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經音義卷第四十二
音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2]卷
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
十八會瑜伽指歸一卷
瑜伽護摩一卷
分別三十七尊一卷
一字頂輪瑜伽一卷
法花念誦瑜伽一卷
千手眼瑜伽二卷
蓮花部三十七尊一卷
五祕密瑜伽一卷
十七尊義釋一卷
金剛王法一卷
金剛愛法一卷
多羅瑜伽一卷
虛空藏瑜伽一卷
如意輪瑜岐一卷
大佛頂經十卷
方等陀羅尼四卷
七佛所說神呪四卷
大吉義呪二卷
如來藏經二卷
右二十一經七十七卷同此卷音。
大威德陀羅尼經第一卷
䁋眼(又作𥍉同失涉反通俗文一目貶曰䁋貶音莊狹反)。
睗眼(式亦反說文目疾視也)。
眇眼(亾沼反說文一目小也釋名目匡陷曰眇眇小也)。
矘眼(他莾反字林目無精直視也亦失志貌也)。
𥈾眼(一決反說文目深也)。
睽眼(苦𢹂反廣蒼目少精也說文目不相聽也)。
睒眼(式𮉼反弋𮉼反說文暫視也)。
睉眼(子戈似戈二反字林目小也)。
睍睴(下殄反下胡本公困二反說文睍目出皃也睴大出目也謂人目大而突出曰睴)。
眣眼(徒結反字書目出也經文作垤非經義)。
眅多(匹姧匹諫普板三反說文眼多白也)。
繚戾(力鳥反下力計反不正也謂糺繚也經文作瞭力調反脂膫也膫非此義)。
懸臃(又作𦡚同於[囗@ㄨ]反喉中肉也釋名云膺擁也謂氣至擁塞也經文作甕非也)。
第二卷
羶臭(說文羴或作羶同失然反羊臭也)。
惇直(古文敦同都屯反說文惇厚方言惇信也亦撲也)。
第三卷
洲潬(徒亶反爾雅潬沙出水謂水內沙堆也經文作埏音延埏道也非字體)。
那唏(呼兄反)。
婆莆(方禹反)。
訢婆(虛斤反)。
第四卷
恐嚇(呼嫁反距人曰嚇亦言恐赫或言恐猲皆一義)。
第六卷(先不音)
第七卷
勃嘍(力口反)。
毱豆留(渠掬反經文作毬非體也)。
嘔多(烏後反)。
阿履那(此云中山羊正言曷利拏總言麞鹿等名也)。
麼迦咤(莫可反此云獼猴)。
跋詫(勑嫁反)。
羅斃(蒲計反)。
利鈇(方于反莝刃也亦云橫斧說文鈇莝斫也公羊傳云不忍加之鈇質是也)。
嚘嘍(於求反)。
囉咤(竹嫁反)。
娑俞(以朱反)。
匕嘶(卑以反下斯奚反)。
第九第十(已上二卷並無音訓)
第十一卷
狗齩(又作䶧同五狡反中國音也又下狡反淮南音也說文齩齧也經文作骹苦交反脛膝骨也骹非此用也)。
毛𣮧(布莾反謂毛布也字林𦋺之方文者曰𣮧通俗文織毛曰𦋺邪文曰𣮧經文作𣯟非也)。
那娜(乃可反)。
歧蹬(音登)。
娑喃(女咸反)。
蜱犁(父犁反)。
[莫/二/?]羅(莫孤反)。
第十二卷
閹人(於儉反說文閹竪宮中閹昬閉門者也周禮閹十人鄭玄云閹精氣閉藏者今謂之宦人也主閉戶門故曰閹)。
覢電(又作睒同式𮉼反說文暫見也經文作閃窺頭也)。
第十三卷
[肉*且]戶(且餘反通俗文肉中虫謂之[肉*且]經文作蛆非也)。
羅毦(人志反廣雅㲥毦𦋺也織毛曰𦋺也㲥音唐)。
第十四卷
婆啉(力南反依字啉聒也譙也)。
呞食(又作䶗齡二形同勑之式之二反爾雅牛曰䶗謂食已復吐出也)。
第十五卷
趂逐(丑刃反謂相追趂也關西以逐物為趂也)。
謇吃(居展反下居乞反通俗文言不通利謂之謇吃重言也)。
第十六卷
評論(皮柄反字書評訂也訂平議也訂音唐頂反)。
鐵㭰(作𠲿又作觜同子累反方言㭰鳥啄也)。
鵂侯(許牛反鵂鶹也亦名訓侯晝伏夜出也)。
從窠(又作萪同苦和反小爾雅云鷄雉所乳謂之窠也)。
第十七卷
為捍(又作杆同胡且反說文杆止也蔽也衛也經文作翰高飛也長也翰非此用)。
