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御選語錄

御製自序

夫本妙明心大圓覺海非見聞知解所可通故無語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來大德於最上真乘灼示學人直言無隱於無法可說之中演無意之言句超情絕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聽者音前薦取性地承當苟非神悟於幾先則必滯情於句下非若秀才訓詁法師言詮錄道德仁藝之文能言鸚䳇說夢幻泡影之論依樣葫蘆此事惟證乃知非自不悟滔滔法海上上真機隔閡絲毫暌違萬里一音演出徹底分明一字纔成大千透露 真金鑛內必無點銅大火聚中寧容滴水程途階級歷歷若繒諸圖真偽正邪灼灼自呈於鏡羣蒙易惑明眼無花蓋雨入草心自分甘苦水歸器內各現方圓既具正觀難逃神聽朕於此事曾著參詳藩邸清閑化城游歷有向無方便中曲伸請問亦於絕思維處俯徇來機豈曰梯航不無漏逗 今乃選編數帙垂示來茲於所採大善知識語錄之後亦附刊焉朕昔者雖復時談妙旨實未徧閱羣言任性卷舒隨緣出沒實由杜撰非法經文近始披空裏之遺文剖塵中之積卷欲使焦枯栗棘[A1]刺重生陳爛葛藤靈花再發今見昔人之語與朕之所言多不約而暗符無心而自合圓音如是不禁啞然此足表千年而異口同聲非有意一字之雷同勦說也 朕今位居元后豈慕作家居士之虗名蓋既親履道場宜宣大覺法王之正令欲人信知祖印親傳實有據本來具足言思絕處非虗說道理昭然非有而非空不出而不入妙性不遠明覺非遙朕實本一性之圓通作五般之實語唯此一事餘二非真古德之所顯承當來之所默印是以序而傳之不惜重添一番話墮非曰朕之言句可與從上大善知識比肩也觀者切莫哂焉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八日

和碩雍親王圓明居士語錄

覺生銘

佛佛祖祖覺悟生民惟此一事餘二非真此事云何直指人心此心云何有幻有真幻亦非幻真亦非真真即是幻幻即是真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何名眾生執生滅因背真合妄顛倒沈淪欲了生死切莫用心切莫斷妄切莫求真諸緣若息何處有因少涉取捨即憎愛心即此憎愛即生滅因即此生滅名曰無常因此無常顯有真常何名真常遍界不藏頭頭吐露法法全彰萬年一念物我一如本無來去豈有終初平等不動是名真如覺明妙有無實無虗妙有覺明無欠無餘聖賢不著凡愚自縛妄執妄有錯中更錯迷生是非悟無好惡不必計議不必卜度佛生之分只在識覺知解念想盡情棄却驀然相應如響應聲明暗塞空無處不通圓虗寂照如月攝空無今無古無他無自無二無一光湛清碧如來如來如是如是

真心銘

祖師西來直指人心多少學者錯認識神凡所推解皆妄非真琢石磨玉枉費艱辛不必除妄不必求真畢竟如何只要死心一心若死萬心皆真塵塵剎剎的的親親此名不二玄妙法門

一貫銘

不二之門吾道一貫一二之法惟以息見見若能息覿體全現棄其生滅住此不辯不辯是非憎愛自幻如此進途是名正見若道同行另有公案向下文長語言道斷非一非二萬年此念

立春日王垂示云八萬有塵有不有十二空門空不空識得口中兩片舌許汝具得一隻睛[A2]但隨著赤律律一箇舌頭依著光爍爍兩箇眼睛要會螺螄跳上船只恐蝦蟆未必肯作狗叫青山原不長草綠水本不生魚說甚麼朝遊北海暮宿蒼梧春也融和夏也炎蒸秋也淒爽冬也肅凝饒伊一觔斗翻到非非想天也跳不出者圈子去何如一頭淬在恒河沙裏塵塵爾剎剎爾悠悠自在任運如如雖是背父逃走却作的是本分營生一時倒撑鐵舫泛滄海何妨自家骨肉依然親若也不會更為註破不見塵塵剎剎剎剎塵塵是我我是剎剎塵塵誰見塵塵剎剎四序一年輪轉遍試看今日又從起

掬香水海於兩掌心三尺孩童弄泥團伎倆撮三千界於一指尖赤貧乞兒貪小利營生路逢道伴交肩過趙一道一人何得有兩頭一口吸盡西江錢二說瞎漢生吞鐵蒺藜不與萬法為侶孫三言尚欠老虎吞却大蟲在橫擔拄杖直入千峰李四云還須遇著死蛇休打殺青黃赤白黑雖然色色不見酸甜苦辣醎一一甞著滋味始得便只在長安城內打箇𨁝跳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必至入含元殿裏翻一觔斗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所以大慈父我佛言我若按指海印發光汝纔動念塵勞先起且道作麼生即得今朝臘月八日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心不可求法將安寄兔角杖挑潭底月巴鼻儼然龜毛繩繫樹頭風顯露[A3]已了頭頭物物逼塞虗空心耶法耶只在當人識取若道描不成畫不就羅籠不住呼喚不回底要且未必在者裏著脚喝一喝

路逢瓦礫休輕棄將得歸來盡是金一時將寶藏金丹訣兩手分付諸人了也還有知恩者麼回顧左右云作得一解險入地獄如箭射

不管張三嘴上鬍誰論李四身如漆電光影裏吼泥牛任運騰騰沒絆繫照顧眉毛眼上排留著鼻孔好出氣眉毛則且置且道鼻孔落在甚麼處東牽東去西扯西來

青青翠竹一莖兩莖東三莖四莖西鬱鬱黃花一朵兩朵上三朵四朵下松直棘曲剝削一些子不得鵠白烏黑點染一些子不得會得底須彌山塞却咽喉會不得底香水海浸瞎眼睛呵呵有甚麼交涉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條拄杖兩人扶打著西邊動北邊薰風拂拂時雨濛濛東東滴滴滴滴東東無孔笛逢氈拍板大家齊唱玉芙蓉不見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樹作筋兮石為骨水為血兮山為肉日作心兮路為腸天作皮兮地為膚惟有大地眾生沒處安排把來權當肚裏蛔蟲設有箇漢出來問道集雲[妳-女+口]只向他搖手云怕怕若云大善知識為甚麼怕[A4]但云從來沒見者樣箇大怪物呵呵大笑

眾生不了猶如小兒放風箏相似隨風放去風定却復收來收來放去實同兒戲何日是了期所以古德每拈云脚跟下紅絲斷也未此語甚親切譬如風箏線斷紙鶯落在何處

尋師訪道何異驢頭上覓鹿角行脚參禪大似龜殻裏取珍珠眼觀耳聽增添些什麼鼻直眉橫少欠些什麼會得底當下承當會不得千生百劫且道承當箇什麼你是你我是我你是我我是你若也不會圓明更再下一註脚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王云海闊吾魚躍天空我鳥飛我海任魚躍吾空任鳥飛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此三句有一句可與佛祖為師試檢點看若儱侗會去辜負圓明若擬意分疏未免辜負前聖且道作麼生始得豎拳云木鳳披毛霄漢舞石虎懷胎海底行

月下賞花次聞鐘聲王云鐘是我聲只是聽不著花是我色只是見不著酒是我味只是嘗不著月是我體只是觸不著乃對侍從云圓明今日飲酒啖肉論玄談禪且道有罪過也無眾無對 王笑云幸而談論是我只是說不著莫非酒話眾皆大笑 王云也不可草草汝等[A5]但一心念佛念法念僧自然有箇會處

從來都道一句中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圓明以為不然第三句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一句薦得自救不了若道圓明有意別資一路翻拈倒提未免辜貢一番眉毛拖地何則一句中有不具三句之道三句中未有不具一句之理諸方自有具眼者辨取

王云寒山大士道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圓明今日道情是身中水能迷般若津欲行菩薩道戒慾護真身且道是同耶異耶

西天四七教外別傳大似飽漢說餓話東土二三一花五葉盡是開眼吟夢詩若然將什麼維持正法覺渡羣迷常拈一隻無孔笛隨緣演唱太平歌

淨潔潔一片閑田地露堂堂萬古舊家風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山水雲霞粧點乾坤錦繡日月星辰照耀宇宙輝煌東南西北歷歷八方布列春夏秋冬明明四季周張自然觀自在妙圓淨妙音即便恁麼去何異寶鏡當空全沒交涉在且道作麼生行履良久饒伊一口吸盡西江還須直入千峰始得雖然尚欠知恁麼來在

清淨法身性合空百千萬億化身性合有圓滿報身性合空有大圓鏡智即有即空平等性智即空即有妙觀察智知空有而不知成所作智如鏡攝三身三智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者三身四智一體全彰乃不二之法一二尚了不可得何得三四之說也要會三身四智一體全彰麼彈指云切忌認性為我

一念動一念靜動靜二相渾無定一箇鼻孔香一箇鼻孔臭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搏空入雲端欲落不能下癩狗滾地墮泥中欲起不能陞且道是苦是樂但至否極泰來自然羣陰剝盡一陽來復到者裏雖是春同往歲[A6]知梅樁上開的不是去年花恰有箇小犬跳躍在傍叫道光光光光光圓明不覺失口說却被道著

橫說十方豎說上下若道隨波逐浪吾嘗於此切只是你自未夢見在有時如來有時來如有時來來有時如如若不如是爭得如是若問如何是如是夜來諸人八萬四千毛孔為甚塞却了一千二百五十眾默然 王云是你不通却干圓明甚事

從來言見道易修道難修道易守道難守道易行道難圓明不然此論若見假道易修假道難修假道易守假道難守假道易行假道難若真實言則行真道易守真道難守真道易修真道難修真道易見真道難但得真見修守行皆易於為力若見處不真修守行不但難之一字亦斷不能成也所以云參須真參悟須實悟但得本何愁末各人捫心自問不可強蒸沙望成米飯徒勞何益若不到大休歇田地不可妄為休歇也學者其勉諸

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有有時無大也非是放開小也非是捏聚有也非別有無無也非別有有若能恁麼方得恁麼若能得恁麼不可知恁麼若知恁麼即不得恁麼如是見如是行如是修如是證同見同行同修同證者珍重勉之

明頭也合逾白晝之光暗頭也合較黑夜彌寂開眼也合無一物非我身閉眼也合無一物是我[A7]言本無物多饒舌說一合相強安名誰道豎窮三際橫亘十方只得緜緜然知而不知密密爾見而不見依草附木混俗和光飢渴則飲食寒熱則披解往之來之今之古之聽天而天不拘由命而命不束雖非長生却乃久視且道如何是久視一粒金丹藏世界萬般珍寶聚形山喝一喝有什麼交涉

天堂地獄即此人間佛國忠恕貪瞋皆是識性佛心勉修善因以招福應莫種惡果以造業根雖是有為幻做作確然無相實功德寧可從有背有不可從空背空背空從有惡果而招善因從空背有善因而招惡果然自本具非向非背非有非空非無向背非無有空非無亦非非非亦無無非亦無無無亦無達者不用頻頻舉未了之人仔細參畫一○相云參什麼復畫一[○@]相云參什麼復畫一相云參什麼復盡掃却云參什麼

眼聽聲乃名真聽耳觀色乃名正觀非是六根互用却乃法爾如然所以慈悲大士號觀世音若不如是何得與佛佛同一慈力與生生同一悲仰雖然此猶是化門度生聲色見聞邊事設有箇漢道捨此向上道句看圓明只得撫其背云亦不必話作兩橛

多少住山者却在山外住多少江湖客却在水面行不知朝堂城市中人人却在山水裏不明斯旨者大似誑惑閭閻說話孰不知真語實語的語確語何則試看住山者阿誰不在山外住江湖客阿誰不在水面行朝堂城市人阿誰不在山間水裏良久大笑云恁麼說話可謂真實的確誑惑閭閻也有不甘者出來大家同發一大笑

情生智隔念起神昏是非迷正性好惡障真心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貪瞋癡念起見怪不怪其怪自壞戒定慧情生門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不見道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禪門了却心頓入無生知見力且道此知見力心也意也識也非心也非意也非識也磚石瓦礫大的大小的小稱他分兩作麼東西南北近的近遠的遠量他丈尺作麼只可言了心不可言無心所以云莫道無心却是道無心又隔萬重山有法即有心無心即無法不是無法無心只要心法一貫 傍有一從者云供養百千萬億佛不如齋一無心道人𠰚 王云待汝會得無心再向汝道

