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十

說法品[7]第十之二

爾時慧命大目揵連白佛言「世尊此薩遮尼乾子現此外道相教化幾所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目連「目連汝今問我此事天人聞說皆悉迷沒除諸菩薩摩訶薩眾目連我今說其少分令眾生入薩遮善男子以種種形種種色種種威儀教化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目連如須彌山微塵數等眾生住外道法中薩遮善男子行外道法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四天下微塵數等眾生住遮羅伽外道法中薩遮善男子行遮羅伽法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萬四千恒河沙等眾生住波利婆闍外道法中薩遮善男子行波利婆闍外道法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恒河沙等眾生樂聲聞行薩遮善男子現聲聞行教化令住聲聞菩提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過是聲聞數等身現行辟支佛形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數眾生薩遮善男子行菩薩道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見帝釋身而受化者即現帝釋身教化眾生應見梵王身而受化者即現梵王身教化眾生應見轉輪王身而受化者即現轉輪王身教化眾生應見四天王身而受化者即現四天王身教化眾生應見緊那羅身而受化者即現緊那羅身教化眾生應見阿修羅身而受化者即現阿修羅身教化眾生應見迦樓羅身而受化者即現迦樓羅身教化眾生應見摩睺羅伽身而受化者即現摩睺羅伽身教化眾生應見人身而受化者即現人身教化眾生應見女身而受化者即現女身教化眾生應見童男童女身而受化者即現童男童女身教化眾生應見地天身而受化者即現地天身教化眾生應見同生天身而受化者即現同生天身教化眾生應見聖人身而受化者即現聖人身教化眾生應見摩那婆身而受化者即現摩那婆身教化眾生應見比丘比丘尼身而受化者即現比丘比丘尼身教化眾生應見優婆塞優婆夷身而受化者即現優婆塞優婆夷身教化眾生目連薩遮善男子現如是等一切種種無量身相教化如是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目連白佛言「世尊薩遮善男子供養幾所諸佛

佛告目連「目連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虛空分界等悉可量數而薩遮善男子以種種身所供養佛不可量數

[8]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授記品第十一

爾時大德摩訶迦葉告薩遮善男子言「善男子汝已供養無量諸佛具足成就無量無邊諸功德聚何故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薩遮答言「大德迦葉我若有見此是菩提此是證者我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言「薩遮善男子無量無邊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可不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薩遮答言「大德迦葉汝今所言無量無邊諸眾生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此是憍慢眾生之數何以故大德迦葉於第一義中菩提不可得菩薩不可得何以故大德迦葉言菩提者名為無為菩提者離一切數菩提者非色法菩提者不可見菩提者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紅非黑[1]頗梨色無色無形無相無表過一切相無依離一切依無物離一切物無相離一切相不可言不可說不可見不可和合知不可別異知非闇非明無形無相無可觀非言語離言語不可觸不可知不可聞非音聲非口[2]無擁無礙無縛[3]非瞋非癡不可以一切事示現不可說大德迦葉菩提體如是相彼不可以身證不可以心知何以故大德迦葉是身無知如草木是身無覺如石壁是身無識如鏡像是故不可以身得菩提大德迦葉心亦不可見不可示是故[4]不以心得菩提大德迦葉眾生不可見無眾生故是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德迦葉一切諸法若如是者云何迦葉而作是言『汝已供養無量諸佛滿足無量無邊功德何故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會中諸菩薩摩訶薩[5]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釋提桓因四天王梵天王等一切大眾作如是念「如來世尊應除我等疑惑心故隨我心信應與薩遮善男子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於幾所時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何等劫何等世界何等國何等姓何等家[6]等眷屬云何出家何等樹下成阿耨多[7]羅三藐三菩提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佛名何等幾時住世幾眾集會

