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明州阿育王山續志

[A1]釋畹荃「明州阿育王山續志」蓋續郭子章之志而作也本非獨立成書乾隆二十二年刋本乃正續合刻此續志解題併於郭志合寫不另撰一篇閱者鑒之

明州阿育王山續志第十一卷目錄

  • 宋太宗皇帝御贊舍利
  • 宋英宗皇帝賜懷璉手詔
  •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長老常坦 (王安石)
  • 與育王大覺璉禪師 (蘇軾)
  • 戲贈育王虚白長老 (王安石)
  • 與大覺禪師璉公書 (蘇軾)
  • 寄大覺禪師(二首) (王安石)
  • 舍利塔記畧 (蘇軾)
  • 與大覺禪師璉公 (蘇軾)
  • 大覺鼎銘 (蘇軾)
  • 與趙得麟書 (蘇軾)
  • 祭大覺禪師 (蘇軾)
  • 遊育王寺(二首) (樓异)
  • 和樓試可遊育王(二首) (舒亶)
  • 次韻知郡學士錢公遊育王山 (胡宗愈)
  • 呈妙喜 (吳潜)
  • 夏日遊玉几山 (謝翱)
  • 寄育王賢上人 (謝翱)
  • 題鄮嶺接待 (釋德光)
  • 景德靈隱禪寺佛照禪師札
  • 佛照光禪師塔銘 (周必大)
  • 《西湖志餘》云
  • 育王祭無極和尚 (無文燦)
  • 笑翁禪師行狀 (物初觀)
  • 上壑翁相國啟 (物初觀)
  • 寄育王東堂 (釋文益)
  • 䟦此菴師祖手帖 (釋清欲)
  • 遊育王寺(二首) (高翥)
  • 橫川和尚住持育王疏 (釋道貫)
  • 陪阮使君遊玉几山 (戴表元)
  • 育王長老見惠茶瓜次韻奉答(三首) (袁桷)
  • 育王珙禪師示寂二紀嶼上人回山中因寄塔主 (袁桷)
  • 偕劉胡二友遊育王寺 (朱右)
  • 前題 (劉鼎)
  • 前題 (胡璉)
  • 贈育王肇藏主 (釋無愠)
  • 謝天童平石砥問疾(二首) (石室瑛)
  • 阿育王古蹟詩(六首) (無名氏)
  • 大覺璉師以𨶒立本畫水官見遺報以詩 (蘇洵)
  • 和育王十二題 (楊屯田)

明州阿育王山續志卷第十一

宋太宗皇帝御贊舍利

功成積刦印文端 不是南山得恐難 眼覩數重金色潤 手攀一片玉光寒
煉時百火精神透 藏處千年瑩彩完
定果熏修真秘密 正心莫作等閒看

宋英宗皇帝賜懷璉手詔

大覺禪師懷璉受先帝聖眷累賜宸章屢貢誠懇乞歸林下今從所請俾遂閒心凡經過小可菴院任性住持或十方禪林不得抑逼堅請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長老常坦

道人少賈海上遊 海舶破散身波浮 抱金滿篋人所寄 吹簸偶得還中州
嬴身歸來不受報 秪取斗酒相獻酬
歡娛慈母終一世 脫棄妻子藏岩幽 蒼煙寥寥池水漫 白玉菡蓞吹高秋
夜然柏子煮山藥 憶此東望無時休
塞垣春枯積雪溜 沙礫盛怒黃雲愁
五更疋馬隨雁起 想見郊郭花稠稠 百年誇奪終一邱 世間滿眼真悠悠
寄聲萬里心綢繆 莫道異趣無相求

與育王大覺璉禪師

奉別一十五年幾一世矣會見無時此懷可知到此日欲奉書因循至今辱書具審起居安穩南方耆舊彫落惟明有老師杭有辯才道俗所共依仰葢一時盛事此來得從辯才游老病昏塞頗有所警發恨不得見老師更與鑽磨也歲莫山中寒苦千萬為眾自重

