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5]卷第五

[6]蓮華喻讚品第七

爾時佛告菩提樹神「善女天汝今應知妙幢夜夢見妙金鼓出大音聲讚佛功德并懺悔法此之因緣我為汝等廣說其事應當諦聽善思念之過去有王名[7]金龍主常以蓮華喻讚稱歎十方三世諸佛

即為大眾說其讚曰

「過去未來現在佛  安住十方世界中
我今至誠稽首禮  一心讚歎諸最勝
無上清淨牟尼尊  身光照耀如金色
一切聲中最為上  如大梵響震雷音
髮彩喻若黑蜂王  宛轉旋文紺青色
齒白齊密如珂雪  平正顯現有光明
目淨無垢妙端嚴  猶如廣大青蓮葉
舌相廣長極柔軟  譬如紅蓮出水中
眉間常有白毫光  右旋宛轉[8]頗梨色
眉細纖長類初月  其色[9]晃耀比蜂王
鼻高脩直如金[A1]  淨妙光潤相無虧
一切世間殊妙香  聞時悉知其所在
世尊最勝身金色  一一毛端相不殊
紺青柔軟右旋文  微妙光彩難為喻
初誕身有妙光明  普照一切十方界
能滅三有眾生苦  令彼悉蒙安隱樂
地獄傍生鬼道中  阿蘇羅天及人趣
令彼除滅於眾苦  常受自然安隱樂
身色光明常普照  譬如鎔金妙無比
面貌圓明如滿月  脣色赤好喻[10]頻婆
行步威儀類師子  身光朗耀同初日
臂肘纖長立過膝  狀等垂下[11]娑羅枝
圓光一尋照無邊  赫奕猶如百千日
悉能遍至諸佛剎  隨緣所在覺群迷
淨光明網無倫比  [12]流耀遍滿百千界
普照十方無障礙  一切冥闇悉皆除
善逝慈光能與樂  妙色映徹等金山
流光悉至百千土  眾生遇者皆出離
佛身成就無量福  一切功德共莊嚴
超過三界獨稱尊  世間殊勝無與等
所有過去一切佛  數同大地諸微塵
未來現在十方尊  亦如大地微塵眾
我以至誠身語意  稽首歸依三世佛
讚歎無邊功德海  種種香花皆供養
設我口中有千舌  經無量劫讚如來
世尊功德不思議  最勝甚深難可說
假令我舌有百千  讚歎一佛一功德
於中少分尚難知  況諸佛德無邊際
假使大地及諸天  乃至有頂為海水
可以毛端滴知數  佛一功德甚難量
我以至誠身語意  禮讚諸佛德無邊
所有勝福果難思  迴施眾生速成佛
彼王讚歎如來已  倍復深心發弘願
願我當於未來世  生在無量無數劫
夢中常見大金鼓  得聞顯說懺悔音
讚佛功德喻蓮華  願證無生成正覺
諸佛出世時一現  於百千劫甚難逢
夜夢常聞妙鼓音  晝則隨應而懺悔
我當圓滿修六度  拔濟眾生出苦海
然後得成無上覺  佛土清淨不思議
以妙金鼓奉如來  并讚諸佛實功德
因斯當見釋迦佛  記我當紹人中尊
[1]金龍[2]金光是我子  過去曾為善知識
世世願生於我家  共[3]授無上菩提記
若有眾生無救護  長夜輪迴受眾苦
我於來世作歸依  令彼常得安隱樂
三有眾苦願除滅  悉得隨心安樂處
於未來世修菩提  皆如過去成佛者
願此金光懺悔福  永竭苦海罪消除
業障煩惱悉皆亡  令我速招清淨果
福智大海量無邊  清淨離垢深無底
願我獲斯功德海  速成無上大菩提
以此金光懺悔力  當獲福德淨光明
既得清淨妙光明  常以智光照一切
願我身光等諸佛  福德智慧亦復然
一切世界獨稱尊  威力自在無倫匹
有漏苦海願超越  無為樂海願常遊
現在福海願恒盈  當來智海願圓滿
願我剎土超三界  殊勝功德量無邊
諸有緣者悉同生  皆得速成清淨智
[4]妙幢汝當知  國王金龍主
曾發如是願  彼即是汝身
往時有二子  金龍及金光
即銀相銀光  當授我所記
大眾聞是說  皆發菩提心
願現在未來  常依此懺悔

