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志卷二
圖考
古九州之域,蓋鑄諸鼎。今白華固海上靈境,將必有天造地設者,非圖何以傳大千?若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有形皆壞,不爛虚空」,則何必不白華?何必白華?此山此圖,一齊掃却!志圖考。
普陀山圖
山水
夫丹山赤水蚤有譽於東南,豈洛伽猶淹海外邪?夫以孤絕之區,滌蕩雲日,斯已竒矣,况仙釋之所棲靈乎!顧瞻南詢處,石巘如環,遙望大洋,縹[緲-目+耳]桑壺在焉,可不謂另一天界哉?讀《山海經》,惜乎其未廣也。志山水。
補陀洛伽山
在昌國東海中,今屬定海縣,去郡城約三百里,去縣約二百餘里。山週圍約四十餘里,東望小洛伽山,南望月嶴山,西望舟山,北望霍山。「補陀洛伽」,蓋梵名也,華言「小白華」。《華嚴經》所云「補怛洛迦」,乃善財第二十八叅觀音菩薩說法處。又《傳記》稱「東大洋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又扁「海岸孤絕處」。一名「梅岑」,以梅子真於此煉藥,故名。元吳萊、明屠隆作記。
梵山
寺南案山也。舊有路通行人,堪輿者以為龍首不宜踐傷,督造張隨令栽松竹,立石示禁。
金鉢盂山
在寺西蓮花洋中。
香爐花瓶山
在寺東大洋中,以似得名。
茶山
在寺東方巖北。
金剛峯
在白華嶺西。
玉趣峯
在太子㙮右。
彌陀峯
在㙮子峯西。
㙮子峯
在西天門下。
逹磨峯
在西天門上,一名「羅漢石」,元趙孟頫題曰「瀛洲界石」。
靈鷲峯
在妙應峯西。
妙應峯
在白衣峯西。
白衣峯
在東天門上。
觀音峯
在無畏石後。
菩薩頂
在茶山上,諸峯之最高者。
煉丹峯
在饑飽嶺,梅福嘗煉丹于此,有「梅公鼎」。
白華峯
在三官堂左,督造張隨題「復承 上」。
光熈峯
在鎮海寺後。
會仙峰
在育㤙院前,勾章錢維翰題。
獅子巖
在寺南,太子㙮前。
鷹嘴巖
在摩尼洞北。
東方巖
在茶山前。
象巖
在無畏石前。
佛手巖
在觀音峯下。
虎巖
在東天門東。
圓通巖
在司基灣東。
玲瓏巖
在金剛窟西。
西方巖
在圓通巖西。
潮音洞
在東大洋海西,西大洋海南,菩薩嘗顯見處,四顧無畔,岸上有穴可俯而觀,名「天窓」。詳見〈靈異志〉。
龍女洞
在潮音洞,亦神通所現。外有石壁立,中窅不可測。
金剛窟
在寺西幽靜灣上,有洞如室,冬溫夏涼。
法華洞
在寺東,上有高峯,總兵李應詔題「東南天柱」。
摩尼洞
在天箆東。
白華嶺
在玉趣峯下。
栴檀嶺
在寺東南。
饑飽嶺
在寺左。
圓通嶺
在靈鷲峯下。
青鼓嶺
在鎮海寺東。
笑天獅
子嶺在青鼓嶺北。
磐陀石
一名「金剛石」,在西天門西,相傳大士說法處。舊有二龜至石下聽法,遂化為石,其形尚存。又有石五十三塊環向磐陀,今呼為「五十三叅石」。磐陀之上最平廣,可容百餘人。下臨大海,東望扶桑,燭龍將駕,天光爛然,須臾紅輪從海底湧出。
無畏石
在佛手巖。突然一石,其形方廣而險峻,若傾不可踄。
天箆石
在摩尼洞西。
疊子石
在佛手巖南。
毛跳石
在求現臺東。
求現臺
在潮音洞前,有階可登,亦人瞻禮之地。
觀
音跳石在龍女洞西。
佛牙石
在寺西。
香爐石
在圓通巖後。
不二石
在磐陀東,郡人沈一本題。
真歇石
在寺東深處,舊有庵,相傳真歇了禪師脩道于此。
巫山石
在寺後,少卿涂杰題。
西天門石
在金剛窟西,總兵李承勛題「振衣濯足」。
東天門
在白衣峯南。
海天佛國石
在鎮海寺東北,總兵侯繼高題寫。
新螺礁
在石牛港口大洋。
善財礁
在潮音洞前大洋,相傳為善財叅大士處。
搗飯嶴
在觀音跳石西。
飛沙嶴
在鎮海寺東。
千步沙
自饑飽嶺循山而行為千步沙,潮聲吼激,噴雪連山,耳目竒甚。
金沙
在紫竹林太子㙮前,路皆黃沙,如金沙布地,故名。亦大士顯現處也。
三摩地
在寺西。
蓮花洋
即山西海也。倭奴入貢,見觀音靈異,欲載還國,滿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倭懼而還之,洋之得名以此。
東大洋
在山東。
石牛港
在蓮花洋西,宋中官王貴等詣山禮佛,心未敬信,辭歸,滿海阻鐵蓮花。貴望山叩謝,有白牛浮至,𥁞食其花,舟始移,白牛還立水次,乃一白石如牛,故名。
白沙港
在小洛伽山南。
箭港
在光熈峯北。
蓮花池
在寺前。上有橋,即蓮花橋。舊植蓮,興革不常,多淤漲。萬曆十四年,忽產紅蓮數朶。是年十一月,欽賜瑞蓮觀音相至,咸謂應斯兆焉。三十年,督造張隨浚治,植白蓮,香風遠襲。