戲贈育王虚白長老

白雲山頂病禪師 昔日公卿各贈詩 行盡四方年八十 𨚫歸荒寺有誰知

與大覺禪師璉公書

要作〈宸奎閣碑〉謹以撰成衰朽廢學不知堪上石否見參寥說禪師出京日英廟賜手詔其畧云「任性住持」者不知果有否如有切請錄示全文欲添入此一節切望子細錄到即便添入仍大字寫一本付侍者賫歸上石也惟速為妙碑上別作一碑首如唐以前制度刻寺額十五字仍刻二龍夾之碑身上更不寫題目自古制如此最後方寫年月撰銜姓名更不用著立石人及在任人名銜此乃近世俗氣極不典也下為龜趺承之請令知事僧依此

寄大覺禪師(二首)

山木悲鳴水怒流 百蟲專夜思高秋 道人方丈應無夢 想復長吟擬惠休
單已安那示入禪 草堂難望故依然 山今歲莫終岑寂 人更天寒最靜便
隱跡亦知甘自足 平心豈吝慰相憐
所聞不到荊門耳 人老采新又一年

舍利塔記畧

大雄氏真身舍利乃戒定慧熏修所成其滅後百年周厲王時東天竺國有阿育王造寶塔八萬四千貯釋迦文佛真身舍利請邪舍尊者放光遣神光所止處布于天下禹貢荒服之內凡十九所四明鄮山當其一自晉迨今歴千九十七年為阿育王寺太康中獵人劉薩訶病死見梵僧指往會稽舍利塔處懴悔乃甦因與僧惠連至會稽竭誠徧禱一夕聞鐘聲隱隱響地中又二宿聲漸近遲明寶塔湧出地上諸天花雨萬姓懽欣塔高尺有四寸廣七寸體質殊異莫辨其何物中懸小金磬覆如葢徑可寸許舍利綴于磬之中圜轉不定初見如水晶珠大如芡實已如彈丸已加大如瓜如車輪五色變幻光彩射目不可迫視或見如大桐子白色或見如椒荳大青色或無所見由晉宋皆有名刻姑摭其畧云

與大覺禪師璉公

人至辱書伏承法候安裕傾向傾向昨奉聞欲捨禪月〈羅漢〉非有他也先君愛此畵私心以為捨施莫如捨所甚愛而先君所與厚善者莫如公又此畵頗以靈異累有所覺于夢寐不欲盡談嫌涉怪爾以此不欲俗家收藏意只如此而來書乃見疑欲換金小羅漢開書不覺失笑近世士風薄惡動有可疑不謂世外之人猶復爾也請勿復談此某此乏人可令賫去兵卒之類又不足分付告吾師差一謹幹小師齎籠仗來迎取併古佛一軸亦同捨也錢塘景物樂之忘歸舍弟今自陳州得替當授東南幕官冬初恐到此亦未甚的詩筆計益老強或借得數首一觀良幸到此亦有拙惡百十首閒暇當錄寄也

大覺鼎銘

樂全先生遺我鼎𤮧我復以餉大覺老禪在昔宋取之以兵書曰「郜鼎」以器從名樂全東坡與之以義書曰「大覺之鼎」以名從器挹山之泉烹以其薪以苦以甘咨爾學人

與趙得麟書

明守一書託為致之育王大覺禪師仁廟舊所禮遇嘗見御筆賜偈頌其畧云「伏覩大覺禪師」其敬之如此今聞其困于小人之言幾不安其居可歎可歎太守聰明老成必能安全之願公因語款曲一言正使凡僧猶當以仁廟之故加禮而况其人道德文彩雅重一時此老今年八十二若不安全當使何往恐朝廷聞之亦未必喜也軾方與撰〈宸奎閣記〉旦夕附去公若見此老且為致意

