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非禪師全錄卷之二十
詩偈(洛行艸)
歲癸卯八月初九日上京省師留別諸檀越
初十日自諫早渡江至神通院謝島田崎主及諫守
十三日肥州道中懷諸公相送回崎
本州遣數馬為負道具偶鞅斷撲地幾絕人皆不覺一馬悲鳴遂得救余義之乃授記一偈
十四晚次小倉月叟宗洞二禪德接至開善寺
十五日謝豐主源忠真老居士見訪惠齋
豐主呈偈次韻答示
登嘯月樓懷崎中諸禪德
十六晚泊赤間關題 安德天皇廟
八月廿二日登岸謝筑前太守具舟護送
慧林龍谿高泉法弟姪候余于大阪之心月軒
廿三日小濱民部正易溪船送至山
廿四日至黃檗禮本師老和尚暨晤諸昆仲
奉次老和尚雙鶴亭韻
贈惟一禪姪血書華嚴
次韻贈大眉弟結茅
贈高泉法姪血書金剛經報恩
次老人選佛場翫月尊韻
竹林精舍觀紅白菊
詠御菊
九日侍老人登高
同水法兄過普門訪龍谿公次韻
過佛日寺訪慧林法弟
寫彌勒贈舶主
萬里中納言見訪
松平若州守見訪
黃檗開山和尚壽像(有序)
佛祖西生睹相開悟教法東漸示像傳心斯像之所由設也本師老人東渡十載臘踰古稀雖欲退休逸老而壽國度生之心猶未艾也弟子輩不昧源本預圖老人常住法身為將來無窮慧命有齋戒范石甫者閩之泉人也善造像以西域本為之胎高五尺許踞曲菉握龜毛道容淵穆神宇超邁緇白瞻禮者莫不贊歎希有復相顧曰巧心玅手有是哉昔六祖之遇方辯先後一揆機緣亦奇耳竣工之日值老人大誕千指圍繞迎鎮千萬福堂中為當代之化儀作後覺之模範誠世世福田也或謂成壞相尋縱天地不能保況此虛幻之相乎余曰至道之玅全性之用子知之乎成無成孰能為之壞始無始孰能為之終真如獨露非幻非真所以超乎天地之外者有至理存焉非普化裴休不可以同日語也客謝而退敬賦一律志喜。
老人壽塔
癸卯仲冬同諸昆仲合捐衣缽資為老人建壽藏于萬松岡落成志喜
恭和老和尚松隱堂尊韻
贈王心渠居士七十
寄化林徒及鶴摶孫
贈高泉法姪
贈監寺吼弟四十
次韻答髻上座
癸卯臘月朔日黃檗老人開戒命予為教授前一日妝彌勒大士成迎進戒壇高泉法姪揖謂余曰彌勒前身之教授法叔後身之彌勒余笑而不答和其贈詩
謝眉弟春齋
人日示曇瑞碧巖二子
贈獨照道弟
贈龍谿法弟(正月十九日得法)
孟春同諸公登醍醐山首禮藥師如來
次謁不動尊王暨圓通大士
寶幢菴齋
遊下醍醐
禮世尊臥像(有序)
慧日山東福禪寺元初時有異僧明兆者能以丹青作佛事繪世尊滅度像長約三丈高五丈許諸尊者及天人環列座下悵然興哀異獸靈禽悲號跳擲視今去佛二千餘年儼然一會未散精致入神誠不可思議者也每歲遇涅槃日揭于殿中示不忘自而福澤一方由是都人畢會瞻禮戀慕如失怙恃甲辰仲春望予同高泉法姪及諸子到山拈香見其四眾誠懇因示之曰原世尊滅度之意無非從慈愍中示同人法攝受眾生以覺群迷耳若論法身猶若虛空安有生滅具眼者當以法觀勿以像觀可也眾羅拜而退筆以紀之。
謁遠祖無準和尚暨聖一國師像
聖一國師與予正傳雪巖和尚同入徑出佛鑑老祖之室為嗣法昆仲
讀虎關禪師語錄
題大機菴
戒光寺禮栴檀唐像(同無心潮音諸禪士)
泉涌寺瞻禮佛牙
禮三千大士像(有引)
寶像高與人俱凡三千尊高下行立金碧輝煌恍怫佛國移下人間考其年代方六百春秋詳其緣起則白河帝因夢感而造所謂應以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白河帝亦三千中之一數與。
大佛寺
寺在洛京規模宏敞柱可四人圍中踞大佛易敞方新高大不知幾許較其大略則鼻竅可張小傘指掌足臥數人。
大鐘
斤計十萬圍三十尺高一丈有五徑九尺厚九寸其製有古意頗類金陵之鐘。
為道長題三聖圖
