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明州阿育王山續志

明州阿育王山續志第十六卷目錄

  • 先覺攷(補遺)
  • 舍利懴儀序 (釋實賢)
  • 贈荃公和尚住持方丈序 (黃應熊)
  • 遊育王寺 (鄭羽逵)
  • 嵩公和尚入城李海若孝亷招同人集𩀱桐齋時值新霽限韻 (全祖望)
  • 和前韻 (陳汝登)
  • 錢塘江候渡寄懷荃上人(二首) (謝德星)
  • 蘇長公〈宸奎閣記〉張無垢〈妙喜泉銘〉仆地已久乾隆丁巳冬豎之殿庭 (釋畹荃)
  • 題無異堂 (釋畹荃)
  • 元雪窗光禪師塔在鄮峯蒙泉之上蹟已冺滅惟荒榛亂石中有斷碣存焉 (釋畹荃)
  • 寄懷嵩公和尚 (謝誾祚)
  • 寄育王嵩來和尚 (釋成傳)
  • 留別荃公上人(二首) (范核)
  • 寄懷荃和尚 (謝為雯)
  • 過育王寺 (傅德榮)
  • 請啓 (萬經)
  • 重建鐘樓記 (鄭羽逵)
  • 同人登阿育王寺鐘樓 (顧祖訓)
  • 寄育王嵩和尚 (釋明訢)
  • 寄謝嵩來和尚詩箑 (釋常觀)
  • 寄懷嵩公和尚(集古) (傅德榮)
  • 阿育王寺 (釋宗輝)
  • 玉几堂看雪 (釋畹荃)
  • 題秋水閒房(六首) (釋畹荃)
  • 寄玉几嵩公(六首) (杜琦)

明州阿育王山續志卷第十六

先覺攷(補遺)

