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勝鬘經疏義私鈔

勝鬘經疏義私鈔卷之六

【疏】從世尊生死者以下別明境中第三名顛倒真實章

此章來意者前一依章明今日無作一滅一切依上出世上上為依之極物聞便謂然即出惑之後方為物依非言在惑為依所以今釋無作一滅即如來藏生死神明依如來藏相續不滅非但出惑方為物依從在惑中[A1]已為依也就中又開為八

第一直明生死依如來藏

[科01]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以如來藏故說本際不可知

【疏】今第一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者生死即是顛倒如來藏即是真實今明一切眾生皆有真實之性若無此性則一化便盡與艸木不殊由有此性故相續不斷終得大明故云生死依如來藏此中如來藏若以理為正因皆以理為如來藏若以神明為正因皆以當果事為如來藏本際不可知者夫生死非無終始但逐藏為論故本際不可知也何則此藏非三世法以非三世為生死依必從何時即不可知又云生死非無終始但終始難測也本際謂眾生之原

【鈔】第七顛倒真實章

相續不斷終得大明者迷悟皆依於藏也又云生死非無終始乃至難測者瓔珞釋第四十二地名寂滅心妙覺地常住一相第一無極湛若虗空一切種智照達無生有說始終唯佛窮盡眾生根本有始有終又云無明住地金剛智知此始起一相有終而不知其始唯佛知始知終也

【疏】第二明藉理而說名為善說

[科02]世尊有如來藏故說生死是名善說

【疏】第二藉理而說名為善說可見

第三從生死生死者以下明生死二法能藏如來藏就中亦有二第一先釋生死義

[科03]世尊生死生死者諸受根沒次第不受根起是名生死

【疏】從生死生死者以下第三明生死能藏如來藏重言生死者欲釋生死二義故上為生下為死重舉之也一云上牒前語下向下為釋諸受根沒者諸根皆有通相領緣謂之為沒次第不受根起者不能通相領緣之根次第而起也

【鈔】諸根皆有通相領緣等者六根皆有領納前塵謂之領緣心心數法流入前塵謂之沒也此釋生句諸根不能領納前塵漸次而起謂之起此釋死句

【疏】第二正明生死二法能藏如來藏

[科04]世尊死生者此二法是如來藏

【疏】第二正明能藏如來藏言此藏理非自欲藏但以生死二法為藏也

第四從世間言說故以下料簡生死與如來藏異

[科05]世間言說故有死有生死者諸根壞生者新諸根起非如來藏有生有死如來藏離有為相如來藏常住不變

【疏】從世間言說故以下第四明生死與藏異若得為生死藏即與生死混然為一故明生死與藏異也先明生死後明藏義

【鈔】經死者諸根壞等者此有一期及念念一期者此陰壞中陰起故名新念念則舊諸根壞新諸根生一切有為法皆為四相所遷故也經諸根起等前釋生死約根塵相對今但就異熟五陰解之謂舊六根漸滅壞故謂之死新六根漸增生故謂之生也

【疏】第五從是故以下結生死依如來藏

[科06]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疏】第六從世尊不離不脫以下明眾生依藏得建立若無藏理無有厭苦求樂就中自有三第一直明依藏得建

[科07]世尊不離不斷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世尊斷脫異外有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來藏