過寶林寺
遊宇治同獨航石雲惟徹諸禪士
御室山禮大士
題台阪 東照大權現廟
登天台山謁傳教大師道場
泛琵琶湖
遊御井寺
永觀堂禮回顧彌陀如來
謁夢窗國師像
宿相國寺次愚溪禪德見喜韻
桂禪者呈詩有山神昨夜報來也之句依韻示之
過大德寺謁大燈國師像
過正法山謁開山國師像
對大檀越正長 王像
過柱宮院謁聖德太子像(有引)
聖德太子者東國用明帝之長子南岳思和尚之後身也不捨度生之願托生皇宮在胎能言體有香氣稍長好佛經帝敕高麗沙門慧慈授以法華太子語曰經中闕一字師知之乎慈曰我國經中無此字今云闕者當在何處太子曰我先身所持經在衡山般若臺即敕人往取乃前弟子所讀之經非舊本也遂閉戶入三昧七日及出定經現凡上乃以落字示之慈驚嘆不[A4]已茲略敘緣起以證前身云。
三月廾一日登高雄山值弘法大師諱晨
宿法光院贈玅公禪德
過直指菴訪照道弟
過清水寺禮大士次元清拙禪師韻
知恩院禮彌陀
紀雷(有序)
甲辰孟夏朔予坐竹林精舍炷香閱中峰國師廣錄停午值曇子出木法兄大書聯云落筆驚風雨予奮筆對曰齒頰走雲雷墨未乾忽煙雲晦冥風雨驟至有迅雷從舍後穴地而起裂五松而昇聲震山搖聞者膽落少霽木兄及大眾咸往觀焉噫亦異哉偶爾三昧詎符合如是信天道之不遠將顯大道之遐昌遙空合掌紀示未聞。
省初禪者血書金剛經報親偈以示之
越傳禪德呈偈次韻答之
次答玄周醫士三首
予㘞地在五月十四日恁的禪人誤記為初夏冒雨而來預祝偈以示之
藍岫大德見謁
答申景禪德
示素白禪者血書金剛經
示銕文禪人
題假山(有序)
老人于松隱堂之右復構一小軒有信士見其素乃為布置丘壑宛若生成一石一花俱有韻致足供定餘清翫真玅手哉初夏告成承召同法昆仲侍坐靜對茶香雜花香莫辨瀑韻與道韻俱清信足樂也可無一言以紀之由是泚筆敬呈二律。
贈龍溪法弟
法弟以 上所賜御香供師御金齋眾次韻
示月潭上座二首
示別傳上座
示大雄院萬拙上座
阿羅漢(有序)
十八尊者俱是靈山記莂之儔老人欲肖其法身雲會一堂為此邦植福會中有大德獨玅公者知老人意勸本田野州守施金命范生刻其像坐身高半丈許梵相奇古儼然如生瞻依者生難遭想其三輪殊勝功德詎可思議耶經始于癸卯冬至甲辰夏功訖其半端午日預請八尊入圓通殿予不揣摹空輒成數韻用倣石門筆供養云。
贈青木端峰居士
同慧林法弟慈眼室晚眺
過慶瑞寺示拙道寂宗二禪座
題性貞信士假山
宿悠然禪人水月菴
南都觀風吟(併引)
邦人士尊佛敬神守法自律物我一體彼此忘懷群鹿狎遊于廛似同家牧池魚授食掌上了無怖疑竹木蔚然不損一毫瓜果載途莫私半箇風俗之美國政之良宛有太古之風因述觀風吟。
題興福古剎 國主賜地澹海公布金
禮銅像(并序)
東大寺為南都十大剎之最有盧舍那佛銅像長一十六丈盍 國主以感異夢所造也當時殿堂樓閣窮極宏壯治承間寺遭兵燬建久復興永祿又燬惟古銅像至今猶存寶冠蓮座隱然如山聞洛陽大佛亦追軌于此儻非大心檀度乘夙願再來未易恢張也向欲拜觀不果茲緣拙道寂宗諸禪士不憚長途導為法喜之遊因得瞻禮焉敬題一偈以俟知音時甲辰閏五月三日也。
題春日山神廟(有引)
南都勝地多奠神祠雨後艸艸登臨未及遍覽惟見其畫巒飛翠茂林滴青泥水通身為之洗盡庶不虛此一行也敬題二十八字以當瓣香。
詠古檉(有引)
春日山萬林之中有檉樹一章高出雲表大可八人圍相傳千年物也偈以誌之。
高安演劇為供偈以示之(時演殺酒鬼齣)
閏夏五日雨留高安幻生家
泛舟回檗山
示齊雲上座
甲辰仲夏望前一日乃予四十九初度時逢閏月髻恬曇碧諸子重為予祝席上書示
月泉上座索偈補次舊韻答之
示因碩奕士
贈諸昆仲
西堂
監寺
維那
書記
知藏
副寺
典座
知客
直歲
知浴
侍者
飯頭
曉堂法姪書遺教經示省禪
