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涅槃經治定疏科

No. 657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一

  • ○釋涅槃經治定疏分(二)
    • 初題目(二)
      • 初疏文通題
      • 二撰治嘉號
    • 二本文(二)
      • 初離文通示(二)
        • 初引古敘意(三)
          • 初分節元始
          • 二此經下科段盈縮(二)
            • 初標盈縮
            • 二梁武下示盈縮
          • 三雖蘭下總結開遮
        • 二今分下約今正示(二)
          • 初分科
          • 二隨釋(七)
            • 初列章
            • 二示處
            • 三釋名
            • 四生起
            • 五通別
            • 六引證(三)
              • 初標
              • 二示(二)
                • 初引多文
                • 二引一處(三)
                  • 初正引經文
                  • 二然佛下略示經旨
                  • 三召諸下對韋明義(五)
                    • 初對眾(二)
                      • 初疏主對眾義
                      • 二私謂下治者示眾數
                    • 二對施
                    • 三對行
                    • 四對義
                    • 五對用
              • 三今依下結
            • 七出異解(七)
              • 初梁武(三)
                • 初敘彼義
                • 二若以下斥古非
                • 三今隨下顯今是
              • 二開善(二)
                • 初敘古
                • 二序即下顯今
              • 三光宅(二)
                • 初敘古
                • 二只是下顯今
              • 四靈味(二)
                • 初敘
                • 二既處下斥
              • 五河西
              • 六地人
              • 七興皇
      • 二隨文別釋(五)
        • 初序品明召請涅槃眾(二)
          • 初總標示
          • 二又諸下別解釋(二)
            • 初通序(二)
              • 初約義總示(三)
                • 初約一期四教(二)
                  • 初正明五義(二)
                    • 初約義泛明(三)
                      • 初標示
                      • 二如是下正明
                      • 三展轉下結意
                    • 二又小下歷教委示(三)
                      • 初經教來意
                      • 二若言下正明四教(二)
                        • 初正明如是
                        • 二如是下結例餘四
                      • 三故龍下引證總結
                  • 二此通下結略指廣
                • 二屬今家五章(二)
                  • 初約別對五章(二)
                    • 初標
                    • 二釋(五)
                      • 初如是序眾
                      • 二我聞序施
                      • 三一時序行
                      • 四住處序義
                      • 五同聞序用
                  • 二約通具五章(二)
                    • 初結前生後
                    • 二夫眾下約義委明
                • 三對此經要義(二)
                  • 初對三點四德
                  • 二結例指廣
              • 二隨文別釋(五)
                • 初如是
                • 二我聞(二)
                  • 初列四句
                  • 二三種下判今昔
                • 三一時(二)
                  • 初例三諦
                  • 二後一下利今昔
                • 四住處(二)
                  • 初釋化主
                  • 二釋住處(二)
                    • 初約事釋(四)
                      • 初釋城
                      • 二釋地
                      • 三釋河
                      • 四釋樹
                    • 二只此下約教釋(二)
                      • 初總標
                      • 二若見下別示(二)
                        • 初約世間
                        • 二若見下約出世(二)
                          • 初約偏機所見
                          • 二約圓機所見(三)
                            • 初標
                            • 二茅城下釋(二)
                              • 初共表四德
                              • 二各表四德
                            • 三若能下結
                • 五同聞(二)
                  • 初例前略示
                  • 二就同下分經廣釋(二)
                    • 初科文
                    • 二初文下隨釋(二)
                      • 初眾集(二)
                        • 初敘意分經(二)
                          • 初治者敘意
                          • 二同聞下疏主分經
                        • 二隨經釋義(四)
                          • 初與(三)
                            • 初引論總立
                            • 二若三下約教別釋(四)
                              • 初藏
                              • 二通
                              • 三別
                              • 四圓
                            • 三今言下結示今文
                          • 二歎(三)
                            • 初引證總明
                            • 二天王下約教別釋
                            • 三大權下例前結示
                          • 三類(二)
                            • 初正釋比丘(二)
                              • 初引論略標
                              • 二不仰下對教廣釋
                            • 二例明眾義(二)
                              • 初指例
                              • 二四人下釋義(二)
                                • 初引論總明
                                • 二煗等下約教別釋(二)
