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明州岳林寺志

[A1]岳林寺位於浙江奉化縣治東北之三山中縣治雉門之東為龍溪溪自鎮亭發源由惠政橋繞至寺前三山為岳林之主峰其脈自南來入廣平源過峽卽三山高有丈許梁大同二年(五三六)於龍溪之西建崇福院唐相李紳書額會昌中(八四一-八四六)毀宣宗大中二年(八四八)閒曠禪師徙建溪東改岳林寺僖宗時(八七四-八八八)有僧遊寓常擕布袋乞食人稱為「歡喜和尚」自號「長汀子」至貞明三年(九一七)坐東廊磐石說偈而逝眾僧神異之寺乃以彌勒道場為俗所重為明州三大佛教聖地之一宋眞宗大中祥符八年(一〇一五)賜額「大中岳林禪寺」徽宗賜號「崇寧閣」明兩代興廢屢更至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楷菴和尚入院大暢宗風皈依雲集重新殿閣楷公和尚以舊無寺志乃請戴明琮草創明琮於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假館吳學士家纂輯志稿次年(一六八七)夏初稿告竣時澹雪居士顧岱攬勝茲寺乃取以校定釐為六卷分目為十寺圖梵宇名勝古蹟法產法系藝文詩賦名釋塔銘寺圖所繪乃康熙間之現觀劉鴻聲撰圖說以附之梵宇記岳林禪寺及其殿閣堂院之建置沿革名勝記此寺之勝槪古蹟記大鐘布袋和尚行臥處彌勒湼槃石等法產則記田口之實數法系記自唐之閒曠達至清康熙間楷菴承共記二十二位禪師藝文一門收序傳三目詩賦一門請啟募疏附焉名釋一門傳宗源饒道者桂堂天機幻夫之行誼塔銘一門錄定應大師與鼎建普同之塔銘集康熙以前本寺文獻之大成茲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清康熙間刋本景印

[A2]敕賜大中岳林禪寺

按浙省志書明州著三佛地其一為彌勒道塲世所傳長汀子恒攜布袋自隨游行度世遺蹟即奉化縣勅建岳林寺是也寺創唐大中自僖宗朝迄今約八百餘載其間興壞屢更而封山一片石香火巍然獨存雖販夫村婦無不知有活佛隱身處敬禮之恐後噫嘻何其神哉葢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三教□□□□□□□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不傳嗣法之隆替亦難言矣丁卯夏季余以放廢落拓江湖間遇楷公和尚於岳林晤對經旬相視莫逆其後長汀而振法者非斯人而誰歟奉邑土瘠民貧俗儉朴康熙初寺僧因逋糧他徙以故寮舍盡傾殿閣皆置瓦礫中楷公杖錫來此出其法力悉舉而新之耳目改觀時邑中士大夫及鄉里父老無不以是為楷公頌而余之所以頌楷公者固不在是方今世教波靡人心陷溺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者未嘗不卓然自命主持法輪求其能澹樸真如實證無相成己兼成物者蓋亦罕矣以余觀楷公於書無所不窺於事無所不歷於心無所不空於世無所不度固將矯斯世之積弊以振聾發瞶亷頑立懦此雙林大士亦當為額首稱道歡喜接引者也余獨訝彌勒世尊示現塵寰雖酒壚屠肆其隨口指授皆法印心宗乃誠信皈依者僅得蔣摩訶一人足徵耳食者多慧眼正復不易余性根久錮今得謝棄一切與楷公叅究大事因緣且獲瞻依法像頂禮定應寶塔則又余之私幸也夫戴子葺志成遂書此以為序

旹康熙二十有六年歲次丁卯六月望日澹雪居士顧岱止菴撰    

岳林寺志序

剡上以彈丸小邑僻處海隅其俗儉陋而民淳無錦繡珠玉之飾泉刀枲布魚鹽之饒無園林陂池臺榭為燕樂之所無琳宮貝宇極金碧莊嚴之觀正如子瞻在儋州時大率皆無耳予才識闇淺竊幸兹土僻簡可安吾拙兩年來公庭閴寂吏抱文牘判紙尾外無他事然亦鹿鹿無寧時聞雪竇山水奇秀為東南絕勝思一登其巔而未有暇也東郊外距城三里有岳林寺長吏迎春講社歲一至再至焉予見其殿閣嵯峨左右禪房歷歷備具雖悃愊無而花竹暢茂差可游息顧謂諸父老曰「此奉邑之所絕無者而何以有是哉」或告之曰「是唐大中時勅建布帒老人顯化處鞠為茂草久矣近庀材而更新之惟和尚楷菴是賴」楷公曰「山衲何功之有實藉雲間諸檀那廣種福果前邑侯曹公護持之力居多」予不覺瞿然曰「是何言之謙而避之㴱也凡物之成壞有數而興廢在人若非道力超羣法緣幅凑曷由致是」越一年丁卯楷菴手一編示予曰「岳林舊無志書今寺已落成法鼓復振恐湮沒無攷不得有傳於後是以璧城志之」請予文弁其首予曰「可哉子之遠慮也」今上振興文教命諸儒臣纂輯《一綂志》海內名山古剎俱𢯱採編入岳林彌勒道場為四明法窟則寺志誠不可少况予同鄉賢士大夫好善樂施前輩曹公教養元元共成不朽盛事楷菴經營有年手口卒荼誠孚遐邇非衲子時輩所可及則昔日所無不妨為今之所有是皆不可以不記也於是乎書