放生池
在寺東。嘉靖間,僧普賢買一金鯉放池,俄黑雲起,隨化黃龍飛海。年久淤漲,萬曆三十年,督造張隨濬治。
光明池
在潮音洞,舊名「甘露潭」。正徳間,太后遣使禱取以療目疾,賜名。
短姑道頭
在山西南隅,蓮花洋逹岸處。相傳大士顯靈築砌,巨浪衝激不壞,航海者維舟於此。自此,由白華嶺至普陀寺,路約三里許,舊湫隘不堪行,督造張隨開拓平廣。
菩薩泉
在寺左,久旱不竭,叢林大眾皆仰汲于此。
慧泉
在龍女洞,人禱取以療目疾。
靈一泉
在育恩院西平石上,都督楊宗業題。
龍潭
在潮音洞口,舊傳娑竭羅龍居此。
龜潭
在茶山下。
葛洪井
在烟霞館後,今廢。太史陶望齡同憲副周汝登鐫石。
仙人井
在饑飽嶺,今竭。上有石,叅將陳九思題「登彼岸」。
金沙井
在圓通殿右,俗名「龍井」,久旱不竭。每遇寺僧有不祥,輙變黑色。
清淨境
在三摩地,木秀泉清,恠石攅列。上有亭,學士宋濂作銘,今廢。
空
有境在真歇菴左,大學士呂本題。原名「三一巖」,大學士徐階、禮部尚書陸樹聲題。又「海天春曉」,副使劉翾題。
西方境
在西方嚴,寧紹叅將劉炳文題「中流砥石」。
藤蘿境
在磐陀石東,山迂縈囬,竒巖壁立,上多藤蘿旋繞。搃鎮虞都楊宗業捐俸,属寺僧性能剏禪院一所於此,題曰「三天法界」。
玉堂街
在寺東。飢飽嶺至鎮海寺路,旧有沙径𣺯隘,不便行趾;鎮海寺僧如珂募甃石道,眾皆徳之。會稽陶望齡題曰「玉堂街」。
殿宇
瓊宮紺宇,布滿名區,咸以藏殊妙之相,闢空寂之門。若海天萬里,風濤激射,金碧丹青,屹如鰲柱,與海屋爭竒,此固不可二三見也。志殿宇。
𠡠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
在補陀山南▆,山皆石骨,獨寺趾沙坡平曠。前代廢興不一。萬曆二十六年燬,後三十年𠡠御用監太監張隨董建。隨以舊基形局淺漏,闢遷麓下,并改辰向為丙云。原名「寶陀寺」,尚仍未賜。今特請是額,并賜御碑。又郡人吏部侍郎周應賔有記,餘詳具〈建置志〉。圓通大殿 藏經寶殿(奉前後頒賜藏經。) 景命殿 天王殿 四配殿(祀彌陀、地藏、伽藍、祖師。) 山門(俱在普陀寺。) 鐵瓦殿 無梁殿 瑠璃殿(俱在潮音洞,今廢。) 梵王宮(在潮音洞上,嘉靖間魯府建,今廢。) 雲會堂(俗名「十方堂」。) 華嚴堂 海會堂 資有堂(大學士沈一貫題。) 淨業堂 涅槃堂(俗名「安樂堂」。以上諸堂俱在普陀寺。) 演法堂(舊在普陀寺,今廢。)
鐘樓 皷樓 水陸樓 齋樓(俱在普陀寺。) 烟霞館 白華館(俱在普陀寺。)
東西方丈(在本寺景命殿,左右各三十間。左為常住公用之所,右作僧寮,世世同居共食,立為規約,並不得分割房戶。) 香積厨(計二十間。) 龍章閣(宋嘉定間建,今廢。) 不二閣(在育恩院內,都督楊宗業捐資剏建。)
御製藏經序碑亭
玉音亭 應制經賛碑序(以上三亭俱在本寺,總兵侯繼高建,今廢。) 懷闕亭(在烟霞館左,四圍松竹騰茂。萬曆三十年督造張隨建。) 渡海紀事碑亭(在寺左,督撫尹應元建,督造張隨題「海山天柱」。) 着衣亭(在無梁殿左。) 勸人莫要捨身亭(在潮音洞,寧紹叅將董永燧立。) 栢子庵(本寺僧心一建。)
太子㙮(在普陀寺前,高九丈六尺,皆太湖石,雕刻精巧。) 金剛㙮(在金剛窟,郡人尚寶司丞沈泰鴻建,延僧性汾守庵。) 普同㙮(凡二座,一在千步沙,一在龍灣,為逝僧藏骨之所。) 一乗㙮(在西資庵右。)
關聖祠(在蓮花洋畔,汛兵守此。) 天妃祠(在司基灣西。) 娑竭龍祠(在菩薩泉下,萬曆三十三年督造張隨建立。)
三官堂(在短姑道頭左。於萬曆五年,寺僧明安建為登舟憇足之所。)
三聖堂(在普陀寺前,古禪堂衕傍有泉,久旱不涸。萬曆三十五年三月,內欽差御馬監太監党禮奉㫖賫帑立碑,謝土啟建,圓滿道塲。同欽差御用監太監張隨率諸禪侶,赴潭請水,目覩有感,捐資鼎建。)
大士橋(在潮音洞上,宋紹興間,僧徳韶建,今廢。) 蓮花橋(在山門御道前,三十四年督造張隨建。) 智度橋(在鎮海寺前,剡人周汝登題。)
𠡠賜護國鎮海禪寺
(在普陀寺東約五里許。一山矗峙,曰光熈峯。有麻城僧真融,自五臺、伏牛、峩嵋、鎣華,咸剏飯僧之所。至萬曆八年,復來普陀,結茆數楹于峯下,漸建圓通等殿,然尚以「海潮庵」名。迄二十二年,郡守吳安國改額曰「海潮寺」。真融歿,其徒如壽等又為增建殿宇,規制弘麗。三十四年,御馬監太監党禮請於朝,賜今額。郡人大方伯馮叔吉、禮部主事屠隆記。)
圓通殿 天王殿 伽藍殿 祖師殿
