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一
頌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頌一百首(并序)
剎海入微塵,不是一多相即。毫端呈法界,非干小大相容。祗緣法爾如然,所以不容思議。分凡聖,較淺深,大似邀空華結果。埽語言,諱修證,無端禁石女生兒。睹明星而了悟,栽成眼上兩莖眉。遍眾會以敷揚,繪出空中千色彩。然雖今事門頭,覓一塵而無朕。不妨實際理地,炳萬法以齊彰。大哉,絕對待之假名。方矣,泯分滿之殊相。廣則毛孔邊際,等虛空之莫窮。佛則介爾凡心,即真常之妙覺。華乃因果同時,嚴乃能所不二。是以若通若別,可軌可持。十界並遵,三世一轍。然一丸而眾香悉具,飲一滴而諸河頓嘗。普請露柱燈籠,聽取葛藤絡索。
(又頌)懸梁刺股揣摩成,說得燕王與趙盟。何似當年赤帝子,入關先已縛秦嬰。
(又頌)蟭螟眉上多巖谷,結冬度夏居堪卜。任憑劫火洞然燒,此地清涼有餘緣。
(又頌)果覺因心事不殊,丁寧終始意無餘。曾為浪子方憐客,不是波斯莫獻珠。
(又頌)身經百戰定封疆,遍界成平返故鄉。馬上幾多驚險事,不堪說向夜郎王。
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頌三十一首(并序)
一真亡影待,七花八裂析栴檀。眾聖失把鼻,萬別千差歸渤海。正令全提,假饒茅屋牖邊,鼠雀豈容穿過。旁通一線,任你含元殿裏,庶民亦可往來。所以道,得之則黎奴白牯,動地驚天,失之則諸佛如來愁眉鎖目。此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二十五圓通法門者,聲聲毒鼓,喪盡根塵識大命根,法法醍醐,灌醒空假中道血脈。可謂通身是病通身藥,是處有穴是處鍼。縱令遁入膏肓,難免耆婆妙手。捻餅作團,饑兒之啼哭可止。鍊酥成酒,猛光之痼疾堪醫。且看木馬嘶風,漫道泥牛入海,觸著痛處,自身有苦自身知。掘得寶來,大家有福大家享。由是各系一頌,以為利根鞭影云。
妙法蓮華經品頌三十三首(并序)
花簇簇,錦團團,一塵不立。赤條條,淨裸裸,萬法齊彰。盡瞿曇,四十九年老婆舌頭,提掇不來。憑列祖,千七百箇生鐵埽帚,打併不去。除非摸著自己鼻梁,方能踢倒從來窠臼。荊棘林內,慣解掉臂橫行。潔白地中,不妨轉身直過。唯我天台智者禪師,發妙悟於大蘇,睹靈山於言下。縱一旋陀羅尼力,宣四不思議辯才。究權實之攸歸,闡本跡之深致。玄義五重,頂門打破髑髏寒。文句四釋,遍體鍼流毛孔血。戳瞎講家肉眼,爍開禪士幽關。師弦震而飛走俱逃,毒鼓撾而遠近皆喪。特以圓音卓絕,鈍識如盲。義海汪洋,葉舟欲蹶。山僧不惜眉毛,每品為拈一頌。大似助桀為虐,平地重添葛藤。不會則拔楔抽釘,會得則喪身失命。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二
頌二
白牛十頌(有引并述。○此頌若作圖者,須一一如頌中各句,及頌後小字而作。儻少不合,則大背宗旨。其第九圓相一圖,或并不作圓相,但存一白幅亦可)
向有二種牧牛圖行世,一從未牧,至雙泯為圖。十牛,自黑漸白,以至於無。一從尋牛至入廛為圖,亦十牛,始終皆白。雖云大同小異,旨趣固自別矣。禪觀之暇,偶為會通。稍稍更定,作十頌。非敢求異古人,冀自冥心一轍耳。
右失牛,配理即佛也。所謂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右尋牛,配名字即佛也。謂從經典,或善知識,創聞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理。發心願求,返本歸源。