祭大覺禪師

維年月日具位蘇軾謹以香茶蔬菓致奠故大覺禪師器之之靈於穆仁祖威神在天山陵之藏二十九年當時遺老存者幾人矧如禪師方外之臣頌詩往來月璧星珠昭囘之光下燭海隅昔本無生今亦無滅人懷昭陵涕泗哽咽我在壯歲屢親法筵饋奠示別豈免悽然尚饗

遊育王寺(二首)

余傾年同舒公中丞出東城馭小舟至寶幢市中以藍輿至行未數里入阿育王山謁大覺禪師留蒙堂十有五日璉時已年老不復作詩但夜坐禪談詩皆余倡而舒公和也

澗底無塵猿捉月 雲間有路客吹簫 詩禪可但𩀱能妙 人境須知兩已超
塵世光陰自若川 鄮山遺塔故依然 平生有意蓮花社 此地相逢柏子禪
[A2]紙雲烟瞻御墨 一奩氷玉翫靈泉
無端尚省來時路 忽似溪翁轉釣船

和樓試可遊育王(二首)

參天松栢綠陰陰 古佛巖前一路深 猿鳥不驚如有舊 雲山相對自無心
數泓寒水雲藏雨 十里輕沙地布金
杖屨更知非世境 上方日日海潮音
由來去住不相關 嬴得隨緣到處閒 笑出海雲飛一錫 行分江月過千山
微言定許誰人叩 勝事偏于俗士慳
咫尺蒙堂隔霄壤 城東搔首只空還

(凡[A3]賡酬五十餘首集中往往有不錄者迨至三十四年余守鄉邦遵承御筆賜鎮水神符於定川之寶山海洋有巨魚出迎高數丈其大如船鱗角照日觀者千餘人事聞朝廷日遊廣利宮謁淵靈祠躬禮三井遍歴山川棟宇一一如昨追歎三賢之不見欲之天童以雨作下山宣和庚子仲春四日鄮山樓异試可題于明月堂)

次韻知郡學士錢公遊育王山

使節行春入鄮山 老農扶杖倚山看 長松偃地蛟龍臥 古殿摩空星斗寒
醉裏雲烟生酒靣 吟餘風月動毫端
病來不得陪觴豆 一覽新詩意思寬
佛迹盤紆三四里 綠蘿緣石樹交陰 老僧踞坐形容古 野雉馴飛歲月深
名利不休空白日 塵埃無路到幽林
擬投簮紱棲禪去 囘首難忘濟物心

(伯父資政[A4]簡修公嘉祐戊戌鄉薦第一明年禮部奏名天子臨軒皆擢第二調奉國軍節度推官和知郡學士遊育王山詩即紫微舍人錢公君倚也後五十六年慎脩權領郡事刊刻于石政和四年冬至前三日朝請郎通判台州權管勾明州軍州事慎脩書)

呈妙喜

不是心兮不是佛 通身一串金鎖骨 趙州叅見老南泉 解道鎮州出蘿蔔

夏日遊玉几山

曳舟來山中 出郭稅吾駕 獨慕欣眾騰 晨發乃及夜
豈無城中山 愛此是幽野 橫陳玉几峰 隱䕶碧殿瓦
并州古男子 禮塔于兹舍 而我飲冰人 猶為內熱者
擬携桃枝笙 舒卷得餉暇 明席織海草 因之一枕藉
冷風吹雪空 相與坐其下