山門(俱在鎮海寺。)
千佛閣 龍藏閣(奉南北藏經。) 止閣(在龍池上,郡司理陽羨何士晉題。)
景命堂 華嚴堂 大覺堂 淨業堂 龍王堂 土地堂 延壽堂(俱在鎮海寺內。)
水月樓 白華樓 智食樓 鐘樓 皷樓(在鎮海寺。) 東西廂樓(各三十間,作十方公用之所。)
方丈(在淨業堂左。) 香積厨 觀亭(在方丈後,會稽陶望齡題。)
華嚴銅㙮(在寺東首,安供以鎮山門。)
千佛㙮(在寺內。)
大智㙮(在鎮海寺西山之麓。)
𠡠賜祝延聖壽磐陀禪院
在普陀寺西約半里許。向有古室數楹,年遠頹[A1]圮;海憲方應明捐俸重建,恢拓基趾,殿宇巨麗,實寺之附庸也。大宗伯周應賔題曰「應身寶殿」。崇禎八年二月,承乾宮皇貴妃遣官進香,復命鑄 滲金佛像一尊,紫袈裟二襲,請賜今額。十四年,內 田戚畹奉㫖進香到院,又捐資請方冊佛經一蔵,永鎮山門,以𡸁不朽。院之西,會稽大方伯陶崇道倡緣築堤捍海,墾田数十餘畆,以充祝聖飯僧之需。皆老衲無邊苦行精修所感之力也。
聚沙菴(在鎮海寺西,即邉公窣堵波院也。)
茶山靜室
朝陽庵
在菩薩頂之麓,萬曆五年間,內臣明鳳祝髮於此。以鳳號朝陽,故名。鳳歿,其徒真玄、孫如樂,皆內臣出家,能克纂前緒,堅修淨業。督造張隨題額曰「瑞靄旃林」。
慧濟庵
在菩薩頂右,僧圓慧建。郡人尚寶司丞沈泰鴻題額曰「寶月含空」。
圓覺庵
僧如月建。
吉祥庵
僧明潭以內臣出家,守靜於此。
方廣庵
僧如富建。
琉璃庵
在茶山後,僧朗元建。
法喜庵
僧真淨建。
觀音庵
僧海印建。
梵音庵
在海天佛國石右,僧明照建。
崇徳庵
僧見寛建。
湧泉庵
僧如叢建。
華
嚴庵僧性覺建。
弘覺庵
僧海舟建。
智勝庵
在茶山左,僧性靈建。
圓應庵
僧如元建。
靈瑞庵
僧性斈建。
雨華庵
僧如曉建。
千步沙靜室
禪那庵
在千步沙上。僧如壽先年為鎮海寺住持,以叢林事繁,建為退居之所。
慧日庵
僧如勝建。
金粟庵
在饑飽嶺左。先年四川僧真泉建於二十八年,讓僧真定守焉,泉復結茆數楹於庵後曰「千佛室」以居。
楊枝庵
寧紹叅將劉炳文鼎建,延僧通津居此。
龍樹庵
僧海燈建。
智度庵
在大智㙮右,僧如心建。
月印庵
在摩尼洞上,僧性慈建。
圓信庵
僧明忠建。
摩尼庵
僧海雲建。
雙泉庵
僧真靜建。
雪浪庵
在後海洋畔,僧明悟建。
伴雲庵
僧真覺建。
甘露庵
在普同㙮左,僧性全建。
栴檀庵
僧如方建。
般若
庵在鸚鵡石左,僧如寛建。
資福庵
僧寂燈建。
迴龍庵
僧明富建。
大悲庵
僧如盈建。
盤龍庵
僧真寛建。
清凉庵
在小茶山內,僧真滿建。
海曙庵
在摩尼洞前,僧如信建。
磐陀石靜室
圓通庵
在西天門。于萬曆五年僧圓獻結庵於谷內,其徒明通諳知義,與遊歷京都,為緇素所重。眾喜助以大藏,南還,延僧檢閱,昏曉不輟。郡人沈一貫嘉額曰「法輪常轉」。
真歇庵
在普陀寺後,宋真歇禪師建,歲久傾廢。萬曆三十年,督造張隨改額「棲真庵」。
海雲庵
僧真曉建。
總靜室
在司基灣。三十年,督造張隨以舊趾湫隘,拓基遷建,題曰「雲林總會」。
永勝
庵僧祖敬建。
寶函室
在不二石右,僧真一刺血書經處也。
脩竹
庵僧性鍾同徒海緣建。
白雲庵
僧性堅建。
娑羅庵
僧真隆建。
蓮華庵
僧如定建。
海印庵
在蓮花洋畔,僧徳▆建。
慈雲
庵僧如有建。
靈石庵
在磐陀石下,僧真▆建。
大覺庵
僧真良建。
大慈庵
在西天門側,僧海目建。
靈芝庵
僧明經建。
清籟庵
在金剛窟後,僧照性建。
法華庵
在茶山,僧圓鳳建。
西資庵
在一乗塔後,僧寂乾建,周應賔題。
金剛庵
僧性汾建。
育㤙院
在寺西二里許。搃鎮楊宗業捐俸鼎建,属寺僧性能守靜於此。吏部侍郎周應賔題曰「海上竒觀」。
白華庵
在小白華山前。欽依㝎海都司梁文,因祈嗣有感,捐資属寺僧如曜創建。中奉白衣大士。鎮守都督楊宗業題曰「天香踵瑞」。
梅福庵
在梅湾,係梅子真煉藥之𠁅。舊有菴宇頹廢,住持如迴捐資重剏。縂鎮都督楊宗業題額曰「竒葩古蹟」。
昐鶴庵
在茶山,僧性了建,都督楊宗業題。
白象菴
僧普耀建。
凈土庵
在搗飯嶴道頭至潮音洞衝要之所,可避雨暘。僧照空、徒應悟建,都督何斌臣題「真如妙境」。
積善庵
在千步沙,僧玉峯建。
韋馱寶殿
在禪堂嶺下,僧海谷建。侍御陸世科題名,尚書周應賔題額「護法正神」,定海縣知縣顧宗孟題額「覺海隱持」,織造司祇監李賔題額「維持正教」。
𩔰聖庵
都督裴爺重建。
三元殿
在道頭。
𨼆秀庵
在短姑道頭山上。僧如秀仝徒性曇於萬曆間監造普陀寺,督造內官張隨酬僧勤勞,建庵修靜,題額曰「𨼆秀」。
規制
