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佛學教科書[A1]
一.一 佛經的編集
釋尊入涅槃以後,佛教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結集三藏」。在佛滅的那年夏天,為了保存佛法起見,由大迦葉發起,在王舍城的七葉岩,與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佛的遺教。結集,是經大眾共同審定編集的意思。當時,佛所開示的法義部分,由阿難誦出,經大眾公認,名為經藏。指示戒律的部分,由優波離誦出,經共同審定的,名為律藏。還有論辨義理的部分,名為論藏。經、律、論三藏,總括了釋尊遺教的一切,為千百年來佛弟子信受奉行的聖典。當時的護法,供給一切的,是摩竭陀國的阿闍世王。三藏傳到了中國,又把中國大德有價值的著作加入而合編起來,稱為大藏經。
一.二 佛教的樂曲
佛在世的時代,鵬耆奢是一位能作歌偈來稱歎三寶的法師。後來,佛教的音樂逐漸發達;大德們每每作偈來說法,而偈頌都是可歌唱的。到西元一世紀,佛教的文藝大師——馬鳴菩薩,作《三契經》。三契就是三節:先歌讚三寶,次誦經或講經,末了唱回向頌。佛教的法事,與歌讚結合起來,成為後代佛教法事的典範。馬鳴又作賴吒和羅伎,這是佛化的歌劇,感動了好多人來學佛。佛教傳到了中國,陳思王曹植,首先作成魚山梵唄。他是根據印度與西域的梵音,配合了中國的音調。佛教的音樂,大大的發展,一直流傳到現在。良好的音樂,能激發人的信心,所以適應這一新的時代,弘揚佛法,要有更多更好的歌讚樂曲。
一.三 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是古代印度的最大佛寺,也是佛教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在印度的摩竭陀國,經歷了六代帝王的不斷增建,在西元六、七世紀間,成為擁有八大院的大寺。寺裡常住僧眾一萬多人,有一百多所講堂,每天都公開的講說佛法。就是世間的外道、文學、醫學、工巧、論理學等,也都有研究講習的。寺內的規律極嚴,成為有德有學的模範道場。國王捐出了一百多城的租稅,供養寺內的僧眾,大家因此能安心的求學。那爛陀寺出了好多的大法師,使佛法大大的興盛起來。可惜在回教軍的侵入印度時,被他們焚毀了。近代的印度政府,發掘出那爛陀寺的遺址,供人參觀,成為佛教的著名古蹟。
一.四 漢明帝的夢
東漢的明帝,夢見了一位金色而項背有圓光的聖人,在宮殿中自由自在的飛行。這是多麼離奇的夢呀!明帝與大臣們商議起來,有人以為:這可能是天竺的大聖人——佛;也許佛的教法,要流傳到中國來了!不久,大月氏的比丘——攝摩騰,真的騎著白馬,載著佛像、佛經,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符合了明帝的瑞夢。明帝非常歡喜,特別給攝摩騰建立了一所白馬寺,作為奉佛、安僧、弘法的道場。
當時的佛教,早已在中國民間流行了。這一次受到了王室的敬信,中國佛教才加速發達起來,所以佛教史上都說這是佛教最初的傳來。從那時到現在,佛教在中國,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四十二章經》,就是當初翻譯的佛經。
一.五 佛為伽彌尼說法
伽彌尼來見佛,覺得各種宗教都有祈禱天神、求生天國的方法,佛為什麼不說呢?佛如也開示這個法門,那就更好了!
佛說:「伽彌尼!如果把大石投到河裡,岸上聚著好多人,大家虔誠的祈求天神,希望大石浮起來,你以為這是可能的嗎?」伽彌尼說:「世尊!這是不會浮起來的。」佛說:「是的!假使人造了很大的惡業,就使大家為他祈禱天神,求他生天,也是決不可能的。由於惡業,他自然會墮落地獄。伽彌尼!如把油倒在河裡,岸上聚著好多人:主呀!主呀!大家虔誠的祈求天帝,希望油沈下去,不要浮起來。這你以為有可能嗎?」伽彌尼說:「世尊!不會的!油一定要浮上來。」佛說:「是的!如人造作善業,那誰也不能使他墮落。由於善業,自然會上生天國。作善業的上升,作惡業的下墮,這是一定的因果法則,決不是因為祈禱天神而可以改變的。」
一.六 因緣
俗語說:「晚上從天上落下滿地的黃金,也要早一些起身去拾。」這是說:雖然人人可得、人人有分的,也還要自己去努力一番。有些愚人,相信好命運、好風水、拜神、拜鬼,不知道自己努力,結果都是會落空的。
到山上去採[A2]礦的,有的掘出黃金來,有的卻什麼都沒有。山裡本來沒有[A3]礦產,那當然採不到什麼了。這如世間人,有的小小努力,就衣食豐足,事業成功;有的費盡氣力,還是達不到目的。這怪誰呢?自己前生沒有修集福因呀!佛說:人的貧富、愚智、壽夭、窮通,由於前生的業因,也由於現在的助緣,這是佛法的因緣觀。如專說前生命定,或者只說現生功力,那都不合佛法了。
一.七 修福與修慧
某羅漢出去乞食,沒有得到飲食,餓著肚子回來。經過象厩,看見國王心愛的白象,滿身都披著瓔珞。羅漢慨歎的說:「唉!你不如我,我也不如你!」白象聽了,從此不再吃東西。象師告訴了國王,請羅漢來問:「你念了什麼咒,竟使我的愛象不再飲食了?」羅漢說:「大王!我與白象,前生是佛法中的同學。我專修智慧,不修福德,所以現生成了羅漢,還是沒有福報,餓著肚子回來。他呢,前生好修福德,卻不修智慧、不持戒律,所以今生墮落在畜生中,但福報大,受到大王的豐富供給。我見到了這,所以說:唉!你不如我,我也不如你!白象不再吃東西,可能是懊悔了!」國王聽了,點頭感歎說:「福慧雙修,才是學佛的正道。」
一.八 大名長者
毘琉璃王的軍隊,攻下了迦毘羅城;殘酷屠殺的惡運,臨到了無辜的平民身上。佛的信徒——大名長者,來見毘琉璃王說:「王呀!我是迦毘羅國的攝政者,是你的外祖父,我向你作最後的唯一請求!請你在我投水自殺而尸身還沒有浮起時,暫時停止屠殺,好讓無辜的平民逃去吧!」毘琉璃王答應了。大名長者跳下水池,但很久都不見他的尸身浮起來。毘琉璃王叫人下水池去打撈,發現了大名長者在自殺時,把頭髮繞在水池的樹根上,不讓自身浮起來,好使國人逃去。毘琉璃王見到大名長者的悲壯行為,心裡受到感動,才下令停止殺害。大名長者,深受佛的教化,捨身命來救護同胞,這是怎樣的值得尊敬,值得效法呀!