金光明最勝王經[5]金勝陀羅尼品第八

爾時世尊復於眾中告[6]善住菩薩摩訶薩「善男子有陀羅尼名曰金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親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恭敬供養者應當受持此陀羅尼何以故此陀羅尼乃是過未來諸佛之母是故當知持此陀羅尼者具大福德已於過去無量佛所[7]殖諸善本今得受持於戒清淨不毀不缺無有障礙決定能入甚深法門

世尊即為說持呪法先稱諸佛及菩薩名至心禮敬然後誦呪

[8]南無十方一切諸佛南無諸大菩薩摩訶薩南謨聲聞緣覺一切賢聖

「南謨釋迦牟尼佛南謨東方不動佛南謨南方寶幢佛南謨西方阿彌陀佛南謨北方天鼓音王佛南謨上方廣眾德佛南謨下方明德佛南謨寶藏佛南謨普光佛南謨普明佛南謨香積王佛南謨蓮花勝佛南謨平等見佛南謨寶髻佛南謨寶上佛南謨寶光佛南謨無垢光明佛南謨辯才莊嚴思惟佛南謨淨月光稱相王佛南謨華嚴光佛南謨光明王佛南謨善光無垢稱王佛南謨觀察無畏自[9][10]王佛南謨無畏名稱佛南謨最勝王[11]南謨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南謨地藏菩薩摩訶薩南謨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南謨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南謨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南謨普賢菩薩摩訶薩南謨無盡意菩薩摩訶薩南謨大勢至菩薩摩訶薩南謨慈氏菩薩摩訶薩南謨[12]善慧菩薩摩訶薩

「陀羅尼曰

[13]南謨[14]喝𡃤怛娜怛喇夜也 怛姪他 [15][16]睇 君睇 矩折囇 矩折囇 壹窒哩 蜜窒哩 莎訶」

佛告善住菩薩「此陀羅尼是三世佛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呪者能生無量無邊福德之聚即是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無數諸佛如是諸佛皆與此人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善住若有人能持此呪者隨其所欲衣食財寶多聞聰慧無病長壽獲福甚多隨所願求無不遂意善住持是呪者乃至未證無上菩提常與金城山菩薩慈氏菩薩大海菩薩觀自在菩薩妙吉祥菩薩[1]大氷伽羅菩薩等而共居止為諸菩薩之所攝護善住當知持此呪時作如是法先應誦持滿一萬八遍為前方便次於闇室莊嚴道場黑月一日清淨洗浴著鮮潔衣燒香散花種種供養并諸飲食入道場中先當稱禮如前所說諸佛菩薩至心[2]殷重悔先罪已右膝著地可誦前呪滿一千八遍端坐思惟念其所願日未出時於道場中食淨黑食日唯一食至十五日方出道場能令此人福德威力不可思議隨所願求無不圓滿若不遂意重入道場既稱心已常持莫忘