說者多言,間架微𤨏;夏世室以下,《考工記》何稱焉?夫梵宇靡常,
綸音特重,要使煩而有體,大而可久,庶所謂得當報者。量功鳩材,不愆于數,夫誰非鞅掌?其略之也。志規制。
寺基
面闊七十八丈,進深五十三丈二尺。
山門
面闊二十八丈八尺。山門三間九架,面闊五丈六尺,進深四丈。明間闊二丈,左右稍間各闊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甬道進深四丈。
天王殿
五間十一架,面闊九丈二尺,進深六丈六尺。明間闊二丈五尺,左右次間各闊一丈八尺,左右稍間各闊一丈八尺、八尺,甬道、月臺共進深九 [1]。
圓通大殿
七間十五架,面闊一 四丈,進深八丈八尺。明間闊二丈八尺,左右次間各闊二丈四尺,左右稍間各闊二丈,左右次稍間各闊一丈五尺,高五丈八尺。甬道四丈。
藏經寶殿
五間十三架,面闊九丈二尺,進深六丈八尺。明間闊二丈,左右次間各闊二丈,左右稍間各闊一丈六尺,高三丈八尺。甬道、儀門共五丈。
景命殿
五間九架,面闊九丈,進深五丈。明間闊二丈,左右次間各闊一丈八尺,左右稍間各闊一丈六尺,高二丈八尺。
伽藍、祖師、彌勒、地藏四配殿
每殿三間九架,各面闊五丈六尺,進深四丈。明間闊二丈,左右稍間各闊一丈八尺,高二丈四尺。
配殿廊房
左右各二十五間七架,廊房每間闊一丈四尺,進深三丈六尺,高二丈。
天王殿左右廊房
各七間七架,每間闊一丈四尺,進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藏經殿左右廊房
各七間七架,每間闊一丈四尺,進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景命殿左右廂房
各三間九架,每間闊一丈一尺,進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景命殿左右羣房
各十間七架,每間闊一丈一尺,進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儀門前左右廊房
各三間七架,每間闊一丈,進深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
儀門內露頂
左右各一間七架,每間闊一丈,進深三丈六尺,高一丈八尺。
鐘皷樓二座
明間闊一丈五尺,左右間各闊一丈,高三丈八尺,週圍各三丈,東西隙地各二十五丈。
建置
寺雖代不乏廢興,抑入我明,罹於燹何亟也?洪嘉猶制勝之全,不圖復有今日兩宮三殿之遙同,異哉!惟是水府無恙,鐵蓮長開,亦千萬年鞏固之一竒也。志建置。
梁貞明二年,日本僧慧諤得觀音相於五臺山,將迎歸本國,舟觸新螺礁,蓮花當洋,舟蔽不前,諤禱曰:「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從何所建立精藍?」有頃,舟向潮音洞泊焉。有居民張氏目覩斯異,遂捨所居,築室奉之,號為「不肯去觀音院」。
宋元豐三年,內殿承㫖王舜封使三韓,過潮音洞,黑風驟起,有大龜負舟,危甚。望山作禮,觀音現相,龜沒舟行,得無恙歸。上其事,改建賜額「寶陀觀音寺」,置田積糧,許歲度僧,供奉香火。
紹興元年,真歇了禪師泛海結庵于山椒,題曰「海岸孤絕處」。郡請于朝,易律為禪。寺三年風雨,殿摧,住山徳韶言于朝,賜錢萬緡脩餙。七年殿成,御書「圓通寶殿」、「大士橋」以賜,徳韶剏龍章閣藏之。
淳祐八年,制帥顏頥仲禱雨有感,施錢二萬,米五十石,建長生庫接待莊。
元大徳四年春,命李鐵木兒不花、魏也先治演法堂。
元統元年,宣讓王施鈔千錠,建太子㙮于寶陀寺南。
至元十年,住持如智建接待寺于沈家門側,以為朝山徃來居停之所。
國朝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徙居民入內地,焚其殿宇,供瑞相於郡東棲心寺,僅留鐵瓦殿一所,使僧守焉。
正徳十年,僧淡齋于潮音洞南建正殿五間,方丈二十間。
嘉靖六年,河南輝府施琉璃瓦三萬、磚一萬修飭。三十二年,東倭入犯,總督胡宗憲遷其殿宇于定海縣東城外之招寶山,迎大士像供焉,餘舍盡焚。
隆慶六年,五臺僧真松來山,稍為修復。
