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武林靈隱寺志

[A1]靈隱寺位於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山靈隱山與天竺山合稱武林距城十餘里其山控湖扼江有龍盤鳳翥之狀為仙靈區宅其呼猿洞與冷泉亭乃錢塘八景之一寺始建於東晉咸和三年(三二八)為竺僧慧理所創葛洪書山門榜曰「絕勝覺場」此寺於隋前之興廢莫考至唐代駱賓王避禍隱于此靈隱之名大著大曆六年(七七一)重修會昌(八四一~八四六)廢教寺毀僧散後稍興復規制未宏至吳越錢忠懿王時命永明延壽禪師重為開拓殿宇一新宋真宗景德四年(一〇〇七)賜稱「景德靈隱禪寺」宋室南渡後高宗孝宗翠華屢幸當時號稱禪窟為五名山之第二元至正十九年(一三五九)寺毀於兵二十三年(一三六三)重建明洪武永樂宣德數度興建復還舊觀隆慶三年(一五六九)燬於雷火萬曆間重建其後經戰亂寺殿多毀清順治年間宏禮重建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賜名「雲林寺」此後均稱雲林寺寺志舊有明萬曆間白珩所修稿清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孫治重修為十二卷十年(一六七一)徐增就孫志重編為八卷分為十四門開山重興山水梵宇古塔古蹟禪祖法語檀越人物藝文遺事雜記後附「山地蕩總目」開山重興山水三門記建置梵宇古塔古蹟記形勝禪祖記歷代住持之傳略法語載高僧上堂語錄檀越人物記與本寺有關之人物藝文遺事雜記則錄歷代詩文碑記與遺聞逸事也山地蕩總目則載本寺之田產也康熙以前靈隱寺文獻略備於此因志成之時在康熙賜名之前故仍以靈隱寺名此志初刻於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茲據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錢塘丁氏重刋本景印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靈隱寺志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孫治撰徐增重編字宇台仁和人字子能吳縣人其書因明萬厤中昌黎白珩之志稍增損之體例與他志略同惟以宦遊寄寓之人概收之〈人物〉一門則事涉創造於義未安

方內名山祖席琳宮莫不有誌一以顯山川名勝二以表興創功勛次則人物雄奇宮殿瑰麗畋漁舊聞搜羅怪異建置沿革之由再造中興之績莫不綺綰繡錯纖毫備載顧以天下靈山區中名勝獨可以無誌乎又況靈隱以一百餘代禪祖之後其中或開創或重興或建功業幾條或置殿堂幾帶功業難冺莫不表揚獨先師具德老人荼瘁二十餘年舉全座靈山尺寸而鼎興之從外至內殿閣巍峩堂寮鱗砌佛像嚴麗金碧輝煌隨一殿一堂一房一舍一樓一閣皆一手擎出脫體斬新雖曰重興實同開創又可以無誌乎有誌也唐宋以來舊誌有無不可得考所見者白珩子佩氏之誌而已白誌太略又用筆近俚蒐討未備不成佳書先師重建靈隱之後又有誌矣則吾友孫宇台祉翁之筆也宇台於先師重建功業極力發揮已十有六七獨於靈隱名勝開章發軔辯論太多紆迴曲折樂成辯駮山水之書似乖傳信先師臨上雙徑手是編親授顯囑以校讐付刻戒顯一覽覺多所未安適吾吳門故友徐子能氏惠顧冷泉余乃篤館之丈室初屬塗抹拙集次舉白孫二誌力求典竄子能乃焚膏繼晷盡力校讎研磨秃盡管城坐穿皋比閱一載而後成舉白誌之俚俗者而雅馴之孫誌之迂曲者而直捷之肰後開門見山如飛來冷泉舉目洞達先師重興大業葢天蓋地和盤託出矣有此書也不惟先師血汗永耀靈山并一百餘代禪祖其崩崖裂石之法語飡冰嚼雪之高風及古今鉅公偉人奇文異藻囊括殆盡雖不比二酉厔𥂕之藏以此懸之國門名山豈不共昭垂不朽哉爰付剞劂質之大方靈山一會從此永遠未散矣

