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九
○求生行門之餘
今日大眾。如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至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 南無當來彌勒佛
- 南無華藏佛
- 南無妙光佛
- 南無樂說佛
- 南無善濟佛
- 南無眾王佛
- 南無離畏佛
- 南無辯才日佛
- 南無名聞佛
- 南無寶月明佛
- 南無上意佛
- 南無無畏佛
- 南無大見佛
- 南無梵音佛
- 南無善音佛
- 南無慧濟佛
- 南無無等意佛
- 南無金剛軍佛
- 南無菩提意佛
- 南無樹王佛
- 南無槃陀音佛
- 南無福德力佛
- 南無勢德佛
- 南無聖愛佛
- 南無勢行佛
- 南無琥珀佛
- 南無雷音雲佛
- 南無善愛目佛
- 南無善智佛
- 南無具足佛
- 南無德積佛
- 南佛大音佛
- 南無法相佛
- 南無智音佛
- 南無虗空佛
- 南無祠音佛
- 南無慧音差別佛
- 南無功德光佛
- 南無聖王佛
- 南無眾意佛
- 南無辯才輪佛
- 南無善寂佛
- 南無月面佛
- 南無日名佛
- 南無無垢佛
- 南無功德集佛
- 南無華德相佛
- 南無辯才國佛
- 南無寶施佛
- 南無愛月佛
- 南無不高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如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 南無當來彌勒佛
- 南無師子力佛
- 南無自在王佛
- 南無無量淨佛
- 南無等定佛
- 南無不壞佛
- 南無滅垢佛
- 南無不失方便佛
- 南無無嬈佛
- 南無妙面佛
- 南無智制住佛
- 南無法師王佛
- 南無大人佛
- 南無深意佛
- 南無無量佛
- 南無法力佛
- 南無世供養佛
- 南無華光佛
- 南無三世供佛
- 南無應日藏佛
- 南無天供養佛
- 南無上知人佛
- 南無真髻佛
- 南無信甘露佛
- 南無金剛佛
- 南無堅固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如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 南無當來彌勒佛
- 南無寶扇明佛
- 南無梨陀步佛
- 南無隨日佛
- 南無清淨佛
- 南無明力佛
- 南無功德聚佛
- 南無具足眼佛
- 南無師子行佛
- 南無高出佛
- 南無華施佛
- 南無珠明佛
- 南無蓮華佛
- 南無愛智佛
- 南無槃陀嚴佛
- 南無不虗行佛
- 南無生法佛
- 南無相好佛
- 南無思惟樂佛
- 南無樂解脫佛
- 南無知道理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大彌陀經云。佛言。其人作是以後。若復中悔心意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徃生阿彌陀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徃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令其人於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土。心大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諸善。今當徃生阿彌陀佛國。其人但念。口不能復言。即自悔過者。疑若減少。悔無所及。其人命終。即生阿彌陀佛國。不能得前至。便道見二千里。七寶城中。心獨歡喜。便止其中。亦復於七寶浴[A1]池蓮華中化生。即自然受身長大。其城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復於城中五百才。竟乃得出。至阿彌陀佛所。心中大喜。其人聽經。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智慧不明。知經復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虗空中。復去阿彌陀佛大遠。不能得近。其人久久。亦當智慧開解。知經勇猛。心當歡喜。次如上等一輩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不信作善。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耳)。
今日大眾。大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 南無當來彌勒佛
- 南無多聞海佛
- 南無持華佛
- 南無不隨世佛
- 南無喜眾佛
- 南無孔雀音佛
- 南無不退沒佛
- 南無斷有愛垢佛
- 南無威儀濟佛
- 南無諸天流布佛
- 南無寶步佛
- 南無華手佛
- 南無威德佛
- 南無破怨賊佛
- 南無富多聞佛
- 南無妙國佛
- 南無華明佛
- 南無師子知佛
- 南無月出佛
- 南無滅闇佛
- 南無無動佛
- 南無次第行佛
- 南無福德燈佛
- 南無音聲治佛
- 南無憍曇佛
- 南無勢力佛
- 南無身心住佛
- 南無善月佛
- 南無覺意華佛
- 南無上吉佛
- 南無善威德佛
- 南無知力德佛
- 南無善燈佛
- 南無堅行佛
- 南無天音佛
- 南無安樂佛
- 南無日面佛
- 南無樂解脫佛
- 南無戒明佛
- 南無住戒佛