  • 晉開山利賔菩薩(并州離石人姓劉名薩訶法號慧達西晉太康三年鄮陰求塔出現開山歴宋五代皆律居講席其住持俱莫可攷)
  • 宋禪宗第一代宣密素禪師(嗣雲居齊公宋端拱元年奉勅自保福禪寺主此山寺始為十方禪剎按朱金華碑載寺之主僧自宣密素公始可攷見至洪武十一年約之裕公代經六十三傳矣七月初一日忌)
  • 第二代守初禪師(筠州人俗姓劉天禧五年住此山易寺南向八月初七日忌)
  • 第三代常坦禪師(嗣福昌善公三月廿一日忌)
  • 第四代澄逸禪師(嗣育王坦公八月十七日忌)
  • 第五代大覺璉禪師(字器之漳州龍溪陳氏子嗣泐潭澄公皇祐中仁宗召對化成殿問佛法大意奏對稱㫖賜大覺禪師之號又賜御書詩頌十有七篇建宸奎閣十二月廿九日忌)
  • 第六代寶鑑達禪師(饒州余氏子嗣福嚴感公十二月廿二日忌)
  • 第七代覺禪師(八月廿八日忌)
  • 第八代真戒振禪師(嗣瑞巖鴻公十一月二十日忌)
  • 第九代寧禪師(十一月三十日忌)
  • 第十代月堂昌禪師(四明吳氏子嗣雲峯慧公十月初十日忌)
  • 第十一代無竭曇禪師(嗣寶寧璣公正月十五日忌)
  • 第十二代聰禪師(六月廿一日忌)
  • 第十三代了空潭禪師(六月廿九日忌)
  • 第十四代真歇了禪師(十月初一日忌)
  • 第十五代無示諶禪師(九月十七日忌)
  • 第十六代佛智裕禪師(嗣圓悟勤公十一月十八日忌)
  • 第十七代圓悟粹禪師(十月初八日忌)
  • 第十八代野堂崇禪師(四明人嗣泐潭清公五月十三日忌)
  • 第十九代黙禪師(六月廿七日忌)
  • 第二十代大慧杲禪師(嗣圓悟和尚置般若莊田八月初十日忌)
  • 第二十一代大圓璞禪師(嗣大慧杲公二月初五日忌)
  • 第二十二代慈航朴禪師(二月初八日忌)
  • 第二十三代妙智廓禪師(八月初四日忌)
  • 第二十四代佛照光禪師(嗣大慧杲公三月十七日忌)
  • 第二十五代秀巖瑞禪師(閩人嗣佛照光公六月廿三日忌)
  • 第二十六代退谷雲禪師(嗣佛照光公十月十三日忌)
  • 第二十七代空叟印禪師(西蜀人嗣佛照光公六月初三日忌)
  • 第二十八代海印空禪師(十一月十九日忌)
  • 第二十九代晦菴明禪師(嗣鼓山永公五月十一日忌)
  • 第三十代孤雲權禪師([A1]陝西人嗣佛照光公十一月十七日忌)
  • 第三十一代如菴崇禪師(九月十三日忌)
  • 第三十二代晦巖光禪師(八月十二日忌)
  • 第三十三代無凖範禪師(嗣臥龍先公三月十八日忌)
  • 第三十四代石堂明禪師(二月初七日忌)
  • 第三十五代大夢因禪師(十月廿九日忌)
  • 第三十六代癡絕冲禪師(嗣薦福生公三月十五日忌)
  • 第三十七代斷崖躬禪師(三月初十日忌)
  • 第三十八代晦室明禪師(七月三十日忌)
  • 第三十九代笑翁堪禪師(嗣無用全公三月廿七日忌)
  • 第四十代偃溪聞禪師(嗣淅翁琰公六月初十日忌)
  • 第四十一代東谷光禪師(嗣華藏祚公)
  • 第四十二代毒川濟禪師(嗣淅翁琰公六月十四日忌)
  • 第四十三代虚堂愚禪師(四明人嗣法于道塲巖公)
  • 第四十四代西江謀禪師(南昌吳氏子嗣淳菴[A2]淨公)
  • 第四十五代淮海肇禪師(通州潘氏子嗣淅翁琰公)
  • 第四十六代物初觀禪師(鄞縣橫溪陸氏子嗣淨慈簡公)
  • 第四十七代藏叟珍禪師(南安呂氏子嗣妙峯善公五月廿一日忌)
  • 第四十八代東叟愷禪師(嗣大川濟公十二月十四日忌)
  • 第四十九代寂窓照禪師(福之閩縣鄧氏子嗣枯禪鏡公)