十三弟朝陽居士丁酉年春打破漆桶以能問於不能虗懷請示難辭一番漏逗援筆以應此

昨有深契不生不滅相應之說夫見到不生不滅者不足論也今賢弟乃坐在不生不滅甲裏也夫坐在色身內不生不滅者固不足數也今賢弟乃坐在法身中不生不滅者也能此者三十年後覓箇人也難得若於如來法門坐一微塵裏轉大法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尚未夢見在今將色身法界不妨蛇足一上一切眾生認色為[A8]偶爾警省識得本來主人不生不滅者次也一切聖賢以大千為[A9]一念真實入妙圓覺海不生不滅者上也 即如人之夭壽物之短長雖有差別仍屬夢幻又何足貴色身不過百年世界不過一劫故認色身者不可說短促認法界者不可說延長如言色身法界終歸於盡將謂別有安身立命底所在却話成兩橛如言色身法界皆無盡藏乃外道空言蓋色身小者近者不必言即法界大者遠者亦有成住壞空之理今日所契不生不滅相應處猶是眼前功夫邊之展轉如更踏一步向前自然不假絲毫便見三身四智人我眾生三千世界八萬塵勞豎窮三際橫亘十方不生不滅不滅不生不生生不滅滅不生生滅不滅生滅不生生生不滅滅滅饒他如來一按指海印發光也只得向他道者老漢不識好惡莫道此山多險峻前途猶有最高峯同行者勉之

重關工夫如何 大事[A10]已明雖忌疑而他求恐脚跟不穩然多強作主宰有悞向上如未踏重關最忌不疑得少為足不肯努力行者一步破參後要疑而進重關後要不疑而入真實如無明者件事原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既無明本無又何用斷若以靜止動以真除妄饒伊一念萬劫終是空亡外道成得箇甚麼邊事 佛云迷頭認影祇為眾生一向忘頭認影熟了錯認顛倒既識得頭了管他影作麼然此事不可作一不可作二影是日月燈火光芒邊事有頭必有影有影必有頭眾生住影觀頭聖賢住頭觀影說不得自觀自說不得他視他日月燈火四光息後那有頭視頭底事四光不能長息頭影何得長無因熟處難忘所以有無量劫熏習種子之說只者一句若錯解了賺煞多少人譬如日光頭影隨日滅月光頭影隨月生時還喚他是先前底影子得麼原是當處受生當處受滅經云[A11]已出鑛不復為鑛總工夫渾些乃又來認影認鑛並非我頭金來作鑛作影也勉之

回途工夫如何 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破本參後妄想[A12]已除透重關後執著全消智慧德相那裏有證不得底事只是此時且莫管回途不回途及前後等事[A13]但就者裏靜以俟之隨遇而安說箇三千大千世界視如宅舍不免猶有小大遠近比量在我只是見得一切處皆可坐臥起居有什麼堂寢庭陛之分所謂無入而不自得切不可作是非覺不可作真妄覺不可作捨就覺不可作去住覺如是覺者是名正覺者還是燈影邊事譬如燈體雖無用其用在光然其光却在燈體破參如燈近光透重關如燈遠光不能即至於燈體者是燈光暗弱無力也故行履到周年半載若仍不見動靜還是重關工夫未曾通徹 果能一念信心當下用力不妨重起疑情古云功不浪施又云佛法不怕爛却即便錯用了心也只當書作幾篇文字辦理幾件事情總是認得明了一切不妨底光畢竟能見體體畢竟不離光然是體不在內實在內不在外實在外千萬不可預為計較徒自障礙更不可錯認錯解那句經那句文著一境界便是魔境雖然從緣入者不是家珍即愚兄從上所說也只作公案看去不可被葛藤絆住必待一一從胸襟中流出方是向上一路因賢弟問有反面回途如何用力不知何前何後隨援筆寫及然此乃是目下工夫道理用力所在若更進一步處預言無益候一步踏到時自然慶快平生不消言得

王云佛法度人無量佛法悞人無量一切眾生熱火寒冰內九橫八苦千生千死六道輪迴無有休息茫茫業海痛莫可喻善男信女能生一念淨信猛省回光即登彼岸超離苦海是佛法度人無量處彼岸[A14]已登萬業冰消逍遙極樂之鄉遊戲清涼之界回觀三界猶如火宅譬如傷弓之鳥遐舉高飛又如漏網之魚深藏遠遁往往令人執指為月畫餅充飢這是佛法悞人無量處那裏知得鑊湯爐炭內即是法王全身 法華經中化城之喻甚切眾生於一切痛苦孰不生厭厭故易棄一切樂利孰不生戀戀故難捨乃至生必定愛死必定惡故離死從生易捨生就死難所以說者件事非將相之所能若論生中之生將相能也死中之死將相能也生中之死死中之生將相不能也不見道天下可均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何故不可能因有能所以不能也這百尺竿頭懸崖撒手一步必須大丈夫漢纔能了辦非希圖小利畫地自止輩所可擬料也 古人云但莫憎愛洞然明白纔有是非紛然失心又云取捨之心成巧偽若欲了明此事待汝脫却汗衫斷了命根方許汝會常住真心也要會常住真心麼晝行須把火夜坐莫張燈且道是度人無量是悞人無量喝一喝向下文長來日再說

一日王云者件事因在內所以不在外因在外所以不在內因不在內外所以在內外因在內外所以不在內外不見臨濟道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後人不解其旨把作接人邊會去未免辜負他前人此等說話譬如天之春夏秋冬地之東西南北人之生老病死日之子午卯酉月之晦朔弦望也且道孰有孰無孰真孰妄本是以有顯無以無顯有二既不無有四何得有無有無尚且不立真妄從何而分 所以說無明識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既是無明即佛性空身即法身則佛性法身何可貴無明空身何可賤只者一貴一賤即生取捨一生取捨即生真妄真妄一生有無繼起生死隨之萬業雲集皆從此一識一覺而生也所以佛云我若按指海印發光汝纔動念塵勞先起者箇關頭第一要緊一絲不透一毫不脫如一指之障須彌是誰之過歟 古人云塵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若欲塵垢盡除必須心法雙忘若欲心法雙忘必須心法合一但有彼此相何能忘此心此心如鏡萬有來臨盡皆塵垢若不能渾物我但云我自無心於萬物妄為鏡[A15]已打破皆屬誑語自欺自悞此事須實踏不二心地非知識可解者

王示一禪者云學者[A16]已入道而不能踏破重關者有三病一者惺惺的有箇大圓光相似或放或收以為操縱由[A17]是一二者呆呆的無聲無臭或隨或奪以為物來則應事過不留是一三者見紅是紅見黑是黑胸中隱隱底似有箇物在是一是皆識漏未除淨相裏作活計樂境裏覓生涯若如此去直饒千百劫也只作得箇種佛種底伶俐眾生何時得了期必須跳出化城尋覓真境還如未破參時一般更加一番苦心尚恐不能何況優游自在貪圖小利畫地自限豈能進步也待汝內外一如今古不隔百尺竿頭者一步踏來再向汝道真實不虗之說

從上佛佛祖祖千說萬說總為者箇能見者箇切莫管者箇若一管者箇即成假者箇若認假者箇還不如不見者箇何故妄想易捨執著難銷後學者不可認賊為子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事小一認賊為子則障汝前程萬里不見佛言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未了者當踊往直前莫貽自悞

凡人欲了此一大事只得將者箇覓那箇覓得那箇那箇却成者箇者箇却成那箇到此時須要離却那箇要離那箇須要就那箇那箇成了者箇者箇就是那箇那箇就是者箇到此時方可商量真者箇若見了真者箇實實無者箇那箇一任者箇也是那箇那箇也是者箇既然道實實無者箇那箇為何又道那箇者箇却不知此時者箇那箇不是從前那箇者箇若也不會且下四句註脚八萬塵消頃刻間石含玉兮地擎山清風皓月無人識惟證方知非可傳

參須真參悟須實悟何謂假參為博得箇明眼宗師作家居士之虗名也何謂真參為了死生也若實為生死致心一處窮究趙州道七日不悟摘取老僧頭去永嘉道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試看前聖婆心之緊懇自可信此事之的真所以石霜云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冷湫湫地去也若是假參者到此便謂可以成名便不肯驀直而前捫心自問果了死生乎非欺人也非欺天也乃自欺也不但墮落空亡外道奈大誑語成之罪業何若為生死真參者斷不肯畫止此也不見雪峰道不休不歇去業識芒芒去七顛八倒去十字街頭閙浩浩的坐臥去荊棘裏遊戲去刀山劍樹鑊湯爐炭去驢胎馬腹去也若道二老別資一路作此見解者實辜負前人眉毛拖地之深恩 然若不到不休不歇斷不能真到休去歇去若不到業識茫茫斷不能真到一念萬年去若不到七顛八倒斷不能真到枯木寒若不到十字街頭閙浩浩的斷不能真到古廟香爐去若不能到荊棘林裏遊戲去斷不能真到一條白練去若不能到刀山劍樹以至驢胎馬腹去斷不能真到冷湫湫地去到此雖未能了死脫生實見明脫生了死之路此正文殊言其力未充之候然猶功勳邊事不見涌泉欣禪師云相續也大難要會相續的面目麼求聞見而不可得作善惡而亦不會湛湛碧天秋月皎大千沙界露全身切忌耳聞眼看意會

生死一事如大海中之浮漚本屬空幻眾生妄執為有正我佛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譬如澄清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之謂經云凡事因譬喻而得明曉佛言眾生執有之因如譬言浮漚之起乃因物觸風攪而成聚則浮漚散則海水也我之妙明覺性譬之海水眾生塵剎譬之浮漚海水無暫竭之日浮漚無常滅之時雖是當處受生當處受滅即此生滅亦隨海水以無窮眾生以漚泡為己而觀海水如來以海水為己而視浮漚眾生非離海也如來非離漚也須知生滅相即常住相 所以佛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也愚昧眾生不但不知海之為己且亦不知其漚之為水也若彼投胎奪舍者即如捨此漚而就彼漚也勤求長生者即如以諸權巧護惜此漚也神通變化者即如以幻術舞弄此漚也所以道饒經八萬劫[1]究落空亡乃顯而易會者善男子大丈夫勤求此事務研至與海同體而後[A18]方為了事不可坐浮漚中目為全潮為了事也一知半解之人較凡愚稍差者知漚之為水也是以不得大死者未捨此漚也得大活者通身入海也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者如浮漚非只海有江河湖海各有漚也然漚體水性其理本一聖賢修證之等列如江河湖海雖有大小深淺之不同不得仍名為浮漚也佛與眾生其性無二亦然眾生不可言有生死聖賢不可言無生死若欲了生死不必離生死覓但即浮漚中識得漚是水諺云但入深山去何怕沒柴燒切不可得少為足以能推的心識得大海之理便妄為[A19]已證休去歇去不但畫地自限且大誑語成翻落無限苦趣也古人道見解人多行解人萬中無一箇以上乃性覺妙明之說更有本覺明妙之理實有口道不出若是鐵漢子到此自然領會亦不煩圓明重下註脚也擲筆慚惶處三十年後自有無面目人證明

天下叢林拈椎豎拂堂頭動輒言放行也恁麼恁麼把住也恁麼恁麼拈起也恁麼恁麼放下也恁麼恁麼實令人發一大笑愚何至此尚敢大言將此謂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實不解此輩具何面皮肚腸也此事本不動搖阿誰放行把住本自具足阿誰拈起放下從上超佛越祖闡揚宗旨震雷音作獅吼底大善知識亦間有恁麼舉者乃黃葉止兒啼底婆心使子遣孫底說話何嘗似今日盲眼禪徒將此以為究竟極則也並此化城境界亦未親覩實踏尚屬拾人涕唾為珍饈所謂可憐愍中更可憐憫者也此乃執識神生死本外道斷常邪見認賊為子豈止中止化城而[A20]自悞不了有悞他人於心何忍能不畏佛誑語之戒乎 未了禪和見圓明此說當各各自省自問知愧知勉發勇猛心務踏向上一關討箇大休大歇續佛慧命亦不枉出家參學父母之生身大丈夫三字也況南泉分明道破歸家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但者一句不可錯會若言此皮袋中有一祖父不出此皮袋之門如此見解何異坐井窺天蒙眼拽磨此言山川草木祖父不出山川草木之門龍鳳鯤鵬祖父不出龍鳳鯤鵬之門亭臺屋宇祖父不出亭臺屋宇之門鳥獸昆蟲祖父不出鳥獸昆蟲之門虗空祖父不出虗空之門塵剎祖父不出塵剎之門也若然則有情無情物物俱有祖父各不出其門則此皮袋亦萬有中之一物亦自然有不出門之祖父也如是參如是悟始得不見臨濟道有一人在途中不離家舍有一人在家舍不離途中會得此二人方得會不出門底祖父且道作麼生會折合歸來炭裏坐再道作麼生歸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喝一喝刀斧斫不開

