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心印卷六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唐譯云。由種種心。分別諸法。非諸法有自性。此但妄計耳)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為世尊如是說煩惱清淨無性過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唐譯云。世尊。若但妄計無諸法者。染淨諸法。將無悉壞)。
一切諸法。自心所現。非有非無。由迷自心。妄起計著有法自性。如來世尊甞曰。諸法無自性。唯有妄想性。故大慧難云。若但有妄想性。而無諸法自性。則淨染諸法。將無悉壞。此疑諸法斷滅也。不知諸法由自心現。無有自性。愚夫不知。妄想見有。為離妄執。故說聖智自性空事。空非墮有。而有聖智所知。又非壞法。下文反覆推明。總示此旨耳。
△二示無諸法性。非無聖智知見。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實。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唐譯云。一切凡愚分別諸法。而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執。無有性相)然。大慧。如聖智有性自性。聖知聖見聖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許大慧所述。唯妄想性無諸法性。而非斷滅也。謂一切諸法。無煩惱清淨一定之性。而非無性。故曰如聖智有性自性。聖知聖見聖慧眼。如是性自性知也。葢以聖智有性自性。乃由聖知聖見聖慧眼。一如諸法實相。內外相應。無別境界。不如愚夫妄生分別。妄有所計也。
○三難諸法非無。聖智墮有。分二。
△初疑聖智所知同妄想現。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聖以聖知聖見聖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聖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所以者何。謂不覺聖事性自性故。不見離有無相故(唐譯云。不見聖人所見法故。聖眼遠離有無相故)。
聖智所知。非如妄想。謂聖智所知。不如妄想境界也。此葢出愚夫不離妄想。不覺聖性。雖境界不同。然同一能見。同一所見。乃妄想之能所欲離。聖智之根塵宛爾。此大慧之所為難也。意謂愚癡凡夫現有妄想分別。云何得離。現有聖智境界不如實知。不可言覺。然聖智所知性自性相。同妄想現。所謂世間說牛。聖人亦說是牛。世間說馬。聖人亦說是馬。著想不同。而同一流布。故曰彼非顛倒。非不顛倒也。不見離有無相。此即不覺聖事。所謂非不顛倒也。夫此性自性相。一見離有無。一不見離有無。都無二法。而境界各異。以此起難。即以此明宗。佛與菩薩。機感相搆。真無別旨也。
世尊。聖亦不如是見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現。不說因無因故。謂墮性相見故。異境界非如彼等如是無窮過。世尊。不覺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魏譯云。世尊。非因分別有法體相。而有諸法。世尊。彼云何分別。不如彼分別。應如彼分別)。
復言聖智雖不與妄想同見。而諸法未甞不與妄想同現。不與妄想同見。是境界不離諸法而異。而與妄想同現。則諸法不因聖智而無。同一諸法。而在妄想。唯欲說空。在聖智。不嫌墮有。此下文之所難也。聖不如是見如事妄想等者。謂聖智覺自心現。固不以自心現相。而為實境界也。然非無所現之性自性相。同妄想自性現。但聖智不說因與無因。墮性相見。不如愚夫境界別異。自生無窮之過。以愚夫不覺性自性相。由自心現也。故知此性自性相。聖智所知。同妄想現。即不可謂因妄想有。故曰亦非妄想因性自性相。既性自性相不因妄想而有。則妄想所計。即非妄想計。亦如妄想計耳。總謂同一諸法。而聖智所知。即妄想所計。以出下文遮妄計說空。而聖智所行。反墮有見也。
△二疑聖智墮有。
世尊。妄想異。自性相異。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實知。然為眾生離妄想故。說如妄想相不如實有。世尊何故遮眾生有無有見事自性計著。聖智所行境界計著。墮有見。說空法非性。而說聖智自性事。
此領上性自性相。異見同現。以為如來遮妄想而說非實。顯聖智而說所行。猶是墮空墮有也。自性相不因妄想而有。故謂妄想異。自性相異。異則不相似。既不相似。猶因妄想見自性相。此愚夫不如實知各各自性相。各各無妄想境界也。然既為眾生離妄想計有。而又說聖智所行境界。是妄想之能所欲空。聖智自性所行境界。宛爾無過矣。不知一切諸法。聖凡同現。覺自心者。不墮有無。故曰諸法無性。不覺自心。妄計為有。或計為無。悉乖法體。如來憫此。為說空法。謂無法性。唯有妄想。若知法體元虗。妄計非實。則即妄想境界。而為聖智所行。剎那轉變。無二無別。非謂於此則遮。於彼反墮。真妄殊體。有無相待。非住自覺觀察者之所顯示也。
○上三難諸法非無。聖智墮有竟。
△四示聖智空事離於有無。
