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正宗贊卷第三
曹洞宗
洞山悟本禪師
師諱良价。嗣雲巖。越州諸暨人。姓俞氏。初謁忠國師。問無情說法。不契。後到溈山。山問。聞闍梨曾問國師無情說法。是否。
師云。是。
溈云。試舉看。
師舉了。溈云。我者裏也有些子。只是罕遇其人。
師云。便請。溈以拂子點一點。
師云。請和尚為某甲說。
溈云。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
師云。此間莫有同年慕道者麼。溈令見雲巖。
師辭。直造雲巖。請益前話。巖云。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
師因有省。作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一日。問巖。某甲有餘習未盡。
岩云。汝曾作甚麼來。
曰。聖諦亦不為。
曰。還得歡喜地也未。
曰。歡喜即不無。如糞堆頭拾得一顆明珠。
師辭岩。問。百年後。忽有人問。還邈得和尚真。如何[A1]秖對。
巖良久云。只者是。師沈吟。
巖云。价闍梨。承當箇事。大須審細。
師猶涉疑。後因過水覩影。方得頓悟。作偈云。
切忌從他覔。迢迢與我疎。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示眾云。末法時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驗真偽。有三種滲漏。一見滲漏。機不離位。墮在毒海。二情滲漏。智常向背。見處偏枯。三語滲漏。體妙失宗。機昧終始。
曹山辭次。師授山先雲巖所付寶鏡三昧.五位顯訣畢。山再拜而去。
北院通參次。師上堂云。坐斷主人翁。不落第二見。
通出眾云。須知有一人不合伴。
師云。猶是第二見。通便掀倒禪床。
師云。老兄作麼生。
通云。待某甲舌頭爛。即向和尚道。
後辭師入嶺。師曰。飛猿嶺峻好看。通沉吟。
師云。通闍梨。何不入嶺去。通有省。更不入嶺。
欽山參師。師問。甚處來。
曰。大慈來。
曰。還見大慈麼。
曰。見。
曰。色前見。色後見。
曰。非前後見。師默置。
後山對眾省過。舉前話。乃曰。離師太早。不盡師意。
師頌曰。
枯木花開劫外春。倒騎玉象趁麒麟。
而今高隱千峯外。月皎風清好日辰贊曰。
千里持書不到家。看金鳳宿龍巢。斜月掛夜明簾外。
曹山元證禪師
師諱躭章。嗣洞山。泉州黃氏子。初謁洞山。依止數載。乃辭山。山問。什麼處去。
曰。不變異處去。
曰。不變異豈有去耶。
曰。去亦不變異。遂辭去。止于曹山。學徒雲集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
曰。曹山不如。
出世後如何。
曰。不如曹山。
僧問。如何是枯木裏龍吟。
曰。血脉斷。
如何是髑髏裏眼睛。
曰。乾不盡。乃作偈曰。
枯木龍吟員[1]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
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那辨濁中清。
僧問。清稅孤貧。乞師拯濟。
師召。稅闍梨。稅應諾。
曰。青原白家三盞酒。喫了猶道未沾唇。
僧問。抱璞投師。乞師雕琢。
曰。不雕琢。
曰。為什麼不雕琢。
曰。須知曹山好手。
僧問。如何是和尚眷屬。
曰。白髮連頭戴。頂上一枝花。
師有三種墮。一披毛戴角。二不斷聲色。三不受食。有稠布衲問。披毛戴角是什麼墮。
是類墮。
不斷聲色是什麼墮。
是墮墮。
不受食是什麼墮。
是尊貴墮。
贊曰。
不變異處。掉臂獨行。故鳥道通玄。無人湊泊。