                                  • 初歷示二僧(二)
                                    • 初正明
                                    • 二餘二下結示
                                  • 二有羞下重明四義
                          • 四數
                      • 二威儀
            • 二別序○
        • 二從純陀至大眾問合十六品明開演涅槃施○
        • 三從現病至德王五品品明顯示涅槃行○
        • 四師子吼一品明問答涅槃義○
        • 五迦葉陳如及後分四品明折攝涅槃用○
  • ○二別序(二)
    • 初分科
    • 二又為下隨釋(三)
      • 初能召(二)
        • 初分科
        • 二聲召下隨釋(二)
          • 初約次第釋義(三)
            • 初聲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二下隨釋(六)
                • 初聲時表法
                • 二聲時臨機
                • 三聲之本末(二)
                  • 初總釋
                  • 二又空下約教
                • 四聲之橫豎(三)
                  • 初略消文
                  • 二敘他解
                  • 三顯今義(二)
                    • 初明橫豎該收以斥他
                    • 二若以下結示有頂以斥他
                • 五聲有感應
                • 六聲中歎告(二)
                  • 初科分敘意
                  • 二初歎下隨文正釋(二)
                    • 初歎(二)
                      • 初科分
                      • 二初先下隨釋(二)
                        • 初雙歎兩德(二)
                          • 初科文
                          • 二初文下隨釋(二)
                            • 初歎內德
                            • 二歎外德
                        • 二雙結兩德(二)
                          • 初科分
                          • 二初為下隨釋(二)
                            • 初結三號
                            • 二結四等
                    • 二告(三)
                      • 初正解疑問
                      • 二前具下徵文釋妨(二)
                        • 初疑問
                        • 二大覺下答釋(二)
                          • 初約師即主父釋
                          • 二復次下舉後攝初釋
                      • 三若依下例前約教
            • 二光召(二)
              • 初科文
              • 二初文下隨釋(四)
                • 初光時
                • 二結出處(四)
                  • 初表佛性釋
                  • 二又青下表三語釋
                  • 三又大下表涅槃釋
                  • 四又濟下表六道六根釋
                • 三光所照
                • 四光利益(二)
                  • 初敘古斥非
                  • 二今文下示今正義(二)
                    • 初蠲三障
                    • 二戀慕生善
            • 三動召
          • 二然聲下明前後隨機
      • 二所召○
      • 三結召○
  • ○二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總召下隨釋(二)
      • 初總明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隨釋(四)
          • 初抑苦
          • 二興請
          • 三釋請(二)
            • 初分科
            • 二言執下隨釋(三)
              • 初發起請
              • 二正釋請
              • 三結請
          • 四釋苦
      • 二別明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此土下隨釋(二)
          • 初召此土(二)
            • 初科分
            • 二閻浮下隨釋(三)
              • 初召閻浮眾(三)
                • 初科分總示
                • 二他人下敘他分經
                • 三初聲下依科正釋(三)
                  • 初聲聞(二)
                    • 初分科
                    • 二僧又下隨釋(二)
                      • 初僧眾(二)
                        • 初科分釋疑
                        • 二佛邊下依科解義(二)
                          • 初佛邊眾(二)
                            • 初科分
                            • 二初云下隨釋(三)
                              • 初所召
                              • 二奉召
                              • 三願召(二)
                                • 初對辨廣略
                                • 二問答釋疑(二)
                                  • 初約無學問
                                  • 二約四教答
                          • 二外來眾(二)
                            • 初分科
                            • 二所召下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數下隨釋(四)
                                  • 初數
                                  • 二類
                                  • 三歎(二)
                                    • 初歎自行德
                                    • 二歎化他德(二)
                                      • 初徵文具化他義
                                      • 二夫象下配釋喻意(二)
                                        • 初釋如大龍象(二)
                                          • 初約龍象體異釋
                                          • 二或只下約龍象體同釋
                                        • 二釋檀林師子
                                  • 四結
                                • 二奉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光下隨釋(三)
                                    • 初光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二)
