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纂卷第二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
無我如來藏分第十九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乃至)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
離於求那周遍不滅。彼說有我。
求那依也。外道。亦謂有常作者。離於所依。與如來同。
未來現在菩薩不應作我見計著。
謂如來甞說空無相等句。雖不說如來藏。而如來藏之說。[A1]已在是矣。若夫心見未捐。妄立藏性。則是空中捏怪。𩕳上安頭。認而有之我所立矣。故如來貴乎無我。愚夫無知。見彼無我。反生怖畏。是故佛說如來藏。欲不墮空故。目無所有境界。令不墮有故。
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乃至)入三解脫門境界希望。
華嚴謂菩薩觀緣起。而知自性空。得空解脫。觀十二有支自性滅。得無相解脫。入空無願求。唯為教化眾生故。得無願解脫。故曰三解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外道緣陰。作微塵勝自在說。皆是心量妄想。
頌曰。
修行大方便分第二十
爾時大慧菩薩觀未來眾生。(乃至)三界種種色行繫縛身財建立。妄想隨入現。
謂以色行。建立身財。隨入自心。而現妄想。
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云何善觀外性非性。(乃至)作如是善觀外性非性。
以無始虗偽。本來寂靜。法皆自爾。故曰自性。
謂如幻夢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
真源虗廓。仗境而生。境滅心亡。一如幻夢。何有生滅之可云。
隨入自心分齊故。
覺惟心現。故曰隨入自心分齊。
見外性非性見識不生。及緣不積聚。
非特見外性。以為非性。而此所見之識亦不生。而緣亦不聚。
見妄想緣生於三界(乃至)見離自性生見悉滅。
所見無自性生。而見亦無見。故云。
知如幻等諸法自性(乃至)得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
[A2]已上八地。一切悉離。若其餘地。未足語此。
聖種類身一時俱生。
聖種類身。謂後文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也。
猶如意生無有障礙。(乃至)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當如是學。
為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A3]已。於寂滅中。現出妙相。無有障礙。猶如意生。此皆通達。如幻三昧。不滯於空。乃能如此。
頌曰。
離緣因俱漸分第二十一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世尊。惟願為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
萬法本空。緣因而有。
是名外緣前後轉生。
緣外所作一切名相。緣者雖在內。所緣者實在外。故曰外緣。
云何內緣。(乃至)相現作現作。如燈照色等。
作則有相。無有間斷。故曰無間。相現。謂妄想生[A4]已。則一切相從心而現。昭然可見。
待因者。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
滅時。謂妄想滅時。凡斷妄亦妄想也。待斷乃無。故曰待因。
大慧。彼自妄想相(乃至)不然但妄想耳。
真理廓然。本無生滅及與相續。盖因設為相續方便。滅[A5]已復生。乃有是說。此皆妄想。
因攀緣次第增上緣等生所生故。漸次生不生。
漸次生。非能生。乃妄心之所生也。
妄想自性計著相故。漸次俱不生。
漸次及俱。皆本不生。因妄自性。而計著之。
自心現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
妄想自性計著。皆自心現身財。而自共相。皆是外性。非本有性。
頌曰。
離言說妄想分第二十二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言說妄想相心經。
此經。上佛語心也。
則能通達言說所說二種義。
言說妄想。皆心所現。心本無名。以現得名。故曰言說妄想相心。
