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勝鬘經疏義私鈔

勝鬘經疏義私鈔卷之五

【疏】從世尊聲聞緣覺以下正說中之第二舉八章以明乘境言夫善不自生必由境起故有作無作二種聖諦皆是一乘之境也大意雖爾好尋此下外文則無異上明究竟不究竟所以私懷亦可舉境證究竟曰二種聖諦皆是修善之緣而二乘但觀一種聖諦如來二皆[A1]已達觀境既爾則所證未究竟明矣就中開為二第一前四章總明境界第二後四章別明境界總取有作無作二種聖諦無所簡除皆為一乘境故名為總簡除三諦唯無作滅為極故名為別就第一總明境界中有四章一無邊聖諦章二如來藏章二法身章四空義隱覆章就第一無邊聖諦章開為五重第一牒二乘所得即是有作四諦

【鈔】第二舉八章明乘境者是前五章所觀之境

夫善不自生等者言前五章以萬善為乘體此義不孤然自生必詑境而起故二聖諦為乘境也何者眾生心體本寂即無作滅諦但兩苦二集以為能覆二道一滅以為能顯為顯此滅應修萬善始從初心終至妙覺皆乘萬善為顯一滅後之七章只是重明一滅得名不同隱顯有異是故乘之與境未曾相離真子即是能乘之人雖分三文實是一法人即是法斯言可憑文既顯然理將何隱

[科02]世尊聲聞緣覺初觀聖諦以一智斷諸住地以一智四斷智功德作證亦善知此四法義

【疏】第一初觀聖諦者謂始觀有作四聖諦也以一智者言以一有作諦智也斷諸住地者謂斷四住惑四斷智謂斷因智得惑斷故云斷智亦可以四諦下結為四斷智功德作證者謂無為功德亦善知此四法義者謂四諦義明得少分觀也

【鈔】第一釋無邊聖諦章

觀聖諦者廣釋四諦在大經第十一明慧聖行中經云又有聖行者所謂四聖諦苦集滅道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長相滅者寂滅相道者大乘相又苦者有三相苦苦行苦壞苦集者二十五有滅者二十五有滅道者修戒定慧經文甚廣又善男子有漏法者有二種相有因有果無漏法者亦有二種有因有果有漏因果者集因苦果無漏因果者道因滅果

四諦下結者智論云結謂九結愛恚慢癡見取疑并慳嫉

【疏】第二從無有出世間以下明上上非二乘分

[科01]世尊無有出世間上上智四智漸至及四緣漸至無漸至法是出世間上上智

【疏】從世尊以下第二明上上非其分無有出世間上上智者昔明阿羅漢金剛心是學中之極以為世間之上羅漢果心名為上上今既明二乘未滿故亦非上上也四智漸至者以智釋非上上明智體未滿更有所至及四緣漸至者舉境釋非上上更有無作四諦應至言智境皆未竟那得上上無漸至法是出世間上上智者舉佛真上上以證二乘非上上佛智圓極無所更至故云無漸至

【鈔】阿羅漢金剛心者斷惑之心也四智謂四諦智境謂四諦境

【疏】第三從世尊金剛喻者以下明第一義智亦非二乘分

[科02]世尊金剛喻者是第一義智世尊非聲聞緣覺不斷無明住地初聖諦智是第一義智世尊以無二聖諦智斷諸住地世尊如來應等正覺非一切聲聞緣覺境界不思議空智斷一切煩惱藏世尊若壞一切煩惱藏究竟智是名第一義智初聖諦智非究竟智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

【疏】從世尊以下第三明第一義智非其分就中有六句合為三雙第一雙牒是非明第一義智是佛非二乘第二從世尊以無二聖諦智以下雙釋是非先釋非後釋是第三從世尊若壞一切以下雙結是非先結是後結非皆可見金剛為喻佛斷諸住地謂四住地

