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重修普陀山志

普陀山志卷三

藝文

夫制作之林大抵[A1]𭹀藏名山然亦有揭之通道大都者洛伽經藏所多墨客之形容亦殫矣標付殺青將令南詢者傳觀焉不惟衰草寒烟之嘆志藝文

雜著

觀音大士讃(有序)

蓋聞圓通大士乃號觀音接物利生隨機應現向乾坤東畔娑竭海中雲濤涌金色之山聖閣起琉璃之界巍巍寶座凝然居自在之身蕩蕩慈容皎若現白衣之相身挂雲羅素服藕絲織而色映寒霜體嚴瓔珞同心衣縷盤而麗晶皓雪翠迎仙島五雲之寶盖玲瓏艷迸摩尼百寶之華冠𧹘奕眉橫纖黛如海門之秋月初彎目紺重瞳似水面之青蓮乍秀齒排珂玉舌瑩紫檀丹珠一點艷頻婆兩臉朦朧勻琥珀向靜綠波上圓相舒而有金毫玉毫虛白光中勝境現而有佛界仙界於是雲雷吐辯宣諸佛祕密之金言釋梵雨華歎聖徳希竒之妙事獻寶𠔃有龍王龍女奏樂𠔃有天仙地仙向孤絕逈處作津梁於浩渺波中㧞急難尋聲救苦赴感隨如萬水之印孤蟾似洪鐘之應千谷是以經云王法賊盗水火漂焚惡龍惡鬼毒藥毒蛇或被人推落金剛山或惡風吹入羅剎國或臨軍陣或值雷霆若能仰告觀音應時即得解脫菩薩有不思議之弘愿無𥁞意之神通悲心誓救於娑婆遺教遍臨於穢土誠以周塵周剎普應普觀無遐無邇盡歸依有願有求皆赴感河沙功徳億劫難量遙望洛伽之山稽首聊申歌讃

南海海深幽絕處 碧紺嵯峩連水府 號名七寶洛伽山 自在觀音於彼住
寶陀隨意金鰲載 雲現兠羅銀世界
眾玉裝成七寶臺 真珠砌就千華葢
足下祥雲五色捧 頂上飛仙歌萬種
頻伽孔雀盡來朝 諸海龍王齊獻供
寶冠晃耀圓光列 纓絡遍身明皎潔
臉如水面瑞蓮芳 眉似天邊秋夜月
繡衣金縷披霞袂 縹[緲-目+耳]素服褊袒臂 𤤒珈珂珮響珊珊 雲羅綬帶真珠綴
紅纖十指凝酥膩 青蓮兩目秋波細
咽頸如同玉碾成 羅紋黛染青山翠
朱唇艷齒排玉珂 端坐昂昂劫幾何
化身百億度眾生 𤼵願沙河救鼻阿
我慚我愧無由到 遙望觀音悲讃歌
大聖大悲垂愍念 願舒金手頂中摩
觀音滿願真言曰 唵阿嚕力迦娑婆訶

留題寶陀禪寺碑偈(有序)

紹興戊辰三月望鄱陽程休甫四明史浩由沈家門泛舟遇風挂席俄頃至此翌早恭詣潮音洞頂禮觀音大士至則寂無所覩炷香烹茶但椀面浮花而已歸寺食訖與長老瀾公論「文殊揀圓通童子入法界」事晡時再至洞下俯伏苔磴凝睇嵌空惟亂石纍纍興盡欲𨑰有比丘指曰「巖頂有竇可以下瞷」扳援而上瞻顧之際瑞相忽現金色照耀眉目瞭然二人所見不異惟浩更覩雙齒潔白如玉於是咸懷慶快作禮而退既而治舟還甬東懼此語無傳用書于壁庶幾來者觀此無疲厭心不以一至不見而遂已也廼作偈曰

稽首寶陀山 觀音大菩薩 三十二妙應 垂福于人天
慧日廓圓明 微𨼆無不照 我等由宿植 於菩薩有
曩書一毫端 菩薩悉能鑒
今茲一何幸 聮檣來寶山 椒景得惠風 滄海如鑒淨
朝𤼵東秦岸 須臾逹蓬宮
僧飯洗鉢時 相與瞻遠嶠 石橋跨巨浪 側足毛骨寒
自念塵坌身 得伴清淨侶 同聲諷密語 復念我師名
注目謁慈光 忽覩紫金相
崆峒石窟上 宴坐自在容 雲霧不蔽虧 跪禮得良久
偕來無老稚 咸識應現尊
讃歎且忻歡 得所未曾有 我念現前眾 中多大福人
夕親近我師 所禱如響應 為我懴眾惡 遂亦見如來
同辦起心香 復陳一日供
倘以昔積善 獲此大吉祥 願敦未來因 永託如來記
浮生如夢幻 孰處教生戒
教戒多素羞 廣閱如來藏 分隂實可惜 棲遲必山林
料理般若舩 長想菩薩岸 羣生迷苦海 拯援使知津
共𤼵向上心 世世同佛會