右見跡,配觀行即佛也。謂圓五品位,依圓解修圓觀,圓伏五住煩惱。
右見牛,配相似即佛也。謂圓十信位,相似得法性理水。六根清淨,見思先落。證位不退,塵沙亦落。證行不退,但猶未證無功用道。
右得牛,配分證即佛也。謂圓初發心住,破一分無明,證一分三德。入祕密藏,生如來家,得念不退,乃至十住,皆此中攝。
右護牧,亦分證即佛也。謂圓十行,一行一切行,稱性功德。
右騎歸,亦分證即佛也。謂圓十迴向法界願行。事理自然融合,迴入平等法界海。
右忘牛,亦分證即佛也。謂圓十地,純智忘理。猶如大地,能生一切佛法。荷負法界眾生,普入三世如來智地。
右雙泯,配究竟即佛之根本智也。謂始本不二,理智一如,徹證三無差別之性,亦無能證所證可得。
右入廛,配究竟即佛之後得智也。謂佛果後普賢行,乃盡未來際常然大用之門,能同流九界,廣度含識,實無加於雙泯之體。
頌仰荅高峰大師六問六首(有小序)
高峰大師,勵頭陀行,力扶祖道之衰。有參學者,必先令然指受戒,方乃授以心要。其砥柱狂瀾之志,亦甚切矣。今觀室中垂問語,無非因病發藥,痛處加錐。近來禪德,每作一色邊事會去,辜負祖意,不既多乎。不揣疏愚,敬為仰荅,兼系一頌。醍醐毒藥,毒藥醍醐,一任具舌者之自辨也。
(問,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仰荅,猶有徹底者在。
頌曰,
(問,佛祖公案,袛是一箇道理,因甚有明與不明。)
仰荅,為是一箇。
頌曰,
(問,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毘尼。)
仰荅,邪法難扶。
頌曰,
(問,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仰荅,瞥。
頌曰,
(問,人人有箇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仰荅,踏著即非影子。
頌曰,
(問,盡大地是箇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仰荅,火光三昧。
頌曰,
三觀蓮華頌(有引)
一心三觀,即妙法蓮華也。本非定三,豈應分頌。然亦非定一,姑妄分之。讀者幸勿以辭害意。
北天目靈峰寺二十景頌(有序)
靈峰山,古稱為北天目。辛未冬入山結制,即有偈云,靈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甲申秋,從檇李入山,復有句云,靈峰片石舊盟新。不謂乙酉春,偶遊石城。直至己丑深秋,方獲歸臥也。俯仰泉石,勝概縱橫,紀其大者,略有二十,聊當化城,畢茲餘喘,自非樂土,終弗與易矣。
自頌法華堂問荅六首
一問,步步不曾離著他,因甚麼舉似不出。
荅,舉則不似。
(又荅)分明舉似。
二問,說得了了分明,因甚麼用他不著。
荅,說底是甚麼。
(又荅)步步不曾離。
三問,三身與三自性。是同是別。
荅,且道是同是別。
四問,一切法皆可作四句,且如三身,各四句如何作。
荅,四句歷然。
自頌除夕問荅二十首
一問,如何是為實施權。
荅,家家有路透長安。
(又荅)病多藥多。
二問,如何是開權顯實。
荅,借婆衫子拜婆年。
(又荅)子等心等。
三問,如何是本跡雖殊,不思議一。
荅,歲歲黃鶯啼綠柳。
(又荅)萬古碧潭空界月。
四問,如何是觀心若起,本跡俱絕。
荅,泥佛填官路。
(又荅)兩箇泥牛鬥入海。
五問,如何是止觀不二。
荅,天昏地陷。
(又荅)古鏡挂高臺。
六問,如何是具縛凡夫,能知如來祕密之藏。
荅,幾處報讎身不死。
(又荅)跛足長年牢把柁。