- 南無無垢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甘露疏云。善言慰論。令心歡喜者。四分律云。為病人說法。令其歡喜。十誦律云。應隨病者。先所習學。而讚歎之。不得毀呰。退本善心。隨願住生經云。佛告普廣菩薩四輩弟子。臨終之日。願生十方佛剎者。先當洗浴身體。著鮮潔衣。燒眾名香。懸繒幡蓋。歌讚三寶。讀誦尊經。為病人說。因緣譬諭。善巧言詞。微妙經義。苦空非實。四大假合。隨心所願。無不獲果。言心緣佛像者。若無苦心明者。令緣真佛身相相好光明等。若為苦逼心乱者。設像令緣。口稱佛號。准西域祇園寺圖云。寺西北角。日光沒處。為無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號無常。多生厭世。去者極眾。盡生西方。其堂內安一彌陀佛像。金薄塗之。面向果方。當置病人。在像前坐。若無力者。令病人臥。面向西方。觀佛相好。其像手中。繫一五色綵幡。令病人手執幡。脚作往生淨土之意。像前燒香散華。供養不絕。生病人善心。言屬稱十念。聲聲相續令高聲稱念。藉聲束心。使心不散。故大集經大莊嚴論皆說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徧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念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然念通四儀。約勝劣為上下。謂以行住坐為上。唯臥為下。又沐浴新衣。盥漱焚香。息緣靜坐。對佛合掌。念持為上。反此為下。又定念為上。散念為下。又有二種。一未終時念。或定或散。容可涉緣。二臨終時念。須屏絕諸緣。一心專注。若心境差違。別為誤失。故苾十念也。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善攝心耳。志誠諦聽。經教略云。於其象生。若墮地獄三塗等趣。有一罪人。在世之日。曾讀彌陀往生經教。稍知宿命因緣果報。覩此光明。心中默念。我等受苦。皆因前世造諸罪業。招此苦報。於三塗中。經無數載。冥冥長夜。應無此光。必是西方極樂阿彌陀佛。所放光明。救度於我。遂謂眾曰。我等生世。惡業深重。不知經教。不識正法。信邪倒見。欺罔幽明。故受此苦。無由出離。我等幸遇。獲瞻此光。可隨吾念。彌陀聖号。懇切志誠。願離此苦。一切罪人聞是語[A2]已。瞻禮光明。應聲齊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是志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冥官獄吏不能禁止。牛頭獄卒變成善人。須臾之間。枷鏁能脫。彌陀接引。乘空而去。皆得往生西方淨土。又大經云。彼佛光明有十二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彼佛光明。照十方圓。無所障礙。若有像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心柔軟。歡喜踊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重復志誠。一心諦聽。彌陀經教直訣略云。若有眾生。新亡舊化。[A3]已墮地獄餓鬼傍生三塗等趣。惡業深重。不遇佛光。或有一人。高聲唱言。語諸罪人。勿得恐怖。我憶宿命。在人間時。曾讀彌陀度生經教往生淨土直訣法門。分明廣說。若人臨終合掌向西。志心苾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法門。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十聲能滅八百億刧生死重罪。縱有千劫生死重罪。十念具足。滅盡無餘。彌陀決定。將諸聖眾。親來迎接。若不如願。誓不成佛。又於因中。為法藏比丘。初發願偈曰。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忻得聞。俱來生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昔者法藏成佛[A4]已竟。號阿彌陀。酬願度生。今正是時。我等命終。現墮三塗。惟願西方阿彌陀佛。天眼見我。天耳聞我。他心知我。大慈大悲。不違本願。接引我等。離苦得樂。速生淨土。佛語可憑。必無妄說。於是罪人。為苦所逼。發勇猛心。雨淚交流。異口同音。齊聲苾念。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聲。又復禮拜未舉頭頃。彌陀現前。一切罪人。枷鏁解脫。蒙佛願力。隨化佛後。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莊嚴經上卷說。阿彌陀佛。昔發誓言。證得菩提。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所有一切眾生。及琰魔羅界。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乃至一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普皆奉為若幽若顯求生行者。等一痛切。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 南無當來彌勒佛
- 南無堅出佛
- 南無安闍那佛
- 南無增益佛
- 南無香明佛
- 南無違藍明佛
- 南無念王佛
- 南無蜜鉢佛
- 南無無礙相佛
- 南無信戒佛
- 南無至妙道佛
- 南無樂實佛
- 南無明法佛
- 南無具威德佛
- 南無至寂滅佛
- 南無上慈佛
- 南無大慈佛
- 南無甘露主佛
- 南無彌樓明佛
- 南無聖讚佛
- 南無廣照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求生行門所生功德。惟願阿鼻䥫城。即時破壞。悉為淨土。無惡道名。其餘地獄。一切苦具轉為樂緣。刀山釰樹變為寶林。鑊湯爐炭化成塗香。牛頭獄卒皆起慈悲。無有惡念。地獄眾生得離苦果。不造業因。等受安樂。如第三禪。一時俱發無上道心。速歸極樂。更願四生六道一生眾生。念惡道苦。發菩提心。同生淨土。當成正覺。
