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五家正宗贊

五家正宗贊卷第四

雲門宗

雲門匡真禪師

師嗣雪峯諱文偃秀州人俗姓張空王寺受業聽四分律棄見睦州州纔見便掩門拶折師足曰秦時𨍏轢鑽師大悟州指見雪峯

師至峯莊見僧上座上山去那

僧曰

師曰寄一則語問堂頭和尚不得道是別人語

僧曰

師曰上座到寺見和尚上堂眾集便出握腕立地曰者老漢項上鐵枷何不脫却其僧依師教

峯見者僧與麼道便下座攔胸把住曰速道速道僧無語

峯拓開曰不是汝語

僧曰是某語

峯曰侍者將繩棒來

僧曰不是某語是莊上一浙中上座教某來道

峯曰大眾去莊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師次日上山峯一見便曰因甚得到與麼師以手拭目趍出峯奇之

靈樹二十年不請首座一日師至即命之不辭就職劉王每入寺樹不接王欲撿其過[A1]已知之遂入寂王至眾言之王曰有何言句

眾曰和尚去時封一合子待王至自開

王開見一小帖云人天眼目堂中首座王即命師繼席

前世之因劉王乃鬻香人入寺涕唾僧堂中樹為堂司偶而叱之曰如唾面上爭之不休師諫之而去

師有[(厂@((既-旡)-日+口))*頁]鑑一字關紅旗橫骨宗旨臨示寂遺表曰困風霜於十七年間涉南北於數千里外

贊曰

菰蒲生異材  浩氣吞雲漢
出空王寺  無心繫四分葛藤樁
跨睦州門  折脚悟秦時𨍏轢鑽
果經霜熟  軒知靈樹明窓下安排
金繞指柔  更入雪嶠洪爐中烹煅
見劉王憶僧堂唾面未乾
友玄沙笑漁舟通身紅爛
放洞山三頓棒  徹底老婆心
竪雲門一字關  瞎却宗師眼
水上紅旗立未収  暗中橫骨抽何限
雖十七年困風霜於逆旅途間
然數百世䇿奇勛於瘴煙城畔

僧鳳兮人龍繄誰奏九成攪重淵使來儀奮飛於祖庭秋晚

香林遠禪師

師嗣雲門諱澄遠漢州人姓上官師為侍者將紙衣錄門語句後歸蜀於水晶宮接待往來茶湯

僧問美味醍醐為甚變成毒藥

導江紙貴

僧問如何是室內一椀燈

三人證龜成鱉

僧問如何是衲衣下事曰臘月火燒山

僧問如何是香林一脉泉

念無間斷

飲者如何

隨方斗秤

師謂眾曰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將示寂辭知府宋公璫曰老僧行脚去通判曰者僧風狂八十歲行脚去那裏

宋曰大善知識去住自由

遠錄公探雲門宗入蜀見師人面山

贊曰

頂峭五峯  眼生三角
韶石象龍羣裏  奪得犀牛
岷峨山水窟中  奮飛鸑鷟
紙衣錄他人語句  認魚目作明珠
沙瓶煮待客湯茶  翻醍醐成毒藥
水晶宮冷香浮篆  倚圓蒲宴霽月光風
人面山高翠列屏  尾瘦笻訪青猿野
證龜成鱉  室內燈減却光明
臘火燒山  衣下事恐難提掇
四十年打成一片  明皎皎暗昏昏
八十歲行脚諸方  峭巍巍活潑潑
探鑒咦宗旨  引遠錄公走得脚皮穿
起落賴門風  聽祚智門喫些辛苦著

香林一脉泉間斷多時若要隨方斗秤上自宜斟酌

洞山初禪師

師嗣雲門諱守初鳳翔傅氏子初參雲門門曰近離甚處

查渡

夏在甚處

湖南報慈

幾時離彼曰八月二十五

放汝三頓棒

次日師上問訊曰昨蒙和尚放三頓棒不知過在甚麼處

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麼去

師大悟遂曰他後向無人烟處卓箇庵子不畜一粒米不種一莖菜接待十方往來盡與他抽釘拔楔拈却炙脂帽脫却鶻臭衫教伊洒洒地作箇無事衲僧去豈不快哉

門云儞身如椰子大開得許大口

示眾云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還得麼儞衲僧分上到者裡須具擇法眼始得只如洞山恁麼道也有一場過且道過在什麼處僧問文殊普賢來參時如何

趂向水牯牛欄裏著曰和尚入地獄如箭射

全憑子力

師登師子座請師唱道情

晴乾開水道無事設曹司

恁麼則謝師指示

賣鞋老婆脚䟐趚

離却心機意識請師一句

道士著黃瓮裏坐

大眾雲臻請師撮其樞要略舉大綱

水上浮漚呈五色海底蝦蟇呌月明

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楚山頭倒卓

出水後如何

漢水正東流

如何是佛

麻三斤

問僧甚處來

汝州

此去多少

七百里

蹈破幾緉草鞋

三緉

甚處得錢買

打笠子

參堂去僧應喏

贊曰

間世賢  真法器
離報慈未出常情  見雲門方始瞥地
鳳生萬壑  虎豹子氣[A2]已食牛
電掣傾城  龍馬駒足應展驥
視渾身如椰子  能有幾長
開大口似紡車  略無少愧
於先師會中問有何過  合喫幾藤條
向無人烟處接待往來  不畜一粒米
酒粧公子面  把黃頭碧眼倒卓屎坑頭
花插美人頭  將文殊普賢趁向牛欄裏
賣鞋老婆脚䟐趚  唱道情蠻子打鄉談
著瓮道士坐嵬堆  雜意識波斯入閙市
大海浮漚蝦蟇呌月  錯稱提韶石綱宗
楚山倒卓漢水東流  謾塗糊蓮花出水
問僧此去路多少  蹈破幾緉草鞋
答佛亂撮麻三斤  渾沒星兒臭氣

言無展事語不投機說道理即不無望少室門風白雲萬里

智門祚禪師

師嗣香林諱光祚隨州人上堂云山僧記得在母胎時有一則語今日舉似大眾諸人不得作道理商量還有人商量得麼

僧問金剛眼中著得箇甚麼

一把沙

為甚麼如此

非公境界

荷花未出水時如何

蓮花

出水後如何

荷葉

上堂云汝等諸人橫擔拄杖出一叢林入一叢林儞道叢林有幾種或有旃檀叢林旃檀圍繞或有荊棘叢林荊棘圍繞或有荊棘叢林旃檀圍繞或有旃檀叢林荊棘圍繞只如四種叢林是汝諸人在阿那箇叢林安身立命若無安身立命處虗踏破草鞋閻羅王徵儞草鞋錢有日在