垂胡(又作頡𠴱二形同戶孤反說文牛𩓱垂下也經文作壺非體)。
第十八(先不音)
第十九卷
斤𣃆(居勤反說文斤斫也斤钁也下古文𣃂同竹角反說文𣃆斫也經文作釿魚斤反釿㓵也)。
鞴囊(埤蒼作韛東觀漢記作排王弼注書作㰆同皮拜反所以[1]冶家用吹火令熾者也)。
而蹶(巨月居月二反說文蹶僵也廣雅僵臥也)。
第二十卷(先不音)
法炬陀羅尼經第一卷
甝婆(乎甘反)。
致嬭(奴解反)。
笳吹(或作葭同古遐反今樂中有笳簫卷笳[芸/木]吹之也)。
第二卷
阿蘭拏(女加反或云阿蘭若或言阿練若皆梵言輕重耳此云空寂亦云閑𡧯亦無諍也)。
善馭(今作御同魚據反駕馭也謂指麾使馬也)。
鑪鍋(字體化[一/(口*口)/(冏-口+干)]又作[(阜-十)*(一/(口*口)/(冏-口+干))*亍]同古和反方言秦地土釜)。
翱翔(五高反迴飛也飛而不動曰翔也)。
埻的(之允之閏二反通俗文射堋曰埻埻中木曰的無垛徒果反射堋也經文作埵丁果反埵累也埵非此義堋音朋字)。
僮[肄-聿+(企-止+米)](力計反[(匕/天)*(企-止+米)]奴也[(匕/天)*(企-止+米)]賤也伇也僕[(匕/天)*(企-止+米)]也字從米[崇*又]聲[崇*又]字從又從崇[崇*又]音之絹反)。
挾持(胡頰反爾雅云挾藏也方言挾護也)。
第三卷
寥廓(或作廖同力彫反埤蒼𡧯寥無人也廣雅寥㴱也經文作遼非體也)。
停憩(又作愒蒼頡篇作𢟪同墟例反爾雅憩息也)。
磧中(且歷反廣雅磧瀨也說文水渚有石曰磧)。
暴曬(蒲卜反下所解反說文暴晞乾也字從曰)。
第四卷
羇縶(又作馽同猪立反詩傳曰縶絆也亦拘縶)。
坈穽(古文阱汬二形同才性反說文陷也蒼頡篇穽謂掘地為坈張禽獸者)。
呵叱(蚩逸反叱亦呵也方言云呵怒也陳謂之呵)。
第五卷
阿犁邪(此譯云出苦者亦言聖者)。
船櫂(又作棹同馳挍反釋名在旁撥水日櫂也)。
帆挽(又作颿𩗋二形同扶嚴扶泛二反釋名云船隨風張幔曰帆謂施船頭風吹以進也)。
餱糧(胡鈎反說文餱乾食也經文從米作糇非正體也)。
為棍(古本反棍轉也謂箜篌上轉繩也)。
第七第八(先不音)
第九卷
舉措(且故反蒼頡篇措置也又安也亦施也)。
嘶聲(又作誓同先奚反埤蒼聲散也亦悲聲)。
第十卷
菅針(賈顏反爾雅云茅屬也白花一名野菅也)。
貪惏(字書或作啉今亦作婪同力南反惏亦貪也楚辭眾皆競進而食惏王逸曰愛財曰貪愛食曰惏也)。
桎梏(之逸反下古木反在手曰桎在足曰梏)。
苛暴(賀多胡可二反說文苛尤劇也亦煩擾也尅急也)。
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先不音)
第十四卷
偉壯(埤蒼作瑋同于鬼反說文偉奇也)。
𥎞棓(干亂反下又作棒同蒲項反)。
第十五第十六(先不音)
第十七卷
儕類(士皆反字林儕等也儕猶輩類)。
鵂鶹(許牛反下力周反字書鵂鶹鈎𮬶也廣雅鵂鶹鳩鵄也亦恠鳥也關西名訓侯山東名訓狐纂文云夜則拾人爪也)。
甫此(方父反釋名甫始也)。
田疇(直流反蒼頡篇田種禾稼也疇耕地名)。
第十八卷
芟剉(所巖反下千臥反即芟刈草也芟除也剉猶斫也)。
第十九(先不音)
第二十卷
黿虯(魚袁反下渠周反黿大龜也廣雅有角曰虯)。
[土*(系-小)]彌(三蒼音[伭-〦+一]又諸律中皆作迷謂大身魚也其類有四種此則第四種最小者也互相吞食也)。
祁寒(渠夷反尚書冬祁寒小民亦惟怨咨孔安國曰祁大也冬大寒民猶怨)。
多嘔(又作歐同於口反歐亦吐也釋名云嘔傴也將有所吐脊曲傴也)。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一卷