疾得阿耨(乃至)淨一切眾生。
見於聲音曰言說。言說之事曰所說。菩薩以此能淨眾生。不著言說。
先所經境界隨憶念生。從覺[A6]己境界無性生。
憶先所經與夫覺[A7]已。而知無性。以是而有言說。彼悉如夢。故曰夢言說。
過妄想計著(乃至)隨憶念生。
謂怨先所作業。而憶持之。以生過念。為是而說。
無始妄想言說者(乃至)自種習氣生。
習氣積緣。如自下種。故曰自種。
佛告大慧。言說妄想。(乃至)謂彼因生相故。
謂有生相。乃有言說。若無生相。言說亦亡。茲所以不可言同異也。
大慧。若言說妄想異者。妄想不應是因。
因有妄想。乃聲為言說。云何有異。
若不異者。語不顯義而有顯示。
不顯之義。說能顯之。云何無異。
謂第一義聖樂言說所入是第一義。
聖樂言說所入。雖由言說而入。而過於言說遠矣。
言說相不顯示第一義。
自相他相。本來無性。言說相者。不過分別自他。故不顯示第一義。
復次大慧。隨入自心現量故。(乃至)言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
一切言說。皆自心所現。本無性。故不示第一義。
頌曰。
淨離四句分第二十三(謂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曰四句)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離一異俱不俱。(乃至)趣部分之相。
相行所現一切。皆有部秩分數。相行雖現。各趣部分。以如眾色現摩尼故。
隨建立誹謗以是惡見當隨地獄。
言遠離者。當如是見。
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
心所執取。乃有是相。
如是外道惡見(乃至)緣有者言滅。
緣有著空。又墮斷見。
復次大慧。有三種量五分論。(乃至)而作性妄想計著。
諸外道。建立三種量五分論。而自謂實得聖智。離二自性事。乃起有性妄想。而計著之。
大慧。心意意識身心轉變。(乃至)不於彼作性非性想。
謂正修行者。不於彼境界而作生及非性生。
若復修行者(乃至)得聖智自覺三昧樂住者分別顯示。
謂化佛說法。為隨順凡夫所見。令其修行。非為建立如實修行。及顯示聖智三昧樂境界。
復次大慧。如來說法離如是四句。(乃至)離於有無建立誹謗。
離是四者。
分別結集真諦(乃至)非自性相續而為說法。
如來說法。以結集真諦為首。非若外道性與自在。及無因等。而相續說。
復次大慧。為淨煩惱爾炎障故。(乃至)善分別諸乘及諸地相。
為淨眾生故。建立百八句。凡以善分別諸乘。及地相爾。其本實無有也。
頌曰。
禪差別分第二十四
復次大慧。有四種禪。(乃至)前後轉進想不除滅。
謂於無常苦空不淨等。相堅著不捨。漸次增進。至非想滅定。
云何觀察義禪(乃至)外道自他俱無性[A8]已。
於人無我相。及於外道自他俱見彼皆觀察知無性[A9]已。
云何攀緣如禪。謂妄想二無我妄想。
妄想分別也。謂若分別無我有二。即是尚有分別也。
如實處不生妄想。
若如實知。則彼分別不復生矣。
言顯幽明暗之不同。
如是種種相。
[A10]已下四句。言三種禪。
頌曰。
涅槃差別分第二十五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說何等法謂為涅槃。佛告大慧。(乃至)見習轉變。名為涅槃。
[A11]已上七者。有所轉變而即寂。名為涅槃。
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
謂如來涅槃。無所計著。亦無所轉變。無依無作。一切成現所作境界。悉空無事。故曰空事境界。言諸佛涅槃。以明前者非也。
復次大慧。涅槃者。(乃至)不顛倒見妄想不生。彼等於彼作涅槃覺。
頌曰。
離言事自性分第二十六
復次大慧。二種自性相。(乃至)從不覺自心現分齊生。
頌曰。
如來神力建立分第二十七
復次大慧。如來以二種神力。(乃至)及手灌頂神力。
謂令入三昧。然後為現神力。
大慧。菩薩摩訶薩。初菩薩地住佛神力。
謂初入菩薩地。必依神力。方入照明三昧。如下云。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乃至)佛告大慧。為離魔業煩惱故。
謂令其離魔業煩惱等。
及不墮聲聞地禪故(乃至)則墮外道惡見妄想。
如來所加神力。非由外至。亦因無依無作法性而[A13]已。故不墮外道見。
頌曰。
因緣言說差別分第二十八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佛說緣起即是說因緣。(乃至)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
