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文字禪卷第十三
七言律詩
元正一日示阿慈
上元夜病起,欲寫法華安樂行品,無力呼阿慈,為錄作此。
上元後候,季長不至,作此寄之。
夏日偶書
與忠子晚步登臺有作
和人鴈字
大雪
宣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雪珠禪客忽至,渠以谷山退院來審是否?作此示之。
題鹿苑虎岑堂
次韻湖山居士見過
題使園眄柯亭
題翠靄堂
迎爽樓
送太淳長老住明教
送英長老住石谿
次韻李方叔水宿
次韻曹彥清教授見寄
胥啟道次韻見寄復和之
寄黃龍來道者
禪首座自海公化去,見故舊,未嘗忘追想悼歎之情。季真游北游,大梁聞其病憂,得書輒喜,為人重鄉義,久要不忘湘西時訪史資深,亦或見尋此外閉門高臥耳。宣和二年三月日,風雨有懷,其人戲書寄之。
次韻閻資欽提舉東安道中
次韻遊福嚴寺
次韻寧鄉道中
次韻題雲峰齊雲閣
次韻題必照軒
宿資欽楚山堂
次韻資欽元府判見寄
次韻王覺之裕之承務二首
宣和五年四月十二日,余館湘陰之興化。徐質夫自土山來,一昔夜語甚傾倒。且日前嘗夢見東坡,今復見子,何清事相聯耶?吾所居有亭名閑美。嘗有白燕巢梁間,屢見鶴翔舞於層霄,囑予為詩,紀其事質。夫大梁人賢而有文,佳公子也。
送丕上人歸黃檗
同希先遊石鞏
題胥大夫欣欣堂
次韻嘉言機宜
玉池禪師以紙衾見遺,作此謝之。
立秋日偶書
游太平古寺,讀舊題用惠上人韻。
歲窮僧眾米竭,自往湘陰乞之,舟載夜歸,宿橋口寒甚未寢。時侍者智觀坐而假寐,作此詩有懷資欽提舉。
正月一日送璿維那之新昌乞
二月二十一日,奉陪季長遊嶽麓飯罷,登法華臺賦此。
送興上人之歸宗
贈道禪者
周庭秀愛湘中山水之勝,定居十餘年。宣和五年夏五月,忽思吳中別,余於湘上作此送之。
題悟宗壁
過陵水縣補東坡遺二首
夜歸示卓道人
雪詩
題王教授艇齋
吾山風物如故園而甚僻,余居月餘愛之,將此卜居二首。
送楞嚴經珣維那
謝嶽麓光老惠臨濟頂相
送珠上人泐潭拜塔
題龍王枯木堂
送海印奭老住東林
余至清修別,希一禪師津發,如老媼扶女外車,其義風可以起頹俗,將發作此。
題壓波閣
次韻賈令尹題裴公亭
余往漢上,清修、白鹿二老送至龍牙,作此別之。
雪夜至明教寄王路分舍人
訪雙池老不遇,其子覺先求詩,為作此。
寂音泉
燈禪師出蜀,住此山十年,為作南食,且約同住,作此以贈。
襄州亂後逢端州依上人
和濟之通判日夜懷祖穎諸公
送勻上人謁蔡州使者
寄盛群玉
十二月十八夜,大雪注蓮經罷,有僧來勸歸廬山,僧去作此。
雪中
再會莊德祖大夫
與蔡楊州
唐生能視手文乞詩戲贈之
贈麻城接待僧勝上人
夏日同安示阿崇諸衲子
三月二十八日棗柏大士生辰六首
十世觀音生辰六月二十六日二首
八月二十三日蔡元中生辰
劉彭年知縣生辰
中廬趙令生辰
寄黃嗣深使君二首
李道夫母挽辭
鄧循道父挽辭二首
代人上李龍圖並廉使致語十首(後三首慈及二子附)
竊以引而不發射失中,則反諸身,安則慮危。國雖治而不忘武顧將揖讓而就列。當踏規矩而效,能凜乎?有囊鞬之儀形望之入麒麟之圖畫。白衣自表,定三矢於天山;錦帽突前,靡萬人於沙漠。自昔聞無雙之伎,迄今見逸群之材。恭惟判府,安撫龍圖,忠孝傳家,文章命世。開畫戟之幕府,集珠履之鵷鴻,英聲震於九垓,和氣浹於千里。奉御廉使大夫忠誠許國,文武兼資,冠縉紳之才能,受廟堂之眷倚。偃戈臥鼓,屬疆場之久空;講武開尊,適郡庭之無事。某等當結髮而工騎射要唾手而取功名。幸對華筵,敢呈口號。
代夏均甫宴人致語一首(并序)
竊以帶分楚水,流萬古之雲濤;壁立峿臺,上千尋之煙雨。號稱雄文,妙墨棲宿之地,是亦詞人遷居感嘆之墟。野迥天多,塵清霧[A23]斂,方群木落盡之景,望四山之蒼然送萬里獨歸之鞍,慶一尊之偶爾。恭惟某人碩大而德貴,魁礨而材高,以忠義自結主知故姓名長簡。睿想立於縉紳之上,可謂萬人之英。論於君臣之間,亦曰千載之遇念。故都之下吏,寔恩館之陳人,有一掬之歸心,餘滿簪之華髮。嗟孫寶曾為主簿,賓朋宣獨至後堂,受知不減。古人報德尚慚今士,敢陳末札,少駐行旌,玉人成匝座之花輪,瓊液薦滿湘之春色,相逢一笑,不醉何歸?
石門文字禪卷第十三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23 冊 No. B135 石門文字禪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北京龍泉寺人工智能標點引擎提供新式標點初稿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