一.九 輪迴歌
太陽、月亮,從西方落下,還會從東方升起。草木,冬天枯了,春天又開始發芽、開花。大海的波浪,一層層的退下去,又不斷的湧起來。從古以來的國家,舊的衰亡了,新的又從廢墟上建立。我們呢,死了又生,死了又生,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來生,一生生的輪迴不息。這就是人生世間的真相。
一.[A4]十 六道輪迴
我們死了,依著自己的善惡業力,得到善惡的果報。一生一生的延續,叫做輪迴。輪迴不出乎六類,所以又叫做六道輪迴。一、或生在人中。二、或生在天上,天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天的層次。三、或生在阿修羅,這是從天上退落而住在大海中的,歡喜與天帝作對。四、或生在旁生,也叫畜生,就是鳥獸蟲魚,種類極多。五、或生在餓鬼。六、或生在地獄:有被烈火焚燒的地獄,也有被風雪冰凍的地獄。在這六道中,生來死去,就是生天也還是要墮落的。所以學佛的最後目標,是超出這輪迴,解脫生死,成為大自由的聖者。
一.[A5]十一 鬼、神、天(上)
中國古人說:人死了為鬼,其中有功德於人類的,成為神。這說得大致不錯,但還有一些不對。佛說:人死了,一部分成為鬼。為什麼叫做鬼?鬼是依賴他人而生活的,有的「無財」,福報差,經常沒有吃的喝的。有的「少財」,雖能得飲食,但不一定有,有時也不夠。這也還是要捱餓的,所以鬼也叫餓鬼。有的「多財」,福德大,吃不了,喝不了。
為什麼叫做神?神是能力大(在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自以為應該主宰人類、奴役人類的。所以,「少財」、「多財」二鬼,也就是邪神與功德正神了。少財鬼如無業的流氓,多財鬼如地方的官吏。
一.[A6]十二 鬼、神、天(下)
人死了,一部分成為天。天就是神嗎?不一定。天是光明的意思,有光明為善的高尚德性,叫做天。因此,「少財」與「多財」二鬼,雖可以稱為神,卻不能說是天了。天有二十八級:第一叫四王天,帶著部屬,分別治理一方。第二叫忉利天,推行仁政,如一國的帝王;這與道教的玉皇相等。到第九天,叫做大梵天,等於統一世界的大王。他自稱「萬物之主」、「人類之父」,這就是一神教的上帝了。這些天,都有統治主宰的權力,所以也就稱為神。他們雖有光明為善的德性,但自以為是主宰者,要人無條件的服從他,如不合他的意思,他還是要傷害人類的。以上,還有十九天,再不顧問人間事,好像隱逸的仙人。他們不顧問人類,所以只可稱為天,卻不可叫做神了。
總之,鬼是低級的,天是高級的。神在鬼與天之間,有的是高級的鬼,有的是低級的天。這都輪迴在生死苦海以內,所以佛弟子,不歸依鬼神及諸天。
二.一 阿育王
阿育王,是佛教的大護法,是印度最著名的大王。大王治世的時代,在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信仰佛法,覺悟到武力征服是殘酷而罪惡的,所以放棄武力,而努力傳布「正法」來救世。他頒布了宗教與道德的法令,通告全國,要大家來遵守,因為這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平與繁榮。詔令都刻在石崖上,這種摩崖石刻的詔令,仍舊是現代印度人民所景仰的。大王在國內到處救濟貧病,注重公共的福利,派出「正法大臣」在國內宣揚道德;與希臘等鄰邦,也維持友好的邦交,增進國際的和平。
大王親自去巡禮釋迦佛的聖跡,在嵐毘尼園(佛誕生處)等地,都建立石柱,並刻石作紀念。又造了八萬四千塔,將佛的舍利分藏在塔裡,讓各地的信徒都有禮佛致敬的機會。又派遣傳教的代表團,到錫蘭、罽賓、希臘人間,去弘揚佛法。佛教成為全世界的覺音,不能不感謝阿育大王的功德!在佛教徒看來,阿育王的政治,便是輪王的政治。
二.二 佛教的南傳與北傳
阿育王時代,努力於世界佛教的運動,派遣傳教團到各國去弘法。其中最有成績的,要算摩哂陀與末闡提了。
摩哂陀傳佛法到印度東南的錫蘭島,屬於上座部、巴利文系的佛教。後來,錫蘭也曾弘揚大乘,有大寺派與無畏山寺派的對立。但末後,大寺派大盛,大乘教衰落了。從錫蘭又傳到緬甸、泰、高棉、寮,這稱為南傳的佛教;雖然教區不大,信眾不多,但造成舉國上下一致的信仰,成為現代佛教最堅強的一派。
末闡提傳佛法到印度西北的罽賓國,屬於一切有部、梵文系的佛教。等到大乘佛教隆盛,就勝過了有部。從罽賓傳到西方的吐火羅(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又越過帕米爾高原,傳到今屬新疆省古稱西域的龜茲、于闐;又從此東來,到達了中國。大乘佛教在中國,有了高度的發展,又傳入朝鮮、日本、安南。這被稱為北傳的佛教,也就是中國為中心的佛教。近代,二大佛教,有著統一融和的趨勢。
二.三 五戒
五戒,是人倫的道德,與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通,所以是人人應該奉行的。不持五戒,就是不盡人的本分,人格不夠完全。一、不殺生:人都是愛護自己的生命,不願別人來傷害,所以也不應該去傷害別人。就是動物,也不應該故意去傷害,才能養成仁慈的性格。二、不偷盜:凡不屬於自己所有的一切,不應該侵佔、劫奪、偷取。就是路上的遺失物,也不應該偷偷的藏起來。不偷盜,才能養成公私分明的廉潔。三、不邪淫:除合法的夫婦以外,對別人的丈夫或妻子,或青年男女們,不可非法的,或故意去引誘他,使他們脫離家庭,擾亂了家庭的和樂。四、不妄語:是就是,不知道就不知道,要誠實的說話。人與人間的互諒互信,就要從不妄語作起。特別是不可以為了自己的友好或是自己的怨敵,而作歪曲事實的假見證。五、不飲酒:酒能傷害身體的健康,影響精神的寧靜,使人類墮落到愚癡、偏激、狂悖,所以應該戒絕。凡是一切有刺激性的不良嗜好,都應該戒除。
二.四 十善
佛說五戒,又說十善,十善是比五戒要深一些的道德,是求生人間、天上,也是成佛的必修法門。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邪見。不殺、不盜、不邪淫,是屬於「身業」的德行,與五戒一樣。屬於「語業」的,有四:不妄語,是不說謊,不作假見證。不兩舌,是不挑撥是非,不向甲說乙,向乙說甲,破壞別人的友好。不惡口,是不罵人,不說刻薄話、諷刺別人、使人受不了。不綺語,是不說誨盜、誨淫的閒話;聽起來好聽,其實是與人有害,至少也與人無益。言語方面,要戒除這四類;在文字方面,也是要戒絕。為什麼身業與語業,會有這樣罪惡呢?還不是內心的煩惱在作怪,所以進一步要注意到「意業」。如人的心意中,貪欲心強,或者瞋心大發,或者思想錯誤、邪知邪見、自以為是,那就會造作殺、盜等罪惡了。所以,不起貪、瞋、邪見,才能完成善業。注意身體與語言的行為,更注意到內心的動機,佛就說這十善法;這也是人人應該遵行的道德。
二.五 家家彌陀、戶戶觀音(上)
俗語說「家家彌陀,戶戶觀音」,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的信仰,在中國是普遍極了!