佛告大慧。非我說空法非性。亦不墮有見說聖智自性事。然為令眾生離恐怖句故。眾生無始以來計著性自性相。聖智事。自性計著相見。說空法。大慧。我不說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實空法。離惑亂相見。離自心現性非性見。(唐譯云。我為眾生無始時來。計著於有。於寂靜法。以聖事說。令其聞[A1]已。不生恐怖。能如實證寂靜空法。離惑亂相。入唯識理。知其所見。無有外法)得三解脫。如實印所印。於性自性。得緣自覺觀察住。離有無事見相。
如來說空。說聖智自性本來寂靜。葢為眾生無始習氣。計著一切內外性相。欲令遠離。又懼其自生恐怖。故說聖智事自性空法。所謂住自得如實空法也。此如實空法。離自心現。而非墮無。得解脫印。而非墮有。三解脫。謂空無相無願。得此解脫。始知自性空事。如實法印。本有本寂。真唯識性。自覺觀察。遠離有無一切相見惑亂也。
○五示聖智空事不立宗趣。分三。
△初示不應立不生宗。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薩摩訶薩不應立是宗。所以者何。謂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說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則壞。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壞者。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壞相不生故。(唐譯云。又彼宗即入一切法中。不生相亦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說則壞。大慧。有無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無相不可得。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壞。以有無性相不生故。不應立宗。五分論多過故。展轉因異相故。及為作故。不應立宗分。謂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無自性。不應立宗。
一切法不生。三世如來同說。葢為不覺。非為覺者也。夫覺自心現者。頓息諸妄。內身自證。都無指示。除為眾生離諸執著。說無生性。離諸恐怖。說有聖智自性空事。然不應立是為宗也。宗一切性非性者。正原一切性本無生性。立不生宗。是因妄見生相。故曰及彼因生相故。既因妄見生相而說不生。而復立此為宗。彼宗則壞。以不生對生。為有待故。又此宗入一切法。一切法既不生。亦應無不生之相。猶有不生之法相。則法非不生。此說所以壞也。不壞相不生。唐譯不生相亦不生。即指聖性空事。為離執著。及與恐怖。不應立是為宗也。因妄計有。故言不生。無因有立。有無二相。於一切法。性不可得。若立是宗。徒乖法體耳。如五分論。宗因展轉。所有異相。皆屬作起。秪成多過。乃知一切法不生者。為離執著。如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有體性。揆之如實自相。都無是說。故不應立宗也。按三量中。比量三支。一宗。二因。三喻。并合結為五分。宗有九過。因有十四過。同喻五過。異喻五過。共三十三過。此外道所立也。若以我法。宗亦有一過。謂不得法體。因喻為成立宗。宗過。則因喻展轉。異相更多耳。何謂不得法體。如立量云。一切法不生為宗。因云無自性故。喻云如芭焦。徵過云。何等法不生。答云。心所現法。法皆心現。無有生性。徵云。心無生性。有不生性不。答云。謂無生性。故云不生。豈得更有。結過云。若不更有者。立不生宗。非得法體。然我法方便。為斷彼執。非有實法。彼執若斷。自然了心初相。還於本得。如實自證。大用現前。情謂頓息。生與無生。俱為剩說。故不應立宗。如來所為直示心源。不由他悟也。
△二示聖智所見。如幻無過。
大慧。然菩薩摩訶薩說一切法如幻夢。現不現相故。及見覺過故。當說一切法如幻夢性。除為愚夫離恐怖句故。大慧。愚夫墮有無見。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訶衍。
幻夢非實。不可說有。幻夢宛爾。不可說無。有無俱非。有現不現。悉由覺想。所以說如幻夢。於諸法體。固無乖謬。亦能覺彼智者。當處知歸。得本無事。故為當說。除為愚夫離恐怖者。以愚夫墮有無見。各有所依。聞說夢幻。茫然無據。遂生恐怖。遠離大乘。故凡說聖性事。或般涅槃。皆屬方便也。若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惝然自覺。始知如來某夜成佛。某夜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默契相應。難為顯示。倘欲指點目前。非幻無以為喻耳。
△三總結不生如幻。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無自性無說。無事無相續。(魏譯云。無自體無識。無阿黎耶識)彼愚夫妄想。如死屍惡覺。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至竟無所生。性緣所成就。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彼宗因生故。覺者悉除滅。
如來藏本無自性。亦無說示。一切八識。如虗空華。俱無實事。所有聖教。但為指迷。愚夫無智。不達方便。此為妄想惡見也。一切法不生。一切法至竟無所生。因緣和合。如幻如夢。智者於中。不應作想。葢以外道因生而說不生。執為實法。故此一切法不生。不同外道因說。覺。則方便悉除耳。事。即相。相續。即流注。相與流注。總指八識生滅。如幻不可得也。