【鈔】以無二聖諦智者只是前一智經不思議空智者無名云正覺虗寂而能照空照空則非空寂則非有非空非有者名不思議空智也

【疏】第四從世尊聖義者以下明聖義亦非二乘分

[科03]世尊聖義者非一切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成就有量功德聲聞緣覺成就少分功德故名之為聖

【疏】從世尊聖義以下明聖義非其分即有二第一直明非其分第二舉有量及少分為釋可見

【鈔】經聖義者非一切聲聞等者無名云夫稱聖者微妙玄通不可測盡者也彼二乘者智不窮微德不極妙安得充大聖之義耶

【疏】第五從聖諦者以下明諦亦非二乘分

[科04]聖諦者非聲聞緣覺諦亦非聲聞緣覺功德世尊此諦如來應等正覺初始覺知然後為無明㲉藏世間開現演說是故名聖諦

【疏】從聖諦者以下第五明諦非其分即有二第一直明非其分第二明是如來諦非諦者苦集非其諦亦非功德者謂滅道非其諦第二明是如來諦可見諦是審實為義故云是佛非二乘分而無作諦亦復可然但有作諦何非其分耶雖復作諦亦不如如來深達故云非其分何者所言二乘觀有作四諦斷三界惑亦是方便就實為論觀有作四諦斷三界惑正在七地上

【鈔】苦集非其諦等者二種苦集二乘不能審實故但非其諦道滅亦然二乘雖復得有作諦不如如來深達二種苦集即如來藏故下文云顛倒即真實也

經為無明㲉藏等者無名云世間者眾生世間無明㲉藏者心之所窟宅也彼眾生者既以無明為心窟處昏闇而莫曉安寢永夜反流靡津自非大聖垂靈益何以自覺導群迷於俗開神功以坦路曜慧光以朗燭者熟能興於此也殻㲉(上苦角切下苦侯切)卵㲉也鳥子在卵須母曰㲉見新加切韻說若准此義合用㲉字以含情識故也

【疏】從聖諦者以下第二如來藏章為歎八聖諦甚深上直明二種聖諦唯是如來非在二乘而未明其甚深之所以是故此舉如來藏為歎二種聖諦今日此八諦說於如來藏藏既甚深則八聖諦豈得不深故云二種聖諦唯在如來非是二乘就中開為五重第一直舉如來藏嘆八聖諦甚深第二從若於無量以下舉如來藏與法身勸信八聖諦第三如是難知難解以下仍廣明八聖諦名體相第四從如是無作四聖諦以下結無作聖諦唯在於佛第五從世尊非壞法故名為苦滅以下料簡二滅諦就第一舉如來藏嘆八聖諦甚深亦有三第一直嘆甚深

[科05]聖諦者說甚深義微細難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

【鈔】第二如來藏章

經微細難知等者無名云虗而非無曰微實而非有曰細淵不可測曰甚深唯得菩提智者乃能知之智者所知也

【疏】第二從何以故下釋嘆

[科01]何以故此說甚深如來之藏如來藏者是如來境界非一切聲聞緣覺所知

【疏】此說甚深如來之藏者言於八諦說如來藏也

第三從如來藏處以下結嘆

[科02]如來藏處說聖諦義如來藏處甚深故說聖諦亦甚深微細難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

【疏】說聖諦義者明此八諦依如來藏而說也如來藏處甚深故說聖諦亦甚深者無作滅諦即如來藏所以甚深兩苦兩集能隱此藏二道一滅能顯此藏則其隱顯之所以難明故亦皆甚深

【疏】從若於無量以下第二舉如來藏及法身勸信八諦物聞聖諦甚深唯佛境界便謂然則若非如來都無應信當復為誰而說此諦耶所以舉此如來藏及法身勸信曰無作滅諦即如來藏此藏顯為法身若能信此如來藏及法身即能信此八諦所以勸信之也且聞如來藏既是甚深非識所量即謂此如來藏[A2]已超惑累獨自清淨故知非識境界所以亦明此如來藏隱在煩惱之中非出惑累若能無疑於隱義者亦能無疑於顯法身若能信此隱顯之義即能信八諦昔日不明理在惑中又二聖諦中唯明一種聖諦皆是方便之說也就中亦有二第一明信藏即信法身