阿彌陀佛,現在西方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有名的淨土。地方是:平坦、清淨、整齊、光明,到處都是金銀珍寶。林園是那麼優美!宮室是那麼富麗!飛鳥經常唱起佛曲;微風又不斷送來法樂。花雨繽紛,池水蕩漾,這是多麼好的世界!最難得的,淨土裡物產豐富,儘管大家隨意取用,決不會發生生活困難,也沒有貧富的差別。在那裡,大家同修佛法,互相友善,如兄如弟,也決沒有人事糾紛。生到這裡,身體上再沒有老病死苦,心裡也不起貪瞋癡毒。阿彌陀佛在從前修菩薩行時,發大願,為我們建設這樣的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A7],讓大家享受到平等、自由、清淨、豐富的幸福。住在這樣的環境裡,沒有不專心一意修學佛法而進步的。所以古今來的佛教信徒,很多是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
二.六 家家彌陀、戶戶觀音(下)
觀音菩薩,常住在南海的普陀(洛伽)山說法。觀音菩薩修學的,叫做「大悲法門」,所以到處「尋聲救苦」。人類遇到了一切災難、危險、恐怖、疾病,如能專心一意的,虔誠稱念「南無大悲觀音菩薩」,就會得到感應,逢凶化吉,遇難成祥。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事實報告,太多太多!幾乎每一位佛弟子,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觀音菩薩,最能適合眾生的要求:對什麼樣的眾生,表現什麼樣的身分,說什麼樣的法門,所以說「應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菩薩大慈大悲的柔和精神,與女子的慈愛相近,所以觀音菩薩特別為萬萬千千的女眾所信仰,菩薩也就時常化現為柔和慈忍的女身。我們在這一生中,要信賴觀音菩薩的護念引導我們、救護我們,才能得到平安幸福;又要信賴阿彌陀佛的悲願,來世往生極樂世界,這可說是最理想的了。
二.七 佛法救世的目標
佛教的目的,著重在救濟世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到底要救濟世間,使達到怎樣的理想呢?
佛法救世的目標,簡約的說是這樣:一、人人是平等的,人人都要成佛。二、促成知識的進化,完成種種事業。三、發展豐富的物產,讓大家可以盡量的受用。四、使人類離邪道而向佛道。五、戒行清淨,不作種種害人害己的罪惡。六、身心健全。七、貧病的都得到救濟。八、女子成為男子一樣。九、不受惡魔外道的欺騙。十、犯罪的改過自新,不用刑法的治罰。十一、肉體與精神,都得到良好的營養。十二、大家能得到精美的衣服、日用品與娛樂品。東方世界的藥師佛,曾發過這樣的大願,建設了與極樂世界一模一樣的淨土。這可以說,這就是一切佛救人救世的真正願望。佛弟子要依著這一目標,去發願、去實行。
二.八 龍樹與無著
在印度大乘佛教的興盛裡,龍樹與無著,是兩位最傑出的菩薩。龍樹是南印度人,本來就是世間的大學者。起初,他追求世俗的欲樂,後來覺悟了,才在佛法裡出家。他到北方來修學,在雪山的老比丘處,讀到大乘經。又在東南海濱,大龍菩薩那裡,讀到《華嚴》等大乘經。依著修習,深徹地悟入了人生的真相。他回到南方弘法,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中觀論》。依龍樹的學風而修學的,成為大乘空宗,也叫中觀宗。
無著是北印度人。他出了家,到中印度來參學。起初學習小乘,後來才修彌勒的大乘法門;苦學了十二年,才能悟得。他在阿瑜陀國,親從彌勒菩薩修學,又為大家講說;把它編集出來,名為《瑜伽師地論》;無著自己的著作也很多。他的弟弟世親,繼承他的法門,而更大的弘揚起來,後來就成為大乘有宗,也叫做瑜伽宗。這兩大派,是印度大乘佛教的正宗。
二.九 前生與後世的開示
天民不信前生,也不信後世。他說:「我不信,我沒有看見。」法師講了一個佛說的開示給他聽。
有人從高山下來說:「高山上有幾百丈寬的大石,幾十丈高的大樹,還有幾十里方圓的大水池。」久住平地的村民說:「我們不信,我們沒有見過。」山民說:「你們順著這條山路,上去察看一番,就可以證實了。」村民說:「我不信,所以不聽你的話去察看。高山上,那裡會有大水池,那裡有這麼大的石頭與樹木呀!」佛說:「我也是這樣,依著正法去修行,到達高上的境地,我知道前生、知道後世;我告訴人,他們不肯信。可憐的愚癡人呀!你們沒有修行,沒有清淨的慧眼,所以不能知道,但為什麼不依正法修行,親自去證實一番呢?不信我的話,又不肯親自去察看,這也算是聰明人嗎?」
天民聽到這裡,向法師懺悔說:「法師!我太愚癡了!從今以後,我要信仰佛的教說,依佛指示的道路,從實踐中去證實它。」
二.[A8]十 深山的古城
有人在深山裡遊行,忽然發現一條平坦而寬廣的大路。順著大路前進,越走越遠,發現了一所山城。城裡有曲折的溪流、婉囀的鳥聲、富麗的亭閣、鮮美的花木,既沒有毒蛇猛獸、蚊蝱蠅蝨,氣候又不冷不熱,這真是清淨的樂土!那人在城裡,享受到從來未有的幸福。他回到山下來,逢人宣說,勸人依著古道,去清淨的山城,享受無比的福樂。然而這對於不信的人,是沒有益處的。
這是釋尊巧妙的比喻。這是說:釋尊在修行的過程中,發見了一切佛所行的八正道,到達了一切佛同證的涅槃城。到了這裡,一切苦痛、矛盾、紛亂,完全休止了,有的是平等、自由、永恆的福樂。釋尊從大覺悟中得到大解脫,這才向人們說法,勸大家修習正道,求得涅槃的常樂。信佛而遵行佛法的人,有福了!