經教語句人人皆知為指月標渡河筏既見道[A21]皆知標筏而捨之孰不知此乃外標筏也如我此一見乃自身之內標筏而人不知捨也何則經云知見無見方是無漏真性又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所以道迷時師渡悟時自渡學者不可草草

凡學世間事非用心之至學不能成學既得成必到得信手拈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方名精純悟出世間法非無心之至悟不能徹悟既得徹必到得隨緣應物有法皆心有心皆法方名究竟圓明此說未具眼者觀之大似妄談般若孰不知古人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翻隔萬重山不妨重為註破凡夫以幻心為幻事至極則無心地位迷之而不收入覺道人泯幻心究真如至極則真心地位覺之而不放入迷正所謂常惺惺常歷歷此境界乃佛說如是住如是持如是信解如是奉行者

從上提唱三印多言上士聞道如印印空中士聞道如印印水下士聞道如印印泥者圓明以為不然接初機下士如印印空接進步中士如印印水接回途上士如印印泥何則若言下士執有滯句為印泥何可言聞道也自在諸方作者檢點在

學人初聞道空境易空心難究竟則空心易空境難空境而不空心到處為礙空心而不空境觸途成滯不見道心空及第應知心外復有何物而可空物外復有何心而可空所以云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少有分別心則非第一義若不如是必不能守

妙明心地要會不難但辦信心即在目前夫生滅心乃生死本凡所對待因緣善惡是非人我彼此憎愛取捨皆是無明生滅識性本地妙明真心中實無這些葛藤學道之人但能識得本心看破生滅幻心即明生死之理若能了辦生滅幻心即超生死之道看破謂見了辦謂成其途路中無修守之修守若非踏破重關物我一如亦不可輕言易也其強作主宰輩與下士聞道大笑者何殊凡入道者諦自省可也

此一件事若與語默邊會總沒交涉初學欲了明此事務將聰明知解語言文字盡情拋開的確一字用他不著淨名經云依於義不依語能如是直心而入必得了明將此為入道之基但既入矣又不可以默為究竟云此一事不在語句上便務靜觀心又所謂逃坑落塹也所以經云雖復不以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何則語言乃色相之名若不能徹其名焉能徹其體果能徹其體自能徹其名語默二見不除皆為障道之因聊述前後堦級次第上根大器者自能領會直踏華藏焉

凡夫種田從地上耕種道人種田從地下耕種凡田賴時雨滋長禾苗聖田需法雨收獲籽粒務心田者諦審思之設有增上慢人道求心了不可得更有何田可耕可種則未免辜負圓明此數句說話也自有真實修行明眼人辨取在

學者參悟見道頃刻之間便可明生死幻妄之因識得即生死而離生死之理然明雖在一時而了不可限期真心若不修無修幻身何得證無證所以道祖言外其身而身存寒山大士言易者易其形夫外易之道有二有從內而外身易形之道有從外而外身易形之道若執內之外易則似滯殻迷封若執外之外易則似癡狂外走若不明二種外易之道但囫圇排撥復不力行行業則饒伊經千生百劫亦不過空言明知生不是生死不是死為何被生死之所流轉委之其力未充而[A22]擬欲脚踏實地了明生死不能也且將二種內外外身易形之理試體會看若也體會得出許汝明佛仙一貫之道若也不能體會不可執狂空以欺[A23]己欺人也即圓明亦不敢自言了證但所見實有確據願與同見者期共勉同行云爾

十月初五日祖師誕辰王云達摩大士乃我震旦大恩初祖西歸時復慈留隻履我東土百千萬億眾生而祖履亦化為百千萬億隻履人人惠之現今各各在目前為何諸人負恩辜德一一棄之不顧況當年祖師九載所面之壁亦日日在各各面前何不體究若也不會圓明今日與諸人露箇消息穿

王云學道之人識心不了不著有便著無不著此二種便於有無之間[A24]摶量卜度及自覺得此病又在非有非無處著倒所以古人諄諄垂訓令離四句之說四句者乃有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是也若透得此四句如何保任遇一切諸法有我亦隨順與之有却不被此有所礙遇一切諸法無我亦隨順與之無亦非世俗虗豁之無遇一切諸法亦有亦無我亦隨順與之亦有亦無不作凡情戲論遇一切諸法非有非無我亦隨順與之非有非無且非互相背違此淨名所云外道六師所墮汝亦隨墮是也若不如是不得輕言離四句也珍重

一日偶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從來拈提此旨乾峰拄杖一畫為最但未免太隱圓明今日重開一面年牙相似體烏鳥不同心且道與乾峰同耶異耶若檢點得出許汝解涅槃門一路

天無心覆而普葢地無心載而普擎三光無心明而普照聖人無心用而普應聖凡之殊絲毫之隔只在有心無心之別耳所以道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何況其他萬有諸法與吾為礙為滯也既為人矣何不則天象地法三光作一真人不亦快歟 有一從者進云恁麼則王爺自能超凡入聖也 王云 是何言哉 曰聖一字則余豈敢修而不倦誨人不厭或可謂云爾[A25]已矣

有問如何是無位真人 王云復云此一字[A26]已繪出無位真人行樂了也若也不識只得蛇足一上言無位真人者本非無位強名之曰無位耳若言有位却是無位說他無位却是有位要識無位真人須從有位中會譬如一人不住東南西北四位立在者裏若東望此人則謂之西西望此人則謂之東南北亦然此乃逃一位而墮四位也上下亦然乃至塵塵剎剎亦然然則塵塵剎剎盡是有位真人舉一言是有位真人則百千萬億為無位真人也從此一一推而廣之將何為有位真人也既不可名有位真人豈非無位真人而何所以無位真人之名如此而立乃從有位真人而得此名也所以有因無有無因有無無即是有有即是無若於有無之外另覓無位真人保汝覓到驢年亦不得夢見在若也不會

有僧問無位真人如何保護王默然良久 僧云懇乞指示 王云護真但化妄妄化自皈真緜緜化導去妄盡即全真真名因妄立妄盡何名真一真不自立是名為護真 云王爺還是演教還是酬機 王云先演教後酬機 云衲子分疏不下 王云觀音千手千眼大師會得也無 云會不得 王云若也不會圓明八萬四千張口理應分疏不下僧禮謝 王笑云何不道今日纔見多口親王

僧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王云者句也須吞却 僧云不解 王云閉眼鑽入恒沙裏 僧云恁麼則馬祖云一口吸盡西江水悞矣 王云中人以下果不可以語上也

僧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畢竟是什麼 王云是六 僧云如是如是去也 王云還添減些子纔得圓

中秋僧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王云只此十二字也少他不得 僧云作麼生行履 王云客來我便出何怕不相親 僧云向上還有事也無 王云切忌賞中秋僧拍手 王云我醉欲眠君且去

除夕有一僧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王云歲月蹉跎何暇戲論 云小僧是至心真實請問 王云來年此月此日此時向汝道僧禮謝 王取筆簽一押云立此存照

歲底王至柏林書春福散眾一僧至云一大藏經盡被王爺布施了也王隨手執筆自向額上一點 僧云王為何自[A27]己點額 王云[A28]己點了免被他人點 僧云作家王爺今日大有人我在 王指額點云者點的是我是人僧慚惶作禮王急取烏帕拭淨墨點 又一僧出云金不博金王爺為何將烏帕拭墨 王云仁者到諸方切不可舉圓明分黑疏白 僧云衲子不敢 王云水洗水也 有一老僧在傍云王爺真正仙機 王云仙機與否無據情知你不解佛話 又一僧云請王爺道佛話看 王云且書壽字 僧云王書底是福字何得言壽字 王云不見道人間五福壽為先 老僧復拍手笑云有趣 王云八十公公嚼 老僧云貧衲實不解此語 王云老老大大何曾嘗著些滋味眾笑無語 王云今日無端頻遭點額

一日較射眾皆空發惟一善射護衛矢矢中的射畢論賞罰王罰善射者而賞眾者云僕矢皆中的何翻受罰耶 王云余所論者中地汝所論者中的何得不罰汝也 者云若如是論則易事也 王云原係易事誰教汝自[A29]己為難眾皆大笑乃厚賞善射者

一日王賞花飲酒晚歸寢室呼從者點燈來從者擎燈入室王將燈吹滅云點燈來 者重燃燈方至王復吹滅云點燈來 者云王醉也 王喝云速點燈來者急復燃燈入室擎立 王云燈下仔細觀看余醉也乃汝醉也

一日網魚從者將所網之魚呈獻王云網得之水何不一併呈來 者云網何可網水 王云水不可網魚如何可網得 者笑云此魚即是網網得 王云網呢 者云在池邊 王云可惜許令從者將魚擔去放生

從者一人問參禪悟道惟覓一真我如何是真我請王指示 王云水重水銀輕 者云豈有水重似水銀之理 王云若如汝說大海裏盡是水銀那 者云總算自然水多水銀少 王云癡人誰不教你總算

一日晚有侍從一人求請開示明心見性之法王云大海裏張燈捕魚蝦去即得 從者云水裏何可張燈 王云水裏既不可張燈心如何可明性如何可見 者云若如是明心見性之理無耶 王云不是無是理只是無有是理 者云某甲更糊塗不解矣 王問云月上也未 答云月尚未上 王云待月上時再向汝道

有僧請示問云踏破虗空向後作麼生行履 王云合大體去 僧云設如有箇直入千峰萬峰的還有事也無 王云牛過窗櫺 僧云莫是安身立命處麼 王云身亦非身命亦非命 僧云被貧衲勘破王爺伎倆了也 王云大士今日如何喚余 僧云雍親王殿下 王云若然未許你勘破在

王一日聞戍樓鐘聲問云什麼聲 從者云是鐘聲 王云我只道是鼓聲 從者笑云何以鐘聲作鼓聲賺小奴 王云你見撞鐘來那 從者云雖然不見聽得是鐘聲 王搖手云却是你賺我

王夜坐忽聞風起喚從者者應入王云風喚汝不答余喚汝即應何也從者無對 王云風喚汝即去余喚汝不來何也從者又無對 王云大門閉了不曾 從者云尚未 王云開開

有僧問童子持鑑意旨如何 王云小兒伎倆 云如何是大人作用 王云訓他不持 云王爺特尊貴生 王云將謂你是小兒僧便喝 王云小兒形態畢露 云切莫壓良為賤 王云公案現在 云恁麼則王爺一狀領過也 王云無奈被闍黎帶累 云轉見不堪 王云漆桶相逢傳為諸方笑具

有僧問大海無波因甚觸風鼓浪 王云只為無心 云本自清淨為何遇緣生情 王云只為有意 云如何修行 王云有意處無心無心處有意 云若然人天福報則不無衲僧門下尚欠一籌在 王云試露消息看僧便喝 王云龍頭蛇尾漢 云王爺又作麼生王亦喝僧又喝 王云果然通身鱗甲 僧笑云