雲居宏覺禪師
師諱道膺。嗣洞山。幽州玉田王氏子。師謁洞山。山問。甚處來。
曰。翠微來。
曰。翠微有何言句示徒。
曰。翠微供養羅漢。某甲問。供養羅漢還來否。曰。你每日噇箇什麼。
山曰。實有此語否。
曰。有。
曰。不虗參見作家來。
一日。山問。甚處來。
曰。踏山來。
曰。那箇山堪住。
曰。那箇山不堪住。
曰。恁麼則國內山盡被闍梨占却。
曰。不然。
曰。恁麼則子得箇入路。
曰。無路。
曰。若無路。爭得與老僧相見。
曰。若有路。則與和尚隔生也。
山乃曰。子[A2]已後千人萬人把不住。
南泉問僧。講什麼經。曰。彌勒下生經。曰。彌勒幾時下生。曰。見在天宮。當來下生。曰。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師舉問山。未審誰與安名。
山被問。禪床震動。乃曰。膺闍梨。吾在雲巖曾問老人。直得火爐震動。今被子一問。直得通身汗下。
師菴于三峰。經旬不赴堂。山問。子近日何不赴堂。
曰。每日自有天神送食。
曰。將謂汝是箇人。猶作者箇見解。汝晚間來。
師晚至。山召。膺闍梨。師應諾。
曰。不思善。不思惡。是什麼。
師回庵宴坐。天神不來矣。後登歐阜。就樹縛屋而居。號雲居。
示眾曰。如人將三貫錢買箇獵犬。只解尋得有蹤跡底。忽遇羚羊掛角。莫道蹤跡。氣息亦無。
僧便問。羚羊未掛角時如何。
六六三十六。
掛角後如何。
六六三十六。僧作禮。
師云。會麼。
云。不會。
云。豈不見道。絕蹤跡。
示眾云。得者不輕微。明者不賤用。識者不咨嗟。解者無厭惡。從天降下則貧窮。從地湧出則富貴。門裏出身易。身裏出門難。動則埋身千丈。不動則當處生苗。一言逈脫。獨拔當時。言語不要多。多則無用處。
示眾有云。體得底人。心若臘月扇。口邊直得醭出。不是強為。任運如此。又云。不見古人道。學處不玄。盡是流俗。閨閤中物捨不得。俱為滲漏。併盡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明。物物上通。只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一路自別。不見道。從門入者非寶。捧上不成龍。知麼。
僧問。有人衣錦入來。見師後。為甚寸絲不掛。
曰。直待琉璃殿上行。撲倒也須粉碎。
師令侍者送袴與一庵主。主曰。自有娘生袴。不受。
再令送去。問。娘未生時著箇甚麼。主無語。
後遷化。燒得舍利。持以似師。師曰。直饒出得八斛四斗。不如當初下取一轉語好。
僧問。山河大地從何而有。
曰。從妄想而有曰。與某甲想出一鋌金。得麼。師休去。
佛日空參次。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
曰。卸却業身來與子相見。
曰。[A3]已卸業身。
曰。珠在甚處。空無語。遂投誠入室。
師示寂。主首白師。誰可繼席。
曰。堂中簡。
時簡密受師印。人無知者。以臘高為第一座。眾不曉師意。謂令揀擇。欲命第二座住持。且備禮先請簡。簡不讓。即自持道具入方丈。眾不愜。簡察其情。乃弃去。其夜。安樂樹神號泣。及旦。眾奔至麥莊悔過。哀請歸。眾聞空中連聲唱曰。和尚來也。
贊曰。
從門入者。捧上不成龍。點撿將來。也是方木逗圓孔。
同安丕禪師
師嗣雲居。諱道丕。洪州人。師看經次。見僧來參。遂以袖蓋頭。僧作弔慰勢。師放下袖。提起經云。會麼。僧以袖蓋頭。
師云。蒼天。蒼天。
僧問。如何是點額魚。
曰。不透波瀾。
曰。慚耻時如何。
曰。終不仰面。
曰。恁麼則不變其身也。
曰。是也。青雲事作麼生。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金雞抱子歸霄漢。玉兔懷胎入紫微。
曰。忽遇客來。將何祗待。
