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文字禪卷第二
古詩
高安會諒師出諸公所惠詩,求予為賦。用祖原韻。
次韻汪履道
次韻李商老匡山道中望天池
至豐家市讀商老詩次韻
送子美友
謝安道花壇
送覺海大師還廬陵省親
送瑜上人歸筠乞食
仇彥和佐邑崇仁,有白蓮雙葩,並幹芝草叢生於縣。齋之旁作堂,名曰瑞應。且求詩,敬為賦之。
居上人自雲居來訪白蓮社話,明日告歸,作此送之。
次韻汪履道
予與故人別,因得寄詩三十韻,走筆荅之。
蒲元亨畫四時扇圖
贈閻資欽
次韻見寄二首
次後韻
送通上人游廬山
夏日西園
廓然送僧之邵武,頗敘宗族以自激勸。次韻。
自豫章至南山月下望廬山
送德上人之歸宗
夏日陪楊邦基彭思禹訪德莊,烹茶分韻得嘉字。
贈李敬修
贈王性之
次韻性之送其伯氏西上
次韻余慶長春夢
讀慶長詩軸
同慶長游草堂
慶長出仲宣詩語,意有及者,作此寄之。
送慶長兼簡仲宣
吳子副送性之詩,有老子只堪持蟹螯之句,因寄之。
高氏釣魚臺
李德修以烏蘭河石見示(并序)
予友李德修少豪逸,有美才工文章,一時輩流推之,聲稱著場屋。紹聖初,選於廣文,至禮部,好惡不合有司棄去游邊,往來蘭會甚久。晚屏跡田園,然視其氣貌精特,功名一念未置也。政和七年,上元前四日,過予袖中出美石一掬,大小二十八枚,有紅青碧綠色,細視之,有旋螺紋,如人指紋,以誇予曰:吾嘗與諸將至古烏蘭大河河中,有洲鄰夏國,此石得於大河洲中,其為我賦之。予為大笑曰:君同時輩流,皆踐清華,為顯仕躍馬,食肉久矣,獨從予山中食脫粟玩朽石,不亦大迂闊哉!然德修以予言為非,作詩以還其石。
次韻君武中秋月下
七月七日,晚步至齊,雲樓走筆,贈吳邦直。
王表臣忘機堂次蔡德符韻
贈巽中
寄巽中
次韻聖任病中作
何忠孺家有石如硯,以水灌之,有枝葉出石間,如巖桂狀,為作此。
余方登列岫愛西山,思欲一游,時皋上人來覓詩作此。
饒德操營中客,世與淵才友善,有詩送之。予偶讀想,見其為人時聞已薙髮出家矣。因次其韻。
次韻平無等歲暮有懷
送濟上人歸漳南
送能上人參源禪師
夏日雨晴過宗上人房
次韻權巽中送太上人謁道鄉居士
南昌重會汪彥章
贈王敦素兼簡正平
贈黃得運神童
石門文字禪卷第二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23 冊 No. B135 石門文字禪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北京龍泉寺人工智能標點引擎提供新式標點初稿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