康熙歲次壬子閏七月既望靈隱嗣法繼席門人戒顯百和南撰

昔大聖人之立教垂世也皆有時節因緣蓋不於前不於後適當其際因時制宜之謂也釋迦老子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始以因緣次以境智終以般若解脫末後拈花此正法之時節因緣也既而阿難結集鳩摩羅什翻譯乃至康僧會之建塔梁武帝之懺法此象法之時節因緣也是時講席彌天法師爭立妙論狃于文字達摩從西天來直提正令埽盡見聞此祖師之時節因緣也今已在末法中矣興末法之聖人豈尚有待歟蒼生困苦已深末法之聖人其心不知若何汲汲而無如時節因緣之未至也震旦自孔子述經後五六百年聖教漸遠司馬遷本太史公以成《史記》于是班固從而傚之輯前漢一代事蹟而為書自此而降代各一書故有「二十一史」之稱《史記》中列八書《前漢書》乃變而為十志後世人又傚之于是郡縣有誌寺亦有誌此《武林靈隱寺誌》所由來也靈隱寺誌最初者已不可得見所得見者白誌與孫誌耳白子佩氏為易菴大師修誌在明萬曆壬辰孫宇台氏為具德和尚修誌在康熙癸卯九年冬余過靈隱時晦山和尚住持屬余重修之鄭夾漈嘗有言「誌者憲章之所賴非深于典故者不能」江文通亦云「修史之難莫過于誌」吾輩不諳法門事則修寺誌不尤難乎史遷謂之整齊故事一似易之此在子長則然後漢而下正以整齊為難耳余幼嘗侍教于大君子矣習其緒論今余已六十衰遲自棄從不敢身預其事茲既已有人整齊之而余何必復修之修之而余不辭者蓋有故焉聖歎嘗言之「適幸作得一篇文字可惜早間欲作而為他事所奪失卻一篇文字假今不作明日作當更另有一篇文字」此深知時節因緣之道者也是故在易菴時有易菴時之靈隱誌書在具和尚時有具和尚時之靈隱誌書在晦和尚時又有晦和尚時之靈隱誌書時節因緣先後固不得相假也雖然人各有心各如其面用我之手握我之筆發抒我之意以為我所修之誌各求其當遑計修誌之前有其人焉不敢與之或有異同又遑計吾誌修之後有其人焉與我絕不異同也即我既修之後屬我重修我亦不能必其無異同焉我總聽之于時節因緣而已矣

康熙十年歲在辛亥夏六月望日吳門徐增子能氏書于靈隱寺面壁軒

樵者於樵之外無所事焉然武林為佳山水而樵者又生長其間則安得默然而已耶具德禮和尚臨濟之大宗匠也其以眾人之請而來至此也蓋翦其蓬蒿而居之越十有三載而琳宮梵宇煥然而鼎新焉樵者樂山林之寵榮又不可以無志雖然靈隱有志前此矣萬曆三年昌黎白氏之所修者吾見之矣白氏為志凡三易稿而帝虎雜出年祀淆亂況以陋劣如樵者哉雖然以大師之靈竭樵之志慮則於今昔記載或冀其有當於萬一焉耳若以比方於楊衒之之《洛陽伽藍》則樵豈敢