萬曆六年,僧真表創天王殿、雲會堂。十四年,建藏經殿,奉聖母頒賜藏經,立靜室五十三處,以應五十三叅。十五年,總兵官侯繼高建碑亭三座。二十六年火,金石盡爍,惟大士寶軀儼然獨存,而關真君鬚髯不為烈熖所壞。是時四方善信益加敬仰,施捨木石,一朝畢集;而當事者禁,不得復創。鄉縉紳力為之請,始建藏經殿,俾僧守奉如初。二十七年,上頒藏經到山,寺燬藏隘,不堪安奉,內使以聞。三十年,上𤼵帑金一千兩,遣太監張隨更建藏殿。三十一年五月,督撫尹應元視師海上,建渡海紀事碑亭。七月,張隨令西域僧本陀難陀建普同㙮于龍灣。三十三年正月,上復𤼵帑金二千兩,仍遣張隨重建圓通等殿,賜額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三十五年正月,上復𤼵帑金一千兩,遣御馬監太監党禮建御製碑亭。
靈異
攝大道以歸虚空,虚空有何靈異?迺大靈異出焉。此凡情所執而聖解不即;但自心無礙則非無非有,平常靈異也,靈異平常也;勝妙弘通,不可思議矣!志靈異。
唐文宗嗜蛤蜊,東南沿海頻年入貢,民不勝苦。一日,御饌蛤蜊,有擘不開者,扣之乃張,中有觀音梵相。文宗愕然,命貯以餙金檀香盒。後問惟正禪師,師曰:「物無虚應,乃啓陛下信心,以節用愛人耳。」因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則洛伽所從來矣。
大中元年,有梵僧來潮音洞前燔十指,指盡,親見大士說法,授以七寶石。
梁日本僧慧鍔,從五臺山得菩薩像,將還國,舟抵礁石不能動,望潮音洞默叩,遂得逹岸,乃以像舍于洞側,張氏為築院奉之,屢睹神異。郡聞之,迎其像入城,為民祈福。未幾,有僧至補陀,復求嘉木,扃戶刻像,彌月像成,而僧不知所在。後像偶亡一指,忽波間浮花至,視之,迺所亡像指也。
宋元豐三年,謁者王舜封使三韓,遇風濤,大龜負舟,顛危且甚,舜封惶怖,望洞致禱,忽睹金色晃耀,現滿月相,珠瓔燦然,出自嚴洞,龜沒舟行。
崇寧間,戶部侍郎劉逵、給事中吳栻使高麗還,經四晝夜,月黑雲翳,海面𡨕蒙,不知向所。舟師大怖,遙叩寶陀,俄神光滿海如晝,歷見招寶山,遂得登岸。
給事中黃龜年禮洞,親見紫金自在相朗然坐石上,偕遊老稚俱見,備作賛頌。
紹興戊辰三月望,史越王浩,以餘姚尉攝昌國鹽[A2]監。偕鄱陽程休甫詣潮音洞,寂無所睹,炷香烹茶,盞浮花瑞。晡時再至,一僧指曰:「巖頂有竇,可以下瞰。」扳援而上,瞻顧之際,瑞相忽現,金色照耀,眉目瞭然。二人所見不異,惟浩更覩雙齒潔白如玉。將暮,有一長僧來訪云:「公將自某官歷清要,為太師。」又云:「公是一箇好結果的文潞公,他時作宰相,官家要用兵,切湏力諫。二十年後,當與公相見于越。」遂辭去,送之出門,不知所在。乾道戊子,以故相鎮越。一夕報,有道人稱「養素先生」,舊與丞相接熟。典客不肯通[A3]刺,疾呼入謁。亟命延之,貌瘁神清,談論風起,索紙數幅,大書云:「黑頭潞相,重添萬里之風光;碧眼胡僧,曾共一宵之清話。」擲筆不揖而行。公大駭,遍覔不見。追憶補陀之故,始悟長僧及此道人皆大士現身也。
孝宗隆興元年七月御選徳殿,夢遊補陀得異兆,遂製觀音賛曰:
迺頌刻殿庭。
淳祐連歲苦旱,制帥顏頥仲禱雨洞中,大士并童子喜悅出迎,自是隨求輙應。
元大徳五年,集賢學士張蓬山奉㫖祝釐潮音洞,見大士相彷彿在洞壁。次至善財洞,童子倐現,頂上瑞靄中大士再現,寶冠瓔珞,手執楊枝、碧玻瓈椀,護法大神衛翊其前。久之,如風中烟漸向銷沒,但祥光滿洞,如靄霞暎月,見數尊小佛,作禮慰快。
致和元年戊辰四月,御史中丞曹立承命降香,至洞求現。忽見白衣相,瓔珞被體。次及善財洞,童子螺髻素服,合掌如生。適以候潮,再叩再現;而善財洞大士亦在,童子鞠躬,眉目如畫,七寶瓔珞,明潔可數,羣從悉見。
初宋倭奴入貢,船泊補陀洋,見觀音靈異,欲載之國。臨行,風浪大作,滿洋開鐵蓮花,船不能行,倭懼而還之,故名蓮花洋。至中官王貴等,奉㫖齎捧華幡寶香詣山,竊自意:「汪洋巨浸中,大士安在?皆人自敬信耳,未必有神也!」方解維,滿海復生鐵蓮花,風濤洶湧,舟不能前。從人望山號呼,叩頭流血,風浪始平。輙有白牛隔山浮至,盡食其花,舟遂可移已。而牛𨑰水際,化一白石如牛,至今存焉,故蓮花洋亦名石牛港。後元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顏定江南,部帥哈剌歹來謁,洞下窅無所見,迺張弓引矢射洞而回。及登海舟,滿洋復生蓮花,遂驚異悔謝,徐見白衣大士并童子像。
有嫂姑到山,將及岸,姑適月來,止舟中,嫂獨徃。俄有媼到舟,以裙兠石砌步引姑上殿,嫂下,失姑所在。後姑下,詢是媼引復。同姑覔之,宮殿俱無,始悟媼即大士也,遂名短姑道頭,石砌衝激不壞。近時有哨過洋,舟空壓泛。偶一舟載此道頭石,不能行。悟還本處,舟遂移,石砌如舊。又有七寶階,相傳大士欲從舟山築海堤過寺,為凡眾所衝,遂止。至今泥趾不壞,亦道頭類也。
