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山寺志卷七
志(一則)
福清縣志
黃檗山在清遠里,以山多產黃檗故名。林巒重複,為邑之勝。梁江淹嘗遊此,有詩:「陽岫飛鸞彩,陰溪噴龍泉。」「禽鳴丹壁上,猿嘯青崖間。」上有珠簾泉,下有瀑布泉,垂數十丈,其勢甚健。淙崖石為穴,下濬無底。潭口徑八九尺,舊傳有龍,禱雨輒應。上絕嶮處復有一潭,人跡罕到。龍嘗自下潭移上潭,所厯有爪跡。又有佛 峰、香爐峰、寳峰、紫薇峰、屏幛峰、天柱峰、獅子峰、羅漢峰、鉢盂峰、五雲峰、吉祥峰、報雨峰。宋陳確詩:「峭拔藏蒼龍,烟雲晝長鎖。天際雨將來,山靈已先報。」山有黃檗寺,寺之西有嵩頭陀巖,至今猶有乳香出石罅間。
記(一則[1])
遊黃檗山記
黃檗山寺,福唐叢林之最著者也。歲丙戌,余避地來。黃檗在耳,以道枳,弗克至也。丁亥,移寓逕江,黃檗在目,以溽暑弗即至也。七月之望 至焉,同林 踰陵涉溪,境漸以深。可十餘里,數折至山, 數折 寺。寺在翠微,松竹森蔚,望之已居然勝境矣。入寺,羣峰迴合,梵宇莊嚴,為寶殿,為轉輪藏,為香積厨,為僧眾寮,結搆都備。殿後厯數十級而上,上為法堂,為方丈,為客堂。堂中有葉文忠公像。臨高望遠,心目敞豁,遂棲宿堂左。二友談:山有九潭,一潭最勝。余興勃勃。明日陰雨,雨不止,又弗即至也。雨窓無事,俯仰榱桷,見文忠公〈遊絕頂〉詩,嘆曰:「公,太平宰相也。公罷相後,璫禍矣;公捐舘後,今日矣。昔之遊者,非今日之遊者也。」因步韻為詩,以寄感慨。越日,雨稍霽,余曰:「盍行乎?」[1]迄于今,甲子周而事始稍稍竣也。斯不亦毀者易而成者難乎?豈不在人哉?嗚呼!匪直寺也,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文忠有知,尚三嘆于九原矣!於是為之記。二友為:林雷先,名起震;林惠風,名介。王子,字秉肇,名家基。余季子,名裔之,字公及。
復黃檗寺田記
自靈石歸,不數日,又適以事遂詣黃檗。盖福清饒佳山水,首推靈石,次即黃檗。而舊剎之存,亦惟兩山之寺為最古。靈石之田二百八十畝,質於人;黃檗之田七百八十畝,亦質於人。遣吏諭之,一如靈石,旋黃檗之田亦復。福清,劇邑也,賦稅、訟獄、盜賊、郵傳甲於他邑。蒞事以來無一治績,而兩寺之田乃得之於不旬日之間,豈佛法所謂有緣者耶?抑越人好鬼,其俗使然耶?是亦可喜矣。靈石寺宇不及百間,黃檗則百間不止。靈石惟前殿不支,其餘固皆完好;黃檗佛殿完好,而其餘則幾無一椽可覆。遠近聞之,欣然應募,醵錢興工,土木翕集。蓋自僧舍荒凉,法侶散去,及是而復歸,已厯一紀。而後黃檗之梵唱,始得與靈石之鐘皷相聞於兩山之間。夫物之成毀有數,古之言天者,每以一星為期。豈一梵舍之興廢,亦關天道耶?而人事實因之,固未必然矣。是說也,姑無深論。寺中有舊碑,亦載雍正年間寺僧已有質田一事。遂踵其事而勒石以記之。
黃檗為融邑名寺,山志乃千古流傳。自梁江淹、宋晦翁、唐宣宗、明曹學佺、葉向高,迄大清名人間出,咸于黃檗寺留題志序詩記,其墨跡至今存焉。雖云山以僧名,亦志以人重。戊子暮春,予遊福唐。是夜,僧清懷師出《續修黃檗志》與予觀之。予百復不厭,競競然鄭重焉。及閱此篇末行,不覺忽為色沮,試思長班地保何物?鄭喜、林樹齊何人?廝卒之流,竟以廁名公鉅卿側也,此志不幾卑汚耶?作者昧,梓者亦不通。時即質之清懷師,師亦甚惡,[A1]輒筆刪之。憤鄙之下,付之一笑。