七問,如何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荅,千場縱博家仍富。
(又荅)一線銀鉤光遍地。
八問,如何是不斷生死而入涅槃。
荅,大溈山下水牛肥。
(又荅)七金香水浪滔天。
九問,如何是續佛慧命。
荅,依舊可憐生。
(又荅)饑來喫飯。
十問,如何是臘月三十日用得著的。
荅,銀馬金錢接灶神。
(又荅)困來打眠。
頌荅如母問二首
(問,人問祖師,百年後甚麼處去。祖云,檀越家作水牯牛去。學人隨來得麼。云,須銜一莖草來,水牯牛即不問。如何是一莖草。)
荅,即是自己喫的。
頌曰,
(問,溈山遇寒拾,拾虎吼三聲。又拈杖云,喚者箇作甚麼,意旨如何。)
荅,忘卻了也。
頌曰,
禮舍利塔頌(塔在歙縣,豐南吳大年乃孫粲如家)
銘
梵網室銘
德林座右銘
淨社銘
杖銘四首
淨信堂銘
梵網室銘
方竹杖銘四首
拄杖銘
箸銘三首
王學古座右銘
四無量心銘四首
妙嚴室銘為庸庵作
戒心戒方銘
艮六居銘
箴
止觀十二事箴
詞
祈雨詞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二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三
贊一
釋迦牟尼佛像贊二首
阿彌陀佛像贊九首
一佛二菩薩像贊二首
三大士像贊
地藏慈尊像贊五首
普賢願王像贊二首
文殊師利法王子贊二首
普門大士像贊二十四首
阿羅漢像贊二首
布袋和尚像贊三首
寒山拾得子像贊三首
達磨大師像贊五首
幽溪開山始祖融禪師像贊
四明尊者法智大師像贊
紫柏尊者達大師像贊二首
憨山師翁清大師像贊三首
雪浪大師贊
雲棲和尚蓮大師像贊三首
博山無異師伯像贊二首
靈隱兄像贊
誦帚律師像贊
雪航法主像贊二首
鑒空寧禪師像贊
衍如禪兄像贊
覺空老尊宿像贊
宣聖像贊
趙十五像贊
沈母金太孺人往生贊(有引)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原與阿彌陀佛同體。而罕能直下知歸者,無他,未具信願行三故也。子嘗謂信如將,願如謀,行如軍旅,有將有謀,老弱亦可取勝。苟無將謀,雖勇壯亦潰矣。是故信宜專,願宜審,行宜無所不收。專且審,故圓頓直捷而至高。無所不收,故三根普被而至廣,此念佛三昧所以為橫超勝異也。邇來宗教之士或視念佛太易,以為曲被中下,或視念佛太難,以為齋戒須全。夫太易則不高,太難則不廣,豈寶王三昧之謂哉。今觀太君坐逝,洵可頓釋兩疑。合掌贊曰,
沈翼薇趺坐圖贊
譚埽菴居士像贊
陳旻昭居士像贊
張玄超像贊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三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四
贊二
佛說阿彌陀經塔贊
血書華嚴經贊二首
涵初開士持法華經贊
雨白開士血書華嚴經贊(有引)
開士血書此經王,初懼大事難成也。先然香一百八炷,以求加被,僅兩年告完。不事世諦,作圓滿道場,獨閉門觀想。頓然三指,普供法界三寶。噫,力行出世妙善,而不彰其名,此真普賢勝行已乎。蕅益智旭,深心隨喜,合掌讚曰,
恆生法主血書法華經讚(并序)
如來一代教法,唯法華為究竟之詮,以其直明設教之意,不止辯說法門綱目故也。是故法華明,則一代教法俱明,十方三世一切權實本跡俱明。如是則現前一念介爾心性,乃究竟明矣。智者大師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正是自心現量境界耳。世之求法華者,既不知求諸自心,求自心者,又不知求諸法華。宗說分張,罔殆病等。求其教觀雙美,解行合一,捨天台誰歸哉。末代鈍根,障深慧淺,三大五小,不唯作望洋之歎,且視為異物。妙峰大師,不惑眾咻,力宏一實,正如鳴陽孤鳳。逮幽谿大師,其道始全,甚矣正法難聞也。檇李恆公,桐谿子,幽谿孫。淡食十年,掩關載半。刺舌端血,書七帙經,僅十旬而告成。噫,難行能行,真不可思議妙行矣。讀其緣起,迴向發願,字字與菩提心相應,當知亦必念念與不可思議境相應也。合掌讚曰,