因緣生諸性言說。佛與外道。其異否。故云有間悉檀。
有間悉檀無間悉檀。
悉檀者。譯義。或言宗。或言成就或言理也。
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
謂有無明乃有緣行。故曰此有故彼有。
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乃至)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
謂於外境。有性非性見。
彼有如是過。(乃至)佛告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
無而現有。乃世間言說。
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
佛告以言說非有性。亦非有非性。
頌曰。
離惑乱見分第二十九(妄想為惑。誰其不然。凡夫迷悟。昏不自知。二乘悟迷認為顛倒。昏不自知。病不服藥。認為顛倒。飲藥增痾。遂使真常無由旋復。故如來。為惑亂而說常。祖師云。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說。
謂聲言為常者。以何事而說。
佛告大慧。為惑亂。
執惑亂。以為顛倒。而生滅之心生。茲所以役於取捨而不得常。祖師曰。良由取捨。所以不如。故大慧問常。而佛答以為惑亂。
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
諸聖亦現惑亂。與人同。無倒與不倒。覺想與人異。
非明智也。然非不現。
謂之明智。非如木石。安得不現。彼但如幻。雖現不現。
所以者何。謂離性非性故。
本來離性。因妄而生。一翳在目。空華亂墜。彼安能作無常哉。
云何離性非性惑亂。謂一切愚夫種種境界故。
種種境界。謂如不文恒河。
如彼恒河。餓鬼見不見故。無惑亂性。
餓鬼。於河不見有水。是無恒河之性。如彼愚夫。溺於惑亂。不自知也。
於餘現故。非無性。
餘具覺知。見為恒河。是有恒河之性。如彼聲聞。執為實有。於惑亂性欲壞滅之。
如是惑亂。諸聖離顛倒不顛倒。是故惑亂常。謂相相不壞故。
諸聖於惑亂。非愚夫之無惑亂性。而不自知。亦非如二乘之有惑亂性。而務欲壞滅。故離倒與不倒之覺。斯不期於常。而自常矣。所以常者。以未甞相相而務欲滅之故也。故下文云云。
大慧。云何惑亂真實。(乃至)於此惑亂有少分想。非聖智事相。
聖於惑亂。[A14]已得如幻。倒不倒見。皆悉無有。除此之外。有少分覺。即覺想也。故曰非聖智事相。
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說。非聖言說。
有者。謂執惑亂性而有之。此愚妄爾。
彼惑亂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種種性。
[A15]已下雖聖種性。亦是不倒妄想也。
大慧。即彼惑亂妄想起緣覺乘種性。謂即彼惑亂自共相不親計著。
有緣而覺。非不計著。但有所覺。而不親之爾。
云何智者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謂覺自心現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
謂不於外性而起非性之想。
起佛乘種性。是名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
雖曰佛乘。以有心量故。不免妄想。若知如幻。則佛乘亦妄爾。
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
愚夫分別種種事性。決定如是。決定不異。故曰惑想。
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
聲緣聖凡。皆即惑亂。而起種性。彼種性中。種種事物。非即是物。亦非非物。皆隨心而現。故曰是名種性義。
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乃至)是故說如離心。
即惑亂之性。而不妄想故。諸聖能轉捨心意意識等習氣。而為真如也。說如離心者。謂離心意意識等。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亂如幻者。復當與餘惑作因。
謂一切如幻。前後轉生。諸餘惑亂。因此而起。又大慧之疑也。
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過故。幻不起過。無有妄想。
一切如幻。諸過潛消。過之能消。以無諸妄。
