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非禪師全錄卷之十四
書問
上黃檗老和尚
座下七十大誕人天圍繞共慶遐齡愧不肖為山川修阻未能預祝徒切神馳擬欲奮飛而至猶恐冒違國禁況未承尊命是以欲舉而中止焉所藉師資道契君子同風雖在千里外無刻不侍奉左右苟以形跡相親縱對面亦千里也仰冀慈照幸甚幸甚茲夤具大衣信香齋儀果品具在別幅略表孝忱特遣化林徒前詣座下代不肖投五百拜慇勤致敬恭願座下壽量等虛空福量涵滄海為國為眾生津梁是不肖之至祝也瞻風頂禮東望惓惓。
復高泉弢玄二法姪
海外道聚深契夙懷旦夕交譚機鋒相湊真不負吾宗種艸也別去之日每以舟陸為念行者回始知平順到岸進侍老人如龍得水如虎靠山不勝意氣他日起風雲布雷雨愚叔實所慇望焉老人七十大誕子禮當挾履趨賀奈國土有禁雖欲展神足之能不敢招傍議之惑是以望白雲深處惟竭誠遙祝而已諒老人必不以予為不起敬起孝而見譴也太和佐助之緣聽之時節但予回唐之念未嘗暫輟非作口頭談柄徒僧化林過蒙吹噓凡事尚賴法姪指示使勿失禮于老人則屋烏之愛子亦受惠等也亹亹之言如對覿面祈心照不悉。
答希孟居士
大塊勞生誰是閒者惟老居士識淵德邃頤養古稀之天視彼役役塵網者烏足絜其短長哉別來八載重晤末由翹首煙霞徒切夢想承惠佳山水淡遠可人儼如攜我過瀟湘洞庭與摩詰相對語耳高年勝筆足傳千古領謝曷既外附拙偈一幅五燈一部聊耑芹祝幸筦存為愛。
答崆峒法姪
泉玄二公至接手札慇勤愛我甚矣再讀送諸子偈語及序言足見黃檗兒孫俱為不窺鞭影之飛黃逸紫異日駕起祖庭踢踏天下予實有厚望焉愚者近況亦惟優游泉石目送飛雲作林下無事道人去住之緣聽之龍天耳晤對尚賒雲濤代語惠寄管生領謝不盡。
答良冶法兄
別後雲水各天懷仰無已屢欲致片誠罕逢其便是以音問益疏非敢頓忘道義之好也及接翰教知老兄慰諭之情索寞之況未嘗不掩緘三嘆涉世之難果有若此眾生難度世事堪忍從古皆然惟老兄知幾觀變素位暫屈以俟時節因緣何如耳弟今棲遲溟渤之鄉亦不過隨緣而寓倘得返棹歸來助老兄振起黃檗家聲豈非至願哉未來心不可得徒付之紙上陳言奈何奈何承惠橘餅咀嚼知甘謝謝多矣。
復嘉上座
別後常懷眷眷今春得子書方知平安到家慰我衷曲相去益遠不能如前在左右可施鞭策宜自加精進勿以嬾怠翫日愒月則我爾之蹟雖相背於心實相照也為此至囑斂石塔院蒙老和尚撥還聽我祭掃今變衣缽資修理祖塔子若有志可招徒眾在彼焚修洒掃可也目今時勢不同凡事可與我叔弟及月樵青嶼允寧石也諸檀護商議而行其新置田可照價贖回以便耕作萬宜珍重佛母靈塔費子奠儀亦孝念可觀辰使又得厚貺皆義氣所孚應復如是雪子曾有書答之想已達併致意。
復左近大夫
宋宗室趙子昂學士以遊戲書畫名世胡汲仲謂上下五百年縱橫三萬里舉無此筆且中年留心此道參中峰國師為門弟子恒以筆墨作佛事稱讚法門因此雷霆一時人或得其片楮隻字皆寶之如照乘之珠連城之璧況長篇累牘乎今閱此卷墨蹟如新似欠遒勁想是早年初學時筆雖然如花含胎已具無邊春色亦可寶也承寄此帖囑辨真偽不得不盡愚衷以答遠惠珍果領謝不盡。
復晦堂和尚