幖幟(上必遙反廣雅云幖幡也說文幖亦幟也從巾票聲票音同上下昌志反韻詮云幟旗也以表物集訓云幟亦幡也從巾戠聲戠音織)。
摩醯𩠐羅(醯音馨奚反梵語上界天王名也唐云大自在即色究竟天主住色界之最上頂)。
嚩囉呬天(呬音馨異反梵語地下諸天名也此天人身豕𩠐四譬有大神力常居地下亦地神之類也)。
拏吉尼(上儜遐反梵語也亦諸女天名此女天有大神力能成世間種種諸願)。
分劑(上扶問反下齊曳反亦時用字也古人只借齊字作去聲)。
瑜伽護摩經一卷
軍茶(梵語唐云火爐也其鑪形狀而有多種方圓三角金剛杵蓮花等形所用各別)。
持鍬(七消反俗字也亦作鍫正作鐰古文作[厞*斤]蒼頡篇作喿皆古字今廢不行爾雅鍫謂之鍤方言云趙魏之間謂臿為鍫顏氏證俗音云今江南人呼為鏵鍫巴蜀之間謂鍫為鍤考聲云如今之杴施刃於頭者也說文云臿頭金也今江東人呼鍫為鍫音片蔑反此皆方言別異也從金秋聲)。
漱口(搜救反考聲云以水盥盪口也從水欶聲欶音朔盥音官緩反)。
捻檀(念頰反字從手念聲也下音壇手指密名也)。
攪水(交咬反考聲云攪動也說文亂也從手覺聲或作捁從手告也)。
蹲踞(上音存下居御反狐存坐)。
屈蔞草(上軍律反下力句反似白茅而蔓生俗呼為長命草)。
斟一杓(上章林反說文云斟酌也從斗甚聲下常弱反文字典說云有抦木器也考聲云今之杯杓也說文作勺今承從木作杓時用字)。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警覺(上京影反孔注尚書云警戒也亦覺也古今正字從言敬聲)。
鎖械(上蘇果反字書云連[金*眾]也說文從金𧴲聲經作鎻俗字也下諧戒反廣雅云械桎也古今正字從木戒聲)。
能羸(力追反賈逵注國語云羸病也杜注左傳[1]云弱也許叔重云劣也字書疲也說文痰也從羊𣎆聲)。
階級(金立反顧野王云級階之等數也說文從糸及聲)。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一卷
安怛袒那(祖音壇爛反梵語也唐言潛隱即是隱形良謂彼國邪正雜信異道間居更相是非顯已破彼佛以神力故說斯要欲令修瑜伽者隨意自在無礙速成若起垢心邪惡處無礙速成驗故釋此疑)。
繒磬(上情蠅反說文帛之輕者惣名也古文從辛作𦀓音訓與上同下輕徑反鄭注考工記云以石為樂器擊之如鍾磬聲也說文云樂石也象懸虞之狀攴擊之也石磬古文從巠作[(聲-耳)-殳+巠])。
瑜歧(上庾珠反下音祇梵語也唐云相應也瑜伽亦同此釋)。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一卷
親稟(彼錦反孔注尚書云稟受也說文云從㐭從禾㐭音力錦反)。
却窴(佃年反廣雅云窴塞也說文從穴真聲經作填俗字)。
欠[阿-可+(凵@(子-一+(二*二)))](咸[2]黯反顧野王云𨺂猶墜入也下也廣雅[陀-匕+(脊-月+貝)]也說文從𨸏函聲函音同上)。
墊下(上丁念反方言云墊下也聲類溼也說文亦下也從土執聲經作墊俗字也)。
搓合(土錯何反義已具釋無量壽經卷中經本作縒非)。
濅[A3]𣿙(上精任反顧野王云𡫏沈溺也亦潰也說文從水𡩠聲亦作𣹰經作[洐-亍+(唚-口)]俗字也)。
[揜-合+((人*人)/一)]壇(上百萠反說文[揜-合+((人*人)/一)]撣也從手[(人*人)/一/廾]聲亦作抨字詁云古作䍬[羊*并]揮音但丹反)。
窣覩波(上孫骨反下都魯反梵語也此曰方墳)。
𢯪開(上恥革反考聲云[捱-圭+(前-刖+(┴*├))]開也裂也古今正聲作捇從手赤聲亦作辟也)。
為鞘(音笑刀釰室也亦作鞘)。
匊物(上弓六反毛詩云滿手曰匊韓詩云四指曰匊說文在手曰匊從勹米會意字也經作掬義同勹音包)。
炳現(上兵皿反說文炳明也從火丙聲)。