大慧。幻者從他明處生。非妄想過習氣處生。
惟彼覺明。乃能如幻。
是故不起過。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計著。非聖賢也。
餘惑作因。以是生疑。是愚夫計。非聖賢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離相。亦惑亂也。故曰不淨。
頌曰。
如幻差別分第三十
復次大慧。非幻無有相似。見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言。(乃至)言一切法如幻。為異相計著。
種種謂一切相。異相謂顛倒相。變異不同。猶如幻化。此大慧之疑也。
若種種幻相計著。(乃至)世尊。有性不如幻者。
大慧謂既有性相。即不遽滅。安可計著如幻。
所以者何(乃至)種種相現如幻。
一切色相非因。而然既無所因。則種種相現。自如幻爾。
大慧。然不實一切法速滅如電。是則如幻。
以法不實。速滅如電。故言如幻。
譬如電光(乃至)非愚夫現。
愚夫執著。不能速滅。故云。
如是一切性(乃至)非現色相計著。
謂於一切性相。若能觀察無性乃如幻。非於色相有所計著。
佛告大慧。非我說無生如幻。(乃至)謂生無生。
性體空寂。凡有所生。悉如幻夢。故雖有生。實未甞生。
覺自心現量。有非有外性非性無生現。
但覺自心有及非有外性非性。皆無生現。
大慧。非我前後說相違過。(乃至)非自妄想種種計著緣。
外道。從有無生一切法。不說自心妄想執著因緣而生。
大慧。我非有無有生。(乃至)為攝受生死故。
說言人之有性。為欲眾生知死生有去來。非如斷滅之見。
壞無見斷見故(乃至)種種業受生處故。
謂有是業。有是受生。
以性聲說攝受生死(乃至)為離性自性相故。
佛說如幻。非有所立。欲有所離故也。
隨愚夫惡見相希望(乃至)說幻夢自性相一切法。
愚夫惡見。不知自心。如來。欲令破壞因緣計著之見。故說幻夢。為之對治。
不令愚夫惡見希望(乃至)如實處見作不正論。
法法如幻。即無緣想。亦無滅見。遂令法相一切如實。愚夫執著。而以此說為不正論。
大慧。如實處見一切法者。謂超自心現量。
知心有現。則心為現轉。未能無心。心如實處。則心無自心。法惟自法。如鏡現像。不將不迎。心量之見。亦將除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頌曰。
離名句形身分第三十一
復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乃至)隨入義句形身。
假名顯道。故覺名句。即入義句。
疾得阿耨多羅(乃至)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
事以名立。名以句定。句以顯義。義有自性。因自性故。決定究竟。
形身者(乃至)是名形身。
形身者。即字也。
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乃至)自相現故說形。
制字者。長短高下。像其本形。故曰自相現。
是名名句形身(乃至)應當修學。
知名句形身。即知所以言者在於言外。而言者特筌蹄爾。
頌曰。
離相止惑分第三十二
復次大慧。未來世智者(乃至)而言說無記止論。
無記。猶無所記錄。謂不立說也。止論。謂置而不答也。如來。為彼眾生怖其著有故。說言無記。所以通之。外道計著攝所攝性。不知自心現量故。止而不為說。昧者。不知佛之通義不在此。而直以此稱佛。盖失之矣。
非彼痴人之所能知(乃至)於因作無記論。
若因於身命者是也。故曰於因。
不知自心現量故止彼。
佛之止論。為此而[A16]已。
如來應供等正覺。以四種記論。(乃至)不為熟者。
四種記論。謂直答。反質答。分別答。置答。置答即止論也。
復次大慧。一切法離所作。(乃至)一切法不生。
以外道於因作無記論故。佛說因緣不生。及性相不可得。
大慧。何故一切性離自性。(乃至)說一切法不生。
自覺。則一切性相。皆無所得。故一切法不生。
何故一切法不可持來(乃至)欲持去無所去。
無所攝受。故無所來。既無所來。復何所去。
是故一切法離持來去(乃至)一切法不滅。
性自性相。悉無所有。法不可得。又何所滅。
何故一切法無常(乃至)是故說一切法無常。
本來寂滅。何有無常。無常性者。因於世間諸相起故。
何故一切法常(乃至)說一切法常。
謂一切相起。本無生性。既本無生。無常常矣。
頌曰。
離四果差別分第三十三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乃至)以一切法境界無盡身財攝養一切。
一切法無盡身財。即華嚴之行海。是也。
佛告大慧。有三種須陀洹(乃至)以彼非有非無非有無。無實妄想相故。