譬如翳目視。妄見垂髮相。計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施設於三有。無有事自性。施設事自性。思惟起妄想。相事設言教。意亂極震掉。佛子能超出。遠離諸妄想。
翳目垂髮。喻愚夫妄見。由此妄見。起諸覺想。施設三有。又由三有假立名相。執為實性。復起妄計。建立言教。展轉相因。意亂辭荒。楞嚴云。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妄想世間。念念生滅。若能覺此。一剎那間。當體寂靜。真不可思議矣。
非水水想受。斯從渴愛生。愚夫如是惑。聖見則不然。聖人見清淨。三脫三昧生。遠離於生滅。遊行無所有。修行無所有。亦無性非性。性非性平等。從是生聖果。
非水水想。此愚夫迷處。乃聖人悟處。清淨三昧。即悟所指歸。以三解脫。安住心海。順性起行。離於生滅。所向無礙也。淨名頌云。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達諸法相無罣礙。稽首如空無所依。此正性非性平等。因該果海。果徹因元。知無差別也。
云何性非性。云何為平等。謂彼心不知。內外極漂動。若能壞彼者。心則平等見。
住有無中。不達平等。秪為不了諸法無生。了自心現。現不可得。當處寂靜。亦無平等及不平等。此所為平等心也。
○上五示聖智空事不立宗趣竟。
△六示聖智遠離所知。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所攝受非性。攝受亦非性。以無攝故。智則不生。唯施設名耳。
一切諸法有無境界。皆假施設。非智慧所行。覺自心現量。始知一切建立。妄計能所。悉無自性。攝受既息。斯大智現前。一切境界。如湯銷冰。更無有冰知冰銷者。處於世間。隨世流布。而無顛倒耳。大慧為出此意。先述聖言。下乃起難也。如攀緣事。即世間有無諸法也。所攝受。謂所取之境。攝受。謂能取之心。見能取所取。悉無自性。智則不生。謂智不於此而起分別也。
云何。世尊。為不覺性自相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耶。為自相共相種種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耶。為山巖石壁地水火風障故。智不得耶。為極遠極近故。智不得耶。為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覺自共相異不異智不得者。不應說智。應說無智。以有事不得故。若復種種自共相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者。彼亦無智。非是智。世尊。有爾𦦨故智生。非無性會爾燄故名為智。(唐譯云。以知於境。說名為智。非不知故)若山巖石壁地水火風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應是無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智慧不得。有三種難。一不覺了。智不具故。二諸法互相隱蔽。所知之境難知故。三山巖石壁老小盲冥。有所障而不知故。此三種不知。皆非智者。以出下文知而事不得。非不知而事不得也。
佛告大慧。不如是無智。應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隱覆說。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覺自心現量。有無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於爾𦦨不生。順三解脫。智亦不得。非妄想者無始性非性虗偽習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
前三難是無智而事不得。如來所說。應是智。非無智。若無智而不得。隱覆說耳。故復云。攀緣事智慧不得。但施設建立。此乃覺自心現量也。覺自心量。則覺所現一切有無諸法。無有自性。於攀緣事。深達源底。分別頓息。雖順三解脫門。而亦無聖智可得。謂安住心海本有寂照。不同外道妄覺隨無始習氣所知境界。此彼之所知。正所謂真無智也。
故於外事處所相性無性妄想不斷。自心現量建立。說我我所相攝受計著。不覺自心現量。於智爾𦦨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觀察不得。依於斷見。
此正示彼不知也。彼一切處所有無諸法。現在妄想不斷。悉從自心現量。建立能所。攝受計著。究其初。但唯不覺。故於無分別智。自生分別。依於所知。起諸妄想。妄計有無。觀察有無。生滅無從。復成斷滅。若能知此。則智慧現前。諸攀緣事。一時頓息。所謂知而事不得。智於爾𦦨不生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有諸攀緣事。智慧不觀察。此無智非智。是妄想者說。於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障礙及遠近。是名為邪智。老小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實有爾𦦨。是亦說邪智。