                                        • 初正明順召
                                        • 二簡順召意
                                    • 二聲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
                                    • 三動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
                      • 二尼眾(二)
                        • 初分科
                        • 二列眾下隨釋(二)
                          • 初列眾(二)
                            • 初科分
                            • 二所召下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列中下隨釋(四)
                                  • 初名
                                  • 二數
                                  • 三位
                                  • 四歎(二)
                                    • 初歎自行德
                                    • 二歎化他德
                              • 二奉召(三)
                                • 初光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二)
                                    • 初正明順召
                                    • 二簡順召意
                                • 二聲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
                                • 三動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
                          • 二發迹(三)
                            • 初分經敘意
                            • 二初云下正釋經文(二)
                              • 初指通位
                              • 二別指高位
                            • 三他分下敘他斥非
                  • 二菩薩○
                  • 三雜眾○
              • 二召中間眾○
              • 三召上界眾○
          • 二召他土○
  • ○二菩薩眾(二)
    • 初科分
    • 二所召下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一下隨釋(六)
          • 初數
          • 二類(三)
            • 初標示翻名
            • 二經論釋義(二)
              • 初釋論十義
              • 二大品十門(二)
                • 初正引經文
                • 二龍樹釋義
            • 三此中下約教顯今
          • 三位
          • 四名
          • 五歎(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隨釋(三)
              • 初單歎上求德
              • 二約四弘兼下化德(二)
                • 初科分
                • [A1]己階下隨釋(二)
                  • 初總歎
                  • 二別歎
              • 三結上求下化德
          • 六結(二)
            • 初總結上求下化
            • 二別結下化
      • 二奉召(三)
        • 初光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二)
            • 初正明順召
            • 二簡順召意
        • 二聲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
        • 三動召(二)
          • 初奉召
          • 二順召
  • ○三雜眾(二)
    • 初科分
    • 二初二下隨釋(三)
      • 初二十一眾增數(廿一)
        • 初二河沙優婆塞眾(二)
          • 初分科
          • 二初所下隨釋(三)
            • 初所召(二)
              • 初分科
              • 二初二下隨釋(五)
                • 初數
                • 二類(二)
                  • 初正解釋(二)
                    • 初釋優婆塞(二)
                      • 初經論通名
                      • 二約義別說
                    • 二復次下釋五戒威儀(二)
                      • 初正釋(二)
                        • 初釋五戒(二)
                          • 初約事釋
                          • 二又具下約教釋
                        • 二釋威儀
                      • 二當知下結示
                  • 二問優下例餘眾(二)
                    • 初例聲聞菩薩佛(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三)
                        • 初明有義無教
                        • 二四善下約義辨示(三)
                          • 初約小大明聲聞
                          • 二若乾下約三教明菩薩
                          • 三一切下約圓義明佛
                        • 三以是下總結義徧
                    • 二例蛣𧏙蝮蠆(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二)
                        • 初研詳去取
                        • 二小善下從權示義
                • 三名
                • 四歎(二)
                  • 初科分
                  • 二歎有下隨釋(二)
                    • 初歎(二)
                      • 初上求(二)
                        • 初標經
                        • 二舊云下釋義(二)
                          • 初明對治(二)
                            • 初通途顯示(二)
                              • 初敘舊釋(二)
                                • 初初義約昔教釋(二)
                                  • 初舊師立義
                                  • 二今師斥非
                                • 二舊又下次義約今教釋(二)
                                  • 初立義
                                  • 二料簡(二)
                                    • 初簡六行難昔人(二)
                                      • 初疑問
                                      • 二此是下答釋(二)