卓無量普觀圖贊
西齋淨土詩贊
十八祖像贊并序略(有引)
佛一心燈,百千分炷,苟可照長夜者,皆佛光也。不藉茲光覺自他,迺於燈檠分彼此,愚矣。夫火之所傳,雖不知其盡,推厥元始,各有攸承。儻知熟食除冥,功用無別,勤身等事,又奚擇焉。然欲廣祠,不勝其夥。由是每事止宗一人,依戒次為先後。不唯尚名專尚實,不唯崇先亦崇盛。庶幾慧照熾然,永爍昏窈云爾。
西土受佛付囑大迦葉尊者(第一)。王舍城,大婆羅門種,名畢缽羅。身真金色,具三十相。娶紫金光女,了無欲意。出家自誓得戒,見佛竹園,聞法證果,以寶衣易佛糞埽大衣。畢生行頭陀行,佛嘗分半座令坐。涅槃會上,佛告比丘,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當為汝等作大依止。佛滅七日,迦葉來赴,既茶毘訖,即共千阿羅漢結集三藏,宏持正法。二十年,次付囑阿難,入定於靈鷲山之雞足峰,持十三條金縷袈裟,待彌勒佛。贊曰,
西土持毘尼藏優波離尊者(第二)。五百釋子將出家,盡脫珍服與優波離。波離念,彼尚能捨,我何戀焉,先往求度。釋子後至,禮上座,至尊者前不禮。佛曰,寧說三世佛是下賤人,勿說優波離是下賤人也,此人持戒第一,眾中綱紀,人天最尊。釋子禮足,大地六種震動。佛示滅後,迦葉白椎,請尊者登師子座,結集律藏。贊曰,
西土傳持法藏阿難陀尊者(第三)。白飯王子,佛之堂弟,佛成道日生,面如滿月,為佛侍者,多聞第一。佛滅度,迦葉白椎,請登師子座,結集法藏。迦葉寂,宣化幾二十年。於恆河中流,入風奮迅三昧,身分四分,與帝釋,龍王,毘舍離子,阿闍世王,各起塔供養。贊曰,
初來東土迦葉摩騰,竺法蘭二尊者(第四、第五)。東漢明帝夢金人,遣使西求佛道。遇二尊者,於中天竺大月氏,得佛立像,及梵本經六十萬言。載以白馬,達雒陽。於城西雍門外,立白馬寺,譯經四十二章。後五嶽八山道士,上表請試優劣,火焚道經,悉成灰燼。所有咒術,皆不靈應。唯佛經像,光明燦爛,五色徹天,分毫不爽。摩騰湧身飛空,現諸神變。法蘭出大梵音,宣明佛法。天雨寶花,大眾欣悅。摩騰卒,法蘭譯佛本行經等五部。贊曰,
初至江南建舍利塔康僧會尊者(第六)。康居國人。赤烏四年,見吳主曰,如來遷化,已逾千載,靈骨舍利,神應無方。吳主曰,舍利可得,當立塔,若無驗,國有常刑。師謂徒曰,大法興廢,在此一舉,當潔齋懇求。七日至三七,眾且懼。忽鏗然有聲,缾中舍利五色。吳主自瀉銅盤,盤即裂。火燒鎚擊,亦無所損。因起浮屠,置建初寺,名地曰佛陀里(即今大報恩寺)。贊曰,
東土初受具戒,朱士行沙門(第七○時出家者尚存俗姓)。漢魏以來,出家唯受三歸,大沙門無別高貴。鄉公正元元年,曇摩迦羅與曇諦,在洛出四分戒本,受戒羯磨法。沙門朱士行,為受戒之始。甘露五年,講道行般若經(講經之始)。歎譯理未周,乃發跡長安,至于闐國(沙門西遊之始)。得梵本般若,國禁不傳東土。士行請驗以火,無損。王信異,許傳。即寄經東歸,名放光般若。贊曰,