錫山施𠟭曾(省園氏)題

 

明州岳林寺志目錄

  • 卷一
    • 寺圖
    • 梵宇
  • 卷二
    • 名勝
    • 古蹟
  • 卷三
    • 法產
    • 法系
  • 卷四
    • 藝文(序傳)
  • 卷五
    • 詩賦(請啟募疏附)
  • 卷六
    • 名釋
    • 塔銘

[A3]敕賜大中岳林禪寺

[1]

[1]

[1]

[1]

岳林圖說

岳林建于晚唐舊時紺宇珠宮遺圖尚在明季衰廢不可復睹矣自楷公中興締造增煥因編寺志繪圖以弁於首蓋岳林居縣治東北種一邑之龍秀繪寺必先繪縣治其發源也雉門之東為龍溪惠政橋而下金沙擁秀水遶寺門殿閣巍峩廻廊修整披圖而見楷公拮搆苦心矣西為封山彌勒真身在焉乃寺之祖隴固當與寺俱傳至若陸公祠普惠寺普同塔形勢相附例應並繪後為三山廣平湖寺之坐山入之尺幅中矣東為長汀金鐘屹峙錐塔砥流善塘之拱護驛道之紛馳并繪之以集其全一圖一書而志乃成于是乎招提勝槩盡從摩詰點染出矣

邑人劉鴻聲識

明州岳林寺志卷一

梵宇

岳林禪寺

古志寺距縣北五里梁大同二年始創溪西名崇福院唐相李紳書額會昌中毀大中二年(歷志載三年誤)閒曠禪師徙建溪東改岳林寺僖宗時有僧遊寓常擕布袋乞食人稱為歡喜和尚自號長汀子至貞明三年坐東廊磐石說偈而逝宋真宗祥符八年賜額「大中岳林禪寺」仁宗賜御製書札徽宗賜號「崇寧閣」文岳禪師建[1]有十景題閣後燬復建元至元十九年九月閣崩住持梵中重搆明永樂癸卯火宣德正統時修復萬曆間又火南禪師同僧萬金等重建大殿崇寧閣皇清順治間自閒天伊解齊諸禪師相繼主持寺事後寺僧因官逋他徙[A4][2]康熙十二年癸丑眾檀護敦請楷菴和尚入院大暢宗風皈依雲集創天王殿方丈大殿兩廂又造普同塔百廢具舉臬司印周王公碑記

大雄寳殿

明萬曆三十六年戊申九月二十六日住持南禪師同萬金萬全捐貲協建計七楹高六十二尺縱九十八尺廣一百二十四尺康熙庚申臬司印周王公重新舊額「勅賜大中岳林禪寺」八字

崇寧閣

明崇禎三年二月初十日僧守愚法緣重建計七楹高五十二尺縱七十四尺橫一百二十四尺中五楹上供千佛下供彌勒大像左閣為祖堂餘為首事寮中有「大光明藏」「古崇寧閣」「彈指門開」等額

兠率宮

址遺千佛閣後剙自定應大師[A5]

天王殿

七楹高五十二尺縱六十三尺廣一百二十四尺中三間供天王東為雜務寮西為雲水堂康熙十五年丙辰建

方丈

居崇寧閣左共五楹高二十五尺縱四十二尺廣八十九尺左右各廂五楹左為指南軒右侍寮康熙戊午年建

禪堂

五楹即崇寧閣下基址在方丈前

祖堂

即崇寧閣左康熙丁卯春上堂安座

伽藍堂

大殿前左康熙戊午年建戴元賢題曰「正氣冲霄」

祖師堂

大殿前右康熙辛酉年建

應供堂

五楹在大殿左康熙戊午年建

日新堂

大殿前左五楹康熙己未年建

香積廚

五楹在大殿左舊存二

客堂

大殿前右五楹供大悲像康熙辛酉年建

至善堂

為崇寧右輔三楹安住戒師舊存

湼槃堂

在祖師堂側計二楹

茶房

崇寧閣右計三楹舊存

庫房

崇寧閣左三楹康熙戊午年建

浴室淨房碾磨坊田寮園房

十三楹俱在茶房後康熙戊午年建

鐘樓

天王殿左高五丈餘元天曆三年鑄成銅萬觔有奇(聲聞二十里僧越凡司鐘不法邑侯蔡公復歸常住康熙乙丑年用價貳拾肆兩贖田肆畝丁卯春重修)