  • 元第五十代頑極彌禪師(嗣痴絕冲公)
  • 第五十一代清溪沅禪師(嗣枯禪鏡公八月廿八日忌)
  • 第五十二代朽菴祥禪師(嗣華藏淨公五月初五日忌)
  • 第五十三代橫川珙禪師(永嘉林氏子嗣滅翁禮公三月十八日忌)
  • 第五十四代愚極慧禪師(嗣石田薰公六月廿五日忌)
  • 第五十五代東巖日禪師(嗣西巖惠公五月初九日忌)
  • 第五十六代東生明禪師(嗣頑極彌公▆二月廿三日忌)
  • 第五十七代石湖美禪師(金陵畢氏子嗣無文傳公)
  • 第五十八代月江印禪師(慈谿劉氏子嗣虎岩伏公)
  • 第五十九代石室瑛禪師(嗣晦機熙公三月十七日忌)
  • 第六十代雪窓光禪師(嗣東嶼海公六月初一日忌)
  • 第六十一代性空達禪師(嗣雪窓光公七月廿八日忌)
  • 明第六十二代大千照禪師(嗣東嶼海公十月初七日忌)
  • 第六十三代約之裕禪師(毘陵陳氏子嗣笑隱訢公)
  • 第六十四代象先輿禪師(嗣雪窓光公重建下塔築黃賢塘得田二千餘畝又市史氏田一千五百畝名忠義莊崎頭莊)
  • 第六十五代南宗定禪師(嗣孚中信公)
  • 第六十六代別峯在禪師(嗣天界曇公)
  • 第六十七代天章玘禪師(嗣雪窓光公)
  • 第六十八代原素儉禪師(嗣原明良公)
  • 第六十九代契庵得禪師(嗣大千照公)
  • 第七十代宗冕軒禪師(嗣法未詳)
  • 第七十一代西竺來禪師(嗣慈舟濟公十月初八日忌)
  • 第七十二代北宗濟禪師(嗣西源達公)
  • 第七十三代少林宗禪師(嗣芳林鬯公)
  • 第七十四代古章憲禪師(嗣天界泐公)
  • 第七十五代椿齡壽禪師(嗣忍庵慈公十一月廿二日忌)
  • 第七十六代無方超禪師(嗣物先羲公)
  • 第七十七代瑩中玥禪師(嗣契庵得公)
  • 第七十八代用常憲禪師(嗣別峯在公)
  • 第七十九代西原遠禪師(嗣元極頂公)
  • 第八十代澹菴學禪師(嗣元極頂永樂間欽召擢右街之任六月初二日忌)
  • 第八十一代體元正禪師(嗣天淵𤀹公正統九年欽召至京開萬善戒壇十二月廿四日忌)
  • 第八十二代圭中璧禪師(嗣無作行公)
  • 第八十三代懶菴儆禪師(嗣法未詳)
  • 第八十四代清源本禪師(姚江陳氏子嗣靈隱借菴)
  • 第八十五代伴雲㞰禪師(嗣益宗學公八月初七日忌)
  • 第八十六代大用成禪師(嗣法未詳)
  • 第八十七代大本中禪師(嗣益宗學公)
  • 第八十八代印空海禪師(嗣潔空通公)
  • 第八十九代白菴金禪師(嗣法未詳)
  • 第九十代月庭全禪師
  • 第九十一代松林茂禪師
  • 第九十二代古心恒禪師
  • 第九十三代大海澄禪師
  • 第九十四代如海福禪師(本郡朱氏子嗣清源本公)
  • 第九十五代無涯廣禪師
  • 第九十六代東溟浩禪師
  • 第九十七代宗靜邃禪師
  • 第九十八代大止進禪師
  • 第九十九代玉庭珍禪師
  • 無漏瓶禪師(嗣妙峯覺公闡天台教觀重建舍利塔殿九月初二日忌)
  • 秘藏理法師(宛陵人嗣無漏瓶公纂修《育王山志》)
  • 密雲悟禪師(嗣幻有傳公七月初七日忌)
  • 清太白雪禪師(崑山徐氏子嗣費隱容公八月二十八日忌)
  • 祖林明禪師(嗣太白雪公九月十八日忌)
  • 嵩巖靈禪師(嗣太白雪公六月廿七日忌)
  • 法鐘覺禪師(嗣太白雪公十一月初六日忌)
  • 秋遠碧禪師(嗣法鐘覺公十一月十九日忌)
  • 遜安讓禪師(嗣秋遠碧公十一月初二日忌)
  • 嵩來荃禪師(嗣秋遠碧公)