[科03]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

【疏】第二從於說如來藏以下正明能信如來藏及法身即應信八諦

[科04]於說如來藏如來法身不思議佛境界及方便說心得決定者此則信解說二聖諦義

【疏】藏即既是隱但就藏可難所以傳取顯時法身為勸也

【鈔】經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者無名云然人懷勝求但心昧故不了雖未能了可審其不無始既不無則終必定有故言若於無量煩惱所纏不疑惑者則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也此則信解說無作聖諦是真實解說作聖諦為方便也

【疏】從如是難知以下第三出八諦名體相上來直稱二種聖諦但未顯其名體相故此故廣明之就中亦分為八第一總唱二種聖諦

[科05]如是難知難解者謂說二聖諦義

【鈔】經如是難知難解者等者無名云如是難知難解者此統舉始終也初說作諦名為究竟後說無作亦名究竟名同而實異誰能知之意遠而言近孰能解之能知解者要當推近以及遠觀果以尋因故上言若能了所纏云佛性者則[A3]已出之法身也

【疏】第二從何等為說二聖諦以下列二聖諦名

[科06]何等為說二聖諦義謂說作聖諦義說無作聖諦義

【鈔】第二列聖諦名者無名云何等等者將顯名以辨實也

【疏】第三釋會有作有量

[科07]說作聖諦義者是說有量四聖諦義

【疏】說作聖諦義者是說有量四聖諦此二句是

第四從何以故以下釋所以名有作有量

[科08]何以故非因他能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

【疏】前三重可見第四釋名疑云何以名有作有量耶釋曰非因他能知一切苦者因他謂二乘七地言非此因他人能知三界內外一切苦集滅道也故名其人有作有量所以其所照諦亦名有作有量也

【鈔】非因他能知一切苦等者七地二乘必因他教因他教者但知有作有量不知無作無量故云非此因他人能知一切苦等一切等即是無作無量也故名此因他能知之人名為有作有量也人既名為有作以人名法則其所照諦亦名有作等也

【疏】第五從是故世尊以下舉二種生死及二種涅槃釋有二種聖諦

[科01]是故世尊有有為生死無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餘及無餘

【疏】第五舉二種生死涅槃為釋是故世尊有為生死無為生死者境既從人必有有作無作之別故生死亦從人則有有為生死無為生死也二乘七地名有為人分段生死是有為人所知八地以上名無為人變易生死是無為人所照故云有為生死無為生死也有為生死即是有量苦集無為生死即是無量苦集八地以上亦能照分段生死但就七地未照變易生死故因為別也涅槃亦如是有餘及無餘者境與生死皆從人得名故涅槃亦從所證人即有有餘無餘二種也二乘七地名有餘人有餘人所證名有餘涅槃如來名無餘人無餘人所證名無餘涅槃有餘涅槃即兼有量滅道無餘涅槃兼無量滅道

【鈔】八地[A4]已上亦能照分段生死等者七地未照變易名有為人八地[A5]已上能照變易名無為人此顯別故也其實八地雙照二死

【疏】第六從說無作聖諦義者以下釋無作無量

[科02]說無作聖諦義者說無量四聖諦義

【疏】說無作聖諦義者是說無量四聖諦義者第六釋會無作無量

第七從何以故以下釋所以名無作無量

[科03]何以故能以自力知一切受苦斷一切受集證一切受滅修一切受滅道

【疏】從何以故以下釋所以名無作無量疑云何以名無作無量耶能以自力知一切者明八地以上入法流水念念自知也亦從人得名故云無作無量也但滅諦那得自知者是謂仰信非言現知也

【鈔】能以自力知一切受等者無名云智由內發以窮緣盡照者名為自力也自力生智乃得無量是故如來以無量之妙智照彼無作真諦則諦無不盡智無不周也受者猶受陰之流也凡有智以接痛癢者皆名之為受也