蓮社始祖慧遠法師(第八)。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幼好學,博綜六經,尤善莊老。二十一歲,師事道安。二十四,大善講貫。晉孝武大元六年,至廬山,夢神告以[A2]毋他往。夕大雷電,林壑洞開,素砂布地,楩楠文梓充布地上。九江刺史桓伊,為建東林寺,殿名神運。嘗謂諸種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結社者有十八高賢,及一百二十三眾,皆登安養。時江東經卷未備,禪法無聞,律學多缺。師令弟子,越蔥嶺遠求得之。著法性論,創明涅槃常住之理,什師歎其闇與理合。安帝時,桓玄令沙門拜王,師致書諫止,著沙門不敬王者論。師居山三十年,專修淨業。三見佛,不言。義熙十二年七月晦日,佛來迎云,七日後,當生我國。至八月六日,耆宿請以豉酒治病。師曰,律無通文。又請飲米汁,師曰,日過中矣。又請飲蜜水,乃披律尋文,卷未半,坐逝,壽八十三。贊曰,
初往天竺求律,法顯沙門(第九)。晉安帝隆安二年己亥,從長安發足西往。義熙十二年甲寅,泛海而還。備嘗險阻,具在本傳。贊曰,
東土禪宗初祖,菩提達磨大師(第十)。南天竺香至王子。西土二十七祖般若多羅付以大法,囑六十年後,往震旦行化。梁大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武帝詔見,問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云,廓然無聖。問,對朕者誰。云,不識。帝不契,遂渡江入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後付法與二祖慧可,并授袈裟表信。且曰,楞伽四卷,可以印心。往雲門千聖寺坐逝,葬全身於熊耳山。明年宋雲從西域回,遇師隻履手攜,翩翩獨邁。開壙而視,唯空棺隻履。贊曰,
天台教主智者大師(第十一)。名智顗,字德安,俗姓陳,父梁益陽侯。母徐氏,夢香煙五彩,入懷而妊。生時神光發屋,堯眉舜目,臥即合掌,面必向西。十七誓為沙門,十八出家,二十受具,精通律藏,常樂禪悅。二十三謁思禪師於光州大蘇山。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即示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昏曉苦到,如教研心,柏盡繼栗,月沒燎松。二七豁然大悟,三十歲遊金陵,三十八入天台。卜居於佛隴,降魔於華頂。陳少主復請住金陵光宅寺,講法華經。隋太子受戒,上師號曰智者。次於荊州玉泉,授關雲長神五戒。說法華玄義,摩訶止觀。五十八歸天台,年六十說諸法門,安坐入寂,藏龕於佛隴西南峰。煬帝大業元年開視,唯空床虛帳而已。生平造寺三十六所,造經十五大藏,造像八十萬軀,剃度萬四千人,傳法者三十二人,得悟者千餘人,三十年唯一納。贊曰,
慈恩教主玄奘法師(第十二)。洛陽陳氏子。十一歲,誦通維摩法華。唐太宗貞觀三年,遊西竺。備嘗險阻,歷百三十國。凡如來化跡,無不禮敬。初欲學龍樹宗,其徒令服藥求長生,方可研宗旨。師本欲求經,恐負宿願,遂學法相於戒賢法師。賢已一百三歲,蒙文殊付託,忍死待師。貞觀十九年東歸,撰西域記,譯地論,唯識大般若經等。高宗麟德元年二月,令眾念彌勒佛,右脅而逝,是夕白虹四道貫并宿。贊曰,
密教初祖,金剛智灌頂國師(第十三)。西土人,親傳龍智阿闍黎法。唐開元七年,抵廣州,詔入見,館大慈恩寺,圖七俱胝像,令自開目。明年遷薦福,所至結壇作灌頂道場。二十年八月,告其徒曰,白月圓時,吾逝矣。至期,右遶毘盧像,頂安貝葉,坐逝。贊曰,
清涼教主澄觀國師(第十四)會稽人,姓夏侯。十四歲誦法華經得度。先學律,次學論,次學賢首宗,次從荊谿學台宗,次遍學南北二宗。凡此土儒老,竺乾梵書,外部異計,四韋五明,顯密儀軌,莫不旁通。居大華嚴寺,專行方等懺法。講華嚴經,造新疏,及演義鈔。壽一百二歲,臘八十三。身九尺四寸,手垂過膝,夜目發光,晝仍不瞬。才供二筆,日記萬言。十誓律身,盡形一食。歷九朝為七帝師,講華嚴至五十遍,建無遮大會十五會,宏法弟子三十八人。贊曰,