寄育王賢上人

余今秪老身 從昔少埃塵 失蜀年為客 居山石作隣
南遊宗竺法 西路問巴人 開戶藤花落 多浮茗椀春

題鄮嶺接待

玉几峯高難措足 行人多向半途休 無棲泊處開門戶 個个教伊到地頭

景德靈隱禪寺住持佛照禪師德光札子奏

(臣)一介壞衲尸素叢林幸際明時重霑恩渥頃從台州光孝奉聖㫖令灑掃靈隱道塲飄忽已及五年屢對龍光欵親聖訓自惟人才卑陋識見單微徼冐遭逢一至於此舉今並古實所罕聞惟仁宗朝大覺禪師懷璉道契宸衷曲蒙異睠續以年老丐還東州佳處以安晚節慶遇一時輝映千載仰惟陛下天資頴悟聖德同明其厚德深仁足以比蹤仁祖而神機道妙竊擬過焉(臣)之孱瑣不材不及大覺遠甚況今侵尋衰老豈宜久居輦寺深欲乞歸林下力行此道以報鴻私竊覩明州阿育王山廣利禪寺見缺住持本寺乃奉安釋迦舍利寶塔區處邱壑幽邃可與衲子安禪辦道(臣)愚敢望聖慈矜憐草芥特與前去補處庶幾與懷璉遭遇仁廟時事異世同轍(臣)敢不益勵操修精廑香火祈永天算以效螻蟻之誠冐犯雷霆屏息候命(臣)無任戰栗震懼之至進止

四月二十九日三省同奉聖㫖依所乞右札付佛照禪師德光淳熙七年五月立石于阿育王山

佛照光禪師塔銘

法不孤起道不虛行續佛慧命必有其人其人為誰佛照禪師是已師諱德光姓彭氏臨江軍新喻縣人曾祖厶祖堯訓父術皆樂施喜釋氏嘗籍鄉里貧戶計口給錢宣和辛丑歲母袁氏夢異僧入室有孕生師骨相奇龐伏犀貫頂袁州木平山有妙應大師伯華者善相謂此子他時空門梁棟也初入小學誦書十行俱下父母既亡依伯父循以居一日延僧追修師視佛書若素習然紹興辛酉大慧禪師宗杲南遷過邑師年二十一望見曰「此古佛也吾安得事之」自是有意出家後二年入光化禪院受業於足菴普吉研究宗㫖日以精進吉還閩命從月菴善果於東禪服勤三年是時妙湛佛心圓覺乾元越山諸禪剎名僧相望師一一咨叩聞江西百丈道震嚴冷寶峯擇明峭㧞具入其室一日見饒州天寧應菴曇華送化主頌歎曰「此真臨濟種草」亟往依之雖箭鋒相直然礙膺未决復從果老於溈山果入寂還江西謁典牛天遊於雲岩見卍菴道顏於圓通會曇華移廬山之東林婺州之𩀱林師皆從之丙子歲聞大慧住四明阿育王山喜曰「緣法在兹矣」已而果大徹慧示以讚畧曰「有德必有光其光無間隔名實要相稱非青黃赤白」歸徑山明月堂奉事益䖍遇其說法座下爭執筆抄錄師一歴耳根終身不忘有問輙舉其慧解葢天資也慧入寂分座仰山乾道丁亥台守李侍郎浩延住鴻福閱五年徙光孝郡城大火寺亦焚蕩師念災餘財施必艱航海過泉州人兢喜捨厚載而歸殿宇一新

師號拙菴「吾平生多得拙力」孝宗皇帝雅聞其名淳熙三年春詔開堂靈隱寺遺中使賜香是冬召出觀堂留五晝夜數問佛法大意師數奏直截上大悅賜佛照禪師之號贈御頌明年再對進〈宗門直指〉以都下勞應接丐閑山林七年夏上用仁宗待大覺禪師懷璉故事亦以育王處之逮移御重華趣令入覲漏下十刻乃退紹熙四年改涖徑山師力辭上曰「欲時相見耳」慶元元年許還育王歸老東菴盡鬻賜賚物直數萬緡之錢置田歲增穀五千[A5]石以助常住費(詳見陸待制遊記中)師常曰「佛經有大報恩七篇謂釋子當由孝以極其業」乃即水陸堂東偏設位歲時祀其祖禰云嘉泰三年仲春忽語曰「吾將行矣」三月十七日手寫遺表及貽書常所厚者二十日晨興集眾敘別[A6]斂衣收足說偈而逝三日入龕容貌如生塔全身於東菴之後[A7]諡於朝勅特賜普慧宗覺大禪師塔名圜鑒僧臘六十夏嗣法遍滿四方得度者一百二十餘人名公貴卿多從師遊東海國人往往望風[A8]皈敬