金光明最勝王經[3]重顯空性品第九

爾時世尊說此呪已為欲利益菩薩摩訶薩人天大眾令得悟解甚深真實第一義故重明空性而說頌曰

「我已於餘甚深經  廣說真空微妙法
今復於此經王內  略說空法不思議
於諸廣大甚深法  有情無智不能解
故我於斯重敷演  令於空法得開悟
大悲哀愍有情故  以善方便勝因緣
我今於此大眾中  演說令彼明空義
當知此身如空聚  六賊依止不相知
六塵諸賊別依根  各不相知亦如是
眼根常觀於色處  耳根聽聲不斷絕
鼻根恒嗅於香境  舌根鎮甞於美味
身根受於輕軟觸  意根了法不知厭
此等六根隨事起  各於自境生分別
識如幻化非真實  依止根處妄貪求
如人奔走空聚中  六識依根亦如是
心遍馳求隨處轉  託根緣境了諸事
常愛色聲香味觸  於法尋思無暫停
隨緣遍行於六根  如鳥飛空無障礙
藉此諸根作依處  方能了別於外境
此身無知無作者  體不堅固託緣成
皆從虛妄分別生  譬如機關由業轉
地水火風共成身  隨彼因緣招異果
同在一處相違害  如四毒蛇居一篋
此四大蛇性各異  雖居一處有昇沈
或上或下遍於身  斯等終歸於滅法
於此四種毒蛇中  地水二蛇多沈下
風火二蛇性輕舉  由此乖違眾病生
心識依止於此身  造作種種善惡業
當往人天三惡趣  隨其業力受身形
遭諸疾病身死後  大小便利悉盈流
膿爛蟲蛆不可樂  棄在屍林如朽木
汝等當觀法如是  云何執有我眾生
一切諸法盡無常  悉從無明緣力起
彼諸大種咸虛妄  本非實有體無生
故說大種性皆空  知此浮虛非實有
無明自性本是無  藉眾緣力和合有
於一切時失正慧  故我說彼為無明
行識為緣有名色  六處及觸受隨生
愛取有緣生老死  憂悲苦惱恒隨逐
眾苦惡業常纏迫  生死輪迴無息時
本來非有體是空  由不如理生分別
我斷一切諸煩惱  常以正智現前行
了五蘊宅悉皆空  求證菩提真實處
我開甘露大城門  示現甘露微妙器
既得甘露真實味  常以甘露施群生
我擊最勝大法鼓  我吹最勝大法螺
我然最勝大明燈  我降最勝大法雨
降伏煩惱諸怨結  建立無上大法幢
於生死海濟群迷  我當關閉三惡趣
煩惱熾火燒眾生  無有救護無依止
[4]清涼甘露充足彼  身心熱惱[5]並皆除
由是我於無量劫  恭敬供養諸如來
堅持禁戒趣菩提  求證法身安樂處
施他眼耳及手足  妻子僮僕心無悋
財寶七珍莊嚴具  隨來求者咸供給
忍等諸度皆遍修  十地圓滿成正覺
故我得稱一切智  無有眾生度量者
假使三千大千界  盡此土地生長物
所有叢林諸樹木  稻麻竹葦及枝條
此等諸物皆伐取  竝悉細末作微塵
隨處積集量難知  乃至充滿虛空界
一切十方諸剎土  所有三千大千界
地土皆悉末為塵  此微塵[6]量不可數
假使一切眾生智  以此智慧與一人
如是智者量無邊  容可知彼微塵數
牟尼世尊一念智  令彼智人共度量
於多俱胝劫數中  不能算知其少分

時諸大眾聞佛說此甚深空性有無量眾生悉能了達四大五蘊體性俱空六根六境妄生繫縛願捨輪迴正修出離深心慶喜如說奉持

金光明最勝王經[1]依空滿願品第十

爾時如意寶光耀天女於大眾中聞說深法歡喜踊躍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2]而白佛言「世尊[3]惟願為說於甚深理修行之法」而說頌言