曰。金果早朝猿摘去。玉花晚後鳳㗸來。
僧參次。師問。甚處來。
曰。湖南。
曰。還知同安者裏風雲體道。花檻璇璣麼。
曰。知。
曰。非公境界。僧便喝。
師曰。短販樵人。徒誇書劒。
僧擬進語。師曰。劒甲未施。賊身[A4]已敗僧問。纔有言詮。盡落今時。不落言詮。請師直說。
曰。木人解語非干舌。石女拋梭豈亂絲。
僧問。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此理如何。
曰。孤峯逈秀。不掛煙蘿。片月行空。白雲自在。
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
曰。藕絲[1]繁大象。
曰。出世後如何。
曰。鐵鎻鎻石牛。
僧問。如何是異類中人。
曰。露地藏白牛。長空吞日月。
贊曰。
捋人要是弔慰僧。衣袖蓋頭。蒼天。蒼天。賊過後張弓[A7]已晚。
同安志禪師
師諱觀志。嗣同安丕。洪州人。丕將示寂。上堂云。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峯前事若何。如是三問。未有對者末後。師出曰。夜明簾外排班立。萬里歌謠道太平。
丕曰。須是者瞎漢始得。遂示寂。
僧問。二機不到。如何提唱。
師曰。徧處不逢。玄中不失。
僧問。凡有言句。盡落今時。學人上來。請師直指。
師曰。目前不現。句後不迷。
曰。向上事如何。
曰。逈然不換。標準即乖。
贊曰。
逈然不換。標準即乖。向上事。海底摸金針。然妙挾正中拈出來。花簇簇錦簇簇。
梁山觀禪師
師諱緣觀。嗣同安志。朗州人。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益陽水急魚行澁。白鹿松高鳥洎難。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曰。龍生龍子。鳳生鳳兒。
問。如何是西來意。
曰。葱嶺不傳唐土信。胡人謾說太平歌。
問。如何是學人自[A8]己。
曰。寰中天子。塞外將軍。
曰。便恁麼去時如何。
曰。朗月懸空。室中暗坐。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
曰。密。
問。如何是正法眼。
曰。南華裏。
曰。為什麼在南華裏曰。為汝問正法眼。
上堂。垂鈎四海。只釣獰龍。格外玄機。為尋知[A9]己。
座下有一園頭。人謂曰。何不出來問一兩轉語。
曰。我若出問。須教者老和尚下禪床立。人恠之。
一日。出問。家賊難防時如何。
曰。識得不為冤。
曰。識得後如何。
曰。貶向無生國裏。
曰。莫便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
曰。死水不藏龍。
曰。如何是活水裏龍。
曰。興波不作浪。
曰。忽遇傾湫倒嶽來時如何。
師下禪床把住曰。闍梨。莫教濕却老僧袈裟角。眾遂服之。
大陽玄參次。問。如何是無相道場。
師指觀音云。者箇是吳道子𦘕。
玄擬進語。師急索曰。者箇是有相。如何是無相底。玄乃悟旨於言下。拜起而侍。
師曰。何不道取一句。
曰。道即不辭。恐上紙筆。
師笑曰。此語上碑去在。
玄呈偈曰。
我昔初機學道迷。萬水千山覔見知。
明今辨古終難會。直說無心轉更疑。
蒙師點出秦時鏡。照見父母未生時。
如今覺了何所得。夜放鳥雞帶雪飛。
師稱洞上之宗可倚。有偈曰。
梁山一曲歌。格外人難和。
十載訪知音。未甞逢一箇。
贊曰。
更問亡僧遷化。紅爐焰上無絲線。竪拽橫拖。
大陽玄禪師
師諱警玄。嗣梁山。江夏張氏子。仲父為沙門。號智通。住持金陵崇孝。往依為師。聽圓覺了義。弃去。謁梁山。悟旨。