初璉六十歲自汴京來育王壽八十三師始終適同兹其異也八月侍者正玸持遺書來「先師與公幸接鄉隣同受阜陵異知以塔銘見屬其行實則同里兵部章侍郎頴為之」余聞時節因緣針芥啐[A9]從上諸聖不能強為喻筏刻舟徒增我慢又况對御法語世已流布得道原流接物機要叢林門弟各存語錄姑敘住世大畧如此銘曰

我聞萬生 各具物性 人有未見 見或未盡
偉哉光公 宿習戒定 頓入悟門 遂傳心印
福慧兩足 行解兼進 巍巍孝宗 見聖由聖 與師晤言 謂發深省
晚歸東菴 不倦接引 八十三年 報緣已竟
勿云鏡明 昔現今隱 一物本無 何用照映
勿云谷虛 有叩隨應 十方皆空 何論銷殞 摘葉拈花 擊風捕影
持問塔中 解顏微哂

《西湖志餘》云

慶元府阿育王寺有舍利塔殿宋嘉熙中頺[A10]非得萬緡不可修有一行童發願募緣修造「今惟八大王榮邸最有力」持疏勸緣大王止題一千緡行童歸不能成乃斷臂流血不止而死其事莫有言者度宗于庚子歲八大王府中降生日夜啼哭不止一乳母抱之行廊廡下入小閣見粘一塔影忽然而笑去而復顧揭塔影置其手中遂不復啼哭乳母以告大王王忽悟題疏事下本寺訪之言行童以某年月日死正度宗生之日也大王因捐貲以成其塔殿度宗取入宮時理宗夢有告之者曰「此十年太平天子也」遂立為太子云云

育王祭無極和尚

嘉泰開禧間先空叟唱江西之學于玉几師是時年盛氣銳振勵其間如文遠之在趙州躭源之在南陽也嗟夫空叟墓田桂松參天矣國中大剎布武而昇方行吳越發揮家學屬意于師者極不淺也爛遺墨之鮮明羞眾香之芳烈塔中有靈幾何不愴然動色也哉傷今懷古憂心如焚誰其似之經東暮雲