國朝自洪武初徙海上居民,而靈異見少矣。然湯公和舟至沈家門,猶見浮一金鉢盂也。所傳聞一二,若永樂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潮音洞現白衣大士,龍王、龍女、長者大權從之。辰巳時,現開長眼,面帶煩惱。午時,現紫色身,面壁。酉時,善財巖外現白衣金冠菩薩坐紅日中,韋馱天日下立,羅漢海上步雲而來。二十日卯時,洞內又現紫金身。宣徳二年四月現閻羅天子,玉女一雙隨之。正統二年二月十九日夜,現寶珠放大光明。迨萬曆頒藏以來,隂功隲佑,未易枚舉。㨿文獻所稱,威靈之顯赫者。萬曆十四年,有杭州僧天然居補陀,其母持齋奉佛,甞募金錢,盡致補陀。一日化得菩薩像,頸金鑄,以授天然。天然見金頸,心動,謀諸工人,剥其頸金,工立死。他日母來,自海上將及山,天然已先知矣,遂高聲詈罵曰:「吾[宋-木+免]家害我者至矣!」見即批其母頰,取刀自裂其頸,遶山數匝,颺言曰:「汝軰莫我若,若我地獄在眼前矣!」遂死。至萬曆庚寅十月,寺僧有相訟者,郡丞龍徳孚自詣補陀鞫之。取《法華經》燬之,令僧跨。跨畢,丞至後殿拜禮如來。甫下拜,覺兩髀病軟。兩人掖之以拜,遍體𤼵熱。急扶入,胸結如石,楚不可忍,漸至昬憒。見有人若伽藍者,傳佛㫖:「罰作三石牛嗇官。」盖𡨕官也。丞力求懴悔,願齋戒終身以自贖,僧亦為之誦經禮懴。久之,始得兆,許懴悔。是時,不粒不瞬者十日矣。若俗傳幻妄所多,不具載。
頒賜
聚山谷米,不足當太倉一粒;披沙海金,不足當內帑一鋌。禮有錫命之文,誠榮之也。寶陀之錫舊矣,滄桑灰燼,遺文足徵。邇年宮府共頒,財法並施,山靈實馮藉之。今殊數具在,亦功徳林也。志頒賜。
宋嘉定間,賜修「圓通殿」錢萬緍,賜御書「圓通寶殿」及「大士橋」額,賜宸翰并金襴衣、銀鉢、碼碯珠、松鹿錦旛。
淳祐八年,詔免本山租役。
元大徳三年,賜新殿宇金百兩。四年,賜綵旛緘香及帑錢二十緡,賜割浙省官田二千畆、昌國常住田五百六十七畆、山一千六百七畆供僧。勑于正、五、九月諷誦祈禱。
皇慶二年,賜主僧袈裟及十方僧飯,勑浙省賜鈔八百六十八錠,買給佛燈田三頃。
泰定四年,賜飯僧鈔千錠,僧衣一百八件,供聖黃金織文旛及金綵綺帛,賜供營繕田二頃二十六畆。
致和元年,賜香幣及鈔百錠。
元統二年,宣讓王施建㙮鈔千錠。
皇明萬曆十四年三月,勑賜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刊印續入藏經四十一函,并舊刻藏經六百三十七函,褁經繡絥六百七十八張,觀音金像一尊,善財、龍女各一尊,金紫袈裟衣一襲。
二十七年二月,勑賜大藏經六百七十八函,《華嚴經》一部,《諸品經》二部,鏒金觀音像一尊。
三十年四月,賜建藏殿帑金一千兩,飯僧銀一千八十兩,誦禮《觀音經》銀三百兩,《觀音經》一藏。
三十三年正月,勑賜重建殿宇帑金二千兩,修齋銀三百兩,大紅紵絲四疋,大紅織金昇降雲龍紵絲十疋,大紅銷金龍旛二對,五綵金邊供花四朶(每朶銀柄重十五兩),五綵雲龍花瓶二對安供。
散施秘藥一十四種,清眩抑火化痰丸四罐,消滯丸四罐,通玄丸四罐,滋隂養血健脾丸四罐,二聖救苦丸四罐,秘方化滯丸四罐,八寶捲雲二百管,紫金錠三百錠,蟾酥錠一百錠,觀音救苦錠五百錠,膏藥一萬貼,愈風延壽丹二千圓,神仙硃砂丸二千圓,神仙化痰丸四罐,㕮咀飲片七十五味。
賜《金剛般若經》一藏,《觀音普門品經》一藏。
聖母慈聖皇太后賜建寺銀三千兩。
三十五年正月,賜帑金一千兩建「御製重建寺文碑」,并謝土道塲。
三十七年十一月,賜帑金一千兩,延僧檢閱藏經三年,五綵織金龍叚四十疋製蜈蚣日月長旛懸掛并閱藏經袱、桌衣。
三十九年正月,賜帑金一千兩祝釐飯僧。
命使
自佛骨遣迎,而瞿曇之門漸煩命使,况嶽瀆之顯靈者乎?葺爾完宇以禋明祀,蓋亦有攝行望秩之意焉,殊非徐市軰可共道也。志命使。
宋
王貴
內侍。乾徳丁卯,遣齎香旛詣山。
元
李英
內侍。大徳二年,中宮命降香修宇。
孛羅
宿衛。三年,奉㫖降香賜金。
魏也先
四年,奉㫖飯僧轉經。五年,再奉㫖治演法堂。
太出
四年、五年,俱與魏也先同使。
李鐡木兒不花
五年,與太出、魏也先同使。
張蓬山
集賢學士。五年,奉㫖祝釐。
法華奴
皇慶二年,皇太后遣飯僧降香。
帖閭
中正同知。泰定四年,中宮遣賜金幣。
曹立
御史中丞。致和元年,奉㫖降香幣。
皇明