上堂云。嵯峨萬仞。鳥道難通。劒刃輕氷。憑誰踐履。宗乘妙句。語路難陳。不二法門。淨名杜口。所以達磨九年面壁。始遇知音。大陽今日也無端。珍重。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曰。滿瓶傾不出。大地沒飢人。
上堂云。撒手那邊千聖外。祖堂少室長根芽。鷺倚雪巢猶自可。更看白鳥入蘆花。
上堂。諸禪德。須明平常無生句.妙玄無私句.體明無盡句。第一句通一路。第二句無賓主。第三句兼帶去。一句道得。師子嚬呻。二句道得。師子返擲。三句道得。師子踞地。縱也周徧十方。擒也一時坐斷。正恁麼時。作麼生通箇消息大眾證明。若通不得。來朝更献楚王看。
時有僧出問。如何是平常無生句。
曰。白雲覆青山。青山頂不露。
如何是妙玄無私句。
曰。寶殿無人不侍立。不種梧桐免鳳來。
如何是體明無盡句。
曰。手指空時天地轉。回頭石馬出紗籠。
如何是師子嚬呻。
曰。終無回顧意。爭肯落平常。
如何是師子返擲。
曰。周旋往返全歸父。繁興大用體無虧。
如何是師子踞地。
曰。逈絕去來機。古今無變異。
上堂。夜半鳥雞抱鵠卵。天明起來生老鸛。鸛毛鷹觜鷺鷀身。却與鳥鴉為侶伴。高入煙雲。低飛柳岸。向晚歸來子細看。依俙恰似雲中鴈。
僧問。如何是透法身句曰。大洋海底紅塵起。須彌頂上水橫流。
師年八十。嘆無繼其法者。作偈并皮履.布裰寄遠錄公。使求法器傳續之。曰。
楊廣山前草。憑君待價。
焞異苗蕃茂處。深密固靈根。
其尾云。得法者。潛眾十年。方可闡揚。遠拜而受。
師甞釋曹山三種語。須明得轉位始得。
一曰作水牯牛是隨類墮。
是沙門轉身語。是異類中事。若不曉此意。即有所滯。直是要伊一念無私。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不受食是尊貴墮。
須知那邊了却。來者邊行履。若不[1]虗此位。即坐在尊貴。
三曰不斷聲色是隨處墮。
以不明聲色故。隨處墮。須向聲色裏有出身之路作麼生是聲色外一句。
曰。聲不自聲。色不自色。故云不斷指掌。當指何掌也。
浮山贊師真曰。黑狗爛銀蹄。白象崑崙騎。於斯二無碍。木馬火中嘶。
贊曰。
聲色堆頭。強說有出身之路。非央庠座主。誰受你破皮履.潑禪衣。
投子青禪師
師諱義青。嗣大陽。青社李氏子。初習百法論。嘆曰。三祇途遠。自困何益。入洛聽華嚴。義若貫珠。講至諸林菩薩偈即心自性。猛省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棄去。謁浮山於會聖巖。山夢得俊鷹畜之。既覺而師至。山以為吉徵。留三年。
山問曰。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默然。如何。師擬進語。山掩其口。於是師悟。拜起。
山曰。汝妙悟玄機耶。
曰。設有妙悟。也須吐却。
時資侍者在旁。曰。青華嚴今日如病得汗。
師回顧曰。合取狗口。汝更忉忉。我即便嘔。
山以大陽皮履.布裰付師。代吾續洞上宗。
上堂。宗乘若舉。凡聖絕蹤。樓閣門開。別尸相見。設使捲簾悟去。豈免旁觀。春遇桃花。重增病眼。所以古人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諸仁者。既是不傳。為甚鐵牛走過新羅國。喝曰。達者須知暗裏驚。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曰。威音前一箭。射過兩重山。
上堂。默沈陰界。語墮深坑。擬著則天地懸殊。棄之則千生萬劫。洪波浩渺。白浪滔天。鎮海明珠。在誰収掌。良久。卓主丈云。百雜碎。
示眾云。若論此事。如鸞鳳冲霄。不留其跡。羚羊掛角。那覔其蹤。金龍不守於寒潭。兔豈栖於蟾影。其或主賓若立。須威音世外搖頭。問答言陳。乃玄妙路旁為唱。若能如是。猶在半途。更乃凝眸。不勞相見。