上堂東家李四婆西家來乞火門外立少時嗔他停滯我惡發走歸家虗心屋裏坐可憐羣小兒終日受飢餓有眼不點睛空鎻髑髏破

僧問如何是般若躰

蚌含明月

如何是般若用

兔子懷胎問如何是佛

蹈破草鞋赤脚走

如何是佛向上事曰拄杖頭上挑日月

曹溪路上還有俗談也無

六祖是盧行者

古鏡未磨時如何

也只是箇銅片

磨後如何

且収取

雪竇見師問曰不起一念云何有過師召竇近前來竇纔近前師以拂子驀口打竇擬開口師又打竇大悟

贊曰

舌本瀾翻  胸襟無物
滄海親生翫月犀  香林放出遼天鶻
母胎中一則語  鋒鋩簇簇誰肯商量
金剛眼一把砂  翳膜重重如何洗刮
荷葉蓮花後先出水  不當截流機
旃檀荊棘圍繞叢林  活貶無生國
少時立門外  知李四婆來乞丙丁童
一念未生前  要顯闍梨痛喫龜毛拂
兔子懷胎蚌含明月  將般若體用沈埋
鯉魚喫棒雨似傾盆  把韶石家財籍沒
拄杖頭邊挑日月  老瞿曇的的被揶揄
曹溪路上有俗談  盧行者惺惺成淈𣸩

拈出古鏡將謂是一片頑銅放下手元來却是箇木榾

雪竇明覺禪師

師嗣智門諱重顯遂州人姓李氏初住翠峯次住雪竇法道大行遂號雲門中興舊嘗典賓大陽與客論栢樹子話時韓大伯倚旁匿笑客去師謂曰汝何笑耶

韓曰笑知客有定古今舌無定古今眼

師曰豈有說乎

對以偈曰

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一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驗空向枯樁舊處尋

師異之乃結為友

李殿院甞訪福嚴雅禪師時師為藏主與李論話間忽道士秀才至李曰三教中那教最尊師起側立李曰有口何不道

師曰對夫子難言

李曰便起師曰適來造次

師頌大龍堅固法身公案

問曾不知答還不會

月冷風高古巖寒檜

堪咲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

手把白玉鞭驪珠盡擊碎

不擊碎增瑕纇國有憲章三千條罪

頌忠國師無縫塔公案

無縫塔見還難澄潭不許蒼龍蟠

層落落影團團千古萬古與人看

自贊

上下三指彼此七馬拈花未曾微笑何也

石謂玉兮器必分水凌虗兮月非下

不知誰是旁觀者

送重郜禪者

春雨如膏春雲如忽此忽彼乍休乍作

枯荄離離維風太遲幽石片片遼空亦危

一花五葉兮不相似獨運孤明兮還自知

還自知歷魏遊梁徒爾為

晦跡自貽

圖𦘕當年愛洞庭波心七十二峯青

如今高臥思前事添得盧公倚石屏

贊曰

隋侯照乘珠  趙國連城璧
奪岷峨秀  形眉宇精華
分涇渭流  在心源絡繹
披剝萬象  擅蘇翰林擒錦繡之才
褒貶五宗  富魯司𡨥作春秋之筆
與遂府鉢盂安柄  笑黃梅半夜未是的傳
見冷泉屎橛放光  信韶石一言所供詣實
白玉鞭擊驪珠不增瑕纇  光皎皎冷如
無縫塔要澄潭不臥蒼龍  影團團黑似漆
無定古今眼  被韓太伯蒼鷹當路生擒
立分儒釋尊  使李殿院老虎通身汗出
多子塔前不曾拈花微咲  三指七馬何用掛唇
少林雪裏初無斷臂安心  五葉一花徒勞指的
住翠峯好住雪竇好  狗䑛熱油鐺
說祖師禪說文字禪  蝸篆新泥壁
噴飛雪一千餘丈成瀑布  流出胸襟
愛洞庭七十二峯和石屏  収歸圖籍

高風逸韻古來今只許一人如北斗泰山仰之彌高望之不及

洞山聦禪師

師嗣文殊真諱曉聦韶州杜氏子初見文殊示眾云直鈎釣驪龍曲鈎釣蝦蟇蚯蚓還有龍麼良久勞而無功乃有省

師在雲居作燈頭見僧說泗洲大聖近在楊州出現有設問曰即是泗洲大聖為什麼却向楊州出現

師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後僧舉似蓮華峯祥庵主主大驚曰雲門兒孫猶在中夜望雲居拜之

上堂寒山云井底生紅塵高峯起白浪石女生石兒龜毛寸寸長若要學菩提但看此模樣良久還知落處也無若也不知落處看看菩提入僧堂去也久立

僧問達磨未傳心地印釋迦未解髻中珠此時若問西來意還有西來意也無

六月雨淋淋寬其萬姓心

恁麼則雲散家家月春來處處花

曰脚跟下到金剛水際是多少僧無語

乃曰祖師西來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薦所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既是祖師西來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對眾忉忉珍重

上堂晨雞報曉靈粥後天便明燈籠猶瞌睡露柱却惺惺復曰惺惺直是惺惺歷歷直是歷歷明朝後日莫認奴作郎珍重

示眾天晴蓋却屋趂閑刈却禾輸納王粗了鼓腹自高歌

僧問德山入門便棒猶是起模𦘕樣臨濟入門便喝未免揑目生花離此二途未審洞山如何為人

師曰天晴久無雨近日有雲騰

他日若有人問洞山宗旨教學人如何舉似

園蔬枯槁甚擔水潑菠稜

僧問如何是離聲色句

南贍部洲單越

恁麼則學人知恩不昧也

四大海深多少

師一日不安上堂辭眾述法身頌曰

參禪學道莫茫茫問透法身北斗藏余今老倒尫羸甚見人無力得商量

唯有[A3]钁頭知我道種松時復上金剛

言訖而寂

贊曰

絕羅籠  沒巴鼻
立玄關於新豐洞前
闡化機於筠陽城裏
就文殊鈎頭脫去  入獰龍窟宅誰敢保明伊
答泗洲轉語顢頇  作雲門兒孫未暇打得儞
和塵磨古鏡  黃樓前鸚鵡洲
入水見長人  瞎驢脚下金剛際
學菩提看石女生兒
辨奴郎要燈籠瞌睡
蓋屋輸官都了辨  唱歌鼓腹恣樂昇平
參禪學道莫商量  荷[A4]钁栽松且圖遊戲
翻身藏北斗  未是良謀
擔水潑菠稜  錯明宗旨

離聲色句謾云北單越南瞻部洲直饒謾得者僧難謾自[A5]

雲居舜禪師

師諱曉舜嗣洞山瑞州人姓胡氏初參洞山一日武昌行乞首謁劉居士士高行為時所敬意所與奪莫不從之師時年少不知其飽參頗易之士曰老漢有一問若相契則開疏如不契請還山遂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黑似漆