笑翁禪師行狀

師名妙堪號笑翁四明慈溪毛氏子生有道韻頂相平滿額廣伏犀甫冠銳欲超俗父兄不奪其志乃從邑之蘆山院野菴道欽薙髮受具戒欽使徧參歴依金山息菴觀淨慈肯堂充靈隱松源岳諸大老之門未泮所疑時天童無用全禪師以妙喜竹篦勘驗來者特卷祴東還造丈室用得之眉睫間問曰「汝遊山僧耶」師曰「行腳僧」用曰「作麼生是行腳事」師以坐具一摵用笑曰「此僧敢來捋虎鬚且令參堂去」職師侍香激揚錐劄盡無用之用嘉定甲戌妙勝虚席制使程公覃帖請出世一香為無用拈三年移金文又三年移報恩寶慶乙酉移虎邱明年閩帥方巖王侍郎請主雪峯紹定己丑有詔主靈隱三年遷明之大慈開山移翠岩淳祐壬寅有詔主淨慈育王久虚席朝論念迦文真身所在思能振起者精擇得師表辭一再不許淳祐癸卯領寺夙𡚁盡洗氣象一新法堂最圮會其費夥上出內帑以賜師傾鉢幐荊湖制帥孟無菴拱又以數萬緡助乃撤舊圖新其餘腐橈漫漶乃葺乃塗師以寺昔被遇昭陵而下三朝皆有奎畫之筆今上獨未有乃奏請焉金榜玉畫交映巖谷京兆大資趙公與籌奏以師再莅靈隱黨僧輩憚其嚴借勢沮之師亦以痼疾懇辭曰「既老且病不能應世矣」通守永嘉曹公邰拉同寮徐公獻子入山問疾且謀與制使顏侍郎請于朝用佛照故事以東堂佚老師笑曰「吾今日行矣復何言」乃書偈曰「業鏡高懸七十二年一槌擊碎大道坦然」擲筆而逝當淳祐戊申三月廿七日也壽七十二臘五十七度弟子二百餘人嗣法黃龍道詳翠巖宗古明因壽岳連雲惟枋報恩德雲薦福道粲等當育王命下之日師在翠巖知事往白涓剛禮儀師曰「汝姑去俟吾報」一夕葉舟從一行一力昧爽行松徑小休于亭遣報寺曰「老僧已至但設堂供表禮足矣」時太守有不悅於師一日騶從入山守絕不與師語偕至舍利殿忽問曰「舍利在何處現」師以手指松曰「在此」俄紺珠金光發自所指處一眾欣悅守改敬焉育王有僧名超者厚於財死因致訟財沒軍資庫至師已廿餘年方營舍利殿軒得㫖以此充其費而亡僧之名始脫官籍矣平居制行冰檗長物亦不輕用惟於補常住資眾緣傾倒無靳色如斵石屋以覆明教嵩之窣堵尊先哲也市田歸里之寶嚴院以助修期報怙恃也至於重鋟《妙喜語要》補刊〈大覺塔銘〉皆表章正宗而開導後學之事其涉世如川行寓緣如雲凝不低顏以趨時不屈法以順人其為人行事皆無用之用又以語錄一編併刊以傳

上壑翁相國啟

夏用孟琯槐布繁陰恭惟鈞候一柱擎天三靈叶吉(某)藐爾緇褐幸際明時于去冬僥遷玉几進寺倐五閱月惕弗遑寧賒糴以興役估衣盂以率檀資外山門暨庫堂之大權菩薩閣已有成効方將再新宸奎淳熙二閣等慈堂及抽換翻蓋舍利殿等處斧斤斵削間而事力全缺租額素鮮歲又薄收無以濟之則中輟矣伏惟光範清峻相國尊嚴敢易以此事千載思興建之緣自非大際遇則罔克有成淳熙間妙智廓之建舍利殿遭遇孝廟則魏丞相之力也嘉定間無凖範之建東西兩閣則史衛王之力也笑翁堪之建法堂及舍利殿軒則孟保相之力也兹欲起廢植僵以接大覺璉遭遇仁祖時所建二百年舊規將憑誰之力歟伏惟大勳德大力量天子之所倚民社之所恃靈山付囑根於一念之微而發於宏䕶之間佛法賴以全盛也舍大丞相其誰求哉夫釋迦乃住世之佛玉几所藏真身舍利則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塔之一也皇宋累朝敬信宣請入內供養恩霈寵錫御墨絢爛載諸金石刻辭歴歴可攷紹興間兀朮入山取塔塔為僧所藏怒欲火其寺忽壁間瑞像發光出水輪藏不撥自轉兀朮懼再拜而去舍利寶塔之現于世鎮中國佑生靈其為益也多矣擬望鈞慈𡸁釋迦真身之所在特為斯剎作大主張則起此一方之廢俾復見全盛特一反掌間耳化機密運之及敷奏薦揚之力又何啻廓之遇魏相範之遇衛王沈沈壯麗繩繩禪侶香煖生祠像嚴鈞榘凝眸梵帙擁帔深禪福源不拒於涓流壽址不厭於增培埜人所當効忱者敢不自効也哉干冐鈞嚴不勝惶懼懇請俯伏俟命之至

寄育王東堂

靈源大士居照默 橫川老師居山寮 高風相去三百載 人世南朝自北朝

䟦此菴師祖手帖

育王師祖老腕有回天之力一洗澆漓頓還淳古所與妙勝長老小帖雖尋常數語無一點俗氣而况筆意精妙不可及啟侍者既入保福一菴之室寶之宜矣

遊育王寺(二首)