師敘五位君臣曰。夫長空一色。星月何分。大地無偏。榮枯自異。是以法無異法。何迷悟而可及。心不自心。假言象而提唱。其言也。偏圓正到。兼帶叶通。其法也。不落是非。豈關萬象。幽旨既融於水月。宗源派混於金河。不墮虗凝。回途復妙師舉大陽點出秦時鏡語。頌曰。
偏中正。夜半天明羞自影。
朦朦霧色辨河分。混然不落秦時鏡。
贊曰。
雖分章偏正。不墮虗凝。到轉位回功極則處。何曾知有。
芙蓉楷禪師
師嗣投子。諱道楷。沂州𡹐氏子。初參投子。問。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飯。離此之外。別有為人言句也無。
曰。汝道寰中天子勑。還假禹湯堯舜也無。
師擬酬之。子以拂子摵師口曰。汝發意來。早有二十棒也。師即開悟。再拜便行。
子曰。且來。闍梨。師不顧。
曰。汝到不疑之地耶。師即掩耳。
一日。侍子遊園。子以拄杖付師曰。理合與麼。
曰。與和尚提鞋挈杖不為分外。
曰。有同行在。
曰。那一人不受教。子休去。
至晚。子謂曰。早來說話未盡曰。更請舉看。
曰。卯生日。戌生月。師即點燈來。
曰。上來下去。總不徒然。
曰。在左右。理合如此。
曰。奴兒婢子。誰家屋裏無。
曰。和尚尊年。缺他不可。
曰。與麼慇懃。
曰。報恩有分。
上堂。晝入祇陀之苑。皓月當天。夜登靈鷲之山。太陽溢目。烏鴉似雪。孤鴈成群。鐵狗吠而凌霄。泥牛鬪而入海。正當恁麼時。十方共聚。彼我何分。古佛場中。祖師門下。大家出一隻手。接待往來知識。諸仁者。且道成得箇什麼邊事。良久云。賸㘽無影樹。留與後人看。
僧間。胡家曲子。不墮五音。韻出青霄。請師吹唱。
曰。木鷄啼夜半。鐵鳳呌天明。
曰。恁麼則一句曲含千古韻。滿堂雲水盡知音。
曰。無舌童子能繼和。
曰。作家宗師。人天眼目。
曰。禁取兩片皮去。
大觀初。京尹李孝壽奏師道行卓冠叢林。宜有褒顯。上賜紫衣。號定照禪師。內侍持勑命至。師謝恩竟。乃陳[A12]己志。出家時甞有重誓。不為名利。專誠學道。用資九族。苟違願心。當弃身命。父母以此聽許出家。今若不守本志。竊冐寵光。則佛法下衰矣。於是修表力辭。
降旨京尹。堅令受之。師確守不回。以拒命坐罪。奉旨収付有司。有司知師忠誠。問。有疾乎。
師曰。平日有疾。今實無。
曰。言有疾。於法免罪。
師曰。[A13]已悉厚意。[A14]但妄非所安。恬然受刑而行。從之者如歸市。
抵淄州。僦屋而居。學者愈親。明年冬。勑令自便。庵于芙蓉。四眾雲集。大闡洞宗。
示眾。山僧行業無取。忝主山門。豈可坐費常住。頓忘先聖付囑。今者輙傚古人為住持體例。與諸人議定。更不下山。不赴齋。不發化主。惟將本院莊課一年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更不隨人添減。可以備飯則做飯。不足則作粥。又不足則作米湯。新到相見。茶湯而[A15]已。更不煎點。惟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務要省緣。專一辨道。
師放還後。有司欲為去黥。師曰。先帝遺墨。豈可去耶。帝謂此老終身倔彊。
靈源贊師。有曰。嚴天大雪。始見松筠。媚草夭花。亦成造化。苟竊世榮。實孤恩者。
贊曰。
垂垂白髮。守先帝遺墨猶新。視媚草夭花成造化苟竊世榮。汗顏如雨。
丹霞淳禪師
師嗣芙蓉。諱子淳。劒州賈氏子。師上堂。舉。德山云。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德山恁麼說話。只知入草求人。不覺通身泥水。子細看來。只具一隻眼。丹霞則不然。我宗有語句。金刀剪不開。深深玄妙旨。石女夜懷胎。
示眾。舉。肇法師云。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肇法師恁麼道。只解指蹤話跡。且不能指示於人。丹霞今日劈開宇宙。打破形山。為諸人拈出。具眼者辨取。卓一下。還見麼。鷺鷀立雪非同色。明月蘆花不似他。
