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卷第十二 塞二
清五濁之曲(即牧羊間[A1]四首)
又
又
又
稱體用之曲(即川撥棹[A2]一首)
引因行之曲(即七弟兄[A3]一首)
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4]一首)
悟正見之曲(即喜江南[A5]一首)
又稱體用之曲(即川撥棹[A6]一首)
又引因行之曲(即七弟兄[A7]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8]一首)
又悟正見之曲(即喜江南[A9]一首)
又稱體用之曲(即川撥棹[A10]一首)
又引因行之曲(即七弟兄[A11]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12]一首)
又悟正見之曲(即喜江南[A13]一首)
又稱體用之曲(即川撥棹[A14]一首)
又引因行之曲(即七弟兄[A15]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16]一首)
又悟正見之曲(即喜江南[A17]一首)
又稱體用之曲(即川撥棹[A18]一首)
又引因行之曲(即七弟兄[A19]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20]一首)
又悟正見之曲(即喜江南[A21]一首)
利自它之曲(即齋郎兒[A22]三首)
又
又
熟有緣之曲(即阿沽令[A23]三首)
又
又
清淨華之曲(即青玉案[A24]三首)
又
又
開秘密之曲(即朝天子[A25]五首)
又
又
又
又
上知見之曲(即新水令[A26]五首)
又
又
又
又
能覺他之曲(即喬牌兒[A27]五首)
又
又
又
又
戒生定之曲(即亂柳葉[A28]五首)
又
又
又
又
斷障礙之曲(即太平令[A29]五首)
又
又
又
又
摧波旬之曲(即豆葉黃[A30]五首)
又
又
又
又
法威德之曲(即合笙[A31]一首)
信本覺之曲(即調笑令[A32]一首)
𡨋寂照之曲(即道合[A33]一首)
超無漏之曲(即禿廝兒[A34]一首)
斷知見之曲(即鮑子令[A35]一首)
示法空之曲(即聖藥王[A36]一首)
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37]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38]一首)
一乘圓之曲(即餘音[A39]一首)
又法威德之曲(即合笙[A40]一首)
又信本覺之曲(即調笑令[A41]一首)
又冥寂照之曲(即道合[A42]一首)
又超無漏之曲(即禿廝兒[A43]一首)
又斷知見之曲(即鮑子令[A44]一首)
又示法空之曲(即聖藥王[A45]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46]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47]一首)
又一乘圓之曲(即餘音[A48]一首)
又法威德之曲(即合笙[A49]一首)
又信本覺之曲(即調笑令[A50]一首)
又𡨋寂照之曲(即道合[A51]一首)
又超無漏之曲(即禿廝兒[A52]一首)
又斷知見之曲(即鮑子令[A53]一首)
又示法空之曲(即聖藥王[A54]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55]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56]一首)
又一乘圓之曲(即餘音[A57]一首)
又法威德之曲(即合笙[A58]一首)
又信本覺之曲(即調笑令[A59]一首)
又𡨋寂照之曲(即道合[A60]一首)
又超無漏之曲(即禿兒[A61]一首)
又斷知見之曲(即鮑子令[A62]一首)
又示法空之曲(即聖藥王[A63]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64]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65]一首)
又一乘圓之曲(即餘音[A66]一首)
又法威德之曲(即合笙[A67]一首)
又信本覺之曲(即調笑令[A68]一首)
又𡨋寂照之曲(即道合[A69]一首)
又超無漏之曲(即禿廝兒[A70]一首)
又斷知見之曲(即鮑子令[A71]一首)
又示法空之曲(即聖藥王[A72]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73]一首)
又成善趣之曲(即梅花酒[A74]一首)
又一乘圓之曲(即餘音[A75]一首)
作正觀之曲(即花桒樹[A76]五首)
又
又
又
又
離過非之曲(即採茶歌[A77]四首)
又
又
又
別自果之曲(即底里曼[A78]三首)
又
又
證不退之曲(即兀出干底里曼[A79]三首)
又
又
聚灌頂之曲(即亦木兒塔哈[A80]三首)
又
又
傳法偈之曲(即也都苦巴里迷失[A81]三首)
又
又
得安隱之曲(即納木兒賽罕[A82]三首)
又
又
離言說之曲(即忽賽尼[A83]十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卷第十二
校注
【經文資訊】《永樂北藏》第 179 冊 No. 1612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第1卷-第18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永樂北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