縈繞(上瑩營反毛詩云縈旋也說文牧韏也從糸從熒省聲下而沼反說文繞纏也從糸堯聲)。
拍(烹百反古今正字云拍拊也從手白聲)。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泳-永+((廌/去)-(烈-列)+一)](古文法字)。
[庳-(白-日)]牀(上皮美反鄭注周禮云庳猶短也顧野王云庳猶卑也說文從广卑聲广音儼下正體床字)。
屈柱(誅縷反考聲云柱拒也古今正字從木主聲經本從足作跓非)。
烔然(上動東反埤蒼云烔烔然[執/火]也古今正字義同從火同聲)。
雨澍(音注已具釋音義第二十三卷中)。
閼伽(上安葛反亦作遏梵語也是盛香水杯器)。
煗煙光(上奴管反考聲云煗溫也說文從火䎡聲亦作暖煖[目*(而/火)]義並同)。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戶樞(下昌求反郭璞云門戶扉樞也韓康伯云樞機制動之主也廣雅樞本也戶扇轉處也說文從木區聲也)。
左笪(且夜反埤蒼云笡逆插槍也案此結立印屈右膝而身臨右膝上邪展左脚項頭向左曲身而立也古今正字從竹且聲也)。
上𦠍(我各反前一字佛頂輪王經中已釋訖)。
擘開(上絣麥反廣雅云擘分也說文撝也從手辟聲)。
搊擲(上簉鄒反考聲以手指鈎也經作掐俗字)。
聯鎖(上輂鱣反聲類云聯不絕也說文連也從耳耳連於頰從絲絲連不絕也下蘇果反)。
撼手(上含感反廣雅云撼動也說文搖也從手感聲)。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於𨀗(𧧳化反蒼頡篇云兩股間也考聲云髀上骨也正從果從骨作髁有從肉作胯俗字)。
相跓(誅矩反俗字也合作柱)。
貧[匚@(臾/貝)](逵位反毛詩傳云匱[音*(曷-人+乂)]也鄭注禮記云[匚@(臾/貝)]之也說文從[A4]匚䝿聲也)。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無字音)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捻取(上念[牒-世+芸]反聲類云捻抯也古今正字從手念聲)。
繽紛(上匹賓反下孚文反廣雅云繽繽眾也紛紛亂也王逸注楚辭云繽紛盛皃也說文二字竝從糸賓分聲)。
挽弓(上音晚古今正字云挽引也從手免聲或作輓義同)。
金剛愛瑜伽法一卷(無字可音)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相拄(知矩反經作跓非也)。
吽字(胷喉中聲如虎怒或如牛吼聲)。
怛囉(二合)。
吒(此二梵字想布二目中)。
三掣(下闡折反考聲云頓拽也)。
延縮(所六反韓詩云縮𣫍也賈逵注國語云縮盡也退也)。
唵砧(此二梵字布於二頭指面上)。
咄弄(二合多羅菩薩種子字)。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瞿摩夷(梵語即牛糞也所以存梵語者避嫌疑也取以香水調用塗地應法教)。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躶黑(亦作倮音華跨反正音盧果反顧野王云倮脫衣露袒也說文作裸義同從衣果聲)。
弱(慈洛反借音也)。
稱𤜁(莫敢反響梵音)。
瑩如(上縈瞑反正從金作鎣經從玉俗字也)。
大佛頂經第一卷
楞嚴(上勒登反字書正作棱從木夌聲也今經本作楞字俗用久也夌音陵)。
腥臊(上昔丁反下掃刀反說文豕豪臭也二字並從肉星喿皆聲也喿音蘇到反)。