【疏】四不皆明未出惑也又云藏體真實不可離斷脫與理不異也

【鈔】疏第一直明依藏得建者從初至不思議佛法明藏斷脫異是法身并有為法並由藏建又云藏體真實等者又釋第一直明依藏得建前釋不離煩惱今釋藏體不可斷離等

【疏】第二從若無以下明無藏不得建

[科01]世尊若無如來藏者不得厭苦樂求涅槃

【鈔】經若無如來藏等者無名云向明依如來藏故入生死今明依如來藏故昇涅槃也是為昔之往者乖宗於一豪今之來者尋本以合真也故知往復昇降皆依如來藏也

【疏】第三從何以故以下釋不得建

[科02]何以故於此六識及心法智此七法剎那不住不種眾苦不得厭苦樂求涅槃

【鈔】經此七法等者此七法若無藏剎那不住若無藏亦不種眾苦及不得厭苦等

【疏】第七從世尊如來藏者以下明如來藏非三世法

[科03]世尊如來藏者無前際不起不滅法種諸苦得厭苦樂求涅槃

【疏】從世尊如來藏者以下第七明藏非三世法無前際者謂未來不起者謂現在不滅者謂過去

【鈔】無前際等者如來藏雖非三世生死涅槃依藏得建

經不起不滅者無名云莫知其所生故無起滅也不起故能起生死不滅故滅生死也法種諸苦生死也厭苦等涅槃也

【疏】第八亦從如來藏者以下明如來藏異於橫計

[科04]世尊如來藏者非我非眾生非命非人如來藏者墮身見眾生顛倒眾生空亂意眾生非其境界

【鈔】經云非我等明藏異於橫計非我非眾生者無名云非我者於心多計此四如來藏者心而非心故非此四也我者若於名色陰界入中無明不了若即若離中妄計有我我所之實眾生者於名色等中妄計有我生故命者即是壽命於名色等中妄計我命根成就連持不斷故人者於名色等中妄我是人異於非行人身見顛倒眾生則計有空亂意眾生則計無有則生常見無則起斷見見斷見常者尚不得因緣中道豈能以如來藏為境界乎淨名云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所故法無壽命離生死故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法常寂滅滅諸相故

【疏】從世尊如來藏者是法界藏以下別明境中第四名自性清淨章此章來意者物聞上第三如來藏章云此如來藏在惑之中曰[A2]已為物依非但出惑方為物依即生疑若爾此如來藏必為生死被染何尊為依若言不染既是隔別奈得相依所以今釋此如來藏自性清淨雖在惑中不為生死所染但隱覆而[A3]已就中初開為二第一勝鬘自說第二如來述成就第一勝鬘自說中又開為四第一將明染不染先會五種藏第二從此自性清淨以下明染不染難定第三從何以故以下舉世近事難定為況遠理第四從唯佛世尊以下推明於佛今第一先會五種藏

[科05]世尊如來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

【疏】一如來藏蘊在惑內故名藏亦含當果故名藏二法界藏謂佛果含照法界又云是常住法性三法身藏謂法身含萬德故名藏四出世間上上藏五自性清淨藏前一後一就隱時為稱中三就顯時為稱隱顯雖殊即是一體

【鈔】第八自性清淨章

無名云近在煩惱之內而遠與涅槃體同故名自性清淨也

【疏】從此自性清淨以下第二明染不染難定

[科06]此自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不思議如來境界

【疏】客塵煩惱謂四住煩惱上煩惱謂恒沙上煩惱言此如來藏為此煩惱被染不染難可定知何則既是自性清淨何得言染猶在惑中那得不染故云不思議如來境界也

【鈔】客塵煩惱者無名云始雖貌同而性乖終必遠離以獨絕故謂之客也

不思議如來境界者無名云性雖不淪而非不染豈可思議

【疏】從何以故以下第三舉世近事難定為況遠理就中即有二第一明實法道中無染

[科01]何以故剎那善心非煩惱所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煩惱所染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云何不觸法而能得染心

【疏】疑云何以難知耶剎那善心非煩惱所染者實法道中善心前滅煩惱後生既不相及安得有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煩惱所染者不善心起即是煩惱有何煩惱更來相染耶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者觸猶及也煩惱自滅不及後心心亦不觸煩惱既不相及竟有何染

【鈔】經煩惱不觸心等者無名云心以慮知為能煩惱以昧照為用其猶明闇同處而性自天隔故名不相觸也既不相觸則義無染名也此釋不染也釋染者五住地歷然非無煩惱三乘同闇非不染心也

言實法道中者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是實有法故云五陰是實法眾生是假名故第六無間滅意識生前念滅後念生故不相及也