輪藏

與鐘樓相對在天王殿右所以藏經者中置轉輪畵柱雕龍時或轟雷閃電帶雨發聲亦一奇也唐布袋和尚建順治間毀

山門

在天王殿前五楹[A6]

幻住經堂

本寺之左水南湘禪師所建[A7]

鐘樓經堂

寺左數十武即鐘樓下三楹兩廂今存

塔院

三山園左面挹廣平湖正三楹㫄各五楹坐乾向巽乃楷菴老人壽藏也自題曰「宴然」康熙癸亥年造

普同塔

寺園之東坐卯向酉砌石為藏三頂三壙康熙乙丑年造

寶塔

天王殿前龍眼池側左右兩座高四丈餘相傳謂之龍角布袋和尚遺蹟也

又山門前浮圖七座(其一久毀)

彌陀亭

寺左道旁有彌陀石像高可八尺其亭鄰義塜遠近居民謂能為禍福皆祀以雞黍解齊大師入院見薦牲者殊穢褻遂說偈火其像亭亦燬

佛塔亭

封山之腹距寺三里梁貞明間建大殿五楹結龕為窣堵波亭中塑布袋和尚十八兒童環遶之四圍石座彌勒法身藏焉後圓明禪師重新塔亭里人馮斯道何智施山地增擴其基忽發異光掘之獲黃色淨瓶六環錫杖制度奇古觀者太息有司上其事敕賜「定應大師塔」康熙十七年住持如暢同徒性聞復新中塔建左廂三楹供關聖右廂七楹供祖師外為客寮理刑黃端伯題曰「分身揚化」邑侯孫嗣先題曰「常羊淨土」邑令夏時正題曰「真跡傳宗」大參鄔鳴雷題曰「勅賜定應大師之塔」邑侯蔡毓秀題曰「佛化真境」進士俞廷瑞題曰「古佛重來」牧雲門禪師題曰「龍華現相」

定應塔院

封山之麓順治五年僧三笋重建大殿邑令王奐書疏左廂五楹供伽藍祖師[A8]右廂為齋堂後二十餘楹客堂廚房并各寮康熙丁卯如暢性聞建山門

奉師塔

寺北六里在應家山東創自蔣摩訶居士明季毀康熙乙卯年僧恒泰同徒聞悅重興三楹兩廡莊嚴佛相修古洞塔并置產若干石城編修陳捷撰記

青雲菴

寺西六十里石門銀坑嶺側徐宅所施順治間僧真寂(字體常)始創精廬供佛今為岳林退居

柴菴

在城西嶴相去十里山八十餘畞內四十畝錢偉才所施屋三楹兩廊康熙庚申年建

岳林莊

求村十字塘距寺八十里布袋和尚以囊沙壘為塘塘成如石以捍海潮仍設三碶以禦旱潦塘內得田二千餘畝每歲收穫給僧徒歲久碶塘為潮所衝悉成海塗康熙間奉旨遷海僅存田三十三畝地四十三畝山五百畝順治初莊屋廢今重復

普惠莊

寺東浦口莊二東西各一計田四百三十畝至明季田莊為房僧盡廢西莊址為豪右所奪東莊址尚存康熙十八年岳林常住新置田三十餘畝

(右寺中已建者錄其實未建者存其名昔所建而今不必建者亦附載之以識舊蹟云爾)

明州岳林寺志卷一終


校注

[b016001] 佛塔亭天下名山鳳山奉化縣惠政橋 [b017001] 塔院普同塔耀碑潭 [b018001] 三山大雄寶殿天王殿彌勒道場鍾樓東方丈西方丈娑羅樹淨土池藏閣龍溪兠率宮 [b019001] 金鐘塾鎮伏塔 [b022001] 重建 [b022002] 本志五處「圯」字皆宜作「圮」今改之後不一一標示
[A1] 此「版本說明」一文原為書本開頭無頁碼之插頁今為標記架構上之需要移到此處且以 pb001a 為虛擬頁欄碼
[A2] 敕【CB】敇【志彙】
[A3] 敕【CB】敇【志彙】
[A4] 圮【CB】圯【志彙】
[A5] 圮【CB】圯【志彙】
[A6] 圮【CB】圯【志彙】
[A7] 圮【CB】圯【志彙】
[A8] 圮【CB】圯【志彙】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