交搆(鈎候反考聲云搆成也葢也結架也交也從木[玨/冉]聲經作遘與義乖也[(並-(前-刖))/甫]音同上)。
欲研(齧堅反說文研應也從石[A5]幵聲音牽也)。
戶牖(由久反說文云穿壁以木為交䆫也譚長以為甫上日也非戶也牖所以見日也從片從戶甫聲也)。
開豁(歡括反廣雅云豁空也字書大也說文從谷害聲亦與奯同)。
遠矚(之欲反經作矚通俗字也)。
竅穴(上啟𠮧反鄭注禮記云竅孔也說文空也從穴敫聲)。
桎一𨈡(上珍粟反下只移反說文作胑云體四胑也顧野王謂手足也韓嬰云四胑以應四時也從肉只聲亦作[身*殳]義竝同)。
隓[(餐-食)-又+(珍-王)](上血䂓反孔注尚書云隓廢也方言壞也杜注左傳毀也說文敗也從𨸏[左/左]聲經作隳俗用字也下田典反韻詮云滅也考聲云盡也絕也從歺從㐱)。
矍然(上俱籰反顧野王矍驚懼之皃也考聲心驚皃說文從隹從䀠從又作矍䀠音句籰音王钁反)。
揣摩(上初委反杜注左傳云度高卑曰揣顧野王云謂相量度也說文量也從手耑聲也耑音端)。
[炅-人+(企-止+几)]昱(上皇廣反下由六反)。
赩如(上許力反毛詩傳云赩赤皃也字統義同從赤色聲)。
俶裝(上昌六反方言云俶動也鄭箋詩云厚也毛詩傳始也說文善也從人反叔聲下音莊)。
左𥌊([攀-爻]慢反考聲云𥌊視皃也說文云從目辡聲音皮免反)。
第二卷
毘羅柢子(上丁奚反梵語外道名也)。
膚腠(上府無反下[夕/鹿]豆反鄭注儀禮云腠膚理也字統義同從肉奏聲也)。
面皺(莊瘦反從皮從芻皮聚也)。
[(餐-食)-又+且][(餐-食)-又+各](上祚胡反爾雅云[(餐-食)-又+且]𣦸者說文往死也從歺且聲下郎各反字書云[(餐-食)-又+各]零也亦𣦸也隨也今通作落義同歺音言葛反)。
瞪𥊄(上澄[病-丙+(土/ㄆ)]反埤蒼云瞪直視也考聲視也轉也古今正字從目登聲下墨崩反說文𥊄不明也從苜從䀏經本從日作[暯-旲+(蜀-虫+日)]非也[病-丙+(土/ㄆ)]音力證反䀏音呼縣反)。
目精(本從目作睛是眧睛字眼目之精也昭音苕睛音精)。
瀛渤(上郢嬰反下盆沒反並海名也)。
鬱𡋯(上惲律反下盆沒反考聲云塵皃也經文從火作㶿非也)。
簷廡(上音閻下音武說文云廡堂下周屋也從广無聲也)。
舒縮(上式余反下[挖-乙+支]陸反)。
纖毫(上息廉反下戶勞反)。
礭實(上腔角反)。
變慴(占葉反尒雅云慴懼也文字典說慴怖也從心習聲)。
輕尠(仙淺反正作尟)。
甄明(上經延反考聲云甄識也察也說文從瓦垔聲)。
撮摩(上蒼將反考聲云手撮取也從手)。
赤眚(生杏反說文云目病生翳也從目生聲)。
捏所(上乃結反古今正字揑捺也從手圼聲圼音同上從日從土)。
暈適(上音運)。
珮玦(上陪背反下古穴反杜注左傳云玦如環而缺不連也說文從玉夬聲)。
虹霓(上音紅下音藝鷄反漢書音義云虹出盛明者為雄雄曰虹闇者雌雌曰霓說文螮[A6]蝀也狀似蟲從虫陰氣也形聲字經文作蜺非)。
[卄/(十*〡*十)/┬]角(上正乖字下音角)。
歰滑(上所立反正體字也從四止二正二倒俗作澁非也下環八反)。
思蹋(談臘反)。
第三卷
名齅(休宥反)。
舐吻(上時尒反說文以舌取食也正作舓從舌易聲亦作𦧇下文粉反蒼頡篇云吻脣兩邊也說文口邊也從口勿聲)。
𤑔此(上耎悅反杜注左傳云[蓻/火]燒也蒼頡篇然也說文同左傳從[1]蓻火聲亦作𤋲)。
排擯(上敗埋反下牝賓反義已具釋於寶星經中)。
析彼(上星亦反經文作[析-〡+┬]非也)。
炊爨([夕/鹿]亂反說文云齊謂之炊爨也從臼象持甑巾象甑冂象竈口拱推薪內火也籀文作[(囗@林)/八/火]會意字)。
𦫿出(上昂盖反)。
不鎔(音容)。
瑩然(上伊暝反亦從金作鎣)。
爍迦囉(上舒灼反梵語也此名精進也)。
第四卷
聆於(上歷經反說文云聆聽也從耳令聲)。