【疏】第八從如是以下總結二種聖諦

[科04]如是八聖諦如來說四聖諦

【疏】從如是以下第八總結如是八諦如來說四諦者八諦之中昔日如來為二乘七地但說有作四諦又云三界內外雖有八諦如來合為四諦也

【鈔】如來合為四諦也者無名云分別作及無作故為八考名以定實其唯苦集滅道故四也

【疏】夫今此二種聖諦合有十名三界內諦有作有量有邊有為有餘三界外諦無作無量無邊無為無餘

【鈔】今此二種聖諦合有十名者皆是此經文有之細尋可見

【疏】凡此十名亦可當體為稱而今此中只從人為稱也二乘七地稱之五有八地以上皆名五無而二乘七地稱五有者皆因未竟三界外事更有應作為稱也八地以上稱五無者亦皆因修習[A6]已極更無新造為稱則可推也八地以上亦皆照三界內事但就七地不照三界外事為別也當體稱者三界內集道二諦自為因感苦滅二諦苦滅二諦從作因生故名有作

【鈔】集道二諦自為因者集因苦果道因滅果集則根塵相對生於愛見苦則無明行業父母等緣生於識等故知二諦皆從作因生

【疏】且此四諦亦未窮其源故名有餘有邊有量苦集道三諦當體自生滅故名有為一滅諦從有為因得故亦從因為稱三界外諦集道二諦雖有作義但作用微不如界內之現故受無作名何則前念為因後念為果念念新易難見作相苦滅二諦亦從無作因為得故亦得無作本義云苦滅二諦當體不能作果故名無作然則三界內苦滅二諦亦應無作故不須也四諦理盡且窮其原故言無量無餘無邊一滅諦體非生滅故言無為三諦皆從滅諦為稱也

【疏】從如是無作四聖諦以下章中第四結八聖諦唯佛究竟八諦名體既竟宜明窮此理者故更結如來究竟此理也就中即有四第一明唯佛究竟

[科05]如是無作四聖諦義唯如來應等正覺事究竟

【疏】第二從非阿羅漢以下明非二乘究竟

[科01]非阿羅漢辟支佛事究竟

【疏】第三從何以故以下釋二乘非究竟

[科02]何以故非下中上法得涅槃

【疏】非下中上者下謂聲聞中謂緣覺上謂七地明非此三種人得究竟涅槃也又云上謂佛非三種人皆得唯佛一得也

第四從何以故以下釋唯佛究竟

[科03]何以故如來應等正覺於無作四聖諦義事究竟以一切如來應等正覺知一切未來苦斷一切煩惱上煩惱所攝受一切集滅一切意生身陰一切苦滅作證

【疏】第四釋佛究竟疑云何以唯佛究竟耶知一切未來苦者苦佛[A7]已過但約二乘未知未來苦為言故云不究竟如也亦可知一切眾生未來苦斷一切煩惱謂根本上煩惱謂枝條集以業煩惱為體故云所攝受集滅一切意生身陰一切苦滅作證者謂滅諦通三界內外故言一切但道不顯又云所攝受明無漏業為煩惱所攝受也一切集者總收前業煩惱為集滅一切意生身陰者謂滅諦一切苦滅作證者疑道諦一云所攝受謂四住地也

【鈔】但約二乘未知未來苦等者無名云意生身苦於二乘為未來能知此苦則無苦而不知也滅意生身陰則無苦而不滅能證此滅者則佛性顯現名為法身也

【疏】從世尊以下章中第五料簡二滅餘六諦雖有深淺之殊同是有法理自可別但二滅諦難別其相所以料簡曰昔滅是無今滅妙有滅名雖同所指各異就中即有二第一明昔滅非真

【鈔】餘六諦雖有淺深等者苦則分段變易不同集則四住無明有異道分作與無作故云淺深之殊此六同是有法二滅諦所滅不同同名為滅是故須知其相苦滅滅有還無今滅體含萬德故云所指各異