爾時世尊知彼眾會諸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釋提桓因四天王梵天王等心之所念諸覺觀已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此薩遮善男子過此賢劫復過無量無數劫已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名[8]實慧幢王世界名善觀名稱彼世界中無諸怨敵文殊師利彼善觀名稱世界莊嚴希有殊特極妙可樂其地七寶間錯莊嚴[9]郭周匝七寶牆障百千萬重其中復有七百千萬重大香水海周匝圍遶七百千萬大毘琉璃摩尼寶珠以為門闕十百千萬閻浮檀金以為羅網遍覆世界十百千萬摩尼寶間錯其闕懸十百千萬師子愛摩尼寶遍諸宮殿以為嚴飾十百千萬師子幢摩尼寶莊嚴街道十百千萬火幢摩尼寶日夜常然普照世界十百千萬七寶和鈴常出妙聲遍諸世界竪十百千萬摩尼寶高幢普遍世界懸十百千萬金幡置在高幢

「文殊師利彼善觀名稱世界地平如掌寶樹普覆諸草柔[10]軟——右旋[11]婉轉如善巧畫如孔雀項毛其觸柔軟如迦陵伽鳥遍覆世界——十百千萬妙莊嚴園[12]普遍世界一一園中十百千萬諸大寶池普遍莊嚴一一池[13]皆八道[14]側方八楞摩尼寶以為間錯閻浮檀金沙遍布其底一一池中皆各滿足八味香水七寶鉢頭摩花以覆水上[15]昆崙遮鳥耆婆耆婆鳥常出妙聲遍諸世界

「文殊師利彼善觀[16]世界有八千萬城邑聚落遍滿國土以為莊嚴一大城中有十百千萬小城以為莊嚴一切城邑皆亦如是一一城邑一一聚落滿百千萬男子女人童男童女

「文殊師利彼善觀名稱世界中有一四天下名曰見者歡喜世界諸四天下此最勝妙人民熾盛安隱快樂[17]實慧幢王如來正遍知彼世界中出現於世

「文殊師利[18]實慧幢王如來生[19]在婆羅門家母名速行如我現世母名摩耶父名梵才如我現世父名白淨王兒名[20]名稱如我現世子[21]羅睺羅妻名大慧如我現世釋種瞿夷乳母名大稱如我現世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奉侍人名常隨順如我現世闡陀迦馬名大速如我現世馬王[22]揵陟實慧幢王如來乘彼大速踰城出家如我現世所乘揵陟馬王出家彼佛道場名曰法尚實慧幢王如來於彼道場[23]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現在寂滅道場彼道場樹有八十萬百千萬億樹以為眷屬

「文殊師利實慧幢王如來於彼劫中出世之時無諸魔怨及魔眷屬

「文殊師利彼實慧幢王如來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世界中所有眾生一切執持種種華香塗香末香散香作諸種種伎樂歌舞一時往詣法尚道場乃至阿迦尼吒天一切天眾作諸種種天妙伎樂集彼道場一切夜叉眾作諸伎樂集彼道場彼世界中所有一切乾闥婆眾一切阿修羅眾一切迦樓羅眾一切緊那羅眾一切摩睺羅伽眾各作百千萬種伎樂與其眷屬集會道場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無量無邊世界菩薩俱來集會

「文殊師利實慧幢王如來初成正覺為彼時會所集大眾說此菩薩行方便境界奮迅大法門有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修多羅以為眷屬

「文殊師利彼實慧幢王如來說此法門時恒河沙等眾生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彼實慧幢王如來出世不說三乘教化之法何以故彼佛國土無諸聲聞辟支佛人彼世界中所有眾生皆信一乘皆信菩薩上妙勝行

「文殊師利彼實慧幢王如來初集會時有諸無量恒河沙等不退菩薩而來集會第二會時有八十億百千萬那由他一生補處菩薩而來集會第三會時有六十頻婆羅菩薩而來集會

「文殊師利次於後時無量無邊眾生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文殊師利彼實慧幢王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六十小劫住世說法後入涅槃佛涅槃後正法住世八十萬億百千億那由他劫正法流行教化眾生人眾多少所得利益如佛在世所度不異

