)。
毒不能中(中陟仲反中猶著也)。
大應伽藥(應伽此云身身有四名一曰迦[2]耳二曰設理羅三曰第訶四曰應伽然應伽亦云分謂支分也)。
藥樹名珊陀那(珊陀那者此云和合或云續斷謂此藥能令已斷傷者再續和合也)。
初無所損(言從初已來不會損也)。
藥名阿藍婆(此云汁藥其藥出香山及雪山中天生在於石臼內或云得喜謂得此藥者皆生歡喜也)。
波利質多羅樹(波利此云遍也亦曰周帀質多羅云間錯莊嚴也言此樹眾雜色花周帀嚴飾或曰圓妙莊嚴也)。
婆師迦花(具云婆利史迦言婆利史者此云雨也迦謂迦羅此云時也西域呼夏為雨其花生於夏時故名也)。
瞻蔔迦花(此云黃色花其花有香氣而形似支子花也)。
蘇摩那花(此云悅意花其花形色俱媚令見者心悅故名也)。
海嶋(嶋當老反孔安注書曰海曲謂之嶋說文曰海中往往有山可止曰嶋也)。
椰子(椰余遮反)。
藥汁名訶宅迦(此云金色水甚可於九轉還丹之力也)。
燈炷(炷之遇之庾二反)。
筋(居欣反字冝從[3]月經本有從角者謬)。
迦陵頻伽鳥(此云美音鳥或曰妙聲鳥此鳥本出雪山在㲉中能鳴其音和雅聽者無厭也)。
飛則勁捷(勁甄定反捷錢葉反說文曰勁強也王逸注楚辭曰捷疾也勁字從力捷字本從人今俗用也)。
摩訶那伽(此云龍亦云象今此力士力如龍象故名耳)。
射師(射食夜反)。
摩竭魚(此云大體也謂即此方巨鰲魚其兩目如日張口如𡼏谷吞舟光出濆流如潮若欱水如壑高下如山大者可長二百里也)。
安繕那藥(繕時戰反其藥色似青黛可以和合眼藥然今所明自據別法也)。
延齡藥(齡歷丁反尒雅曰延長也廣雅曰齡年也禮記曰古之謂年為齡)。
楔(先結反案說文作㨝)。
滲漏(滲所禁反水潛沒也字冝從參經本有從喿者音早非經所用也)。
經卷第七十九 入法界品之二十
醉傲(傲五告反杜注左傳曰傲不敬也廣雅曰傲慢也案諸字書傲字皆從立人今經本從豎心者謬)。
阿那婆王(阿修羅之別名未詳其義)。
兜沙羅色(具云兜沙兜羅色言兜沙者此云霜也兜羅水也或有經本兜羅沙者準知也)。
獄卒(卒則沒反也)。
長者子瞿波羅(案西方訓字瞿有九義此中但取地白義波羅此云守護也謂守護心地或守護白法)。
摩羅提國(具云摩羅耶提[4]致此云鬘陀或曰摩羅耶者山名也提數中也言此國中央有摩羅耶山故因名也)。
拘吒聚落(具云拘吒迦此云小舍或曰多家亦云多樓觀以此聚落中樓閣多也)。
經卷第八十 入法界品之二十一
優曇花(優曇此云希有也此花多時乃一開也)。
儼然坐(儼魚撿反)。
加被(被皮義反杜注左傳曰加益也孔安注書曰被及也謂以益相及也又珠叢曰從加恩謂之被也)。
[A9]誓眾宣威([A10]誓為戒[A11]誓主與軍旅為要約也故鄭玄注周禮曰戒[A12]誓要之以刑也毛詩傳曰宣示也)。
聽訟斷獄(聽他寗反斷都亂反孔安國注書曰聽謂察是非也周禮曰獄訟者聽而斷之鄭玄注公羊爭罪曰獄爭財曰訟玉篇曰斷謂裁制分決也)。
輔弼(弼皮筆反尚書大傳曰天子必有四隣前[1]儀後丞左輔右弼廉潔而切直曰弼大戴禮曰弼者拂也拂天子之[2]尚常立其[3]名匡過而諫諍謂之弼)。
阿迦尼吒天(具云阿迦尼瑟吒天此云色究竟天也廣釋如上第二十二卷中)。
霑洽(廣雅曰霑[4]清也玉篇曰洽濡也霑字或通作沾也)。
炎熱(炎于嚴反尒雅曰炎熏也郭璞注曰旱氣熏灼人也)。
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卷下
一切經音義卷第二十三
校注
[0448006] 婆【大】,娑【甲】 [0449001] 榛【大】,棒杖【甲】 [0449002] 後【大】,復【甲】 [0449003] 曰【大】,是【甲】 [0449004] 白【大】,百【甲】 [0449005] 一【大】,二【甲】 [0449006] 一【大】,〔-〕【甲】 [0450001] 即【大】,印【甲】 [0450002] 也【大】,巾【甲】 [0450003] 言【大】,方言【甲】 [0451001] 所【大】,布【甲】 [0451002] 沈【大】,深【甲】 [0451003] 持【大】,特【甲】 [0451004] 三【大】,二【甲】 [0452001] 無【大】,無量【甲】 [0453001] 囐【大】,巘【甲】 [0453002] 鬻【大】*,𩱟【甲】* [0453003] 名【大】,石【甲】 [0453004] 伽【大】,曰加【甲】 [0453005] 保【大】,促【甲】 [0453006] 之利【大】,利也【甲】 [0453007] 方【大】,土【甲】 [0453008] 財【大】,財也【甲】 [0453009] 經卷乃至尋四葉增上寺麗本闕今以甲本補載,甲本曰於上婆須蜜多之註半至我時尋覺之註末若于字之處建仁及緣山本並人白紙四葉實欠其文應是素失版一甴因幸檢麗藏轉字凾所收之新華嚴音義下卷以補接于茲耳[害-口+缶]洲識 [0455001] 勤【大】,歎【甲】 [0455002] 育【大】,有【甲】 [0455003] 病【大】,瘉【甲】 [0456001] 木【大】,下【甲】 [0456002] 耳【大】,耶【甲】 [0456003] 月【大】,肉【甲】 [0456004] 致【大】,數【甲】 [0457001] 儀【大】,疑【甲】 [0457002] 尚【大】,過【甲】 [0457003] 名【大】,右【甲】 [0457004] 清【大】,漬【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