偈說前三種智所有不得。悉非智者。知彼非智。則智於攝受。不生計著。但唯施設。心量所行。非境界可議耳。
○上四示聖智空事。以破妄計竟。五因不了自宗。妄執方便。再立宗說。以破世論。分三。
△初責愚夫著方便說。起大慧請。
復次大慧。愚癡凡夫。無始虗偽惡邪妄想之所迴轉。迴轉時。自宗通及說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現外性相故。著方便說。於自宗四句清淨通相。不善分別。大慧白佛言。誠如尊教。惟願世尊為我分別說通及宗通。我及餘菩薩摩訶薩。善於二通。來世凡夫聲聞緣覺。不得其短。
此為愚夫不善了知自宗四句清淨通相。故有此問也。不了知自宗四句清淨。故於聖教方便之說。妄生分別。為習氣惡覺之所流轉。此宗通說通所為顯示也。四句。即有無四句。離四句。得法體清淨。是為清淨通相也。
△二示宗說不墮凡夫見相。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三世如來有二種法通。謂說通。及自宗通。說通者。謂隨眾生心之所應。為說種種眾具契經。是名說通。自宗通者。謂修行者離自心現種種妄想。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識。自覺聖境界。離因成見相。一切外道聲聞緣覺墮二邊者所不能知。我說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說通相。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契經。即九部所說。謂契理契事。皆依眾生心而為引導。無有實法。此乃宗通方便。實不廢權。故須離言得旨。又修行者之因說達宗也。離自心現種種妄想等者。謂自心所現一切有無四句妄計。皆由迷如來藏。隨心意意識之所妄現。隨妄現而起分別。一覺自心。妄想不生。分別永息。此自覺聖智所行境界。離因緣相應一切見相。是名自宗通相。不隨一切方便言說。故非外道二乘之所能知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謂二種通。宗通及言說。說者授童蒙。宗為修行者。
同一聖教。童蒙得說。修行得宗。非如來實有二種分別。所謂止記論我時時說。亦隨所見耳。
○三斥世論以顯自宗。分六。
△初示世論不入自通。能招惑苦。破壞結集。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辯說。慎勿習近。若習近者。攝受貪欲。不攝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說。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採集莊嚴。誘引誑惑愚癡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於二邊。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
此因說通。以為應善內外論議。以資樂辯。遂憶世尊甞訓。故有前後相違之疑也。世間諸論。即指外道典籍。各依邪見。著為定論。或旁通曲達。莊嚴名理。如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引伸義味。誑惑心識。而於自通真句。實為背馳。夫覺心內證。遠離所知。識性樂見。易成境界。一切理解。鳥道玄微。覺想所行。翻為秘密。此種深執。較之麤重欲樂。尤難解脫。甚有依通自宗。楷模聖教。以絕學之微言。為惡覺之成論。所謂句中無意。意在句中。出自若輩。都成襲語。句中賓主。幾同義學表遮。遮即同無。表終墮有。遮表不別。舉體無明。遮表同時。紛紜名相。矢口現成。擬超格外。此解成礙。恍惚離微。誣罔名句。不達自宗。雖在正法。同於世論。此即五十年後。破壞結集。所謂惡覺因見也。覺自心現者。所宜觀察。出自心外。皆為顛倒。增長妄識。續生死因。不可不慎。地持謂修習五明。一切內外聲醫技巧。此為久遠大菩薩。藏識明白。入一切世間。隨眾生心。而為引導。不宜借此。輒弛聖禁。抑當自鑑。始為知時耳。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A2]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車。還來人間。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於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舉此以為不可近習世論之鑑。謂世論因譬莊嚴。極諸巧辯。觸類無窮。難為折伏。此乃識心變幻。誑惑聞見。不詮正理。有障自宗。招生死苦。莫此為害。也。
大慧。世論者。惟說身覺境界而[A3]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於後時後五十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於餘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
身覺境界。謂五陰身見聞覺知所行境界也。或即見聞覺知而起論說。或以見聞覺知所緣空寂靈妙玄微之境。而為宗趣也。破壞結集。謂破壞如來結集正教。此即學正法而墮邪見者。若非此輩。決不能破壞正教也。自因緣。即身覺境界也。其所著者。不出見聞覺知。非取為自性。即捨就虗玄。依傍自通。實同異學。流布當世。疑誤將來。自既淪溺。亦淪溺於他。論說無窮。迷惑倍劇。為可悲痛耳。
