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覺聰禪師語錄卷第十三 辨三
頌古
世尊初生下廼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惟吾獨尊。
世尊一日陞座大眾集定文殊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世尊靈山會上有一女子於佛前入定佛勅文殊出之文殊遶女子三匝鳴指一下乃托至梵天盡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子定不得下界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定須臾從地湧出佛勅令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從定而出。
達磨初見梁武帝帝問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云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磨云不識帝不契。
洞山和尚因僧問如何是衲僧孔竅山云十八女兒不繫裙。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一代時教門云對一說。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目前機門云倒一說。
高沙彌住庵後一日歸來省藥山值雨山曰你來也高曰是山云可煞濕高云不打者個鼓笛雲巖云皮也無打什麼鼓道吾云鼓也無打什麼皮藥山云今日大好一場曲調。
巖頭因沙汰鄂州作渡子兩岸各掛一板有人過渡打板一下頭乃舞棹迎之一日因婆子抱一孩兒來問呈橈舞棹即不問且道婆子手中兒甚處得來頭便打婆云婆生七子六個不遇知音祇者個也不消得便拋向水中。
楞嚴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臺山路上有一婆子僧問臺山路向甚處去婆云驀直去僧纔行婆云好個阿師便恁麼去後有僧舉似趙州州云待我為你勘破遂往問臺山路向甚處去婆云驀直去州纔行婆云好個阿師便恁麼去州歸舉似大眾我為你勘破婆子了也。
南泉因東西兩堂爭猫兒泉乃提起云大眾道得即救取道不得即斬却也眾無對泉遂斬之晚趙州外歸泉舉似州州乃脫草鞋安頭上而去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兒。
報慈嶼讚龍牙真云日出連山月圓當戶不是無身不欲全露牙一日在帳裏坐僧問不是無身不欲全露請師全露牙撥開帳云還見麼僧云不見牙云不帶將眼來嶼後聞乃云龍牙只道得一半。
趙州問僧發足甚處僧云雪峰州云雪峰有何言句示人僧云尋常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一隻眼爾等諸人向甚處屙州云闍黎若回寄個鍬子去。
昔有古德齋時不赴堂侍者請赴堂德云我今日庄上喫油糍飽云和尚未曾出入德云汝去問庄主者方出門忽見庄主歸謝和尚庄上喫油糍。
臨濟將示寂謂眾曰吾去後不得滅却正法眼藏三聖出云爭敢滅却和尚正法眼藏濟云[A3]已後有人問汝向他道甚麼聖便喝濟云誰知吾正法眼藏向者瞎驢邊滅却。
麻谷持錫到章敬遶禪牀三匝振錫一下叉手而立敬云是是谷便去次到南泉遶禪牀三匝振錫一下叉手而立泉云不是不是谷云章敬道是和尚為甚麼道不是泉云章敬是汝不是此是風力所轉終成敗壞。
一喝金剛王寶劍。
一喝踞地獅子。
一喝探竿影草。
一喝不作一喝用。
曹洞五位君臣。
奪人不奪境。
奪境不奪人。
人境兩俱奪。
人境俱不奪。
巖頭昔在鄂州撑渡時遇僧去雪峰託僧傳語云我近日將三文錢買得一個黑老婆逐日撈蝦摝蜆且與麼過時僧至雪峰舉巖頭前話峰乃下禪牀云窮鬼子窮鬼子道我快活不徹。
趙州因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僧云上至諸佛下及螻蟻皆有佛性狗子因甚却無州云為伊有業識在。
雲葢安因僧問如何是獅子子安云善能哮吼僧撫掌云好手好手安云青天白日却被鬼迷僧作掀禪牀勢安便打僧云驢事未了馬事到來安云灼然作家僧拂袖出去安云將甌盛水擬比大洋。
臨濟問黃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問皆被打遂辭檗至大愚於大愚言下大悟。
普化常入市振鐸云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方八面來旋風打虛空來連架打一日臨濟令僧捉住云或遇不明不暗來時如何化拓開云明日大悲院裏有齋僧回舉似臨濟濟云我從來疑着這漢。
