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五

歎佛妙音勝辯品之餘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復告尊者阿難言「阿難諸佛世尊是大梵聲是大師子聲是大雄朗聲是大龍王聲是大妙鼓聲是大妙歌聲是妙好聲是大風聲是大雲聲是大雷聲等

「阿難諸佛世尊是大善聲不思議聲是無量聲是無邊聲是不可稱聲是滿足聲是無礙聲是迦陵頻伽聲

「阿難諸佛如來是圓滿聲諸如來是可證聲諸如來是可知聲諸如來是深遠智聲諸如來是不可壞清聲諸如來是無垢聲諸如來是無譏訶聲諸如來是無[1]嘶破聲諸如來是妙好聲諸如來是最上妙好聲諸如來是無缺聲諸如來是不怯弱聲諸如來是具足一切功德聲

「阿難諸佛如來應供等正覺出音聲時若欲一音遍滿一佛世界即能遍滿若欲遍滿二佛世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乃至百千世界乃至億那由他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數知世界如來世尊還出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數不可知殊異聲音皆悉充滿彼諸世界令彼眾生諸有得聞如來聲者咸作是念『今者世尊獨為我轉如斯法輪

「阿難諸佛世尊有如是等不思議聲阿難諸佛世尊有如是聲如是利益

「尊者阿難譬如日輪為閻浮提諸眾生輩有眼目者作大利益云何利益所謂光明照了一切如是阿難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清淨聲輪凡所至處能為一切信根眾生隨宜宣說作大利益其義亦爾

「復次阿難譬如秋月十五日夜彼月光輪清淨圓滿閻浮提人見者歡喜如是阿難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圓滿聲輪能為一切法音光明聞者歡喜得大利益其義亦爾

「復次阿難譬如大海水平等一味常住澹然難入難度其間多有諸異珍寶而能為彼一切眾生——若人非人——作大饒益如是阿難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圓音平等一味湛然難入難測微妙而能安樂一切眾生其義亦爾

「復次阿難譬如大地[2]任持一切山林河海王都大城民人聚落復能生長諸種苗稼饒益安樂一切眾生如是阿難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普載聲輪任持一切令無壞損復能生長眾生善根功德華果饒益世間其義亦爾

「復次阿難譬如虛空容受一切能令眾生種種興作往來遊處為大利益如是阿難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廣大聲輪遍滿一切能令眾生多有所作受用去來無不利益其義亦爾

「復次阿難譬如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其華敷時能令三十三天皆生歡喜多受適樂如是阿難諸如來應供等正覺開發聲輪能為一切啟甘露門令諸眾生等證常樂其義亦爾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世尊真善大梵音  師子妙音牛王吼
最上龍吼滿世界  器度雄朗丈夫聲
風等弘壯聲  彼不思議悉無量
轉行十方無邊界  所至無礙皆悉聞
如來出聲甚圓備  世間未能障其聲
亦如迦陵頻伽音  所聞清婉甚微妙
聖不望報生物喜  教令證此最勝聲
解脫深句無有比  世間無有能毀壞
不破不缺微妙聲  相續不斷和合出
救護世間無窮已  具足一切功德音
調伏丈夫如意聲  其聲遍聞於三界
彼諸眾生斯念喜  各言為我宣妙聲
若欲聲滿一世界  若二及與五
若十二十至五十  百千億數復過前
若復過彼恒沙土  皆能充滿一切剎
令彼眾生無異心  咸作是念『但為我
譬如日輪出現時  能為閻浮作明導
如是世尊天人師  法聲光明照世間
猶如秋月處眾星  其輪圓滿異明淨
彼為閻浮興大利  眾生覩見皆歡喜
世尊如是滿月聲  不思議淨勝世間
其有聞者心無厭  為諸眾生[3]作饒益
猶如大海水湛然  深廣無邊難得底
其間常出眾異寶  為諸世間作利益
如是諸佛大名稱  其聲深遠亦難窮
恒教證彼清淨音  與不可壞一切樂
若此三千諸大地  能持異類諸眾生
如是諸佛普載聲  生成一切眾饒益
譬如虛空能容受  飛鳥群生皆獲益
如是足尊廣納音  恒以勝善利眾生
猶如忉利質多羅  華時已樂彼諸天
如是諸佛甘露音  能為眾生畢竟利
尊者設我滿一劫  或復百劫讚其聲
生生弗能得其邊  佛不思議聲若是
[4]使十方諸眾生  各各[5]恣口長歌歎
終亦莫能致少分  佛音如是難思議
[6]彼行住諸眾生  或於一時皆成佛
彼諸佛說亦無盡  佛聲如是難思議
世尊如是眾妙音  莊嚴具足無倫匹
若人但能生喜心  彼等終無惡道畏
佛音如是難思議  第一微妙無可比
若有菩薩得斯喜  不久則成佛法王