曉策烏藤上育王 入山隨處得徜徉 碑頭龍䕶先皇字 塔上魚懸外國香
徧謁僧房嘗苦茗 閑聽社媪說毫光
山深日短行難盡 僧遣頭陀辦客牀
精藍遊歴地 景物自情親 鶴引登山客 僧迎禮塔人
名花千佛供 喬木萬夫身 碑刻東坡作 重來為拂塵

橫川和尚住持育王疏

鄮嶺東震之鷲峯鷲峯西天之鄮嶺真身塔涌即佛現前彈壓山川貴得人物相稱能仁東堂橫川禪師宗㫖續臨濟楊岐應菴之脉說法無琢雕繪藻入時之辭真摧邪魔山之金剛王寶杵也燕京雁宕相距數千里之遙總攝除檄專僧敦請尊其道也如此雖則閒居宜老應物非時當念祖道靡委渝胥來作中流砥柱

陪阮使君遊玉几山

花滿車茵酒滿船 亂雲堆裏訪枯禪 林深何處無芳草 人靜有時聞杜鵑
神屋盡飛青䃸磹 靈潭陰罩赤蛇蜒
居然悟得松風夢 囘首廬山三十年

育王長老見惠茶瓜次韻奉答(三首)

玉几峯迎寶塔前 彌天消息是真傳 蒲團禪板都忘𨚫 似笑當年手指天
迸石春芽寶所藏 枯松手拾許深烹 能令星斗珠璣綻 要使江山錦繡張
道人種玉光千頃 深陋長安畝一金 只恐冰霜難下齒 特將妙語助清音

育王珙禪師示寂二紀嶼上人囘山中因寄塔主

石塔累荒土 月落冰稜稜 永懷跏趺叟 松風吹不譍
山房舊淨供 素壁一枝藤 語默絕禪觀 機深超祖乘
擊石迸新火 諸天化為燈 上有白玉峯 丹梯杳難登
黃流鉅野漲 虎嘯懸厓崩 斯道倘未冺 微言足搜徵

偕劉胡二友遊育王寺

鄮峯山下育王寺 舍利宸奎世所傳 詞翰久推坡老筆 塔幢猶記太康年
天開玉几平如掌 地湧金沙細出泉
况是同遊得良伴 仲秋風日正清妍

前題

寶幢山色削芙蓉 舍利相傳記佛踪 野鶴循簷窺曉鉢 淵靈聽法候晨鐘
文光尚映宸奎閣 雲氣長連玉几峯
出郭已無塵俗慮 來朝杖屨更從容

前題

明月堂前玉几青 上方歴歴記曾經 浮圖舍利原多幻 高閣宸奎舊有銘
隔水松聲來鶴背 滿山雨氣帶龍腥
相逢恰是中秋夕 共話三生坐翠屏

贈育王肇藏主

大藏小藏 八靣玲瓏 一撥便轉 豈較西東 玉几峯前 振鐸須彌
頂上撞鐘 著著隨機 利物頭頭 開發盲聾
大千一擲三十反 風從虎也雲從龍

謝天童平石砥問疾(二首)

是身無我病根深 ▆愧文殊遠訪臨 自有巖花談不二 青燈相對笑▆▆
法身徧在一切處 ▆▆▆空得自由 太白鄮峯烟雨裡 笋輿來往亦▆▆

阿育王古蹟

陶隱君戒室(梁天監十五年陶貞白先生宏景詣阿育王塔前受五大戒)

勾曲華陽天 松風愛謖謖 處靜上層樓 梁武何由黷
脫塵契育王 受戒了緣夙

璘公供奉泉(肅宗朝內供奉范子璘為母懴雪入阿育王禮塔有供奉泉)