康熙二年癸卯秋七月西山樵者孫治撰

武林靈隱寺誌序

名山多有誌而作者殊難其人非作者之難其人而名山之難誌也蓋紀事務奇則怪迂以濫耳標理猥并則龐雜以淆目而徑露寡聞者畏上古如雷門好奇弔詭者視世俗如蒙茸甚矣名山之難誌而益以見作者之難其人也予讀樵者誌靈隱十二卷雅而不誣贍而有體其舉賾也雖幽隱不廢其述類也雖猥近不遺斌斌乎置于古作者之間又奚疑焉余生長武林喜述舊聞即如葛立之《鶴林玉露》僧懷顯《錢唐勝蹟》傅牧《西湖古事》周益公《平園日記》牟應隆《隆山雜記》四水潛夫《武林舊事》楊瑀《山居新錄》岳珂《桯史》劉孟熙《霏屑錄》葉子奇《草木子》之類名不能盡述而存者或寡樵者網羅無所缺失按部就班入其中者如圃西山侯鯖獺髓無以異也又其逸氣雋句又如讀先秦以上檀穀之書予驚怖其言而無極也然則具德和尚重興靈隱功冠八紘道光千載而斯誌直空前後其不朽矣乎樵者為誰予友孫子宇台孫子之稱「西山樵者」蓋其志也

康熙二年歲次癸卯秋八月嚴沆顥亭氏撰

靈隱寺誌總目

  • 山圖

  • 卷之一

    • 開山

    • 重興

    • 山水

  • 卷之二

    • 梵宇

    • 古塔

    • 古蹟

  • 卷之三(上)

    • 禪祖

  • 卷之三(下)

    • 禪祖

  • 卷之四

    • 法語

  • 卷之五(上)

    • 檀越

  • 卷之五(下)

    • 人物

  • 卷之六(上)

    • 藝文(碑記)

  • 卷之六(下)

    • 藝文(記 序 志 表 書 疏 贊 言 論 銘)

  • 卷之七

    • 藝文(跋 啟 塔銘 塔表 行狀)

  • 卷之八(附山地數)

    • 遺事

    • 雜記

    • 山地蕩總目

      • 舊存

      • 檀施

      • 續置

武林靈隱寺誌卷之一

開山始迹

原夫西方聖人之教被于震旦也漢明帝兆金身之夢白馬馱經康僧會恊舍利之求赤烏建塔由是而降聖教大行彼方聖賢乘運顯迹或遙空振錫或隨處託生所在之處建立道場以保佑君國利濟民生其心甚遠其功甚大近代天下大剎在吳越間者推靈隱寺為首然開山實自理公踵其後者豈得忘其所始耶誌開山第一

靈隱寺在今杭州武林山去城十餘里其山控湖扼江有龍盤鳳翥之狀為仙靈區宅東晉咸和三年竺僧慧理遊至武林見飛來峰而歎曰「此為天竺靈鷲峰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人咸不信理公曰「此峰向有黑白二猿在洞修行必相隨至此」理公即于洞口呼之二猿立出有此因緣連建五剎靈鷲靈山靈峰等或廢或更而靈隱獨存厯代以來永為禪窟五燈互照臨濟子孫居多今重興者為具德和尚是法運使然也

重興緣起

吾于興廢之際而重有感乎其人也古來大剎不一其始也有善知識以創之迨其後至瓜分房屋各利其生殿閣荒涼鞠為茂草往往然也今觀靈隱金碧莊嚴冠于諸方而亦知二十年前衰落之不堪也嗟乎不有住持其何以寺不有廢者其何以興然則靈隱之廢天之所以開大善知識也誌重興第二