辛丑仲冬六日拜接諸法叔和尚手教亟焚香盥讀知福嚴師翁老和尚寂旦嗟嗟人之云亡邦國疹瘁世法且然況佛法乎姪與本師和尚僻處一方隨緣化度功成小補安能如諸法叔之揭麗日于中天豎狂瀾之砥柱高山可仰景行可行豈非今人之金石萬代之龜鑑者哉承諭末法凋弊宗風頹弛此時正在我輩保任使破砂盆完而不壞折足鼎扶而不傾令魔外縮首服降諸法叔不可不膺其任矣▆在萬里之外一時難預歸計倘機緣有在重尋諸法叔于吳山浙水之間侍領新教慶幸何如厚賜詩箑尊錄寵惠渥矣敬拜登謝謝趙居士諒不虛行但此方極重清高一切嫌宜私義莫動一毫如可盡心處尊命不敢辭無以章意敬具不腆聊致遠懷統祈簡入不備。
與佛日法弟
佛日初昇光被八表非惟千里外杜門宴默如鏡照鏡即吾宗以及含靈皆在照燭之中幸也何如耑此奉賀不悉。
答月樵居士
憶在檗山十餘載時與居士盤桓蒙益良多至今仰德及山賢東化又出榆揚之賜過分贊美只恐名不稱實有累高明耳去夏爾默回手復附候想必人覽今秋諸子南來再接簡問兼以詩箑墨鄉之惠誠添知見之香愈固膠漆之義清風古韻泉石有光知老居士不忘方外遠辱垂念何感如之高泉法姪在荒山道聚五十餘日乃接上太和每述老居士不退願輪留心此道始終法護黃檗祇此一片赤心永為金剛種子千百生受用無窮視彼遊戲法門者實霄壤矣山野杜門兩載一切禁絕且筆墨荒疏不意萬里外明眼更不遐棄索我塗鴉潦艸就正不自顧其醜耳臨風懷想卜晤無期簡復不宣。
復部夫居士
泉公至接華翰知尊堂乘舞馬西往在孝子不能無憾法眼觀來憾之無益何也孝子全體即是親身若能修德立名光前裕後即是親身常存於世否則雖殞身捐答何益于事耶重君孝義敬之特深故爾芻言至此伏惟珍重。
答惠風居士
泉公至詢起居萬福不勝喜慰未知道晤又在何日徒切瞻風前寄小刻聊借餘閒償筆墨債特因居士頂門具眼馳以相證若作文字觀不啻滿紙葛藤矣翰譽過及何以克當家叔輩時獲論文談道何樂如之令叔祖委非一世之士一回相見一回談心誠海外知[A1]己也恨不與居士共之承惠佳韻嚮敵秋濤不▆缶音奉和聊發萬里一笑盛情領謝不盡耑此奉復。
復允寧居士
遠辱慰問併雅惠益感厚意謝謝承招賦歸歟未嘗不引動還鄉曲子第去住之緣實難意必聽其時節何如耳翹企多情無任瞻注啟者尊翁老居士年方高德愈盛不忘佛囑推忠先朝法護黃檗龍藏亦是世世福田不惟慰神宗葉相賓天之靈且感龍天鬼神共相默祐耳惟冀優游之暇如文潞公晚年潛心內典為將來津梁是望值翁大誕方外弗獲與祝奉寄壽章一軸五燈一部少申懷答不具別幅耑為致敬不宣。
復宰匯居士
久仰居士現長者身行比丘行知是靈山會裏人為白衣中導師也戊[A2]戌冬聞貴地銃藥庫火發電捲數百人家直至鄰舍俱為灰墨而尊府隔一紙獨保無虞非平日敬信三寶長齋積善所感能致是耶將來之福更未可量矣惟居士勿忘龍天默祐愈堅道念多作好事利益一切是山野之至願也去夏法眷至荒山盛陳雅誼力為黃檗外護感德何如今春丘君至復承花荳白糖之惠山野舌頭有眼頗知甘香第出先施愧無以答附致御茶一罐係王所供轉送居士將備瞌睡之餘以代趙州一棒倘當下惺惺豈不慶快平生者哉艸此復候不宣。
復師姪聞馨