二.[A9]十一 叢林巡禮(上)
潮音寺是有名的大叢林,大家想去而始終沒有去,因為離我們太遠了。這次春假,學校發起去潮音寺旅行,老師帶我們去參觀,又一樣樣的講給我們聽。
汽車走了兩小時,才到達潮音寺;寺在海邊的山坡上,風景極好。進了「山門」,先到「放生池」,魚類都自由自在的,搶著吃我們投下去的餅干。到了「天王殿」,首先見到滿面笑容、大腹踞坐的彌勒菩薩,表現了和平歡喜的精神;兩旁站著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向內還有韋馱天將,這都是護法神。向中間進去,宮殿式的「大雄寶殿」,高大莊嚴極了!中間供釋迦牟尼佛;阿難與迦葉,站在兩旁。大磬與大木魚,老師不准我們去亂敲。左右的聖僧像很多,老師說是十八羅漢。佛座後面,塑成海島風景,供奉觀音菩薩。再向中間進去,又是一所大殿,名為「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再向前進,有「藏經殿」,一列列的經櫥裡,放著藏經。經櫥上金書「欽賜龍藏」,聽說經是從前國王賜給的。再進到後面去,平列的房屋很多,中間名「方丈室」,是寺院主持人的住處。
二.[A10]十二 叢林巡禮(下)
我們再到兩邊去參觀,有名為「齋堂」的,就是餐廳。齋堂非常大,我們恰好見到四、五百位比丘在吃飯。有「行堂」的,往來添飯添菜,極有秩序,肅靜得一點聲音都沒有。又到「大寮」去,這就是廚房。啊喲!那口千人鍋,又大又深,真的嚇了我們一跳。大捆大捆的柴,一直望灶門裡送。經過「禪堂」,大門閉著,聽說是修行的地方,我們不敢進去。到了「庫房」,這是管理經濟及一般事務的辦事處。到了「客堂」,大家休息喝茶,知客師慈和的招待我們。老師說:佛教的大叢林,是很有組織的。可以分成兩部分:禪堂是僧眾的教育機構;此外,庫房是總務與財務,客堂是司法及交際,這都是辦事務的。上面,由方丈統理一切。
下午四點鐘,大家才盡興而返。這次潮音寺的巡禮,大家都非常歡喜,讚歎叢林的偉大莊嚴,佩服寺院的秩序。住著五百多人的寺院,不見有閑逛與閑話的,大家都精進用功,這真太難得了!
三.一 盂蘭盆會
佛說:父母對於我們,恩德是大極了!做兒女的,一定要孝順父母,報父母的恩德。你雖然盡心力去孝敬,也還是報不盡父母的恩。做孩子的,要聽父母的話,使父母歡喜。長大了,要好好的立身做事,孝養父母,使父母身心安樂。父母死了,也要紀念父母,使父母離苦得樂。
從前,佛的大弟子目連尊者,得道以後,知道他的母親因為不信三寶、殺害生靈,死後墮在餓鬼中受苦。目連孝心懇切,卻沒有能力救她,只得請佛設法。佛說:「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在這一天,如能誠懇的布施,供佛及僧,憑這供佛的布施功德,得到一切佛的護念,才能度脫鬼趣的苦難。」[A11]這就是盂蘭盆法會的來源。盂蘭盆,是救倒懸的意思。七月十五日,佛教舉行盂蘭盆法會,這一天恰好是中國的「中元」節。從此,每逢中元節,民間都舉行盂蘭盆會,可說是佛教的孝親節了。佛教對過去祖先的憶念、救護,比起儒家的「慎終追遠」,要懇切得多、徹底得多!比起神教徒,對於死後的祖先父母,毫無憶念救護的孝心,高尚偉大得多了!
三.二 善財與龍女
站在觀音菩薩兩旁的青年男女,你知道是誰?讓我來告訴你。男的是善財童子,是印度福城的富家子弟。他受了文殊菩薩的教化,決心要修學菩薩道,這才遵從文殊的指導,到各處去參訪明師,一處又一處,留下了「五十三參」的佳話,成為佛教青年好學的模範!善財的發心很大,從來沒有「得少為足」,真是「好學不厭」,一直在追求真理的修學中。他在南海的普陀山,見到了觀音菩薩,菩薩教他「大悲解脫法門」,應怎樣的救濟人類的痛苦。女的是龍女,也是文殊菩薩所教化的。她在八歲的時候,來參加釋迦佛說《法華經》的法會,她奉上了明珠,供養釋迦佛。她的功德圓滿了,就到南方世界去成佛。這是青年成佛,也是女子現身成佛的榜樣。
善財與龍女,為青年學佛的好榜樣。佛法的修學,沒有男女間的不平等,也不分老年與少年,只要能真誠的發心修學,誰也都能成佛的。他倆代表著青年的男女,兒女一樣的敬仰觀音菩薩,觀音也是慈母一樣的護念他們。這一幅畫,是中國佛教徒最歡喜的一幅。
三.三 自救與救他
今天報上說:在昨天的大風雨裡,一隻載著旅客的小船失事了,大家落在水裡,風浪又大,實在危險之極!當時的乘客中,會游泳的小明,趕快的游到岸邊,不問別人怎樣,自己上岸來休息;他當然是平安了。魯直也會游泳,卻幫助那些不會游泳的,把他們一個個的救上岸來。魯直辛苦極了,鼓起勇氣來救人,最後才上岸來休息。同學們見到這消息,都稱讚魯直好!
老師說:「是呀!魯直的精神真偉大!我們學佛的,也是這樣呢!我們在生死大海中,如只顧自己離苦得樂,雖然他精進修行,解脫生死,但不過是小乘罷了。小乘聖者的功德,當然是很好的,但不能說是圓滿。因為眾生都在生死苦海裡,怎麼可以專顧自己,不同情眾生的苦惱呢?所以如想救自己又想救眾生,而且想先救眾生,這才是大乘、菩薩心腸。發大心而修菩薩行的,等到功德圓滿了,就成為佛。地藏菩薩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楞嚴經》說:有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涅槃。菩薩先救眾生的精神,才是最圓滿的,所以大家要學菩薩!」
三.四 發大心
一位小沙彌,代師父提著衣包,跟在師父後面,一起趕路。沙彌一面走,一面想:「大乘法普度眾生,像佛那樣的功德圓滿,真是再好也沒有了!我應該發大心、修菩薩行、求成佛道才是。」他的師父是一位得道的小乘聖人,知道了他的心念,就說:「把衣包給我,你在我前面走!」沙彌就把衣包交給師父,在師父的前面走了!沙彌忽然想:「成佛真是不容易的事,要修難行苦行,要修很久很久才成佛呢!我看,還是修小乘法,早些了生死吧!」師父知道了他的心念,就說:「把衣包拿著,跟在我後面走!」沙彌又照話做了。
沙彌想:「師父要我在前面走,一下又要我在後;自己要拿衣包,一下又要我拿,真是老糊塗呢!」師父知道了他的心念,就說:「你想發大心、修大行,那你就是菩薩了;菩薩當然應該在我前面走。你一下又退了小心,又不想成佛,那你就是小乘的凡夫,這當然要跟在後面拿衣包了!我沒糊塗,你這樣的朝三暮四,才真是糊塗呢!」沙彌聽了,慚愧得很,向師父懺悔。從此,一定要立志修菩薩行,決不退悔;寧可為大眾忍苦耐勞,不敢專顧自己了!