                                        • 初舊師明義
                                        • 二興皇竝難(二)
                                          • 初以比丘竝
                                          • 二當知下正示[A2]己義
                                    • 二簡雙遊非對治
                              • 二若爾下明今解(二)
                                • 初彈興皇偏約權行
                                • 二權引下明今解兼約實行(三)
                                  • 初明權實意
                                  • 二如下下示實行三種(三)
                                    • 初正示三義(三)
                                      • 初約從漸入圓
                                      • 二約圓機漸行
                                      • 三約顯機頓行
                                    • 二諸優下結顯當文
                                    • 三五十結顯餘眾
                                  • 三文中下結權實兼歎(二)
                                    • 初正明權實二眾相由
                                    • 二云何下斥舊師兩義偏局
                            • 二歷句分別(三)
                              • 初正分別
                              • 二問恒下簡恒常
                              • 三此等下結門義
                          • 二樂聞下釋餘句
                      • 二下化(二)
                        • 初總歎
                        • 二別歎
                    • 二結
                • 五結(二)
                  • 初總結上求下化
                  • 二別結下化
            • 二奉召
            • 三順召(二)
              • 初順召(三)
                • 初順聲召
                • 二順動召
                • 三順光召
              • 二獻供
        • 二三河沙優婆夷眾○
        • 三四河沙離車眾○
        • 四五河沙大臣長者眾○
        • 五六河沙舍離王眾○
        • 六七河沙夫人眾○
        • 七八河沙天女眾○
        • 八九河沙龍王眾○
        • 九十河沙鬼神王眾○
        • 十二十河沙金翅眾
          • 疏總釋
        • 十一三十河沙乾闥眾
          • 疏總釋
        • 十二四十河沙緊那眾
          • 疏總釋
        • 十三五十河沙摩睺伽眾
          • 疏總釋
        • 十四六十河沙脩羅眾
          • 疏總釋
        • 十五七十河沙陀那婆眾
          • 疏總釋
        • 十六八十河沙羅剎眾
          • 疏總釋
        • 十七九十河沙樹林神眾
          • 疏總釋
        • 十八千河沙持呪王眾
          • 疏總釋
        • 十九億河沙貪色鬼眾
          • 疏總釋
        • 二十百億河沙天婬女眾
          • 疏總釋
        • 廿一千億河沙地鬼王眾
          • 疏總釋
      • 二八眾同數○
      • 三一眾無數
  • ○二三河沙優婆夷眾(二)
    • 初分科
    • 二所召下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三下隨釋(四)
          • 初數
          • 二類
          • 三名
          • 四歎(二)
            • 初科分
            • 二初堪下隨釋(二)
              • 初略歎上求下化
              • 二廣歎上求下化(二)
                • 初敘意科分
                • 二初上下依科隨釋(三)
                  • 初上求(二)
                    • 初科文
                    • 二事觀下隨釋(二)
                      • 初事觀(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二)
                          • 初標事境
                          • 二出五門
                      • 二結成功德(二)
                        • 初標科
                        • 二舉下隨釋(二)
                          • 初正釋結成(七)
                            • 初舉譬結
                            • 二舉三三昧結
                            • 三舉大乘結
                            • 四舉能說結
                            • 五舉護持結
                            • 六舉呵毀結
                            • 七結事即理
                          • 二此意下對前辨示
                  • 二下化(二)
                    • 初總歎
                    • 二別歎
                  • 三雙結
      • 二奉召
      • 三順召(二)
        • 初順召
        • 二獻供
  • ○三四河沙離車眾(二)
    • 初分科
    • 二所召下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初句下隨釋(四)
          • 初數
          • 二類
          • 三歎(二)
            • 初科分
            • 二歎為下隨釋(二)
              • 初歎(二)
                • 初上求
                • 二下化
              • 二結
          • 四名
      • 二順召(二)
        • 初順召
        • 二獻供
  • ○四五河沙大臣長者眾(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四)
          • 初數
          • 二類
          • 三歎(二)
            • 初上求
            • 二下化
          • 四名
      • 二順召(三)
        • 初順聲召
        • 二順動召
        • 三順光召
  • ○五六河沙舍離王眾(二)
    • 初明不列數所以(二)
      • 初準文定數
      • 二但王下闕數因由
    • 二文為下正釋經文(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三)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二)
            • 初類
            • 二名(三)
              • 初正列名
              • 二順召
              • 三歎德(二)
                • 初上求
                • 二下化
        • 二奉召
        • 三順召
  • ○六七河沙夫人眾(二)
    • 初對上辨異
    • 二文為下正釋經文(二)
      • 初科文