上堂。寶月流輝。澄潭有影。水無蘸月之意。月無分照之心。水月兩忘。方可稱斷。所以道。昇天底事直須颺却。十成底事直須去却。擲地金聲不須回顧。若能如是。始解異類中行。諸人到者裏還相委悉麼。良久。云。當行不舉人間步。披毛戴角混泥塵上堂。亭亭日午猶虧半。寂寂三更尚未圓。六戶不曾知曉意。往來常在月明前。
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曰。金菊乍開蜂競採。
曰。見後如何。
曰。苗枯花謝了無依。
歇擬對。師曰。儞閙在。且去。
一日。登鉢盂峯忽悟。歸侍立。師掌曰。將謂儞知有。歇忻然拜之。
翌日。上堂。日照孤峯翠。月臨溪水寒。祖師玄妙訣。莫向寸心安。便下座。
歇直前曰。今日陞座更謾某甲不得也。
師曰。你試舉我今日陞座底看。歇良久。
師曰。將謂你瞥地。歇便出。
智曰。井底蝦蟇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簾。
師曰。未在。更道。
智擬議。師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智於言下大悟。
贊曰。
等閑道一句。正中妙挾。縱金刀剪破綿密處。依然不墮功勛。
真歇了禪師
師諱清了。左緜人。俗姓雍。初見丹霞。俉旨後。謁長蘆照。照一見器之。命為侍者。踰年分座。未幾。照稱疾退閑。師命繼席。學者如歸。拈香時。照付衣與師。望拈出。及見為霞。照令左右扯去衣。師預備布伽梨於袖。遂搭。
示眾。撼拄杖云。看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搖動。雲門大師即得。雪峯門下即不然。卓拄杖云。三千大千世界向什麼處去。還會麼。不得重梅雨。秧苗爭得青上堂。上絕峯頂。過獨木橋。驀直恁麼行。猶是時人脚高脚低處。若見得徹。不出戶。身徧十方。未入門。常在屋裏。其或未然。趁凉搬一轉柴好。
上堂。窮微喪本。體妙失宗。一句截流。淵玄及盡。是以金針密處。不露鋒鋩。玉線通時。潛舒異彩。雖然如是。猶是交互雙明。且道巧拙不到。作麼生相委。良久。云。雲蘿秀處青陰合。巖樹高低翠鎻深。
上堂。幻化空身即法身。遂作舞云。見麼。見麼。恁麼見得。過橋村酒美。又作舞云。見麼。見麼。恁麼不見。隔岸野花香。
上堂。苔封古徑。不墮虗凝。霧鎻寒林。肯彰風要。鈎針穩密。孰云漁父栖巢。恁麼承當。自是平常快活。還有具透關眼底麼。直饒聞早便歸去。爭似從來不出門。
上堂。轉功就位。是向去底人。玉蘊荊山貴。轉位就功。是却來底人。紅爐片雪春。功位俱轉。通身不滯。撒手亡依。石女夜登機。密室無人掃。
上堂。久默斯要。不務速說。釋迦老子待要欵曲賣弄。爭奈未出母胎時[A21]已被人覤破。且道覤破箇什麼。謾雪峰不得。
贊曰。
轉功就位。轉位就功。盡底掀翻。黃面老瞿曇未出母胎時。[A22]已被阿師覷破。
宏智覺禪師
師諱正覺。嗣丹霞。隰州李氏子。母夢正臺僧解環。環右臂。乃孕。及生。右臂起一環。
上堂。心不能緣。口不能議。直饒退步荷擔。切忌當頭觸諱。風月寒清古渡頭。夜船撥轉琉璃地。
上堂。黃[1]閤簾垂。誰傳家信。紫羅帳合。暗撒真珠。正恁麼時。視聽有所不到。言詮有所不及。如何通箇消息去。夢回夜色依俙曉。笑指家風爛熳春。
上堂。僧問。如何是向去底人。
曰。白雲投壑盡。青嶂倚空高。
曰。如何是却來底人。
曰。滿頭白髮離巖谷。半夜穿雲入市廛。
曰。如何是不來不去底人。
曰。石女喚回三果夢。木人坐斷六門機。乃云。句裏明宗即易。宗中辨的即難。良久。云。還會麼。凍雞未報家林曉。隱隱行人遇雪山。