辛丑秋接賢姪書以法系念我慰甚囑者賢姪居應院中當依教奉行毋為機境所移明因果學向上如此為僧庶不謬為吾宗種艸也愚住山雖不能高出常流頗自識慚愧斂石修塔事若任事日當竭一番心力可也師太先號真空為犯派頭改真為幻遂號幻空師祖玉山公原諱明禪俱為改正非愚意錯也試以師叔祖明礽明祥字片觀之可知矣仙巖碧師兄及汝師各寄五燈一部近刻十冊不及柬候均此問訊不悉。
復惟欽禪人
施茶結緣誠熱惱中甘露真不愧菩薩行門愧予願大力微不能如子意前兩次助貳拾金少資涓滴烏能令大地俱享清涼耶今歸德于予益添愧赧矣結茅暫守自成蔭樹致田長久倘如願更復不悉。
與聿輝居士
憶昔同話月于敕書樓及乎月落樓空共床異夢惟居士開眼作好夢而不被夢惑誠為希有願來春奪錦歸來則山門又添一活伽藍也佇賀佇賀令兄不及簡候併致意。
與石鐘靈公允釐三居士
兩致小函諒達均覽問音杳復積抱愈懸東望雙青可勝瞻注俞尚友劉孺孝余希文皆疇昔忘形友也曾有書物致問聞俱物故不勝寥落之感若見渠公郎當轉達鄙誠如三位在日幸荷。
復侗初居士
老居士德望素著友誼夙敦山野雖遙隔萬里未嘗不夢結蘭勤展惠詩箑兩袖明月清風情暢神怡故人時時在握矣第愧莫能酬此善價謝謝。
復潛明居士
遠辱慰問知故人愛我深也桑梓之邦何日忘之機緣不可逆料未審何日復回故山與居士坐潭頭烹白雲豈非厚幸耶老人復書曾寄爾默送上不知何以不及至承惠古墨描不盡居士萬福也謝謝。
復從羽居士
計別念稔景況滄桑遙憶聚談恍如昨夢辱惠翰教及扇筆知高誼不忘道契感佩殊深再讀佳篇如松風盤空清氣爽人信學業與德業並進甚暢遠懷承諭為福山倡緣此亦正務山野亦當竭力贊成其敢自愛第此邦人住相行檀有孤尊望想見亮焉山野自居方丈衣缽之外不蓄分文愧不能相助奈何。
復宰官諸居士
法無常住即緣住為住僧無他心以眾心為心眾心猶水緣住如月跡存彼此道無間然苟非列位高明莫悉此意也謹覆。
與一粟居士
百年幻夢何足堪恃惟冀優游於清淨之域時時體究乎性命之源縱未至於聖賢實際亦不失此身于世世矣新春起居諒必納福耑此問訊。
復從予居士
讀居士前後二札故人顏色恍焉如對但世態如棋局隨時變惟見道君子不與推移即遇世途迫促總不礙真趣流行則無往而非亨衢矣山野今杜門謝容聽龍天推托可住則住可行則行與故人會晤想有期耳山居合詠重校付梓俟容後寄艸復。
復良義法兄
六月十六日磐子至接法兄手教甚慰惓惓之思[A3]但彼此隔天不能恒以道法相訊用是歉耳五月間鄉人過謁述尊和尚法叔示寂于慶城吾宗又失一大法梁矣食不下咽者數旦為未聞訃音計二年是以不能如世禮也哀悼之極前玄上人回附果儀拾兩少申慇勤未領示答今夏聞寂又修奠儀併輓詩寄廉生郵置想必已達冀法兄重振法幢化導群品為法保愛不宣。
復法伯退翁和尚
壬寅春吳信士從虎丘來惠以佳刻示以尊偈儼如昔日侍教于法苑光中遙瞻頂禮曷禁神馳聞今夏降錫金粟知祖庭從茲大振正法賴以重光人天胥慶何幸如之茲緣風便謹以尺素奉候法履倘天淵不隔備禮趨庭重領法誨不宣。
復法叔韜明和尚
壬寅九月望日何居士至知座下福嚴繼席讚喜俱深非言可述愧某僻處遐方孤陋聞見烏足膺座下之深美哉承諭師翁老和尚示寂日期併舍利遺囑語此祖道之有光法門之大慶也倘非古佛再世安能顯此一段奇局耶但訃音遺囑已詳悉于舊冬仲月茲得手教頒示又重拈一番痛切矣敬將尊札郵置至京想本師老人見書亦恍然如面晤也耑此奉復惟冀為法為眾生珍重外具果儀一封聊申隔遠之敬希簡納不宣。