爾時四天王[1]主帝釋須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魔王之息導師太子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乃至淨居天王及餘一切大威德諸天與欲色界中復有無量諸天子等聞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稱讚世尊音聲功德已一切皆於不空見所起尊重心歡喜踊躍不能自持咸以天妙栴檀末香天華及鬘天妙衣服寶蓋[2]幡幢雜色彫[3]綵施散懸置於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上

時會眾中有六萬億那由他百千欲色界天聞說如來音聲功德為當得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種諸善根復有五千比丘被精進鎧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諸善根復有七百千萬諸比丘尼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及弘誓願復有百千優婆塞皆[4]各從彼寶蓮華座起直詣不空見菩薩摩訶薩所復有二億那由他百千女人各解自身眾寶瓔珞散擲虛空住於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上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諸善根

[5]菩薩念佛三昧分讚如來功德品第六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復告尊者阿難言「阿難諸佛世尊甚為希有諸如來功德具足故自天降下具足故入胎具足故住胎具足故出胎具足故母生具足故善根具足故眾相具足故眾好具足故莊嚴具足故出家具足故入定具足故[6]入定具足故深心具足故至心具足故真信具足故無畏具足故戒身具足故定身具足故慧身具足故解脫身具足故解脫知見身具足故諸通具足故證智具足故至一切證知第一彼岸故至慈大慈第一彼岸故至悲大悲第一彼岸故至喜大喜第一彼岸故至捨大捨第一彼岸故至最勝無等第一彼岸故至諸威[7]儀第一彼岸故至諸神通第一彼岸故至一切諸法無礙第一彼岸故至是處非處力第一彼岸故至諸開[8]道利益第一彼岸故至奢摩他毘婆舍那第一彼岸故至一切禪定解脫三摩跋提第一彼岸故至無貪無瞋無癡無慢無放逸無嫉妬無恚捨離諸過解脫五道至四無畏第一彼岸故令一切眾生種諸善根受業果報教論發起第一彼岸故令一切眾生諸戒行聚不破不缺[9]不雜成丈夫志無所觸犯智者所讚無有過愆一切世間——若天若人若梵若魔沙門婆羅門——乃至無能如法訶責非理毀者