△二示如來隨自通說。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論種種句味因譬莊嚴。無有自通。自事計著者。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亦非自通邪。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唯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義。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著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
世尊亦甞為異方諸來會眾。及天人八部。廣說本事部。或本生部。未曾有部。皆廣說無量因緣句味。故疑如來亦說世論也。不知如來所說因緣。皆為自通緣起。或即世諦。說第一義諦。而人不知。惑為世諦耳。世尊於此總不明說。但曰我不說世論。亦不言所說何事為非世論。則知如來現前一切言說。皆非世論也。又曰。亦無來去。以異方諸來會眾。似有來去。如來直於自通現量第一義中。直捷指示。故曰唯說不來不去。則知一切眾生。不達現前境界。於自心現量妄想計著。以為實有來去。故復詔曰。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此乃生滅。不來不去。是不生滅。以明我所說義。不墮世諦妄想數中也。如來自通。住自心現量。見一切外性非性。非有無二邊境界所能迴轉。處人天中。隨自境界。說有三世。人謂如來說於三世。而如來實無三世。說有三乘人天。人謂如來說於三乘人天。而如來實無三乘人天。隨世顛倒。說有三世。說有三乘人天。為欲眾生達自宗通。得如來隨自境界。不由言說。故復丁寧告語曰。覺自心現。則於自心所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解脫門。名為解脫也。此三解脫門。於覺自心量本有三昧。極為相應。如來所為再三提命也。
△三示如來止論。
大慧。我念一時。於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閒。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虗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
此外道從世論中發問。如來從自通第一義中正答。而非外之也。所作。即因生。非所作。即無因生。一切常無常生不生一異俱等。皆世論所有。第一義自通所無。如來謂初世論二世論。此固直示。無有隱覆。外道不知。多所置問。可謂當面錯過。如來始終直示。謂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昔梵志問世尊云。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梵志云。世尊大慈。開我迷雲。令我得入。此良馬見鞭影也。我如來嘗云。止記論。我時時說。故知搆機為難耳。婆羅門。出五天竺。自稱祖從梵天口生。遂從梵姓。即梵志也。其種倨傲多諍。或出家。或在家。成事相承。多有經論。不請空閒。亦倨傲一端。西域禮有所請。皆先白聽許。名請空閒也。剎那。微細生滅也。虗空。涅槃。非擇滅。此三無為。是正法有。作非作。即問三無為是作非作也。
我唯說無始虗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唯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及餘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虗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
迷如來藏。而為無明。不覺妄動。此無始虗偽習氣也。一切世間根身器界。皆以虗偽為因。因此虗偽。不能覺知自心所現。妄生計著。攝取外法。而外道誤為根塵識三。和合生起也。外道不知現前根塵識三為迷自心。內識變似。妄計實有。萬法從生。即成因論。諦觀生滅。覺知因盡。又計無因。此非如來所說。如來惟說虗偽習氣。妄取能所。假名施設。故曰非汝及餘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也。我相續。指二乘。二乘法我未盡。猶未知無明發業初相。益見三無為法。無有自性。且非法執境界。況外道乎。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癡愛業因故有三有耶。為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世論耳。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於外性不實妄想虗偽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愛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於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相。妄想不生。