觀世音菩薩補陀巖示現偈(有序)

觀世音菩薩以太虚空為體以五須彌為寶髻四大海為口門日月兩曜為眼光森羅萬象為𡸁身瓔珞一切眾生於其毛孔裏出生入死由是菩薩以此興大悲心𤼵無上願施十四無畏現三十二身上合諸佛慈心下應眾生悲仰無端被吾兩浙運使琴軒瞿公向小白華巖偷眼一看直得無地藏身文彩彌露乃援毫引墨盡意𤼵揮時有梅山喜公奮辭舞筆作為長篇揭露殆盡而海粟待制以雄才豪辯向無所見處議論風生筆舌雷動但末後一句留以遺幻住子同為證明乃為說偈以收之偈曰

妙圓通體超諸礙 包裹色空含法界 見與不見二俱離 始識大悲觀自在
琴軒居士佛眼通 白華巖畔追靈蹤
狹路相[A2]逢避不及 似鏡照鏡空合空
引墨援毫書所見 揭破浮雲呈日面
盡十方空一普門 妙相塵塵俱露現
梅花山裏老禪翁 滄海一粟夫子馮
浩浩春雷鼓筆舌 巨篇長偈真豪雄
俾我重圓末後句 口縫未開先吐露 若以耳聞非所聞 不以耳聞非所㨿
我昔曾遊碧海東 海王抱日扶桑紅
怒浪搖金光閃爍 照開朶朶青芙蓉
無位真人潜洞府 洞裏潮音喧萬鼓
珊瑚樹頭月徘徊 水晶簾外蛟龍舞
波神㧞劍驅長鯨 吞空浪雪粘青𡨕
撒出龍堂珠萬斛 寶光射透瑠璃屏
法身驚入一毛孔 一毛空裏波濤涌 爾時 大士失卻磐陀石上吉祥草與詹蔔華 但見土烟翠霧埋雙踵
有眼共見耳共聞 妙圓通體鐵渾淪
最初末後句非句 萬里潮聲撼海門

磐陀石觀日賦

粵東游於海徼𠔃 得偉觀於陽阿 登磐陀之疊石𠔃 路畏纍而巍峩
天雞號而夜半𠔃 暾欲出于重波
恍玄幕之垂黑𠔃 惚火輪之盪摩
緬羲和之有御𠔃 扶木燁其將華
渺暘谷之不可以里𠔃 屇高舂其幾何
嗟世寰之安在𠔃 尚昧𡨕而未旦 覩帝車之斜迤𠔃 耿星宿于霄漢
漸島嶼之奛鮮𠔃 益淼茫而瀰漫
恐闤闠之猶爾夢寐𠔃 𩔗蟄虫之惛亂
明乾極之牽掣𠔃 儼機軸之翕張
固隂泉之歙烱𠔃 煥𤏖燧之奮颺
煒踆烏之㸌[A3]煟燦爛𠔃 渴啄解羽藐以迭碭
或有燭龍之燬炳煈昱𠔃 熾額[火*崩]目𩑮其方驤
懸𤋭鏡之熒灼炭熺𠔃 鮫人泉客劀濯有光
振頳鼓之焱熽炫煇𠔃 北若壁壘𡽄嶙前行
指彩虹之抱戴珥璚𠔃 璀錯爣𤎜繆綢遹皇
想朱烏之次舍軌度𠔃 豁逹藺轢[谷*可]閜燿鋩
乗寒澇潮水之傎倒推盪𠔃 散曉赮霞氣之轇轕彩章
乃飛騰于寥廓𠔃 竟瞑眩於混茫
繄高抗乎氛曀𠔃 僅啟明之獨爍
歘遠麾之黂爝𠔃 遽羣動之盡躩
川后潜精而窟藏𠔃 海童覷燿以犇[火*咢]
鮫鼉揚鬐撥鬣以悠漾𠔃 鴻刷毛挾翅而陵薄
莾瑯琊之躋臺𠔃 鯨山而晝其𤐰也
間羅浮之瞷井𠔃 混蜃穴而夜其爚也
迅夸娥之杖策𠔃 懼追逐而莫之跳逴也
怒魯陽之揮戈𠔃 恠盤礡之弗吾䂓彠也
惟圭臬之可測𠔃 柰隙駒之焉託
恒鞠明而究曛𠔃 遂壯凋而老鑠 昔聖賢之有法𠔃 寔盖渾之同天
矧鍊石而凝質𠔃 復斷鰲而鎮淵
將渤澥之鑿竁𠔃 淪谷底而迭燃
抑崑崙之𡼿峙𠔃 繞巖腹而互旋
豈文身黑齒之俯邇所出𠔃 貫裸壤以相連
或淹滋濛汜之遠壓所沒𠔃 罄汃國之窮堧
歎嚴氷與嬲雪𠔃 曠古莾之鮮覺常眠
惕重蒸與叠𤑔𠔃 焮炎丘之毒瘴霾烟
諒眾人之懵愜𠔃 持蜂蟻之擈 偉小兒之辯知𠔃 雖睿哲而弗宣
彼凡俗之多故𠔃 遇曙朝而即竟
誠旦晝之梏亡𠔃 嚮晦昬而暫定
紛士學之攘爭𠔃 集農商而[A4]斫迸[1]
[A5]淫末作以相資𠔃 侈利心之百穽 儻[A6]桑榆之不復滅沒𠔃 盡奪時而力政
願鬱儀之恒若溟涬𠔃 保躬而固命
噐曉籌[A7]而催闢𠔃 警宵柝而告靜
信舉筴而豫知[A8]𠔃幸聞鐘而深省
何觀瞻之不足𠔃 重徙倚以盤桓
光已通于一躍𠔃 影奚候于三竿
逮層溟之畢露𠔃 屹東霍之巖巒 念列仙之獨徃𠔃 扼羨門於波瀾
劃孤嘯而陟降𠔃 撤蒙蔀以欣歡
顧秦越之邀不相及𠔃 又焉論夫遠近乎長安

