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卷十
頌古
洞山邈師真
德山不荅話
臨濟思蒿枝
興化擯維那
三聖透網鱗
洞山初喫棒
僧問巴陵:「如何是道?」陵曰:「明眼人落井。」
僧問巴陵:「如何是吹毛劍?」陵曰:「珊瑚枝枝撐著月。」
僧問巴陵:「如何是提婆宗?」陵曰:「銀碗裏盛雪。」
僧問香林:「如何是室內一盞燈?」林曰:「三人證龜成鱉。」
臨濟喫棒
首山荅僧問佛話
問南泉路
經首
報恩明和尚問座主:「經云:『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從上有多少大悟者,天台山嶷然,如何不消殞?」主無對。師代曰:「和尚更須買草鞋行腳。」
良遂參麻谷
僧問:「那吒太子析骨析肉還父母,然後現本身為父母說法,如何是那吒本身?」師撫掌三下。又曰:「天花吹不盡,處處鳥啣飛。」
僧問臨濟和尚道:「有一人淪劫在途中不離家舍;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那個合受人天供養?」師曰:「者小廝兒更要乞蒿枝在,且放過一著。」
僧問南泉:「師歸丈室將何指示?」泉曰:「昨夜三更失卻牛,天明起來失卻火。」
太陽托浮山接投子公案
南院示:「啐啄同時至,僧再來舉似。」風穴曰:「者漢會也。」
興化到大覺,至言下薦得臨濟於黃檗喫棒的道理
西院因天平漪下四錯,至漪住後自曰:「發足行腳時,早是錯了。」
長沙因秀才問《千佛名經》
明招到坦長老處,坦曰:「夫參學!一人所在亦須到,半人所在亦須到。」招便問:「一人所在即不問,如何是半人所在?」坦無對。後令小師問招,招曰:「你欲識半人所在麼?也秪是個弄泥團漢。」
洞山五位
世尊
達磨
六祖
馬祖
石頭
溈山
臨濟
洞山
雲門
法眼
偈
壽昌師翁七旬猶自躬耕呈之
僊亭上東苑和尚
董巖上博山和尚
侍東苑和尚觀梅
酬和李太宰(三)
示石象雲憲副
寄懷廬山觀一老宿
送達虛上座歸圓通
送惟心上座主清涼事
倚杖羹湖精舍示元蒼上座
示王以介太史
榷部蘭陽陶菴陳公過訪
登金山示韓居士
挽寬居禪人
寄蕭伯玉居士
示朱葵石居士
荅埽菴諸公過訪(二)
偕余繼泉諸友觀雪
榕城有懷
初住玄沙
寄榕城曹能始觀察
答浦城曾心蕊大史
丙寅小華山除夜
題李白青山墓
寄祖心上座
寄古雪哲侍者
示曹雲上座
示嶸石禪人
示大印羅繡銘居士
示余周生參戎
示夢持禪人
示曙之禪人
示彬雅沖禪人
示張坤含居士
示方睿作居士
示潘中懿居士
示法音禪人
登廩山禮蘊空祖塔
登峨峰
鎮衣潭
示辛卿居士
示梅惠連居士
示瑞巒鷲禪人
示朱遂初大行
示朱南美宗侯
示鄧信之居士
示王玄發居士
示王子展居士
寄衡陽漚和法師
示白花菴夢衡禪人
示劉受斯明府
示聞生
示胡蘭石
示宋山眉居士
寄出泥尹洞庭
寄石溪上座
送奚籟禪人歸西江
送薛更翁往吳門
薛更生居士頌予《莊子.天下篇》喜而和之(二)
過中都臨水寺觀聖跡
示滴投曾青藜
和愚菴和尚游蘭亭
贈西遯祁居士
贈魯青海居士
壽湛持如公
慰張興公悼內
常山早發
吊桂轂大師
答三宜和尚
和譚梁生居士(二)
挽慧持上座
寄金陵焦太史
與梅長公中丞(二)
與客譚《易》漫成(二)
題留侯詩示吳大煥冠軍
贈豫章熊銓部
九江黃闇齊兵憲過訪
寄薛更生居士
示郭天門居士
鄱湖秋夜放舟,偶追憶心鏡、雪生二子,恨不得與同觀此景(二)
示陳彬吾居士
送研窮上座歸徑山
靜虛老僧從無為州三步一拜至太平覲杖人因示之
讀黃元公決命辭之作
示大輔徐居士能孝以淨業
示左子忠居士
示左子厚居士
示密印禪人
示梵文禪人
示天然禪人
臨濟喫棒頌示雙炯瞳子
辛卯冬祭黃元公居士靈柩(二)
示思予聞子
與奇侍者看雨舉古示之
示密傳健禪人
示蓮勺璸公歸武林
示奇侍者栽石
示王子京兵憲
示我文禪人
示興珠子參
因僧問:「二六時中如何參究?」曰:「鑿壁偷光。」僧曰:「不會。」曰:「傷心題柱。」乃以偈示之(二)
示石谿
送麗中法姪歸省嵩乳和尚
送千丈英子還閩省親
壽石照禪師
壽好木禪師
壽南山天愚禪師
示禪人(二)
付松山補子
付梅逢忍子
示松山孝禪人
示廉謹可師
原人
原才
示侍者
示靜者
示續宗法師
壽春方孩未侍御招,住真歇了禪師道場次韻
卷十終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25 冊 No. B174 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1-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黃金愛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