「文殊師利彼實慧幢王如來臨涅槃時與大幢王菩薩授記然後入般涅槃作如是言『大幢王菩薩次我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大莊嚴如來正遍知』」

爾時大眾欲知眾中何者是彼大幢王菩薩次彼實慧幢王如來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者名大莊嚴如來正遍知

爾時世尊知彼時眾覺觀心念[1]心念已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此薩遮善男子坐前坐者名實喜摩那婆於一切弟子眾中最為第一此摩那婆於彼時中成大莊嚴如來正遍知彼佛世界莊嚴勝妙如實慧幢王如來世界不異

爾時會中聞說彼佛國土勝妙功德莊嚴彼六十百千萬億那由他菩薩願生彼國作如是言「此實慧幢王如來成佛之時願我往生彼佛國土」爾時世尊即與授記皆當往生彼佛國土

八十千萬尼乾子眾一時同聲[2]白言「世尊我亦願往生彼佛國」世尊亦即皆與授記「汝善男子一切皆當生彼佛國

八千萬億那由他天子虛空界中作如是言「世尊我等亦願實慧幢王如來得菩提時俱往生彼善觀名稱世界得見彼佛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清淨國土

時佛即告彼諸天子「諸善男子汝等皆當生彼善觀名稱世界供養彼佛諸天子汝等亦當在彼善觀名稱世界皆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種名字壽命住世劫數多少如彼實慧幢王如來住世不異

彼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3]振動大地[4]涌出百千萬億鉢頭摩花閻浮檀金為葉大青因陀羅摩尼寶以為其臺[5]瑪瑙日光寶為鬚大毘琉璃摩尼寶以為[6]其莖彼諸一切鉢頭摩花一一花上見有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結[7]跏趺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一切皆共歸命如來彼諸菩薩各以種種寶雲羅網奉施如來作如是言「世尊我等種種世界來詣佛所為聞佛說不可思議示現菩薩功德法門為見如來禮拜如來供養如來為見薩遮大善男子為欲見此大會所有諸菩薩眾

如來說此妙法門時於不可思議佛國土中無量無邊諸來菩薩皆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心攝諸根  聽我說妙法
如來無妄語  諸佛不虛說
薩遮及大眾  未來無量世
過不可數劫  無刺淨劫中
爾乃得成佛  號[8]寶慧幢王
時世無[9]垢害  故名無刺劫
時彼佛世界  號善觀名稱
具足諸功德  天人皆歎仰
國界諸莊嚴  一切皆殊妙
門闕諸樓閣  百千諸寶成
閻浮金羅網  遍覆相映發
光明常普照  晝夜無差別
懸諸百千寶  建立師子幢
寶鈴出妙聲  說於如實法
無垢寶垣牆  過諸天宮殿
泉流諸池水  具足八美味
鉢頭摩諸花  拘迦那陀等
鮮明滿諸池  不[10]雜諸塵垢
彼世界住處  四天下中最
具足妙莊嚴  是故名樂見
彼處如來生  婆羅門出家
母名曰速行  父字名梵才
子名[1]曰妙稱  如我羅睺羅
彼夫人大慧  如我今瞿夷
乳母大名稱  如我[2]波闍提
給侍名隨順  亦名闡尼迦
如我闡尼迦  恭敬隨我心
第一最勝馬  字名曰大速
彼能出如來  如我乘揵[3]
彼佛菩提樹  字名曰法尚
勝樹為眷屬  八十百千萬
彼樹下法王  字名[4]實惠佛
坐彼道樹下  成於大菩提
無諸魔眷屬  亦無諸魔業
彼佛國土中  無有諸怨刺
無量諸天人  俱集彼淨土
各執妙花鬘  百千諸伎樂
各以恭敬心  俱詣如來所
如來知彼心  為說諸妙法
無量修多羅  以為諸眷屬
彼佛初[5]集時  聞此法門者
過恒沙塵眾  不退[6]之菩提
彼無聲聞乘  及無辟支佛
諸勇猛菩薩  充滿彼淨土
第二時會中  有諸菩薩眾
八十那由他  一生住補處
第三會所集  諸大勝菩薩
六十頻婆羅  住於如實處
彼如來住世  壽命六十劫
時佛滅度後  法燈住世間
舍利廣流布  八十億[7]萬千
那由他劫住  利益諸眾生
彼佛記大幢  然後入涅槃
佛名大莊嚴  名稱顯世間
彼世界莊嚴  不異[8]實慧佛
於彼國土中  成無垢菩提
汝等當信我  智慧如虛空
無盡性常住  遍處無障礙
悉能見未來  未有當有事
何況過去劫  曾有而不記
我住第一義  如實智慧中
出言無虛妄  亦不令他說
我今說真實  美妙甘露法
是故汝大眾  聞應諦信受
大眾聞佛說  皆生歡喜心
彼佛成道時  咸願生彼國
世尊悉記彼  無量諸眾生
彼佛出於世  汝等皆往生
[9]等彼世界  教化諸眾生
即彼成菩提  世界亦不異
說此法門時  大地六種動
蓮花中菩薩  合掌向佛言
善哉佛世尊  不可得思議
為諸無量眾  善說此法門
我等諸大眾  無量世界來
皆為欲聞此  最上妙法輪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信功德品第十二