昔理公之開山也固非偶然今靈隱之重興也亦多奇兆明季以來寺已廢敗本山二十四房于順治六年己丑敦請臨濟正宗三十二代具德大和尚住持和尚乃三峰老人之嫡嗣天童老人之法孫也天童一棒當下直捷三峰玄要宏暢綱宗具和尚兼而行之道風廣被十坐道場位下法從動以千計是時和尚在佛日先有烏程金姓者寓靈隱夢寺中鼓吹迎大慧禪師至又僧數輩夢明教禪師囑迎和尚更有異者佛日忽一日至夜半四無人聲聞伽藍殿閧然細聆之則靈隱伽藍與佛日伽藍相爭也于是本山僧眾闔郡護法敦請不已而和尚于己丑進院至則慨然曰「夫所謂道場者上以莊嚴尊像敬禮三寶使人得以瞻仰下以鍵鎚衲子傳佛祖慧命外以接待宰官居士內以安置諸執事一應僧眾寮屋缺一不可今無歇足處則鷲嶺飛來之瑞理公開建之功乃至于此」即率大眾躬親秉耒斬棘除壤凡事先之不辭勞苦乃于庚寅冬集料興工若法堂方丈客舍僧寮鐘樓浴室等次第而成煥然一新矣大殿歲久方思修葺而大殿灾此豈神天佛祖以為非和尚不能鼎建而故以是委和尚歟舊殿高十三丈度非百萬金錢不可就功程浩大揆之世情人咸難之和尚立排眾議乃發誓願曰「大丈夫出家學佛身非我有擔荷重遠為末劫津梁顧造一佛殿而便束手卸肩耶」于是堅金剛心奮勇猛力眾心既齊人天協助所最難辦者無如巨材乃命工師求諸徽玉等山山深水遠卒不能下不日水大發從空瀉出咸驚靈異宰官護法檀越施財貧者用力役夫助工其聚如雲其心如火不三年而殿成上梁之日人來觀者十有餘萬擁塞如山咸頌和尚法力其聲如雷諸山谷應說者謂「自建造以來未見若斯之盛者也」其餘寮舍寛敞足以容眾四方來參者歲以萬指計雲水往來日以二三千指計賓客輻輳無一𡩬晷使人虛往實歸譬如甘露水咸得滿願因緣福報至矣極矣非真天下大善知識何以有此未幾應徑山之請乃請法嗣雲居補處即今之晦山和尚也和尚具大才少與吳梅村祭酒同筆研名籍甚甲申春聞李賊破京慟哭焚書即以金剛王寶劒斬斷葛藤于千華老人處受具于具德老人處傳法印日夜究心綱宗與從前祖師如鏡照花如水和乳化行江楚連踞雲居四祖疏山薦福諸大祖席曾著《鍛鍊禪人說》十三篇諸方畏仰每結制一七之期必有數人省發正法眼藏之利益學人有如此滹沱絕學重開生面以大展具老人未竟之緒靈隱重興固不在殿宇鼎新已也

武林山水

誌靈隱為寺也而何以及武林蓋先有武林山水而後有寺也從古聖賢負佛祖慧命為人天眼目者往往遠城市而居山林非耽名勝重道場也道場為莊嚴法寶陶鑄衲子之地豈擾擾名利之藪可得而混雜者哉故古剎必在名山不惟使皈心法道者得山水清迥之氣以資其禪定且使遨遊山水者瞻仰紺宇以發其道心然則助道因緣莫名山若也乃誌武林山水為第三

武林山水其載于邑乘見于遊人記詠亦既詳且備矣而茲何以誌之武林山峰嶺不一名剎甚多而世之稱靈隱者必曰「武林靈隱」說者又以北高峰西麓寺之所坐之山為武林則安得有六十里之廣要之武林是合六十里之山而言之也孫宇台誌云「武林在錢唐縣發源于天目森列錢唐東至赤山埠進龍浦西至古蕩西溪北環西湖南控浙江週迴六十餘里為當」吾于是知靈隱之得以武林稱者當理公未創寺之前祗有武林及理公建寺武林山亦止一靈隱故稱「武林靈隱」今之三竺諸剎分踞武林者皆在靈隱既建之後是以不聞稱「武林三竺」明乎不得與靈隱抗行也夫廣六十里之武林山既為三竺諸寺所分踞則誌靈隱寺者不可得而盡舉若就所坐之山而誌之則又非稱「武林靈隱」之義矣吾今就其西山迤邐一帶以誌之