舍利懴儀序

葢聞法身無象因萬物以賦形道體無方隨眾生而應跡爰自𩀱林示寂中夜還源玉毫[A3]斂影於人間寶相潛輝於宇內所遺舍利三分攸分乃造浮圖八國是奉屬當五天之地經歴一百餘年爰有聖君厥名阿育乘鐵輪而應世受佛記以為王志在福田心存佛法甫聞舍利始事請求於是塞恒水之刀輪機關不轉開世王之寶篋油火纔乾(阿闍世王取佛舍利藏恒河中作千歲燈供養中安金篋用盛舍利外置刀輪四靣旋轉流水激之輪無停晷阿育王欲取之殆不能得有蓮花比丘教以擲柰塞之輪即不轉乃下取舍利纔開金篋油盡火滅)乃役鬼神之智力載求羅漢之神通集眾香以成泥碎七寶而為末八萬四千之佛塔終夜告成二千三百之人寰即時分布百神奮足爭馳五指之光萬鬼昂頭齊覩半空之臂(阿育王取佛舍利令諸鬼神以香泥寶末一夜造成八萬四千寶塔請耶舍尊者舒指放光八萬四千道諸鬼各隨一光盡處安置一塔尊者于虚空中以手障日諸鬼望之普天之內一日之中同時下塔)塔廟於焉始盛佛法由是大興彼居中夏數乃眾多此屬東方處唯十九阿育造塔之歲則是周厲王之共和年也自餘諸處聖跡罕存唯兹四明靈蹤尚著昔在西晉年曰太康有并州劉薩訶者利賔菩薩也愍眾生之造業示同類以化人罹罪而入幽冥懼苦而求救㧞梵僧指示舍利是求覺而發心尋即改業化身應世暫為畋獵之民大士出家還作比丘之相於是北背并汾南遊江浙慕浮圖而顧盻念舍利以追尋萬里關山豈憚驅馳之苦數年道路寧知䟦涉之勞由是登陟鄮峯徘徊玉几鐘韻忽聞於地下塔婆高湧於巖頭一片青山顯出千年之聖跡數重磐石長留萬古之神蹤從兹建屋度僧藉僧守塔地號東南佛國僧稱累代人龍迨乎有梁啓運兹山之額號始彰大宋肇興厥寺之扁題重煥嘉祥屢發靈異叠生或𡸁相好於塔中或放光明於松頂或數旬禮拜慈親離冥報之殃或頻月熏修尊者獲印文之瑞乃至或燃一臂神歸淨土九蓮(唐欽禪師于育王舍利塔前燃一臂求生淨土)或捨全身親證念佛三昧(明慧廣禪師禮舍利塔光中見佛乃悲淚曰「某何德感如來希有瑞相」遂焚身以報佛恩〔實賢〕)自悲生晚不能親覩佛身幸喜緣深猶得躬逢聖跡于己亥夏特申瞻禮恭詣此山三月安居六時悔過但以凡誠淺劣難扣慈悲宿業深沉未蒙感應是以重述行儀再申懇到終身從事畢命為期不唯自省過愆亦與人同懴悔沉疴未起每憐同病之人浪子不歸頻下思親之淚文無足觀義或可取所冀障山飜倒轉成功德之山業海乾枯化為智慧之海六根都攝修淨業於此身三昧早成見彌陀於即世凢我同志毋忘此心同𡸁願力於千生共報佛恩於萬劫云爾

贈荃公和尚住持方丈序

自佛法入中國來寰宇必有花宮以奉佛又必有名僧住持以䕶衛花宮所謂住持者非徒供養守䕶種種莊嚴而已必能宣金石之微言示玉毫之真相三千大千之世界靡不瞻依四諦十二之因緣毫無凝滯而後克當住持之一席也若鄞之育王廣利寺乃供奉如來舍利為海內第一之叢林自晉太康歴六朝五代至我朝千有五百餘年凡見聞隨喜禮拜皈依者無不如親承接足頓破無明了悟法身余奉特簡作宰翁洲經今十載往返郡城省會每不歴蛟門之險取道於育王信宿兩宵非貪數瞻舍利喜寺中嵩來荃和尚通儒術書畵贍逸嘗與之茗椀香爐談詩說偈其法兄號遜安者寂處方丈無言無動無見無聞所有宏汲引以濟俗題究竟以開氓者悉荃和尚酬應而且積四方供奉舍利之香金闢拾翠樓五六間於西南隅又搆娑羅閣以補舊時之所有又修葺東偏大禪堂以備隨喜禮拜者之棲止又甃石明堂以新三摩地種八福田又徧蒐殘碑斷碣以不沒前人之舊蹟兼彰法寶之名區凡十數年來之苦行勤修皆主方丈者之所當留意而遜公深居簡出高清淨無為荃和尚惟恐泊與淡相遭頺墮委靡將千數百年之精藍一旦至於潰敗不可收拾亟出而一一代主方丈者為之則荃和尚固非佛所稱空生身子為長老而已乃善根夙植欲請佛住世常轉法輪俾一切恒沙人盡離苦海而登彼岸此雖起當年妙喜老僧大覺禪師再生今日宣微言示真相亦不是過也彼世之髠而緇不解空生大覺如海一漚而營營汲汲惟方丈之是謀與夫胸不諳儒佛書口不說仁義事踞名山木上座詡詡自稱為大和尚以傲世者倘與荃和尚同堂晤語有不赧然汗流浹背哉今復月遜公謝世丈室無人遠近僧眾與䕶法檀越亟請荃和尚繼席主持育王余與荃和尚交好多年頗如昌黎之於文暢永叔之於慧勤東坡之於佛印聞其於今二十六日進方丈何能嘿無一言苐荃和尚之道德遠勝乎文暢諸僧而余之為文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深有歉乎蘇之洸洋雄放永叔之超曠清幽恐不足表揚荃和尚於萬一也或者育王所供舍利為如來法身常住不壞今文亦得藉舍利永留刼石中不等尋常寺院住持庸庸終歸於澌滅也夫文林郎知定海縣事今遷山西寧武同知羅浮髮弟黃應熊頓首撰