閑坐次侍從請示云古德往往有一字之答意旨如何 王云汝等試問看 問如何是佛 王云天 問如何是法 王云地 問如何是僧 王云人 問如何是不是佛 王云物 問如何是不是心 王云佛 問如何是不是物 王云心 問如何是萬法歸一 王云 問如何是一歸何處 王云合 問如何是庭前柏樹子 王云入 問如何是吹布毛意旨 王云隨 問如何是蔴三觔意旨 王云慈 問如何是未生前本來面目 王云謔 問如何是趙州關 王云穿 問如何是君 王云仁 問如何是臣 王云義 問如何是臣奉君 王云禮 問如何是君就臣 王云智 問如何是君臣道合 王云信 問如何是透網金鱗 王云苦 問如何是不與萬法為侶 王云親 問如何是一口吸盡西江 王云浸 問如何是函葢乾坤 王云怪 問如何是細入微塵 王云奇 問如何是古㵎寒泉 王云冷 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王云狂 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王云癡 問如何是人境俱奪 王云睡 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王云醒 問如何是第一句 王云下 問如何是第二句 王云中 問如何是第三句 王云上 問如何是即心即佛 王云誑 問如何是非心非佛 王云誕 問如何是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王云急 問如何是金剛王寶劍 王云很 問如何是踞地獅子 王云毒 問如何是探竿影草 王云戲 問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王云屈 問如何是到岸不須舟 王云留 問如何是生無所住心 王云如 問如何是因果報應 王云確 問如何是眼耳鼻舌身意 王云六 問如何是色聲[A30]香味觸法 王云一 問如何是北斗裏藏身 王云顯 問如何是一領布衫重七觔 王云露 問如何是大海無魚 王云妄 問如何是大富無糧 王云詐 問如何是大悟無道 王云賊 問如何是一路涅槃門 王云然 問如何是香巖上樹意旨 王云墮 問如何是神前蠟燭臺 王云真 問如何是殿閣生微涼意旨 王云隱 問如何是三玄三要 王云九 問如何是我宗無語句 王云實 問如何是空谷傳聲 王云應 問如何是看山不是山 王云明 問如何是看水還是水 王云瞎 問如何是狗子無佛性 王云釣 問如何是脚跟點地 王云退 問如何是百草頭邊祖師意 王云賺 問如何是塵塵剎剎露全身 王云徹 問如何是飯羅邊餓死人 王云愚 問如何是不涉功勳 王云誠 問如何是無為而治 王云平 問如何是念佛往生 王云必 問如何是六波羅密行 王云種 問如何是淨躶躶赤灑灑 王云累 問如何是不染一塵 王云濁 問如何是雲門一棒 王云空 問如何是主 王云陞 問如何是賓 王云降 問如何是主中主 王云多 問如何是賓中賓 王云重 問如何是賓主互換 王云錯 問如何是一喝分賓主 王云斫 問如何是芥子納須彌 王云易 問如何是須彌納芥子 王云難 問如何是無舌人解語 王云辯 問如何是啐同時 王云中 問如何是大人相 王云沙 問如何是無量法門 王云雜 問如何是戒定慧 王云鼎 問如何是出家人行履 王云俗 問如何是在家人修行 王云僧 問如何是驢胎馬腹去 王云償 問如何是別峰相見 王云會 問如何是塵說剎說熾然說 王云鳴 問如何是一念萬年 王云夢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 王云無 問如何是萬億化身 王云有 問如何是圓滿報身 王云串 問如何是途中不離家舍家舍不離途中 王云恰 問如何是照 王云妖 問如何是用 王云精 問如何是照用同時 王云 問如何是照用不同時 王云裂 問如何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王云普 問如何是普度眾生 王云引 問如何是太平世界 王云和 問如何是西來大意 王云乃云一字之意雖然如是一字尚然多設何況餘言若能會得一字方可涉獵餘文若不能領一字之旨便熟誦三藏十二部博通經傳子史皆如以明珠作魚目徒增茫茫業識耳有志達士但悉心究了此一字千經萬卷即在其中矣決不相賺

有僧問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虗空悉皆消殞意旨如何 王云因他有因他濁 云晴空如何言得有濁 王云一闡提會中許上座添一位

一道士問云釋道之教是同是別 王云同則總同別則總別 云如何是同處 王云渴飲飢餐 云別處如何 王云黃冠僧帽衲衣羽裳 士云貧道所問三藏洞文之教意 王云仙佛設教之意豈出衣冠飲食也 士有省禮謝云多感布施無上金丹 王笑云雖然還須煅煉九轉方得成熟

春日林中同僧坐次聞黃鸝聲王問云此鳥弄豔詞演唱般若功也過也 一僧云將謂王爺唱曲 王愕然云大德幾時得者箇消息 云豈不聞鴉鳴鵲噪盡演摩訶 王笑云依稀似曲纔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有僧問興化四方八面來時打中間底意旨如何 王云太喫力生 云王爺作麼生 王云割肉喂鷹去 云興化又道遇卒風暴雨向古廟裏躲過𠰚 王云轉見不堪 云王爺又作麼生 王云幫他括幫他下 僧禮謝云恁麼則興化未徹在 王云盜名欺世虗譽惑人者如蔴似粟豈止興化一人而[A31]所以要具參方眼睛不然不被耳朵瞞者罕矣

一護衛問北斗裏藏身意旨如何 王云因慈悲故有落草之談 云如三脚驢子弄蹄行八角磨盤空裏走是何言也 王云因落草故有慈悲之談 云佛經為何不見有此說話 王笑云因佛不慈悲不落草所以不言及此

僧問不與萬法為侶者什麼人 王云即內不即外離二不離一 云恁麼則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也 王云日落西山月昇東海 云可作得中心樹子也未 王云還見四方八面麼 云作麼生行履即得 王云泥牛奔入海底羚羊掛角松梢

僧問萬里不掛片雲時如何 王云萬里不掛片雲 云為何又道青天也須喫棒 王云萬里自不掛片雲與青天有何交涉 云恁麼則恁麼去也 王云青天也須喫棒 云前言何在 王云因有前言乃舉後語 云莫非末後句也 王云將什麼喚作最初句僧禮謝 王云無始有終的衲子三十年後覓一箇半箇也難得

一日賞花次王云人欲修佛極易之事不必千經萬卷佛言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只此一句即可成佛世尊乃大慈悲父如語真語實語者 有一侍從云眾生如何被物轉 王云賞花 從者云如來如何轉物 王云花賞 者云眾生隨波逐浪如來如何行履 王云鈍置漢浪逐波隨也道不出 者云若如此極易也喫飯但言飯喫睡覺但言覺睡即可謂同如來耶 王喝一喝是你聽見我喝是我喝見你聽 者云自然是奴才聽見主喝 王笑云真正聽喝的奴才

是日大風有僧問曰風鼓塵也塵鼓風也 王云好好一箇圓球被汝擘作兩半 云大有人未肯點首在 王云一口吸盡西江堪作什麼僧於言下大省 王歎云雖然蒼海不覺闊易清天不覺空難

有僧問靜喧語默如何通不犯去 王云飲啖珍饈不知百味 云恁麼則枯木寒去也 王云即此用始得 云恁麼則鑊湯爐炭去也 王云離此用始得 云如何行履 王云耳觀目聽去 云向上還有事也無 王云 云乞請指示 王云耳亦觀不著目也聽不著

中秋月初八上弦夜對月閑坐王云好月不圓不缺好箇時節侍從無語 王云從前弘覺忞禪師舉仰山玩月次山指月問者箇月尖時圓相向甚麼處去圓時尖相又向甚麼處去石室云尖時圓相隱圓時尖相在雲門別云尖時圓相在圓時無尖相道吾云尖時亦不尖圓時亦不圓時師會下有一僧云逢尖即尖遇圓即圓師自別云尖時圓相尖圓時尖相圓弘覺大似將張三作李四者僧韓盧逐塊道吾躲跟石室龍頭蛇尾雲門猶較些子雖然如是如是未免有者箇在圓明即不然是尖不見尖是圓不見圓恁麼說話還有檢點者麼智者見之謂之智仁者見之謂之仁不是與人難共處大都緇素要分明

一日同僧齋次王舉昔日黃龍心與夏公立譚肇論論會情與無情共一體時有狗子臥香桌下龍拈尺擊狗子又擊香桌云狗子有情則去香桌無情自住情與無情如何成一體公立不能對靈嵓慍云要會情與無情共一體鎚殺有情狗子碎却無情香桌將來與他一團束縛拋向大洋海自然灑灑落落弘覺忞云何如有情狗子仍教他守夜無情香桌且留支用要會情與無情共一體但將擬議思量的與他一刀兩段則十方空蕩蕩地自然常光見前喚甚有情無情與你為礙為緣據圓明看來二老俱涉功勳不免勉強作主非的實之論各為公立代一語看 有云恁麼則兩重公案者王云一任雙參 有云分疏即不堪者王云不分疏可堪那 有云狗子不動香桌走者王云各人且掃門前雪 有云還識香桌狗子麼者王云躲跟到那里去 有云香桌狗子一狀領過者王云闍黎也少不得在裏許 眾云王爺却如何代 王云狗子擊則去香桌擊不動此正有情無情共一體處

一日同僧坐次王云文殊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圓明從一切法立無住本問諸仁者同異在什麼處 有云翻手雲覆手雨者有云今日瞻仰者有云黃河九曲水出崑崙者有云著珍服掛垢衣須是王爺始得者有云王爺陞堂文殊放參者王云俱未在文殊先天而天弗違圓明後天而奉天時且道圓明與文殊是同是異 有云昔日文殊今朝王爺者有云文殊途中家舍王爺家舍途中者有云同則總同異則總異者有云文殊不識王爺王爺不識文殊者有云喚王爺作文殊亦得喚文殊作王爺亦得者王云俱非圓明境界文殊是圓明圓明不是文殊

閑坐次眾護衛侍側有一侍從問云如何是奴才的真我 王自指云是我 從者云小人豈敢當 王云實話 者云若然王爺將何為我 王云是你 者云如何是主僕的你我 王復指一人云是他眾皆不解 王云佛法平等無人我貴賤是非之分 者曰若然將子孫喚祖父可乎 王云善哉此問一切眾生皆因執幻我故所以孝慈亦皆成幻孝幻慈執有我故所以有孝有不孝有慈有不慈菩薩因無我故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眾生同一悲仰孝敬祖父則同悲仰慈愛子孫則同慈力如此則只有孝慈而覓不孝不慈了不可得是則名為真孝真慈即此孝慈便是真我推而言之萬事萬理皆然 華嚴經云以菩提心為家以如理修行為家法古德云佛法不壞世間相如井底之蛙坐井窺天之凡愚謗釋門如楊朱墨翟之邪見外道謂之無父無君者何異仰面唾雲自取辱耳此皆未見顏色之瞽論汝等切莫惑此邪說 吾儒聖人切言世間之法而罕言命與仁者非棄出世間法也恐凡愚著空見故也佛釋之切言出世間法而罕言是與非者非棄世間法也恐凡愚著有見故也釋教實有補於聖人之明德新民[A32]己復禮之教聖教實有補於佛言之戒行功德因緣果報之教中外二聖實互為表裏化人度世之慈恩實無同異聖佛合一之微旨非凡夫知識之所能推口筆之所能示惟證乃知難可測者須各努力參究余實達一貫之宗非強立分別之論決不相賺

侍從一人問曰如何是無所住心 王云明來明住暗來暗住色來色住空來空住 從者云此有所住心也 王云又道無所住 者云下愚實甚生疑 王云將你的疑給我來 者云小人自[A33]己的疑如何與得王主 王云既如此我的不疑又何法與汝也者默然 王笑云

一從者問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了為甚尾巴過不得 王云你看見牛過窗來那 云未曾 王云且莫聽人愚弄 云過去祖師豈有誑語 王云自然祖師豈有誑語 云王爺前言何在 王云實話且莫聽人愚弄者茫然 王笑云莫輕視人圓明也是箇不打誑語的小祖師

一從者問玄沙道聾瞽喑啞人作麼生接倘遇此等人王爺便作麼生 王云薰香接 者云設復塞却鼻孔又如何 王云與他服麻木藥喫 者云恁麼則更毫無知識也奈何 王云[A34]已為汝接竟 從者不解王云看來你較此病人却更覺難接

一從者問香巖道樹枝手脚俱不攀踏有人問西來意答即喪身失命不答又辜負他來意却如何是好 王云你設身在樹上問樹下問 者云設身樹上 王云那來問的你道是好心是不好心 者云有什麼好心 王云似此不好心的人[A35]采他作麼雖然下樹始得安穩