三.五 跛子與瞎子
某處人家,人都因事出去了,只有跛子與瞎子二人,留在家裡看守。房屋忽然失了火,跛子見了,大叫起來,可是不會走路,著急也沒用。瞎子能走路,卻不知道火在那裡,向那裡逃才好!二人急中生智,合作起來。瞎子背著跛子,跛子指導方向,由瞎子背著走路,這才逃出了這所火宅。
這個譬喻,是說什麼呢?六道輪迴裡的眾生,到底是些什麼?經佛的慧眼分析起來,不是別的,只是「五蘊」、「六處」、「六界」。這些名詞的內容,總之,不外乎說:眾生只是心識與色身(肉體)的總合活動。沒有身體,心識是不能活動的;沒有心識,那色身也就成為尸身,不再是活潑潑的眾生了。所以我們這個(色)身、心(名)的組織,色身由於心識的活動,而心識也由於色身的活動,誰也離不了誰。這正像離了跛子,瞎子就不知道向那裡走;沒有瞎子,跛子也走不動。彼此互相合作,才能認識、能行動。所以不要以為我們只是物質的身體而已,我們有精神也有肉體,二者的互相結合,才成為活生生的眾生。
三.六 六度
修習大乘法,主要是修習六度。
一、布施度:拿財物來供養三寶、救濟貧窮,出錢出力,為了利益別人,甚至不惜身命。如見他人有了憂苦恐怖,要安慰他、勸導他,使他心地平安。還有,辦教育文化,發揚佛法,啟發人的正確知識,使他能向上進修,完成人格,成賢成聖。二、持戒度:立身行事,處處要守法,不犯殺、盜、邪淫等罪惡。同時,一切善事,凡利益眾生的事業,都應該去做。總之,不應該做的不去做,應該做的不可不做。三、忍辱度:忍耐,是堅定意志,不因環境的刺激而改變。如忍受寒熱飢渴等苦,忍受怨敵的譏諷、侮辱、欺騙或者打罵傷害。堅定自己的意志,才能完成學佛的大事業。四、精進度:為了離惡行善,身心所有的努力。五、禪定度:精神集中,養成身心的高度能力。六、智慧度:佛法的真理,先從聽聞中去求了解,再經過審慎的思考,還要從篤行中去求實證,成就清淨的大智慧。
布施能夠度慳吝,持戒能夠度毀犯,忍辱能夠度瞋恚,精進可以度懈怠,禪定可以度散亂,智慧可以度愚癡。修習這六大法門,才能度一切苦厄,到達成佛的地步,所以叫六度。
三.七 商主
一隻滿載貨物的海船,商人們都上了船,在「商主」的領導下出發了。船上的船師,不懷好意,想把商人們害死了,吞沒滿船的貨物。這一謀財害命的計劃,被商主識破了,但這要怎麼辦呢?假使把這個壞消息告訴了商人們,那大家一定會憤怒起來把船師害死,這不是使商人們犯了殺人的罪惡嗎?假使不說,船師是會害死滿船商人的;船師作的惡業可大了,一定要墮落地獄,受長久的苦報。這到底要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商主覺得:還是由我來把船師殺了吧!這不但救了商人們的生命,也免得商人們作惡;對於船師,也從他造作重罪、墮落地獄的邊緣救了出來。雖然殺人是不應該的,但不能眼看別人的墮落而不救,還是自己去受苦吧!這樣,商主想定了,一聲不響的把船師殺了!
商主的殺死船師,是罪惡嗎?會墮落嗎?不會的。為了救護眾生,不惜自己的墮落而殺生,這是偉大的同情、無上的福德!這是釋迦牟尼佛前生的菩薩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釋尊是這樣的實踐了。
三.八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是生長在龜茲國(現今新疆省的庫車縣),而原籍是印度的大譯師。七歲的時候,他跟他的母親——龜茲王妹,一同出家,又跟他母親到北印度的罽賓去修學。回來時,經過沙勒,就在那裡遇到了大乘論師須利耶蘇摩,從他學習了龍樹的空宗。青年博學的名聲,早就傳遍了西域和中國。
當時,中國北方前秦王苻堅聽見了,就派呂光帶兵去攻打龜茲,邀請羅什來中國。可是,呂光攻破了龜茲,在回來的半路上,聽說苻堅已經敗亡了,呂光就自稱涼王;羅什也只得跟著他,留在姑臧。一直到後秦王姚興,出兵迎請羅什,羅什才在西元四〇一年,到達當時的秦都長安。羅什千辛萬苦的到了中國,全國優越的法師們,如僧肇、道生他們,都集中到長安來。一面從羅什修學,一面協助羅什翻譯。羅什傳來了大乘的空宗,中國的大乘佛教,才進入一新的階段,不再與老、莊的思想混雜不清了。他翻譯的經典,文詞都是很通順的,義理又不失原意,簡潔明了。像《法華經》、《金剛經》、《彌陀經》等,最受信眾們的歡迎,一直到現在。到七十歲,羅什才去世。遺骨藏在石塔裡,現在還保存在西安(就是長安)城南,大家叫做「羅什塔」。
三.九 達摩與慧能
南天竺的達摩大師,宋代時從海道到南中國來。到梁代,他才渡過長江,到了北魏的京都——洛陽。他在嵩山少林寺,有「面壁九年」的傳說,所以被稱為「壁觀婆羅門」。他是傳授大乘禪的,不大注意經教,也不重視佛教的儀式。他專重修行,引用《楞伽經》來傳授他的「宗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但法門太高深了,不容易修學,所以只傳了慧可等少數人。
達摩的禪法,傳到第五代,是唐代黃梅東山寺的弘忍,那時已經有相當發展了。嶺南的盧慧能,到東山寺來,一面做工一面參究,他是一位不學教、不識字而專心參禪的人。但在一次考試中,他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A12]一偈,卻得到了弘忍的賞識,被認為真得到了達摩的宗旨。慧能回到了南方,後來在曹溪山(南華寺)弘揚達摩「頓悟」的禪。從此,禪宗大盛起來,成為中國佛教最深徹、最有力量的一派。慧能被稱為六祖,六祖在中國佛教界、中國文化界,都是起著最大影響的、了不起的大師!