洲潬(上之由反下但單反尒雅云沙出水古今正字從水單聲)。
[攸-ㄆ+(友/大)]有(上詩有反暫有)。
金鑛(爪猛反亦作𨥥)。
霽澄(上齊細反郭璞云南陽人呼雨晴為霽說文雨止也從雨齊聲也)。
成霾(買俳反說文霾風雨而土也從雨貍聲貍音力之反)。
鉢剌(蘭怚反)。
肯綮(谿禮反)。
鼓𣞙(桑朗反埤蒼云𣞙鼓瓦也字書鼓材也古今正字云鼓身也從壴桑聲經本從頁作顙非義)。
撞鍾(上濁江反)。
第五卷
雜糅(紐溜反鄭注儀禮云糅亦雜也說文作粈訓義同上從米丑聲)。
洗滌(上西禮反正作洒下亭歷反前金光明經中已具訓釋訖)。
寶机(音紀)。
緝績(上侵立反下精翊反)。
闤𨷪(上音還下迴外反廣雅云闤道也說文云𨷪市外門也二字竝從門睘䝿皆聲也)。
旋澓(馮福反考聲云水回流也亦作復經文作伏誤也)。
瓦礫(音歷)。
顧眄(上音故下眠遍反)。
[踕-┴+山]來(潛葉反行疾也行不止也從足說文作疌亦疾也從又從止屮聲從手作捷俗也屮音丑列反)。
蚊蚋(上音文下而銳反)。
啾啾(酒由反)。
第六卷
裘毳(昌芮反鄭注周禮云毳𦋺衣也說文獸細毛也從三毛𦋺音居例反)。
詃惑(上㳙兖反)。
裨敗(上卑移反說文云裨接也益也從衣卑聲)。
長挹(伊入反案長挹者相敬也拱手而舉以敬讓也或作揖)。
噬䐡(上時制反下音齊杜注左傳云噬齧也言如人自噬其䐡終無及者亦如妄人妄竊因地䊸曲以求菩提若噬䐡人不可成就)。
第七卷
發揮(毀違反)。
慘心(上測錦反說文云慘毒也從心參聲經作磣俗字也)。
憕懵(上鄧登反下墨崩反考聲云憕懵精神不𠁊也字書失志皃也並從心登瞢皆聲經本從目作瞪音棖非義也)。
含蠢(春允反說文蟲動也從䖵春聲)。
[剞-可+(舛-夕)]心(上苦孤反考聲云剖去中物也經文作刳俗字也剖音普口反)。
轉[蚡-刀+允](式銳反蛇蟬脫皮也說文從虫兌聲)。
枯槁(枯老反說文云木枯也從木高聲亦作𣩅)。
以蝦(嚇加反顧野王云蝦大頭之蟲也說文作鰕云蚧也從魚叚聲水母如人肺出海中無目假鰕為其目若有鰕跳於上即行非蝦蟇)。
土梟(皎堯反惡聲鳥也取土塊附以為兒淮南子術云甑瓦止梟鳴惡聲之鳥也俗亦梟為不孝鳥也案神異經云不孝鳥如人身犬毛有齒猪牙額上有文曰不孝口下有文曰不慈鼻上有文曰不道左輔有文曰愛夫右輔有文曰憐婦故天立此異鳥以顯忠孝也恐相亂故備出之言不孝鳥者誤失也)。
第八卷
䑛其(上時尒反顧野王云以舌取食也說文作舓考聲亦作𦧇)。
脣吻(上順倫反下文粉反蒼頡篇云吻脣邊也說文義同從口勿聲)。
覺胤(引進反孔注尚書云胤嗣也尒雅繼也國語胤者子孫蕃育之謂也說文子孫相續從肉從八八象其長幺亦象重累也古文作胤也)。
差誤(吳故反孔注尚書云誤謬也古今正字從言吳聲)。
燄慧(上閻簞反)。
蠕動(上瞤允反)。
愛涎(羡延反說文作次云口液也從水欠經本作涎誤也)。
顧眄(上姑慕反下眠現反說文邪視也從目丐聲經作顧[目*丐]並俗字)。
雄毅(冝既反左傳云致果為毅毅威嚴不可犯也說文妄怒也一云有決也從殳豙聲豙音同上)。
鐵橜(權月反說文杙也從木厥聲經作𣐍俗撰字也)。
蛇虺(上社耶反下暉偉反毛詩云胡為虺[A7]蜴則𧋍蜴屬也顧野王今亦以為蝮虺也說文石虺以注鳴者從兀虫聲)。
投礫(音歷說文云小石也從石樂聲經文作礰非也)。
匣貯(上咸甲反下猪呂反)。
囊撲(上曩郎反下龐邈反)。
拋撮(上魄茅反下鑽活反)。
鴆酒(上沈禁反廣雅云鴆鳥也郭璞云如鵰綠色長頸赤喙食蛇出女几山羽有毒以畫酒飲之則𣦸說文毒鳥也一曰運毒從鳥冘聲也)。
推鞫(居六反文字典說云鞫窮理罪人必有革也從革訇聲)。
[屮/工/毋]𭐋(呼各反亦作[堅-臣+(止/石)]經作[堅-臣+(止/石)]俗字)。