遊育王寺

[A4]柴桑有處士 匡廬足頻到 最後成三笑 笑意終不告
今我非淵明 偏有遠公導 杖策入招提 精力非妄耗
石壇夭矯松 素以放光號 坐對足掀髯 仰觀共欹帽
舊雨話挑燈 詩成語兀傲 一笑瓦礫投 竟得珠玉報(嵩上人以詩什見貽)

嵩公和尚入城李海若孝亷招同人集𩀱桐齋時值新霽限韻

獻歲曾無三日晴 黯然花柳寂然鶯 高僧昨日來同谷 春信連朝度滿城
四座歡悰逢老友 百年墨妙有餘清(南皐于座中出先詹事公墨蹟見惠踐先君之宿諾也)
幾時一葉褰裳去 烏石山前啖笋羹

和前韻

天愛良辰亦放晴 月湖西畔囀流鶯 青雲友集豪吟窟 白足僧來舍衛城
蓮社百年多逸興 虎溪三笑遜餘清
侵晨過我殊岑寂 僅有東坡玉糝羹(余亦芼蔬邀上人過雲在樓)

錢塘江候渡寄懷荃上人(二首)

檢點遊囊卸竹兠 渡頭潮落急呼舟 離家到此方三日 浪跡如余竟一鷗
淺草平沙新驛路 亂山疎樹晚江秋
安身[A5]羨爾茆堂裏 瓶缽𡸁𡸁老貫休
香尋鼻觀有甜藤 斜日高樓想獨登 塵土胃腸何處洗 山川靈爽向誰憑
自從雨榻零星話 直到寒泉徹底冰(壬子夏宿玉几山房劇談竟夜甲寅臘杪得訪嵩公)
一紙近來邀入社 夢中顛倒失行縢(時寄札相邀拾翠樓未及一登)

蘇長公〈宸奎閣記〉張無垢〈妙喜泉銘〉仆地已久乾隆丁巳冬豎之殿庭

山靈訶䕶久能藏 蘚駁苔侵歲月長 異代重珍金石刻 𩀱碑仍自立蘇張

題無異堂(乾隆己未重新無異堂後庭去其壅塞開闢窗牖堵間甃宋刻石碑手植牡丹海棠薔薇蘐草杜鵑其上)

寺深最後無塵到 地接烟蘿築砌臺 背日古碑苔蘚合 靣山寒影石房開
竹翻曉露棲禽去 風送晴檐乳鴿來
惟有此心閒似水 數莖紅蕚傍墻栽
元雪窗光禪師塔在鄮峯蒙泉之上蹟已冺滅惟荒榛亂石中有斷碣存焉
山靜徑轉幽 泉澄魚可鏡 振衣登崇岡 羣峯蒼紫映
方墳歲月深 壞石塌危磴 緬憶千載人 瞻仰尚恭敬
長吟發浩歌 谷響前山應 層崖媚如削 孤月皎寒靚
策杖晚歸來 林端數聲磬

寄懷嵩公和尚

古剎明州數育王 卅年前憶臥禪房 至今塔影留殘照 尚有梅花發暗香(前遊以黃昏入寺暗中但聞梅香撲鼻)
坡老書從碑仰臥 遠公骨共玉深藏(謂秋公和尚)
屬君句就袈裟覆 好讓松枝自放光