[科04]世尊非壞法故名為苦滅

【疏】非壞法者謂斷煩惱明非以煩惱滅為真滅

第二從言苦滅以下明今滅是有

[科05]所言苦滅者名無始無作無起無盡離盡常住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

【疏】名無始無作無起者明無生無盡離盡常住者明無滅此明非三世法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者雖非壞滅自然離於煩惱明此無始有二種解一云此滅諦是本有故言無始二云就果論果非三世法故云無始

【鈔】無始無作等者無名云生必有始始則有作作故起也今無此三當知無生夫有盡是盡不作故滅此三句明無滅也法性如此則無生滅者乃名真寂滅也以此為滅何壞法之有此明法滅者既得能空故稱滅復辦心淨故為滅夫心之垢也由乎失理反其流也緣於悟宗是以若能審法性自滅以為滅諦者則自性清淨心得離煩惱也離煩惱者亦名為滅但非法之滅耳法身非三世攝猶如虗空亦非三世此義廣在涅槃經

【疏】從世尊過於恒沙以下章中第三名法身章此章來意者物聞上第二如來藏章勸信八聖諦云若能信如來藏即能信法身信此二者亦能信八聖諦更謂此如來藏與法身必是異體故云信藏即能信法身若是一體豈復重舉所以今明隱為如來藏顯為法身隱顯雖殊即是一體更無異體也就中又分為三第一明如來藏與法身即是一體

[科06]世尊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成就說如來法身世尊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成就說如來法身者舉如來藏即法身過於恒沙者明煩惱過恒沙也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名如來藏者舉法身即如來藏

【鈔】第三法身章

第一明如來藏與法身一體者無名云法身不離煩惱藏則名如來藏成就則名法身故知一真實理而始終二名言良以煩惱為稱謂也

【疏】第二舉智證一體

[科01]世尊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

【疏】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者第二舉智證一體明智即是一境何有二未離煩惱故藏為不空[A8]已離煩惱故法身為空所以照藏為如來藏智照法身為如來空智照藏照法身智即終是一體智智即是一所照之境那得異體

【鈔】第二舉智證一體者無名云如來藏智者言其始也如來空智者謂其終也始終雖殊而智性不二

【疏】第三明如來藏非二乘境界也

[科02]世尊如來藏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本所不見本所不得

【疏】第三明如來藏非二乘境界此明如來藏理深玄微非二乘所識也亦昔日不為說故本所不見不得本義云如來藏章法身章更無別文但附明[A9]已顯不假別出又云從過於恒沙以下入第九空義隱覆章此是明境之真實而昔以空義隱覆而不顯也

從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以下總明境中第四名空義隱覆章此章來意者物聞上第三法身章云隱為如來藏顯為法身即是一體又舉智證一體便生疑理既如是昔日何意不說或此智昔未方今乃得故爾耶故釋曰照真實智本來常有但昔日非其時故不說以苦空無常等為隱覆而不顯也就中有二第一正明智則本來常有第二從此二空智以下明非時故不用就第一直明智有三第一直明智有

[科03]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

【疏】有二種如來藏空智者謂如來藏智法身智也直云二種如來藏智亦足何故稱空智者境有空不空智即只是一空智故言空智舉有

【鈔】第四空義隱覆章中直云二種如來藏智亦足等者無名云第一義智斷一切煩惱藏言空則當如來藏智應名不空而言空者明其雖在煩惱之中而自性清淨非彼所染故亦名空也上言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此之謂也是為如來藏名生於始空智之稱出於終今言二種如來藏是以始驗終二種空智是以終驗始智由終顯藏因始彰豈非統而有致哉言空智舉有二種如來藏空智者無名云而今云有二種如來藏則法身亦名如來藏始明妙因出於真果故言藏終明真果生乎應身亦名藏是以思益經言如來身者亦是法身之藏也則是無量光明藏若是光明藏者亦是法身之藏然藏名雖同所藏各異故二種也藏既二種則智亦如之故釋藏以明智也若具其文者應云有二種如來藏二種空智也今以一而二彼二者是其簡也一者明體同也