磨後如何

照天照地

士長揖曰且請上人還山拂袖入宅

師懡㦬而回山問師言其事山曰儞問我與儞道

師理前問山曰此去漢陽不遠

師進後語山曰樓前鸚鵡洲師有省

師住廬山栖賢槐都官守南康因私忿民其衣大覺璉曾入師室聞師還俗遣人取至淨因以正寢居之覺處偏室仁宗數召覺入內竟不言師事

偶一日嘉王取旨出淨因飯僧見覺侍師旁甚恭回奏仁宗召對便殿見之歎曰道韻奇偉真山林達士於扇上書曰賜曉舜依舊為僧特旨再住栖賢仍賜紫衣銀鉢

師退栖賢時以二力舁轎至羅漢寺二力曰既不是我院長老不能遠去弃轎而回

暨師再住令人先慰二夫曰儞當時做得是但安心不必疑懼

師入院上堂曰無端被譖枉遭迍半年有餘作俗人今日再歸三峽寺幾多懽喜幾多嗔

上堂夾山道閙市門頭識取天子百草頭上薦取老僧雲居即不然婦搖機軋軋兒弄口喎喎

師常譏天衣說葛藤禪一日懷遷化師於法堂上曰且喜葛藤樁子倒了也

秀圓通在會中作維那每見呵罵謂同列曰我須與者老漢理會一上及夜參又罵秀厲聲出眾曰豈不見圓覺經中道

師遽曰久立大眾伏惟珍重便歸方丈

秀曰者老漢通身是眼罵得懷和尚也

上堂諸方有弄虵頭撥虎尾跳大海劒刃裏藏身雲居者裏寒天熱水洗脚夜間脫襪打睡早朝旋繫行纏風吹籬倒喚人夫劈篾縛起

上堂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蝦蟇蚯蚓各有窟穴烏鵲鳩鴿亦有窠巢正當與麼時為甚麼人說法良久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上堂雲居不會禪洗脚上床眠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

師一日舉鹽官和尚喚侍者將犀牛扇子來因緣拈曰三伏當時正須扇子為侍者不了事雖然如是鹽官太絮何不大家割捨侍者當時若見鹽官道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便向道[A6]已颺在榼𣜂堆頭了也

贊曰

艱棘中來  靈明不昧
凌霄漢深院脩筠  傲雪霜古巖寒檜
身歸三峽寺  添五老畿多嗔
脚跨鸚鵡洲  撲古鏡百雜碎
婦搖機軋軋  閙市頭識天子未真
兒弄口喎喎  百草上薦老僧不會
通身是眼  喜天衣懷倒了葛藤樁
平地生堆  笑槐都官枉入民衣罪
洗脚脫襪打睡  初無出格生涯
喚人劈篾縛籬  也是尋常家計
鳥鵲巢窠蝦蟇窟穴  堅密身出現塵中
冬瓜儱侗瓠子曲彎  祖師禪逈超言外
弄虵頭撥虎尾  聽諸方劒刃裏露影藏身
破扇子潑犀牛  謂鹽官糞堆頭成團作塊

道韻奇偉得山林達士之名合浦珠還走蛟盤了無瑕纇

大覺璉禪師

師嗣泐潭諱懷璉漳州陳氏子母夢僧伽而生因小字泗洲師造泐潭法席投機印可師事之十餘年去遊廬山掌記圓通訥處仁宗召訥訥倦奏師代有旨住淨因召對化成殿問佛法大意稱旨賜大覺

後遣中使問曰才去竪拂人立難當

師以頌回奏曰

有節非干竹三星繞月宮

一人居日下弗與眾人同

帝覧大悅又召對便殿賜羅扇題元寂頌與師問答詩頌書以賜之凡十七篇至和中乞歸老山中進頌曰

六載皇都唱祖機兩曾金殿奉天威

青山隱去忻何得滿篋唯將御頌歸

帝和頌不允宣諭曰山即如如體也將安歸乎再住京國且興佛法

師再進頌謝曰

中使宣傳出禁圍再令臣住此禪扉

青山未許藏千拙白髮將何補萬機

霄露恩輝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

堯仁況是如天闊應任孤雲自在飛

帝賜龍腦鉢師謝恩了捧鉢曰吾法以壞色衣以瓦鐵器此鉢非法遂焚之中使回奏上加歎不[A7]

僧問聖君御頌親頒賜和尚將何報此恩

師以手托地曰恁麼則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半尋拄杖攪黃河

開堂僧問諸佛出世利濟羣生猊座師登將何拯濟

山高水闊

花發無根樹魚跳萬仞峯

新羅國裏

慈舟不棹清波上劒峽徒勞放木鵝

脫却衣裳臥荊棘

人將語試

慣得其便

僧撫掌曰更𨁝跳

上堂文殊寶劒得者為尊乃拈拄杖曰淨因今日恁麼直得千聖路絕雖然如是猶是矛盾相攻不犯鋒鋩如何運用良久野蒿自發空臨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治平中上疏乞歸進頌曰

千簇雲山萬壑流歸心終老此峯頭

餘生願祝無疆壽一炷清香滿石樓

英宗留之不可詔許自便師渡江留金山西湖四明守以育王迎至韶九峯作勸請疏四明人相與出力建閣藏所賜詩頌榜曰宸奎

東坡知杭以書問師曰承要作宸奎閣謹以撰成衰朽廢學不知堪上石否見參寥說師出京英廟賜手詔其略曰任性住持者不知果有否如有切請錄示全文欲添此一節

師終藏而不出逮委順後獲於篋笥師以佛國白造蒙堂處之後世叢林因取法焉師住育王作逸老堂

贊曰

家近榑桑國  波斯耳帶環
謂漳泉匾頭  灼然心毒
說泗洲入夢  莫被人謾
羅萬象於胸中  風雷陟頓
吐片言於舌上  錦繡斕班
澄散聖虎頭關  笑収虎尾
焚銀璫使龍腦鉢  喜動龍顏
拈將拄杖攪黃河  報恩有分
脫却衣裳臥荊棘  濟物何慳
尊道德不忘韋布之交  讓舜老夫身居正寢
為佛法代赴紫泥之詔  使訥圓通名播塵寰
江燕初歸不見人  文殊劒鋒鋩太露
野蒿自發空臨水  千聖路蹈斷應難
錦帳鋪花  得蘇內翰雄文壯觀宸奎閣
囊錐脫頴  為韶九峯一疏來住育王山
屋縛歎根椽  令大地人蒙居養正
雲披三事衲  學住山翁逸老投閑
就梅影肱枕胡床  斫額望明月
破竹陰屨穿苔徑  倚檻看狂瀾