清淨境亭銘(有序)

補怛洛伽山者在東大洋海梵語「補怛洛伽」華言「小白華」傳云山有二皆觀音大士示現之地其一自西竺歷羅剎鬼國暨諸魔土始至其境其一即《華嚴》大經所說「善財南詢」之處盖今所也山絕起海中周圍僅百里滿望𡨕茫無際翁洲遠山𨼆𨼆天外如青螺幽閴遼敻不可名狀寶陀禪寺在山南去寺三里至潮音洞洞脚插海張頥欲飲怒風驅濤進退擊衝作海潮音故名洞左佛跡二印石上洞顛通穴天窓白光注其底如月唐大中間梵僧拜洞前燔十指禱之指且盡大士為現身說法授以七色寶石厥後襲以為常人以誠感輙應或現紫金自在相縞衣被體而縹帶貫之珠瓔紛然懸或現千首千臂像護法大神翼衛乎後先可怖可駭稍轉而右為善財洞嵌巖中坼窈黑不可測外則峻巖壁立泉毿毿滴下如珠名「菩薩泉」善財時現黛目粉面寶蓋華鬘皆明潔可指數從洞折而北有石𩔗香爐𩔗天境𩔗佛牙竒甚唯磐陀石上最寛平可坐百人雞初號遙見扶桑五色光𤼵照東方盡白久之湧出日輪赤如火流光燭海波閃爍不定或輕烟明霞左右蔽虧愈致妍麗誠竒觀也自石折而西有獅子峯形如狻猊作跳躑之勢有象巖有佛手峯皆以其形名有三摩地嘉木櫹森恠石駢列臥者離立者蹲欲起者迎躍似舞者其他勝槩難可以數計大抵山在海岸孤絕處重巒複嶂蒼翠如洗紫蓀白葩濯濯滿地山丹樹高數丈絳花繞枝鮮澤如珊瑚林黃金沙四布尤璀璨眩目可玩海水震盪無雲自雷終日轟轟然頻伽之禽𦆯飛于青空中上下和鳴彷彿如稱佛號氣象靘曠絕不𩔗人世登高四顧神思飛動若𡨕身琉璃瓶中一髮塵土不得相侵誠霄壤間勝特之境也洪武庚戌春正月部使者贛州劉君承直與寶陀大師行丕抱杖西東遊使者曰「此清淨境也盍為亭」大師乃建于寺之南嶺上從三十尺衡如之左倚山右入潮音洞「予聞從西方過十萬億國名淨土纖穢不存以黃金為地寶樹重重迦陵頻伽能演妙法人思至之有不能得豈意東海之區清淨之境為頗近之邪是宜大士顯靈于其[1]」勒銘亭上并叩知唯心之學者大師字大基行丕其名鄞人也宗說兼通行解相應蔚為時之名僧初由佛隴昇主是山匡眾說法恢復產業而振興乎叢林席者非茲之可備載故畧而不書銘曰