      • 二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四)
            • 初數
            • 二類
            • 三名
            • 四歎
        • 二順召
  • ○七八河沙天女眾(二)
    • [A3]科分
    • 二隨釋(三)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四)
          • 初數
          • 二類
          • 三名
          • 四歎(二)
            • 初科分
            • 二初如下隨釋(三)
              • 初歎天眼
              • 二歎上求
              • 三歎下化
      • 二奉召
      • 三順召
  • ○八九河沙龍王眾(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三)
      • 初所召(三)
        • 初數
        • 二類
        • 三名
      • 二奉召
      • 三順召
  • ○九十河沙鬼神王眾(二)
    • 初科文
    • 二隨釋(二)
      • 初所召(二)
        • 初科分
        • 二此應下隨釋(三)
          • 初數
          • 二類
          • 三名
      • 二順召
  • ○二八同數眾(二)
    • 初同十萬億河沙眾(三)
      • 初天子眾
      • 二風神眾
      • 三雲雨神眾
    • 二同二十河沙眾(五)
      • 初象王眾
      • 二師子王眾
      • 三飛鳥王眾
      • 四牛羊眾
      • 五仙人眾
  • ○第二召中間眾(二)
    • 初指處分科
    • 二結前下依科隨釋(二)
      • 初結前列後(二)
        • 初結前
        • 二列後(二)
          • 初分科
          • 二初文下隨釋(三)
            • 初人天
            • 二山神
            • 三河海神
      • 二悲近召遠(二)
        • 初敘意分科
        • 二初悲下隨文釋義(二)
          • 初悲近(三)
            • 初指文總標
            • 二娑羅下隨經配釋(三)
              • 初其林變白相(三)
                • 初約事解
                • 二此有下正表法
                • 三雙林下結三根
              • 二虗空寶閣相
              • 三堂下泉池相
            • 三此之下結同三召
          • 二召遠
  • ○第三召上界眾(二)
    • 初準前標科
    • 二初欲下依科隨釋(五)
      • 初欲天(三)
        • 初四王天
        • 二帝釋天
        • 三空居四天
      • 二梵眾
      • 三修羅
      • 四魔天(三)
        • 初示名處
        • 二分科段
        • 三獻上下正解釋(三)
          • 初類數
          • 二開恩赦下
          • 三辦供獻上(二)
            • 初辦供
            • 二獻上(二)
              • 初科分
              • 二問下隨釋(二)
                • 初魔奉呪奉供(二)
                  • 初奉呪(二)
                    • 初問答釋疑
                    • 二正解呪義(二)
                      • 初他人異解
                      • 二今師會通
                  • 二奉供
                • 二佛還供受呪
      • 五大自在天(二)
        • 初懸示名處(二)
          • 初滅處示本
          • 二若法下徵文再釋(二)
            • 初引文徵問
            • 二若言下定名委示(二)
              • 初明世主即首羅
              • 二又云下明世主非首羅(二)
                • 初章安明世主是褒美
                • 二私謂下荊溪明居中是世主
        • 二文為下隨文正釋(二)
          • 初所召
          • 二順召
  • ○第二召他土眾(二)
    • 初徵文顯召(二)
      • 初敘他謬解
      • 二若依下示今正義
    • 二文為下隨文正釋(二)
      • 初科分
      • 二東方下隨釋(二)
        • 初正解經文(二)
          • 初一方(二)
            • 初分科符瑞
            • 二初雙下依科釋文(三)
              • 初彼說此見(二)
                • 初彼佛說此佛(四)
                  • 初明遠近
                  • 二彼佛說此
                  • 三發來
                  • 四現瑞
                • 二此眾見彼眾(二)
                  • 初正科經文(四)
                    • 初驚怖
                    • 二安慰
                    • 三見彼眾
                    • 四唱苦哉
                  • 二然大下釋疑顯意(二)
                    • 初超釋第四唱苦(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
                    • 二問此下追釋初段驚怖(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
              • 二此見彼來(二)
                • 初此大眾不見而見
                • 二彼菩薩不來而來
              • 三供佛不受(二)
                • 初供佛
                • 二不受
          • 二例三方
        • 二問身下釋疑顯正(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二)
            • 初敘舊謬解
            • 二此不下顯今正義(二)
              • 初引同虗空斥舊解
              • 二今明下約不思議明今義(二)
                • 初立義消經(二)
                  • 初立義明真應相即
                  • 二邊即下消經顯理事無乖(二)
                    • 初消經
                    • 二雖邊下結斥
                • 二舉例引譬
  • ○第三結召請(二)
    • 初分科敘意
    • 二初結下依科隨釋(二)
      • 初結眾集(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隨釋(二)
          • 初處不思議
          • 二人不思議(四)
            • 初結他方此土眾集
            • 二簡集不集
            • 三明眾集利益
            • 四重明處
      • 二結瑞相(私分)(二)
        • 初聖主收光(二)
          • 初明收一兼三
          • 二收聲下明收三表對
        • 二機緣解悟(二)
          • 初釋成三哭(二)
            • 初對經
            • 二總結
          • 二鳴乎下釋成三業
  • ○大章第二合十六品開演涅槃施(三)
    • 初純陀品施常住五果對此土雜眾(二)
      • 初品題(二)
        • 初列章
        • 二隨解(三)
          • 初辨疎密(二)
            • 初明南北二本文義互踈
            • 二今明下顯今師分章文義俱密
          • 二辨德行(三)
            • 初明立品因由(二)
              • 初問
              • 二答
            • 二明後供所以(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二)