龍田張成梁爰筆
黃檗種松記
山之有樹,如人之有髮。然炫服盛粧而頭乃童然,豈足為美哉?否則數莖鬅鬆,亦難為貌矣。靈石之趣,以幽深勝,然非老松數千株虬蟠谷口,亦未為至也。黃檗既修之兩月,余以乙酉春始往視其工。殿宇已整,寮舍已完。而環顧囘山,層石巉巉,挺然顯露,譬猶人之新經病起,氣象雖殊,而顧盻間未能生態,對之者仍不免少興。福清故產松秧,每一觔為一束,每束計可四百有餘,乃[A2]市三十束種於寺之前後。寺之住持曰通馨者,亦已植三萬餘株。計十年之後,青青在望矣。計再十年之後,清陰照地,可以覆人矣。吾年今已五十有二,更二十年後,久已解組歸田矣。如其時此身尚在,杖策南來,重尋舊迹,則四萬餘株之堪為樑棟者,不啻老夫前此在邑之日之稚焉童子,其為樂何如也!想靈石大夫聞之,亦當掀髯而笑。
黃檗寺龍泉記異
黃檗寺後,舊有小潭一,冬夏泓然,相傳不盈、不溢而亦不涸,號為龍泉,不知始於何歲月也。壬申歲,寺之田畝入富人,僧以貧散去,泉遂亦以涸聞。迨癸未,余蒞茲邑,夏六月以事詣山,遂宿於其寺。頹簷敗瓦,星光的皪,逗漏梁間。從枕席上可一一而數,幾於不能成寐。而訪所謂龍泉者,第見數尺枯池而已。未幾,為歸其寺產,又為之募工修之費於四方。殿宇既整,緇侶悉還。向之蔓草緣堦、長苔掛壁,又皆為莊嚴[A3]淨土、威儀道塲矣。而所謂龍泉者,乃亦浸浸日出。及工甫畢,盈潭泓然,與曩時相傳「不盈不溢而亦不涸」者無異。噫!是可以自勉矣。泉豈有知者哉?而其通塞之故,乃與寺之廢興相因!天下[A4]固有不相感而適相值者,若此之類,不一其事。而寺僧以為神,里人以為異。在愚夫愚婦,可慰其好善之誠;而有志之人亦可以自勵於有成也。如必與佩刀之出、孝婦之涌而自以為功焉,竊恐為山靈所笑爾。
詞(一則)
龍潭祈雨詞
伏以萬民之天所仰,莫如穡事之難;六月之雨不時,深懼田功之失。控誠以禱,從欲是求。睠茲百里之區,實在七閩之首。山崇川駛,粟可去而不可來;民悍俗頑,歲宜豐而不宜儉。昨緣霜隕,有害秋成。一朝而攘奪並興,殆幾挺變;累載之盖藏悉罄,僅足救饑。幸禾麥之繼登,與里閭而胥慶。然穀直之騰未减,而民力之困自如。非大有之屢書,豈小康之可冀?乃由季夏,驟苦常暘。多稼垂成,猶日望嬰童之長;甘霖弗續,是頓虧乳哺之功。倘拯救之少稽,將危亡之立至。不勝震懼,有甚灼焚。爰率籲于上穹,冀興憐于下土。勅羣龍而並起,掃妖魃于方張。大雨時行,願弗愆于月令;烝民乃粒,實共戴于天恩。
黃檗賦
登黃檗山賦
七閩勝地,十縣名巒。枕榕城蔚蔚,啟莆水潺潺。源發金支之頂,秀來白鶴之間。肘郭廬而腋大吉,纓石竹而帶海山。客從余遊者問曰:「此何區也?董壺孫麗,旗鼓讓幽。竹葱葱兮露滴,松鬱鬱兮風流。無絃千溪兮彈伯牙之響,有情萬壑兮載宋玉之愁。擁龍田兮雲從萬里,跨江陰兮水衍千溝。遙望虎嶺之巔兮,曾藏將軍俠骨;近眺鰲江之下兮,多繫漁子扁舟。豈飛來之蓬島,抑突出之天丘?」余曰:「此黃檗也。考之紀載,古已詳矣。出紫雲焉,問諸耆老,今其知乎?吾聞巨靈斧劈,章亥步推。彼焉界三千兮固尊五岳,此也峰十二兮亦貴一坏。子不見夫報雨初霖兮,五雲繞天公之[A5]塔[1];鉢盂孤挺兮,天柱空九郎之罍。突寶峰兮斜插,[A6]考吉祥兮旋來。