熱河有僧問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意旨如何 王云我皇巡狩中外歡迎云還登寶殿也不 王云不是不登如同行在 云四海五湖王化裏也 王云清風明月綠水青山有什麼交涉 云恁麼則同中不說異異裏不言同也 王云分別即不得 云如何操履 王云大德道此去京城多少路僧禮謝 王云不可將途中作家舍 僧云又道家舍不離途中𠰚 王云將謂上座作如是解

一侍從問透網金鱗以何為食 王云喫土 云學人不解 王云逃坑落塹不喫土喫什麼 復云透網金鱗以何為命 王云以火為命 云學人更不解 王云避溺投火自然以火為命從者默然 王云解得無語不解無語 云仍然不解 王云好箇消息可惜只多了箇不解

僧問如何是有一人盡力入不得 王云鳶飛戾天 云有一人盡力出不得𠰚 王云魚躍於淵 云二人相去多少 王云上下察也

僧問天不能葢地不能載恒沙閙市裏請王爺指出一箇來 王云問他第二月作麼 云如何是月 王云到即不點 云即恁麼去也 王云保任保任

一侍從問如何是佛祖的的之法 王云你問我答 從者云王爺不曾答 王云我不答你不問 者云若然則問與不問答與不答皆是的的法也 王云問與不問答與不答皆不是的的法 者云學人不會求王爺開示的的佛祖之法 王笑云除此之外將何的的佛祖法與你說者默然 王云向上一句又被你占了更沒得說也

有僧問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王云貪官遭籍沒 云萬物皆備於我却作麼生 王云也是乞兒獲小利 云兩途不取不捨如何行履 王云清清著 云清清與惺惺是同是別 王云惺惺有不清清之時清清無不惺惺之理 云向上還有事也無 王云 云請王指示 王云千峰勢到處萬派聲歸時 云此時此處可通一消息否 王云今日十五不可說俟到初一慢商量

有僧問一人門內出不得一人門外入不得事如何 王云憑空築堵牆作麼 僧云渠却出入得自由 王云何苦走出走入 僧云恁麼則皇風成一片何處覓封疆 王云還我中心樹子來 云祖父從來不出門 王笑云大好拆却牆僧作掌勢 王云者便是牆僧一喝 王云者便是門 云請王出入看 王云我王府內無如是奴僧無語 王云伎倆應盡闍黎無過 云到此王爺作麼生道 王云代汝一語還我王府來 僧稽首云果然作家雍親王 王云幸不是知音

南來二僧參見方入堂王云二大德余一人認得一人不認得 二僧云某某皆係初見尊駕 王云圓明言的是前生 僧云王爺莫非宿命通也 王云非是圓明宿命通自是闍黎未會前生話 云未生前話如何 王云一識一不識二僧欣笑作禮 王云亦不可作兩說 茶次王云一人喫茶一人茶喫 云前三三後三三 王云却又不是者箇道理

有僧問我是有如何 王云須待有現 云我是空如何 王云須待空現 云向來葛藤如何安置 王云如同有會 云終非究竟 王云用無𦦨冰火去 云恁麼則洪爐一點雪也 王云珍重 僧大展禮云將此身心奉塵剎何以仰報我王恩 王云知恩即不得 僧感泣禮謝云又是一重恩爭能不感激 王笑云瞎驢又恁麼去

柏林僧至府坐次如何是庭前柏樹子 王云你道柏林寺裏明日放堂明日打齋

一道者問太陽溢目萬里不掛片雲意旨如何 王云汝但去人看

有儒士問三教之同異王云若論○以內三教實同一道不可泥於迹象涉於事為而妄生分別也儒以修齊治平設教道以虗無清淨設教究其所以示人者不能外○者箇而釋教亦不捨離○者箇既不捨離即此○內而言則不謂之一貫不可也若以○之外周孔黃老之書未言及此能明此者惟有釋典耳下士愚盲小智見淺謂○以內尚不明了何暇究○以外不知○以內者倚○以外者而立若不明○以外則○以內無論不能頓地透脫即使到得盡處猶有者箇○在人但知拘滯生死不知窮其無生不死此一大關惟此一路方透即以佛教而論如講演戒律何嘗不與宗為一貫必須宗為之統攝離宗則盡屬幻作宗乃第一義也然一亦不立方是佛旨即此觀彼自明三教分合之定論圓明寧甘汝等迂儒之謗斷不忍令眾生長溺苦海而不拯救指迷也士聞愕然諾諾而退

四月八日月下坐次有從者指月問云那一半為何不見 王云理合如是

有儒士問如何是六般神用 王云穴裏工人只須兩箇不兩箇

溪邊閒步一書生問如何得似碧潭光皎潔去 王云減去目下一點

僧問了明此事有捷徑直指之道否 王云總不出佛經祖意但人疏忽而不省耳如三藏十二部無非敷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教外別傳歷代祖師提唱無非即心即佛一句汝但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即是色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空空即是佛能將此四句合成一句承當一生參學事畢

有道者問無邊身菩薩為何不見世尊頂 王云如文殊菩薩不能測如來智 云文殊為何不能測如來智 王云如無邊身菩薩不見世尊頂 云佛見無邊身菩薩頂否 王云見則非佛不見亦非佛 云佛測文殊智否 王云若測非佛不測亦非佛 道者有醒王云卸下道冠始得

侍從粧香次王云香煙如何得無香味去 者云却請王爺道王以手掩鼻

有僧問慧燈朗耀時如何 王曰伸手不見掌 云意旨如何 王云一里火光

王至柏林僧眾迎次王指堦下一犬問大眾云不得目為犬道句看眾無語 王云常住的

一日月夜延僧茶話次一僧問云如何是靜極光通達 王云今日合昨日看

僧問無明識性即佛性之說如何理會 王云此意有兩說無明譬波佛性譬水不可言波非是水不可言水全是波凡情認波捨水聖見取水棄波皆非真如佛性所以圓覺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又云住妄想境不加了知金剛經云如如不動如如者如波不動者如水若了徹之人無明識性即佛性未了徹之人無明識性非佛性參學之人不遇明師指引若但認以揚眉瞬目動轉施為將昭昭靈靈謂自真性是則認賊為子不但辜負[A36]己靈抑且謗經誣法學者當窮究徹底不可被古今未達向上之盲眼宗師不了義論中止自悞也僧稽首歎服

一日王云三冬滴水滴凍且喜春融冰泮諸人看看池內龜生毛也未

一侍從問如何是鬼王 云糊塗人 云如何是神王 云明白人 云如何是佛 王云不明白不糊塗人 云如何是人 王云一任揀擇

有僧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坐致太平衲僧得一如何 王云清寧太平僧禮謝 王云爭奈你不是衲僧 云為何不是 王云因闍黎未得一在 云誰是衲僧 王云圓明是衲僧 云恁麼則王爺得一也 王云我却不是衲僧 云王何前後互異 王以左手拍膝云衲僧復以右手拍膝云衲僧

有僧問如何是自性本不生滅 王云因常生滅所以說不生滅 云如何是本不動搖 王云因時動搖所以說不動搖 云如何是本自具足 王云因無一物可得所以說具足 云如何是能生萬法 王云因無一法可見所以說能生萬法 云王言與祖說大相違背 王云若不違背即有趣向 云如何生無所住心 王云入林動草入水興波僧無語 王云還須違背始得

有僧問如何是十智同真 王云浮山九帶八辯見七徵心六波羅密五位君臣四料揀三玄要二賓主一句總答汝了也 云葛藤則且置設如有箇纖塵不立底王爺又如何接 王云一任門外聽誵訛 云塵塵剎剎露全身阿誰分上事 王云阿誰無分 云恁麼則王爺分半座與貧衲始得 王云闍黎要還俗耶 云王爺亦不得出家 王云可惜棒不在手 云何不領話 王云向誰討保僧作禮 王云雖則如是須知更有在 僧拂袖便行王喚云大德記取圓明此語好

問一僧云將虗空填實將實地撮空向甚處出氣立脚 僧云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王云恁麼則了生死耶離生死耶 云待填實虗空撮空實地還許通箇消息也無 王云消息即不無還我填撮伎倆始得 云非人撲地倒騎牛 王云也是木女石郎唱合歡 云若然文不加點也 王云幸爾還有一點在 云且喜流通

王沐浴索茶飲次問從者云身內是水身外是水汝看我身是水也不 者云王身豈可言水 王云人身原是四大合成汝可信得及否 云信得及 王云可又來汝細思之火見水自然滅土見水自然沈風見水自然浮其餘現今與水相合底此身非水而何 者云雖然如是說理上行不得 王笑云你既不知理却如何向汝談道

王問一僧云不張弓不鳴絃箭箭中紅心是阿誰伎倆 僧云藍田射石虎須待李將軍 王云莫謗李廣好 云還是大功不宰是無為而治 王云圓明生平不辜負人 云若然空谷應響也 王云者掠虗漢 云恁麼則洪鐘在架也 王云者敲磕漢 云如何即得 王云同時失 云爭奈作家不啐 王云還我話頭來 云貧衲不是作家 王云轉見轉見 云與王爺平分始得 王云一任效顰

有僧問如何是大海無魚 王云大地還見有眾生麼 云大富無糧又作麼生 王云闍黎吃飯還咬著米粒那 云大悟無道又如何說 王云情知你我未曾大悟 云王爺何得以[A37]己方人 王云却被闍黎帶累 云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王云吾嘗於此切 云恁麼則與王爺一鼻孔出氣也 王自指鼻云且道圓明那一鼻孔通那一鼻孔塞 云無暇分疏 王云若然未許闍黎一鼻孔出氣在

一日風有僧問風聲來耳耳聞到風 王云唳空石人側耳 云小僧不會 王云有聲無聞 云有聲無聞意旨如何 王云有我故有聲無我故無聞 云恁麼則任自聲也 王云大似土牛木馬 云若然則我聲也 王云拾人涕唾漢 云會也會也 王云會處道來看 云有口的的道不出 王笑云許汝識得一星星

僧問阿難云世尊大開慈悲令我得入請問如何入 王云芥納須彌易須彌納芥難 云恁麼則倒騎青牛去也 王云雖是知恁麼去還應知恁麼來 云如何恁麼來 王云芥納須彌 云還假功勳也不 王云若假功勳去來皆幻 云如何行履 王云但盡今時自然成立 云立後如何 王云密在汝邊僧禮謝 王云切忌將此數句留在胸中 云貧衲不肯辜負 王云珍重

有儒士問曹溪一派則且置五家宗旨請王宣示 王云圓明但知曹溪旨不解五家宗 士云一旨五宗是同是別 王云遇正則同遇邪則別 云曹溪一派之旨如何 王云不取不捨 云不取不捨箇什麼 王云不取妙明不捨明妙 云如何行履 王云惺惺著 云如何修證 王云修證則不無染污即不得 云向上還有事也無 王云 云如何趨向 王云佛言不可說千聖豈能宣 云恁麼則不可得而聞也 王云證者自知非可測士禮謝

王執扇問一僧云若道心內物缺半邊若道物內心缺半邊若道在心內外缺半邊若道不在心內外缺半邊且道如何得圓成去僧笑而不答 王云試一一問圓明看 問云物在心內耶 王云在心內 云心在物內耶 王云在物內 云物在心內外耶 王云在心內外 云不在心內外耶 王云不在心內外 云恁麼則四邊俱缺矣 王云圓成[A38]已竟還少欠箇什麼僧歎服禮謝 王笑云也只道得一半