【疏】第二明相續道中有

[科02]世尊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

【疏】第二明相續道中有染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者相續道中假名有染言以前善心不滅轉為後惡惡有染前之義言世間近事染與不染如是難定況乎佛性深理豈可定爾

【鈔】相續道中假名論之由前念轉為後念後由前起似有染也

【疏】從自性清淨以下第四推明於佛可見

[科03]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

【疏】從勝鬘夫人以下章中第二如來述成就中有二第一直述其上所說即然難可定也

[科04]勝鬘夫人說是難解之法問於佛時佛即隨喜如是如是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汙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可了知

【疏】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汙難可了知者言藏為煩惱被染難可了知也有二法難可了知者二法謂藏理世事也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者言藏理染不染難可知也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者謂世事染不染難可知也然勝鬘自難定說故推明於佛而佛亦更述其語而[A4]已者有二意一事中作論亦似染二理中作談亦不染所以更述其語而[A5]已也

【鈔】有二法難可了知者無名云莫知所以有而有一難了也靡識所以染而染二難了也事中作論亦似染等者迷如來藏全理為事如水成氷故似於染悟藏性常常體清淨未曾變易全事為理如氷濕性故不染也

【疏】第二從如是二法以下出能信此難定理人上勝鬘既言難定此如來亦言難定即為信無據所以舉能信人勸信莫疑也就中有三第一總明深解者能信諸凡難信

[科05]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

【鈔】經云大法菩薩者無名云大法猶大力之流也聞說以入神名為聽受也

【疏】第二從若我弟子以下正出能信人即是信順二忍菩薩就第二正出中即有二第一直出二忍章門

[科06]若我弟子隨信信增上者依明信[A6]已隨順法智而得究竟

【疏】若我弟子隨信信增上者者信信忍章門信增上者謂登住之信信中之上也依明信[A7]已隨順法智而得究竟者順忍章門而疑只是順忍章門隨信信增上者只是舉順本也

【鈔】出二忍章門者云信是入道初門智究竟之玄術故依明信[A8]已隨順法智隨順法智[A9]已究竟煩惱究竟煩惱則同一諦常住一依也

【疏】第二從隨順法智者以下釋順忍

[科07]隨順法智者觀察施設根意解境界觀察業報觀察阿羅漢眠觀察心自在樂禪定樂觀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聖自在通

【疏】第二釋唯釋順忍一觀觀察施設根者謂五根假施設意解者謂六識境界者謂六塵此是十八界觀二觀觀察業報者謂因果二觀三觀觀察阿羅漢眠者謂無明住地惑觀四觀觀察心自在樂禪樂者謂智禪二觀智慧照境住放為樂五觀觀三乘神通力觀

【鈔】釋順忍章者無名云夫然垢淨禍福唯心為主知闇入明唯信是先是故若能履信以順智者煩惱不斷而自滅淨心不瑩而自明也觀察五事以意解為初者信等五根是眾德之本習信之始始乎意解意解既成然後實果可登也習惡行以致苦果修善業以招樂報者亦由積豪之功也先假以及真故次說業報也修習有二種一者積德二者盡垢觀察業報者明積德也觀察羅漢眠者明盡垢也眠者名身心昏昧非真委體安寢也既能從假以及真積德而盡垢盡垢之地必依諸禪故隨其所樂而依之則得所期之樂也通為禪之果故以禪明通也假為真之基故終於聖自在也

【疏】第三從此五種巧便以下結有能信

[科01]此五種巧便觀成就於我滅後未來世中若我弟子隨信信增上依於明信隨順法智自性清淨心彼為煩惱所染汙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信如來者有如是大利益不謗深義