碾磑(上尼膳反考聲正作砐下吾會反說文云䃺也魯般初作磑從石豈聲)。
齅報(上休又反)。
為餧(奴罪反餓也)。
為綻(文莧反文字典說云綻解也補縫也從糸定聲)。
𠯗食(上[外/曰]合反亦作唼)。
鎗矟(上七羊反俗字也正作槍下雙角反)。
[百-日+皿][溳-口+臾](迴內反蒼頡篇云旁決說文漏也從水䝿聲)。
魃鬼(上盤末反毛詩傳云魃旱神也說文亦旱鬼也周禮有赤犮[病-丙+嗇]屋之物鬽也從鬼犮聲也)。
其剩(乘證反俗字也正作[貝*(夾/貝)]餘也)。
吸粹(上歆給反下雖醉反說文云不雜也從米卒聲)。
海㠀(刀老反文字典說云海中有洲可居曰㠀從山鳥聲)。
第九卷
凭倚(上皮氷反周書云凭玉几也古今正字云凭依几也從几從任經作凴俗字)。
通㳷(灰磑反又音退考聲云㳷漬也今謂漬去色曰㳷也)。
震𡍩(上真刃反周易云震動也公羊傳云震者何地動也杜注左傳電雷擊之也說文從雨辰聲經作振亦通下勅格反正體字也說文云[坭-匕+(朔-月)]裂也從土㡿聲經作圻俗字也)。
驚慴(占涉反懼也)。
蟯蛕(上如消反下會雷反說文云蟯蛕並腹中蟲也二字並從虫堯有皆聲亦作蚘經作蛔非也)。
䆿言(上魚曳反聲類云䆿不覺妄言也說文暝言也從[宋-木+(禾*(夢-夕+ㄆ))]省臬聲)。
辯析(星亦反經作折誤也)。
許露(上居竭反包注論語云訐[敲-高+ㄎ]人之陰私也說文面相㡿罪相許也從言干聲也)。
猥[媒-甘+廿](上烏隗反蒼頡篇云猥頓也下仙烈反孔注尚書云[媒-甘+廿]嫚也方言狎也說文嬻也從女𣏼聲嬻音獨)。
薄蝕(承軄反春秋云日有蝕之杜注云日行遲一歲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一歲凡十二交會然日月動行雖有度量不能不小有盈縮交會而不蝕者有頻交而蝕者唯正陽之月君子惡之故有伐鼓用幣之事說文從虫從飤飤亦聲也)。
第十卷
畢殫(音丹孔注尚書云殫盡也說文極盡也從歺單聲也)。
熠熠(尋集反)。
灣環(上綰閞反下音還考聲水曲流處也案經意灣環猶輪迴流轉也)。
循環(上音旬下環義亦同上經作巡亦通)。
昏𥊄(墨隥反杜注左傳云𥊄悶也說文曰不明也從苜從䀏䀏目數搖也䀏音縣)。
深㜸(言揭反正作𦾨考聲妖災也)。
枝岐(音支下音祗郭璞云岐道旁出者也古今正字義同從山支聲經作𭭛誤也)。
倐然(上收[ㄊ/肉]反)。
隳裂(上血䂓反正作隓前第一卷已具釋訖)。
婆吒霰尼(吒音陟加反下仙薦反)。
褫魄(上持里反說文云褫奪也從衣虒聲也)。
容皺(鄒宥反經作[(雪-雨+(雪-雨))*皮]俗字)。
大方等陀羅尼經第一卷
㗣提(相承音多達反)。
第二卷
動他(古文𨔝同徒董反尒雅搖動作也經文從言作諥非也)。
叱呵(齒逸反蒼頡篇大呵為叱也禮記尊客之前不叱狗是)。
發予(翼諸反尒雅予我也案此亦余字同也)。
第三卷
若僑(渠消反說文僑高也廣雅僑才也字林寄客為㝯作㝯字廣雅羇旅㝯寄也)。
單縫(扶封反說文以針縫衣也經文從手作摓非也)。
𧎗斗(苦和反一名活東亦名顆東郭璞云即蝦蟇子也顆音苦果反)。
𥆔瞎(先不訓釋)。
第四卷
[(磁-石)*鳥]𪅌(藥師經作蒺䔧並非也案尒雅作螏蜊蝍蛆也能食蛇腦也)。
耒木(即對反耕田曲木也)。
七佛神呪經第一[1]卷
咻咻(許流許主二反依字噢咻痛念之聲也)。
五渾(胡昆反謂五濁也渾亂也亂猶濁也亦水流聲)。
潢[泳-永+(?/良)](胡廣反下音養楚辭云潢[泳-永+(?/良)]而不可帶王逸曰潢[泳-永+(?/良)]猶浩蕩也經文作洗音光非也)。
㱇㱇(所力反通俗文小怖曰㱇埤蒼㱇㱇恐懼也字從欠經作懎嗇[2]一形非體也)。
目佡(丘䜴反)。
制濘(奴定反)。
伊𥌋(莫崩反)。
邲地(扶必反)。
目禘(他細反)。