閑言說

遍界無藏覆不掛一絲頭隨緣閒飲悠然任自由

不識路

山自高兮水自清乾坤物我太分明偶然忘却來時路偏向他人行處行

夜步

月上池魚吞餌風來竹影掃塵此際頓忘物我渾然一派天真

懶夫我慢

一覺醒來睜眼處滿窗紅日天將午抖擻精神著力看佛法世法誰來忤

易難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不造罪福出平入平

寫真

有人有我渾然幻無我無人非是真獨坐有時山夜冷朝廷清淨一王身

空色

空兮色兮色空非空色兮空兮空色非色空色是空色空是色空色云何空空色色

自然而然

身應王位為名繫心向空門又法縛兩頭擔子齊拈也早是秦時舊𨍏轢

小園三字經

圓明園真妙好如佛地同仙島青山環綠水抱銜芝魚吞藻 有交棃多火棗種桑蔴植秔稻閱六經禮三寶任春秋隨晚早 不拘束無煩惱奉天時養吾老

自得

有甚千年與萬春朝朝暮暮好光陰一物喚來皆不中逢場作戲樂天真

人生

浮生如夢幻夢幻即長生長生離夢幻便是野狐精

實話

誰言世事等浮雲捨此何方更覓真莫道無人解句意賴他露柱作知音

自述

暮歸朝出也尋常玉兔金烏一任忙四海浪平無箇事憑將一句祝吾皇

草堂空寂寂簷鵲演摩訶晝永閑無事渾忘歲月過

錯錯

十八木珠一串穿終朝念佛滌心愆可憐不識彌陀旨數盡恒沙也枉然

解脫

悟是迷根修為法縛不悟不修歲月耽擱何計度生對病設藥 海上奇方一服病却平地金仙百億化身不悟不修名解脫人

笑話

難明此事是何因到底皆緣信不真一切圖維齊放下笑當人

數莖翠竹移自幽谷亭亭拂雲青青覆屋何以名之本來面目

念珠

百八心珠顆顆圓癡人悞作手中禪其間妙義無多子佛尾佛頭一串穿

玉骨冰肌得自由山川人物半輪收收開揑聚渾閑事一度風生一度秋

真經

說經萬八千未曾道一言欲識西來意香爐與柱礎

鼻煙壺

全體瑠璃靜發光頂門具眼豈尋常等閑齅破其中味誰道壺中日月長

止兒啼

人我生是非是非生憎愛憎愛心一生萬有為對待

寡豈能敵眾處處成滯礙何如渾物我悠然得自在

冰肌素質無瑕垢一任東君自剪裁饒他玉簡金經出若箇不登寶筏來

出入同門形影莫喻無量劫來不離寸步 愚者自瞞對面不晤一朝打破廓然獨露

釋迦文佛

大慈悲父大醫王演說眾生療病方砒霜翻作醍醐用笑煞堦前石敢當

觀音大士

三十二應露全身拯救眾生渡苦津只此慈悲心太切却將覺海作紅塵

六句

聞不是耳見不是眼但可轉物莫被物轉非垢非淨無增無減

示人

佛與眾生差別處只於覺識轉移間回頭直下之成也乎者從教一串穿

警世俗句

笑凡夫何太愚珍糞土棄寶珠甘五濁樂三塗忘生死逐有無蓬舞風葉泛湖堪憐愍可嗟吁當警醒莫踟蹰誠省[A39]自識吾只彈指一斯須超彼岸踏仙衢真活計實良圖休遲疑莫含糊千聖轍萬佛途明指示[A40]辜負

不二

佛生相隔多少祇在一念之間失之毫釐千里得來沙界眉端

偶成

紅塵覺海原無隔堪笑眾生眼自瞞莫謂毫端全攝去者毫更是障知端

塵心

身是心中物心是身中神法界亦若爾塵空兮空塵

石女曲

佛祖無言徹底宣幾人能不錯流傳當時古德曾經道却是虗空舉得圓

愛山居

誰是山中人渠是山中叟有人來訪問渠便大開口

木人歌雪

即心即佛是非是非佛非心非不非試把是非皆坐斷管他心佛作何依

實相頌

云何名實相湛湛與堂堂虗空有損墜真體無戕傷

此共天天久此同地地長保經八萬劫終不落空亡

擬金丹

金丹一粒水銀團光射三千星斗寒恰似碧潭秋月影清清湛湛徹層巒

聞鐘聲

一聲萬籟寂萬籟一聲鳴不是知音者徒勞側耳聽

懺修

心從何起將心懺懺得心空罪福空修幻修兮行幻行上天下地自從容

無理之談

鐵舟泛巨海泥牛踏太空箇中真意味料得幾人同

中秋

真空世界中秋月旋碾清霄無障遮盤古至今明此夜何曾有意照天涯

燒香

我香我焚我煙我聞香聞合一我我誰分

物我

情愛空閑閑空裏性耽山水水山中謾言魚鳥非相識且共升沈上下同

月中兔

我家有一物大似月中兔遇霞便餐霞逢霧便吐霧或時躍天衢或時步雲路玉毫現三千眼光射四部不染亦不貪無喜亦無怒升沈同古今往來任朝暮悠悠度歲華長生不拘數

自在

明明洞洞絕塵纖露露堂堂遍大千妙諦不言空與色人間天上任安然

白猿捉月圖

老猿閑不住頻捉水中月因迷月體無狂心不肯歇

淨土

一念不生此淨土直心前往彼西天內丹成了外丹就三字拈來豎作川

真心詠

皎潔虗明空界寂青山綠水意分明秋來春去渾閑事月印寒潭一色清

合頭語

明頭明明合暗頭暗暗合色頭色色合空頭空空合

明此四和合是名一相合一相無和合一一一和合

俗談

葛藤亘古自如如萬別千差總一渠識得箇中非物我縱橫自在任收舒

誰說

渠本自無生何處窮渠滅塵塵露其體剎剎演其說

五蘊當下空三毒霎時歇湛湛碧天清浩劫一輪月

遣懷

昨自神洲遊北溟今從天竺到臺山雖然行脚癡狂客却是乘空一地仙

徹論

動靜原一體是非無二心不空亦不有無古亦無今

魔說

我佛道無生我却道有生如來說不滅我却說有滅若不如是說不得大休歇

說夢

甲子週流年復年幾番滄海變桑田翻雲覆雨渾閑事誰解壺中別有天

行脚

東西十萬里南北八千程會得脚根下移來一步行

引鏡

你是我兮我是你你我對面不相識二人合眼細商量一片青銅一飯器

答起滅

起從何處起滅向何處滅如念亦如風何處可把捉起滅既若爾生死亦如說法界亦同然空不空無別[A41]但了取捨心洞然自明白任運兮如如悠悠兮萬劫

不是躲根

無相光中藏日月驢胎馬腹作生涯山河大地渾閑事錦被蒙頭是處家

心體

明者明其心見者見其體見性明心體明心見性理

理體無回互心性無比擬歷歷與明明如斯而[A42]已矣

指路

煙水雲山千萬疊就中一路坦然平世間多少探奇客妄覓鵬程鳥道行

對月談心

不是惺惺不是癡箇中滋味幾人知試看秋夜[A43]摶空月湛湛清光誰可移

書齋述心

風花雪月天真佛几簟琴書迦葉身不是懶於拈妙句只緣無處覓詩心

一物頌

身中有一物時時身外安或同鸞清霄裏或共蟲魚山水間不動不定無往無還飛潛任其所以出沒聽其如然極樂界自在天彌勒後威音前不得號佛強名曰仙

西江月(乘片時之興率成一十六首書罷不覺擲筆大笑)

其一

海底泥牛聲寂掛樹石羊沒踪三千破衲擁晴空却惹非人出夢

耳覰鐵驢拽磨目聽木馬嘶風銅蛇鑽入石稜中兔角龜毛廝共

其二

大道非三非一凡夫說一說三終朝揑怪曰參禪此句何嘗夢見

此句却非此句此句不出一三高低普應霎時間一月千潭徧現

其三

遍界如來妙體萬象隱顯其中乾坤物我本來同莫作經文空誦

會得千途一轍不會六道縱橫如如若若自從容豈費纖毫功用

其四

煙水雲山疊疊浩浩萬里前程默移寸步自分明大千須臾坐定

從他寒來暑往誰云地濁天清笑看日月任西東一曲無聲三弄

其五

八風吹來不動還同柳絮楊花箇中妙理實堪誇不是脫空說話

會得途中受用不會屋裏波查分明直截報君家不必別探奇法

其六

春夏秋冬四序覆載高厚乾坤就中一物太慇懃處處皆有渠分

視之却又不見聽之更復無音欲識此物名和身塞耳合睛相認

其七

鼻舌身意眼耳香味觸法色聲但不對待便靈通翻成六般神用

凡情聖見無二佛性即是無明幻化空身妙體成何止三十二應

其八

佛性戒珠心印廓週沙界沒垠塵塵剎剎滿圓身拆合不離方寸

識得無形妙體如來寶藏奇珍但棄生滅守常真根塵自然脫盡

其九

空空空兮色色色色色兮空空色空通塞本來同隱顯測其定動

動動動兮定定定動豈假施功榮枯得失聽天公自在彌陀淨境

其十

霧鎖長江浩瀚雲封華嶽氤氳霎時風捲霧雲分山水依然遠近

濁浪攪為酥酪大千變作黃金不須卜度妄勞心雲霧從他為暈

其十一

一二三四五六六一二五四三芥納須彌自等閑說甚顛倒互換

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石人鼻孔垂唇邊誰道一條白練

其十二

善惡種瓜種豆收來亦屬空花何如自種野人家心田一粒無價

此粒非空非有大千隨處生芽根深蒂固遍天涯道子難描難畫

其十三

十方世界法體名曰如來化身不須斷妄莫求真即在目前切近

取之轉迷轉遠捨之愈沈愈深的實妙訣在無心歷歷明明普印

其十四

石火電光歲月急忙下手猶遲光陰荏苒幾多時剎那疾如彈指

心田離此即此迷途百轍千岐茫茫堪笑世人癡大似河邊覓水

其十五

至道本離言語風雲月露成吟信手拈出却無心聊寄閑情一哂

多少詞壇詩社刻畫爭欲驚人平頭合掌各評論總被文魔牽引

其十六

西江月詞數首堪笑不諳宮商參差韻調欠鏗鏘大似無聲演唱

乘興豈知工拙推敲不費思量游戲三昧偶逢場腔板原來一樣

教外別傳不立語言文字如何是三寶大地是佛虗空是法眾生是僧如威音前彌勒後之說世尊若不指出我輩何以得聞凡似此皆從緣所知非自真見[A44]但了目前虗空自然會豎窮三際[A45]但了目前片地自然會得橫徧十方三寶一體大道只在目前不必向高遠奇妙會實不用一句語言文字如是參

上諭附錄

佛祖之道指悟自心為本是此說者名為正知正見用之以利人接物令人直達心源方得稱佛祖兒孫所言外道魔道者亦具有知見因其妄認識神生死本以為極則誤認佛性謗毀戒行所以謂之外道魔道

朕覽密雲悟天隱修語錄其言句機用單提向上直指人心乃契西來的意得曹溪正脈者及見密雲悟錄內示其徒法藏闢妄語其中所據法藏之言駭其全迷本性無知妄說不但不知佛法宗旨即其本師悟處亦全未窺見肆其臆誕狂世惑人此真外魔知見所以其師一闢再闢而天隱修亦有釋疑普說以斥其謬然當日魔心不歇其所著述不行即如魔嗣弘忍中其毒者復有五宗救一書一併流傳冀魔說之不朽造魔業於無窮

天下後世具眼者少不知其害即有知而闢之者有德無位一人之言無徵不信將使究竟禪宗者懷疑而不知所歸而傳染其說者將謂禪宗在是始而起邪信繼而具邪見起邪信則正信斷具邪見則正見滅必至處處有其魔種人人承其魔說自具之性宗不明而言條之枝蔓肆出今其魔子魔孫至於不坐香不結制甚至於飲酒食肉毀戒破律唯以吟詩作文媚悅士大夫同於倡優伎倆豈不污濁祖庭若不剪除則諸佛法眼眾生慧命所關非細

朕為天下主精一執中以行修齊治平之事身居局外並非開堂說法之人於悟修何有又於藏忍何有[A46]但既深悉禪宗之旨洞知魔外之情灼見現在魔業之大預識將來魔患之深實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

夫禪宗者教外別傳可以無言可以有言古德云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虗竭世樞機若一滴投於巨海如是言者言言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如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則公案何一非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從無一實法繫綴人天

今魔藏立一○相為千佛萬佛之祖以袈裟縷縷為宗旨所繫有四法有雙頭有小法大法有大法之大法稱為細宗密旨有傳有授而魔嗣弘忍以僧伽難提遇童子持鑒直前為從來有象可示證其魔師一○之象為不悖又以多子塔前袈裟圍繞一事作袈裟為宗旨所繫之明證又以臨濟打克苻普化鑿為黃[A47]蘗三頓棒之彖象種種作為實法不勝枚舉全從知解穿鑿失却自心[A48]蘗云今時人只欲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與兒酥喫消與不消都總不知三乘學道人皆是此樣盡名食不消者所以知解不消皆為毒藥盡向生滅中取真如之中都無此事