其峰則有

飛來峰

即靈鷲峰也為靈隱寺案山以竺僧理公得名高五十餘丈此峰中空外奇玲瓏磊塊說者謂其如矯龍奔象伏虎驚猿墮者將壓翹者欲飛是也然未能盡其形容也其石有竅有罅有筋有稜有如手指攢撮者有如鐵線疏剔者有如老松皮者有如蟲蝕者有如蟻穴湧起者有如蜂房相比者有如波浪衝激者有如凍雲合遝者下本淺土勢若懸浮橫豎反側非人思想之所得及石色非青非紫帶白帶綠石隙生樹木甚老甚瘦輒有無根藤附之秋有紅葉豔若布錦坐冷泉亭望去迥出世外多生藥草鮮知其名其從西天飛來無疑洵武林山之第一峰也(其洞另詳)

蓮華峰

在飛來峰西高起而聯屬者是也《水經》謂孤石壁立大三十圍高百丈今從下遙望下闊上銳從頂視下其石四面敷開如蓮華瓣狀故名

宰相峰

在蓮華峰北下向西如宰相執笏待漏狀

月桂峰

在飛來峰西南唐天寶中嘗雨桂子有一子成樹慈雲懺主居此十二年宋天聖中丁卯秋七八月兩望夜殿堂左右天降若雨其大若豆其圓若珠有黃白黑三種色帶殻味辛此月中桂子也因取播種林下浹旬而甲坼彌月盈寸綠葉可玩明年春移植白猿峰下迴軒亭凡二十有五株其它桂樹甚多而今無存者以花時多得煩惱不去培植漸至彫盡康熙五年靈隱大殿落成後八月十三日早起載堂禪師聞屋上歷落有聲出而視之其狀圓而長大踰萆麻子殼有文亦相類大殿法堂方丈前後都有拈取呈具德和尚「此月中桂子吾已見過二次」載公秦川人今為晦山和尚法嗣曾住持石門虎嘯寺曩在具和尚位下因收貯二合許將移至秦中種之時有好事者聞之咸索觀輒取四五枚去纔至揚州而桂子已盡駱賓王有句云「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其語不虛則唐初已落過然落必有瑞應具和尚重興靈隱寺十有七年間凡三見矣

白猿峰

理公嘗畜白猿于此

稽留峰

在蓮華峰峰形正不偏無別峰迤邐傾昃突兀之狀俗譌為「雞籠山」是也

北高峰

武林山左支之最高者自下至頂九十二丈樵蹊陡峻以曲折為灣共三十六灣登絕頂瞻眺羣山孫列湖水鏡涵江流折為帶環海色宿為莽沆真大觀也上有五顯廟塔一座

烏石峰

在北高峰西上有烏石故名昔趙清獻判奪法安院歸靈隱作形勝又名「形勝山」

龍門峰

在烏石西上有石對峙如門

西原峰

在龍門西南武林水北澗發源處也

雙檜峰

在龍門南上竺右山也上有雙檜望之如蓋

白雲峰

上竺坐山常有白雲覆其上

中印峰

在上竺左昔寶掌開中竺山掌乃西域五印度之中印人故名中印

乳竇峰

山下有乳泉白色

獅子峰

與中印峰左右相夾為上竺路也頂有奇石狀如獅踞

香罏峰

善住峰

善住峰與中印相連因寶掌住世故名《悲華經》摩尼太子成道號「善住珍寶山王」

其嶺則有

駝巘嶺

北峰東盡處宛如駝肩今作桃源

石人嶺

北峰西高六十二丈路屈曲如羊腸通西溪

東墓嶺

通黃山

楓木嶺

中印峰路

白沙嶺

以沙白得名通梵村

郎當嶺

又名「捫壁嶺」左迫削嶂右臨深溪緣木扳蘿方可舉趾故稱「郎當」又上為天門東通龍井南通五雲

幽淙嶺

深壑泠泠巉石齒齒陟此者須前後牽挽草樹周密仰天一線俗名「水出嶺」與郎當嶺接

東嶺

下竺東大路

西嶺

道標和尚結廬于此

仙芝嶺

月桂峰下南北二山通衢俗名「胭脂嶺」

黃泥嶺

胭脂嶺餘氣

其塢則有

於家塢

雷院西玄本塔基

水岡塢

在北高峰水從東下

巢居塢

泝澗而西達韜光許由夏則巢居又云「巢父所居」故名

大桐塢

烏石峰西

石人塢

石人嶺下

白沙塢

白沙嶺下

桐木塢

楓木嶺下舊有吳寺通中竺

騰雲塢

上竺後通白雲峰

楊梅塢

廢興福寺路對上竺(興福舊名「彌陀教院」得月輝老宿重興)