世尊復答。總不出世論二字。後乃帶言。乃至意識稍動。微涉外塵。皆為世論。即此一語。可謂徹底相為矣。有非世論。而非汝知。此亦遠離恐怖之意。纔曰非為非說。即曰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奪其所執。而亦不離所執。別有通塗。所謂非即非離。唯當自覺耳。不覺外性不實。皆由虗偽。則妄想生起。覺有無諸法。悉從自心。不受外緣。則妄想永息。亦止就外道平日之不覺。使自覺之。始終止記。彼自無瘡。勿傷之也。復即外道所計妄識。終告之曰。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愛若因計著。如是比者。皆汝世論。尤為全盤掀翻。殺盡活盡。而乃退自念言。沙門釋子。出於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相。妄想不生。外道述此反謗。且謂果能盡如來說耶。為不盡如來說耶。以為不盡。則語固宛爾。便以為盡。則如來自通。止於如是。所謂從上密旨。豈婆羅門數語覷破耶。
△四示世論攝受貪欲。不攝正法。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大慧白佛言。世尊。攝受貪欲及法。有何句義。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為未來眾生。思惟諮問如是句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捨。若觸若味。繫著外塵。墮二邊見。復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為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貪欲之法。唯取捨二心。括盡身覺境界。窮身覺境界。或現在法相。或意法虗緣一切龜毛兔角影現。是情是理。悉名塵境。循是塵境。故取若捨。悉墮有無相見。一切苦聚。成於貪愛。愛有為因。生死為果。此世論所為不可近習也。
△五示攝受正法。遠離世論。
大慧。云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虗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自心現量。無有自他。凡所有見。皆是虗妄。於此深知深信。則人法二我。當下釋然。一切時處。不取有性。覺想全銷。照明諸地。不因心念。與諸佛慧。無有差別。自能以十無盡句。不勤功用。自在增勝耳。復言不墮諸見虗偽有無性相者。葢以外道墮此。起斷常執。此自通身覺之別。深切著明。乃珍重云。我不見生住滅。說名為法。如來所為示人於劃然自盡處。全體大用。其旨微矣。受無因論。即指外道所執生因。而起常見。謂無因者。因非其因。是為無因。覺生因盡。復起斷見。然因與無因。總成斷滅耳。
△六總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一切世間論。外道虗妄說。妄見作所作。彼則無自宗。惟我一自宗。離於作所作。為諸弟子說。遠離諸世論。心量不可見。不觀察二心。攝所攝非性。斷常二俱離。乃至心流轉。是則為世論。妄想不轉者。是人見自心。來者謂事生。去者事不現。明了知去來。妄想不復生。有常及無常。所作無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論通。
初二偈。謂外道無有自宗。皆由能所攝受。遂為妄想流轉。如來自宗。與外道異。亦唯遠離能所。更無別旨也。第三四偈。即示人於能所遠離時。默然自契。不作相見。所謂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楞嚴云。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從何立。即此不可見之心量。自知自信。不更復起觀察。一時有無能所斷常諸見。總不可得。若到此際。稍涉微念。即被流轉。翻成世論。故曰妄想不轉者。是人見自心。可謂叮嚀致誡矣。後二偈。更示人於日用事物。一切去來之相。洞然明了。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如雲如電。如影如響。此正覺自心量者。自他不隔。今古齊觀。不如世論之有常無常。所作無作。此世他世。種種見覺也。
○上二示語義識智。以顯宗通之用竟。三示正法解脫。遠超愚外。分三。
△初列妄想涅槃。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說何等法。名為涅槃。而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如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隨順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陰界入滅。境界離欲。見法無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來現在境界。諸受陰盡。如燈火滅。如種子壞。妄想不生。斯等於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見壞。名為涅槃(魏譯云。大慧。而彼外道見如是法。生涅槃心。非見滅故。名為涅槃)。