夫食不消之人多而魔藏父子則是[A49]已經飽毒者也佛法不二豈可執定三四而更有密傳三四之宗旨廣引從上古德言句相似者為之注脚轉以較勘不立言說單提向上之正宗仰面唾雲反污[A50]己面趙州云老僧此間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隨伊根基接人自有三藏十二部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早不本分何況宛立箇是非分別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說古錐千七百則公案總是語言文字若不識得這箇縱使字字句句依樣葫蘆即為魔說即為謗佛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則公案字字句句不差正是光明海中多著泥滓況既落言詮即同教相既同教相則三藏十二部現在又何必立教外別傳之旨任伊橫說豎說能出三藏十二部之外乎

聖人多能佛多神通能非聖本神通亦非佛宗仲尼何嘗知西方之梵語如來不能作震旦之唐言能與神通各有所窮與這箇有何交涉何況文字一端魔藏父子輒以不識字譏密雲意謂不如伊等學問若要詮理論文自有秀才們在何用宗徒識字不識字與這箇又有何交涉博通經史如剪綵以添樹上之生花目不識丁亦飯熟不借鄰家之水火若魔藏父子其大病根正在識丁而不識這箇今使蒙古人來便接蒙古俄羅斯人來便接俄羅斯暹羅蘇祿琉球日本人來便接暹羅蘇祿琉球日本若必待伊識得文字然後接得則佛法不能葢天葢地矣

魔藏邪外知見自以為言言據古字字稟經豈知盡三藏十二部乃至十三經二十一史諸子百家盡世間四庫縹緗所有文字並與貫串配合極其稜消縫泯自道佛來也開口不得正是佛出世也救不得也阿難三十年為侍者祇為多聞智慧被佛呵云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水難消況魔藏以邪外知見唐突佛祖向上邊事尚安得有呵斥分祇瞞得有眼無珠之徒明眼人前魔形自露趙州云如今知識枝蔓上生枝蔓都大是去聖遙遠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尋常道須向異類中行且作麼生會如今黃口小兒向十字街頭說葛藤博飯噇覓禮拜聚三五百眾云我是善知識爾是學人可知法藏父子之魔形從數百年前趙州早為判定更不必到眼始知也

修皆以臨濟一棒指人魔藏斥曰一橛頭禪躲跟窠臼若論箇事無論奇言妙句俱用不著雖一棒一喝亦為剩法古人不得[A51]已而用棒喝原為剿絕情見直指人心魔藏若以情見解會乖謬之甚古不云乎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何嘗執此一喝一棒也魔意[A52]但欲抵排棒喝希將伊所妄立之一○相雙頭四法之實法以邀奇取勝殊不知其大乖教外別傳無法可傳之旨也且悟修未嘗謂一棒為千佛萬佛之祖而魔藏妄揑一○相為千佛萬佛之祖獨非躲跟窠臼乎若將一○相作棒喝用猶是躲跟窠臼若將一○相為千佛萬佛之祖直是魔家窟宅矣

忠國師以九十七○相示耽源耽源以示溈仰魔藏杜撰稱為然燈以前無文密印當日耽源示仰山仰山一見即焚却源後問仰仰即重集一本呈源更無遺失又溈山舉○相內作一日字仰山就地畫一○相內作一日字以脚抹之溈山大笑魔藏但於仰山一見即能記憶處詫為神奇而不於溈山大笑處仰山焚却及脚抹處薦取所謂韓盧逐塊若謂九十七○相奇特者朕今即作八萬四千○相歸於八千三百九十七○相又歸於七百九十一○相又歸於九十五○相又歸於九○相又歸於一○相正如入海算沙亦遊戲華藏之一具有何奇特

至於三玄三要自臨濟唱出以來古今宗師無不拈提而皆不能分明舉似魔藏乃執黃[A53]蘗三頓棒以附會之杜撰差排是乃全不知三玄三要臨濟不云乎大凡演唱宗乘須一句語具三玄門一玄中須具三要首提演唱二字演唱不能無言句言句須識玄要方成活句然一玄而三要即具三玄而九要全具如此[○@(一/(三*二))][○@(二/(三*一))][○@(三/(二*一))]乃玄以立要要以貫玄非九要不能貫三玄得九要而三玄始圓不分而分分而不分所以玄要之法無法不該如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顯而易見者又如四料揀之法亦如春夏秋冬之四時雖寒暑變遷總不出此一年此一年即棒喝也曹洞之五位亦如五行之互具不出此一氣此一氣即棒喝也若夫浮山九帶朕謂一句中須具九帶而九帶中須具五十五束又如汾陽十智同真朕謂一句中須具十智同真而一同真中須具五十五實如此與玄要之旨何別推而廣之難以悉數

總之歷代祖師雖更換面目接引世人總不離世尊拈花臨濟棒喝之旨離此者即為魔說況此棒喝能具萬法能消萬法此棒喝豈有定相一棒喝何得作一棒喝用魔藏不識目為一橛禪如果言禪即一橛[A54]已屬多設魔藏意猶未足不知必待幾橛方稱其魔意也三頓棒與三日耳聾豈更有別意有何交涉乎又魔藏作五宗錄序以窣堵波為喻以九級為五時教義以結頂處為如來禪以千丈旃檀從空破頂為祖師禪以五光三昧為五家宗派又自詡其言為塔頂上加聚沙一掬種種魔說

夫一切教相皆屬筌墾土種瓜瓜成非土金從鑛出鑛豈即金乃謂教之級盡其結頂處即如來禪直同夢囈且西來大意即是如來涅槃妙心五家分派的的歸宗何可分佛分祖而又分五家雖二乘之與大乘尚如皮肉骨髓層次歷歷而分拆不開何況單提向上邊事五光五派有何交涉大似漢代迂儒謂尚書二十八篇應雲臺二十八將

魔意祇欲推五宗為超佛越祖而掬沙加頂[A55]已又度越五宗如來所謂大妄語成者又魔藏指曹溪本來無一物為落空亡外道而弘忍泥黃梅亦未見性一語死在句下夫祇就本來無一物句論固似自了之見而下既云何處惹塵埃亦可謂超越功勳直臻向上也黃梅亦未見性一語死在句下者且不必論若言掩人耳目者亦非黃梅豈肯疑誤眾生而米白無篩之對曹溪又豈世法謙讓修所判雖稍儱侗而藏忍直斥為空亡外道轉見不堪可見其自了尚未能一味有為實法邪知邪見耳

弘忍又指斥密雲情與無情煥然頓現為閨閤中物引雲門直得大地無纖毫過患為轉句不見一色為半提須知更有全提底時節為證殊不知密雲之一棒到底正是處處全提皆是情與無情煥然頓現之力彼既未到密雲悟處乃牽引雲門言句附會葢覆狐憑於城鼠依於社使人不敢焚熏究竟城社自是城社狐鼠自是狐鼠何能混狐鼠同於城社弘忍又云三峰師天童師其源流我輩師三峰師其法乳魔罪不問自承豈非並未會實無一法可得故曰源流所得有憑有據故妄云法乳耶

夫工夫了徹識得自心師資道合針芥相投同時從上心印亦惟言汝如是吾亦如是耳何曾有一法可傳況亦實無一法可得一言相授受者如是方名法乳若藏忍之邪知邪見魔外師徒以密傳口授為乳是乃毒乳何云法乳

朕謂魔藏原非全無知識只因離師太早煩惱妄想貢高我慢祇圖爭勝欲於法門中獨出一頭不顧[A56]己之脚跟全未著地欲裝點智過於師伎倆揑定一○四法雙頭等名相擬為超師之作每立一妄語即捃摭文史穿配古德言句以證實之正如永明云以限量心起分齊見局太虗之闊狹定法界之邊疆遂令分別之情不越眾塵之境向真如境上鼓動心機於寂滅海中奔騰識浪於管中存見向壁罅偷光立能所之知起勝劣之解齊文定旨逐語分宗蟭螟豈健於鵬翼螢照那齊於日曜魔藏父子之語言著作永明數語可為判盡

當日魔藏取悅士大夫為之保護使緇徒競相逐塊遂引為種類其徒至今散布人間不少宗門衰壞職此之由朕今不加屏斥魔法何時熄滅著將藏內有所藏忍語錄并五宗原五宗救等書盡行毀板僧徒不許私自收藏有違旨隱匿者發覺以不敬律論另將五宗救一書逐條駁正刻入藏內使後世具正知見者知其魔異不起他疑天童密雲悟派下法藏一支所有徒眾著直省督撫詳細查明盡削去支派永不許復入祖庭果能於他方參學得正知見別嗣他宗方許秉拂諭到之日天下祖庭係法藏子孫開堂者即撤鐘板不許說法地方官即擇天童下別支承接方丈

凡祖庭皆古來名剎且常住本屬十方朕但斥除魔外與常住原自無涉與十方參學人更無涉地方官勿誤會朕意凡常住內一草一木不得動搖參學之徒不得驚擾奉行不善即以違旨論如伊門下僧徒固守魔說自謂法乳不謬正契別傳之旨實得臨濟之宗不肯心悅誠服夢覺醉醒者著來見朕令其面陳朕自以佛法與之較量如果見過於朕所論尤高朕即收回原旨仍立三峰宗派如伎倆[A57]已窮負固不服以世法哀求者則朕以世法從重治罪莫貽後悔從來邪說之作易惑人心然內道外道是非邪正亦不難辨本乎自性而為修為說即謂之內不本乎自性而妄修妄說即謂之外

釋宗每闢玄門為外如紫陽真人於所註悟真篇後另註外集不雜玄門一語一一從性地演出禪宗即從上宗門禪師似此曉暢無礙包括於數篇之中者亦為罕見而目之為外可乎如真人者是外之內也如魔藏之徒攘佛法而壞佛法乃內之外也曹溪清派何可容此濁流況此魔說與魔子孫流落人間末學受其無窮之遺毒法眼慧命之所關朕豈忍不辨其是非天下後世必有蒙朕眉毛拖地之深恩者須知此魔之不可不辨因其為佛界之魔此異之不可不揀因其為同中之異傳曰息邪說正人心夫祛邪扶正朕之所不得不然者也

粤稽三教之名始於晉魏後世拘泥崇儒之虗名遂有意詆黜二氏朕思老子與孔子同時問禮之意猶龍之褒載在史冊非與孔子有異教也佛生西域先孔子數十年倘使釋迦孔子接迹同方自必交相敬禮蓋五典九經三物六行治天下之大綱小紀固始自二帝三王而集成於我至聖然必解脫諸相而後此心方能達萬事萬物之性理此則其必然者後世或以日月星比三教謂某為日謂某為月謂某為星朕意不必如此作拘礙之見[A58]但於日月星之本同一光處喻三教之異用而同體可也觀紫陽真人之外集自可無疑於仙佛一貫之旨道既一貫愈可以無疑於三教並行不悖之說爰附及於此使天下後世真實究竟性理之人屏去畛域廣大識見朕實有厚望焉

朕意禪宗莫盛於今日亦莫衰於今日直省剎寺棊布開堂秉拂者不可勝計固莫盛於今日也然天下宗徒不特透得向上一關者罕有其人即能破本參具正知見者亦不多得宗風如此實莫衰於今日也夫達磨西來九年面壁方得二祖慧可傳衣以佛祖之慧力接引人天尚俟九年之久始得一人今溥天之下萬剎萬僧萬僧萬拂師以盲傳弟以盲受人人提唱宗乘箇箇不了自心豈不使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垂絕如綫

雖曰豈能必如達磨之傳二祖然亦必真參實悟自具正知正見而得正知正見之人而授之豈有盲傳盲受毫無著落若以此為振興佛教續佛慧命與毀佛滅法何殊甚至名利熏心造大妄語動稱悟道喝佛罵祖不重戒律彼此相欺賣拂賣衣同於市井將佛祖之慧命作世諦之人情雖竊有佛祖兒孫之名並無人天師範之實如法藏弘忍輩惟以結交士大夫倚托勢力為保護法席計士大夫中喜負作家居士之名者受其顢頇互相標榜世尊當日雖以佛法付囑國王大臣善信護持未有令枉道而從人也況乃不結制不坐香惟務吟詩作文以媚悅士大夫捨本逐末如是居心與在家何異若此則將來佛法掃地矣