羅漢騎獅子兮,咆哮驚醒玉融之夢;香爐供佛座兮,慈悲燻騰福土之灰。且有紫薇兮綴一方春色,屏幛兮蔽四際塵埃。此則茲山之大較然也。自地占袈裟兮,開衲衣之永紫;流增濟水兮,洗法眼以長青。今者竹院風清兮,高聳凌霄之節;草菴月罩兮,漸成插漢之形。看絳節峰頭兮,也有黃金篩地角;踏獅巖險嘴兮,不無白棒摘天星。且讀梅菴一碑兮,知麋鹿上聞天語;過普同諸塔兮,識枯朽下擁地靈。登斯山也,真令人有蟬脫物表,鴻飛霞端者矣。况有時而龍潭珠垂兮,鷺羽逞攖鱗之勢;有時而蟒洞燈遍兮,神光生媚鬼之才;有時而鐘樓響高兮,遙應姑蘇半夜;有時而經閣香落兮,恰同靈隱成堆;有時而蟬噪小溪兮,和老人之十咏;有時而鶴依方丈兮,獻仙子之千枚;有時而水月現觀音之容兮,露出通身手眼;有時而臥雲飄佛母之駕兮,育成大地胚胎。斯豈非盡福唐勝概,極佛國奇觀哉?然猶未也,子不見夫風吹大小帽兮,日月出沒其上;雲迷木石橋兮,魚龍變幻其間?多年翁仲半埋荒草之中兮,可歌可泣;幾箇村家狂跳光天之下兮,如黠如頑。古樹陸離兮,感春秋之易度;新蓬荏苒兮,念歲月之維艱。靜言思之:妙藥難駐紅顏兮,徐福之舟不復;金風已催白髮兮,魯陽之日難攀。果登山而有得,應案[1]屐而自潸。」客笑曰:「夫鳳凰之異于山雞者,羽毛之美也;麒麟之殊于走獸者,首足之文也。融邑固多君子,塘水豈辜名家?子乃墨胎之餓骨,豈知聖道之龍蛇?」余曰:「其然乎?豈其然乎?子不見夫真氏來禱兮而九潭增色,江郎有賦兮而滿筆生花。常觀察之遺教兮不朽,林太丘之理學兮堪誇。稽流民一圖兮,鄭介公之風流如覩;考歷相四主兮,葉丞相之天業未遐。事即此而達彼,道有然而豈徒?子不見夫正幹通玄兮,檗味迄今猶苦;鴻庥罵賊兮,樹頭萬古不汚。斷際三弄爪牙兮,宣宗之掌痕長在;中天八經寒暑兮,神廟之御典不誣。况雲布且密兮,擁單傳之寶;道費而隱兮,得直指之珠。今何必遠遡文文[A7]山之為奇男子,定指李若水之為大丈夫?只此月照山間兮露清霜冽,何處更埋黃巢之劍?霧填谷口兮燕去雁來,相逢盡道白乳之顱。念之哉!龍藏猶存碩果,豹隱方是故吾。數點磬聲兮,并不聽雲中之雞犬;半生豪氣兮,却俱冷山前之鷓鴣。固知文之未喪,[A8]或[1]守道以有須。」客于是栗然而恐,悄然而悲。余因進曰:「子休矣!圓頂支天兮,裴休猶為着相;遠公既遇兮,菊花亦覺累人。舉足皆幻,美景匪真。滄海桑田兮,莫恨山河非舊;花容鳥語兮,別有天地維新。子休矣!吾其自此獨往矣。」遂揖去。客摳衣尾之,溯洄于九淵而不能從也。余遙語之曰:「吾道存歟,非山亦非水;吾道亡歟,可水亦可山。子豈復求我于人世間也邪?」客目送之,莫知所之。閩中士大夫有聞者,相與載筆覓焉。閴其無人,但留墨跡數痕石上而已。過而讀之,渺不可得。
贊(十六則)
開山正幹禪師贊
希運禪師贊
懶安禪師贊
月輪禪師贊
中天師祖贊
天童密師翁贊
本師費和尚贊
師翁隱元琦老和尚贊
本師廣超宣老和尚贊
本師良準標老和尚贊
師翁純寬晃老和尚贊
本師克明光老和尚贊
本師慧國祥老和尚贊
道暹禪師贊
又
其二
居士詩(梁、唐、宋、明、清)
遊黃檗山
唐宣宗與黃檗希運禪師觀瀑布聯句
香茶供養黃檗長老悟公故人之塔,並以小詩見意(二首)
黃檗覽秀閣和韻
敍題十二峰
咏十二峰
寶峰
屏幛
獅子
香爐
佛座
羅漢
鉢盂
天柱
五雲
報雨
吉祥
題靈淵
過黃檗聽彬長老談禪