上明攝受法。此則依正因而辨正果也。初云。如諸外道。妄想涅槃。復云。非彼妄想。隨順涅槃。妄想隨順。邪正較然。下列種種。不出妄想。末出正法。正明隨順。所謂隨順者。隨順自性也。本來自性清淨。而由客染障覆。故令不顯。若覺自心量。真聖道生。斷障所顯。名為涅槃。所謂隨順真如。離障施設也。陰界入滅境界離欲者。謂彼觀察陰界入法。畢竟無常。不貪境界。既不貪境界。則心心數法。不現在前。故亦無三世去來之念。如燈盡種壞。即喻彼滅受境界也。此一種妄計。但為想壞。而非見壞。見壞者。觀自心現量。了知陰界入法。由迷自心。妄現境界。本無有生。亦無所滅。生滅見離。妄想頓息。自性涅槃。而非觀法無常。隨滅想受。妄計涅槃也。
大慧。或以從方至方。名為解脫。境界想滅。猶如風止。或復以覺所覺見壞。名為解脫。或見常無常。作解脫想。(唐譯云。或謂不起。分別常無常見。名得涅槃)或見種種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A4]已。不善覺知自心現量。怖畏於相。而見無相。深生愛樂。作涅槃想。
從方至方。古註引論云。第二外道。說最初有方。從方生世間及人。人生天地。次第滅沒。還入於方。說為常住。為涅槃因。然勝論師立六句生因。實句中有九法。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明論師計大梵時方本際自然虗空我。七法常住。能生一切法。此三種說方。皆無體相。彼見現前諸法。無所從生。妄計生因。從於虗無。如自然虗空本際種種立名。俱無實體。又註謂方。猶類也。從方至方。無有異趣。如楞嚴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窮八萬劫。無有改移。從類至類。不失本性。此又自然外道。前三。從方而生。還歸方滅。後一。本性無失。隨處自在。依此妄計。以為常住。一切境界。希望想滅。如風頓止。計為涅槃也。覺所覺見壞者。謂不見能覺之心。與所覺之境。名為見壞也。見常無常者。謂不起常無常見。按此二種。似與離攝所攝。及遠斷常二見相近。然不由覺知自心所現。妄自遏捺。全墮能所。以見息見。總名妄想耳。見種種相招致苦因。生怖畏心。見於無相。此類二乘觀無常苦空。作無我想。守偏真如。樂於空寂。由不善覺自心現量。故不知一切性相。內識變似。俱無實事。妄生怖畏。捨一取一。不離妄想也。
或有覺知內外諸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有性不壞。作涅槃想。或謂我人眾生壽命。一切法壞。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惡燒智慧。見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間。士夫所出。名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轉變。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或謂福非福盡。或謂諸煩惱盡。或謂智慧。或見自在。是真實作生死者。(唐譯云。或計自在是實作者)作涅槃想。
覺知內外諸法等有性不壞者。即認五陰中我。名為自性。如前身覺。此為常計。我人眾生壽者一切法壞。謂四相滅壞。同於虗空。此成斷見。自性。謂冥諦。士夫。即神我。士夫從自性出。故曰如冥初比。求那。翻依。謂神我依冥初轉變而生。依是作者。作涅槃想。所謂依無生有。有還歸無。亦同斷見耳。福非福盡。謂無罪福。一切無礙。無有因果也。或謂諸煩惱盡。或謂智慧。彼以煩惱智慧為二。或謂盡煩惱而依智慧。或謂煩惱自然而盡。不由智慧所斷。皆非正因也。或見自在。即大梵天。順世師計大梵天。能造作眾生生死。即以能作為常住也。
或謂展轉相生。生死更無餘因。如是即是計著因。而彼愚癡不能覺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諦道。作涅槃想。或見功德功德所起。和合。(魏譯云。有作所作。而共和合)一異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見自性所起。(唐譯云。或計諸物從自然生)孔雀文彩種種雜寶。及利刺等性。見[A5]已。作涅槃想。
展轉相生。謂父生子。子生孫。生生相續。無有別因。不知流愛為種。結想為胎。攝受無明惑業。為生死本。無有解脫。以不知故。安於生死。作涅槃想。如今世間。父子祖孫。生死相繼。誤為法爾也。真諦。即冥諦。是執冥諦以為道也。功德功德所起。即能作所作也。疑能所和合。而生一異俱不俱見。總不出四句也。自性所起。謂自然生。亦同無因。謂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竪。畜生本橫。松直棘曲。鳥獸文彩。諸雜珍寶。皆自然生。無有因果也。
大慧。或有覺二十五真實。或王守護國受六德論。作涅槃想。(唐譯云。或謂能解二十五諦。即得涅槃。或有說言能受六分。守護眾生。斯得涅槃)或見時是作者。時節世間。如是覺者。作涅槃想。或謂性。或謂非性。或謂知性非性。(唐譯云。或執有物以為涅槃。或計無物以為涅槃。或有計著有物無物為涅槃者)或見有覺與涅槃差別。作涅槃想(唐譯云。或計諸物與涅槃無別。作涅槃想)。
二十五真實。即數論二十五諦。六德。即勝論六句。前計二十五冥諦及六句論。即為涅槃。此以能覺能受。乃為涅槃也。王守護國。謂受六分。守護眾生也。時。即時散外道執一切法。皆從時生。觀於草木榮枯開落。計時為常為一。是萬物因。是涅槃因也。性。物也。有物無物。非有非無。亦因與無因攝也。覺。覺想。覺想動搖。涅槃寂靜。或謂為別。或計無別。同一妄計耳。