寄育王嵩來和尚

三十餘年別鄮峯 每于禪寂道情通 匆匆老我風霜裏 遠遠懷人夢寐中
愁對暮雲停渭北 欣看春樹蔚江東
何時歡聚松陰下 消去相思千萬重

留別荃公上人(二首)

寺門杳靄竹林間 看慣春山近可攀 舊倚石闌松不改 新登樓閣翠如環
孤燈仍照伊蒲饌 十載應憐老髩斑
無奈來朝重別去 曙光欲動鳥緡蠻
一夜歸心動不休 起看窗艸碧悠悠 子規聲裡春先去 罌粟花邊客暫留
𩀱塔沒雲孤棹遠 寶幢臨水綠楊愁
此行預報真消息 菡蓞開從惠遠遊

寄懷荃和尚

深隱雲端玉几峯 久思瞻仰末由從 叅禪獨對三更月 覺世惟傳一杵鐘
德望高同舍利塔 文名焰敵放光松
相尋擬負冬暄獻 力勉𩀱趺策短笻

過育王寺

重到山中玉几堂 愛觀秋水坐閒房 軒開靈菊恒呈瑞 石挺蒼松屢放光
曾記昔年貽妙墨 爭看此日煥詞章
摩挱碑碣驚三絕 輝映前朝蘇與張(時嵩上人新鎸塔記十景詩碑)

請啓

伏以育王名剎創自太康舍利祥光明于震旦久為四海人天之勝地尤為一方因果之精藍非憑老栢喬松若神龍之呵䕶能免荒烟蔓草如荊棘之糾纏恭惟荃公大和尚幼擅人龍夙標威鳳蓄雲洩雨翠披玉几之峯巒浴日涵星光映金沙之井水指旛悟曹溪之句非風自翻立雪叅少室之機無臂打斷早宜繼秋翁而為宗主温恭偏讓于遜公今既虚丈室而當住持利人宜登乎法座况世尊傳有密㫖信手已授▆▆今舍利徧現祥光覿靣莫遮羅扇伏祈紹智燈于鹿苑揚慧日于龍樓精義解頥處處一標見月微言折角人人五逆聞雷儼同菩薩轉輪超生生之世界不啻如來說法度萬萬之恒沙(經)等萍寓塵寰生浮幻泡深媿兩噓之未習敢希三笑之重新胡餅再拈何妨呷些汁下香梨飽喫也須還我渣來如是我聞最初事畢伏惟鑒納臨楮翹瞻髮弟萬經蔣拭之范從律全祖望邵鐸鄭性周定▆陳美訓周式雅陳汝登張士壇范基謝誾祚陳本醇李世法范城李昌泉張懋建李自新仝頓首

重建鐘樓記

浙東西名剎五阿育王其一也舊有鐘元延祐年所鑄乾隆丁巳余過寺不見鐘樓問寺僧知康熙前壬寅寺燬于火鐘亦墮地在荒烟蔓草中者將近百年矣閱丙寅余再過寺見寺左有樓翼然主僧嵩來上人指謂余曰「曩君來鐘在地今懸斯樓矣」因備言建樓始末由乙丑春鄞邑令傅公柟至寺見鐘不列於懸捐貲三十金令上人植木於殿為架以懸之上人念鐘高非樓不能容且殿為禮佛塲植木架鐘不適於觀因鳩工庀材於青龍左方闢地建樓數十楹周以重簷繚以疏綺高三丈六尺廣如其長而减二尺經始于乙丑仲秋落成於丙寅孟夏樓既成懸鐘扣之噌吰之音四達計糜金錢以緡計者四百除傅侯所捐外餘皆上人衣鉢貲也嗟乎方今梵剎[A6]圮毀寺僧視之如秦越不問也即假名修建募化所得亦先歸私槖餘方公諸常住如上人之捐貲以建鐘樓者有幾人哉有幾人哉因援筆而為之記乾隆十一年歲次丙寅秋九月賜進士出身勅授文林郎內閣中書舍人改知四川成都府安縣事慈谿鄭羽逵撰