大海東匯 厥名維瀛 并包川洛 混合坤經
鯨波四繞 龍島中停 濯濯綠淨 皦皦青縈
片滓弗立 纖塵不驚 如蓮出水 𩔗鑒含明
流雲[A9]斂翳 新旭爭熒 金沙布地 寶樹森屏
巨石佛足 嵌洞潮聲 大士顯瑞 梵童揚靈
仙帶翻縹 玄珠𡸁瓔 月相穆穆 飈馭冷冷
龍君持㦸 水伯捧旌 衛茲勝持 控此高𡨕
倬彼開士 爰謀建亭 莫平匪砥 有覺惟楹
直遡寂廓 將齊攖寧 塵因道寂 境逐心清 徜徉淨國 周流覺城
敢告來裔 庸勒新銘

補陀山觀音偈(有序)

余洪武十七年孟夏上旬泛海遊山諦觀聖境頓見水天一色淨若琉璃萬象森羅炳然齊現所覩靈異難以具陳是故踊躍歡喜自不知形身在于人間世也信知如來說《華嚴》時入海印三昧豈欺我哉偶于洪武乙亥冬夢遊是境與昔無別遂乃焚香遙禮輙伸鄙見說偈賛曰

菩薩常居娑竭海 慈悲願弘無向背 分明化境滄海東 應現諸方無不在
所證三摩地 那分西與東
突出摩醯眼 八面虚玲瓏
海印𤼵輝炳然現 懸河四辯明真宗 花開小白巖 天香吹徧界
紫竹旃檀盡作林 孔雀頻伽歌梵唄
昔年親曾海上遊 靈山倒卓波面浮
可是圓通真境界 白衣妙相乗蓮舟
四圍縱周覽 浩渺難可窮 上極通霄漢 下瞰龍伯宮
波光瀲灔吐隂火 潮音日夜號天風
雲鋪白銀界 地布黃金沙 琉璃相間錯 有若優曇花
磐陀上看扶桑日 紅輪湧現猶天車
覽斯妙境非實相 普門示現如夢想
幻出樓臺縹[緲-目+耳]間 寶網珠光輝朗
聞聲豈是聲 見色原非色 別是一壺天 智識誰能測
經行宴坐水晶宮 受用風清與月白
十聖及三賢 到此應難渡 萬𣲖洄漩任參互 潜流密布四神州 潤濕羣萌為雨露
我今親禮賛 惟𡸁遙鑒知 併却見聞知覺 掃除語默離微
徹底揭翻生死海 普令頓證佛菩提

吳郡康時萬等捐貲造印《妙法蓮華經》二十四部送南海補陀山寶陀禪寺供奉

妙法蓮華 諸經中王 我觀世音 菩薩中王
眾善知識 合造此經 二十四部 歸于普陀
大士道塲 妙音梵音 與海潮音 罔晝夜間
一切聖凡 能轉此經 縱看經轉 功徳大小
永不唐捐 我見是刊 故說此言 鳥王龍王
修羅波旬 皈依護持 有毀侵者 頭破七分

應制

聖母印施藏經讃(有序)

(臣)等竊聞釋教來自西土興于東漢其說主清淨出世帝王所不道然而訓化廣大義㫖遐深要歸于澄徹心性利濟民物是以雖當儒道昌明宇宙淳和之際而其道不廢大乗般若以來祖祖相承心心相印卷帙益多裒為大藏總持禪言武庫莫方其富尊函禁地緇流弗覩其全非俟上聖𡸁仁曷以播宣斯理我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徳冒人寰功周法界融最上之真諦

大覺之弘慈乃印施茲藏以祝延我皇上無疆之曆而推其餘以佑

國庇民意甚盛也(臣)等因得涉獵稍窺玄微似於儒理亦有相𤼵明者焉謹對揚皇上之休命奉宣聖母之徳意拜手稽首為讃曰

粵惟聖道 如日麗天 萬有畢照 誕被八埏
亦有釋教 如月破闇 接引未來 超登彼岸
於皇聖母 毓成帝徳
治化丕覃 億兆寧一 載弘大願 永㧞沉淪
外息諸 內淨六根 嘉與眾生 永臻覺路
皈依十方 如寐得寤 諸佛妙義 如恒河沙
示權顯實 會演三車 若誦一句 若說半偈
是人功徳 盡未來際 况茲大藏 建寺延僧
成修寶㙮 造捨金容 廣施貧苦 普赦幽𡨕
功徳無等 喻如虚空
續燄分燈 灌頂輸露 火宅惠凉 昬衢錫炬
迷川寶筏 如無盡意 似功徳林 廣度有情
四流六通 咸歸正乗 微塵國土 徧蒙佛力
一一國土 皆聖母徳
微塵世劫 流布施經 一一世劫 皆聖母齡
廼惟本願 為帝祝釐
天子萬壽 與天巍巍 載惟本願 為民祈福
天子惠民 澤施滲漉 匪民是庇 國祚茂延
我聖道 日月並懸 是藏流行 無界無盡
施者功徳 亦莫究竟

