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三
法語
付法偈
無付即有法,有付即無法,有無付有無,付有無無法。
示唐祈遠居士
參禪到無參處始是參,有得力、有省,但屬想邊收,是明白路亦是門,須打無門路處入。且道:無門路處又如何入?若道入了,也還見石女生兒麼?參。
參禪到昏沉妄想、眾苦交逼處纔好下手,不得躲避、不得等待,待得清閒安樂,十個五雙要打在無事甲裏。故於清安處似得力多,於苦難處似退失易,然寧向苦難處退到大洋海裏,莫向清安處得力到佛祖頭邊。還有從大洋海裏下手的麼?劍去久矣,徒勞刻舟。
參禪到公案明了處,且莫草草,急簡點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身心世界、眾生諸佛有毫髮許差別也無?逆順境緣有毫髮許留礙也無?參到自[A1]己明了處亦莫草草,急舉個古人公案,看一則、兩則、至於千七百則有毫髮許差別也無?三乘十二分教有毫髮許留礙也無?於此二邊,合看、分看,橫看、豎看,看得腳跟穩貼貼地,不妨著草鞋行腳。若遇著沒個面目漢把住要津,透不去,掇轉頭來,上大人丘乙[A2]己,從新念起,方有些子丈夫汗臭氣,莫局定自[A3]己有夙根、無夙根,必遠得、必近得,但限一刻、立一時,萬不得已,流至第二、第三,直須念念如初,及至到家,說個太近尚爾隔津,況遠乎哉?居士字祈遠,則遠在目前。且問:目前無法,又作麼生?撥開寶壽山頭浪,揚取苕溪水底塵。
示金曼庸居士
凡學道人,打頭切忌分儒、分釋,要從自[A4]己不明處發心,便無許多是非畔岸。即發心不在廣學見聞、不在避喧求靜。所以道:此事在穿衣喫飯處、迎賓待客處,舉心動念即不是也。請看:不舉心動念,賓客如何迎待?衣食又如何穿喫?於此徹去,儒不能拘、佛不能束,可稱過量丈夫。士曰:「我於此似略沾味道。」余笑謂:「只恐不是蜜,是蜜也大甜,毋自欺焉。」
示晉朗
旭天欲朗,野水先明,俯仰優分融然忘,謂此功奏之極玄,導達之遒邁也。在晉之上九當伐其私,如禪者之治心,勿以纖過而存之。雖然,獅子搏兔,頗費全力,亦可吝也。
示竹虛
三冬養就,一旦干雲,亭亭直上,終不倚墻傍壁者,竹之性也。枝葉婆娑,隨風搖曳,根本不動者,竹之韻也。外實中虛,首尾有節,獨見知於君子者,竹之品也。今子字竹虛,應具此性,神超物表,受世外之風韻,立衲僧之品節,庶不虛此字矣。
示秋萍
秋風萍浪,澹泊江湖,辦道高流,殊堪受用。一任春回,草末鳥囀,花梢而寒,暄無變矣。無變隨緣,剖微塵以出大千經卷、納須彌於芥子,此秋萍開士之轉雜花也。
木蛇為祁季超居士所得,以偈贈之。(有敘)
木蛇子打風打雨,不曾打著些子,即有一二見而死者久矣,委諸岩壑。戊寅秋杪,適居士四九初度,入山深語數日,夕偶爾失手,侍者相救,勢[A5]已入穴,不可倒拔,因笑曰:「若欲取之,必固與之。木蛇子,蒼天蒼天而[A6]已。」
唯偕我處者,十有餘年矣,羞囊頗賴渠,逢人接言語。可隨優劣機,優劣可隨此,秋夜挑殘燈,寥寥扣知[A7]己。一擿西風寒,蕭蕭拄天地,和取寒山詩,拾得祇者是。
附祁季超居士復語。昨見寶壽山,澄浪千尺,偶爾涵泳,誤觸香餌,被大師放出無影木蛇,彌天開口,擬欲渾身吞噬,雖則不惜性命,一手擒下,然已遭他毒氣不少矣。者個保社為須大家打鬨一場,昔日頑皮懶骨,未免帶鎖披枷,冷面疏情也。應搽脂抹粉,本是木石野人,強作登場傀儡,冷地思量,沖天怨氣,一點深恨,萬劫難忘。吳山越水同作證明,大地虛空無從迴避,恭伸惘愫,伏惟鑒涵。