【疏】第二舉三若就空境明智有

[科04]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

【疏】第三舉四不空就不空境明智有

[科05]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

【疏】從此二空智以下第二明非時故不用就中有三第一假設舉愚抑二乘

[科06]世尊此二空智諸大聲聞能信如來

【疏】此二空智諸大聲聞能信如來者假設舉愚抑二乘此二智非其聞分一云諸大聲聞者聖共位中諸菩薩也

【鈔】假設舉愚等者假設諸大聲聞舉迷二智言諸聲聞尚信而[A10]已況羅漢支佛而不迷耶

【疏】第二正明非時故不用

[科07]一切阿羅漢辟支佛空智於四不顛倒境界轉是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本所不見本所不得

【疏】四不顛倒則如常釋是故以下結言有此所以故不說是故二乘昔不見不聞也

【鈔】以二乘人於如來常樂我淨境作無常等四解故故云於四不顛等

【疏】第三從一切苦滅以下明唯佛得證

[科08]一切苦滅唯佛得證壞一切煩惱藏修一切滅苦道

【疏】從一切苦滅以下第三明唯佛得證而此文來意難明葢言如來無四倒修一切滅苦道者是說[A11]已修非言今修

【疏】從世尊此四聖諦以下明乘境中第二舉四章別明境界上四章雖復明境每言但直非二乘分未明其可依之極所以從此下明八諦之中簡除七諦無作四諦中唯一滅諦為依之極故云別明境界四章者一一諦章二一依章三如來藏章四自性清淨章第一一諦章者將明為依之極故簡除有作無作中三諦但取一滅為極也就中初開為三第一料簡八諦唯一滅為極第二從此滅諦過一切眾生以下歎一滅諦甚深第三從或有眾生以下勸信一滅諦就第一料簡中即有二第一立兩章門

[科01]世尊此四聖諦三是無常一是常

【疏】三是無常一是常三是無常者謂兩苦兩集兩道一是常者謂無作一滅諦有作滅諦既是無為無所可除即是斷無不可為取所以不用以不為數也然上舉二種涅槃為釋有作無作既云二乘七地名有餘人有餘人所證名有餘涅槃有餘涅槃即兼有量滅道如來名無餘人無餘人所證名無餘涅槃無餘涅槃即兼無量滅道今此但取一滅亦除道諦此二相違何故然耶釋曰道有二種一因道二果道上就果道為談故無餘涅槃即兼無量滅道此就因道為明故簡除道諦唯取一滅諦為極也

【鈔】第五一諦章

無名云一是常者說一諦也八由方便生四以了義起窮名至於無名極義至于無義無名無義而強為名義者其一諦乎故次去三以存一也

道有二種等者上舉果道地三道豈得不常因道在迷通至等覺並是無常

【疏】第二從何以故以下釋二章門先釋無常章門釋無常門中亦有二第一正釋

[科02]何以故三諦入有為相入有為相者是無常無常者是虗妄法虗妄法者非諦非常非依

【鈔】經三諦入有為相等者無名云名隨數立義因名變謂入有為相也與他推移得非虗妄耶

【疏】第二結

[科03]是故苦諦集諦道諦非第一義諦非常非依

【疏】後釋常章門

[科04]一苦滅諦離有為相離有為相者是常常者非虗妄法非虗妄法者是諦是常是依是故滅諦是第一義不思議

【疏】就釋常章門亦有釋結從是故以下結皆可見

【鈔】經是常是依等者無名云非虗妄者明諦則是常常故可依也是故下結非以明是也此於一諦門中又顯常住安穩一依義也

【疏】從是滅諦以下第二歎一滅諦甚深就中又開為三第一直明凡夫二乘並非所望

[科05]是滅諦過一切眾生心識所緣亦非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慧境界譬如生盲不見眾色七日嬰兒不見日輪苦滅諦者亦復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識所緣亦非二乘智慧境界