泉大道訪慈明明問片雲橫谷口遊人何處來泉云夜來何處火燒出古人墳明云未在更道泉遂作虎聲明以坐具打一下泉推明就位明亦作虎聲泉云我叅七十餘員善知識今日始遇作家。
長沙因僧問本來身還成佛否沙云你道大唐天子還刈茅割稻否僧云成佛又是何人沙云是你成佛知不知。
五祖演禪師謝監收上堂人之性命第一須是○欲得成此○先須防於○若是真○人○○。
涅槃經云清淨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獄。
龍牙遁初叅翠微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微云與我過禪板來遁纔過微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意又叅臨濟亦如是濟令過蒲團遁纔過濟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意遁住後有僧問和尚當年問二尊宿祖意明也未遁云明即明已要且無祖意。
雪峰示眾云南山有一條鱉鼻蛇汝等諸人切須仔細看長慶云今日堂中大有人喪身失命僧舉似玄沙沙云須是稜兄始得僧云和尚作麼生沙云用南山作麼雲門以拄杖攛向峰前作怕勢。
維摩居士問文殊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殊云如我識者於一切法無言說無識無示離諸問荅是為入不二法門於是文殊問維摩言我等各自說[A6]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
歸宗剗草次有座主來叅偶見一蛇過宗遂鋤斷主云久响歸宗元來是個麄行沙門宗云你粗我粗主云如何是祖宗豎起鋤頭主云如何是細宗作斬蛇勢主云與麼則依而行之宗云依而行之且置你甚處見我斬蛇主無對。
徑山䇿謁雲巖游禪師取道雲居值雪遂留月餘一日聞板聲豁然大悟及造雲巖游遙見指云者漢甚處見神見鬼來䇿云雲居聞板聲來游云聞後如何䇿云打破虛空全無把柄游云向上事未在䇿云東家暗坐西家廝罵游云嶄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俞道婆凡見僧來便云我兒僧擬議便掩却門佛燈和尚往勘之婆見如前喚燈云爺在甚麼處婆轉身拜露柱燈便蹋倒云將謂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起身云兒兒且來識你則個燈不顧。
趙州因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州云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觔。
黃龍南垂語云鐘樓上念讚牀脚下種菜時如何黃檗勝云猛虎當路踞。
古德垂語云一畝之地三蛇九鼠。
洛浦叅夾山不禮拜乃當面叉手而立山云鷄栖鳳巢非其同類出去洛云自遠趨風乞師一接山云目前無闍黎此間無老僧洛便喝山云住住且莫草草匆匆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截斷天下人舌頭則不無闍黎爭教無舌人下語洛佇思山便打。
同安問僧近離甚處僧云東州安云雙澗孤松烟青月白那個是上座主人公僧云始届同安便遭此問安云記劍刻舟破珠求影豈不是闍黎境界喫茶去僧云那個是同安正主安云途中駒子不勝驊騮僧禮拜安云誣人打令舞拍全無。
雪峰在德山作飯頭一日飯遲方曬飯巾次見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峰問鐘未鳴鼓未响托鉢向甚處去山便歸方丈峰舉似巖頭巖云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山聞令侍者喚頭來問汝不肯老僧那巖密啟其意山休去至明日陞堂果與尋常不同巖至僧堂前撫掌大笑云且喜老漢會末後句天下人不奈伊何雖然如是只得三年活。
風穴上堂云若立一塵國家興盛野老顰蹙不立一塵家國喪亡野老安貼於此明得闍黎無分全是老僧於此不明老僧即是闍黎闍黎與老僧亦能悟却天下人亦能迷却天下人要識闍黎麼左邊一拍云者裏是要識老僧麼右邊一拍云者裏是。
明招一日去保寧於路逢見保寧長老明便問兄是道伴中人自點鼻云者個閡塞我不可徹與我拈却少時得麼寧云和尚有來多少時招云噫洎賺我踏却一緉草鞋便轉國泰代云非但某甲諸佛亦不奈何招云因什麼以[A10]己防人。
圓悟勤夜叅遠瞎堂出問淨躶躶空無一物赤骨律貧無一文戶破家亡乞師賑濟悟云七珍八寶一時拏遠云禍不入慎家之門悟云機不離位墮在毒海遠便喝悟以拄杖擊禪牀云喫得棒也未遠又喝悟連兩喝遠便禮拜。