【疏】從此五種以下第三結有能信入大乘道因者明大乘道為佛作因又云八地以上是大乘道信順二忍是大乘因信如來者有如是大利益不謗深義者言此人前能信佛語故得如是五種觀之利益所以因此五觀之力今亦能信此難定之理也

【疏】從爾時勝鬘以下正體中之第三舉真子一章明御乘人乘體乘境[A10]已竟故此舉真子一章明三忍菩薩受此乘而行也本義云從若我弟子以下入真子章就中有二第一如來但舉信順二忍故名為略明真子從此下勝鬘備舉三忍故名為廣明真子而如來欲以此經推功於勝鬘故但略明信順二忍合為勝鬘真子章也隨欲可用就中初開為三第一勝鬘請說

【鈔】第三真子章

從本義下至真子章也並古人義

[科02]爾時勝鬘白佛言更有餘大利益我當承佛威神復說斯義

【疏】更有餘大利益者上[A11]已明乘體及境而未明行乘人故言更有餘大利益亦可上如來舉能信染不染人利益故仍言更有餘通行此經人利益

第二如來命說

[科03]佛言便說

【疏】第三從白言以下正說就第三正說中開為五第一總唱三種人

[科04]勝鬘白佛言三種善男子善女人於甚深義離自毀傷生大功德入大乘道

【鈔】經離自毀傷等者無名云離毀傷猶上不謗之大利功德猶上究竟之大益入大乘猶上所謂隨信者也

【疏】第二從何等為三以下別列三種人三種人若為別

[科05]何等為三謂若善男子善女人自成就甚深法智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隨順法智若善男子善女人於諸深法不自了知仰推世尊非我境界唯佛所知是名善男子善女人仰推如來

【鈔】經成就甚深法智等者無名云甚深法智謂大菩薩也世尊就末以為教故辨之而不名勝鬘欲廣其義故列為真子之上

經是名等者無名云真子之名本出於隨信故舉末以結歎也

【疏】第三從除此諸善男子以下明調伏惡人

[科06]除此諸善男子善女人[A12]已諸餘眾生於諸深法堅著妄說違背正法習諸外道腐敗種子者當以王力及天龍鬼神力而調伏之

【疏】言勝鬘自能以如王力及天龍力而調伏之也

【鈔】經腐敗種子等者無名云以邪為正謂能出離者是腐敗之種子也假人神之力以調伏眾生令入信者亦是佛之真子也

【疏】第四從爾時勝鬘以下明說竟致敬

[科07]爾時勝鬘與諸眷屬頂禮佛足

【鈔】經頂禮佛足者無名云明義既終敬禮承旨也

【疏】第五明佛述嘆即是有二第一嘆其調伏惡人

[科01]佛言善哉善哉勝鬘於甚深法方便守護降伏非法善得其宜

【鈔】經善得其宜者無名云不因人神之力則至道無由先大勝鬘始言承旨而說佛今歎善哉可曰神會也

【疏】第二從汝[A13]已親近以下嘆說非適今

[科02][A14]已親近百千億佛能說此義

【疏】此義者通舉體境及行乘人諸義也從爾時世尊放勝光明以下經中第三流通說又開為三第一明如來將欲流通此經還於舍衛國第二從爾時世尊入祇桓林以下正明流通第三從時天帝釋白佛言以下列十六名結成題目就第一還舍衛中亦有二第一直唱還

[科03]爾時世尊放勝光明普照大眾身昇虗空高七多羅樹足步虗空還舍衛國

【鈔】第三流通分

放勝光明等者無名云乘感而來以滌眾心則名為放應畢而往津悟[A15]已深故曰勝也法身無形形以應顯顯由物彰者何法而非化耶是以舉足下足皆佛事也將明法本自空因緣故有所以始從空中來也既[A16]已有矣復還之無故從地而昇空也若乘空者與有不異故云足步也既能在有不有處空不空故可化流二國道濟無窮也