「我問照世界  兩足最勝尊
菩薩正行法  惟願慈聽許
佛言「善女天  若有疑惑者
隨汝意所問  吾當分別說

是時天女請世尊曰

「云何諸菩薩  行菩提正行
離生死涅槃  饒益自他故

佛告善女天「依於法界行菩提法修平等行云何依於法界行菩提法修平等行謂於五蘊能現法界法界即是五蘊五蘊不可說非五蘊亦不可說何以故若法界是五蘊即是斷見若離五蘊即是常見離於二相不著二邊不可見過所見無名無相是則名為說於法界善女天云何五蘊能現法界如是五蘊不從因緣生何以故若從因緣生者為已生故生為未生故生若已生生者何用因緣若未生生者不可得生何以故未生諸法即是非有無名無相非校量譬喻之所能及非是因緣之所生故善女天譬如鼓聲依木依皮及桴手等故得出聲如是鼓聲過去亦空未來亦空現在亦空何以故是鼓音聲不從木生不從皮生及桴手生不於三世生是則不生若不可生則不可滅若不可滅無所從來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所去則非常非斷若非常非斷則不一不異何以故此若是一則不異法界若如是者凡夫之人應見真諦得於無上安樂涅槃既不如是故知不一若言異者一切諸佛菩薩行相即是執著未得解脫煩惱繫縛即不證[4]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聖人於行非行同真實性是故不異故知五蘊非有非無不從因緣生非無因緣生是聖所知非餘境故亦非言說之所能及無名無相無因無緣亦無譬喻始終寂靜本來自空是故五蘊能現法界善女天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異真異俗難可思量於凡聖境體非一異不捨於俗不離於真依於法界行菩提行

爾時世尊作是語已時善女天踊躍歡喜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頂禮而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菩提正行我今當學

是時[5]索訶世界主大梵天王於大眾中問如意寶光耀善女天曰「此菩提行難可修行汝今云何於菩提行而得自在

爾時善女天答梵王曰「大梵王如佛所說實是甚深一切異生不解其義是聖境界微妙難知若使我今依於此法得安樂住是實語者願令一切五濁惡世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皆得金色三十二相非男非女坐寶蓮花受無量樂雨天妙花諸天音樂不鼓自鳴一切供養皆悉具足」時善女天說是語已一切五濁惡世所有眾生皆悉金色具大人相非男非女坐寶蓮花受無量樂猶如他化自在天宮無諸惡道寶樹行列七寶蓮花遍滿世界又雨七寶上妙天花作天伎樂如意寶光耀善女天即轉女身作梵天身

時大梵王問如意寶光耀菩薩言「仁者[6]如何行菩提行

答言「梵王若水中月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若夢中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7]陽焰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若谷響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

時大梵王聞此說已白菩薩言「仁依何義而說此語

答言「梵王無有一法是實相者但由因緣而得成故

梵王言「若如是者諸凡夫人皆悉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言「仁以何意而作是說愚癡人異智慧人異菩提異非菩提異解脫異非解脫異梵王如是諸法平等無異於此法[8]界真如[9]不一不異無有中間而可執著無增無減梵王譬如幻師及幻弟子善解幻術於四衢道取諸沙土草木葉等聚在一處作諸幻術使人覩見象眾馬眾車兵等眾七寶之聚種種倉庫若有眾生愚癡無智不能思惟不知幻本若見若聞作是思惟『我所見聞象馬等眾此是實有餘皆虛妄』於後更不審察思惟有智之人則不如是了於幻本若見若聞作如是念『如我所見象馬等眾非是真實唯有幻事惑人眼目妄謂象等及諸倉庫有名無實如我見聞不執為實』後時思惟知其虛妄是故智者了一切法皆無實體但隨世俗如見如聞表宣其事思惟諦理則不如是復由假說顯實義故

「梵王愚癡異生未得出世聖慧之眼未知一切諸法真如不可說故是諸凡愚若見若聞行非行法如是思惟便生執著謂以為實於第一義不能了知諸法真如是不可說是諸聖人若見若聞行非行法隨其力能不生執著以為實有了知一切無實行法無實非行法但妄思量行非行相唯有名字無有實體是諸聖人隨世俗說為欲令他知真實義如是梵王是諸聖人以聖智見了法真如不可說故行非行法亦復如是令他證知故說種種世俗名言

時大梵王問如意寶光耀菩薩言「有幾眾生能解如是甚深正法

答言「梵王有眾幻人心心數法能解如是甚深正法

梵王曰「此幻化人體是非有此之心數從何而生

答曰「若知法界不有不無如是眾生能解深義

爾時梵王白佛言「世尊是如意寶光耀菩薩不可思議[A2]通達如是甚深之義

佛言「如是如是梵王如汝所言此如意寶光耀已教汝等發心修學無生忍法

是時大梵天王與諸梵眾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頂禮如意寶光耀菩薩足作如是言「希有希有我等今日幸遇大士得聞正法