永清塢

對中竺內有菴名永清

神道塢

與下竺對

慈雲塢

以慈雲建塔得名

葛塢

葛井處也

活沙塢

上至天門諸山下伏

水竹塢

珍珠塢

瑞岡塢

鷂子塢

其洞則有

龍泓洞

前當迴龍橋後通冷泉澗㟏岈懸霤挂碧湧金似真非真內有通天處漏天如井後人題「通天洞」三字其側有小洞底地無垠傳聞昔有採石乳者入之不已聞篙櫓風浪之聲謂度浙江通蕭山者即此洞也內有蔣之奇篆書(未見)賈似道題名(見後卷八)唐丁飛宅於中

玉乳洞

一名巖石室一名羅漢洞吳赤烏二年葛孝先于此得道後人就道畔鑿住世羅漢十六尊其迴旋曲折小有蠻蝸涓滴沁凝大旱不竭豈上仙蛻白石之繭而龍鼻為大陰之戶耶

射旭洞

一名青林巖即理公巖有唐楊遵篆書三大字見石隙乃理公燕寂之處又名燕寂巖其下四極三門鰲撐而立其上豐額險足龜殼猶存外視則洞可容百數人內視則巖可樹百椽屋藤蘿聯絡峰石縱橫無愧署書「八面玲瓏」四字者也內小石有「金光洞」字側有周伯琦篆書〈理公巖記〉一碑(見文內)山多櫧桂木葉常青淩冬不彫故曰青林又曰香林

呼猿洞

在蓮華峰麓即慧公驗飛來峰處六朝宋時有僧智一訪舊蹟畜猿于此其洞門甚狹側身乃容內廣堂皇[宴-女+六]如長夜又一洞炬火傴行數百武或高平如砥或齰䶦如牙又一洞非螣蚺不入故人憚而未詳

金佛洞

飛來峰南下竺薝蔔堂後

香林洞

亦名香桂林黃初菴有詩

圓公洞

三生石側為圓澤會處也

其巖則[A2]

龍泓巖

在龍泓洞洞有室曰巖

青林巖

在青林洞

理公巖

理公燕寂處也

玉女巖

飛來峰頂一名新婦石巖下石罅有水如玉女潭也

日月巖

在下竺山一圓如日一半灣如月

虎頭巖

在蓮華峰下虎頭禪師以此為號

千歲巖

以寶掌為名

天香巖

在中印峰山半又名百歲巖

白雲巖

永清塢新菴

百丈巖

雙檜峰後

烏石巖

白雲峰後

其石則有

石蓮

即蓮華峰也

石梁

在飛來峰頂長一丈亘石上如梁

三生石

(下竺右)

水波石

(下竺後石上有水波紋舊時江水至此)