復于平居士
二十年來憶同居士于奎山臥白雲烹綠水夜梵與書聲相間渾然一圓通境界迄今思之如夢如幻不可得而追遊似昔矣近接華翰知故人動止亨嘉甚慰遠懷第獎譽過多益滋顏甲承惠詩箑字韻兩[A4]佳錚錚金石領謝不盡聞召移之慘道人未免有情惟冀居士勘破一分則受用一分勘破十分則受用無窮矣世路多艱伏冀自愛。
與三水林居士
別來五載音問疏闊常懷雅誼徒存夢想不意濱海召移之慘而居士寄跡名勝之鄉目不經見可謂出世同觀矣浮生幻寄轉盻成空所貴不迷于業網當捨有餘之物作無窮之福是山野之至願也。
與佛日法弟
佛日東昇時時相見玄沙白紙猶隔一重所以不曾勤致問茲緣何君晉謁託渠道箇萬福。
與白漚法姪
法姪道行高古人所不及圖報佛祖正在斯時尊和尚不期示寂之速同條連裏不能無傷戊戌冬益上人回附拾金以修遠問未知達否歐詹繆諸檀信屢欲通問魚雁阻絕一息良艱想必時來參謁代為致辭問諸檀信悉平安不風景依稀如舊不瑣泉香火不致湮沒不有便報我。
復呂成五居士
來諭遭時艱苦俗累如麻若不高提隻眼則竟世役役真萬劫罥鎖矣居士曾與山野晤對一番亦夙緣有在今既躋道成名須求出人頭地為國股肱庶不負讀書半世耳甌中密印法通天正慶全荷庵松菴半山菴鞭影堂諸禪剎山野行腳時極感漂惠愧乏翰酬別後不知風景何似丁酉春密印僧回[A5]己亥夏林生回俱附謝簡不知所託者能致鄙誠否倘會晤時均為申及。
與性近徒
人生聚散無非夙緣彼時代汝祝髮何嘗不欲朝斯夕斯代予巾缾之執哉嗣後各天寄足鱗雁杳然實非余有孤于汝也近得來書知汝在福嚴實慰遠懷欲喚汝來萬里阻隔不如放下身心親覲老和尚以道自勗侍予無異他日做得半箇人庶不孤為汝剃度也風便示復自重囑囑。
與曉深住三徒
聞汝離鎖泉參方浮蹤無定終非了局茲斂石塔院舊年予已贖回此地山水最勝況四代祖塔俱在子可回彼同兄弟灑掃修持方稱吾剃度弟子也不然就三吳有佳處可尋一所在作小歇場有便鴻相報予當為子區畫客行且急書不盡言惟悉我意為慰。
復未發西堂兄
道聚未幾風便言旋人生聚散之緣殆有不可意必緬惟法兄丰度過人利養之私了無繫念故饋送之物分毫不取廉以持身誠超世之品愧弟不能為東道主往來之煩不足供其匱乏私心又自慊矣遠惠好音盛情領悉弟今秋京行省覲會晤未卜何旦惟法兄于狂瀾震撼中力為砥柱法門幸甚。
復黃檗諸昆仲
劫燒蔓延荒山無恙皆承諸昆仲道蔭之力非敢作四禪想也省覲寧不欲速為舊唐懇留時當盛夏恐輿馬艱于奔命而禮物亦為闕典俟新秋得故鄉消息方堪啟行承列位備禮為慶賤辰是日夤辦山飾野果轉供三寶同仁回向此所謂一花開而大地春均感均感艸率奉復容晤不既。
復立弟
古文篆法秦漢為上老弟筆意不減蒼頡茲再煩大篆數字與圖刻並傳以垂不朽照紙簡入景仰景仰。
復鄧太守
君與子俱是福城人而竟不相識如兩眼隔一鼻只為太近生今夏承寄貴集五冊不特識丈夫須眉于萬里外則赤膽道心暸然指掌矣艸率一偈聊答遠誠呵呵。
與雪曉徒
古人未悟之先汲汲於福田匐匐於教海以為進道之階今之學者無古人根器又不知福田教海為何物何異鳥無翼而欲飛木無根而欲茂不其難乎子力勉之。