印《法華經》歌(有序)

龍伯貞雅士也佐余郡有聲然時有入道之心焉一日過補陀勘事而疑僧眾之不齊也取《法華》一函焚之駈之超焉以徵信夢神人傳佛㫖曰「奉道毀道罪當不宥罰作三石牛嗇官」蓋𡨕官也伯貞頓首祈而山有大智師者之懴良久始免已夢告者曰「欲償經乎用百當一」于是伯貞就余家印《法華》百以進從此嚮道彌篤矣異哉大士之示靈有赫而伯貞之囬心速也余欲成其美為賛一辭篇末數言蓋老氏絕棄之謂釋子呵罵之談莊生所謂非過孝之言不及孝之言也伯貞得無變虎色乎毀道有罪戱論亦有罪余烏乎敢君請勿疑

楚中山川絕天下 龍侯稟其最竒者 為吏不肯兄龔黃 為文又欲家班馬
來官我郡近四年 手披口决如湧泉
細民怙之為二天 老吏吐舌不敢前
遍搜至人作師友 布衣窮巷常周旋
心好山水幽勝處 攀蘿躡磴栖青烟
當年曾讀叅同契 飄飄庶幾試其事
掛壁蒲團代象牀 赤脚雙童當家累
龍侯龍種靈且幻 幻出人心最神異
郡中佛域補陀巖 五臺峩眉足三 靈蹤中廢比興復 四方趨赴負且擔
叢林人多訟事起 不辭揚帆入海水
指揮劈畫具有條 鱗次綺分端可儗
總為衛佛心太殷 欲吸海水澆羶葷
自𤑔金函作盟呪 羣駈僧眾凌烟雰
目見千里不見睫 手欲渡人先浪涉
未睹如來騰玉毫 已見韋馱按金鋏 病中忽自縶南冠 定裏俄成白骨觀
勑遣𡨕中作牛吏 誰堪世上為龍官
新從下土不知體 顧此愚誠良不昧
智師懴懇且哀 蜿蜿癡龍此時蛻
為余敬乞蓮華百 因師上贖如山大
世人且莫輕癡龍 慈恩慧愛於君鐘
嚴父何曾笞路子 聖人詎肯呵凡庸
龍侯生還未是還 大還還在蓬池間 修士自能遵覺路 宗師也不逃深山
焚却木[A10][1]乾却海 此時歡笑黃金顏

恭遇皇上奉聖母𠡠命賜南海寶陀寺藏經頌(有序)

夫如來之教勝殘化暴徹蓋導迷以清淨為本以觀照為功以漏盡為真諦以解脫為了義上則入流證聖得以超劫越塵下則去垢離嗔頼以懴諐寡過羽翼儒教皇化偉彼功徳作我津梁矣然世必頼明王喆后信奉皈依植慈氏之藩籬為人天之眼目然後士雲涌善信波馳興起因宣暢教典所關繫詎細故哉恭惟皇上天縱神聖再來英喆手握乾符躬承泰運敉寧億萬紹隆三五乃於萬機之暇凝神玄默究心禪宗欲以闡揚三寶法式九圍遵奉慈聖皇太后懿㫖特頒詔勑印施前後藏經六百三十七函四十一函到補陀洛伽山寶陀禪寺僧眾踊躍龍神懽呼東方臣始知泥洹之教果為苦海寶筏迷途慧炬其在聖主尚爾尊崇况我庸愚詎敢𧃳慢大教興起玄風遐暢化行俗醇徳厚刑措於都哉美矣盛矣草莾(臣隆)於是以手加額稽首作頌曰

皇帝在宥 風翔化溢 乗日之車 飈霆駛疾
不鞭而馳 不教而率 翼而之 厥惟能仁
以淨治垢 以慈治嗔 以真治妄 以解治棼
巨周沙界 細入微塵 消煩逹滯 揭𡨕破昬
超出橫豎 師表天人 乃有𡨕頑 婬㐫暴盭
賞不能勸 刑不能艾 或因慈氏 掀翻錮蔽
自投三寶 稽首懴悔 無明為障 積業隕福
歷劫輪轉 曷繇㧞足 皈依大悲 永超五濁
或修六度 或行十善
證聖像流 大道是踐 行解相應 諸佛立現
譬如飲海 各滿分願 善哉聖力 徧覆大千
皇徳閎鉅 與佛齊肩 綿曆永祚 億萬斯年