【疏】生盲都不見眾色像故譬凡夫七日嬰兒能見餘物但不能見日輪故譬二乘

從凡夫識者以下料簡二人雖同不見而不見不同

[科06]凡夫識者二見顛倒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者則是清淨

【疏】第二不同可見

第三從邊見以下廣釋凡夫二見二乘清淨之相就第三廣釋中即有二先釋凡夫識後釋二乘智就釋凡夫識中亦有二先釋二見後釋顛倒釋二見中亦有五一直出二見

[科07]邊見者凡夫於五受陰我見妄想計著生二見是名邊見

【疏】我見妄想者妄計即離二我即故生斷離故生常

【鈔】即故生斷等者即陰有我我是故成斷離陰有我身滅我存是故成常

【疏】第二列二見之名所謂常見斷見是

[科08]所謂常見斷見

【鈔】列二名若無名云常則生而不滅斷則滅而不生

【疏】第三從見諸行無常以下舉生死涅槃釋二見

[科09]見諸行無常是斷見非正見見涅槃常是常見非正見妄想見故作如是見

【疏】二見者計生死神明都斷計生死有涅槃

第四從於身諸根以下舉色心二法釋二見

[科01]於身諸根分別思惟現法見壞於有相續不見起於斷見妄想見故於心相續愚闇不解不知剎那間意識境界起於常見妄想見故

【疏】二見色壞生斷計心不斷生常

【鈔】色心二法釋二見等者無名云明內學凡夫起見也明但見其敗亡之斷壞而不覩其相續之冥縛也既不覩冥縛之相續安得不起妄想之斷見也所緣既不二心相又是一欲不起常見其能得乎名色陰界入中明不了若即若離中妄計有我我所之實故名為我

【疏】第五從此妄想見以下明二見失於中道

[科02]此妄想見於彼義若過若不及作異想分別若斷若常

【疏】彼義謂中道義過與不及則二見皆通有

【鈔】經若過若不及者無名云計斷為過計常不及

【疏】從顛倒眾生以下釋顛倒可見

[科03]顛倒眾生於五受陰無常常想苦有樂想無我我想不淨淨想

【鈔】經顛倒眾生於五受陰等者心實無常計之為常受實是苦計之為樂想行無我計之有我身實不淨計之為淨也

【疏】從一切阿羅漢以下釋二乘智亦可見

[科04]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淨智者於一切智境界及如來法身本所不見

【疏】從或有眾生以下章中第三勸信一滅諦就中亦有三第一明從佛語為正見

[科05]或有眾生信佛語故起常想樂想我想淨想非顛倒見是名正見

【疏】第二從何以故以下釋何以起此四想為正見耶

[科06]何以故如來法身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

【疏】波羅蜜因果有二此中所明皆是果彼岸

第三從於佛法身以下結勸

[科07]於佛法身作是見者是名正見正見者是佛真子從佛口生從正法生從法化生得法餘財

【疏】口生謂因教而生正法生謂藉理而生法化生謂藉教會理化凡為聖餘財者七財佛[A12]已先得故今隨後得故云餘財也

【鈔】因教而生等者教從佛說故因教會理依理生正見故化凡之邪見得聖人正見也瓔珞云七聖財者謂信施戒聞思慚愧也聖用成佛故說為財

【疏】從世尊淨智者以下別明境中第二名一依章正明此一滅諦為眾可依之極就中開為四第一欲明今日一滅諦為依之極故先明二乘智非其境界

[科08]世尊淨智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智波羅蜜此淨智者雖曰淨智於彼滅諦尚非境界況四依智