辭世云。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連天。
贊曰。
擘開泰華。儘容伊逗出河源。吞三世佛。雖是死虵也要活弄。
天童珏禪師
師嗣真歇。諱宗珏。和州人也。上堂云。劫前運步。世外橫身。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證不可以言傳。直得虗靜[A23]斂氛。白雲向寒巖而斷。靈光破暗。明月隨夜船而來。正恁麼時。作麼生履踐。偏正不曾離本位。縱橫那涉語因緣。
僧問。如何是道。
曰。十字街頭休斫額。
雪竇鑑入海山。發明後乃曰。威音王[A24]已前。無師自證。威音王[A25]已後。無師自證者。即邪魔外道。
出山。聞空中語云。鄭行山肉身菩薩至長蘆見師。求印證。師肯之。
贊曰。
有眼無筋。錯印證鄭行山肉身菩薩。致飛雪千丈伸冤苦聲撼叢林。
自得暉禪師
師嗣宏智。諱慧暉。會稽張氏子。上堂。巢知風。穴知雨。甜者甜兮苦者苦。不須計較作思量。五五從來二十五。萬般施設到平常。此是叢林飽參句。諸人還委悉麼。野老不知堯舜德。鼕鼕打鼓祭江神。
上堂云。皮膚脫落絕方隅。明了身心一物無。妙入道寰深靜處。玉人端馭白牛車。妙明田地。達者還稀。識情不到。唯證乃知。白雲兒。靈靈自照。青山殳。卓卓常存。機分頂後光。智契劫前眼。所以道。新豐路兮峻仍。皾新豐洞兮湛然沃。登者登兮不動搖。遊者遊兮莫勿速。亭堂雖有到人稀。林泉不長尋常木。諸禪德。向上一著。尊貴難明。琉璃殿上不稱尊。翡翠簾前還合伴。正與麼時。針線貫通。真宗不墜。合作麼生施設。滿頭白髮離[1]嚴谷。半夜穿雲入市廛。
師有六牛圖。
一曰。始聞知識示誨。即起信心。信心既萌。永為道本。故牛首上一點白。一念信為本。千生入道因。自憐迷覺性。隨處染埃塵。野草時時綠。狂花日日新。思家無計得。但覺淚沾巾二曰。信心既發。念念揩磨。忽示發明。心生歡喜。最初入頭。故頭全白。問訊者牛兒。知非何太遲。拋家經幾劫。逐妄許多時。念念歸無念。思思絕所思。入頭從此始。次第證無為。
三曰。既有發明。漸漸熏煉。智慧明靜。未能純一。將白半身。看牧幾春秋。將成露地牛。出離荒草去。向近雪山遊。正念雖歸一。邪思尚混流。脫愁心迹盡。六處不能収。
四曰。更無妄念。唯一真心。清淨湛然。通身明白。六處不能該。優曇火裏開。了然無系屬。明淨絕纖埃。繩索將無用。人牛安在哉。迢迢空劫外。佛祖莫能猜。
五曰。心法雙忘。人牛俱泯。永超象外。唯一空空。是名大解脫門。佛祖命脉。人牛消息盡。古路絕知音。霧捲千巖靜。苔生三徑深。心空無所有。情盡不當今。把釣公何在。磻溪鎻綠陰。
六曰。命根斷處。絕後還甦。隨類受身。逢場作戲。只改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妙盡復窮通。還歸六道中。塵塵皆佛事。處處是家風。皓玉泥中異。精金火裏逢。優游無間路。隨類且漂蓬。
贊曰。
長庚門下掃蕩潑生涯。信神駒有汗血之功。金雞抱司晨之德。
洞山至此十一世共十四人。
五家正宗贊卷第三
校注
[0601001] 員疑真 [0602001] 繁疑繫 [0603001] 虗疑處更勘 [0606001] 閤或作閣 [0607001] 嚴疑巖【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78 冊 No. 1554 五家正宗贊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1-2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台灣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