補陀觀音大士頌(有序)

夫理有去來宏通之機斯顯位有權實圓明之妙無方觀世音菩薩者古正法明如來也如來實相既已臻無上之尊菩薩應權乃退處大乗之號譬彼國王下攝上將猶夫宰輔出領監司行教則蹔遜其權證道則無改其位何以故蓋如來體尊尊則下土多于敬畏菩薩地近近則眾生易以皈依而觀世音心珠朗耀齊妙覺以證三摩性海澄浤超聲聞以圓四智故善財徧叅其妙法來諸聖之欽崇釋迦授記以圓通同文殊之廣化般若義深善得法門無漏仁慈觀熟[A11]徧于此土有情揭暗破昏高懸慧炬消災救苦普施津梁通十方三界為一界毛竅聲響之悉聞合千百億身為一身痛癢爬搔之必切流轉迷倒無不哀憐蠢動含靈咸所度脫雖揵連之救母不足喻其大悲即恒河之數沙不足酬其弘願人非人等因物而現自在之身離慾離嗔隨念以著靈感之效威音伏眾刀兵水火潜形勝力降魔羅剎鳩般拱手誦白衣之號則孕嗣充閭望紫竹之林則漂舫及岸百戰猛夫睹蓮花洋而魄褫九幽獄鬼洒楊枝水而魂甦凡夫苦行薰脩頓叩香臺法座居士至心悲仰立見聖相圓光兠羅銀界琉璃嵌七寶雕床華蓋金幢瓔珞暎五雲錦帶西成道于天竺迦毘之種既已星奔東顯化于洛伽娑婆之眾益以泉涌偏陬陋壤被功徳者無涯愚媼村氓奉香火者恐後照深潭潭潭見月月止一輪𤑔寶皆香香無二性真妙莊嚴無復唐捐藏秘密不可思議者矣于是弟子敬薰沐和南作頌曰

大哉法王子 累刼行薰修 想觀既成熟 漏盡得無礙
圓明了一切 十方咸照徹 剎那千手眼 或億萬化身
恒河沙世界 悉歸掌輪中
大千蠛蠓形 亦如蠮螉響 所有微塵眾 如來悉見聞
所見亦非目 所聞亦非耳
由通妙明性 而融耳目相 隨物皆應現 巍巍不動尊
尋聲救苦難 疾於激弩矢 誓㧞度眾生 普徧娑婆土
乗彼弘願力 亡不得所須
譬如汲海水 盡甕盎甔罌 咸令滿足去 大海不减損
願苦惱眾生 一心歸命禮
或頌阿哩耶 咸稱帝濕伐 觀音肸蠁至 㧞汝出苦海

普陀寺募

原夫現在觀世音菩薩即過去正法明如來如來是其證果菩薩乃其權位借果行因已歷經乎多劫開權顯實為普度乎羣靈首標千二百功徳思脩深于𨑰獨超二十五圓通入流妙于忘所大悲弘願遍恒河界悉作津梁應感隨傳空谷嚮捷于桴皷維補怛洛伽山勝地廼大士說法道塲靈潮嘯吼孤懸菡蓞香臺空水澄鮮別廠瑠璃寶地龍部聽經香繞霞衣少女天人護法光生電甲長神金燈照夜遙分紫竹于林端玉殿干霄下暎紅蓮于波面八難三途隨呼輙應下寶筏而力㧞之苦海四生六道有感必通秉慧炬而悉照彼迷方白叟黃童青娥素媼頂如來而繭足皺皮𢬵命鯨鯢之窟辮髮椎髻犛面文身捧瓣香而梯山航海皈心龍象之尊茲可謂眾生之慈父震旦之樂邦也邇者緇素雜處染淨同居清淨比丘力欲薰修而紹隆佛法闡提惡種乃敢盤踞而壞亂清規是以龍天動威以懲邪伽藍揚靈而護法上將登壇朗陵之刀偃月童真奉道韋馱之杵如霜天然毀佛而蒙誅復洩禍幾於如岳龍丞焚經而被勘幸頼禱謝於眾師明神之肹蠁纍彰其柰魔眾之昬迷難悟我如來是用授㫖金剛力士屏滓穢而掃除假權回祿祝融付殿宇于烈熖巢穴一空魔羣之盤㨿自散威靈大赫佛子之懲創益深是父母慈嚴之並用大士折攝之微權也殿堂盡燼獨金身瓔珞儼然棟宇俱焚惟關聖鬚眉無恙非大法神靈之最於昭顯灼者哉宰官目繫心恫業分善惡而沙汰闡提魂消神悸亦懼罪業而逋逃于是戒行僧真宰如迥等痛道塲之頹廢慨大法之陵夷願捐糜以報佛恩將竭力而興西教適皇上遠降鸞章表信心於中使聖母式頒龍藏將誠意於寶函沐九重曠蕩之恩洵三寶興隆之會隆竊思佛法懸於皎日慈光亘古昭明梵宇遍乎名山天神隨處擁護有如佛法不大昭明則香花幢蓋之森羅胡以徧億兆而供奉天神不加擁護則梵王帝釋之旁列胡以歷萬劫而常然世界本同火宅非如來之甘露何繇灌灑而清凉惡業永被牽非慈氏之法門何繇放捨而解脫矧大士乃眾生皈依之父比十方諸佛為最親補陀乃大士說法道塲實萬邦善信所共仰殿宇不設則羣生瞻仰弗尊瞻仰弗尊則凡情向善無路由斯以談今日之火乃伽藍之警省乎頑愚非如來之自廢其大法也威靈痛折之後沙門之懲艾方深叢林燬壞之餘棟宇之新當亟伏念名山道塲度工力既極其浩大則檀波喜捨此功徳亦不比尋常仰惟諸宰官居士善男信女其力圖之幸甚