「阿難諸佛世尊功德殊勝一切世間眾生類中乃至無有能得測量宣說如來戒等功德知其少分何處有人復能過者

「阿難汝等從今當如斯觀此虛空界如是廣大此四方界如是弘寬我皆了知限量邊際諸佛功德不可測量如是阿難諸佛世尊所有戒聚所有定聚所有慧聚及解脫聚解脫知見聚乃至一切威儀神通利益無礙不可宣說不可顯示不可得知不可得入所以者何阿難諸佛世尊所有功德皆無有邊何以故諸佛世尊有無量戒行有無量定行有無量慧行有無量解脫行有無量解脫知見乃至有無量諸功德悉等是故阿難當知諸佛世尊具足若此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世尊天降入胎時  住不思議出亦爾
生家最勝母無比  最上第一諸功德
體備眾相三十二  諸好具足莊嚴身
諸佛所作不思議  皆緣曠劫久修集
人中勝上求出家  成就禪定大三昧
正心淳信斯堅固  一切方便無不知
戒行三昧皆具足  智慧成滿無倫比
解脫知見亦已獲  神通威德彼岸邊
能滅熾苦救眾生  慈悲要行最為首
喜捨亦妙行平等  諸佛世尊自證知
口常與意行合  所行隨智難思量
威儀無比超世間  法王神力到彼岸
無諍三昧見法如  是處非處皆明了
禪定解脫難測度  普能饒益諸眾生
定慧止觀斯成就  光明遍覺滅垢心
無有貪恚眾過愆  解脫無畏皆善學
戒行無破亦無羸  無濁無雜盡清淨
多眾生觸不瞋惱  不求果報智所稱
內無過失外無毀  假[10]彼天人及梵
或復沙門婆羅門  莫能譏訶常清淨
虛空猶可盡其界  諸方亦可極其邊
無上調御天人師  清淨戒行孰能測
大海可以口[11]飲乾  無邊水聚亦復爾
諸佛光明不可識  清淨戒行誰得邊
須彌可以口吹散  大小鐵圍亦復然
諸佛妙行不可知  清淨戒行難得底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今者如來應供等正覺若降威神俯臨斯會可謂善哉今我亦當為諸菩薩摩訶薩故請問世尊一切菩薩念佛三昧微妙法門如來先已顯示其名今者當應為諸弟子演說斯法宣明義理世尊寧當過安禪寂乎

爾時世尊知彼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如是念已佛神力故應時此會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震動——所謂動覺等——如是具足十八相動乃至湧沒

如是動已時佛世尊復以神力放大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彼光出時能令一切星宿天宮月天子宮日天子宮乃至欲界諸天宮殿所有光明喪滅不現復有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恒河沙數諸梵天宮所有威光悉皆暗晦乃至色界一切天宮蒙佛光故亦皆不現諸光沒已唯佛世尊神光獨盛

爾時世尊大慈熏心為欲饒益諸眾生故從禪定起[1]詳徐步詣彼大眾周旋觀察是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等已於是一切世間諸天及人若梵若魔沙門婆羅門諸龍夜叉阿修羅輩遇佛光明咸各自彼蓮華座起前詣佛所曲躬合掌禮敬世尊各還退坐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遙見世尊身相分明端嚴殊特諸根寂靜如調象王心意朗然若澄淨水一切種具足一切智圓滿自彼而來深生喜已於是不空見菩薩即告尊者阿難言「阿難汝觀世尊從禪定起如來世尊從靜室來必當開演第一誠諦終無虛妄如來世尊是妙語者是真語者是實語者是如語者是不異語者是善語者心善思惟常行善事身業無失口業無失意業無失一切功德斯皆具足——所謂具足最上第一戒聚故具足最上第一定聚故具足最上第一實慧聚故具足最上第一解脫聚故具足最上第一解脫知見聚故具足最上第一威儀故具足最上第一神通故具足最上第一利益故具足最上第一不思議辯才故具足最上第一成就故具足最上第一微妙故具足最上第一[2]天退故具足最上第一入胎故具足最上第一住胎故具足最上第一生家故具足最上第一圓滿功德故具足最上第一不思議諸相故具足最上第一不思議諸好故具足最上第一過去業故具足最上第一善根故具足最上第一具足發心故具足信心故具足破煩惱故具足大破煩惱故具足捨家故具足知五種故所謂具足第一戒身故具足第一定身故具足第一慧身故具足第一解脫身故具足第一解脫知見身故已到第一神通彼岸故已到第一無餘智證彼岸故已到第一分別法彼岸故已到第一分別義彼岸故已到第一分別[A2]辯才彼岸故已到第一[3]寂靜定彼岸故已到第一明達彼岸故已到第一根力覺道彼岸故已到第一慈及大慈彼岸故已到第一悲及大悲彼岸故已到第一喜及大喜彼岸故已到第一捨及大捨彼岸故已到第一不思議威儀彼岸故已到第一慚愧彼岸故已到第一於一切法自在彼岸故已到第一過去智知見無礙彼岸故已到第一未來智知見無礙彼岸故已到第一現在智知見無礙彼岸故已到第一身業隨智慧行彼岸故已到第一口業隨智慧行彼岸故已到第一意業隨智慧行彼岸故