答虎谿禪德
學者不能深信有悟門所以多錯用心於外學試為評之悟猶化工也學猶巧工也巧工如寫生逼真非不宛然酷肖欲求其生意則無之昨閱某錄是知解語也明眼者自能辨之。
答雲叟禪士
今日參學之弊皆是參鸚鵡禪非真參了生死禪法道興替于斯可見矣來問公案貴在神悟難以言傳縱有可傳皆文字禪耳惟高明察之。
與江禪人
初祖西來盡翻義學窠臼倡為禪學目下兒孫將禪學束之高閣恣意外學吾不知其可也。
與廣智禪人
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若不達自心本源則宗為邪解教為妄知皆非究竟不可不勉。
與西河禪人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無一法可棄無一法可取佛與眾生俱是假名子眼若開冷地一笑。
答鶴夢居士
步步登高儒宗氣象心心放下達士襟懷身在功名之府樂登解脫之門荷恩[A6]已深報德何極林下道人炷香以答。
答允單居士
別來廿載無從一寄婆心寶牘遐臨宛爾別峰相見倒峽之雄詞甚慰久渴生花之夢筆足暢幽懷雖晤坡公之尚遲期續傳燈之有在悵焉永望言不寫心。
答八姪司理
不面日久夢想用勞忽接佳音甚慰懷抱序致淵雅法道增光但德不稱辭此為愧耳生死事太貴賤所同公私之隙深心體究可也道晤未涯為國自重山刻附覽艸復不宣。
復三水林居士
八月七日接華翰俱已領悉及聞大賢郎失於波臣石頭亦為之墜淚以法眼觀之猶月落寒潭惟真理遣之當消歸夙業可也世界空花恩愛假合勿懷悲惱刻痕無益居士慧人也諒早已看破無容贅耳[A7]闊別八載道晤未涯山野以拙筆自畫自贊觀音大士一尊送居士供養大圓鏡中藉此為覿面冀朝夕頂禮執持名號如子喚母心念不忘精誠感格必荷提攜現在獲福果而證圓通當來藉津筏而登彼岸更祝者三界無安百年一夢曠劫主人公不可不喚醒附致新刻三種有益身心性命幸詳覽焉時寒珍重。
答龍谿禪師
屢承雅愛慇慇令予得伸孝念復辱耑使感也何如行期決於秋初會晤可堪指日先來傳雀之音用酬寤寐之想耑復。
與崎主島田居士
一路舟車護送兼以天色晴明順風到岸皆護法之力護法護人福自悠遠感謝無涯。
答蘊謙禪德
盛德光華發為辭翰盎然而春儼如覿面不覺別來之久耳承寄密果於黃檗林中所謂苦盡甘來極感美惠孟春猶寒預訊多福。
與幻寄逸公
禪德病多諳藥性煉得通身是一株藥樹自可除痾近聞經冬愈翠遇春轉青甚慰遠懷只如不涉冬春通箇消息來呵呵。
與平水禪德
別來六箇月懷念無已念子之招提債未償我之眾生債不了債雖有異苦心則同倘有出格丈夫一肩荷負何樂如之。
答化林上座
閱來書知子有志與古聖並肩必有越聖之地何幸如之謂我隨眾過勞我實甘之雖勞亦閒也若比古人一日不作不食之勞負愧多耳寄來信物俱收到無可酬子孝義只有二十棒親來領去呵呵。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8 冊 No. B425 即非禪師全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