須陀洹。無愚夫想。有無非有無。及一切法皆無實想。此之妄想。亦如愚夫。緣起自性。種種計著。而生妄想也。
愚夫妄想(乃至)是須陀洹妄想身見。
謂欲去愚夫妄想。如此而不知反隨無實妄想。妄想身見者。以有人無我見。
大慧俱生者須陀身見(乃至)大種及色不集故。
謂須陀洹。見自身它身。色相本空。雖曰遣色。適長生相。是乃俱生身見。俱生身見者。以有色不集等見。
須陀洹觀有無品不現(乃至)是名身見相。
觀有無。一切不現。方斷身見。而不生貪。
大慧疑相者(乃至)是名疑相須陀洹斷。
謂疑法不生。故曰疑相斷。
大慧戒取者云何(乃至)求受生彼則不取。
謂諸愚夫。持戒精勤。種種苦行。求受生處。饗未來樂。彼須陀洹。不取是相。故曰不取戒。
除回向自覺勝(乃至)受持戒支。
唯於回向等。受持戒支。則雖取而不取也。
是名須陀洹戒相斷(乃至)墮身見及諸結不斷。
須陀洹。若作是念。此是三結。我離三結者。是名見二法。反墮身見。而所謂結斷者。復不斷矣。
佛告大慧愛樂女人(乃至)非趣涅槃貪斷。
須陀洹果。得正受樂故。能斷世間貪。非能斷趣涅槃貪。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乃至)見相不生。
照破色相。及妄想生想。於彼見相。又皆不生。
善見禪趣相故(乃至)使妄想不生故。
於色相性以及非性。而自生過患之見。盖彼於妄想。使不生故。
為菩薩摩訶薩方便示現阿羅漢為佛化化。
以佛之化。化導眾生。曰化化。一乘道果。菩薩方便示現。為佛化化。此三種也。
佛告大慧得寂靜一乘道聲聞非餘者。
謂今所說阿羅漢。乃一乘道。非彼二種。故於下文述二種行。以明一乘其行不然。
大慧於妄想處種種說法(乃至)得果相說名得果。
禪者。入禪一切遠離。是謂得禪。以見心現量。是謂得果。說名得果。非實得果。[A17]已上二種。未超心量故非一乘。
復次大慧。欲超禪無量無色界者。(乃至)有心量故。
以前二種未離。受想正受。唯超自心現量者。乃不復爾。故曰不然。凡以別二種有心量故。自欲超禪無量無色界。[A18]已下皆述寂靜一乘道也。
頌曰。
二種覺分第三十四
復次大慧有二種覺(乃至)是名觀察覺。
覺性自性。亦無性見。即無四句之可離。故曰選擇離四句不可得。
大慧此四句離(乃至)觀察一切法應當修學。
覺性自性。即離四句。法自法爾。於此始名為一切法。離此四句。觀察諸法。始超四句而即自在。故當修學。
大慧云何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乃至)是名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
計著四大種之所宗。即自因相。而生譬喻。且曰彼皆不實之所建立。計著於此。是有建立。本無所有。有立皆妄。又當覺此。
是名二種覺相(乃至)成就此二覺相。
善覺二種。故曰成就。
人法無我相(乃至)得初地入百三昧。
無所有覺。即能觀察行地。方得初地。入百三昧。不旋踵間。而超法雲。言其速也。
善繫心十無盡句。
華嚴教中。十無盡句。
成熟眾生(乃至)得自覺樂三昧正受。
頌曰。
離四大造色分第三十五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善四大造色。
以有四大之性。造出四大之色相。
彼真諦者四大不生。
真諦寂靜。故云不生。盖無生想乃不生矣。
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乃至)是名心現妄想分齊。
於彼四大。作不生觀。乃能覺知妄想分齊。悉由自心所現分齊。而知外性率皆非性。
謂三界觀(乃至)離四句通淨。
菩薩於三界中。觀四大造色之性。本無所有。離於四句。通淨而無所染。
離我我所。如實相自相分段。
造色[A20]已離四句。即於實相自相。一切如之初。無生滅之想。即相而言。故說分段。
住無生自相成。
若住實相。即住無生。如此自相乃成。
大慧識者因樂種種跡境界故。餘趣相續。
四大生色。以諸根識。樂於一切形跡境界。其餘諸趣。以是續生。
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乃至)大種不生。
若覺無性。四大種子。亦無有生。故云非彼四大緣。
性形相處(乃至)外道妄想非我。
頌曰。
諸陰自性相分第三十六
復次大慧當說諸陰自性相(乃至)而妄想言一虗空。
四大種性。周徧法界。然其色相。猶可指陳。若夫非色諸陰。逈離數相。如人妄言為一虗空也。
大慧如是陰(乃至)非聖賢也。
諸陰。離相離性及離四句。因迷而有。覺後皆空。愚夫妄執。以為實有。故曰非聖賢也。
大慧聖者(乃至)離異不異故。
聖者之於五陰。倐有忽無。如幻出種種色像。又如幻夢影像。未甞計其同異。故永嘉云。五陰浮雲空去來。