「阿難如來[4]等正覺於一念中能具足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若善若惡若淨若垢等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復告尊者阿難言「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大海淨戒聚不可得底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須彌山三昧聚不可動搖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虛空智慧聚無有邊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虛空攝一切眾生無障礙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日輪為諸世間作法光明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大火聚焚燒一切眾生諸煩惱薪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河如陂如池如泉洗盪眾生生死垢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良醫能愈一切眾生諸疫病苦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大雲雨能以法水潤澤眾生枯槁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師子王能破一切眾生大我慢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大船能度眾生生死河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那羅延能伏一切世間大力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優曇華一切世間難得見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波利質多樹華三十二大人相可愛樂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如父母能與一切眾生安樂利益故尊者阿難諸佛世尊作利益[1]作安樂[A3]令一切眾生得住故

「尊者阿難若人說言『如來出世有無量辯才』如是說者是則名為善說如來如來出世有不思議辯才是名善說尊者阿難乃至如是略說如來出世有無邊辯才如來出世有無礙辯才如來出世有無取著辯才如來出世有勝解脫辯才如來出世有隨順義辯才相應義辯才微妙淨辯才巧問辯才不問辯才上辯才無上辯才慈辯才大慈辯才悲辯才大悲辯才喜辯才大喜辯才捨辯才大捨辯才佛出世利益辯才

「尊者阿難若人說言『如來出世具足利益一切眾生』是則名為善說如來尊者阿難若人正言『同義辯才利益眾生是則如來出於世間』又說『若言彼利益辯才為一切眾生得利益故當正言音悉令具足是則如來出於世間』斯人亦名善說如來尊者阿難若人說言『彼無歸眾生無依眾生無救眾生無護眾生無憐愍眾生如來出世為歸為依為救為護為憐愍者』是則名為善說如來

「尊者阿難假使我今若經一劫若減一劫長時歌讚諸佛世尊辯才功德終不得一又復經於無量劫數具足演說如來應供等正覺辯才功德終亦不得其少分邊

「尊者阿難譬如有人老病羸瘠至大眾中發如是言『諸人當知我雖年邁為病所摧而猶能以一毛端勺[2]渧取大海令即乾枯』是人素無神通呪術而能如是果決[3]壯言尊者於意云何彼人言義可取信不

