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卷第十七 塞七
無𦊱礙之曲(即伊州三臺令[A1]一首)
開密藏之曲(即鶯啼序[A2]一首)
信深悟之曲(即黃鶯兒[A3]一首)
斷循環之曲(即集賢賔[A4]一首)
寂滅海之曲(即闘雙鷄[A5]一首)
等差別之曲(即簇玉林[A6]一首)
清慧目之曲(即琥珀猫兒[A7]一首)
耀心鏡之曲(即餘音[A8]一首)
又無𦊱礙之曲(即伊州三臺令[A9]一首)
又開密藏之曲(即鶯啼序[A10]一首)
又信深悟之曲(即黃鶯兒[A11]一首)
又斷循環之曲(即集賢賔[A12]一首)
又寂滅海之曲(即闘雙鷄[A13]一首)
又等差別之曲(即簇玉林[A14]一首)
又清慧目之曲(即琥珀猫兒[A15]一首)
又耀心鏡之曲(即餘音[A16]一首)
又無𦊱礙之曲(即伊州三臺令[A17]一首)
又開密藏之曲(即鶯啼序[A18]一首)
又信深悟之曲(即黃鶯兒[A19]一首)
又斷循環之曲(即集賢賔[A20]一首)
又寂滅海之曲(即闘雙鷄[A21]一首)
又等差別之曲(即簇玉林[A22]一首)
又清慧目之曲(即琥珀猫兒[A23]一首)
又耀心鏡之曲(即餘音[A24]一首)
又無𦊱礙之曲(即伊州三臺令[A25]一首)
又開密藏之曲(即鶯啼序[A26]一首)
又信深悟之曲(即黃鶯兒[A27]一首)
又斷循環之曲(即集賢賔[A28]一首)
又寂滅海之曲(即闘雙鷄[A29]一首)
又等差別之曲(即簇玉林[A30]一首)
又清慧目之曲(即琥珀猫兒[A31]一首)
又耀心鏡之曲(即餘音[A32]一首)
又開密藏之曲(即鶯啼序[A35]一首)
又信深悟之曲(即黃鶯兒[A36]一首)
又斷循環之曲(即集賢賔[A37]一首)
又寂滅海之曲(即闘雙鷄[A38]一首)
又等差別之曲(即簇玉林[A39]一首)
又清慧目之曲(即琥珀猫兒[A40]一首)
又耀心鏡之曲(即餘音[A41]一首)
信深悟之曲(即黃鶯兒[A42]一首)
領圓悟之曲(即下山虎[A43]十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入妙趣之曲(即綉停針[A44]一首)
伏塵勞之曲(即祝英臺[A45]一首)
覺極圓之曲(即望哥兒[A46]一首)
空所空之曲(即闘寶蟾[A47]一首)
仰慈力之曲(即山馬客[A48]一首)
勝妙圓之曲(即憶多嬌[A49]一首)
垂範教之曲(即江神子[A50]一首)
淨毗尼之曲(即尾聲[A51]一首)
又入妙趣之曲(即綉停針[A52]一首)
又伏塵勞之曲(即祝英臺[A53]一首)
又覺極圓之曲(即望哥兒[A54]一首)
又空所空之曲(即鬪寶蟾[A55]一首)
又仰慈力之曲(即山馬客[A56]一首)
又勝妙圓之曲(即憶多嬌[A57]一首)
又垂範教之曲(即江神子[A58]一首)
又淨毗尼之曲(即尾聲[A59]一首)
得正悟之曲(即嬌鶯兒[A60]二首)
又
發大願之曲(即鏵鍬兒[A61]二首)
又
大饒益之曲(即馬鞍兒[A62]二首)
又
得開悟之曲(即告鴈兒[A63]六首)
又
又
又
又
又
覺圓妙之曲(即八聲甘州[A64]四首)
又
又
又
入緣覺之曲(即山哥[A65]八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法最勝之曲(即采鳳吟[A66]一首)
具足意之曲(即柳梢青[A67]一首)
清淨華之曲(即青玉案[A68]一首)
頓覺悟之曲(即千秋歲[A69]一首)
解脫慧之曲(即齊天樂[A70]一首)
普娛樂之曲(即聲聲喜[A71]一首)
善恱懌之曲(即天下樂[A72]一首)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卷第十七
校注
【經文資訊】《永樂北藏》第 179 冊 No. 1612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第1卷-第18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永樂北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