三.[A13]十 中國佛教的向外傳布
大乘佛教在中國,不但深入了中國社會,而且還向國外傳布。這又可分為兩個時期:一、唐、宋以來,佛教從中國傳到了日本、朝鮮(當時名為高麗、百濟、新羅)、安南。那時中國佛教極盛,國家也非常強盛。日本、朝鮮的僧人,不斷的到中國來留學,政府也特別的給他們便利。他們學成以後,就把佛法帶回去。當然,中國僧人也有親自傳去的。凡傳到日本、朝鮮、安南的,都是以華文翻譯的佛經及中國古德的著述為根據,所以日本、朝鮮等佛教,都是中國的佛教。佛教在日本,成就很大,深刻的影響了日本的文化。不但保存了唐代傳去的佛教教典及佛教藝術品,而且還能自創新的宗派,如日蓮宗、真宗等。近代將大乘佛教傳到美國的,也還是日人的功績。
二、明、清以來,由於華僑的海外移殖,中國的大乘佛教也就跟著出國,傳到了泰、緬甸、星加坡、馬來亞、菲律賓、印尼等地方。到現在,還只是華僑的佛教;以後應怎樣的健全發展起來,使大乘佛教深入當地民間,中國佛教才能在這些地方生根。這點,應該是中國佛教徒的責任。
三.[A14]十一 十大行願(上)
成佛是最究竟的,也就是最不容易的。但如能修習十大行願,就會迅速的走上成佛的路。十大行願是:
一、禮敬諸佛:我們要以身體的禮拜,或語言的恭敬,或內心的虔誠,來禮敬十方三世的一切佛。二、稱讚如來:知道了佛的偉大功德,自然有不能不讚歎的真誠。從口頭上、文字上,來讚揚佛的功德,也就因此使人知道佛的功德。三、廣修供養:要用上好的物品來供佛,特別是要照著佛說的去修行、去做利益眾生的事;要將自己的身心,一切奉獻於佛。四、懺悔業障:業障是受苦的因,所以要在佛菩薩前,誠懇的懺悔,再不作惡業。五、隨喜功德:佛、菩薩、小乘聖者的功德,就是平常人的些微善事,都要生歡喜心、讚歎心。六、請轉法輪:十方佛初成佛時,要誠懇的請佛說法救度眾生,像天帝的請佛說法一樣。七、請佛住世:請佛多住在人間教化。如沒人請求,佛就要入涅槃,世間就要陷入黑暗了。八、常隨佛學:學佛,就應該以佛為師範。佛過去是怎樣修學的,現在是怎樣利益眾生的,就應該跟佛去學習。九、恆順眾生:要存平等心,利益眾生;開導他,救濟、幫助他。十、普皆迴向:自己所有的一切功德,不能佔為己有,要迴向給眾生,讓大家同得利益,同成佛道。
三.[A15]十二 十大行願(下)
十大行願,出在《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現在摘錄十頌,作為大家時常思念、時常誦習、時常發願、時常實行的準繩。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懺悔。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眾生樂。我常隨順諸眾生,圓滿無上大菩提。所有禮讚供養佛,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A16]
四.一 當來下生彌勒佛
元旦,寺院裡舉行彌勒法會,大家稱念「當來下生彌勒佛」,祈求彌勒佛的下生。
彌勒佛降生時,我們這個世界,政治與宗教,都達到了理想。政治方面:這個世界,輪王出世,成了人間淨土。在五戒與十善的德化政治下,不依賴武力與刑罰,大家都過著和樂的生活、守法的生活。人口很多,物產非常豐富,所以大家過著繁榮的生活。一切貧窮的、孤獨的、老弱的,都得到了幸福。政治修明的和平與繁榮,如沒有道德上的進修,鞭策向上,那就無可避免的要變成奢侈淫佚、腐化墮落的生活。在這方面,彌勒下生,在龍華樹下成佛,不斷的宣揚佛法,救度無數的眾生。凡在龍華法會見佛聞法的,都不會受物欲的誘惑而墮落。有的能生人間或天國;有的更進一步,能修出世法,解脫生死;能發菩提心,自利利他,修福修慧,學大乘法而將來成佛的,也著實不少。
生在這個世界裡,佛教徒要求些什麼?要求在賢明的政治下,過著幸福的生活;更要求在佛法的熏陶下,得到自利利他、向上進步的功德。彌勒佛下生,能實現這兩大理想,所以新年第一日,大家來舉行彌勒法會,祝禱彌勒的誕生。而「龍華三會喜相逢」,更成為佛教徒一般的願望了!現在世界這麼苦亂,佛法又不大興盛,大家應怎樣迫切的來祈求彌勒佛的下生。
四.二 青獅與白象
文殊菩薩騎著青毛獅子,普賢菩薩卻坐在六牙白象上,這是什麼意思呢?淺一些來說吧!獅子是「百獸之王」,是最勇悍的,不怕一切而毅然前進的。大乘的佛菩薩,不畏艱苦,不畏魔障,精進勇猛的自救救他,正像獅子一樣。同時,獅子不畏一切,而一切獸類都怕牠。牠如吼叫起來,被形容為「百獸腦裂」,獸類都潛藏起來,誰也不敢響了。這比喻佛菩薩的說法是決定的、無畏的,一切外道教說,都就此銷聲匿跡了。獅子有這精進與無畏的德性,所以拿獅子來代表這種精神。佛所坐的座位,也就稱為「獅子座」;佛也被稱為「人(中的)師子」了!
六牙白象是象王。象在印度叫做「那伽」,譯做象,也譯做龍;「大力龍象」,說明了牠的堅忍與強毅。象能荷負人類,也能載運貨物,力量極大;這譬如佛與菩薩擔當得了救度眾生的大事。在戰爭中,象是一往直前,不畏敵軍的刀箭火毒的;這譬如佛與菩薩在生死苦難中度眾生,什麼苦難也能忍受得了。還有,野象本是極兇暴的,但一經訓練,就能忍苦負重,比什麼都溫柔;這等於煩惱充滿的人類,一經佛法的修習,就能柔和堅忍、能擔任自利利他的重任。所以說「如調龍象」[A17],而大德的法師也被稱譽為「法門龍象」了!