爾時會中一切大眾皆大歡喜踊躍各各脫身所著上衣奉施如來而作是言「如來世尊今於世間第二轉法輪如來昔於[10]波羅捺城初轉法輪今復於此欝闍延城第二轉法輪」復作是言「世尊我等願常不離聞此妙寶法門願常不離薩遮善男子

時虛空中諸天伎樂妙鼓出聲天雨[11]憂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牟頭花[12]分陀利花婆師迦花等滿佛足下天於空中[13]滿天寶衣如雲而下而作是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讀誦書寫為人解說此妙法門彼人決定已得無量無邊功德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讀誦書寫廣為人說此妙法門成就幾許功德

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數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於眾生界中所有眾生佛智慧知彼諸一切所有眾生一時俱生得於人身得人身已彼共俱修波羅蜜行一時俱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佛等[14]一劫住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滿足一劫供養爾所諸佛如來禮拜恭敬尊重讚歎具足一切諸勝供養乃至一切花香伎樂文殊師利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文殊師利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量不可數不可知不可說

佛告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書寫流布為人廣說此菩薩行方便功德法門[15]得功德過彼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諸佛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數不可挍量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如來為欲安樂一切諸眾生故說此法門」復作是言「世尊此妙法門於閻浮提幾時住世

佛告文殊師利「我涅槃時有八大國王為欲流布我舍利故彼時八國分為八分置八函中人取一函各還本國立大塔廟尊重供養

「爾時阿闍世王於我舍利所得一分於金[1]疊上書此修多羅并與舍利一[A1]時俱置七寶函中於王舍大城外掘地作坑於中立塔莊嚴殊妙以舍利函置彼塔中懸百千萬阿僧祇寶蓋[2]幢幡散諸無價一切香花七寶香甕盛滿香油然大燈炷滿一百年住持不滅

「文殊師利我入涅槃一百年後有阿輸迦王於毛梨家生出現於世作轉輪王王閻浮提而得自在得具足力善能降伏剛強眾生彼王爾時必觀察我能憶念我護持我法於我身上得尊重心

「文殊師利彼阿輸迦王有一比丘名淨自在王子中生出家求道阿輸迦王以為門師有大神通力有大威德力護諸佛法護大方廣阿輸迦王深心尊重淨自在比丘故不令餘處常在王家身自供養

「文殊師利阿輸迦王為欲流布我身舍利饒益一切諸眾生故欲出地下舍利寶函與諸無量大臣王子長者居士眷屬圍遶設大莊嚴顯大王力執持香花塗香末香散香作百千種諸妙伎樂詣王舍大城設諸一切勝妙供養無量無邊不可稱數掘出地中舍利寶函出已七日以一切香一切花一切花鬘一切散香一切塗香一切伎樂供養恭敬滿七日已於閻浮提種種國土非前後時於一日一時一須臾間遍閻浮提一時建立八萬四千佛舍利塔爾時淨自在比丘於彼舍利函中取此法門在於[3][4]廂大國土中廣宣流[5]