登覽秀閣和康侍郎韻
遊黃檗寺
同葉太史遊黃檗次和
遊黃檗
登黃檗山
藏經閣
閱黃檗心要
遊黃檗寺
又
又
讀石間字刻感賦
人日遊龍潭
同歐陽邑侯遊黃檗
觀龍潭紀遊(四首)
其二
其三
其四
登絕頂(有引)
黃檗,名山也,而寺久廢。余謝事日,適皇上念及海邦,遣中使賫經來賜。余與親友重興新剎,為藏經祝聖之所。因同林大默、大範、藎夫、倬夫、輝夫、吳伯孚、鄭叔熙來遊。是山之高可數千仞,其巔為大小帽二峰,有留雪嶂、蟒洞、九淵潭諸勝;而第一潭最奇,深碧無底,真神龍所居。水簾瀑布,彷彿九鯉。十年前曾與大默約登絕頂,蹉跎久之,茲乃冐暑而行。道甚嶮絕,攀木緣磴,頗極艱辛。從者以為病,而余以探奇不暇顧也。爰成四律,用紀壯遊。
其二
其三
其四[1]
宿禪房
遊黃檗寺
和葉相國〈遊黃檗〉韻
游黃檗
登絕頂
步葉相國〈遊黃檗寺〉四韻
其二
其三
其四
閱龍湫
萬歷戊申歲仲秋九日,慶雲現于黃檗佛座峯,誌喜
卜隱黃檗山
遊黃檗山
初至黃檗,見寺荒凉有感
觀龍潭
陪葉相國登絕頂次和
其二
其三
其四
黃檗新橋,三樹偃葢如亭,因名曰「三樹亭」。余嘗坐息其下,神情爽快,戲吟三字詩以美之
天柱峰
宿黃檗寺
遊黃檗寺
遊龍潭
遊黃檗
檗山阻雨
春日過黃檗,謁隱大師
冐雨檗山訪友
又
又
春日散步黃檗山中
恭迎密雲和尚感賦
密雲和尚開期喜頌
乙亥春日遊黃檗山
其二
侍費老師遊黃檗山次韻
其二
觀龍湫
遊黃檗
次葉文忠公韻
其二
其三
其四
觀潭
塔菴
次葉文忠公〈遊黃檗〉韻
其二
其三
其四
次曾祖文忠公韻
又
遊黃檗
寄贈黃檗隱和尚
奉侍凌鏡汭公祖觀龍潭
遊黃檗
其二
題黃檗寺
又
寓萬松菴
其二
喜隱和尚開堂
遊石門
又
又
又
遊龍潭
其二
寄呈隱老和尚
又
又
壽隱和尚
又
又
又
又
又
梅福菴
又
石橋
方丈茶話
遊黃檗
又
又
又
九日謁隱老和尚
又
遊龍潭
登四潭絕頂
訪隱大師作
遊黃檗
遊一潭
遊黃檗
重遊黃檗
遊黃檗
觀龍潭有感
檗山留別隱大師
遊黃檗訪隱元和尚
遊黃檗寺與主僧夜話
步葉文忠〈遊黃檗絕頂〉韻
其二
季秋遊一潭至四潭,囘厯竹菴諸勝
遊黃檗寺(有序)
黃檗為福唐名勝,余神往久矣。丁未春暮,偶過玉融,因虛白大師招同郭蓮峰、夏鷲峰兩先生相携登陟,得憑覽其萬一焉。此中洞壑林巒,爭奇競秀者不可殫述,獨第一潭為靈淵而名尤著。飛簾捲雪,疋練垂虹,沉碧渟泓,幽深莫覺。憶余生平閱厯,如黃華、白嶽、九子、百泉諸名山水,不少概見,然或晴巒珠噴而響寂銀河,或陰壑瀑懸而簾空暮雨。若雙奇盡美,眩目快心,惟此龍湫迥然獨絕矣。時爰讀葉文忠公詩,嘆為此山寫照。敬循原韻,勉步四章,聊展夙懷,不自知其句之拙也。
夏夜宿黃檗寺
遊黃檗(有引)
余叨福唐令,以便緣過黃檗山,登臨十日。時乏名山主人,從鄉縉紳請,迎清斯和尚復來卓錫。余迫於簿書,未暇重往,清斯亦未肯曳屩就也。別去又將匝歲,因憶山遊詩暨懷清斯之作,錄以寄之。
其二
夏日遊黃檗觀瀑布
黃檗留題
與一菴暹和尚
其二
與蘭圃和尚
其二
寄暹禪師,用東坡次參寥子韻
祝暹法師六秩
嘉慶癸酉冬月十有九日,黃檗暹老禪師介陸亭王君識余於榕城。聞其論詩,蓋貫休齊[A26]己流也。陸亭為余言,明歲八月為師六十之辰,俾余以詩為壽。輒率爾成篇,錄呈法鑑,並訂後期。
又
壽暹導師七十