青出藍青於藍欲窮端的意幽鳥語綿蠻

天衣懷禪師

師諱義懷嗣雪竇永嘉陳氏子世以漁為業母夢星隕于屋除及產多吉祥兒稚坐父船尾漁得魚付師貫師不忍私投江中父怒笞詬甘甜之不以介意長遊京師依景德寺為童行天聖中試經得度謁金鑾善葉縣省皆不契由洛抵龍門復至都下欲繼宗風意有未決忽遇言法華撫師背曰雲門臨濟

東遊至姑蘇禮明覺於翠峯入室次覺曰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師擬議覺打出如是者數四

尋為水頭因汲水檐折忽悟作投機頌曰一二三四五六七萬仞峯前獨足立

奪得驪龍頷下珠一言勘破維摩詰

覺捬几稱善

出世鐵佛上堂譬如鴈過長空影沈寒水鴈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異類中行不用續鳧截夷岳盈壑放行也百醜千拙収來也攣攣拳拳用之則敢與八大龍王鬪富不用都不直半文錢

參次住平江薦福接冲本秀夫後榜方丈曰烹金爐

楊無為贊曰

冲本秀夫四碧眼胡

中間坐者烹金之爐

上堂夫為宗師須是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遇賤即貴遇貴即賤驅耕夫之牛令他苗稼豐登奪飢人之食令他永絕飢虗遇賤即貴握土成金遇貴即賤變金為土老僧亦不驅耕夫之牛亦不奪飢人之食何謂耕夫之牛我何用飢人之食復何飡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變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倫雖然如此打破大散關幾箇迷逢達磨

上堂須彌頂上不扣金鐘畢鉢巖前無人聚會山僧倒騎佛殿諸人返著草鞋朝遊檀特暮到羅浮拄杖針筒自家収取

上堂夜來寒霜凜冽黃河凍結[A8]陝府鐵牛腰折盡道女媧煉石補天爭奈西天一缺如今欲與他補却又恐大地人無出氣處且留者一竅與大地人出氣

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長江無六月

見後如何

一年一度春

上堂蜀魄連宵呌鵽鳭終夜啼圓通門大啟何事隔雲泥

辭世曰紅日照榑桑寒雲封華嶽三更過鐵圍拶折驪龍角瑠璃雙磵月分破翡翠十峯雲掃開乃天衣境也

贊曰

笑花正眼  立雪元樞
早往京師試經  駕三車自鞭觳觫
長就翠峯養聖  奏九成日樂鶢鶋
巨口吞鈎  颺下知幾赤梢鯉
精金躍冶  不祥是四碧眼胡
寒水一匳清  印長空沈鴈影
匾擔兩頭折  抉驪頷奪明珠
眼有瞳人  初不在握土成金驅耕奪食
身行異類  又何須夷嶽盈壑截續鳧
徹骨貧窮  敢與龍王鬪富
一言勘破  豈容摩詰名模
教人返著鞋  暮到羅浮朝遊檀特
被僧輕捬背  急尋明覺遠到姑蘇
半夜霜寒  結黃河凍[A9]陝府䥫牛腰折
一年春到  引牛頭見四祖枯木花敷
鵽鳭啼夜蜀魄吟霄  圓通門大啟扄鑰
翡翠掃雲琉璃分月  天衣境巧𦘕成圖
出林師子  歷塊神駒

走過䥫圍尋不得趙州東壁掛葫蘆

圓照本禪師

師嗣天衣諱宗本常州管氏子初見天衣室中問師即心是佛時如何

師曰殺人放火有甚麼難於是名顯

元豐間李漕使復圭命師開法瑞光法席日盛杭州守陳公襄以承天興教二剎命師擇居蘇人留之益甚又以淨慈堅請移文諭道俗曰借師三年為此植福不敢久占道俗始從

元豐五年神宗下詔闢相國寺六十四院為八禪二律六召師為慧林第一祖既至遣使問勞翌日召對[1]廷和殿問道賜坐師即跏趺帝問卿受業何寺

奏曰承天永安帝大悅賜茶即舉盞長吸又蕩撼之帝喜其真喻以方興禪宗宜善開導

奏曰陛下知有此道如日照臨臣豈敢自怠即辭退

帝目送之謂左右曰真福慧僧也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韓信臨朝底

中下之流如何領會

伏屍萬里

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三皇塚上草離離

上堂頭圓像天足方似地古皃稜層丈夫意氣趯倒須彌踏翻海水帝釋與龍王無著身處乃拈拄杖曰却來拄杖上回避任汝神通變化究竟須歸者裏卓拄杖一下

元祐元年以老求歸得旨任便雲遊州郡不得抑令住持擊鼓辭眾曰本是無家客那堪任便遊順風加櫓棹船子下楊州

既出都城王公大臣送者車騎相屬師臨別誨之曰歲月不可把翫老病不與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為聞者莫不流涕其真慈善導感人如此晚居蘇之靈巖示寂後門弟子塔全身於寺之左

贊曰

真福慧僧  稟丈夫氣
倚烏藤古貌稜稜  發清談春風亹亹
到南泉不疑地  攀噲蹈鴻門
窮少室濫觴源  韓信臨朝底
蹈翻大海  聽龍王改宅他方
踢倒須彌  使帝釋容身無地
圓照堂前光皎皎  揭示祖師心
三皇塚上草離離  漏洩東君意
垂一機指人活路  大用雷奔
借三年植福此  惡聲鼎沸
一錫晚歸林下  輦寺無心宿斷雲
七絃高掛壁間  裏臺有月飜秋水

即心即佛殺人放火有甚麼難到船子下楊州因甚麼感人流涕

圓通秀禪師

師嗣天衣諱法秀秦州人俗姓辛母夢老僧投宿乃有娠先是麥積山有老僧與應乾寺魯和尚善每欲從魯遊方魯老之既去乃曰他日當尋我竹鋪坡前俄有兒生其所往觀之兒為一笑三歲願隨魯歸十九試經得度勵志講肄習圓覺華嚴妙入精義

聞無為鐵佛懷禪師法席盛徑往參禮懷問座主講甚麼經

華嚴

華嚴以何為宗

法界為宗

法界以何為宗

以心為宗

心以何為宗師無語

懷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汝當自看必有發明

後聞僧舉白兆問報慈云情生智隔想變體殊情未生時如何慈云忽悟直到方丈陳所證

懷曰汝真法器吾宗異日在汝行矣

師服勤八年懷推為導首出世四面後住本山上堂少林九年冷坐却被神光如今玉石難分只得麻纏紙裹還會麼笑我者多哂我者少示眾山僧不會解說大都應箇時節相喚喫椀湯茶亦無祖師妙訣禪人若也未相諳蹈著秤鎚硬似鐵上堂寒雨細朔風高吹砂走石拔木鳴條諸人盡知有且道風作何色若識得去許儞具眼若也不識莫恠相謾