同人登阿育王寺鐘樓

竹樹繞青山 掩映重門秀 幾年不到此 蒼翠殊非舊
矧復起臥鐘 傑閣摩空構 同人拾級登 烟雲滿襟袖
凌虚豁𩀱眸 兩塔俛如就 峭壁巉巖間 蛟龍蟠古甃
樹杪見田疇 黃綠呈綺繡 獨有放光松 虬偃昻螭首
翛然觀六合 一指齊宇宙 群坐秋水房 春風納圭竇
玉几老山翁 動靜徵樂壽 蘊古觸新機 凭覽發清奏
珠玉雖嗣音 搦管愧孤陋 無語贈溪山 此來人更瘦

寄育王嵩和尚

一機獨露法王顏 不落乾坤萬象間 祖席幾人提棒喝 聲名千載播江山
漫云別後離懷切 𨚫恨春前把晤艱
愧我乳峯多冷淡 終朝抱膝掩松關

寄謝嵩來和尚詩箑

一扇遙頒風送凉 懷人句好意偏長 筆鋒自有高王致 詞藻掀翻屈宋墻
憶昨來山瞻棒喝 幾從望海挹清光
相遺喜得詩中畵 捧讀時時爇瓣香

寄懷嵩公和尚(集古)

心無時事累(陳海樵 )得在玉几前(鮑照) 松竹開幽徑(吳儆 )琴歌列梵筵(陳子昻)
綠琪千歲樹(楊炯 )明月一池蓮(白玉蟾)
覺路花非遠(楊慎 )閒門鳥作緣(吳凝父)
潛光隱嵩岳(李白 )芬馥邁蘭荃(荀濟) 高論明秋水(江總 )新詩動洛川(韋應物)
丹霞非俗宇(楊炯 )翰墨小神仙(黃山谷)
海內存知己(李卓吾 )春牕月伴眠(白樂天)

阿育王寺

東塔凌蒼巘 西樓控紫岑 僧歸紅樹裏 鐘出翠微深
古殿層霄露 穹碑撥蘚尋 金軀遺舍利 一到如今

玉几堂看雪

玉几山深一夜平 花飛六出舞輕盈 不聞凍鵲爭枝噪 秖覺春蠶食葉聲
剡水歸舟神自爽 灞橋策蹇思尤清
何如老衲安然坐 吟對梅花絕世情

題秋水閒房(六首)

窗外即青山 種花復種樹 鳥亦戀其中 時共山人住
豈是藏春塢 繁花次苐看 芙蓉醉未了 南竺又微丹
挑燈深夜靜 蛩語自鳴秋 千載名山志 而今欲校讐
山月低檐秋水清 岩隈木石伴經行 天如亦愛鷦鷯我 寄一枝來老此生
斷碣糢糊唐代石 殘螭缺落宋朝碑 臨池湊築重珍惜 碎錦奇文千載詩
堦下一泓秋水綠 芙蓉花近夕陽樓 顛毛似雪盈𩀱𩯭 好友詩來嬾倡酬

寄玉几嵩公(六首)

棲遲海上十經年 宦况鄉情共慨然 聞說道人超物表 幾回夢不到林泉
尋來三度路非差 童子開門識杜衙 問取高踪何處去 東錢湖月四明霞
隔年風雪宿山家 着屐穿雲石徑斜 行到上方鐘鼓動 班班弟子禮袈裟(時值戒期)
約我春前雪後來 畵蘭寫竹蒼苔 條風已變池塘柳 暖日全舒官閣梅
東風處處冷全消 正日山房坐寂寥 城郭經過人罕識 何妨緩步出溪橋
年來心事太無聊 親老田蕪歸興饒 爛熟世情愁不得 遠公教我問漁樵

校注

[A1] 陝【CB】陜【志彙】
[A2] 淨【CB】凈【志彙】
[A3] 斂【CB】歛【志彙】
[A4] 柴【CB】紫【志彙】
[A5] 羨【CB】羡【志彙】
[A6] 圮【CB】圯【志彙】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