鬬鷄石

無考

卧龍石

慈雲種梅其上其詩有「梅有和羹實龍無為雨時」之句

一指石

龍泓洞旁

石筍

烏石峰山半高數仞周可七八抱圓峭特立亦名卓筆峰

石室

在韜光山後真觀坐其中得道者名「頭陀石室」理公巖下者名「巖石室」其一未詳

獅子石

韜光山後高數仞

石人

在嶺上近視如將軍戴鐵笠之狀遠望又如幼女雙髻也

棋盤石

在永清塢中高數丈色赤如丹廣丈許平如砥嘗有老僧謂邵山子埽葉林中得石棋子

醉石

方廣一尋在洪有竹園浴蓮池側主人以其平踞可觴咏也名曰「水臺盤」白珩〈靈隱記〉曰「至是搜名勝而此石以小見遺夜夢人指曰何忘醉石也

其棧則有

伏虎棧

陸羽《二寺記》言「靈隱澗中奇石後為朱勔取去

連巖棧

飛來峰頂石級猶存白子佩原誌謂連雲棧與伏虎棧皆峰麓奇石楊真伽鑿為佛像

其水則有

南澗

一會支澗七

南發源于五雲山水出嶺

西合上竺兩山支澗徑靈隱房小橋合流過五雲山路小廟橋又合觀音井水經時橋(匯水陰溝)出金佛橋(在普門內)過天巖房橋

東合楊梅塢支澗出琮老橋(僧琮建)東合中竺永清塢支澗北出中竺寺橋東合下竺神道塢支澗北過下竺寺橋東合月桂峰支澗(三水橫出如川名葛洪水)過慈雲北澗出飛來峰至龍迹橋會北澗

北澗

一會支澗十

發源于西源峰南合白沙塢支澗西合永安支澗西北合大桐塢支澗流過吳寺橋西北合烏石峰水南會呼猿澗暗水南合冷泉水源北合石筍支澗又北會金沙銀沙支澗又北合韜光支澗東流過曹家橋渟匯于靈隱石門澗經瀑雷橋(今廢)迴龍橋會南澗水于合澗橋下(舊橋三洞今修)曰靈隱浦(南宋通舟至此)北合水架塢支澗西流過白樂橋北合瑞雲塢水經雷院名「後澗溪」出唐家橋東南趨西行春橋逕東行春橋逕金沙灘裏五橋匯為西湖

其泉則有

冷泉

相傳在蓮華峰麓今在寺前堆藍漾碧冬夏常盈池旁有嶔𡼭空洞形家以招提擁北高而面飛來宜匯此澗置閘以蓄水建亭其上者唐刺史元藇廣池者宋僧如璧也

溫泉

在冷泉之上首今涸

渦渚泉

臨安誌云在東嶼

卧龍泉

在渦渚側

醴泉

在渦渚右大曆六年出酌之療疾

蕭公泉

在寺右

伏犀泉

在飛來峰頂

瓔珞泉

下竺後巖元時竭僧允若祝曰「吾緣在是泉當再來」已而泉出

蓮華泉 跳珠泉

此二泉疑在慈雲塔院處東坡有〈和周次元跳珠泉詩〉

上永福

(劉宋慧琳禪師開山明弘治間洪水堙廢順治間靜照法師重興)

金沙泉 銀沙泉

俱在上永福二方石池現存

觀音泉

上竺為大悲泉在講堂下流繞殿前經如意池池以青石闌之方丈許石面鏤如意文

夢泉

宋崇寧元年浙西大旱寺中廚水不給主僧玉法師夢泉發于西坡鑿之果得

薈泉

在雙檜峰

華光泉

在白雲西院

凝翠泉

在獅子峰下

水月泉

在中印峰前

孫公泉

《上竺誌》謂孫思邈

玉液泉

永清塢

小龍泓泉

閻妃墓側

白公茶井泉

在形勝山麓舊鐵秀菴處

龍王泉

(康熙辛亥夏大旱韜光道上澗泉盡涸忽於龍王祠前迸出一泉充潤常住真龍神賜也)

其池則有

蘸筆池

在本寺東廊下丁行者學書處

茯苓池

在本寺西僧堂劚苓成池

金蓮池

在韜光

福泉池

下永福寺福王建亭其上

雲液池

在白雲峰

七星池

中竺殿前

金波池

集慶寺後

其井則有

葛翁大井

普福寺後洪丹井天下凡十三而在杭者三此與下竺井為二其一則在龍井翁家山有壇在雷院慶化山所植松在履泰將軍廟

天澤井

天澤井履泰將軍為天澤侯此其井也

武林靈隱寺誌卷一終


校注

[A1] 此「版本說明」一文原為書本開頭無頁碼之插頁今為標記架構上之需要移到此處且以 p0001a 為虛擬頁欄碼
[A2] 有【CB】[-]【志彙】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