張本
內官監太監。萬曆十四年,奉㫖齎送藏經。
孟廷安
御用監太監。十四年,與張本同差。
趙永
漢經廠掌壇,御馬監太監。二十七年,奉㫖齎送勑諭大藏全經。
曹奉
御馬監太監。與趙永同差。
張隨
御用監太監。三十年四月,奉㫖督造藏殿。三十三年正月,再奉㫖督造普陀禪寺。按:隨,順天文安人,嘉靖間,選中內書堂,涉獵經史,過目輙不忘,又精書法。時故相蘭谿趙志臯為教習,大噐重之。歷官欽依皇壇、內漢經廠。表白斷酒除葷,嚴持戒律。萬曆初年,勑隨董建護國萬壽寺于都門之西。工竣,賜賞飛魚袍服。於三十年重建南海寶陀寺藏殿。樂成,復賜金錢及一品服。三十三年正月,復奉㫖齎金重建普陀禪寺。工鉅費煩,人頗難之,而隨區畫𥁞善,咄嗟倚辦,大工遂成。隨之奉差者兩,歷年者六。性約而方,一蔬一飯之外,絕無所需。八行不逹政府,人亦無敢干以私者。先是,漁人繫[A4]筩,市人酤販穢𧃳,莫可誰何。及隨秉虔焚飭,不待力遣而相率退去。即金碧輝絢成清淨佛地者,皆隨力也。三十五年五月,工竣復命,聖心嘉悅,賜玉帶、歲祿以旌其勞。三十七年十一月,復奉欽遣到山,飯僧及啟建檢閱藏經期塲三年。三十九年三月,奉㫖到山,啟建酬答佛恩保祐聖體萬萬安道塲,齋施合山僧眾。
王臣
內官監太監。三十年與張隨同差。
党禮
御馬監太監。三十三年九月,奉㫖齎送諸品經藏。三十五年正月奉㫖齎帑剏碑,圓滿祝釐飯僧。
張然
御馬監太監。三十三年十月,奉㫖齎送藏經于杭州昭慶寺,及降香幣、詣山祝釐飯僧。
釋子(仙附)
洛伽山,千二百菩薩所住,蓋開權以示皈依總持無可少者,非有道曷堪此?自梁惠鍔後,大者興建,小者接待,統之皆應機也。今併泝而録之,儻亦求名,佛之㫖乎?志釋子。
梁
惠鍔
日本僧。首創觀音院。
宋
清了
字真歇。自長蘆南游,浮海至此,結庵山椒。
徳韶
嘉定間,以佛照禪師法嗣來主是山。餘見〈建置〉。
元
如智
至元間,捐衣鉢餘貲建接待寺。
如律
大徳間,修聖像并上玉琢瑞相,賜田二十頃,命翰林刻石紀之。
皇明
行丕
字大基,鄞人。宗說兼通,行解相應。洪武初,由佛隴來主是山。
淡齋
正徳十年住持。其徒大揚州、小揚州募緣留都十載,鑄鐵瓦二萬、鐵磚一萬,構殿潮音洞。
道誠
字普賢,徽州人,以戒行聞。歷遊名山至洛伽,師淡齋。叅禮甚眾。年七十有三,預報示寂,有偈云:「普賢普賢,苦行心堅。即心是佛,西方目前。」
圓錦
奉化人。嘉靖二十六年住持。
真智
字法光,河南人。嘉靖三十二年住持。
明增
字望雲,奉化人。嘉靖四十年住持。
真松
來自五臺龍樹寺,為住持。
真表
字一乘,翁洲人。年十二入山祝髮,師明增。及壯,誓志興復,重創殿宇,規模一新。萬曆六年,禮部給劄為住持。十四年,勑頒藏經到山,并賜金環紫袈裟衣。詣闕謝恩,賜延壽寺茶飯香金五十兩、緇衣禪帽各一件而還。其為人性剛直,敬禮十方賢衲,結草庵五十三處,以故名僧皆歸之。真融以客僧至山,頓剏叢林,皆表賛揚之力也。
真語
字竹庵,山西襄陵人。十九年奉禮部給冠帶,劄付為住持。
真璧
字瀛石,鄞人。二十一年為住持。
真海
字東洋,烏程人,掌僧會司等。二十二年為住持。
真
宰字雲峯,仁和人。二十六年府縣給帖為住持。
如迥
字寂菴,蘭谿人。投真學為師長,受戒於金山和尚,聽法於萬松法師。歸山閱藏,諷《華嚴》者十有三載。二十九年三月,因真宰歿於京,眾舉於郡邑為住持。值勑造,內使絡繹,朝夕拮据公務。三十二年冬,退居東堂。明年夏,督造至,復授為住持,居東方丈。又明年春,布政司給授冠帶。三十五年春,蒙賜紫袈裟衣一襲。九月二十五日,謝恩表章一道。十月十五日,欽命賜紫并給禮部劄,付授僧録司右善世而還,護持 眾祝延。
真遇
字普光,翁洲人。性質朴,不嗜過午。值如迥讓住持,眾以其誠共推之,為住持。
真才
字竒峯,繡水人。髫年入道,受法于無瑕老人。賦性溫雅,才徳兼備,宗說洞明。為堂頭首領,善調大眾,吏部蔣公贈額曰「藂林調御」。名聞廣著,司府劄給冠帶,為東方丈住持。
真經
字三藏,滃洲人。秉性沉默,舉措無苟。督造張公以師禮事之,立為知事。三十九年,眾推舉為住持。
如欽
字萬容,鄞人。為寺監事,心意巧妙。時遇勑建殿宇,經畫之力,淂無疲倦。寺成,辤事靜修,眾擢其功,推舉府縣,劄給為住持。
如讓
字遜吾,嚴陵人,為寺都管。勑建寺宇,徃返京都,不辭勞苦。三十七年,奉禮部劄,授僧録司右闡教職,恊理寺事。三十八年,完工復命,欽賞紫衣袈裟一襲。
如曜
字昱光,定海人。智畧才藝,一莫能及。营復殿宇,頼其力焉。先為寺都管,四十年司府劄給冠帶,為本寺住持。
性能