爾時世尊告梵王言「是如意寶光耀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寶焰吉祥藏如來正遍知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說是品時有三千億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八千億天子無量無數國王臣民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五十億苾芻行菩薩行欲退菩提心聞如意寶光耀菩薩說是法時皆得堅固不可思議滿足上願更復發起菩提之心各自脫衣供養菩薩重發無上勝進之心作如是願「願令我等功德善根悉皆不退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王是諸苾芻依此功德如說修行過九十大劫當得解悟出離生死」爾時世尊即為授記「汝諸苾芻過三十阿僧祇劫當得作佛劫名難勝光王國名無垢光同時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同一號名願莊嚴間飾王十號具足

「梵王是《金光明》微妙經典若正聞持有大威力假使有人於百千大劫行六波羅蜜無有方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寫如是《金光明經》半月半月專心讀誦是功德聚於前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梵王是故我今令汝修學憶念受持為他廣說何以故我於往昔行菩薩道時猶如勇士入於戰陣[1]惜身命流通如是微妙經王受持讀誦為他解說梵王譬如轉輪聖王若王在世七寶不滅王若命終所有七寶自然滅盡梵王是《金光明》微妙經王若現在世無上法寶悉皆不滅若無是經隨處隱沒是故應當於此經王專心聽聞受持讀誦為他解說勸令書寫行精進波羅蜜不惜身命不憚疲勞功德中勝我諸弟子應當如是精勤修學

爾時大梵天王與無量梵眾帝釋四王及諸藥叉俱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皆願守護流通是《金光明》微妙經典及說法師若有諸難我當除遣令具眾善色力充足辯才無礙身意泰然時會聽者皆受安樂所在國土若有飢饉怨賊非人為惱害者我等天眾皆為擁護使其人民安隱豐樂無諸枉橫皆是我等天眾之力若有供養是經典者我等亦當恭敬供養如佛不異

爾時佛告大梵天王及諸梵眾乃至四王諸藥叉等「善哉善哉汝等得聞甚深妙法復能於此微妙經王發心擁護及持經者當獲無邊殊勝之福速成無上正等菩提」時梵王等聞佛語已歡喜頂受

金光明最勝王經[2]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

爾時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俱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禮佛足已白言「世尊是《金光明最勝王經》一切諸佛常念觀察一切菩薩之所恭敬一切天龍常所供養及諸天眾常生歡喜一切護世稱揚讚歎聲聞獨覺皆共受持悉能明照諸天宮殿能與一切眾生殊勝安樂止息地獄餓鬼傍生諸趣苦惱一切怖畏悉能除殄所有怨敵尋即退散飢饉惡時[1]能令豐稔疾疫病苦皆令蠲愈一切災變百千苦惱咸悉消滅世尊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能為如是安隱利樂饒益我等[2]惟願世尊於大眾中廣為宣說我等四王并諸眷屬聞此甘露無上法味氣力充實增益威光精進勇猛神通倍勝世尊我等四王修行正法常說正法以法化世我等令彼天藥叉健闥婆阿蘇羅揭路[3]俱槃茶緊那羅莫呼羅伽及諸人王常以[4]正法而化於世遮去諸惡所有鬼神吸人精氣無慈悲者悉令[5]遠去世尊我等四王與二十八部藥叉大將并與無量百千藥叉以淨天眼過於世人觀察擁護此[6]贍部洲世尊以此因緣我等諸王[7]護世者又復於此洲中若有國王被他怨賊常來侵擾及多飢饉疾疫流行無量百千災厄之事世尊我等四王於此《金光明最勝王經》恭敬供養若有苾芻法師受持讀誦我等四王共往覺悟勸請其人時彼法師由我神通覺悟力故往彼國界廣宣流布是《金光明》微妙經典由經力故令彼無量百千衰惱災厄之事悉皆除遣世尊若諸人王於其國內有持是經苾芻法師至彼國時當知此經亦至其國世尊時彼國王應往法師處聽其所說聞已歡喜於彼法師恭敬供養深心擁護令無憂惱演說此經利益一切世尊以是[8]經故我等四王皆共一心護是人王及國人民令離災患常得安隱世尊若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持是經者時彼人王隨其所須供給供養令無乏少我等四王令彼國主及以國人悉皆安隱遠離災患世尊若有受持讀誦是經典者人王於此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我等當令彼王於諸王中恭敬尊重最為第一諸餘國王共所稱歎」大眾聞已[A3]歡喜受持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五