                • 初略答引古釋
                • 二今依下廣答明今義
            • 三明受不受意(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二)
                • 初通釋
                • 二別釋
          • 三釋名(二)
            • 初引二經出名
            • 二明古今解義(二)
              • 初引古解
              • 二明今義(二)
                • 初斥古總立
                • 二然妙下依義廣解(四)
                  • 初標列
                  • 二正釋
                  • 三純陀下結歸
                  • 四若依下對辨
      • 二從此下釋本文(三)
        • 初通科大章(二)
          • 初正科
          • 二料簡(二)
            • 初料簡餘眾(二)
              • 初正示
              • 二然佛下結意
            • 二料簡通別
        • 二此品下別分此品(四)
          • 初正分章
          • 二明生起
          • 三明通別(三)
            • 初敘意總標
            • 二依標示義(三)
              • 初別
              • 二通
              • 三雙非(二)
                • 初斥前通別
                • 二當知下依文正示
            • 三如是下結歸融即
          • 四明成前起後
        • 三初獻下依文正釋(四)
          • 初獻供(二)
            • 初科分
            • 二請又下隨釋(四)
              • 初請(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二)
                  • 初經家敘德(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二)
                      • 初敘德(二)
                        • 初科文
                        • 二先敘下隨釋(二)
                          • 初敘其讓德
                          • 二敘所為德(二)
                            • 初標列四名
                            • 二可意下簡三從一
                      • 二敬儀(六)
                        • 初釋捨身威儀
                        • 二釋偏袒右肩(二)
                          • 初標立四名
                          • 二俗下簡三從一
                        • 三釋右膝著地(二)
                          • 初正明四悉
                          • 二此意下簡通顯別
                        • 四不釋下治者釋合掌
                        • 五釋悲感
                        • 六荊溪釋禮足
                  • 二發言陳請(二)
                    • 初分科
                    • 二標為下隨釋(三)
                      • 初標請(二)
                        • 初科分
                        • 二初世下隨釋(二)
                          • 初標三寶舟航
                          • 二標自他求度
                      • 二正請(二)
                        • 初科分
                        • 二法說下隨釋(三)
                          • 初法(二)
                            • 初科文
                            • 二所失下隨釋(二)
                              • 初所失故請(二)
                                • 初科分
                                • 二隨釋(二)
                                  • 初明所失
                                  • 二釋所失
                              • 二所求故請(二)
                                • 初科分
                                • 二初文下隨釋(二)
                                  • 初明所求
                                  • 二釋所求
                          • 二譬(二)
                            • 初科分
                            • 二貧窮下隨釋(二)
                              • 初貧窮譬上所失(二)
                                • 初就當文正釋(二)
                                  • 初正釋經文(二)
                                    • 初對譬直示(二)
                                      • 初釋能譬人(二)
                                        • 初敘古斥非
                                        • 二今下示今顯是
                                      • 二舊以下釋所譬法(二)
                                        • 初敘古斥非
                                        • 二今下示今顯是
                                    • 二所以下歸宗顯意(三)
                                      • 初總敘經意
                                      • 二外則下對釋經文
                                      • 三下性下引文證義
                                  • 二若觀下研詳去執
                                • 二然此下約三性通示(二)
                                  • 初約前後經文懸示(二)
                                    • 初約法譬明三性(二)
                                      • 初正明(二)
                                        • 初約法說(二)
                                          • 初約所失別請三性
                                          • 二約所求通請三性
                                        • 三約譬說
                                      • 二然三下結意
                                    • 二約佛受明三性(二)
                                      • 初別許
                                      • 二通許
                                  • 二惑者下約惑者設難顯意(二)
                                    • 初疑問
                                    • 二答釋(三)
                                      • 初依經總立