「文殊師利彼淨自在比丘雖[6]加流布而此法門受持者少多人不知多人不覺多人不攝多人不受希有人能受持讀誦此法門者何以故此是勝法眾生薄福不應聞故

「文殊師利此妙法門人多祕掌置經函中諸庫藏中何以故以無法器不應得種無上善根故何以故文殊師利此妙法門難信難行難量故文殊師利凡所有人宿無善根曾聞大乘生疑毀謗是故聞此無上法門不能生信不能得入文殊師利後末世[7]中法欲滅時聞此法門能生信者能推求者能解入者文殊師利汝知此人已曾供養過去無量無邊諸佛善行諸行乃能信入此大乘門

「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聞此經名聞能生信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書已尊重供養經卷彼諸眾生應自念知已於過去曾見無量恒沙諸佛供養恭敬恒沙諸佛文殊師利彼諸眾生亦見我身在此[8]園中說此法門亦見此諸大會之眾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阿難汝當受持讀誦此妙法門為諸眾生而廣宣說當觀眾生有大乘根堪信受者乃可為說不得率爾不觀而說何以故薄福眾生聞生不信得罪無量故阿難此法門者名為如來真實功德名為如來祕密之藏名為如來純淨妙藏名為如來法印之藏名為如來心所護藏名為如來現實信藏是故阿難汝當祕掌莫卒宣說除諸佛子菩薩摩訶薩等何以故彼善男子於諸佛所深種善根能護法藏能利自己[9]亦能利他應為彼說

阿難言「世尊我已受此淨妙法門世尊今此法門名為何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妙法門名為『菩薩行方便境界奮迅法門』名為『如來深[10]祕密藏』名為『如來[11]具足功德』名為『如來甚深境界』[A2]為『一乘』名為『文殊師利所說經』名為『薩遮尼乾子[12]授記經』[13]為『薩遮尼乾子所說經』汝今應當如是奉持

如來說此法門時三十億那由他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十千菩薩得無生[14]無量無邊眾生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說此經已慧命阿難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及諸一切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釋提桓因四天王梵天王阿脩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薩遮尼乾子[15]經卷第十

[16]