校注

[0422005] 卷第五【大】〔-〕【西】 [0422006] 梵. Kamalākara. [0422007] 金龍主 Suvarṇabhūjendra. [0422008] 頗梨【大】玻瓈【明】 [0422009] 晃【大】光【宋】【元】【明】【宮】【西】 [0422010] 頻婆 Bimbha. [0422011] 娑羅 Śāla. [0422012] 流耀【大】流輝【宋】【元】【明】【宮】【西】 [0423001] 金龍 Kanakendra. [0423002] 金光 Kanakaprābha. [0423003] 授【大】*受【宋】【元】【明】【宮】*【西】 [0423004] 梵本缺已下五言三頌 [0423005] 梵本缺此品但慧沼䟽舉其梵號. Hiraṇyavatī-dhāraṇī. [0423006] 善住 Supratisthita. [0423007] 殖【大】植【明】 [0423008] 南無【大】下同南謨【宋】【元】【明】【宮】【西】下同 [0423009] 在【大】抂【明】 [0423010] 王【大】〔-〕【宋】【元】【明】【宮】【西】 [0423011] 佛【大】佛滿謨寶相佛【元】【明】 [0423012] 善慧【大】善思【明】【宮】 [0423013] Namo ratna-trayāya tadyathā kunte kunte kuśate kuśale kuśale icchili mitili svāhā. [0423014] 喝𡃤【大】曷喇【宋】【元】【明】【宮】【西】 [0423015] 君【大】月【宮】 [0423016] 睇【大】䏲【宋】 [0424001] 大氷伽羅 Mahāpiṅgala. [0424002] 殷【大】慇【宋】【元】【明】【宮】【西】 [0424003] 重【大】〔-〕【西】梵. Śūnyatā. [0424004] 清涼【大】清淨【西】 [0424005] 並【大】普【宋】【元】【明】【宮】【西】 [0424006] 量【大】最【宮】 [0425001] 梵本缺此品 [0425002] 而【大】〔-〕【宋】【元】【明】【宮】【西】 [0425003] 惟【大】*唯【宋】【元】【明】【宮】*【西】 [0425004] 於【大】〔-〕【宋】【元】【明】【宮】【西】 [0425005] 索訶 Saha. [0425006] 如何【大】昔如何【西】 [0425007] 陽焰【大】陽焰露【西】 [0425008] 界【大】異【宋】【元】【明】【宮】 [0425009] 不一【大】〔-〕【宋】【元】【明】【宮】【西】 [0426001] 惜【大】昔【明】 [0426002] 梵. Catur-mahārājā. [0427001] 能【大】皆【明】 [0427002] 惟【大】唯【宋】【宮】【西】 [0427003] 茶【大】*荼【宋】【元】【明】【宮】*【西】 [0427004] 正【大】王【明】 [0427005] 遠【大】速【西】 [0427006] 贍【大】下同瞻【西】下同 [0427007] 護世者 Lokapāla. [0427008] 經【大】緣【宋】【元】【明】【宮】【西】
[A1] 鋌【CB】【麗-CB】鋋【大】(cf. K09n0127_p1319a20)
[A2] 通【CB】迪【大】
[A3] 歡【CB】歎【大】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