                                      • 二良以下歷示經旨(二)
                                        • 初約上根明現文義具佛性
                                        • 二為未下約中下明下文廣顯佛怨
                                      • 三若初下結斥顯意
                              • 二伇力譬上所求(二)
                                • 初明舉緣因為求(二)
                                  • 初敘意總明
                                  • 二伇力下隨文顯義(二)
                                    • 初約世間善釋
                                    • 二若以下約出世善釋
                                • 二唯怖下正求了因(二)
                                  • 初釋成三求示其綱要
                                  • 二佛隨下對下三性顯其文旨
                          • 三合(二)
                            • 初示不次意
                            • 二合伇下正釋經文(二)
                              • 初超合伇力(二)
                                • 初分科
                                • 二初歷下正釋(二)
                                  • 初合舉緣因(二)
                                    • 初歷法合
                                    • 二一體合
                                  • 二唯怖下合求了因
                              • 二追合貧窮
                      • 三結請(二)
                        • 初分科
                        • 二標為下隨釋(三)
                          • 初雙結上法譬中所求之請
                          • 二雙結上法譬中所失之請
                          • 三雙結上法譬中求失之請
              • 二受○
              • 三難○
              • 四答○
          • 二請住○
          • 三傍論○
          • 四催供○
    • 二哀嘆品施勝三修對此土聲聞眾○
    • 三長壽品去十四品隨問而施對此土菩薩眾○
  • ○二受(二)
    • 初科分
    • 二許受下隨釋(三)
      • 初許受(二)
        • 初分科
        • 二初經下隨釋(二)
          • 初經家敘許(二)
            • 初明敘許來意
            • 二舉世下約三號釋義(二)
              • 初對請明許總釋三號
              • 二世尊下隨文示義別示三號(二)
                • 初釋三號(三)
                  • 初釋世尊(二)
                    • 初約譬對請釋
                    • 二又世下舉法顯喻釋
                  • 二釋種智(二)
                    • 初約應用釋(二)
                      • 初總立
                      • 二何者下徵釋
                    • 二又不下約報智釋
                  • 三釋調御(二)
                    • 初正釋
                    • 二他經下開合
                • 二釋善哉
          • 二如來唱許
      • 二正受(二)
        • 初疏主正解(二)
          • 初略明述許
          • 二廣明常義(二)
            • 初破古明常(三)
              • 初舊師明涅槃是破病常(二)
                • 初敘
                • 二如此下斥(三)
                  • 初總斥
                  • 二何者下敘破(二)
                    • 初約諸經名異總立
                    • 二一乘下引今經體同歷道
                  • 三故知下結過
              • 二地人明涅槃是當現常
              • 三興皇明涅槃是凝然常(二)
                • 初敘彼解離二見顯常體凝然
                • 二今明下約今破明相即顯常即秘密(二)
                  • 初縱奪
                  • 二何者下正破
            • 二然此下示今明常(三)
              • 初約喻稱歎
              • 二若凝下斥前生後
              • 三夫佛下正明今解(二)
                • 初對古明今(二)
                  • 初正示常義(三)
                    • 初明常非破病(二)
                      • 初四悉隨機非唯破病(四)
                        • 初世界
                        • 二為人
                        • 三對治
                        • 四第一義
                      • 二當知下結示無礙以斥偏執
                    • 二又大下明常非當現(二)
                      • 初明隨機具二常
                      • 二又三下明理體非三世(三)
                        • 初引偈文顯失
                        • 二引淨名助證
                        • 三若因下牒所計結責
                    • 三又此下明常非凝然(二)
                      • 初約密教引辨(三)
                        • 初引密教總立
                        • 二昔覆下示密即開顯(二)
                          • 初敘意略辨
                          • 二次我下徵文廣示
                        • 三總而下約秘藏結示
                      • 二又此下約五性釋成
                  • 二若例下稱歎結斥
                • 二如此下舉喻結意
        • 二次正下治者添釋(三)
          • 初敘意分章
          • 二五法下依章正釋(二)
            • 初消名
            • 二對法
          • 三若得下結示體徧
      • 三釋施○
  • ○三釋施(二)
    • 初標示
    • 二釋初下正釋(二)
      • 初懸示文意(二)
        • 初正示文旨(二)
          • 初明一代言教俱常
          • 二既舉下例行位證人亦常
        • 二初後下結示常義
      • 二復次下隨文消釋(四)
        • 初釋無差(三)
          • 初引下佛答
          • 二若依下泛學經論
          • 三若此下的示今文(二)
            • 初正示
            • 二問一下釋疑(二)
              • 初明三世常
              • 二明六即常(二)
                • 初約生佛事異問
                • 二約凡聖理同答(二)
                  • 初舉譬喻總示
                  • 二凡有下約六即結責
        • 二阿耨下釋阿耨菩提
        • 三受最下釋受最後供
        • 四汝聞下釋令汝具足
  • ○三難(二)
    • 初科分
    • 二治城下正釋(二)
      • 初總非
      • 二別難(二)