普陀山太子㙮下藏零牙志(有序)

嘉靖初年有南峯和尚過山東之靈巖寺遺一齒請僧轉呪藏之㙮下作〈零牙記〉詞意精妙大啟後學余茲來南海留三日去而為風濤所阻𨑰山中是日大病夜深方愈次日忽蟲食殘牙自落余因法南峯和尚之㫖且答大士攝受之恩亦請僧轉呪埋於㙮下夫佛以四諦轉法輪一法即萬法無少無多人以四大成色身一體即全體無二無別且四大惟地大最難壞而今乃先離之乃無痛苦若四大全離時亦如此無痛苦則於大法思過半矣豈以早晚為計哉此牙得藏寶地依大士慈光則我身心全體在光中也因為之偈曰

一即一切一切一 此牙是我我是誰 㙮前常浸菩提水 石上應長青蓮枝

禮普陀大士偈

稽首觀音 大悲之主 我今說偈 畧讚所以
所以者何 所謂三摩 菩薩證入 常住寶陀
寶陀山在 今之南海 世界有壞 此山不毀
山居世界 云何不壞 誠由菩薩 心得自在
心自在故 山亦堅固 境即是心 迷亦成悟
故菩薩身 坐紫竹林 微風吹動 常演法音
金沙布地 七寶為砌 功徳之香 白華泛瑞
青青楊柳 四時常有 水盈淨瓶 塵不能垢
潮音洞中 常顯神通 出沒無礙 其由履空
磐陀石上 毫光常放 一切眾生 莫不仰望
以仰望故 來者沿路 為求菩薩 作彼依怙
菩薩大聖 感無不應 隨彼所求 惟願是聴
欲演法音 先為現身 十法界象 不出一心
蓋此一心 具無量身 此一一身 橫廣豎深
此一分心 誰人不有 眾生循聲 自生過咎
菩薩妙智 不同於世 從聞思脩 入三摩地
無量劫中 證此圓通 超世出世 異而復同
以由同故 能覺迷悟 眾生蒙此 遠離恐怖
故菩薩身 或現千手 無非示現 眾生本有
於一一手 各有一眼 眾生千現 亦復不减
從此一千 增至八萬 普令眾生 即心成辦
蠢蠢之曹 各具塵勞 即障顯徳 道固非遙
既現身已 乃為說法 大小偏圓 渡河之筏
身而無身 說而無說 澗畔松風 水中明月
以無身故 無所不身 高低嶽瀆 普現色身
以無說故 無所不說 遠近潮音 出廣長舌
即此形聲 號曰普門 我於日用 無不見聞
惟願菩薩 令我開悟 一超直入 妙莊嚴路

釋傳如

大悲觀世音 成就自在力 於聲旋聞機 所亡聞性寂
不啻泯前塵 能聞亦無住 無住之覺空 空覺盡圓極
圓極生滅滅 是成真實滅
即滅演妙相 以入微塵國 相由心妙故 無相無不相
或現百千首 或現千萬臂
所現目亦然 斯由本來具 或在極樂國 輔佐無量壽
或在堪忍界 亦佐於寂默 釋尊已示滅 大士當何在
南海中有山 其名小白華
菩薩之妙身 現於山之上 山奚名白華 菩薩名自在
以白離諸染 自在無煩惱
以離染污故 能現一切境 以無煩惱故 能聖一切生
故大士所證 身處或稱妙 依正微妙故 乃所謂普門
誰謂我無耳 出流正奔逸
誰謂我無心 煩惱正擾亂 誰謂我無處 所依皆染著
展轉唯塵勞 曠劫沉障礙
今唯大士歸 示我圓通境 悔昔聲色迷 眼耳莫易地
今於音云觀 所視亦非色 知觀不住觀 是名觀世音
了無住而住 是名觀自在