僧問不離生死而得涅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師曰赤土塗牛嬭

謝師答話

儞話頭道什麼僧擬議師便喝

師嚴冷叢林號為鐵面李伯時𦘕馬入神師勸曰當想入馬腹中矣李有省因令改𦘕觀音李從之

山谷好作艶詞人爭傳之師呵之谷笑曰又當置我於馬腹中耶

師曰公作艶詞以蕩人心不止馬腹正恐生泥犂中耳谷驚愕乃止

贊曰

靡羈束  何彳亍
麥積山夢裏飜身  竹鋪坡笑中含毒
頂門眼正  等天地若浮漚
魏闕心遊  以江湖為桎梏
悟報慈情生智隔  冷汗通身
指華嚴法界心宗  狂花眩目
玄中自得  幾星沙善解玉連環
妙處不傳  一蟻絲巧穿珠九曲
赤土塗牛嬭  入佛魔命若懸絲
生鐵褁面皮  辨龍蛇機如嚙鏃
金鎚影動輪掌上  圭角稜稜
寶劒光寒挂眉間  鋒鋩簇簇
𦘕神駒得妙處入馬腹  喚醒李龍眠
作艶詞惑亂人陷泥犁  霍殺黃山谷
烹天衣紅爐裏  未辨金鍮
坐少林深雪中  難分石玉

巧說不會應時節喫椀湯茶又何曾雨解吹砂風能

大通本禪師

師諱善本嗣圓照穎人董仲舒之後弱冠博極群書無仕䆠意往京師試經得度參圓照於瑞光悟旨出世雙林次住淨慈神考聞其名有詔住上都慧林賜大通號

上堂曰上不見天下不見地畐塞虗空無處回避為君明破即不中且向南山看鱉鼻擲拄杖下座

僧問寶塔元無縫如何指示人

煙霞生背面星月遶簷楹

如何是塔中人

竟日不知清世事終年坐斷白雲鄉

向上更有事也無

太無厭生

上堂僧問若論此事譬如兩家著碁學人上來請師一著

早輸了也

近前無路也

師卓拄杖一下爭奈者箇何

只如黑白未分時又作麼生曰且饒一著

僧問百尺竿頭如何進步

便恁麼去又作麼生

百雜碎

僧問九夏賞勞即不問從今向去事如何

光剃頭淨洗鉢

謝師指示

滴水難消

贊曰

併息諸緣  單明自[A10]
仰面不見天  低頭不見地
優入聖域  透雲門胡餅之機
博綜羣經  抱仲舒絳帷之志
烟霞生背面  無縫塔勉強名模
黑白未分時  一局棊顢頇指示
百尺竿頭輕進步  嶮似懸崖
九夏堂中光剃頭  難消滴水
直鈎有香餌  入滄海釣金鰲
兩眼沒瞳人  向南山看鱉鼻
竟日不知清世事  髑髏識未全
長年坐斷白雲鄉  聖凡心猶欠洗
碧梧陰合  穩慧林祥鳳之巢
白雨聲喧  奮南宕老龍之臂

沒巴鼻處拋出八稜槌畐塞虗空使大地人無處回避

雪峰慧禪師

師諱思慧嗣大通錢塘人俞氏子上堂布大教綱摝人天魚護聖不似老胡拖泥帶水只是見兔放鷹遇麞發箭乃高聲召大眾曰

上座昔日藥山早晚不參動經旬月一日大眾纔集山便歸方丈諸禪德彼時佛法早自淡薄論來猶較些子如今每日鳴鐘陞堂忉忉怛怛地問者口似紡車答者舌如霹靂總似今日靈山慧命殆若懸絲少室家風危如累卵又安得箇慨然有志扶竪宗乘底衲子出來喝散大眾非唯耳邊靜辨當使正法久住豈不偉哉如或捧上不成龍山僧倒行此令以拄杖一時趁散

上堂南詢諸友踏破草鞋絕學無為坐消日月凡情易脫聖解難忘但有纖毫皆成滲漏可中為道似地擎山應物現形如驢縱無計較途轍[A11]已成若論相應轉沒交涉勉諸仁者莫錯用心各自歸堂更求何事

上堂一法若通萬緣方透拈拄杖曰者裏悟了提拄杖海上橫行若到雲居山頭為我傳語雪峯和尚

上堂一切法無差雲門胡餅趙州茶樓前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慚愧太原孚上座五更聞𦘕角天曉弄琵琶喝一喝

僧問古殿無燈時如何

東壁打西壁上堂云眼睫橫亘十方眉毛上透青天下徹黃泉且道鼻孔在什麼處良久

贊曰

雲門八世孫  叵把門墻闢
垂一機平地上波濤
示一境嶮崖中妙密
羅龍打鳳  藕絲網密布縵天
獵兔射麞  蒿枝箭硬教中的
口似紡車舌如霹靂  雪峯門下掘窖深埋
身如累卵命若懸絲  靈鷲山前槌胸呌屈
學無為坐消日月  渡水覔魚蹤
詢諸友蹈破草鞋  過山尋蟻跡
萬緣未透  徒勞拈拄杖海上橫行
一法無差  且聽落梅花江城狼籍
笑嵩山滿庭立雪  小魚吞大魚
住破院古殿無燈  東壁打西壁
聖解凡情絕纖毫無滲漏  途轍上轉見岐分
眉毛眼睫互十方透青天  鼻孔中元無氣出
徹骨風流  無人企及
錢塘江上弄琵琶  黃樓前吹玉笛
千峯萬峯鎻寒碧

月堂昌禪師

師嗣雪峯慧諱道昌寶溪吳氏子上堂云未透祖師關千難與萬難既透祖師關千難與萬難未透時難則且置既透了因甚却難放下笊籬雖得價動他杓柄也無端

上堂云與我相似共我無緣打翻藥銚傾出爐煙還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間是幾年

師住玉几冷泉塔于南山

真歇和尚住徑山時行化寶溪到師家中見乃母歇以手摸其腹人訝之歇曰我重婆子者裏出一員古佛

贊曰

寶溪寶  非常寶
鯨吞水露出珊瑚枝
龍躍淵打失驪珠顆
辨真贗  撞著瞎波斯
較重輕  迷逢胡達磨
鋪陳玉几瞿曇舍利  寂寂無聞
拋擲冷泉靈鷲山王  忙忙尋討
祖師關寒光射透  見笊籬杓柄脫體現成
大還丹冷𦦨一揮  把藥銚爐烟盡情傾倒
當場定價  壓隋候照乘不直分文
韞櫝藏諸  咲趙國連城甘為死貨
老娘肚裏苦他人捫摸  愛同古佛放光
無星秤子等銖兩分明  不被先師謾了

白玉鞭擊碎覔無蹤聽千古萬古南宕山前草離離日杲杲

雲門至此九世共一十四人

溈仰宗

溈山大圓禪師

師諱靈祐嗣百丈福州趙氏子初參百丈侍立次夜深丈曰看爐中有火否

師撥之曰

丈起身深撥得少火舉而示之曰汝道無者箇𮋽

師大悟禮謝陳所見丈曰此是暫時跂路耳經云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A12]己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只是無虗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具足汝今既爾善自護持