        • 初古今分節
        • 二初一下正示今義(二)
          • 初示廣略意
          • 二為此下明設難意(二)
            • 初通約大小以明難意(二)
              • 初大小隨機(二)
                • 初明初後俱異(二)
                  • 初敘意
                  • 二若始下正示(二)
                    • 初明大小之初(二)
                      • 初正釋
                      • 二當知下結示
                    • 二若見下明大小之後(二)
                      • 初正釋
                      • 二當知下結示
                • 二例推下明結例五雙
              • 二純陀下結示難意
            • 二別約經教以明難意(二)
              • 初引二經
              • 二對四教(三)
                • 初藏(二)
                  • 初正示五雙
                  • 二觀純下結成難意
                • 二通(二)
                  • 初正示五雙
                  • 二純陀下結非難意
                • 三別圓(二)
                  • 初正示五雙
                  • 二豈可下結成答意
  • ○四答(二)
    • 初分科
    • 二初答下隨義(二)
      • 初正答五難(五)
        • 初答第三四身五身難(二)
          • 初來意
          • 二但純下正釋(二)
            • 初重敘前難
            • 二佛今下正釋今答(二)
              • 初合四為三所以
              • 二汝舉下正示佛答之意(三)
                • 初大機所見
                • 二大緣下舉因況果
                • 三大小下結示無差
        • 二答第一有智斷無智斷難(二)
          • 初重敘前難
          • 二佛以下正釋今答(二)
            • 初約藏通釋不見性
            • 二若華下約別圓釋見佛性(三)
              • 初正示智斷
              • 二又入下復疎各具
              • 三是故下結示無差
        • 三答第二有尊號無尊號難(二)
          • 初重敘前難
          • 二佛今下正釋今答(二)
            • 初明初後俱大
            • 二初成下結無差
        • 四答第四六度五眼難(二)
          • 初重敘前難
          • 二正明今答(三)
            • 初度眼具足
            • 二今佛下略答所以
            • 三先廣下結示無差
        • 五答第五有五果無五果難(二)
          • 初重敘前難
          • 二正明今答
      • 二普受大會
  • ○二請住(三)
    • 初科文生起
    • 二興皇下懸談去住(二)
      • 初敘古解(二)
        • 初約機見去住
        • 二夫如下約應無去住
      • 二若爾下明今義(二)
        • 初略斥古解
        • 二今明下正明今義(二)
          • 初約去明四悉(三)
            • 初正示四悉
            • 二或可下結示不同
            • 三且舉下引經證成
          • 二於去下例住等三句
    • 三初因下正釋經文(四)
      • 初因請(二)
        • 初科文敘意
        • 二就歎下依科正釋(三)
          • 初喜
          • 二歎(二)
            • 初科分
            • 二略舉下隨釋(二)
              • 初略(二)
                • 初分科
                • 二名者下隨釋(四)
                  • 初名
                  • 二利
                  • 三德
                  • 四願
              • 二廣(二)
                • 初名前後
                • 二初更下釋經文(四)
                  • 初願
                  • 二德
                  • 三利
                  • 四名
          • 三請(二)
            • 初分偈文
            • 二初文下正解釋(二)
              • 初頌歎
              • 二正請(二)
                • 初為眾
                • 二要請
      • 二騰請(二)
        • 初分經
        • 二初長下隨釋(二)
          • 初長行
          • 二偈頌(二)
            • 初分科
            • 二初文下隨釋(二)
              • 初謄眾歎(二)
                • 初總別科文
                • 二初云下正釋經文(三)
                  • 初騰歎願(二)
                    • 初騰六難
                    • 二作譬結
                  • 二騰歎德
                  • 三騰歎利
              • 二騰眾請(二)
                • 初科文
                • 二文云下隨釋(三)
                  • 初騰悲苦意
                  • 二騰請住益意
                  • 三結二意
      • 三遮請(二)
        • 初標經
        • 二長行下正釋(二)
          • 初長行(二)
            • 初分科
            • 二初文下隨釋(二)
              • 初述歎難
              • 二以難遮請(二)
                • 初分科
                • 二以諸下隨釋(三)
                  • 初以難遮請
                  • 二以佛境界遮請(二)
                    • 初正釋
                    • 二問下料簡
                  • 三以二用遮請(三)
                    • 初明隨機契理
                    • 二昔用下約今昔釋成
                    • 三若用下結示遮請意
          • 二偈頌(二)
            • 初分科
            • 二初又下隨釋(二)
              • 初附文消釋(二)
                • 初明無常用(二)
                  • 初科分
                  • 二初又下隨釋(二)
                    • 初通明諸行無常(五)
                      • 初無常觀
                      • 二苦觀
                      • 三空觀
                      • 四無我觀
                      • 五不淨觀
                    • 二正明無常
                • 二明常用
              • 二他判下懸示大旨(二)
                • 初敘他解
                • 二今言下明今釋(二)
                  • 初斥他解
                  • 二此文下明今義(二)
                    • 初懸示圓旨(三)
                      • 初引文按定
                      • 二佛境下依義申通
                      • 三所以下結意斥非
                    • 二若但下就文顯意
      • 四長請○

涅槃經治定疏科卷第一


校注

[A1] 己【CB】巳【卍續】
[A2] 己【CB】巳【卍續】
[A3] 科【CB】料【卍續】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