日容和尚因奯上座叅撫掌三下云猛虎當軒誰是敵者奯云俊鷂冲天阿誰捉得日云彼此難當奯云且休未斷者公案日將拄杖舞歸方丈奯無語日云死却者漢也。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法身向上事門云向上事與你道即不難作麼生會法身僧云請和尚鑑門云鑒即且置作麼生會法身僧云與麼與麼門云者個是長連牀學來底我且問汝法身還解喫飯麼僧無語。
洞山初因僧問如何是佛山云麻三觔。
雲門上堂云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拈燈籠向佛殿裏將三門來燈籠上作麼生自代云逐物意移又云雲起雷興。
僧問九峰虔如何是頭峰云開眼不覺曉僧云如何是尾峰云不坐萬年牀僧云有頭無尾時如何峰云終是不尊貴僧云有尾無頭時如何峰云雖飽無力僧云直得頭尾相稱時如何峰云兒孫得力室內不知。
溈山示眾云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左脇書五字云溈山僧某甲此時喚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是溈山僧喚作什麼即得。
同光帝謂興化云寡人收得中原一寶只是無人酧價化云借陛下寶看帝以兩手引幞頭膝上化云君王之寶誰敢酧價。
南泉住庵時有一僧到庵泉向伊道我上山去作務待齋時做飯自喫了送一分來少時其僧自做飯喫了一時打破家事就牀臥泉待不見來便歸庵見僧臥泉就伊邊臥僧便起去泉住後曰我住庵時有個靈利道者直至如今不見。
黃檗在南泉首座一日捧鉢向南泉位上坐泉入堂見乃曰長老甚麼年行道檗云威音王[A13]已前泉云猶是王老師兒孫在下去檗便過第二位坐。
仰山叅古提和尚古云去汝無佛性山又手近前三步應諾古笑云子甚處得此三昧來山云我從躭源處得名溈山處得地古云莫是溈山的子麼山云世諦即不無佛法即不敢仰山却問古和尚從甚處得此三昧來古云我從章敬處得此三昧仰山云不可思議來者難為凑泊。
睦州問座主講甚麼經主云涅槃經州云問一段義得麼主云得州以脚[A14]踢空吹一吹云是什麼義主云經中無此義州云脫空謾語漢五百力士揭石義却道無。
普融藏主入五祖演室次祖舉問倩女離魂話且道那個是真的藏主有契遂呈偈曰二女合為一媳婦機輪截斷無回互從來往返絕踪繇行人莫問來時路祖印可。
臺山秘魔巖和尚嘗持木叉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却頸曰那個魔魅教汝出家那個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义下死道不得也义下死速道速道學徒鮮有對者。
興化獎因僧問四方八面來時如何獎云打中間底僧禮拜獎云昨日赴個村齋中途遇一陣卒風暴雨却向古廟裏躲得過。
達磨面壁。
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餘常令二八女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云正恁麼時如何主云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女子歸舉似婆婆云我二十年秪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去燒却庵。
臨濟示眾云有一無位真人常在汝等面門出入初心未證據者看看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濟下禪牀擒住僧擬議濟托開云無位真人是甚麼乾屎橛。
雪峰示眾云望州亭與諸人相見了也烏石嶺與諸人相見了也僧堂前與諸人相見了也後保福舉問鵝湖僧堂前則且置什麼是望州亭烏石嶺相見鵝湖驟步歸方丈保福便入僧堂。
雲巖晟問尼僧汝爺在否尼云在晟云年多少尼云年十八晟云汝有個爺年不十八汝還知麼尼云莫是恁麼來者否晟云猶是兒孫。
霍山景通初叅仰山山閉目坐霍云如是如是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華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語訖向右邊翹一足而立仰山起來打四藤杖霍因此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天下大禪佛。
明覺聰禪師語錄卷第十三
音釋
(呼訝切音嚇裂也)。
嶄(士減切音劖山高峻貌)。
鈐(其淹切音箝矛其柄謂之鈐)。
呴(吁句切音昫魚相呴以濕又吐沫也)。
校注
【經文資訊】《乾隆藏》第 158 冊 No. 1652 明覺聰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乾隆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