夫西來的意不落言詮綱宗之設所以揀魔辨異雖更換面目接人何甞有意別立言說離單提向上之正旨橫分畛域各立門庭也於今宗徒多將識神生死本傍語言文字邊拾人唾餘學人饒舌問者答者互相亂統棒者喝者翻成躲跟忽於解路中相逢便作交融之水乳謂是我宗密意若然與外道邪魔何異正所謂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自負良重何言利生以限量心起分別見向真如境上鼓動業識齊文定旨逐語分宗令後學者雖欲勤心力參奈荊棘布地熱毒迷空措足無從依心生業日積月久雖宗徒愈盛而宗旨愈泯矣良可愍歎

特頒明諭曉示叢林目今直省諸剎堂頭若有自信無疑[A59]已臻向上如願來見朕者著來京朕自以佛法接之其深山窮谷之中或有獨老煙霞不肯受盲師衣拂自具正知正見之人宜念宗風頺敗當出而仰報佛恩果是實蹋三關知見超越朕必褒賜禪師之號令續從上諸祖法乳設若以名利心生徼倖想一至朕前水落石出伊既希冀世榮朕即投諸法網其或本未自信不過依樣葫蘆既稱禪徒只得說法正見魔見兩皆不具者聞朕此旨當竭力領眾結制坐香勤求本分或摘鐘撤板或棄拂捨篦重復加力參學必期了證毋再自欺誤人若大誑語成則善因而遭惡果何苦如此

其餘緇侶未受付囑者當念佛祖留此法門原為眾生生死若不以了生死為念披袈裟何事要了生死須明心地勿守一知半解得少為足勿墮學識依通未證謂證勿但圖妄囑出頭誤人勿苟合世法求名損[A60]所謂業識茫茫無本可據上則孤負佛祖眉毛拖地之深恩下則孤負自[A61]己本來具足之面目長受沈淪永依苦趣誠為可憫豈不惕然是宜真心切念求了求當惟有大悟大徹方免醉生夢死其或未能且堅守佛制嚴淨梵行莫犯貪瞋癡常修戒定慧不可妄為知證貽誤後學存此佛種以待機緣若惟以邪知邪見密傳口授[A62]己欺人貪名逐利世諦流布毀戒犯律則俗子之不如豈法門所宜有亟須自省知往修來毋負朕諄切護法訓誨之至意著該部傳諭直省督撫曉示天下宗門禪林

圓明百問

凡有一身必有一心清淨法心百千萬億化心即不問如何是圓滿報心

既是頭頭顯露法法全彰為何被森羅萬象色空明暗埋却

鐘聲鼓聲同來耳中黑色白色同在目前且道辨別的是不辨別的是

如何是覿體現前的水中真火火中真水

有一絲毫便多一絲毫即不問有一絲毫便少一絲毫事如何

一人賣珠買產一人賣產買珠且道二人阿誰獲利

兔角弓龜毛箭發發中紅心此人伎倆何如

太陽中却具太陰之體太陰中却具太陽之用將此體用試定奪看

大海內有一通天徹地至寶神物且道是什麼

天上有件物地上有件物人上有件物山河萬籟上風雲星辰上昆虫草木上皆有一物且道是何物

屋棚為何在人脚下臥榻為何在人頭上

一人乘馬却脚點地一人步行却脚不點地且道是什麼人

水結為冰冰解為水且道那箇是真體

且道光含萬象是光透萬象是試檢點看

松樹稍頭有一物有體松樹根下有一物無體且道是何二物

圓月內有一點太空中有一點大地裏有一點巨海心有一點有人會得此四點參學事畢

大則遍滿三千即不問如何是小則毫毛莫識

金木畢竟是金木為何水火不是水火土為何又是土不是土試道看

四通八達易七花八裂難七花八裂易四通八達難若檢別得出許汝內外一如

老鼠鑽入米囤裏且道是鼠吃米米吃鼠

一人山頂立一人山脚坐二人相顧且道誰上誰下

如何是東行却西走如何是北走却南行

世尊說大藏經訓導眾生之恩初祖九年面壁開示諸人之德且道孰為深厚

將四海投於一滴水五岳移入一撮土則不問將虗空收歸何處

天無上有上泉無下有下空無際有際海無邊有邊且道箇什麼是無的

以三千為[A63]己任為何又道寸絲不掛體

平伸兩空掌一手有物一手無物且道却是為何

氈蓆乃萬毛千葦共相無明之所成且道羣毛眾葦無明在什麼處

一部華嚴經內有一字與當人最切且道是那一字

歷歷三千界為何又道湛湛絕點塵

一間屋棟梁椽柱磚瓦土石基址且道以何為體以何為用

以刀割水且道是斷不斷大好譬一事試舉看

春夏秋冬四序以何為正令

一圓青銅鏡一方玻瓈鏡且道二鏡那一鏡有痕跡那一鏡無痕跡

空中書字是水面簽押是泥上搭印是

目下在土地上有百千萬億魚鼈蝦蠏浮沈游泳諸人還見也否

雪峰三箇木球如何得合一球去俱胝一指如何得成三指去試作用看

萬有諸法皆是鏡中花水中月且道鏡在彼鏡在此

五音六律合聲五蘊六根合性且道似同似別

有因無為果無因有為果除此有無以何為因以何為果

人人脚跟下有對金剛釘為何各各步步不能插地

天上羣星皆拱北辰世間萬有却朝何宗

一人飾粉塗脂一人頭土面一人浣濯亦不塗飾脂粉且道三人孰優孰劣

一人多夢夢裏作得主一人無夢夢裏作不得主且道二人孰優孰劣

一般果子桃為何甜李為何苦

一人道山中有水一人道水中有山二人內一人得體一人得用試辨別看

萬有諸色皆各分五色萬有聲音皆各合五音且道何因有此差別

如何是仰觀却下視如何是下視却仰觀

泥金剛鬍鬚儼然且道四肢有寒毛耶無寒毛耶

相識熟人對面如何得不識去不識生人對面如何得相識去

古人言殺人刀活人劍今射一箭殺一物活一物且道活者何物殺者何物

器世界內瓜多子情世界內魚多子且道空世界內阿誰多子

城東老母怕見佛一人怕見太陽相同太陽在東此人避於西太陽向西亦然且道此人住居何所姓甚名誰

一枝筆具清淨法身圓滿報身百千化身且道還有欠缺處也無

地上有一羣星天上有一撮塵試拈出看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有一句親一句疏試檢點看

如何是將大千撮來如粟米大

佛說三藏十二部如語實語真語者為何又道不曾說著一字

大海汪洋滔天波浪為何不見一滴水

山頂有一松樹水底有一松樹二樹同根且道那裏是同根處

五九合十四數五九成四十五數且道那句是體那句是用

拂子絲絲向下垂為甚珊瑚枝枝撑著月

投何色於水水便變成何色且道水性合色色性合水

晝明屬日夜黑何因試道看

會絲為繩以那一絲為體聚毫為筆以那一毫為用試分析看

山是山水是水為甚鹿不是鹿魚不是魚

有一人好靜而不淨有一人好淨而不靜且道二人有優劣也不

且道鏡中花水中月較天中月檻邊花孰真孰幻

古剎三門且道那一門是正路

山上有一人却在山下山下有一人却在山上且道二人相去多少

千萬字中皆容一字一字之中却容何字

日月日日東升西落風雲為何時刻不定試比量看

如何是峻嶺不高如何是陂澤不下

月光穿簾入燈光透簾出二光相合去還道有分別也無

金剛經內有第一義字包括全經之旨且道是那一字

引鏡照形孰為真我空谷應聲孰是我聲

上而最上者何物下而最下者何物外而又外者何物內而又內者何物

百爐焚百種香且道以那一味為主

雲無心以出岫誰知無心鳥倦飛而知還誰知有意

大地沙門一隻眼為何千手千眼觀世音

日下如何得逃影去

二人執線兩頭東扯西拉且道誰是得者

香燈一般是火為何一有光一無光

海濵有一老姆家有一甕有時一甕中盡是海水有時將甕水成大海去且道具何神通(不可作大海投於一滴會)

有一條線從三十三天直穿到十八層地獄試拈出這一條線看(線不可作絲會)

有一人修行而不修行有一人不修行而修行且道孰是孰非(不可作執相修修無修會)

玉琳國師不安有僧問候師云我本無病有甚好不好且道此意如何(若道另有不病者則國師話成兩橛矣不可作此解誣謗)

星月普印一潭且道以那箇為主(不可作潭水為主會)

凡人有六金剛圈若能跳得出許汝出三界(不可作六根六塵六欲六道會)

三千大千可是百千萬億化身否 答云 問目前叢叢蘆葦可是百千萬億化身否 答云不是 問云何得話成兩橛 笑答云人情慣務遠而略近(且道意旨如何)

人身內有一物具一體五用身外有一物具五體一用且道是什麼物(不可作五蘊六識五色五音會)

水火之中皆具殺人刀活人劍且道鋒刃在什麼處利害在什麼處(不可作焚漂飲食會)

情世界器世界萬有之中有一物是我[A64]己試定當看(不可作儱侗會去)

如何是上而又上之人如何是下而又下之人且道二人是同是別(不可作尊𢍉山上山下會)

水因何解渴而不能解飢飯因何解飢而不能解渴 答云勤勞思歇閒極思動寒則思暖熱則思凉(且道是何意旨)

萬有諸法皆歸一空且道空歸何處(不可作本分解路)

缾盤釵釧總是一金且道分也不分也(不可作製造前溶化後以道理講說會)

心手水墨筆紙且指出是誰成字(不可作和合相看)

三千大千色空明暗萬有諸法總是一箇字且道是何字(不可作歸於一心一理會)

不論聖凡賢愚蝡動含靈各各身中有一物最高且道是何物(不可作頂會)


校注

[0558001] 究疑是
[A1] 刺【CB】剌【卍續】
[A2] 但【CB】伹【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但【CB】伹【卍續】
[A5] 但【CB】伹【卍續】
[A6] 知【CB】如【卍續】
[A7] 己【CB】已【卍續】
[A8] 己【CB】已【卍續】
[A9] 己【CB】已【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但【CB】伹【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己【CB】已【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已【CB】巳【卍續】
[A22] 已【CB】巳【卍續】
[A23] 己【CB】已【卍續】
[A24] 摶【CB】博【卍續】
[A25] 已【CB】巳【卍續】
[A26] 已【CB】巳【卍續】
[A27] 己【CB】已【卍續】
[A28] 己【CB】已【卍續】
[A29] 己【CB】已【卍續】
[A30] 香【CB】首【卍續】
[A31] 已【CB】巳【卍續】
[A32] 己【CB】已【卍續】
[A33] 己【CB】已【卍續】
[A34] 已【CB】巳【卍續】
[A35] 采【CB】釆【卍續】
[A36] 己【CB】已【卍續】
[A37] 己【CB】已【卍續】
[A38] 已【CB】巳【卍續】
[A39] 己【CB】已【卍續】
[A40] 辜負【CB】負辜【卍續】
[A41] 但【CB】伹【卍續】
[A42] 已【CB】巳【卍續】
[A43] 摶【CB】搏【卍續】
[A44] 但【CB】伹【卍續】
[A45] 但【CB】伹【卍續】
[A46] 但【CB】伹【卍續】
[A47] 蘗【CB】蘖【卍續】
[A48] 蘗【CB】蘖【卍續】
[A49] 已【CB】巳【卍續】
[A50] 己【CB】已【卍續】
[A51] 已【CB】巳【卍續】
[A52] 但【CB】伹【卍續】
[A53] 蘗【CB】蘖【卍續】
[A54] 已【CB】巳【卍續】
[A55] 已【CB】巳【卍續】
[A56] 己【CB】已【卍續】
[A57] 已【CB】巳【卍續】
[A58] 但【CB】伹【卍續】
[A59] 已【CB】巳【卍續】
[A60] 己【CB】已【卍續】
[A61] 己【CB】已【卍續】
[A62] 己【CB】已【卍續】
[A63] 己【CB】已【卍續】
[A64] 己【CB】已【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