有如是比種種妄想。外道所說。不成所成。智者所棄。大慧。如是一切。悉墮二邊。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無若生若滅。(唐譯云。於此無有若住若出)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論。智慧觀察。都無所立。如彼妄想。心意來去漂馳流動。一切無有得涅槃者。
結言外道所計種種涅槃。皆妄想見。不成涅槃也。謂不出有無二邊。若住若出。都無實義。總屬心意漂動。即使究竟滅盡。終無有真得涅槃者。此皆不由覺知自心現量。隨自心現。虗妄分別。無如實智。一切所作。俱不成立。
△二示如來隨順涅槃。
大慧。如我所說涅槃者。謂善覺知自心現量。不著外性。離於四句。見如實處。不墮自心現妄想二邊。攝所攝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見所成。愚於真實。不應攝受。棄捨彼[A6]已。得自覺聖法。知二無我。離二煩惱。淨除二障。永離二死。上上地。如來地。如影幻等諸深三昧。離心意意識。說名涅槃。大慧。汝等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當疾遠離一切外道諸涅槃見。
自心現量。即本來清淨涅槃也。此涅槃。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其性本寂。唯真聖者。自內所證。故曰覺知。覺知此[A7]已。見本寂性與一切法。不一不異。所謂不著外性。離四句。見如實處也。見如實處。真如理顯。離一切相一切分別。所謂不墮自心現妄想二邊。攝所攝不可得也。真如理顯。想相俱寂。則尋思路絕。名言道斷。所謂一切度量。不見所成。愚於真實。不應攝受也。葢如實處。非言思凑泊。徒為所愚。故不應攝受。二無我。謂人無我法無我也。二煩惱。謂根本及隨也。二障。謂惑智二障。二死。謂分段變易也。此四二種。從覺知自心現量。一時俱見。至證無住處涅槃。始獲圓滿。此涅槃。即真如理。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所謂甚深三昧。離心意意識也。此二涅槃。因中果上。二俱平等。惟如來有。兼餘依及無餘依。共為四種。如來悉具。如來雖無實依。而現似有。是故如來可言具四。二乘斷見思煩惱所顯真理。雖有微苦所依。而二惑永滅。故亦得有餘涅槃。若無餘依。二乘亦有亦無。依不見本來自性清淨。及無無住處。說彼為無。依煩惱障盡所顯真理。離相湛然。寂滅安樂。與佛無差。說為亦有也。
△三總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外道涅槃見。各各起妄想。斯從心想生。無解脫方便。愚於縛縛者。遠離善方便。外道解脫想。解脫終不生。眾智各異趣。外道所見通。彼悉無解脫。愚癡妄想故。
此言外道所計種種涅槃。皆由妄想。無有解脫方便。無解脫方便者。謂不善覺自心現量。不覺自心現量。則見能縛。及與所縛。見有能縛。則有心可空。有智可滅。見有所縛。則有法可斷。有境可離。所謂愚也。種種攝取。各稱智者。而實無智。無有解脫之理也。
一切癡外道。妄見作所作。有無有品論。彼悉無解脫。凡愚樂妄想。不聞真實慧。言語三苦本。真實滅苦因。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有。於妄想心鏡。愚夫見有二。不識心及緣。則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則不生。心者即種種。遠離相所相。事現而無現。如彼愚妄想。
作。作者。即所計因相也。所作。即因所生法。總墮有無二品。無解脫分也。葢識性欲見色相。故一切有無境界。皆覺想所樂。樂於覺想。則必愚於真實。所謂有煩惱則無智慧。有智慧則無煩惱也。有無諸計。徒招因果。都無實事。唯有言語。故云言語三苦本。若見真實。則諸妄頓息。即滅苦因。鏡。喻自心。像。喻自心所現一切色心境界。心與境界。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心量。了則種種皆心。能所俱忘。現而無現。如幻如電。不可有無也。
三有唯妄想。外義悉無有。妄想種種現。凡愚不能了。經經說妄想。終不出於名。若離於言說。亦無有所說。
三有唯妄想。謂三有諸法。皆由內識變似。有外境生。實無別義。愚不能了。妄見種種耳。諸修多羅所說妄想。皆云無性。唯有名字。若離名字。即無妄想可得。妄想既虗。說亦非有。不可又緣聖教。所謂執藥成病。如來示人。真無剩義耳。
上五示宗說二通。以善語義識智之用。揀別愚外。扶進自他。正法解脫竟。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心印卷六
音釋
(昌兩切惝惘失意貌)。
掉(徒了切動搖也)。
覷(七慮切伺視也)。
校注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8 冊 No. 334 楞伽經心印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四示聖智空事。以破妄計。分六。
△初大慧難諸法斷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