文殊菩薩智慧第一,為一最傑出的說法師,所以坐著青獅。普賢菩薩大行大願,所以坐著白象。我們見到青獅與白象,不但知道文殊與普賢的特長,也就會明白大乘佛教的精神了。
四.三 舍利塔與佛像
釋尊涅槃以後,弟子們舉行了隆重的火葬典禮。從此,釋尊的身相、音聲,再也不能見聞了!但是世人對於釋尊的崇敬,有加無已,所以火化剩餘的佛舍利(骨分),由八大國王均分供養。到了阿育王時,又取出八王供養的佛舍利,分散而藏在塔裡(塔的意思是高顯,與墳的意義相近),名為舍利塔。據說:阿育王造了八萬四千塔,分送到佛教世界的每一教區,讓佛弟子供養恭敬。我國寧波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就是八萬四千塔之一。
釋尊去忉利天宮,為母說法的時候,一住三個月,優填王憶念釋尊得很,特請精巧的技工,用牛頭栴檀木雕了一尊釋迦佛的聖像。但佛涅槃不久,對於佛像的供養,並不興盛;大家都供養舍利塔,就是供養釋尊的遺體。等到信眾更多了,教區更廣了,雕塑的藝術也發達了,佛滅五世紀後,塑造佛像的風氣才一天天盛起來,成為寺院的主要法物,受到信眾的瞻仰崇拜。
無論是舍利的崇敬、佛像的崇敬,而佛像又不論是雕的、塑的、鑄的、畫的、繡的,都是為了紀念佛的大悲大智、救人救世,為黑暗的人間開啟了光明。崇仰佛的功德,所以依舍利及佛像的形式,來表示我們對佛的敬慕。佛弟子們的舍利,也可以建塔供養。不過我國的習慣,特別尊重舍利中的堅固顆粒,名為舍利子。而菩薩、羅漢、祖師們的像,也一樣受到尊敬。
四.四 四諦(上)
佛法的大綱,不出乎四諦。
一、「苦」:我們有了這個身心組合的個體,就不能沒有苦了。對自己的身心來說,就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對人及眾生的關係來說,就有恩愛別離苦、怨瞋聚會苦。對外物的取用來說,就有求不得苦。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不穩定的、不永久的,所以好事也不能滿足,何況不如意的事!這當然就成為各式各樣的苦了。各式各樣的苦痛,根本就是我們自己——我們這個身心的組合。有了這個,怎能沒有苦呢?
二、「苦之集」:說到苦的原因,主要是內心的煩惱。煩惱多得很,貪呀、瞋呀、癡呀、慢呀,還有種種的不良心理。但其中,一切都為自己著想,從「我見」而來的自私自利,要算最根本了。為自己著想,就處處起愛著——愛著自己,愛著與自己有關的一切。有了愛著,苦就來了。譬如樹上的枯葉落下,你覺得無所謂,這就因為你沒有愛著它。如這是你心愛的花,忽然被折落了,那你說不定就會跳起來、哭出來,時常想起而心裡難過。現生的事情是這樣,來生也是那樣。因為內心有了愛著,說話做事,都會留下一種束縛自己的力量。這種能招感來生苦果的力量,叫做業。有了煩惱、業,生死的苦痛就會延續下去。這像油燈一樣,不斷的加油,換上燈芯,燈光也就會一直的延續下去。
四.五 四諦(下)
三、「苦之滅」:修學佛法,達到了沒有煩惱、沒有苦痛,那種證悟的境界,叫做滅,也就是涅槃。但是,如生來就瞎眼的人不能了解光明是什麼,從來離不了生死大苦的眾生,也就不能想像到沒有生死的涅槃(滅)到底是怎樣的。不過可以方便說明的,涅槃是:沒有動亂,就是平靜;沒有苦痛,就是安樂;沒有變化,就是永恆;沒有束縛,就是自由;沒有黑暗,就是光明。還可以從比喻來了解,涅槃像烏雲散了而日光遍照,暴風定了而波平如鏡一樣。總之,這是解脫苦痛的「寂滅」。
四、「滅苦之道」:滅除苦痛的道,是八正道。最重要的,是「正見」。對於世間的一切,知道:有善也有惡,有業也有報,有前生也有後世,有凡夫也有聖人。這樣的世間,更知道它是變化無常的、苦的;凡是無常與苦的,就是空的、無我的。這樣的認識,成為堅定的見解,叫正見。更加以深刻的思想,內心要求它實現,叫「正思惟」。內心既有了正確的見解,要求實現的思想,那就在身體的行為上,語言文字的說明上,經濟生活上,一定會成為正確的,叫做「正業」、「正語」、「正命」了。有了正確的內心、正確的外行,努力去修習,叫「正精進」。對於正見,念念不忘,叫「正念」。念念不忘,到達了心意的集中,就叫「正定」。在正定中,正見就成為清淨的智慧,能覺悟空、無我的真理,能斷除我見、貪愛等煩惱。這樣,就能得到解脫眾苦的涅槃寂滅了。
四.六 玄奘
唐代玄奘大師,到印度去求佛法,一共十九年。取回了大量的佛經與佛像;翻譯了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卷的經論。譯筆謹嚴,而又能暢達。在中國佛教史上,玄奘為一最偉大的旅行家、最傑出的翻譯家。
為了到印度去求法,玄奘是不惜身命的,他冒著偷渡出境的國法,逃過玉門關五烽的危險。在沙漠中、雪山上、叢林裡,受過說不盡的苦難。一次,迷了路,渴得幾乎死過去。又一再遇到盜匪,險些兒身命不保。但在佛光的護庇下,到底克服了艱苦,完成了求法的弘願。經過高昌時,國王毱文泰,苦苦的留住他,願意供養一生,拜為高昌的國師。玄奘為了求法,堅決的謝絕了。回來後,唐太宗又勸他還俗,為國家服務。為了翻譯佛經,玄奘又堅決的辭卻了。放下一切,不貪名利,獻身於佛法的修學與翻譯,充分表現了潔身為道的精神。
玄奘在西域與印度時,一面求法一面弘法,留下了良好的聲譽。在曲女城的大法會中,玄奘的大乘論義,使印度的外道與小乘論者,都不敢出來論難,得到了論義勝利的無上光榮!玄奘去世後,高宗為他輟朝五日,表示哀悼,歎為「吾失國寶」。真的,玄奘不但是佛教的光輝,也是國家的瓌寶。民國四十四年冬天,玄奘的舍利(骨),從日本奉還中國時,在台灣引起的歡迎熱烈場面,使人想起了死時百萬人送葬的傳說。玄奘為佛法的精誠,將永遠為中國佛教徒的典型!
