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卷第九
上知見之曲(即雙調二十換頭新水令[A1]一首)
極深奧之曲(即慶東原[A2]一首)
微妙義之曲(即早香詞[A3]一首)
會同志之曲(即掛玉鈎[A4]一首)
捨愛性之曲(即石竹子[A5]一首)
舍十惡之曲(即山石榴[A6]一首)
樂十善之曲(即醉娘子[A7]一首)
增上善之曲(即醉也摩挲[A8]一首)
含多義之曲[A9](即相公愛一首)
生善慧之曲(即胡十八[A10]一首)
修戒行之曲(即一錠銀[A11]一首)
安禪定之曲(即阿納忽[A12]一首)
乘圓機之曲(即不拜門[A13]一首)
向金輪之曲(即慢金盞[A14]一首)
通教法之曲(即大拜門[A15]一首)
性全成之曲(即也不羅[A16]一首)
值佛世之曲(即喜人心[A17]一首)
具六根之曲(即風流體[A18]一首)
聞正法之曲(即忽都白[A19]一首)
勝如意之曲(即倘古歹[A20]一首)
弘究竟之曲(即鴛鴦煞尾[A21]一首)
又上知見之曲(即雙調二十換頭新水令[A22]一首)
又極深奧之曲(即慶東原[A23]一首)
又微妙義之曲(即早香詞[A24]一首)
又會同志之曲(即掛玉鈎[A25]一首)
又捨愛性之曲(即石竹子[A26]一首)
又舍十惡之曲(即山石榴[A27]一首)
又樂十善之曲(即醉娘子[A28]一首)
又增上善之曲(即醉也摩挲[A29]一首)
又含多義之曲(即相公愛[A30]一首)
又生善慧之曲(即胡十八[A31]一首)
又修戒行之曲(即一錠銀[A32]一首)
又安禪定之曲(即阿納忽[A33]一首)
又乘圓機之曲(即不拜門[A34]一首)
又向金輪之曲(即慢金盞[A35]一首)
又通教法之曲(即大拜門[A36]一首)
又性全成之曲(即也不羅[A37]一首)
又值佛世之曲(即喜人心[A38]一首)
又具六根之曲(即風流體[A39]一首)
又聞正法之曲(即忽都白[A40]一首)
又勝如意之曲(即倘古反[A41]一首)
又弘究竟之曲(即鴛鴦煞尾[A42]一首)
又上知見之曲(即雙調二十換頭新水令[A43]一首)
又極深奧之曲(即慶東原[A44]一首)
又微妙義之曲(即早香詞[A45]一首)
又會同志之曲(即掛玉鈎[A46]一首)
又捨愛性之曲(即石竹子[A47]一首)
又舍十惡之曲(即山石榴[A48]一首)
又樂十善之曲(即醉娘子[A49]一首)
又增上善之曲(即醉也摩挲[A50]一首)
又含多義之曲(即相公愛[A51]一首)
又生善慧之曲(即胡十八[A52]一首)
又修戒行之曲(即一錠銀[A53]一首)
又安禪定之曲(即阿納忽[A54]一首)
又乘圓機之曲(即不拜門[A55]一首)
又向金輪之曲(即慢金盞[A56]一首)
又通教法之曲(即大拜門[A57]一首)
又性全成之曲(即也不羅[A58]一首)
又值佛世之曲(即喜人心[A59]一首)
又具六根之曲(即風流體[A60]一首)
又聞正法之曲(即忽都白[A61]一首)
又勝如意之曲(即倘古歹[A62]一首)
又弘究竟之曲(即鴛鴦煞尾[A63]一首)
又上知見之曲(即雙調二十換頭新水令[A64]一首)
又極深奧之曲(即慶東原[A65]一首)
又微妙義之曲(即早香詞[A66]一首)
又會同志之曲(即掛玉鈎[A67]一首)
又捨愛性之曲(即石竹子[A68]一首)
又舍十惡之曲(即山石榴[A69]一首)
又樂十善之曲(即醉娘子[A70]一首)
又增上善之曲(即醉也摩挲[A71]一首)
又含多義之曲(即相公愛[A72]一首)
又生善慧之曲(即胡十八[A73]一首)
又修戒行之曲(即一錠銀[A74]一首)
又安禪定之曲(即阿納忽[A75]一首)
又乘圓機之曲(即不拜門[A76]一首)
又向金輪之曲(即慢金盞[A77]一首)
又通教法之曲(即大拜門[A78]一首)
又性全成之曲(即也不羅[A79]一首)
又值佛世之曲(即喜人心[A80]一首)
又具六根之曲(即風流體[A81]一首)
又聞正法之曲(即忽都白[A82]一首)
又勝如意之曲(即倘古歹[A83]一首)
又弘究竟之曲(即鴛鴦煞尾[A84]一首)
又上知見之曲(即雙調二十換頭新水令[A85]一首)
又極深奧之曲(即慶東原[A86]一首)
又微妙義之曲(即早香[A87]詞一首)
又會同志之曲(即掛玉鈎[A88]一首)
又捨愛性之曲(即石竹子[A89]一首)
又舍十惡之曲(即山石榴[A90]一首)
又樂十善之曲(即醉娘子[A91]一首)
又增上善之曲(即醉也摩挲[A92]一首)
又含多義之曲(即相公愛[A93]一首)
又生善慧之曲(即胡十八[A94]一首)
又修戒行之曲(即一錠銀[A95]一首)
又安禪定之曲(即阿納忽[A96]一首)
又乘圓機之曲(即不拜門[A97]一首)
又向金輪之曲(即慢金盞[A98]一首)
又通教法之曲(即大拜門[A99]一首)
又性全成之曲(即也不羅[A100]一首)
又值佛世之曲(即喜人心[A101]一首)
又具六根之曲(即風流體[A102]一首)
又聞正法之曲(即忽都白[A103]一首)
又勝如意之曲(即倘古歹[A104]一首)
又弘究竟之曲(即鴛鴦煞尾[A105]一首)
厭業道之曲(即賢聖吉[A106]二首)
又
遣違順之曲(即快活年[A107]二首)
又
成聖道之曲(即乾荷葉[A108]二首)
又
除二障之曲(即後庭花[A109]二首)
又
順覺性之曲(即青歌兒[A110]二首)
又
斷解礙之曲(即迎仙客[A111]二首)
又
真淨明之曲(即四邊靜[A113]二首)
又
徹靈通之曲(即殿前歡[A114]二首)
又
信成就之曲(即賣花聲[A115]二首)
又
生善慧之曲(即胡十八[A117]二首)
又
住法會之曲(即青山口[A118]二首)
又
去妄執之曲(即甘草子[A119]二首)
又
顯真際之曲(即駐馬𦗟[A120]二首)
又
離幻化之曲(即落梅風[A121]二首)
又
無所離之曲(即沉醉東風[A122]二首)
又
法緣會之曲(即甜水令[A123]二首)
又
法實相之曲(即伴讀書[A124]二首)
又
不染塵之曲(即笑和尚[A125]二首)
又
辨惑滯之曲(即八種嚴世[A127]二首)
又
耀玄鑒之曲(即攪箏琶[A128]二首)
又
會同志之曲(即掛玉鈎[A129]二首)
又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卷第九
校注
【經文資訊】《永樂北藏》第 179 冊 No. 1612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第1卷-第18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永樂北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