湖利(戶孤反)。
侈𨀣(丘豉反)。
但坭(乃禮反)。
插婆(楚洽反)。
陀咩(彌紙反)。
阿眵(充支)。
癡噤(渠錦反)。
第二卷
愆咎(古文㥶[這-言+(保-木+口)]二形籀文作𠐨今作愆同去連反說文𠐨過也亦失也咎罪也)。
撫恤(又作䘏同須律反尒雅恤憂也亦𢗡也謂以財物與人曰振恤也)。
撈接(祿高反言撈取也謂鈎撈物也通俗文沉取曰撈經文作牢牢固也牢非此義也)。
搓摩(倉何反依字搓挪也挪音那)。
第三卷
鞠育(又作掬同居六反說文掬撮也詩云母兮鞠我傳曰鞠養也方言陳楚之間謂養為鞠)。
羖䍽(上功戶反下力的反三蒼羖䍽亦名羯羊)。
饕亂(吐刀反謂貪財曰饕饕亦貪也說文俗作叨字非)。
第四卷
儼然(冝撿反詩云碩大且儼傳曰儼矜莊皃也尒雅儼敬也說文儼好皃)。
潠之(蘇悶反通俗文水湓曰潠埤蒼潠濆也經文作𠹀非)。
白睆(還板反許慎注淮南子云睆謂目內白翳病也經文作浣浣衣字非)。
摎項(作𢷶同居茅反蒼頡篇摎朿也說文摎縛殺之也摎即纏縛之名)。
𧓵[剌/虫](他達反下勒達反廣雅𧓵[剌/虫]蚔蠆蠍也經文作剌非正體)。
厭蠱(於琰反下姑護反春秋傳曰疾如蠱或非鬼非食或以喪志注云蠱或[3]疾)。
齆鼻(一弄反埤蒼鼻疾也通俗文[鼻*丸]鼻曰齆)。
搭眼方道(上兩句先不音訓)。
喉痺(俾利反㿈庳暴厲之疾言喉痺猶閉塞也)。
大吉義呪經上卷
鼻𠯋(烏禮反)。
堙羅(於仁反)。
荼黔(奇炎反龍名也)。
䉛尼(於六反)。
㨖締(知利反下徒計反)。
苫婆(式監反)。
摩啅(勅角反)。
佛禘(徒帝反)。
咮羅(齒朱反)。
啁利(陟交反)。
下卷
跂羅(又作[(起-土+大)-巳+(敲-高)]同墟豉渠攴二反登也履也)。
[崖-圭+(八/言)]鼻(魚偃反通俗文[崖-圭+(八/言)]緩也經文從山作嵃非也)。
聸耳(丁藍反說文耳垂也經文作耽都含反耳大也)。
𠜂地(所姧反)。
珊地(桑干反)。
囒地(洛干反)。
羅憊(蒲戒反)。
譚髀(徒南反下蒲米反)。
渒𥟦(普計反)。
嗘泥(莫稽反)。
呵郅(之逸反)。
大方廣如來藏經
鍵連(上竭焉反與乾字同即目連)。
頻蠡(盧戈反經本作䗍俗字也)。
纔稱(上在來反顧野王云纔猶僅能也說文從糸[毚-、]聲[毚-、]音仕銜反)。
痿瘁(上於歸反下情醉反鄭注禮記云痿瘁病也蒼頡篇云不能行也說文痿痺也二字並從疒委卒皆聲亦作𣨙悴)。
金磗(墮和反[4]考聲云磗圜皃也作碢)。
誤落(上五故反考聲云誤䥘失也說文從言吳聲經從心作悞俗字)。
跳驀(上徒彫反蒼頡篇云跳踊也說文蹶也一云躍也從足兆聲下萠百反說文云上馬也從馬莫聲或作𧻙)。
偶然(上五狗反尒雅云偶遇也郭注云偶直也說文從人禺聲)。
作模(莫逋反鄭箋詩云模法也鄭注禮記云模所以琢文章之範也顧野王云䂓形也揜取象也或從手作摹說文亦法也從木莫聲)。
透徹(上偷陋反考聲作[(又/止)*殳]自投也字統從辵秀聲經作䞬俗字也)。
一切經音義卷第四十二
校注
[0582002] 卷【大】*,卷玄應音【甲】* [0582003] 竹【大】,作【甲】 [0582004] 詁【大】,詰【甲】 [0583001] 冶【大】,治【甲】 [0583002] 一【大】,三【甲】 [0584001] 云【大】,曰【甲】 [0584002] 黯【大】,[里*音]【甲】 [0586001] 蓻火【大】,火蓻【甲】 [0588001] 卷【大】,卷玄應【甲】 [0588002] 一【大】,二【甲】 [0588003] 疾【大】,疾也【甲】 [0588004] 考【大】,者【甲】【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