大慧聖智趣(乃至)汝當除滅。
諸陰性相。本來空寂。皆因妄想而現。聖智旨趣。不墮有無。同其妄想所現。而無所著。故云是名諸陰自性相。汝當除滅。
滅[A21]已說寂靜法(乃至)法無我見淨。
法雖無我。其見猶存。見性兼忘。乃真寂靜。
及入不動地(乃至)普濟眾生亦復如是。
頌曰。
離四種涅槃差別分第三十七
復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云何為四。謂性自性非性涅槃。
謂不覺性自性。而以為非性。即涅槃者。
種種相性非性涅槃。
謂以一切性相。皆為非性。即涅槃者。
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
謂初以性相為非性。今乃覺焉。而實覺想於此。即涅槃者。
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
謂斷諸陰流注。而即涅槃者。
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乃至)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外道涅槃。不離妄想識陰種子。如來所言一切識滅。名為涅槃。非實有性。
大慧白佛言世尊(乃至)云何離意識非七識。
大慧謂。既立八識。何故。於此[A22]但說意識滅。而非七識滅也。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
因及攀緣。初由意識。若意識滅。則七識無由而生。
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乃至)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自境界分段計著。至因緣生。意識之所生也。自不壞身相。至亦如是。七識之所生也。習氣滋生。長養藏識。意與之俱。計著我所。而有思惟。相續因緣乃生。意識若夫不壞身相。藏識則如來藏也。藏識。為之因攀緣所現。而聚於心。乃生七識。七識。即前所謂現識。意識即前所謂分別事識。不壞身相。藏識。即前所謂真識。心之所現。意識分別。七識隨之。意識滅盡。無所攀緣。七識空名。故當自滅。
頌曰。
離妄想自性差別分第三十八
復次大慧。今當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乃至)謂有所說事自性聖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說妄想。是名所說事妄想。
聖智所知了義妄說。若依彼而生言說。故名所說事妄想。
是名自性妄想。
本無所有。妄立自性。以為此法如是。如是不異。此[1]意見也。
謂縛不縛因緣計著如士夫方便若縛若解。
大慧計著緣起而計著者(乃至)如幻示現種種之身。
計著緣起。於妄自性。而生計著。如依於幻見種種物。
凡夫妄想見種種異幻。
凡夫以此。轉執幻相。
隨境而覺。謂之覺想。
[A24]已下。皆妄立緣起之性。
以世諦及第一義為二。
又立無生之說為三。
[A25]已上諸妄。惟聖則斷。
於一理而現種種。
究竟而諸相不就。則度矣。
唯自覺。則知差別者皆爾炎也。
謂成自性。
至成自性。則一切無性。云何用覺。
唯聖。乃知雖現而非實。
頌曰。
自覺一乘相分第三十九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乃至)離見妄想。
覺其不由於他因心。而見於此心見。又當遠離。
上上昇進入如來地(乃至)及覺法無我。
煩惱習氣[A27]已斷。又當覺法無我。若不覺法無我。則未能忘法。如味著三昧樂。及非性無漏界。是也。
彼一切起煩惱(乃至)非性無漏界覺。
煩惱習氣雖斷。而未能覺法無我。方且味著三昧樂。及非性無漏境界。智者於此。又當覺也。觀察一切。皆本非性。而證無漏。性相未忘。故當覺也。
諸乘非究竟。
有心即墮三乘。
頌曰。
楞伽經纂卷第二
校注
[0297001] 一無如等五字 [0302001] 意一作惡 [0302002] 謂上一有唐云二字【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7 冊 No. 325 楞伽經纂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三十二相者。如來之色相也。如來藏者。如來無相之真心也。如來回轉三十二相。而以無相之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