師摘茶次謂仰山曰終日摘茶只聞子聲不見子形仰撼茶樹

師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體

仰曰未審和尚如何師良久

仰曰和尚只得其體不得其用師曰放子三十棒

雲巖來師問聞汝久在藥山是否巖曰

師曰如何是藥山大人相

巖曰涅槃後有

師曰如何是涅槃後有

巖曰水洒不著巖却問師百丈大人相如何

師曰巍巍堂堂煒煒煌煌聲前非聲色後非色蚊子上鐵牛無儞下觜處

劉鐵磨來師曰老牸牛汝來也

磨曰來日臺山大會齋和尚還去麼師乃放身作臥勢磨便出去

師睡次見仰山來師便面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

師起曰我適來得一夢儞試為我原看仰度一盆水師便洗面

少頃香嚴至師曰我適來得一夢寂子為我原了汝更為原看嚴點一盞茶來

師曰二子神通過於鶖子

師泥壁次李軍容具公裳至師背後端笏而立師回首見便側泥盤作接泥勢李轉笏作進泥勢師拋泥盤同歸方丈

僧問不作溈山一頂笠無由得到莫窯村如何是溈山一頂笠

師喚曰近前來僧近前師與一蹈

上堂老僧百年後向山下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左脅書五字曰溈山僧某甲當恁麼時喚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又是溈山僧畢竟喚作什麼仰作禮而退仰山夏末問訊師師曰子一夏不見上來在下面作何所務

某甲在下面鋤得一片畬下得一籮粟

師曰子今夏不虗過

仰却問師和尚一夏作得箇甚麼師曰日中一食夜後一寢

仰曰和尚今夏亦不虗過道了乃吐舌

師曰寂子何得自傷[A13]己命

贊曰

蠱毒家  滅胡種
心無半點淳  肉有千斤重
被大雄挾火  活換眼睛
引寂子撼茶  全彰體用
轉身猶不會  徒然要軍容進泥
瞌睡幾曾醒  倔強使香嚴原夢
鋤畬兒下得一籮粟  怪九旬不見上來
做笠僧行到莫窯村  喫一蹈不勝皇恐
書名脅左  誰云不是大溈僧
放臥身時  我疑去捉臺山供
先師大人相  眾皆知煒煒煌煌
本色住山翁  初不在儱儱侗侗

別立玄風闡化機雖古路斷惜未紀斯文之正統

仰山智通禪師

師諱慧寂嗣溈山韶州葉氏子師辭親遊方日人有戱之者於師扇上題曰寂子去行脚諸魔使誰滅

師續曰龍生虵腹中借他十箇月人皆異之蓋師出屠門諸魔或曰猪毛

初參耽源[A14]已悟玄旨源謂師曰國師當時傳得六代祖師圓相共九十七箇授與老僧曰吾滅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彌到來大興此教次第傳授毋令斷絕我今付汝汝當奉持遂將本付師師一覧便火却

源一日問師前來諸相甚宜秘惜

當時看了便燒却也

源曰吾此法門無人能會唯先師及諸祖諸大聖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燒之

師曰某甲一覽便知其意但用得不可執本也

源曰雖然如此於子即得後人信之不及

師曰和尚若要重錄不難即重集一本上呈且無遺失

源曰

師參溈山次師問如何是真佛住處

溈曰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𦦨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師大悟自此執侍十五年

師為直歲作務歸溈問甚麼處來

師曰田中來

溈曰田中多少人師插鍬叉手而立

溈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鍬便行

一日隨溈遊山到磐石上坐師侍立忽鴉銜一紅柿落在面前溈拾得與師師接洗了度與溈溈云子甚處得來師曰此是和尚道德所感

溈曰子也不得無分即分半與師

溈問師忽有人問汝作麼生祗對

師曰東寺師叔若在某甲不致寂寥

溈曰放汝一箇不祗對罪師曰生之與殺只在一言

溈曰不孤汝見別有一人不肯

師曰阿誰

溈指露柱云者箇

師曰道什麼

溈亦曰道什麼

師曰白鼠推遷銀臺不變

師夢入彌勒內院堂中諸位皆足惟第二座空師就坐有一尊者白槌曰今當第二座說法

師起白槌曰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諦聽諦聽眾皆散去

及覺舉似溈溈曰[A15]已入聖位師便禮拜

香嚴有發明偈溈聞得此子徹矣

師曰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

師後問嚴見和尚贊師弟發明頌儞試舉看

嚴乃舉師曰此是宿習記持而來若有正悟別更說看

嚴又舉去年貧未是貧語師曰如來禪許吾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

嚴又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師報溈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

南塔湧謁臨濟後歸侍師師曰汝來作什麼

湧曰禮覲和尚

師曰還見和尚麼

湧曰

師曰和尚何似驢

湧曰某甲見和尚亦不似佛

師曰若不似佛似箇什麼

湧曰若有所似與驢何別

師大驚曰凡聖兩忘情盡體露吾以此驗人[A16]已二十年無决了者子保任之

師每指謂人曰此子肉身佛也

贊曰

鎮海珠  毒龍囝
十月借虵腹出生  一顆落蛟盤圓轉
近前叉手  單傳向上之機鋒
思盡還源  拶出無窮之靈焰
兜率第二座說法  白槌處嚇得魂飛
南山大有人刈茅  拔鍬去何曾夢見
道德所感  [A17]烏鴉銜柿盤石坐分
生殺在言  白鼠推遷銀臺不變
焚却諸圓相  使耽源懊惱尊懷
遇著小釋迦  被胡僧塗糊當面
喚沙彌印香嚴會得祖師禪
何似驢引南塔拔出吹毛劒

得人憎處只許他家父子知然萬古徽猷縱佛手亦難掩

南塔湧禪師

師諱光湧嗣仰山[A18]豐城人章氏子母乳之夕神光照室廐馬皆驚因以光湧名之少俊敏依仰山剃度發明大事

僧問文殊是七佛之師文殊還有師否

師曰遇緣即有

如何是文殊師師竪起拂子

僧曰莫只者便是麼師放下拂子

如何是妙用一句

師曰水到渠成

真佛住在何處

師曰言下無相也不在別處

清化付參次從何而來

鄂州

鄂州使君名什麼

化下不敢相觸

此地通不畏

大丈夫何必相試

師囅然而笑遂印可集雲峯下大禪佛傳燈具載

贊曰

光騰乳室  劒隱豐城
電翻空淵龍起蟄  駒墮地厩馬羣驚
謁臨濟生死猶昨夢
見仰山凡聖兩忘情
忽爾大驚  怪人前指謂肉身佛
囅然而笑  知化下敢觸使君名
獨露真常  雲收月現
全彰體用  水到渠成
南塔影中文殊師  錯豎拂子
集雲峯下大禪佛  悞喚師兄
一再次覧東平鏡  塵埃滿面
二十年咲驗人眼  𣤩瞎無睛