密密石叢盤 涓涓雲竇出 孝思格山靈 甘泉隨杖溢
旴江拈韻歌 事與慈湖一

璉公辭鉢亭(仁宗賜大覺璉禪師龍腦鉢璉辭鉢謝恩曰「吾法以鐵瓦為之此鉢非法」對使者焚之)

賜詩建閣藏 仁皇即是佛 龍腦鉢堅辭 物原無有物
心清松下風 玉几憑崪屹

坦長老還金坊(坦公少同人商賈海舶破千金受人寄託冐重險還其家)

受人寄金託 險阻冐萬里 完璧歸主還 非為名利起
一片信行堅 表裡玉壺氷

杲公歸祴閣(徑山宗杲禪師與侍郎張九成忤秦相國竄梅陽十七年紹興丙子有㫖住持阿育王寺)

毘耶杜口人 談玄莫逆契 繆醜嫉惡深 焚牒居瘴癘
歸放赤堇山 般若田普濟

王文公祠(文公令鄞多惠政建祠近阿育王寺)

半山執政偏 惠獨施鄞土 斗門東谷間 利澤霑▆普
漠漠茂草區 誰還問祠宇

大覺璉師以𨶒立本畫水官見遺報以詩

水官騎蒼龍 龍行欲上天 手攀時且住 浩若乘風船
不知幾何長 足尾猶在淵 下有二從臣 左右乘魚黿
矍鑠相顧視 風舉衣袂翻 女子侍君側 白頰𡸁𩀱鬟
手執雉尾扇 容如未開蓮 從者八九人 非鬼非戎蠻
出水未成列 先登揚旗旜 長刀擁㫄牌 白羽注強拳
雖服甲與裳 狀貌猶鯨鱣 水獸不得從 仰靣以手攀
空處走雷霆 雨雹晦九川 風師黑虎囊 靣目昏塵烟
翼從三神人 萬里朝天關 我從大覺師 得此詭怪篇
畫者古閻子 于今三百年 見者誰不愛 予者誠以難
在我猶在子 此理寧非禪
報之以好詞 何必畫在前(詩見《聲畫集》)

和育王十二題

遙聞金在沙 知是虛名號 世人方競貪 何兹有遺寶(金沙池)
佛跡空在兹 佛心無處所 尋迹以求之 似學邯鄲步(佛跡峯)
萬物雖散殊 孰非道之體 何必石岩岩 方疑金色臂(七佛石)
梵教一來東 群心日歸向 土石至無情 也作披緇怏(袈娑衣)
月色固無改 臺基亦不壞 嗟哉翫月人 古來誰復在(明月臺)
形模皆自然 樹立豈人力 松影與秋光 掃成真水墨(石屏峯)
田苗自枯稿 井鰻人所禱 若教龍有靈 此魚何足道(靈鰻井)
璘師鑿此泉 晨夕奉親老 因知達者心 豈嘗離孝道(供奉泉)
嘗聞有為法 佛說如夢幻 胡然窣堵波 香花耀凡眼(育王塔)
晉後千百年 兹殿儼如昔 梵宇若皆然 應須省民力(八角殿)
典干既凌夷 羣材共論謝 惟有青青松 於今被王化(晉年札)
長疑佛界中 天女來行樂 為怕山風寒 仙衣盡(津忍)重着(重臺蓮)

校注

[A1] 此「版本說明」一文在原書為無頁碼之插頁今為標記架構上之需要且以 p0630a 為虛擬頁欄碼
[A2] 紙【CB】𥿄【志彙】
[A3] 賡【CB】𢋫【志彙】
[A4] 簡修【CB】修簡【志彙】
[A5] 石【CB】力【志彙】
[A6] 斂【CB】歛【志彙】
[A7] 諡【CB】謚【志彙】
[A8] 皈【CB】敀【志彙】(cf. GA012n0011_p0751a03)
[A9] 啄【CB】喙【志彙】
[A10] 圮【CB】圯【志彙】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