○總為禮佛第十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說求生行門。自利[A5]已竟。次總禮佛。專乃利他。夫總為禮佛者。普賢十願禮敬為先。天親四修歸依為首。故我世尊慈悲願重。喜捨心增。標指西方。勸修淨業。顯壽光之無量。明依正之難思。餘經盡而獨留。廣舌覆而同讚。故得人天共仰。凡聖同歸。蓋以利自利[A6]他。益存益亡。運菩薩心。嚴諸佛土。固宜勇猛。代為一切。若幽若顯。六趣四生。無量有情。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 一心敬禮過去久遠刧中 南無定光佛 南無日光佛 南無月光佛 南無栴檀香佛
- 一心敬禮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一心敬禮世自在王佛
- 一心敬禮西方阿彌陀佛
- 一心敬禮助成往生藥師瑠璃光佛
- 一心敬禮六方諸佛
- 一心敬禮東方世界 南無阿閦鞞佛 南無須彌相佛 南無大須彌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妙音佛
- 一心敬禮南方世界 南無日月燈佛 南無名聞光佛 南無大焰肩佛 南無須彌燈佛 南無無量精進佛
- 一心敬禮西方世界 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無量相佛 南無無量幢佛 南無大光佛 南無大明佛 南無寶相佛 南無淨光佛
- 一心敬禮北方世界 南無𦦨肩佛 南無最勝音佛 南無難阻佛 南無日生佛 南無網明佛
- 一心敬禮下方世界 南無師子佛 南無名聞佛 南無名光佛 南無達摩佛 南無法幢佛 南無持法佛
- 一心敬禮上方世界 南無梵音佛 南無宿王佛 南無香上佛 南無香光佛 南無大𦦨肩佛 南無雜色寶華嚴身佛 南無娑羅樹王佛 南無寶華德佛 南無見一切義佛 南無如須彌山佛
如是等六方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一心敬禮極樂世界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 一心敬禮極樂世界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彌勒菩薩
- 一心敬禮極樂世界一生補處諸大菩薩
- 一心敬禮極樂世界 馬鳴菩薩 龍樹菩薩
- 一心敬禮極樂世界阿鞞䟦致菩薩
- 一心敬禮極樂世界新發道意及十方來生淨土一切清淨大海眾菩薩
- 一心敬禮極樂世界。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等。諸大聲聞。一切賢聖
- 一心敬禮。梵釋四王。金剛天等。諸護法眾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以今懺悔發心禮佛功德。普願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天主。一切諸天梵王帝釋。護世四天王。日月星辰。主方主火。主稼主林等。各及眷屬。又願難陀龍王。䟦難陀龍王等。又願阿修羅王。各及眷屬。又願人道一切人王。臣民將帥。及其眷屬。又願十方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及其眷屬。又願閻羅王界。一切地獄。餓鬼道。畜生道。一切眾生。及其眷屬。又願十方盡虗空界。窮未來際。若大若小。一切眾生。及其眷屬。以今禮佛功德因緣。皆令獲得三業清淨。發菩提心。證解脫道。(某甲)等仰承阿彌陀佛大誓願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修行願力。無量無盡智慧力。功德力。自在神通力。覆護眾生力。安慰眾生力。盡諸天諸仙漏力。攝化一切善根力。救拔地獄眾生力。救度一切餓鬼力。免脫一切畜生力。令諸眾生。得如是願。(某甲)等始自歸依三寶。終至禮佛。功德善根勝因。令諸眾生。得如所願。(某甲)等又承三世諸佛西方阿彌陀佛大慈悲力。十方諸佛大慈心力。六方諸佛大悲心力。三十五佛滅煩惱力。五十三佛降伏魔力。百七十佛度眾生力。千佛攝受諸眾生力。九十九俱胝佛成就力。觀音普賢流通懺法力。令諸眾生。得如所願。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是普為十方法界四生六道。或聖或凡。若幽若顯。一切眷屬。無量眾生。總為禮佛。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 佛無西方阿彌陀佛
- 南無當來彌勒佛
- 南無威德佛
- 南無見明佛
- 南無善行報佛
- 南無善喜佛
- 南無無憂佛
- 南無寶明佛
- 南無威儀佛
- 南無樂福德佛
- 南無功德海佛
- 南無盡相佛
- 南無斷魔佛
- 南無盡魔佛
- 南無過衰道佛
- 南無不壞意佛
- 南無水王佛
- 南無淨魔佛
- 南無眾上王佛
- 南無愛明佛
- 南無菩提相佛
- 南無智明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誠。五體投地。奉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志心迴向。從今[A7]已去。至坐道場。一切罪障皆得清淨。一切煩惱皆得斷除。一切功德皆得圓滿。隨願往生西方淨土。菩提行願皆獨處(下昌與切)係(音計)悉成就。福慧資粮皆悉具足。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住首楞嚴三昧。得金剛身。不捨本誓。還度眾生。同生淨土。皆成佛道。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九
(奴了切)。
中悔(上去下上)。
諭(音喻)。
呰(將此切)。
鮮潔(上音仙)。
厲(力世切)。
盥(音灌)。
屏(音餅)。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