阿難答曰「不也大士

不空見復言「尊者彼人之言一切世間諸天及人頗曾驚歎此事希有如是困人能以毛端盡大海水如斯念不

阿難答曰「不也大士

「如是尊者此事本無依何取信我今讚說諸佛世尊辯才功德不得少邊其事若此

「尊者阿難且置斯事假使佛今還自讚說毛分功德過億百千那由他劫亦不能盡而況餘人

「尊者阿難且置斯事我今更說假使大地所有一切眾生——若干種類有足無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此世界及以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所有眾生設使盡皆一時成佛彼諸世尊經無量劫皆還歎佛一毛功德終亦不盡尊者阿難當知一切諸佛世尊乃有如是不可思議具足功德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尊者當觀法王來  一切世間應供養
功德威光殊顯赫  一切智滿難可傾
最上妙言佛真說  實語及如無異言
善說聖法真實知  身口離過意亦爾
心無異念絕分別  戒行最勝三昧深
智慧解脫悉超倫  解脫知見無可比
威儀具足不思議  無上神通如實智
利益世間無有量  辯才妙行亦無類
降天下生象牛王  入胎成就世中勝
住胎殊異無有等  家生具足母尊高
成就眾根最第一  勝相圓滿不思議
妙好咸備極莊嚴  一切分明世瞻仰
具足真心信清淨  禪定除垢有大威
放捨世欲樂出家  菩提成就得五種
已度神通第一岸  智慧無礙亦無邊
及奢摩他毘舍那  法王通達斯自在
大海之水廣且深  其或可以毛端測
調御丈夫清淨戒  雖經曠劫不能知
須彌雖固猶可動  以手投擲至梵宮
諸佛初住定禪時  已自無能動亂者
虛空容有得其邊  四方亦可知其限
終無能見正覺境  思惟分別此彼處
尊者大地實弘廣  然可以指遍度量
捨離煩惱人中尊  彼心意識不可盡
如日輪光破眾闇  觀諸善惡若見色
如是自在世間師  能破巨黑無明雲
猶如秋月出重雲  眾生見者皆歡喜
法王智光如滿月  如覩妙色無不樂
冥寂長夜如明燈  為諸眼目作[4]先導
世間智者能除暗  恒以法光照眾生
能設法炬自在尊  天人大師為他作
一切諸有皆滅盡  是故稱佛光明王
聖智如河及泉水  能盪生老病死塵
如大醫王施良藥  調御能除眾疾苦
猶如龍王降大雨  能滿一切諸大地
諸佛如是行慈悲  充足一切樂法者
大師子王震吼時  降伏世間諸惡獸
世尊如斯決定說  破除外道我慢心
如大舟船常往返  濟度一切諸去來
諸佛如是遍周旋  拔彼常沒四流者
優曇鉢華世希有  此閻浮提最難見
天人世尊難中難  一切世間歸依處
如波利樹華現時  三十三天甚愛樂
大人相好出興世  眾生覩見悉歡喜
世尊神變難窮盡  如我今者[1]謂宣說
我以歎佛諸功德  畢竟利益諸群生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五


校注

[0847001] 嘶【大】㽄【宋】【元】【明】【宮】 [0847002] 任【大】*住【元】* [0847003] 作【大】生【宮】 [0847004] 使【大】令【宋】【元】【明】【宮】 [0847005] 恣【大】咨【明】 [0847006] 彼【大】使【元】【明】 [0848001] 主【大】王【元】【宮】 [0848002] 幡幢【大】幢幡【宋】【元】【宮】幢旛【明】 [0848003] 綵【大】彩【宋】【元】【明】【宮】 [0848004] 各【大】〔-〕【宋】【明】【宮】 [0848005] 菩薩念佛三昧分【大】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宋】【元】【宮】〔-〕【明】 [0848006] 入【大】人【宋】【元】【明】【宮】 [0848007] 儀【大】德【宋】【元】【明】【宮】 [0848008] 道【大】導【宮】 [0848009] 濁【大】漏【宋】【元】【明】【宮】 [0848010] 彼【大】使【元】【明】 [0848011] 飲【大】歔【宋】【宮】噓【元】【明】 [0849001] 詳【大】祥【宋】【宮】庠【元】 [0849002] 天退【大】不退【宮】 [0849003] 寂靜【大】最靜【宮】 [0849004] 應【大】應供【宋】【元】【明】【宮】 [0850001] 作【大】〔-〕【宋】【元】【明】【宮】 [0850002] 渧【大】滴【宋】【元】【明】【宮】 [0850003] 壯【大】牡【宋】 [0850004] 先【大】光【宋】【元】【明】【宮】 [0851001] 謂【大】請【宋】【元】【明】【宮】
[A1] 隋【CB】隨【大】
[A2] 辯【CB】【麗-CB】辦【大】(cf. K07n0065_p0854c15)
[A3] 令【CB】【麗-CB】今【大】(cf. K07n0065_p0855b09)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