言下無相則固是不在別處然真佛所住窮伎倆到底難明

芭蕉清禪師

師諱慧清嗣南塔新羅人也師謂眾曰我十八上到仰山見南塔上堂曰汝等諸人若是箇漢從娘肚裏屙出來便作師子吼解好麼我於言下歇得身心便住五載

示眾云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

僧問如何是提婆宗

師曰赤幡在左

如何是達磨西來意

師曰獨自恓恓暗渡江

賊來須打客來須看忽遇客賊俱來時如何

師曰屋裏有緉破草鞋

只如破草鞋還堪受用也無師曰汝若將去前凶後不吉

上堂如人行次忽遇前面萬丈懸崖背後野火來逼兩畔荊棘林若向前則墮坑落塹若退後則野火燒身若轉側又被荊棘林礙當恁麼時作麼生免得若也免得合有出身之路若也免不得墮身死漢

僧問不問二頭三首請師直指本來面目師默然正坐

如何是吹毛劒

進前三步

用者如何

退後三步

北斗裏藏身時如何

九九八十一

會麼

不會

一二三四五

古佛未出興時如何

千年茄子根

出興後如何曰金剛努眼睛

承天確在師會下發明後僧問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時如何

確曰庭臺深夜雨樓閣靜時鐘

為什麼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確曰管筆能書片舌解語

贊曰

脚頭未跨船舷  參徧大唐諸祖
竪提婆宗奪外道赤旛回
答西來意貶達磨渡江去
拄杖子一生與奪  未甞敲出玉麒麟
娘肚裏十月出生  幾曾吼作金師子
前凶後不吉  破草鞋難得受用時
退火進深坑  荊棘林那有出身路
新羅人難辨語  當的帝都丁
北斗裏穩藏身  一二三四五
兩口一無舌  看臨溪打開石鎻兩頭搖
雜毒深入心  致承天吐出庭臺深夜雨
默然正坐  本來面不在二頭
用者如何  吹毛劒豈拘三步

青出於藍青於藍信溈仰兒孫鸞翔鳳舞

芭蕉徹禪師

師諱繼徹嗣芭蕉清廣西人也初謁風穴穴問如何是正法眼

泥彈子穴異之

後參芭蕉見上堂有云兩口一無舌即是吾宗旨豁然大悟

僧問如何是深深處

石人開石戶石鎻兩頭搖

如何是臨溪境曰有山有水

寂寂無依時如何

未是納僧分上事

如何是納僧分上事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有一人不舍生死不證涅槃師還提携否

不提携

為什麼不提携

臨溪粗識好惡

示眾曰昔日如來於波羅奈國梵王請轉法輪如來不[A19]已而[A20]有屈宗風隨機逗教遂有三乘名字流傳於天上人間至今光揚不墜若據祖宗門下天地懸殊上上根機頓超不異作麼生是混融一句還有人道得麼若也道得有參學眼若道不得天寬地窄

示眾眼中無翳空裏無花水長船高泥多佛大莫將問來我也無答會麼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偈云

芭蕉的旨不掛唇齒

木童唱和石女側耳

贊曰

人面虵  利刃蜜
閑行坐自要誇張  識好惡人信不及
泥彈子作正法眼  豈知老風穴綿褁蒺蔾
茄子根應古佛機  不學先芭蕉錦包特石
混融句地窄天寬  臨溪境山深水碧
遇衲僧問涅槃生死  要提携且待驢年
斥瞿曇說頓漸偏圓  屈宗風卒無了日
西來意  貼肉衫汗透千重
宗門事  脚跟下泥深三尺
木童唱和石人側耳  潑宗旨誰肯挂唇
眼中沒翳空裡無花  閑言語不勞拈出

人皆謂溈山五世到師寂爾無傳殊不知萬仞門墻擬登者銀山䥫壁

溈仰宗至此五世

法眼宗

清涼法眼禪師

師諱文益餘杭魯氏子祝髮詣開元覺律師受具戒及覺盛化四明師往習毗尼工文章覺奇之目為吾門之游夏也

師以玄機一發雜務俱捐振錫南邁抵福州初見長慶無所契悟與進修輩擬之湖外既發值雨少憩城西地藏入堂見藏坐地爐問師此行何之

行脚去

行脚事作麼生

不知

不知最親三人附火因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藏又曰山河大地與自[A21]是同是別

修曰

藏竪兩指熟視之兩箇便起去

雨霽辭行藏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乃指庭下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

師曰在心內

行脚人著甚來由安塊石在心頭耶

師窘無以對遂放包俱求決擇近月餘呈見解說道理藏曰佛法不是恁麼

某甲到此辭窮理絕也

藏曰若論佛法一切見成師大悟出世臨川崇壽一香為藏拈

僧子方者問曰公久親長慶乃嗣地藏何哉

師曰以不解長慶說萬象之中獨露身故方舉拂子示之

師曰撥萬象不撥萬象

方曰不撥萬象

師曰獨露身𡁠

方曰撥萬象

師曰萬象之中𡁠方於是悟旨

二僧參次師指簾二僧齊去捲師曰一得一失

示眾云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若有一絲頭即是一絲頭

金陵報恩則初參青峯如何是學人自[A22]

峯曰丙丁童子來求火

不契見師師問甚處來

青峯師曰青峯有何言句

則舉前話師曰上座作麼生會則曰丙丁屬火而更求火如將自[A23]己求自[A24]

師曰與麼會又爭得

則曰某甲只恁麼未審和尚如何

師曰你問我與你道

則理前問師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則乃悟

僧問如何是學人一卷經

師曰題目分明

師與李王論道次因看牡丹王命作頌即曰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艶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王聞開悟

師有偈曰

幽鳥語如篁柳搖金線長

雲歸山谷靜風送杏花香

永日蕭然坐澄心萬慮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言百法明門乃唯識綱宗也

贊曰

幼發玄機  遍行尋訪
小乘根拋弃覺闍梨
惡冤家撞著琛和尚
安片石寸心內  當機擊碎猶涉廉纖
露全身萬象中  盡力扶持依然鹵莾
指二僧捲簾去  得失未分明
勘童子求火來  是非難定當
如篁語幽鳥  山林意別是風標
擁毳對芳叢  牡丹詩竊誰體樣
是曹源一滴水  蟲禦木偶爾成文
問學人一卷經  蠅鑽紙全無趣向
唯心唯識  石頭城路列千差
無法無人  通玄峯雲橫疊嶂