暹老師:《遊戲三昧集》題辭
又
又
又
校注
[0285001] 底本此處標示「記一則」,實則內文收錄記五則。 [0286001] 編按:底本此處文缺一段。 [0294001] 「塔」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 [0296001] 「案」,有本作「索」。參見萬福禪寺網站.緇素詩賦〈登黃檗山賦〉。(取自 http://www.wanfusi.org/zisusifuḥtm,2009.12.30) [0297001] 「或」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 [0307001] 「垣」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 [0310001] 「圍」字底本闕漏,茲依萬福禪寺網站.緇素詩賦〈次韻〉補入。(取自 http://www.wanfusi.org/zisusifuḥtm,2009.12.30)本篇補缺字所據同此。 [0313001] 此詩原無標題、作者,參照萬福禪寺網站.緇素詩賦〈游黃檗寺〉,其標題為「游黃檗寺」,作者為「李彌遜」。(取自 http://www.wanfusi.org/zisusifuḥtm,2009.12.30) [0313002] 「直」字底本闕漏,茲依萬福禪寺網站.緇素詩賦〈游黃檗寺〉補入。(取自 http://www.wanfusi.org/zisusifuḥtm,2009.12.30) [0316001] 「萊」字底本闕漏,茲依萬福禪寺網站.緇素詩賦〈觀龍潭記游.其二〉補入。(取自 http://www.wanfusi.org/zisusifuḥtm,2009.12.30) [0318001] 編按:底本此處無詩文。 [0336001] 「眼」字底本闕漏,茲依萬福禪寺網站.緇素詩賦〈次葉文忠公游黃檗韻〉補入。(取自 http://www.wanfusi.org/zisusifuḥtm,2009.12.30) [0340001] 「農」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 [0342001] 「便」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 [0345001] 「幽」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 [0354001] 「佛」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 [0356001] 「壁」字底本闕漏,茲依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黃檗山寺志》補入。【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84 冊 No. GA084n0086 黃檗山寺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