示藻雪
潔如藻,白如雪,究竟不知是何物?江南聞說有雲門,但有纖疑必可決。我無玄,亦無奧,相逢只唱漁家傲。更問如何性與心?斷拂一枝當面挫。也作詩、也作偈,協韻何曾有文字?興到隨腔信口歌,記取是名雪書記。
四十一初度
香泄梅梢,好禽唧唧,初度因緣,忽然記憶。說是來朝,卻是昨日,人人有氣,出孃生鼻。若能摸著,一時賀畢。
書扇示炤渠侍者
扇面雖醜,不可棄渠,秋月在炤,暑尚有餘,縱經臘後,亦可應機,何必破也?覓犀牛兒。
題松菴圖,為青林兄六十。
青青者松,神靜而工,無矯於夏,無歉於冬。擬共松老,結菴於中,聽入耳順,忍俊不禁。風聲、松聲,雜然不混。忽遇趙州,豎指勿吝。
付大鼎新
掀翻教網重重,拾得金針玉線,繡出枯木生花,雪峰毬子如箭,驀爾拈歸本處,也是玄沙舊面。
示柱書記
負律入禪,萬無一失,以古較今,語不同日。古推見地,今論操履,諸方不言,言自余始。況當汝躬?機與言同,迴波逆浪,無逐澆風。願志不深,我宗莫尋,不許離我,我不許親。明月藏鷺,有過?無過?速道速道,錯不錯錯。
示悉檀法孫
惜哉大荒,宗風碌亂,洞上一派,不容妄薦。遍代相傳,徵文驗券,賴有契書,柴林一段。樵牧放歌,狐狼恣踐,溯流得源,任恩任怨。(柴林蓋九默別號也)
付寶維那
曹溪一滴,耶溪之源;耶溪一滴,流入龍門。當軒布鼓,若個知恩,愚者一擊,打碎乾坤,速須縫起,付與兒孫。五位全彰開寶鏡,半輪新月在絲綸。
付律侍者
洞上一宗,機貴回互,人天眾前,密受密付。金砂易辨,有話不墮,見不拈出,竿頭進步。師資道合,偶成唱和,不肖兒孫,永永流布。
示一葦
楖栗一條,道人活計,片語不合,掉頭而去,可憐世人,反耽世味。縱有學人,自稱標致,觸著便喝,胃承臨濟,忽遇利名,如蠅死涕。汝其慎之,聽我半偈:佛法、世法,一葦瞥地。
示自勉
銅墻鐵壁,趨向不得;百尺竿頭,動步即失。諸佛現前,無可為力,唯自勉之。識渠是賊,渠正是汝,墮身荊棘,橫行直撞,以怨報德。何以故?轉側轉側。
示肅容
真實踐履,無剪爪工,拌速朽質,山窮水窮。銀山銕壁,虎豹後攻,動著即喪,不動即凶。轉得一語,巍巍大雄;不轉不得,攝身其中。意不在語,為超生死,生死既超,虎豹自恥。壁裂山崩,歸家莫止,佛佛道同,無住真空。打天打地,罵雨罵風,將五道五,拿空道空。從空放下,仍入此中。此中樓閣,百萬億重。重重涉入,善肅其容,盤珠宛轉,何去何從?始堪道入長慶堂,曾參洞上之宗。
乙酉冬,從寶壽至興善,補祝馥生兄五十壽,值馥兄又過東塔歸晤。
舉棹何捷?波瀾匪別。萬方多難,路引風雪。空堂客襟,信宿獨吟,相彼何適?雲水為林。天命不虞,知之者娛,雙溪秦溪,乃避乃趨。
示景林智志
諱爾智志,豈在溫暖?至冷莫中,精進無轉。字爾景林,取舍從心,心若了了,景亦無侵。了心有法,戒品善達,先參其身,身從心發。心在何處?參參不住,一缽天涯,衣瓶錫具。坐臥之中,行住相從,暫時失照,其過無窮。
示相鯁生居士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自問自答,應無所住。無住無功,無功無空,泥牛吼月,木馬嘶風。
示無外
汝發大心,我說大戒,從此永無退,其大乃無外。
付劉養純居士
我道東籬菊綻,爾言黃葉飄空,既[A8]已善知時節,密移步,看飛龍。
四威儀
山中行,竹杖只宜輕。撥撥草,不過使蛇驚。