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到者裏百法明門只宜収抗

天台韶國師

師諱德韶嗣法眼處州龍泉陳氏子幼依龍歸寺得度十八受具去謁龍牙雄雄之尊因甚麼親近不得

牙曰如火與火

師曰忽遇水來又作麼生

牙曰汝不會我語

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

牙曰合如是師不諭旨再請誨

牙曰道者汝向後自會去

師後於通玄峯澡浴忽省遂焚香望龍牙禮拜曰當時若說向我今日決定罵也

見疎山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山曰左搓芒繩縛鬼子

不落古今請師說

不說

為甚不說

箇中不辨有無

師今善說山駭之

如是參五十四員知識後謁法眼眼一見深器之師倦於參請但隨眾而[A25]

一日眼上堂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眼曰是曹源一滴水

師大悟於座下遂白眼眼曰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

自是諸方異唱古今玄鍵與之決擇不留微跡乾祐元年忠懿王嗣位遣使迎之申弟子禮

示眾古聖方便猶若河沙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斯乃無上心印至妙法門我輩稱祖師門下客合作麼生會祖師意若言風幡不動汝心妄動若言不撥風幡就風幡處通取若言風幡動處是甚麼若言附物明心不須認物若言色即是空若言非風幡動應須妙會與祖師意旨了沒交涉既不許如是會諸上座便合知悉者裏悟去何法門而不明雖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若不如此設經塵劫空自勞神無有是處

住通玄峯有偈云

通玄峯頂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眼聞乃曰只此一偈可起吾宗

示眾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又曰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絲毫參差事無不通理無不備良由一切語言一切三昧橫竪深淺隱顯去來是諸佛實相門只貴如今一時驗取珍重又曰言發非聲色前不物始會天下太平大王長壽久立

僧問古德道登天不借梯遍地無行路如何是登天不借梯

師曰不遺絲髮地

如何是遍地無行路

師曰適來向儞道什麼

法眼寶印和尚親傳未審今日一會分付何人

師曰鼕鼕鼓一頭打兩頭鳴問古者道敲打虗空鳴殻殻石人木人齊應諾六月降雪落紛紛此是如來大圓覺如何是敲打虗空底師曰崑崙兒著鐵袴打一棒行一步

恁麼則石人木人齊應諾

師曰儞還聞麼

飲光持釋迦丈六衣在雞足山待彌勒下生將丈六之衣披千尺之身應量恰好只如釋迦身長丈六彌勒身長千尺為復是身解短耶衣解長耶

師曰汝却會明拂袖而出

師曰小兒子山僧若答汝話不得當有因果汝若不是吾當見之

明歸七日嘔血浮光和尚勸曰汝速去懺悔明至方丈悲泣曰願和尚慈悲許某甲懺悔

如人倒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

明又曰若許某甲懺悔終身給侍

師為出語曰佛佛道齊宛爾高低釋迦彌勒如印印泥

有傳天台教義寂者乃螺溪是屢言于師智者之教年紀濅遠慮多散失今新羅國其本甚備自非和尚慈力其孰能致之乎師聞于王遣使航海傳寫備足而回迄今盛行于世矣

贊曰

心法雙忘  乾坤獨步
登天不借梯  遍地無行路
機翻石火  爍破石頭城
掌握龍泉  笑出龍歸寺
天蓋地載  苦龍牙疊將餿飯祭閑神
百匝千重  被疎山左搓芒繩縛鬼子
去來隱顯明諸佛實相  要且顢頇
欠剩有無說般若真宗  不妨莽鹵
是曹源一滴水  悟玄機將豌豆作真珠
指通玄滿目山  起吾宗變甜瓜成苦瓠
祖師門下客  辨風幡帶水拖泥
大王長壽人  外聲色拋沙撒土
得法眼親傳寶印  鞔皮鼓兩頭鳴
應木人敲打虗空  崑崙兒著鐵袴
念南嶽天台教乘磨滅  往新羅國繕寫歸
論釋迦彌勒身衣短長  令興教僧嘔血去

諸方異唱古今玄鍵決擇不留蹤不謬為一國之師名喧寰宇

永明智覺禪師

師諱延壽嗣韶國師餘杭王氏子自幼知敬佛乘既冠不茄葷酒日惟一食持法華七行俱下感羣羊跪聽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將屬翠巖參禪師遷止龍𠕋大闡玄化師遂求出家請于朝文穆王從其志禮參為師執勞供眾身惟一布衲

後往天台天柱峯九旬習定有烏類斥鷃巢于衣襵中暨謁國師一見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作佛事惜吾不及見耳

初住雪竇上堂雪竇者裏迅瀑千尋不停纖粟奇巖萬仞無立足處汝等諸人向甚麼處進步

僧問雪竇一徑如何履踐

步步寒華結言言徹底冰又偈曰

孤猿呌落中巖月野客吟殘半夜燈

此景此時誰得意白雲深處坐禪僧

建隆元年忠懿王請入靈隱為第一世明年請住永明為第二世

僧問如何是永明旨

更添香著

謝師指示

且喜沒交涉有偈曰

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僧問學人久在永明為什麼不會永明家風

不會處會取

不會處如何會

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

師著宗鏡錄一百卷播於海外高麗國王覽師言教遣使賷書敘弟子禮又遣僧三十六人問道皆承印記前後歸本國各化一方以開寶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示寂淨慈塔于大慈山

贊曰

一出頭來  風標逈別
弃華亭鎮將  腰佩寶刀
依龍𠕋老僧  身被布衲
誦法華七行俱下  感群羊跪聽座隅
習大定三月方回  有斥鷃巢栖衣襵
天台得片言悟旨  念念幻緣空
乳峯指一路通玄  步步寒花結
迅瀑千尋不停纖粟  探水丈痕深
奇巖萬仞逈絕躋攀  望崖心路絕
牛胎生象子  垂示太分明
碧海起紅塵  家風重[1]滿洩
枕藜床喚回清夢  野客吟殘半夜燈
倚蒲團坐斷白雲  孤猿呌落中巖月
著宗鏡一百餘卷  點䥫成金
印高麗三十六僧  證龜作鱉

潛行密用佛眼亦難窺真精進幢慧日峯前亘百世光明燦發

法眼至此三世師雖印高麗三十六僧然傳燈不載名字機緣茲不及贅

正宗讚終

小師 居涇 焚香拜手稽首謹書于乳峯


校注

[0614001] 廷疑延 [0621001] 滿疑漏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钁【CB】𮣰【卍續】
[A4] 钁【CB】𮣰【卍續】
[A5] 己【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陝【CB】陜【卍續】
[A9] 陝【CB】陜【卍續】
[A10] 己【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己【CB】巳【卍續】
[A13] 己【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烏【CB】鳥【卍續】
[A18] 豐【CB】豊【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己【CB】巳【卍續】
[A22] 己【CB】巳【卍續】
[A23] 己【CB】巳【卍續】
[A24] 己【CB】巳【卍續】
[A25]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