會歸宗鏡,永明大禪師(第十五)。名延壽,字沖玄。吳越王時為稅務,用官錢放生,當棄市,臨刃色不變。貸命,出家,得法於韶國師。九旬入定,鳥巢衣裓,行法華懺。見普賢執蓮花在手,特上天台智者巖,作甲乙二鬮,甲一生禪定,乙誦經萬善莊嚴淨土,七度得乙鬮,於是專修淨業。誦經三載,觀音以甘露灌其口,日課一百八事,未嘗暫廢。師以天台賢首慈恩三宗互異,乃館其徒之知法者,博閱義海,更相質難,而衡以心宗。又集大乘經論六十部,兩土聖賢三百家之言,證成唯心之旨。為宗鏡錄百卷,及萬善同歸集等。師坐逝後,有臨川比丘,病入冥,見閻王拜師像云,於西方上品受生矣。贊曰,
得戒和尚,雲棲大師(第十六)。諱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古杭人,姓沈,少為名儒。三十歲出家,參遍融等大老,密有契悟。住靜雲棲,不覺成叢席。專修淨土,敦尚戒律。不拈機緣,不稱方丈,不崇殿閣,不侈衣食。以平易老實,力挽浮風。凡警策大眾,開示出生死事,未嘗不聲淚俱下。放生結緣,施食作福,不計其數。年八十二示寂。旭少為邪師所誤,力詆三寶,聞大師自知錄序,始轉邪心。廿四出家,入山作務,見規約中,有學戒式。遂發菩提心,胡跪大師像前,然香頂受二種戒本,以附私淑之科。贊曰,
刻書本藏,紫柏大師(第十七)諱真可,字達觀,別號紫柏,吳江沈氏子。行腳時,因疑張拙偈大悟。參遍融尊宿,願嗣其德。師念大藏卷帙重多,遐方僻陬,有不聞法名者。倡刻方冊,以便流通。設遇輕謗,願自代罪。令處處見聞經法,作金剛種,皆大師力也。大法自任,絕無我相。心直口快,不顧時忌。發願入狴獄酬宿債,獄中度無量人。乃說偈坐逝,壽六十一。越十一年,憨大師茶毘之,舍利無數。生平專持毘舍浮佛偈,亦以示人。四十餘年,脅不著席,不見女人,常露坐不避風霜。重興梵剎十五所。古宿語錄,若寂音尊者所著論文,世所不聞,盡搜刻之。贊曰,
夢中接引憨山大師(第十八)。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和州人,姓蔡。生時白衣重包,浴水異香,口如仰月,眉五彩,髮紺青色。十二歲出家,二十六入燕,盤山住月餘,身世豁空。胡順菴署中,入定一七,皆無取著。住五臺八年,夢法界圓融觀境,又夢昇彌勒樓閣,聞說識智差別之義。次住東海牢山,豁悟楞嚴觀境。後因方士流言,逮下詔獄,受種種刑,神色不異,夢大士安慰。以百萬生靈託之。遣戍雷陽,力清曹谿祖庭,為靈通侍者受戒。代戴督府出師征撫猺獞,果救百萬餘命。晚赦歸南嶽,次住匡山五乳峰。閉關念佛,晝夜六時,各課萬聲。庚申雪嶺峻師登山問安,旭寄香一瓣,蒙大師慈札獎導,偈語開示。辛酉大師復住曹谿,壬戌旭決志出家,三夢大師接引。恨駑劣不能遠趨,乃求峻師剃髮,以是大師所讚許也。癸亥冬,旭在天台打七,忽夢大師容稍憔悴,似有所囑。後知正屬示寂時矣。壽七十八,龕遷曹谿。歷年二十,開視之,全身堅固,衣服鮮明,爪髮俱長,皮膚黃白,光潤如生。遂金漆護之,同六祖肉身供養。贊曰,
自像贊三十三首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九之四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6 冊 No. B348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9-2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