珠姪書報恩經答親
示道昌通士
觀流亭
百花軒
偶閱夏梅詩寫贈官人
贈馬友松醫士
予所寓竹林居西照盛夏熱甚正明法弟延予至江州法輪山消遣立秋前一日到上剎見其平林廣隴秀色可掬緇素稽首信心倍常援題一律以寫近趣
禮大悲像
次獨和禪士韻
次正明法弟見喜韻併答諸禪士
贈豐主忠真老居士
贈小笠原遠州守
立秋後五日賜紫大牛大德晉黃檗山延予到土佐州偈以答之
牧野佐渡守府中產靈芝數朵于六月廾七日寄其一請問因答之曰王者仁慈則感生瑞艸昔漢殿九莖天台五秀邦國禎祥重兆于今日矣可嘉可賀後三日承駕見訪復贈以偈
吉良若州守朝覲回駕憩檗山見訪
建仁開山千光國師遠忌以偈代香
贈范贊公居士七十
贈吉峰居士
甲辰中秋乃黃檗慧門法兄半百之辰寄贈
今歲豐稔秋成倍登江州正明檀信不憚百五十里遠來獻新福田有種功不唐捐山僧愧道微不能消受口占答謝
中秋侍老人坐月
和王陽明先生前身偈(併序)
先生嘉靖初論功封新建伯隆慶初諡文成世襲伯爵萬曆初詔示天下從祀孔廟稱先儒王子諱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杭之餘姚人父華成化辛丑狀元母鄭氏孕十四月而生將誕之夕夢仙人抱赤子乘雲而降因名雲生六歲不能言一日有老僧過其門為摩頂曰好箇寧馨兒[A12]卻被名字叫壞了改今名遂能言穎異頓發讀書過目成誦少喜任俠長善詞章壯好佛老才辯擅名登進士官至極品雖處富貴志在物表每以道學為[A13]己任不宗程朱獨舉良知為說上欲以其學輔君下欲以其學淑民惓惓欲天下人同歸於善而後[A14]已一日遊山寺見其院封鎖甚固欲啟之寺僧不可曰中有定僧閉五十年矣先生竟發視見龕中僧儼然如生貌酷像[A15]已既而見壁間一偈云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原是閉門人精靈剝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先生乃對寺僧曰此吾之前身也茲緣此儒者崇先生之學居多故闡而傳之以昭儒釋不二云時甲辰中秋日。
大津甚四郎性敏慧三歲能書六歲謁予于檗山竹林精舍面書風雨高堂明月六大字為供筆意古勁予甚奇之就字成韻走筆以贈
巖倉松下二黃門先後見訪
示靈秀道士
示了喜老叟
示在恬禪姪
示常信畫士
新賜紫檀叢大德見謁
探幽信士為寫三笑圖書贈
甲辰九月初五日拜別本師老和尚出山
留別木菴法兄
留別佛日正明諸法弟
次秀峰弟贈別韻
次南源弟贈別韻
次曉堂法姪贈別韻
次潮音禪士贈別韻
次愚溪禪德贈別韻兼示恁的禪人
執事諸公各以詩贈送總答一偈
高泉法姪送予至大阪同宿心月軒(有引)
兩番宿此岫雲來去無心百里重臨松鶴送迎有禮莫酬高義聊敘法緣。
過天王寺觀聖德太子道具示秋野來林院
太子所握佛舍利
前身所書法華
達摩所授法衣
謝石見守
贈高泉法姪應玉峰居士請
喜慧林法弟開堂題聯為贈
示伊藤清三郎
初八午舟發
九日舟中懷本師老人
初十日泊室津次韻示諸善信
是晚宿見性寺
十二日泊牛窗祈風
十五日過上關同瑞巖二子賦
十八晚至下關寄永井右近大夫及獨航監寺
十九早月叟法雲二禪德具舟相迎偶成三友偈以贈(有引)
澤一切物者雲也破一切暗者月也度一切眾生越生死流者舟也體雖有異用則大同立為三友誰曰不宜。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8 冊 No. B425 即非禪師全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