【疏】第二從勝鬘以下明奉送

[科04]時勝鬘夫人與諸眷屬合掌向佛觀無厭足目不蹔捨過眼境[A17]已踊躍歡喜各各稱歎如來功德具足念佛還入城中向友稱王稱歎大乘城中女人七歲[A18]已上化以大乘友稱大王亦以大乘化諸男子七歲[A19]已上舉國人民皆向大乘

【疏】亦可身出城而送亦可但心送而[A20]已還入城亦然

【鈔】經觀無厭足目不蹔捨等者無名云領緣步之玄旨極心目以送歸雖形離而神會何此度之

經具足念佛者巍巍承感而至於佛無來應畢而往於佛無去是名具足念也

經向友稱王稱歎大乘者稱緣既異則所悟不同是以勝鬘之會友稱近而不預

【疏】就第二正明流通又分為四第一明將欲附囑先集眾

[科05]爾時世尊入祗桓林告長老阿難及念天帝釋應時帝釋與諸眷屬忽然而至住於佛前

【疏】第二從向天帝釋以下為眾復廣說此經

[科06]爾時世尊向天帝釋及長老阿[A21]難廣說此經

【疏】第三從說[A22]已告帝釋以下附帝釋流通天上

[科07][A23]已告帝釋言汝當受持讀誦此經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於恒沙劫修菩提行行六波羅蜜若復善男子善女人聽受讀誦乃至執持經卷福多於彼何況廣為人說是故憍尸迦當讀誦此經為三十三天分別廣說

【疏】第四從復告阿難以下附阿難流通人間

[科08]復告阿難汝亦受持讀誦為四眾廣說

【疏】帝釋是佛檀越常為請法之主阿難是佛親侍兼復多聞所以附囑此二人也

【鈔】經告帝釋者阿難每親承聖旨以宣布未聞故上先告也帝釋能使道給天人流通無外故次先命也雖意存彌廣且以輔臣為首也理深難受亦宜以四眾為限常為請法之主者法華云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乃至請我轉法輪

【疏】就第三列十六名結成題目即有七第一明帝釋請經名

【鈔】請經名目者欲因名以保實也

[科09]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

【疏】第二從佛告帝釋以下如來嘆經功德

【鈔】經歎經功德者無名云雖名以宣德而為名本故先言其實也

[科10]佛告帝釋此經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一切聲聞緣覺不能究竟觀察知見

【疏】第三從憍尸迦以下許說戒聽

[科11]憍尸迦當知此經甚深微妙大功德聚今當為汝略說其名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鈔】經深微妙大者明理深德大難可為稱謂也雖隨其義判為十五猶是略也宜思其義而會其文也

【疏】第四從時天帝釋以下奉旨

[科01]時天帝釋及長老阿難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疏】第五從佛言此經以下正列十六名結成題目

[科02]佛言此經歎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如是受持不思議大受如是受持一切願攝大願如是受持說不思議攝受正法如是受持說入一乘如是受持說無邊聖諦如是受持說如來藏如是受持說法身如是受持說空義隱覆真實如是受持說一諦如是受持說常住安穩一依如是受持說顛倒真實如是受持說自性清淨心隱覆如是受持說如來真子如是受持說勝鬘夫人師子吼如是受持復次憍尸迦此經所說斷一切疑決定了義入一乘道

【疏】然此經既以上十四章為正體則名亦應有十四而今列中倍二合有十六名一名勝鬘師子吼如是受持二名復次憍尸迦此經所說斷一切疑決定了義入一乘道而此二名更無別體前一名但是通以人名標其所說一教後一名亦總取其所說理為目此經然此十四章即其名體各異不可以題卷首所以舉此二名以為首題也經題云勝鬘師子吼此舉第十五名一乘大方便方廣舉第十六名