校注

[0361007] 第十之二【大】之二卷十【聖】 [0361008] (大薩經)九字【大】*〔-〕【宋】【元】【明】【宮】* [0362001] 頗【大】玻【宮】 [0362002] 道【大】導【宋】【元】【明】【宮】【聖】 [0362003] 脫【大】脫非染【宋】【元】【明】【宮】【聖】 [0362004] 不【大】不可【宋】【元】【明】【宮】 [0362005] 比丘比丘尼【大】〔-〕【宋】【元】【明】【宮】【聖】 [0362006] 等【大】〔-〕【明】 [0362007] 羅【大】羅等【明】 [0362008] 實【大】寶【宮】 [0362009] 郭【大】墎【聖】 [0362010] 軟【大】下同濡【聖】下同 [0362011] 婉【大】宛【宋】【元】【明】【宮】 [0362012] 普遍【大】遍滿【宋】【元】【明】【宮】【聖】 [0362013] 皆【大】階【元】【明】 [0362014] 側【大】畟【元】【明】 [0362015] 昆【大】崑【宋】【元】【明】【宮】【聖】 [0362016] 世界【大】名稱世界【聖】 [0362017] 實慧幢【大】下同寶慧幢【宮】下同 [0362018] 實慧幢【大】*寶慧幢【聖】* [0362019] 在【大】〔-〕【宋】【元】【明】【宮】 [0362020] 名【大】妙【宮】 [0362021] 羅【大】名羅【宋】【元】【明】【宮】【聖】 [0362022] 揵陟【大】*揵陀【聖】*揵他【宮】* [0362023] 成【大】城【聖】 [0363001] 心【大】以【元】【明】 [0363002] 白【大】作如是【宋】【元】【明】【宮】【聖】 [0363003] 振【大】震【宋】【元】【明】【宮】 [0363004] 涌【大】勇【聖】 [0363005] 瑪瑙【大】碼碯【宋】【元】【明】馬瑙【聖】 [0363006] 其【大】〔-〕【聖】 [0363007] 跏【大】加【宋】【元】【明】【宮】 [0363008] 寶【大】實【宋】【元】【明】 [0363009] 垢【大】妬【宮】姤【聖】 [0363010] 雜【大】離【聖】 [0364001] 曰【大】日【聖】 [0364002] 波闍提【大】彼闍提【聖】 [0364003] 陟【大】他【宮】 [0364004] 實惠【大】實慧【宋】【元】【明】【聖】寶慧【宮】 [0364005] 集【大】說【明】 [0364006] 之【大】上【宋】【元】【明】【宮】【聖】 [0364007] 萬千【大】千萬【宮】 [0364008] 實【大】寶【宮】 [0364009] 等【大】亦【宋】【元】【明】【宮】【聖】 [0364010] 波羅捺【大】波羅柰【宋】【元】【明】【宮】【聖】 [0364011] 憂鉢羅【大】優鉢羅【元】【明】【宮】 [0364012] 分陀利【大】芬陀利【宋】【元】【明】【宮】 [0364013] 滿【大】雨【宋】【元】【明】【宮】 [0364014] 一劫【大】一切【聖】 [0364015] 得【大】有【聖】 [0365001] 疊【大】㲲【元】【宮】 [0365002] 幢幡【大】憧憣【聖】 [0365003] 北【大】此【明】 [0365004] 廂【大】葙【聖】 [0365005] 布【大】在【聖】 [0365006] 加【大】迦【聖】 [0365007] 中法【大】法中【聖】 [0365008] 園【大】國【聖】 [0365009] 亦【大】然【聖】 [0365010] 祕密【大】祕蜜【明】 [0365011] 具【大】俱【聖】 [0365012] 授記【大】受記【元】【明】 [0365013] 為【大】〔-〕【宋】【元】【明】【宮】【聖】 [0365014] 忍【大】法忍【宋】【元】【明】【宮】【聖】 [0365015] 經【大】受記經【宋】【元】【明】【宮】 [0365016] 〔-〕【大】此下有(謹按開元錄第六卷云後魏正光元年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此翻道希為司州牧汝南王於洛陽第內譯出此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十卷注云或加受記無所說字今閱經內果見多名然思溪福州二藏校本並云受記而上無大字今加大字者蓋准校勘竹堂法師依杭州下竺寺藏寫本請閱者知之時至元壬午南山大普寧寺經局題記)之百三十二字【宋】此下有(謹按開元錄第六卷云後魏正光元年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此翻道希為司州牧汝南王於洛陽第內譯出此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十卷注云或加受記無所說字今閱經內果見多名然思溪福州二藏校本並云受記而上無大字今加大字者蓋准校勘竹堂講師依杭州下竺寺藏寫本請閱者知之時至元壬午南山大普寧寺經局題記)之百三十二字【元】此下有(謹按開元錄第六卷云後魏正光元年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此翻道希為司州牧汝南王於洛陽第內譯出此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十卷注云或加受記無所說字今閱經內果見多名然思溪福州二藏校本並云受記而上無大字今加大字者蓋准校勘竹堂法師依杭州下竺寺藏寫本請閱者知之時至元壬午南山大普寧寺經局題記)之百三十二字【明】
[A1] 時【CB】【麗-CB】切【大】(cf. K10n0163_p1072a04)
[A2] 為【CB】【麗-CB】說【大】【磧-CB】(cf. K10n0163_p1073a04)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