【疏】況四依智者是謂五方便中依四諦生智者也一云佛為五方便人說四依道故云四依智也

【鈔】第六一依章

四依道者依四諦生智

【疏】第二釋非其境界

[科09]何以故三乘初業不愚於法於彼義當覺當得

【疏】第二釋標疑云何以言非其境界耶釋曰三乘初業於彼義但當覺當得非現覺得故一云疑云何以相違與上一乘章云三乘初業不愚於法耶故釋同上言不愚於法者是謂當覺當得非是[A13]已得[A14]已覺之謂也

第三從為彼故以下明昔依為非

[科10]為彼故世尊說四依世尊此四依者是世間法

【疏】第三明昔依為非為彼故世尊說四依者明昔日正為二乘故說此有作四諦此四依是世間法者明非極依也

第四從世尊一依者以下正明今日一依為依之極

[科11]世尊一依者一切依上出世間上上第一義依所謂滅諦

【疏】第四正明今日一依為依之極一切依上者通言三界內外八聖諦中此一滅諦為上也出世間上上者只就無作四諦唯此一滅諦為極也第一義依所謂滅諦者更出其體一云一切依上者只就有作四諦為上也

勝鬘經疏義私鈔卷之五


校注

[0962k02] 二舉八章明乘境二初前四章總明境四初無邊聖諦章五初牒有作四諦 [0963k01] 二明上上非二乘分 [0963k02] 三明第一義非其分 [0963k03] 四明聖義亦非其分 [0963k04] 五明諦亦非二乘分 [0963k05] 二如來藏章五初舉如來藏嘆八諦三初直嘆甚深 [0964k01] 二釋歎 [0964k02] 三結歎 [0964k03] 二舉如藏與法身勸二初明信藏即信法身 [0964k04] 二明信二即信八諦 [0964k05] 三出八聖諦名體相八初總唱 [0964k06] 二列名 [0964k07] 三會釋 [0964k08] 四釋名 [0965k01] 五舉生死涅槃釋聖諦 [0965k02] 六會釋無作無量聖諦 [0965k03] 七釋名 [0965k04] 八總結 [0965k05] 四結八諦唯佛究竟四初明唯佛究竟 [0966k01] 二明二乘非究 [0966k02] 三釋二乘非究 [0966k03] 四釋唯佛究竟 [0966k04] 五料簡二滅無妙有二初明昔滅 [0966k05] 二明今滅 [0966k06] 三法身章三初明如藏法身一 [0967k01] 二舉智證一體 [0967k02] 三明非二乘境 [0967k03] 四空義隱覆章二初正明智常有三初直明智有 [0967k04] 二舉三若明智有 [0967k05] 三舉四不明智有 [0967k06] 二明非時不用三初舉愚抑二乘 [0967k07] 二正明非時不用 [0967k08] 三明唯佛得證 [0968k01] 二後四章別明境四初一諦章三初簡八一為極二初立兩章門 [0968k02] 二釋二初釋無常二初正釋 [0968k03] 二結 [0968k04] 二釋常 [0968k05] 二歎滅諦甚深三初直明非所望 [0968k06] 二簡二人不同 [0968k07] 三廣釋二人相二初釋凡夫識二初釋二見五初出二見 [0968k08] 二列二名 [0968k09] 三舉生死涅槃釋二見 [0969k01] 四舉色心二法釋二見 [0969k02] 五明二見失中道 [0969k03] 二釋顛倒 [0969k04] 二釋二乘智 [0969k05] 三勸信一滅諦三初明從佛語為正 [0969k06] 二釋起四想為正 [0969k07] 三結勸 [0969k08] 二一依章四初明非其境界 [0969k09] 二釋非二乘境 [0969k10] 三明昔非 [0969k11] 四明今極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