山中住,客來都不懼。說說鬼,亦自饒幽趣。
山中坐,石爛莓苔破。白雲歸,忘卻來時路。
山中臥,那得論朝暮?有夢時,好歹俱應做。
遠門以續燈元辭遊嵩岳,搜求諸祖遺言,偈以付之。
繼祖續宗,貴子眼通,純金璞玉,野鶴孤鴻。千里萬里,踏倒能峰,還鄉一曲,善為道中。
示端白侍者
僧心本淨,當臺明鏡,端謹儀形,清白梵行。寂照虛容,垢盡斯證,禪無妙玄,亦無動靜。貴出生死,一喚一應,應者是誰?冰澄月映。
道懷告假歸,恐其耽著窠臼,以此警之。
菩薩未離覺,不能證極果,而況凡夫僧,乃敢倚門戶?直須方外遊,隻影自擔荷,有無面目人,真是汝親故。相逢出是非,佛日始獨露。
鯁生居士從雲間遠來,時余兼理龍門,喜留信宿。
雲間過武林,誤入西溪裏,相逢匪無人,何以為雞黍?迎笑情頗歡,指看溪源水,此去龍門高,登[啃-月+少]春雲起,雲中隱逸流,語子必有以。
鸚鵡,為朱爾干居士作。
金籠鎖鸚鵡,鸚鵡苦思歸,既失煙霞伴,徒傷錦繡闈。臨風吐音響,對月理毛衣,但得君恩放,還尋隴樹飛。
念佛偈,示鯁生、令慈、戒用。
念佛須念心,心淨佛土淨,六字大真言,生方親把柄。眷屬團圞頭,修行堪共命,世事只隨緣,同遵法王令。
參禪偈,示鯁生、內壼、智達。
參禪參自心,自心在何處?早晚細追求,莫隨煩惱住。眷屬同勤修,超出人間世,請看愚痴人,忙忙作何事?
詩偈一
四言
為來雲題畫
示深谷還鄉
爆竹
煨黃獨
晒鹿皮
牧牛圖
寄曹白僧居士(五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住天目山西方菴(以下五言)
其二
紅梅
訂訪嵌石兄,因病不果,寄懷。(六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題畫
和橫山草堂詩(有序)
橫山草堂,武林江邦玉居士偕隱處也。訪之,欲有言以入集,索其題,指歷幽勝,復出文起文公所詠視余。余歸,躬耕問,就題攜钁,依韻運鉏,其奈山荒草深,興敗中止何?
漱雪橋
蓄翠泉
鹿藩
扃岫
竹浪居
空蘊菴
香夢窩
挂屐寮
巢松
雲肆
悠然見南山齋
卻月廊
浴硯池
醉山樓
雜詠八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百丈巖
一線天
鐘
鼓
古鏡
初住寶壽,得石田禪師塔。
其二
其三
隱真火頭
丁怙思居士以乩仙語指來佛日,一見如故,志感。
贈道懷禪士五十初度
夾紗扇竹影
示趙淨塵居士
贈伯瑞仁丈,勸省夙因,超此濁世。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三(終)
(松江府華亭縣弟子丁智感參兩)
(嘉興府平湖縣弟子泰智崗、管智韶、徐如水、劉智京、喻天桭、袁敏文、釋淨津各貳錢,智雷四錢五分)
(仝捐資壽梓)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27 冊 No. B190 石雨禪師法檀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1-1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之部份經文,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