補陀海潮寺開山大智禪師碑

夫妙逹性宗開智慧海則解為朗炬嚴淨佛事入功徳林則行為弘基心炬不朗則一切作為總屬人天有漏何以燭理而爍羣昏徳基不弘則空虚見解徒騁[A12]棒喝機鋒何以實脩而圓萬徳是故局功行而體昧空寂雖以梁武之廣造㙮度僧見呵初祖倚狂慧而行染污邪雖以善星之解十二部藏難免泥犂經不云乎理因頓悟乗悟併消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三摩禪那以為妙悟六度萬行以為莊嚴是諸經之總持千聖之密印也末法眾生明道者多行道者少少室師甞記之邇者世智辯聰竄入聖解盲鞭瞎[A13]動託宗門法師高登講座戒行不持而曰「吾舌吐蓮華知人天之沾法雨」縉紳沉身慾海無業不作而曰「我腹有貝葉如慧日之消雪霜」此適足揚韋馱之杵奮北酆之筆爾雲棲師作《崇行録》以救之為慮深矣補陀海潮寺住持大智禪師靈心朗晳戒徳孤高披精進鎧薰修翹勤於六時建勇猛幢功行加持於三寶自幼嚴脩梵行尊宿讓而傾心亦以宿種善道俗望而引領曾興峩眉叢林肅震旦之區繼去鎣華雲水寄巾瓶之迹遂卓片石盖頂巖霜裂膚渴則飲海饑則茹荼砥行良苦翹勤佛事至徳不孤歸者如市遂營梵宮遂奉大士壯擬王居麗如忉利六時行功僧徒翼翼不肅而嚴如守三尺有威有儀無怠無斁戒壇清規永可為式一旦西逝幢幡來迎玉毫中見蓮華上生蛟龍夜泣哀鳴師雖化矣遺風故在我瞻名山僧規匪懈松色經函潮聲梵唄和南禮佛羯磨講戒浩渺海壖居然法界

二大士傳

補陀潮音洞有二大士者一現男子身一現婦人身面目黧黑頭𩬊髼亂萬曆三十三年婦人以六月至山男子禮九華以十月至山居於洞南之山頂石上各以茅苫一蓬高不過三尺上漏下濕匡坐其中唯飲水茹蔬而已人與之米不辭與之錢亦不辭有游衲至竟散與之或數日絕粒亦不以為病山中人以為丐者莫之知也余偕居士陳載卿夜至其所默然與之坐不通問訊彼亦不驚顧舉燈視之惺然無昬睡狀余始與之談男子但笑而不言婦人則隨叩隨答不作道理會而吐詞等刀鋸莫可犯其鋒問其姓名則曰「有甚姓名」問其年紀則曰「有甚年紀」問其何許人則曰「有何方所」問其曾住何山則曰「住終南為久」問其見何道理則但曰「眼見大海耳聞風聲雨聲潮聲鳥聲」問其作何工夫則曰「有時想起觀世音便念幾聲餘則唯坐坐中亦無甚做工夫處」其言詞直捷如此似胸中無一物者余大駭之春二月人皆來謁洞男女堵觀之曰「汝軰各自安隱去問我何為」遂不見


校注

[0211001] 「斫迸」二字底本闕漏茲依王連勝《普陀洛迦山志》p. 854 補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本篇補缺字所據同此 [0218001] 編按底本 p. 218219與 p. 216217 內容完全相同應是重出今略去 [0237001] 「人」字底本闕漏茲依王亨彥《普陀洛迦新志》p. 184 補之(杜潔祥主編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1輯第10冊臺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1994)
[A1] 𭹀【CB】𤤽【志彙】
[A2] 逢【CB】逄【志彙】
[A3] 煟【CB】▆【志彙】
[A4] 斫迸【CB】【志彙】
[A5] 淫【CB】【志彙】
[A6] 桑【CB】【志彙】
[A7] 而催【CB】【志彙】
[A8] 𠔃【CB】【志彙】
[A9] 斂【CB】歛【志彙】
[A10] 人【CB】【志彙】
[A11] 徧【CB】偏【志彙】
[A12] 棒【CB】捧【志彙】
[A13] 棒【CB】捧【志彙】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