【鈔】標其所說一教等者前一舉人後二舉法合此人法共為題名人為能說法為所說此即通十四章舉總攝別理無不周其餘一十四章章章名異名下體異既具名體故不可獨取一名為題也

【疏】第六從憍尸迦今以此說以下重勸流通

[科03]憍尸迦今以此說勝鬘夫人師子吼經付囑於汝乃至法住受持讀誦廣分別說

【鈔】經受持者敬納為受不[1]妄為持也經乃至法住受持等者無名云阿難則隨佛常住常釋則天壽彌久故同以法住為期也

【疏】第七從帝釋白佛言以下奉旨而受行也

[科04]帝釋白佛言善哉世尊頂受尊教時天帝釋長老阿難及諸大會天人阿脩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鈔】七奉旨者無名云阿難密奉聖旨帝釋顯受尊教也

勝鬘經疏義私鈔卷之六(終)

No. 353-A

謹寄入 勝鬘疏鈔一本

右彼鈔者大唐高僧之製造日域面目之祕書也貞觀十三之運雖請求於我朝建長第七之曆纔訪得乎荒陵恨矣忘先哲之芳志可悲失後銳之龜鏡依茲忩寫一本永冀傳通矣伏惟 上宮王聖靈者東隅佛法之曩祖也法隆學問寺者太子鄭重之御願也纔辨因果之人誰忘 皇太子之鴻恩苟志報謝之輩須崇法隆寺之人法聖靈忝留義疏於末代寺家又昌夏冬之研練須寫此鈔安置彼寺仍更修寫一本永以寄入以謝聖靈無窮之恩德以擬寺中琢磨之披覽而[A24]已丹襟之旨葢以若斯

建長八年三月十八日 西大寺眾首苾蒭叡尊

此鈔者延曆寺座主慈覺大師以承和五年奉使入唐幸達揚州詢求法文緣宿殖故遇此疏鈔寫得送歸叡山鎮藏其疏主者南嶽大師後身上宮太子又鈔主者天台六祖妙樂弟子祖孫道合光榮妙極吾師獲之流傳本朝可謂繫固之士權示先後傳教救迷末學信之須篤敬重

貞觀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前入唐沙門圓珍敬記


校注

[0970k01] 三顛倒真實章八初直明生死依藏 [0970k02] 二明藉理為善 [0970k03] 三明藏如來藏二初釋生死義 [0970k04] 二明能藏藏 [0970k05] 四簡生死藏異 [0970k06] 五結生死依藏 [0970k07] 六明眾生建立三初明依藏建 [0971k01] 二明不得建 [0971k02] 三釋不得建 [0971k03] 七明非三世法 [0971k04] 八明藏異橫計 [0971k05] 四自性清淨章二初勝鬘自說四初會五種藏 [0971k06] 二明染不染 [0972k01] 三舉近況遠二初明無染 [0972k02] 二明有染 [0972k03] 四推明於佛 [0972k04] 二如來述成二初直述難定 [0972k05] 二出能信人三初明能信難信 [0972k06] 二正出能信人二初出二忍 [0972k07] 二釋順忍 [0973k01] 三結有能信人 [0973k02] 三後章明行乘人三初勝鬘請說 [0973k03] 二如來命說 [0973k04] 三勝鬘正說五初總唱三人 [0973k05] 二別列三人 [0973k06] 三明伏惡人 [0973k07] 四說竟致敬 [0974k01] 五明佛述歎二初嘆調惡人 [0974k02] 二嘆說非今 [0974k03] 三流通分三初明還舍衛二初直唱還 [0974k04] 二明奉送 [0974k05] 二正明流通四初集眾 [0974k06] 二廣說 [0974k07] 三流天 [0974k08] 四流人 [0974k09] 三結成題目七初請經名 [0974k10] 二嘆經德 [0974k11] 三許聽 [0975k01] 四奉旨 [0975k02] 五列名 [0975k03] 六重勸流通 [0975001] 妄疑忘 [0975k04] 七奉旨受行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已【CB】巳【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難【CB】維【卍續】
[A22] 已【CB】巳【卍續】
[A23] 已【CB】巳【卍續】
[A24]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