字守拙,揚之通州人,請度本寺。二十三年府縣帖,僉充一山總管,大小僧務皆属主之,仍恊理寺事。勑建之後,復𠷰志乗以𡸁永久。總管之設,自此始焉。
性空
字無念,溧陽人。逈之弟子,戒行謹持,其徳最著。
性海
字無邉,鄞人。為寺都管,眾所欽服。四十二年,奉府縣劄給冠帶,為本寺住持。
性寶
字玉峯,鄞人,為寺知事。
性樂
字素明,鄞人,為寺知事。
海鯨
字樂淵,定海人。才能果決,秉公爱眾,行事不苟,推為寺都管。
海相
字天真,鄞人。三十七年為寺都管,三十九年轉為知事。
海筏
字濟川,鄞人。性直果決,為寺知事。
真聡
字敏菴,鄞人。青年入▆,率眾禮誦有年,眾舉為東堂,勤舊。
如弘
字大願,[A5]姑蘇人,眾立為寺知事。
性徹
字見空,河南陳州人。▆落徃返京師不辤勞苦,為寺知事。
性璇
字妙用,鄮人。奉帖為都事,尚其勤勞,後僉為都管。
性嶽
字凌雲,鄞人。師欽之功能,立為知事。
海先
字㴁洲,慈水人,堂主悅心之,後為本寺知事。
性印
字西宗,滃洲人,為寺知事。
性懋
字無礙,句餘人,為本寺都事。
海福
字弘如,鄞人,為寺都事。
海灝
字宗源,鄞人,為寺知眾。
性
倫字養如,鄞人,為寺司庫。
海寶
字龍安,慈水人。軌直無私,為寺司庫。
鎮海寺真融
字大智,麻城人,為鎮海寺開山住持。功行詳見〈殿宇志〉。
如壽
字天然,河南永城人,有戒行。萬曆十八年,其師大智示寂,眾舉為住持。後因叢林事繁,恐妨凈業,退結靜室以㞐。
如徳
字本空,直隸興化人。萬曆二十四年為住持。
如誠
字自修,楊州人。三十年為住持。
如照
字自心,高郵人。三十年為住持。
如光
字寶蓮,杭州人。萬曆三十三年為住持。三十五年蒙勑賜寺額,詣闕謝㤙,賜紫衣一件,給禮部劄,付授僧録司右覺義。
如燈
字寶光,湖廣襄陽人。本寺開創以來,即為都管,後充庫司。叢林之事盡属經理,秉公愛眾,十方緇素咸敬服焉。
如碧
字玉田,椘人,為本寺監寺。
如珂
字玉堂,嵊縣人,為本寺恊理𢩾事。玉堂街功,多珂之力也。
性賢
字樂庵,四川富順人,随智師,為侍者。眾以其素諳僧務,遂推為寺都管。
高道
秦 安期生
避秦亂至山修煉,嘗以醉墨洒成桃花紋,故寺西南有桃花山。
漢 梅福
字子真,嘗煉丹於此,故山別名梅岑。
晉 葛𠎣翁
字稚川,嘗煉丹於此。去寺之北有葛翁池,今湮沒。
元 王天助
字致和,嘗修煉此山。後祈雨輙應,聞於朝,賜號「太虚玄靜志人」。
物產
佛域所產如曇華優鉢之𩔗,世不可得見;雖竒,亦奚以為?洛伽不生虎豹,蛇不噬人,大士之靈昭然,豈無宣洩挺生與紫竹、白鸚鵡爭竒者乎?若其種種海物,非從山產者,不復采。志物產。
穀
有:黍,豆,蠶豆,芝蔴,蕎麥。
菜
有:油菜(春至開花,獨先他處),白菜,芥菜,菠薐,莙薘,莧菜,伽藍菜(長一尺,葉有毛,自三月食至五月),胡蘿蔔,白蘿蔔,王瓜,絲瓜,冬瓜,茄,扁豆,帶豆,葫蘆,紫菜(生海巖),筍,鬼頭芋(形似得名),番芾(種來日本,味甚甘羙)。
木
有:松,栢,梓,梧桐,柳,槐,杉,桕,棕櫚,水楊,茶,木犀,榆,娑羅(從郡東育王寺分植),羅漢松,枇杷,椿。
果
有:梅,桃,蓮,藕,橘,柑,橙,白棗,地栗,蕨,密橘。
竹
有:紫竹,烏竹,猫竹,淡竹,龍鬚竹,箭竹,筋竹,鳳尾竹,南竹。
花
有:白花(春月遍開,甚香,山之得名「小白華」以此),水僊(亦遍開,清香異常,移種外方輙少開者),紫蓀葵,萱花,玉簪,金盞,雞冠,虎刺,鳳僊,荷,芙蓉,丹桂,木槿,山丹,石菊,山茶(𣗳高數丈,丹葩滿枝,如珊瑚林),苧麻,西番菊,白瑞香,薝蔔。
藥
有:天門冬,半夏,百合,沙參,天南星,何首烏,木賊草,山梔,艾蔓荊子,風藤,玄參。
鳥
有:頻迦(上下和鳴,如呼佛號),𪅱鳿(低飛亂鳴),鸚鵡(偶現不常),鵓鴣,山鵲,靈鵲(二月十九日聚鳴),青雀,紫燕,烏鴉(聚即香客至,又就手接食),海鷗,黃鸝,百舌,鶺鴒,鷹,白頭公。
獸
有:鹿,麂,野猫,猿,狸。
魚
有:鯉,鯽,鰻,鱔,螺,(以上皆督造張隨畜放生池)蝦。
龜
有:綠毛龜。(遍蓮花池皆是,其毛不及蘄州茸細。)
蛇
有:烏撲蛇(大如斗),金色蛇,白蛇。(以上遍山皆是,並不傷人。)
校注
[0129001] 編按:此處有文字闕漏。【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09 冊 No. GA009n0008 重修普陀山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