四.七 大乘八宗
中國的佛教,到了隋唐時代,發達到頂點;在理論及修行的方法上,有大乘八宗的創立。
一、三論宗:這是依羅什三藏所譯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宗的。隋、唐間的嘉祥吉藏大師,為本宗的大成者。三論宗的教義,最近於印度龍樹菩薩的法門。二、唯識宗:這是依玄奘所出的《成唯識論》為宗的。玄奘弟子——慈恩窺基大師所傳授的,稱為一宗的正統。唯識宗的教義,最近於印度無著與世親菩薩的法門。三、律宗:這是專重戒律的。唐終南山道宣律師,弘揚《四分律》,為本宗最著名的律師。四、密宗:這是依唐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所譯的《大日經》、《金剛頂經》等為宗。五、禪宗:這是由達摩大師傳來,經唐慧能發揚光大的宗派。六、淨土宗:依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及《往生淨土論》而成立。唐光明善導大師,提倡稱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可說是本宗最主要的大師。七、天台宗:依龍樹的法門而發揚起來的,特別推重《法華經》;隋天台智者大師,為本宗的大成者。八、賢首宗:依世親的法門而發揚起來的,特別推重《華嚴經》,唐賢首法藏國師,為本宗的大成者。
在這大乘八宗裡,天台與賢首,在教義上,富有中國的思想方式,為極圓融、最廣博的學派。禪宗與淨土宗,也成立於中國,為最簡易的兩大注重實行的學派。台、賢、禪、淨,足以代表中國的大乘佛教。
四.八 愛護動物的商討(上)
愛真姊:
讀了你的來信,使我非常的歡喜;因為我倆的意見,雖多少有點出入,但大致是很接近的。佛法的愛護動物,主要是出於慈悲的同情——這一點,你相當贊成,這可見你生性是很慈悲的!但是你為了身體健康起見,認為人類還不能不肉食。這一理由,我認為是值得好好商討一下的。
維持人類生存的熱量,主要從米、麥等植物中得來。蛋白質,在牛乳與豆類中,是太豐富了。各種維他命、礦質,在新鮮的蔬果中特別多。脂肪,可從植物油與酥酪中得到,而且澱粉質也是會化成脂肪的。在科學的研究起來,並沒有非從肉類獲得的營養成分。那麼,為了健康起見,有慈悲心、能同情護生的你,為什麼還要肉食呢?曾經科學的證實:母親如有嚴重的憂鬱、苦痛、悲憤的心情,乳汁就會起變化,嬰兒吃了就容易患病。你想:在牛羊等被殘殺時,不一樣的悲痛苦惱到極點嗎?吃了牠的血肉,難道不會增長人身的毒素嗎?肉食者的病比較多,也許原因就在這裡。殘害生命而吃牠的血肉,不但是不合理的,而且是不必要的。不過古人曾過著佃獵及游牧生活,養成了肉食的習慣,一直流傳下來;到了這農業、工業極發達的現代,還不肯痛下決心的戒絕。真姊!你覺得是嗎?弟覺民上
四.九 愛護動物的商討(下)
愛真姊:
愛護動物的主張,得到你來信的贊同,我真要感謝你,你想我是怎樣的歡喜呀!但說到有害人類的動物,你認為不能讓牠危害人類。這裡,我想貢獻一點意見,作為你仔細研究的參考,這一定是你所歡喜的。
生物界的互相殘殺,某些動物的有害於人類,這都是事實。然而,人類畢竟是偉大的!他要減少殺害,要改造互相殺害的悲慘事實;因為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人類是偉大的!不但知道愛護有益於人類的動物,就是對人類有害的,也不作無意義的殺害,而採取避免的方法。如蚊蟲,我們知道,只要清理水池與水溝,不蓄積污水,蚊蟲就會減少了。門窗裝起鉛紗,眠床掛起蚊帳,蚊蟲就不會擾害我們了。反之,蚊蟲是殺不完的。殺蟲藥用久了,蟲類的抗毒性增強,再也不大有用了。人類是偉大的!不但與善良的動物相處,也能與凶惡的動物共處。如動物園與馬戲班,獅、虎、毒蛇等,都會被馴養了的。人能愛護牠,牠就會與你親愛起來。有道的修行人,憑著仁慈的精神,就會有「降龍(蛇)伏虎」的本領。要知道蟲獸的傷害人類,起初都是為了自衛。人類真能愛護生物,化戾氣為祥和,那就會實現中國古書所說的「至德之世,鳥雀之巢,可攀援而窺」,「百獸舞於庭」的境界。
儒家說「仁民而愛物」,佛法說「護生」,這是人類偉大德性的高度表現。本著這種優良的德性,努力去學習護生,才算盡了人的本分,發揮出人性的偉大。弟覺民上
四.[A18]十 熱誠護法的法琳
中國佛教,在和平自由的發展中,也曾受過不斷的障難。古代最著名的,就是「三武一宗」的法難。三武,是魏太武帝、北齊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周世宗。這都是由於帝王的急功好利,而又聽信了道教徒的讒謗所致。但毀寺、戮僧、焚燒經像的暴政,並不能毀滅佛教,佛教都能很快的復興起來。到清代,在洪楊的變亂中,佛教又受到了上帝教的破壞。
在每次教難中,都有護法大師出來,與暴政及外道對抗。法琳法師就是護法的典型人物。北朝以來,道教的活動加強;抄襲佛經,又攻訐佛教。法琳看到了這種情形,為了護持佛教,立下決心,還俗去作道士,專心學習道教的教典;然後重行出家,回到了佛教裡來。恰巧,唐朝的帝王姓李,道教徒就說:道教的教主李老君(老子)就是皇家的祖先。血統不純的國王,也就樂得攀上一門教主作祖宗。道教攀上了帝王的關係,就憑藉政治力量,隨時有毀謗佛教、欺壓佛教的行動。法琳站了出來,寫了一部《破邪論》,又一部《辨正論》,尋根究底,批評道教的種種迷信、種種非法,獻給當時的皇帝。這可得罪了皇帝,把他拘禁起來,幾乎要殺他。但法琳為了佛法,決不屈服。他雖然受到被流放的刑罰,但到底伸張了正義。堅強護法的精神,使佛教受到甚大的鼓勵,更堅決的發揚起來。
四.[A19]十一 中國佛教的近代大師
元、明以來的中國佛教,漸漸的衰落下來,特別是受了洪楊的破壞以後。到近代,又出了好多大法師,中國佛教這才又漸漸的興隆起來。
在近代的大師中,起初住普陀山,後來長住靈巖山的印光大師,提倡「敦倫盡分,念佛往生」,使弘揚淨土的念佛道場到處興盛起來,普及民間,對一般在家的佛弟子,起著非常的影響。寧波觀宗寺的諦閑大師,是近代天台宗的法將。他改建了觀宗寺,成立了弘法社,培養出好多弘揚天台宗的法師,使天台宗普遍到各方。弘一大師,持律精嚴,過著閑雲野鶴般的生活。他對於律學的研究非常切實,又常用他的墨寶來結法緣;對於閩南一帶的佛教,給了多少影響。還有,太虛大師是鼓吹革新中國佛教的大師,對於中國佛教會,盡了最大的努力。他的思想博大融通,著作極多。他成立佛學院,培養僧青年,使佛教接近了近代的精神。他曾經遊化日本、歐、美,訪問過印度、錫蘭、緬甸,努力發揚中國佛教,而注意到世界佛教徒的聯繫。
近代佛教的法將還很多,如圓瑛、慈舟等,都是能為佛教而奉獻身心的大師。
四.[A20]十二 讚仰三寶之歌
我要讚仰佛陀!佛陀的智慧開導我、慈悲救拔我,引我走向光明的前途。我生活在佛陀的恩威裡,讚仰佛陀,歸依佛陀,一直到究竟的福樂!
我要讚仰達磨!達磨的真理啟迪我、善行護持我,使我走向光明的前途。我生活在達磨的恩威裡,讚仰達磨,歸依達磨,一直到常恆的福樂。
我要讚仰僧伽,僧伽的恩威感動我、方便警策我,幫我走上光明的前途。我生活在僧伽的恩威裡,讚仰僧伽,歸依僧伽,一直到無上的福樂!
校注
【經文資訊】《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第 18 冊 No. 18 青年的佛教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